① 巴金是現代什麼家和什麼家,他創造的小說是什麼丶什麼、什麼、合稱為激流三部曲
不是「創造」是「創作」。
巴金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翻譯家,他的創作的《家》、《春》、《秋》合稱為激流三部曲。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除巴金外,還有王文慧、歐陽鏡蓉、黃樹輝、餘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
1990年,獲得蘇聯人民友誼勛章;同年獲第一屆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003年11月,被國務院授予「人民作家」榮譽稱號。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1)創造豐碑擴展閱讀
由《家》、《春》、《秋》三部長篇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巨制。其中,第一部《家》不僅是巴金文學道路上樹起的第一塊豐碑,也堪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現實主義傑作之一。
在現代文學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許多作家所關注的一個重要主題。但是,像巴金這樣曠日持久地堅持表現這一主題的作家並不多,像《激流三部曲》這樣從內部對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寫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見。
撕開封建家族制度虛偽的面紗,顯露它吃人的本質,並明確揭示它「木葉黃落」的窮途末路,是巴金對於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個特出貢獻,也是《激流三部曲》最傑出的思想意義所在。
② 我國能夠創造驚艷世界的中國奇跡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長城
在任何時候,所有的人類建築,最有名的是中國的長城。它成立於20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連接到長城。漢,明兩代,已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規模。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的。時間的推移,人們已經改變了,現在,當你登上古遺址,長城不僅能看到風在高山雄偉的長城,但也體驗到極大的勇氣和智慧,對中國國家創造歷史。長城位於中國北部,關東西到嘉峪關長城,總長度約6700公里,俗稱。它是世界上人類最偉大的奇跡之一。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世界最長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被稱為中國古代的偉大工程和中國的長城,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水利航運技術的領導者所取得的成就的世界,北京滬杭高速河北北京南到杭州,北京,天津四省的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總長度。1794公里京杭大運河,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千餘年前,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時期,拉直於元代,並明確在明,清兩代(公元前486年之前削減全線通航一年1293),前,共持續了1779年。
:都江堰
在都江堰市,四川省岷江西路成都平原,從成都56公里,超過兩千年前,中國在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黎鼻嗯點動員群眾,建立一個大型的水利現存最古老的灌溉田疇,造福於人的巨大的水水利。都江堰??科學和技術在一個紀念碑在中國的歷史上,在奇跡的世界。2250多年來,灌溉,樹是在「土地天府之國」。「天府」的豐富來源繼續向在肥沃的水澆地1000畝以上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故宮
故宮,又稱紫禁城,明清兩代的皇宮,作為全國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現存古建築,古建築的傑作無與倫比的紫禁城市覆蓋面積為??超過720,000 M2,合共超過9000的皇宮,是木結構,黃琉璃瓦瓦屋頂綠化白石底座,飾以華麗的繪畫。這些宮殿沿南北中軸線的安排擴展到兩側,北部和南部,矯直,對稱軸,不僅在紫禁城,南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遍布整個城市,氣魄,嚴格的規劃,非常壯觀的建築科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和施工的,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布局,立體效果,以及雄偉,堂皇,庄嚴,和諧的形式,可以說是罕見的。表示,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500年前,由工匠在建設中取得的成就。
