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風扇的發明時間
機械風扇起源房頂上,1830年,一個叫詹姆斯·拜倫的美國人從鍾表的結構中受到啟發,發明了一種可以固定在天花板上,用發條驅動的機械風扇。這種風扇轉動扇葉帶來的徐徐涼風使人感到欣喜,但得爬上梯子去上發條,很麻煩。1872年,一個叫約瑟夫的法國人又研製出一種靠發條渦輪啟動,用齒輪鏈條裝置傳動的機械風扇,這個風扇比拜倫發明的機械風扇精緻多了,使用也方便一些。1880年,美國人舒樂首次將葉片直接裝在電動機上,再接上電源,葉片飛速轉動,陣陣涼風撲面而來,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電風扇。
② 最早軟體是什麼時間發明
軟體發展的歷史可以大致分為如下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年代到1960年代,是程序設計階段,基本是個體手工勞動的生產方式。這個時期,一個程序是為一個
特定的目的而編制的,軟體的通用性是很有限的,軟體往往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早期的軟體開發沒有什麼系統的方法
可以遵循,軟體設計是在某個人的頭腦中完成的一個隱藏的過程。而且,除了源代碼往往沒有軟體說明書等文檔,因此
這個時期尚無軟體的概念,基本上只有程序、程序設計概念,不重視程序設計方法,主要是用於科學計算,規模很小,
採用簡單的工具(基本上採用低級語言),硬體的存儲容量小,
運行可靠性差。
第二階段是1960年代到1970年代,是軟體設計階段,小組合作生產方式。在這一時期軟體開始作為一種產品被廣泛使用,
出現了「軟體作坊」。這個階段基本採用高級語言開發工具,開始提出結構化方法。硬體的速度、容量、工作可靠性有明
顯提高,而且硬體的價格降低。人們開始使用產品軟體(可購買),從而建立了軟體的概念。程序員數量猛增,但是開發
技術沒有新的突破,軟體開發的方法基本上仍然沿用早期的個體化軟體開發方式,軟體需求日趨復雜,維護的難度越來
越大,開發成本令人吃驚的高,開發人員的開發技術不適應規模大、結構復雜的軟體開發,失敗的項目越來越多。
第三個階段是從1970年代至今,為軟體工程時代,是工程化的生產方式。這個階段的硬體向超高速、大容量、微型化以
及網路化方向發展,第三、四代語言出現。資料庫、開發工具、開發環境、網路、分布式、面向對象技術等工具方法都
得到應用。軟體開發技術有很大進步,但未能獲得突破性進展,軟體開發技術的進步一直未能滿足發展的要求。軟體的
數量急劇膨脹,一些復雜的、大型的軟體開發項目被提出來了,但很多軟體最後都得到了一個悲慘的結局。在那個時代,
很多的軟體最後都得到了一個悲慘的結局。很多軟體項目的開發時間大大超出了規劃的時間表,一些項目導致了財產的
流失,甚至某些軟體導致了人員傷亡。同時軟體開發人員也發現軟體開發的難度越來越大,在軟體開發中遇到的問題找
不到解決的辦法,使問題積累起來,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失敗的軟體開發項目屢見不鮮,因而導致了軟體危機。
③ 世界上是誰發明了時間這一概念
首先發明數字的是印度人,具體是誰沒有名字沒有記錄,時間的發現比數字更早,沒有記錄很正常。
④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時間各是什麼時候
造紙術
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相傳是由東漢時代的宦官蔡倫所發明,但是也有考古證專據說明屬,造紙術在更早時期就存在,而蔡倫只是一位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造紙術對知識的保存及資訊的流通有不少影響。
指南針
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前身為中國古代的司南。具體時間沒有沒有明確記載。是一種用於指示方向的工具,廣泛應用於航海、野外探險等領域。早在古代已對貿易、戰爭和文化交流造成深遠影響。
火葯
四大發明中的火葯除了可製作煙花和炮仗等,亦是一種炸葯,被運用到戰爭上成為軍事用途。據載起源於唐朝甚至秦朝。宋朝時期,約12世紀中期已經發展出具有一定殺傷力的單兵火器(火銃)以及連發式火器(連銃)用於彌補當時宋人戰鬥力不及金人的劣勢。中國在實用性火器的使用上早於歐洲五個世紀左右。
活字印刷術
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是現代印刷術的前身,與造紙術一樣對知識的保存和流通造成影響。據載是北宋時期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
⑤ 造紙術發明時間
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初年。
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193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的,年代不晚於公元前49年。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他用樹皮、 麻頭及敝布、魚網等植物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 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
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制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 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乾而成。
中國 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但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遠古以來,中國人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這種處理次繭的方 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復捶打,以 搗碎蠶衣。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 ,中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 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
