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斯科特發明了

斯科特發明了

發布時間:2020-12-14 22:29:58

㈠ 最早的錄音裝置是誰發明

1857年法國發明家斯科特( Scott)發明了的聲波振記器,這是最早的原始錄音機

㈡ 斯科特為後人留下了哪些財富

1911年的1月17日,英國探險家斯科特率領的探險隊到達南極極點,整個探險隊成員在歸途中全部犧牲。

早在兩三千年前,就有人猜想在南方有一塊未知的大陸。為了尋找這塊神秘的土地,無數的勇士紛紛南下。20世紀初,更多的探險家奔向了迷人的南極,其中,英國人斯科特的事跡最令人難忘。

1901年8月,斯科特率領一支探險隊第一次遠征南極。他們經過一番苦鬥,來到了離南極點只有350千米的地方,勝利在望卻遇到了極為惡劣的天氣,食物和燃料也將耗盡,隊員病倒,只好敗退回來。

執著的追求使斯科特又做了8年的准備。1910年6月,他又率領一支65人的探險隊離開英國直向南極。誰知,這時挪威極地探險家阿蒙森也奔向了南極,他們誰能首先到達南極點呢?一場歷史上著名的「探險競賽」就這樣開始了。

斯科特是駕西伯利亞矮種馬拉雪橇去的。這種馬適應不了南極的嚴寒,又都陷入雪中,一匹一匹地死去了,最後只好用人力拉雪橇。暴風雪、凍傷、體力下降,打擊一個接一個地向斯科特襲來。已經勝利在望了,1911年1月16日,隊員卻發現了挪威的旗子,顯然,對手走到了他們的前邊,這是極為沉重的精神打擊,有的隊員精神幾乎要垮下來了。

1月17日,斯科特探險隊到達了南極極點,他們在挪威人的帳篷里看到了阿蒙森留下的信。他們把英國國旗插在帳篷旁邊,他們成了到達南極極點的亞軍。第二天,精疲力盡的斯科特探險隊踏上歸途,他們按照科學探險的慣例,仍然沿途收集各類岩石標本,書寫探險日記。

8個月後,搜索隊找到了他們的帳篷和遺體,人們在斯科特身邊發現了18千克岩石和各種化石標本——他們在死亡降臨的時候仍然沒有丟下科學,仍然為人類保留著科學財富。

㈢ 世界上第一部電唱機是誰發明的什嗎時間哪國人

1857年 法國發明家斯科特(Scott)發明了的聲波振記器,這是最早的原始錄音機,是留聲機的鼻祖。 1877年愛迪生發明了一種錄音裝置。可以將聲波變換成金屬針的震動,然後將波形刻錄在圓筒形臘管的錫箔上。當針再一次沿著刻錄的軌跡行進時,便可以重新發出留下的聲音。這個裝置錄下愛迪生朗讀的《瑪麗有隻小羊》的歌詞:「瑪麗抱著羊羔,羊羔的毛象雪一樣白」。總共8秒鍾的聲音成為世界錄音史上的第一聲。 1878年 愛迪生成立製造留聲機的公司,生產商業性的錫箔唱筒。這是世界第一代聲音載體和第一台商品留聲機。 1885年 美國發明家奇切斯特·貝爾和查爾斯·吞特發明了gramophone(留聲機),採用一種塗有蠟層的圓形卡紙板來錄音的裝置。 1887年 旅美德國人伯利納(Emil·Berliner)獲得了一項留聲機的專利,研製成功了圓片形唱片(也稱蝶形唱片)和平面式留聲機。 1888年 伯利納製作的世界第一張蝶形唱片和留聲機在美國費城展出。 1891年 伯利納研製成功以蟲膠為原料的唱片,發明了製作唱片的方法。 1895年 愛迪生成立國家留聲機公司(National Phonograph Company),生產、銷售用發條驅動的留聲機。 1898年 伯利納在倫敦成立英國留聲機公司,並將工廠設在德國漢諾威。 1898年 丹麥工程師普爾森發明了可以實際應用的磁性錄音機(鋼絲錄音機)。 1912年 圓筒式錄音被淘汰。 1924年 馬克斯菲爾德和哈里森設計成功了電氣唱片刻紋頭,貝爾實驗室成功地進行了電氣錄音,錄音技術得到很大提高。 1925年 世界上第一架電唱機誕生。 1931年 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試製成功331/3轉/分的密紋唱片(Long Play,簡稱LP)。 1945年 英國台卡公司用預加重的方法擴展高頻錄音范圍,錄制了78轉/分的粗紋唱片(StandardPlay,簡稱SP)。 1948年 美國哥倫比亞公司開始大批量生產331/3轉/分的新一代的密紋唱片(Microgroove),成為唱片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而RCA也推出自己的另一套系統——45轉的EP(Extended Play)與之抗衡。 1935年 德國柏林的通用電氣公司研製成功使用塑料磁帶的磁帶錄音機。 1963年 荷蘭生產音頻盒式磁帶。唱片的黃金年代漸漸流逝。

㈣ 1867年,誰發明了什麼東西

克里斯托弗發明了打字機.
霍華德・羅伯發明了摩托車
農夫亨利內・羅斯,發明將通過關閉容關閉開放牛范圍在牛私有的土地各自的劇情的產品
1867年,托馬斯、愛德華和Clarence斯科特(兄弟從費城,賓夕法尼亞,美國)是成功的在營銷包括穿孔的紙小卷的衛生紙
1867年克魯梅爾工廠大爆炸如同一帖清醒劑,促使諾貝爾 發明了性能安全的達那炸葯