第五名:布達拉宮
>
布達拉宮,拉薩,西藏,西北山區,著名的城堡,藏族古代建築藝術和紅山日的精髓。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娶文成公主在唐代,西藏拉薩市洪山宮內,完成建設999套住房,海平面3700米以上 - 布達拉宮城堡依山而建,現佔地4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 13萬平方米,13層樓的宮殿主體建築,高115米,石木結構,五宮頂蓋鍍金的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是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說高原寺廟。
六: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樂山市,東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切割?前開元第一年(公元713年),歷時超過90年,房建,建高71米,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說:「在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 - 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
大佛體態勻稱神的潛力,庄嚴肅穆,山鑿成的臨江坐的鼻子上。大佛71米高,10米寬,頭,包子,1021,耳朵長7米,5.6米長,5.6米長的眉,眼長3.3米,肩寬28米,手指腳8.5米8.3米長,寬坐超過一百人左右,由詩人「大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為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坐像)。
七:包鞋大
贊美的斜坡南口名寶谷(漢中市城北),北出口名稱斜谷「 (梅縣),到路沿山谷而得名。中國古代的巴蜀鑿石架,稱為最高法院路,總長度為250公里,離木棧道穿越秦嶺連接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河道坡度的一致好評軍事遊行的唯一途徑是商務旅遊的主要門戶。巴蘇屬性的棧道到達。唐建包鞋線索11酒店包鞋路,位於秦嶺深處。流動的速度非常快,非常的樹密草深基坑支護難以成立的西樂葆路,火葯尚未發明,人們必須採取影響消防水法山岩石破碎,世界上第一個隧道開挖:趙州大石橋<
8 /> BR />
趙州大石橋也叫安濟橋,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省趙縣境內東南,建於隋代開皇三年(公元581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在世界上最好的橋梁,主持由著名工匠李啊施工。
安濟橋彎曲單孔敞肩石拱橋,橋通體巨大的花崗岩巨石,64.4米長,寬9 m清楚的跨度37.02米,7.23米,上升兩個小拱雙方之間的大牌坊的端拱肩膀國際象棋肩打開,既美觀,結構緊湊,交通便利,但也減少流動阻力。
安濟橋是世界上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石頭拱橋梁被命名為1991年的美國社會的土木工程師,國際民用工程的歷史古跡,標志著安吉橋,在艾菲爾鐵塔在巴黎,巴拿馬運河,埃及的金字塔如世界著名的風景面值。
九: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敦煌東南25公里,在東部的鳴沙山的峭壁腳下,是一個寶庫中的藝術,在中國三大石窟之一的經驗代升級後,存款孔切割前秦建元2002年(公元366年),前492壁畫的洞穴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我們現有的石窟藝術寶庫房子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之一,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第十:大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武周山麓16公里,西距。挖的洞穴,從東到西綿延1公里,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佛5.1美元萬,是三個最大的石窟之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舉辦的洞穴切割前在北MSI(453),距今已有比1500年的歷史。
XI:洛陽龍門石窟
