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提出的「中國創造」
你說的對
② 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提出了什麼樣的
先富帶動後富。這是鄧發明的,臆想來治國。搞笑
③ 國家為什麼要提出「中國製造」要向「中國創造」轉變
因為現在中國造的東西大部分是由外國企業設計,外國企業經營的,中國專只是一個原材料產地和加工屬基地。實際上說難聽點兒,中國就是在出賣自己國家的資源和能源,而最大的利潤和知識產權還是掌握在外國企業手裡。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有利於我們的自行研發和製造,也就是說這是國人的專利,最終的利益由來中國人掌控。其次,中國創造可以解決部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給部分受過高等教育而找不到工作而又不願當打工仔的人們提供就業機會。然而,對於中國創造這一觀點我的個人看法是相當困難,因為中國的教育體制很難培養出具有創造性的人才。
④ 如何變「中國製造」為「中國創造」
前20多年的時間里,標有中國製造的一般產品遍布了全世界各個角落,中國製造的商品出口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主力軍。
全世界所有人,購買商品首先是看該產品的實際用途,再次考慮價格,沒誰先把哪國製造確定為唯一選擇,世界上大多單件商品上確實標注了中國製造字樣,給人們的感官印象中國的製造業很發達。
本人不懂英文,made in china 據說是不區分中國製造或在中國製造的,中國製造和在中國製造,漢語的區別就大了。
其實世界上很多商品標注是中國製造實際是在中國製造,由於當時中國的勞動力便宜,現在中國勞動力的價格發生了變化,因此,這些商品就要從新標注,越南、緬甸、印度製造。
20年後的今天,世界消費格局發生了變化,中國製造的優勢已經消失,製造業需要轉型升級,由簡單的製造轉變為創造。
製造業屬於實體生產行業,為人類的社會生活提供著一切物質產品,另外是服務業,政府管理、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經商、交通運輸及各種各樣的公司等等,他們在提供著全部的社會服務,所創造價值是虛擬狀態的,實體生產經濟和虛擬服務經濟共同支撐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在中國對這兩個經濟的體從業人進行比較,不論社會地位和工資收入相差的都很遠,如果是個孩子,問他長大後最大的理想是什麼?他說想做一個生產馬桶蓋的工人,毫無疑問,必定遭致家長的一頓胖揍。
少年強中國強,如何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也要從娃娃抓起。
⑤ 中國創造有哪些
中國創造就是版權持有者是中國,由中國創新,發明。而中國製造的產內品版權不屬於中國,中容國只是簡單的生產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簡單的勞動力而不是知識智慧和腦力。
早在2007年經合組織(OECD)稱,在研發支出方面,中國去年取代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研發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增長了1倍以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最新年度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的全球專利、商標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量再創新高。其中,由中國受理的專利申請量超過美國、日本、韓國和歐洲專利局的總和,名列世界第一,中國專利申請增量佔全球總增量的98%。
⑥ 中國製造什麼時候變成中國創造
我們現在一直在改變的路上,什麼時候能夠變成中國創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事情,可能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完成,。只有大家都有這份努力,堅持不懈,才有可能成功。
⑦ 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各是什麼意思
」中來國創造「作為一個嶄新的詞彙源,已經漸漸的代替「中國製造」而被世界廣泛認知,它體現的不再是簡單的體力勞動,而是更高層次的腦力創造活動,在世界上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在世界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創造》是一本專門探究中國未來發展的創造性書籍,通過研究中國的模式特點,和歷史現狀,通過對社會的思考,提出了」中國創造「的新概念,提出了一系列觀點和想法,力在打造真正屬於中國的品牌
中國製造是一個全方位的商品,它不僅包括物質成分,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內涵。中國製造在進行物質產品出口的同時,也將人文文化和國內的商業文明連帶出口到國外。
⑧ 如何實現中國創造2025
1. 發展對策
中國製造要實現四大轉變:一是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二是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三是由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製造向綠色製造轉變;四是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同時,在推進「中國製造2025」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統籌利用各方面優良資源,以「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為發展方針,提出戰略對策並配套一系列行動計劃,具體可分為八項戰略對策:
一是推行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並分兩個階段推進:2020年前,廣泛推行數字化製造,在優勢行業以重點企業為主體開展智能製造應用示範;2020年後,全面推廣智能製造。高度重視發展數控系統、伺服電機、感測器、測量儀表等關鍵部件,以及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3D製造裝備等關鍵裝備;突破一批「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和智能製造裝備;推進數字化車間、數字化工廠、數字化企業的試點和應用。
二是提高產品設計能力。推廣應用先進設計技術,開發設計工具軟體,構建設計資源共享平台;由代加工向代設計、出口自創產品和品牌轉變;制定激勵創新設計的政策。
三是完善製造業技術創新體系,促進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加強產業共性技術研究開發;加強創新人才培養。
四是強化製造基礎。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及產業技術基礎這「四基」的整體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質量的優劣,是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應高度重視,需要以產業需求和技術變革為牽引、以專業化為方向、以標准化為基礎強化工業基礎。
五是提升產品質量。嚴格質量監管,建立質量誠信體系;提高重大裝備質量一致性、穩定性;推進品牌創建。
六是推行綠色製造。促進流程製造業綠色發展,建立循環經濟鏈;開發和推廣節能、節材和環保的產品、裝備、工藝;發展再製造工程。
七是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群體和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高端製造業比重。
八是發展現代製造服務業。促進製造業由大規模流水線的生產方式,轉向定製化的規模生產,實現產業形態從生產型製造業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型製造業的轉變。
2. 重點領域
我國正處於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中,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中國製造2025」,對於推動中國製造由大變強,使中國製造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國裝備、依託中國品牌,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10大領域,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製造、綠色製造。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提升製造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
3. 強化保障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智能終端、工業互聯、移動寬頻在製造業的應用,系統集成度越來越高、系統管控難度越來越大,因此需要強化質量保障。應結合應用要求開展全面專業的系統測試評估,結合國外先進的智能產品指標,開展國內外產品對標測評,以提升應用質量。例如,中國軟體評測中心已經開展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的對比測評、工業智能電子系統的對比測評,對於保障系統質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⑨ 中國創造何時變成中國創造
演講之初我想問一問大家你們用的手機都是那些牌子的呢在你們身邊是用正品的人多還是用山寨的多呢大家能想到的是本國品牌的又有那些呢又有多少手機背面印著「made in china」,你們可以拆開手機後蓋看看。 我想不用說大家都會知道我們所用的大多還是國外的品牌或者是出了名的山寨機對吧。並且不管是國外品牌的機子還是中國自己品牌的機子絕大部分還是印有「made in china」的吧。 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深思為什麼大多數中國製造的產品卻更多的是國外的品牌而很少的才是我們自己的品牌呢針對這一問題我們下面就來討論如何才能讓更多的人青睞於中國創造的產品才能讓中國製造成為中國創造。 也許,看到這樣的數據,我們會感到自豪:世界上每生產4台電腦,就有1台出自中國的江蘇!但再看看這樣的數據,我們又會感到迷惑:我們生產1台電腦竟只能賺10個蘋果的錢。原因是利潤的大頭被英特爾、微軟等公司拿走了,我們賺的只是一個簡單的加工費。近年來,大家都在談論著「中國製造」的商品銷往全球,中國已經成了「世界工廠」„„但實際上,這樣的「製造」賺取的利潤很低。有一個形象的說法:我們出口8億件襯衣才能換來一架空中客車A―380! 盡管中國製造業的規模很大很多產品的產量居世界前列但科技含量普遍較低特別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往往掌握在外國公司手裡。由於生產成本高企許多品牌早已把生產線搬到了中國。他們利用中國廉價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發展自己的產品人家掌握的是產業鏈的上游技術經銷的是歐美國家的世界性品牌包括服裝、日用品甚至包括手錶和電腦利潤率高的環節幾乎都被歐美企業佔領而留給中國企業的只有利潤微薄的「加工組裝」。 事實告訴我們:走自主創新之路,建設創新型國家,讓「中國製造」盡快成為「中國創造」,是時代發展提出的迫切要求。而如何去實現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困難。也是我們主要要討論的問題。 2005年10月,胡錦濤同志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思想;2006年1月,他又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時間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