紙張就是藉助這 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歷史上關於漢代的造紙技術的文獻資料很少,因此 難以了解其完整、詳細的工藝流程。後人雖有推測,也只能作為參考之用。
總體來看,造紙技術環節眾多,因 此必然有一個發展和演進的過程,絕非一人之功。它是眾多人的智慧造出來的。
⑥ 造紙術的發明時間是什麼時候
造紙術是在西漢復年間發明的,在東漢制時蔡倫改良了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漢族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⑦ 表示時間的表示怎麼發明出來的
常用的時間表示詞
表「年」的詞語:除了歲、載、春、秋、春秋等詞語表示外,祀(殷代稱年為「祀」)、霜(賈島《渡桑乾》詩「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放憶咸陽。」中的「霜」即年。)、稔(谷一熟為稔,故也謂「年」為稔)也是年的表示詞語。
歲暮:表示年終、一年完。
累年:表示一年年
期年:表示周年整。
期月:表示一整月。
兼旬:則指二十日(天)。
一旬:指10日整。
旬余:指十多天。
既望:指農歷十六「既望」月團圓。
侵晨:指天正亮。
質明、拂曉、破曉:皆指剛剛天亮。
旦日:表示明天為旦日。
旦旦:連用表示天天。
旦暮:指早和晚。
夙夜:是指朝與夕。
中夜:指半夜時分。
夜闌:指深夜時分。
翌日:是指第二天或明天。
亭午:大約指中午十二點。
光陰、歲月:皆指時間。
少頃、俄頃、少間:皆指一會兒的短時間。
須臾、瞬間、剎那、隨即、尋、俄、旋、遽:皆指極短的一小會兒時間。
「朔」日:稱農歷初一。
「望」: 稱農歷十六為「望」月團圓。
晦:農歷每月尾日為晦。
日:稱每一天。
旦:稱每一天的早晨。
暝、暮:皆稱每一天的傍晚。
除此之外,象烏飛兔走、白駒過隙、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也都是表示時間的詞,這里就不在一一列出。另外,在我國古代沒有發明計時用的時鍾之前,白日計時用的是「日晷」,以日影的移動算時間;夜晚計時用的是「更漏」。我國直到明代才有了時鍾的出現。
⑧ 汽車的發明時間是什麼時候
汽車是在1886年由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發明的。
1879年12月31日,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Karl Benz),首次試驗成功一台二沖程試驗性發動機。1883年10月,他創立了「本茨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
1885年,他在曼海姆製成了第一輛本茨專利機動車,該車為三輪汽車,採用一台二沖程單缸0.9馬力的汽油機,此車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火花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架、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
1886年的1月29日,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為其機動車申請了專利。同年11月,卡爾·本茨的三輪機動車獲得了德意志專利權(專利號:37435a),這就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汽車。由於上述原因,人們通常都把1886年作為汽車元年。
(8)發明時間擴展閱讀
中國的第一輛自製汽車:
1956年7月13日,吉林省長春市第一汽車製造廠內,嶄新的總裝線裝配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從此中國結束了不能製造汽車的歷史。14日,第一批解放牌汽車徐徐駛出裝配線。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也從1956年7月14日開始記錄。
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也是中國生產的第一款卡車,綠皮,汽車的鼻尖上頂著「解放」兩個字,載重4噸。當時賓士在馬路上的汽車,每兩輛就有一輛是解放牌。直至1986年停產,第一代解放創造了1281502輛產量的歷史,這個數字幾乎是當時全國汽車產量的一半。
⑨ 4大發明的發明時間
造紙來術:公元105年東漢時源期蔡倫進行了改進,使之普及化
印刷術:公元6世紀初的隋、唐之際
指南針: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期
火 葯:公元8~9世紀,道士煉丹過程中發明
參考鏈接:4大發明的發明時間?
⑩ 最早的電腦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電腦是誰發明的,嚴格說起來很難界定。
計算機(computer)的原來意義是「計算器」,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復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制,在計算上非常麻煩。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一台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公元1944年才製造出來。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占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一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