周圍龍門石窟開鑿於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東魏,西魏,北齊,隋,唐的發掘持續了四個世紀的北宋朱朝。據統計,雙方的山現存窟龕2300,我尊重造像10萬余尊,碑刻銘文超過2800個,超過70座佛塔。雕刻風格代表不同的時代,反映了不同時期人們的審美時尚。龍門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是中國的最大的帝國雕刻藝術的寶庫。「
BR />第十二:兵馬俑 BR />
被稱為「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河村臨潼縣5公里。
號兵馬俑坑,從東到西,北,南,寬62米,深5米,長230米嗎? 14260平方米。具有相同的大小作為真正的部隊士兵和陶馬拖車馬坑63排成正方形,總面積?逼真。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也可以讓人們感受到了秦國的軍隊勢頭強勁的戰斗。
1000多件兵馬俑第2孔,4名士兵?物種組成的戰車,騎兵,混合陣列。
孔制高點坑,60多個兵馬俑。
發現的兵馬俑不僅是因為文物本身的價值無法估量的意義,同時也為古代雕塑的歷史,古代兵器的歷史,古代軍事史研究的古代科學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③ 導游詞 大足石刻
地獄變相
中國的地獄觀念形成於東漢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是在古印度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中豐富的鬼神靈魂思想相結合的基礎上產生的。中國地獄思想的主要內容是:靈魂不滅、輪回轉世、善惡有報、懲惡勸善。地獄變相最早出現在六朝時期的佛教美術中,據《歷代名畫記》記載:唐代吳道子、張孝師、陳靜眼等都曾畫有地獄變相,但可惜作品已不存。石窟中保存下來的地獄造像,除新疆克孜爾千佛洞製作於5世紀中葉的壁畫以及吐魯番伯孜克里克的第17窟內的壁畫外,在四川五代、宋代石刻中還有為數不少的石雕作品,但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應該是這里的地獄變相。
在地獄的上方刻有十齋日佛,他們可為活人提供祈福免災的機會,日念其千遍,可免墜地獄。對應下來刻了十大冥王,十大冥王的左側刻有一速報司,右側刻有一現報司,從而構成陰曹地府的十二殿。
在十大冥王的中間端坐著地藏王。他手托摩尼寶珠,寶珠放出六道佛光,其中兩道上天,兩道入地,以示其智慧之心上至天堂,憐憫之心下及地獄,他在關注著地獄里的一切受苦眾生。據佛經說:地藏曾在佛前許下宏願-----地獄不空不證菩提,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表達了地藏王要度盡六道眾生的堅定信念。因此,在佛門之中,他以「大願」而著稱。
地獄為眾苦集聚之所,在地獄之門的右上方有一桿巨秤,秤鉤上鉤著一個「業」字,表示靈魂入地獄時要把生前所作的「業」鉤在秤上稱一稱,看善業和惡業各做了多少。在地獄的左上方還刻有一面「業鏡」,以示明鏡高懸,量刑公平無私。
下面是刑罰酷虐、陰森可怕的十八種地獄(由右至左依次排列)
1.刀山地獄:一鬼卒提一人扔上林立的刀山,刀刃穿其身而過;
2.油鍋地獄:一大油鍋置於猛火之上,一馬面卒正持叉攪拌,鍋內屍骨累累。旁邊有一人被鬼卒抓住頭發正准備往鍋里扔,那人嚇得趕緊捂住雙眼,以示慘不忍睹;
3.寒冰地獄:二男子赤身蹲於冰雪之中,凍得齜牙裂嘴、肌肉萎縮、渾身亂顫,其造型相當生動;
4.劍樹地獄:有二人被萬劍穿身,痛苦至極;
5.拔舌地獄:一人被反捆於柱上,一鬼卒正在用力拔其舌;
6.毒蛇地獄:一人正被毒蛇纏咬,旁邊有一人見狀,以袖遮頭,嚇得魂飛魄散;
7.銼碓地獄:把人銼碓得肢體斷裂,腹破腸出;
8.鋸解地獄:把人的兩腿分開倒吊於架上,兩鬼卒分執鋸之兩端,正用力拉鋸;
9.鐵床地獄:烈火把鐵床燒紅之後,把人像烙餅一樣放在上面烙。鐵床邊有一人用手撫背表灼痛難忍,床下有一吹火鬼正用火筒對著灶門拚命吹火;
10.黑暗地獄:一鬼卒提一人,正執錘擊其雙眼。旁邊有一對雙目失明的夫婦正在摸索而行;
11.糞穢地獄:此地獄深有萬丈,污穢不堪;
12.矛戟地獄:一人單腿跪地,雙手反縛於柱上,一馬面卒正手持 戟破穿其肚;
13.鑊湯地獄:一鬼卒提著一人正往沸騰的鍋里扔;
14.鐵輪地獄:一鐵柱上置二鐵輪,輪中夾一被捆之人,鬼卒正用匙舀銅汁灌入其口;下面還有一人在輾槽內被鐵輪所輾,正作哀號狀;
15.刀船地獄:一船內刀劍密樹,刀尖上戮有三人,痛苦萬狀,上面刻有「自作自受,非天與人」八個字。碑上刻有「大藏佛言,佛告迦葉,一切眾生養雞者,入此地獄」。在刀船地獄的上方,匠師雕刻了一位美麗、善良、淳樸的農家養雞女的形象。她發髻雙挽,臉上彌漫著一種含苞欲放的微笑,正迎著晨光掀開雞籠放雞出來。首先出籠的兩只雞在爭啄一根蚯蚓,其他的雞都在爭光恐後地往籠外鑽……。整個畫面洋溢著一種清新的鄉土氣息,充滿了農家生活情趣。養雞女的形象更是被刻得傳神入微,人們總被她那美好的形象和幸福的喜悅所征服。養雞的生活瑣碎而又細致,動作又不顯眼,畫面所表現的時間就只有那一霎那,要刻畫出這樣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談何容易!
16.餓鬼地獄:有一餓鬼正在食人,旁邊有一人驚恐萬狀,拱手祈禱;
17.鐵圍山阿鼻地獄:入此地獄便永世不能超生贖罪。「阿鼻」的意思是指無間斷的痛苦。
18.截膝地獄:有一男一女持杯捧壇,正在勸一比丘飲酒。酒香誘人,比丘心裡想喝,但又怕犯戒,所以側著身子,手半伸半縮,想接又不敢接,其形象極為生動有趣。工匠師通過對他形體細微動作的刻畫,充分表現出了比丘的矛盾心理,讓人一看就知道面對這杯酒,他正在做激烈的思想斗爭。下面有一勸酒男子被反綁著,一鬼卒正抓住他的腳踝,舉刀砍其膝;一沽酒女被拔舌,剜眼、砍手、截足,令人怵目驚心;另有一青年男子酒後亂倫,殺戮其父,淫匿其母,母與外人共通,又擔刀害之。入地獄後項戴枷鎖,枷上寫著「三為破齋並犯戒,四為五逆向爺娘」,這男子指著一行字「不信佛言,後悔無益」。據《大藏經》言——佛告迦葉:善哉,不飲酒者是我真子,即非凡夫。善飲酒者,或父不識子,或夫不識妻……或姊不識妹,或不識內外眷屬……旁邊這組雕像便是據以上說法而刻的。
一為夫不識妻:丈夫喝得酩酊大醉,搖搖晃晃袒胸而歸,其妻前去挽扶,他卻揪住妻的頭發。匠師們把丈夫那種兩眼無光,全身乏力,昏蒙蒙的醉鬼形態刻畫得非常成功;
二為父不識子:醉眼惺松的父親敞懷斜坐於床上,對躬身請安的兒子置之不理,似不相識;
三為兄不識弟:哥哥醉酒後仰坐於地,對前去摻扶他的弟弟破口大罵;
四為姊不識妹:姐姐喝醉後步伐蹣跚,妹妹上前摻扶,姐姐頭偏一方,推卻作不識狀。
工匠師們打刻這四組造像的目的是為了告誡眾生:酒本無性,但酒後亂性,故當戒之。讓人們在清醒時看到自己醉酒時的丑態,然後引以為戒。這些酒後昏亂,目不識親的醉酒人都被匠師位刻畫得神情恍惚,目光朦朧,醉態可掬。如果沒有對生活的深刻觀察和高超的藝術手法,是很難處理得如此真實動人的。這四組情節,從人物表情動態、性格特徵的刻畫到動勢關系的組合,以及刀法的洗煉概括來看,都堪稱藝術佳品。人們稱之為「戒酒圖」。
整龕地獄變相臆造的表現神權的恐怖場面,正是當時人間社會生活和封建法制的折光反映。造像從構思,選材到表現形式都顯示了古代藝術家們豐富的想像力和高超的技藝。地獄中很多人物形象,其比例關系和人體結構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同時,為了渲染地獄的恐怖氣氛,匠師們在寫實的基礎上作了藝術誇張,用漫畫的手法來表現鬼卒和受刑者的形象。例如:寒冰地獄中的兩位凍鬼。匠師們根據這一主題的要求,對其肌肉、動態和表情的刻畫都運用了很高的誇張技巧,讓人一看就強烈感覺到他倆正在哆哆嗦嗦打著寒顫似的;對於鐵床地獄中 「吹火鬼」的刻畫,匠師們有意地突出了他鼓足氣的腮幫,緊撮的嘴和快要迸裂的眼珠;其他一些受刑人,匠師們又特別突出了他們驚恐萬狀的眼神和張大的嘴……這些都深刻地反映出匠師們在塑造和提煉人物形象上的極高造詣。
另外,諸如「黑暗」、「灼熱」等詞彙,在不能用繪畫的色光來表現的情況下都被匠師們用巧妙形象的雕塑語言表達了出來:他們用一對瞎眼夫婦在摸索行走來表示黑暗;用一個掙扎著身軀反手抓背的動作來表現鐵床地獄的火燎炙烤。這些都是很富創造性的。
一碗金,一碗飯
一對夫婦老來得子,視如掌上明珠。一日,母親出示一碗金一碗飯,看孩子選什麼。孩子只知飯吃下去可填飽肚子,卻不知道金子的價值,故選飯而不選金。上面的碑文刻有一句話:無明眾生亦復如是……
「無明」即愚昧、無知的意思。匠師們借這個簡單的故事來啟發不識貴賤,不解真性的「無明」眾生,要懂得佛法與智慧的價值,不要只知滿足自身一時之貪欲,否則就會象這個選飯而棄金的孩子一樣,丟掉了最有價值的東西。
這一小龕造像可以說是對前面四部造像內容的一個小結,它起著進一步提醒眾生的作用。
柳本尊行化道場
柳本尊是唐末五代時在四川弘傳瑜珈密教的一代祖師,相傳他生於柳癭,是從柳樹疙瘩里生出的,因為「數至神異,人不敢稱其名」,故號柳本尊。本尊就是佛教的祖師。
據考證,柳本尊生於唐大中九年(855年),卒於後晉天福七年(942年),為嘉州人士(現樂山人)。他自唐光啟二年盟於佛,承襲唐金剛頂瑜伽部密教,專持大輪五部密咒,活動在川西一帶,並在漢州彌牟設立中心道場。唐末五代正值戰亂,天下瘟疫盛行,民不聊生。在這種飢饉交迫的情況下,人們大都趨向鬼神的庇佑,柳本尊便乘機用密法和民間巫術結合起來,化水符咒為人驅鬼治病,同時還以自殘苦行的方式來弘化密教,表現出一種「為普渡眾生而忍受各種苦難,以拯救苦難中的黎民百姓為己任,全心全意舍己為人」的精神。當時的漢州刺史趙君欲試其真假,差人去請眼,詐雲作葯。居士面無難色,即持戒刀,剜一目,付差人,刺史誠服,投身懺悔。此事叫「剜眼」。另外還有立雪、舍臂、煉心、煉膝、煉陰、煉頂、割耳、煉踝、煉指,這十件苦修的事跡稱為「十煉」。這十煉都有具體的年、月、日、地點和證明人。柳本尊的這些行為在當時也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蜀王王建曾召他入宮,供養三日,並賜封為「唐瑜伽部主總持王」,使柳本尊身價百倍,其信徒遍及社會各階層。在柳本尊主像的兩側,排列著他的信徒們,有文武官員,也有庶民百姓。這些人物衣冠服飾為我們考證當時社會各階層人物的穿著打扮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此前,佛教史學界有一種定論,中國佛教密宗自唐開元三大士傳入以來,一般認為只傳了四代,第四代傳的是日本僧人空海,由於唐末戰亂,空海學成之後就回日本去了。他在日本弘傳大法,成為日本真言宗(東密)的初祖。而國內在空海之後,則因會昌法難和五代變亂使密宗漸至絕響,所以,凡是治中國密教史的人,對於晚唐以後密教的論述都很少,一般認為空海之後,國內再未出現過有影響的密宗大師。但在四川一帶,特別是在大足,卻出現大量的密宗造像。北山佛灣有百分之五十都是密宗造像。在寶頂山出現的密宗大師的蹤跡和這座獨具特色的南宋密宗道場,都無可辯駁地證明中國密宗在唐末以後並未絕響,相反,它在四川一帶有了很大發展。雖然柳本尊的師承關系目前還模糊不清,但據宋刻《唐柳本尊傳》碑記載的情況看,柳本尊所傳的瑜珈密教實際上就是金剛智所傳的金剛界密法,或者說同金剛界密法有密切的聯系。無獨有偶,兩百多年後,出生於大足米糧的趙智鳳來到四川彌牟游學,三年後,回到大足弘傳柳氏密法並苦心經營寶頂山石窟密宗道場。可以明白地說,柳本尊、趙智鳳都是通曉唐代正純密教的一代密宗大師,他們在秉承唐代金剛界密法的基礎上,對於宗教實踐有了獨特的創新和發展。這兩代祖師的弘法事業,把中國密教史往後延續了近四百年,為中國佛教史增添了新的一頁。尤為突出的是,趙智鳳殫精竭慮營建的寶頂山石窟道場,不僅是中國宗教事業上的一件盛舉,也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如果說柳本尊在唐末延續了密宗的傳承,趙智鳳則是把這一事業推向歷史高峰的又一位偉大的佛學家、實踐家。
下面是十大明王像
明王造像為佛教密宗所特有。明王是佛和菩薩受大日如來教令,降伏諸惡魔時變現轉化出的威猛忿怒形象。造像以高度誇張、變形、寫意的手法,從傳統繪畫技巧中汲取營養,刻畫出充滿運動的力量和粗獷雄偉的體態,獲得了超乎想像的現代意蘊。在他們身上高度集中了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各種最典型的動作和表情,藝術感染力極強。
明王們或一首四臂,或三頭六臂,皆怒目攢拳,筋肉努張,威烈雄壯,充分顯示出男性那種無窮無盡的潛在力。其中尤為突出的是「憤怒明王」。他怒發沖冠,目眥盡裂、鼻翼翕張、獠牙上立,正用嘴狠咬著手指,把「怒不可遏」的神態表現絕了。古代藝術家們非常擅於概括和集中現實生活中,人們內在和外在的那些富於深刻感情的東西,並給予誇張,來出色地表達人物的內心活動。
十大明王像大都是未完工的粗坯,顯示出塊狀的大面和豪放流利的鑿痕。據南山的一塊刻於1250年的石碑上記載:「大足素無城守兵衛,狄難以來,官吏民多不免焉,存者轉徙,仕者退縮……」「狄」即「北狄」就是指元兵。公元1234年之後元兵開始進攻南宋,1236年至1240年期間數次攻到重慶,大足的官吏大多聞風而逃,寶頂山的僧侶百姓也不例外,因而猝然而止留下了這些粗坯。這看起來似乎是一種遺憾,但恰恰是這些未完工的鑿痕刀跡為我們展示了當時的藝術家們如何幾何開方,如何粗鑿,細鑿,這些步驟,為我們研究古代匠師們的雕刻工序和製作過程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例證。
這部龕造像共高15米,岩檐外挑達9米,壁面傾斜約45度,造像分三層,自下而上,逐級外挑,這樣既豐富了景觀的層次又使觀眾看上去一目瞭然,而且不會產生透視變形。這也是工匠師們成功地把透視原理用於藝術創作的典型範例。
牧牛圖
「牧牛圖」是一組具有山野情趣、刀法豪放的禪宗造像。禪宗是印度佛學與中國玄學雜交的產物,是最具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它於中唐以後逐漸興起,到了宋代已成一枝獨秀的局面。禪宗的教育重在啟迪人的智慧,禪學者們撥開冗長枯燥的佛教義理思辯,強調「自悟、體認」,認為「心」是絕對的主宰,同時他們又將「自性」與「佛」劃上等號,認為成佛不需外求,主張「識得自性即是佛」。在實踐中,禪就是人的全部生活本身。而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人性」的耕牛就成了禪學者們「禪思」的對象。以牛喻禪曾經盛極一時。
這龕「牧牛圖」全長約三十米,是我國罕見的長卷式組雕。據碑文考證是根據北宋楊次公《證道牧牛頌》而打刻,它形象地表現了佛教禪觀的修證過程。整龕造像一共刻有十個牧人和十頭牛,牧人代表修行者,牛代表修行者的心,馴牛的過程即是修行者調服心意,悟禪入門的過程。
全龕造像共分十二組:
第一組「未牧」。佛家認為,人的心在未經過調服之前,就跟未經過馴服的牛一樣桀驁不羈,很容易隨外界的干擾而波動,就像沒有涵養的人遇到一點小事也會暴跳如雷,無法自控一樣。第一頭牛受到外界刺激之後沖出柵欄,正昂頭犟項拚命朝山間狂奔,後面的牧人雙手緊拽韁繩,正使勁地把它往回拉;
第二組「初調」。在牧人的強制和鞭策下,牛雖然並未顯得馴服,但頭已經開始勉強轉過來了。這比喻在佛門清規戒律的約束下,放任頑化的心性開始得以收斂;
第三組「受制」。牧人站在牛首旁,右手牽牛,左手揚鞭,正驅牛下山,牛已能勉強順從人意。旁邊的頌詞寫道:芳草綿綿信自由,不牽終是不回頭,雖然牛是知人意,萬去低昂不易收。比喻貪執頑化的心性雖然受到制約,但還不能麻痹大意,放任自流;
第四組「回首」。牧人背著心愛的鳥籠,頭戴斗笠,身披蓑衣,輕挽韁繩,在風雨泥濘的山路上行走。山中狼嚎虎嘯,但牛卻並未驚慌奔跑。這比喻貪執頑化的心性有所轉化,不易受世俗凡塵的干擾和影響,但還時時需要清規戒律的約束,否則就會前功盡棄;
第五組「馴服」與第六組「無礙」並列。兩個年青的牧人手握韁繩並坐在一起,正親密地攀肩說著悄悄話。左邊的牧人說得滔滔不絕,舌頭都頂出來了。右邊的牧人聽得喜笑顏開,眼睛笑成豌豆角,嘴也笑得合不攏了。他們到底在說什麼呢?大家請看,左邊的牛也悄悄地湊過來,豎著耳朵,瞪大眼睛,正在偷聽哥倆兒的秘密。這個造型極為生動,所以很多遊客看到這里,都會笑著說:平常大夥兒說的「吹牛」恐怕就是從這兒「吹」出來的吧!右邊的牛好象對主人的秘密並不感興趣,它安靜地跪在一旁飲水。在這里,牧人和牛的關系已顯得輕松、和諧。牧人雖然還手握韁繩,但已經不用太去在意自己的牛了。這說明對心性的馴化已達到無拘無礙的程度,清規戒律的約束也正在趨於淡化;
第七組「任運」。一頭牛悠閑站立正欲飲水,牧人面帶微笑,左手挽繩右手指碑。碑上刻:牛鼻牽空鼻無繩,水草由來性自任,澗下岩前無定上,朝昏不免要人尋。比喻此時已無需清規戒律來時時約束,但仍然要提防外界因素的干擾,而失去了馴服無礙的心性;
第八組「相忘」與第九組「獨照」並列。老牧人在晚霞中怡然忘情地橫笛獨奏。笛聲悠揚動聽,連天上飛過的仙鶴也為之卻步。旁邊年青的牧人聽得如痴如醉,正偏著腦袋為老牧人擊拍而歌。如此優美的笛聲卻沒有使旁邊的牛受到干擾,它依然悠閑地舔著蹄。牛的鼻繩也不用掌握在牧人手中,而是隨意地繞在牛脖子上了。老牧人的牛更是連鼻繩也解除了,它正在一旁仰頸暢飲山泉。這說明人的心性已不再執著於外界的誘惑而顯得純凈自樂。但牛在飲水就表明它對外界還有需求。對外界還有所求,煩惱就不能凈絕,所以還需繼續修煉;
第十組「雙忘」。牛不吃不喝溫順而卧。牧人怡然自得,敞胸露懷地在一棵大樹下暢然酣睡。樹上一隻調皮的小猴倒懸而下去扯他的衣襟他也全然不知。小猴在此代表外界的干擾和紅塵的誘惑,這一切對牧人不再起作用,說明修行到此他已是心體澄靜。到了這種境界,即使出入紅塵凡世也無所謂,因為他的心性已經純化透明、清凈自由,外界的一切已無法干擾他了;
第十一組「禪定」。牛已經不見了,只剩下修行者結趺而坐。修行者頭頂上方刻頌一首:無牛人自鎮安閑,無住無依性自寬。只此分明誰是侶,寒山樵竹與岩泉。比喻執著貪戀的心欲已全然消失,修行者的心性已化作清風,與大自然的林間翠竹,山岩清泉溶為了一體。但這還不是最高境界,因為修行者的「本我」還存在,他的物質體還存在。按佛家的說法,色相存在,引發貪戀執著心識的可能性就存在,就象病根未除,就有可能舊病復發,要修得不留色相於世間才行,所以還需進行最後一步的修煉;
第十二組「心月圖」。修煉到最後,修行者由定生慧,進入萬象皆空之境界。人和牛都消失了,只剩下這輪亘古長存的皓月。這組造像我們叫它「心月圖」。我們中國人所說的「心」大多數代表的是思維器官,「心月」的意思就是通過逐步的磨煉使自己的思想達到空靈如皓月,一塵不染的境界。皓月下寫著:「了了了無無所了,心心心更有何心,了心心了無依止,圓昭無私耀古今,人牛不見杳無蹤,明月光寒萬象空,若問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叢叢。」
了了了無無所了:「了」即「了悟」之意。大徹大悟之後就無了悟的對象了,但從始至終卻並沒有去執著於任何名相,並沒有去執著於了悟什麼;
心心心更有何心:佛教將心分為三百六十種,有善心、惡心、不善不惡心三大類,其中貪心為萬惡之源。但當你徹悟 「四大皆空」之後,凡心俱息,還會有什麼心呢?貪戀執著的心性哪裡還會存在呢?這跟「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一個意思;
了心心了無依止:了悟了自性的心不會執著於外景,是無所掛礙的,就如天上的明月,一塵不染,亘古長存,光耀古今;
人牛不見杳無蹤,明月光寒萬象空:前面說了,人代表修行者的物質體,牛代表修行者的心,代表修行者主觀的精神世界。修煉到這里,這二者已不再呈名相,不再著痕跡,而是高度圓融,高度統一,物我雙忘。它們就如同被明月寒光映照出的那些虛幻光影一般瞬息萬變,剎那生滅,向我們昭示了「空」的含義和「空」的境界;
若問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叢叢:若要問這「空」的個中究竟,那麼你們就看看大自然中那一叢叢隨緣而生,緣散而滅,來於自然,又回歸自然的野花芳草,它們就蘊含了佛法般若的深刻道理。正如同禪宗所說的「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整龕造像要求修行者通過循序漸進的修煉,而達到主客觀世界高度統一的境界,即佛家所說的「四大皆空、物我雙忘」的最高精神境界。
這龕造像取材於現實,採用了山中牧牛的表現形式,順著山岩的自然彎曲,利用岩間的流水,刻出了牧人揮鞭趕牛、冒雨登山、吹笛擊拍、攀肩談笑、暢然酣睡;牛兒翹尾狂奔、側耳傾聽、跪地飲水、自舔其蹄這些生動逼真的形象。其別致的民間情調,抒情詩一般的藝術節奏,把人們帶入了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自然景象之中。古代的藝術家們在表現禪宗教義的同時,也有趣地告訴了我們古代的放牧生活以及康樂的田園風趣。那濃郁的鄉土氣息,往往會使得人們忽略了其宗教含義,而沉醉於雲纏霧繞的林泉山水,以及牧人和牛兒的各種質朴、生動的情態之中了。
大佛灣的造像由於都是面向基層大眾的,所以古代的藝術家們把玄妙深奧的教義揉和於人們非常熟悉的畫面之中,並努力使之淺化,讓人們如悟常理,倍感親切,自然也就很容易接受了。
④ 古代詩人李清照的簡介
李清照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什麼她的詞總是很悲傷?李清照是宋代為數不多的有建樹的女詞人,在詩詞發展歷史上,她被人們稱為是千古第一才女。可見,大家對她的評價是有多麼高,人們是有多麼認可她的作品。之所以我們讀李清照的作品時有些許的感傷,是因為李清照本身就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也可以說李清照開創了婉約詞的另一片天地。正是因為她的存在,人們才認識到那些比較傷感的詩詞是有多麼的美,同時也為詞中描述的種種事件感傷著。可能有人就會有這樣的疑問,這世界是那麼的美好,李清照為什麼總是寫那麼多的悲觀的詩詞呢?生活遇到了挫折?還是愛情的不順?
就在那時之後,李清照的詞句變得極其悲痛,讓人讀來感到一身寒意。李清照也寫了很多的詩詞來紀念丈夫,就這樣,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命運對於這樣一個柔弱的女子也是十分殘忍的。到了現在,我們大概可以得到問題的答案了吧,原來是失去愛人的痛苦造就了我們認識的李清照!愛情是美好的,可是我們也有可能被命運捉弄,就像李清照一樣,她得到了那麼愛的人,可是就是因為命運的原因,相愛的兩個人,分隔與另一個世界。這樣的不幸事情還是有很多的,我們都希望兩個相愛的人都能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⑤ 畢生心血專注於皖煙發展,創造出"金皖","普皖"兩座豐碑的皖煙之父是誰
李勝群。
⑥ 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世界奇跡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歷史上,長城以北地區以()A
長城一線與來我國400毫米年等降水量源線基本重合.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把我國大致劃分為東南與西北兩大半壁.東南半壁受季風影響,雨熱同期.西北半壁地處內陸,除少部分山地有較多降水外,大多數地區嚴重缺水,或者水熱資源配合欠佳,是我國重要的牧業地區.
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