㈤ 斯科特簡介

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是一位英國海軍軍官。他未能實現自己第一個到達南極的壯志內。他的競爭對容手羅阿爾德·阿蒙森搶先一個月到達了那裡。

1910年6月,斯科特乘坐「特拉·諾瓦號」啟程。途中,他聽說阿蒙森也正在前往南極。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一隊人馬離開自己的宿營基地,前往南極。暴風雪使旅行十分艱難。因此,1912年1月3日,斯科特決定只帶4位同伴前行,他們是愛德華·威爾遜、勞倫斯·奧茨、亨利·鮑爾斯和埃德加·埃文斯。

㈥ 留聲機的發明者是誰

愛迪生
1857年 法國發明家斯科特(Scott)發明了的聲波振記器,這是最早的原始錄音機,是留聲機的鼻祖。

1877年 愛迪生發明了一種錄音裝置。可以將聲波變換成金屬針的震動,然後將波形刻錄在圓筒形臘管的錫箔上。當針再一次沿著刻錄的軌跡行進時,便可以重新發出留下的聲音。這個裝置錄下愛迪生朗讀的《瑪麗有隻小羊》的歌詞:「瑪麗抱著羊羔,羊羔的毛象雪一樣白」。總共8秒鍾的聲音成為世界錄音史上的第一聲。

1878年 愛迪生成立製造留聲機的公司,生產商業性的錫箔唱筒。這是世界第一代聲音載體和第一台商品留聲機。

1885年 美國發明家奇切斯特·貝爾和查爾斯·吞特發明了gramophone(留聲機),採用一種塗有蠟層的圓形卡紙板來錄音的裝置。

1887年 旅美德國人伯利納(Emil·Berliner)獲得了一項留聲機的專利,研製成功了圓片形唱片(也稱蝶形唱片)和平面式留聲機。

1888年 伯利納製作的世界第一張蝶形唱片和留聲機在美國費城展出。

1891年 伯利納研製成功以蟲膠為原料的唱片,發明了製作唱片的方法。

1895年 愛迪生成立國家留聲機公司(National Phonograph Company),生產、銷售用發條驅動的留聲機。

1898年 伯利納在倫敦成立英國留聲機公司,並將工廠設在德國漢諾威。

1898年 丹麥工程師普爾森發明了可以實際應用的磁性錄音機(鋼絲錄音機)。

1912年 圓筒式錄音被淘汰。

1924年 馬克斯菲爾德和哈里森設計成功了電氣唱片刻紋頭,貝爾實驗室成功地進行了電氣錄音,錄音技術得到很大提高。

1925年 世界上第一架電唱機誕生。

1931年 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試製成功331/3轉/分的密紋唱片(Long Play,簡稱LP)。

1945年 英國台卡公司用預加重的方法擴展高頻錄音范圍,錄制了78轉/分的粗紋唱片(StandardPlay,簡稱SP)。

1948年 美國哥倫比亞公司開始大批量生產331/3轉/分的新一代的密紋唱片(Microgroove),成為唱片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而RCA也推出自己的另一套系統——45轉的EP(Extended Play)與之抗衡。

1935年 德國柏林的通用電氣公司研製成功使用塑料磁帶的磁帶錄音機。

1963年 荷蘭生產音頻盒式磁帶。唱片的黃金年代漸漸流逝。

㈦ 世界上第一台留聲機是誰發明的

由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發明。

相關介紹:

留聲機誕生於1877年。愛迪生根據電話傳話器里的膜板隨著說話聲會引起震動的現象,拿短針作了試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說話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針產生相應的不同顫動。

1877年12月,愛迪生公開表演了留聲機,外界輿論馬上把他譽為「科學界之拿破崙波拿巴」,是19世紀最引人振奮的三大發明之一。

(7)斯科特發明了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1877年12月6日,愛迪生的助手、機械工人約翰克盧西製造出了第一台樣機,並用這台樣機錄制了愛迪生唱的歌《瑪莉的山羊》。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過後,他又從架子上的塵埃中把留聲機取下來,要繼續改進它,他僅在留聲機上的發明專利權就超過了一百項。

1887年埃米爾玻里納研製出扁平圓盤式留聲機。是一種原始放音裝置,其聲音儲存在以聲學方法在唱片(圓盤)平面上刻出的弧形刻槽內。唱片置於轉台上,在唱針之下旋轉。

在一百多年來,留聲機不斷推陳出新,從最初以錫箔制滾筒,鋼針播放,導致每個滾筒只能播放幾次即耗損,到現代鐳射影音儲存軟體的DVD。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留聲機

㈧ 請問留聲機的發明者是誰

1857年 法國來發明家斯科特(Scott)發自明了的聲波振記器,這是最早的原始錄音機,是留聲機的鼻祖。

1877年 愛迪生發明了一種錄音裝置。

所以, 愛迪生改進了留聲機,斯科特應該是留聲機的發明者……

㈨ 斯科特的生平簡介

  1. 簡介:

    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是一位英國海軍軍官和極地探險家。1868年6月6日出回生於英國德文波特,斯科特1881年加答入英國海軍,1891年升為上尉。1900年開始進行第一次到南極洲的探險,其目標是羅斯海。他發現並命名了愛德華七世半島。1904年他回到英國。1908年9月2日他與凱斯琳·布魯斯結婚,兩人有一個兒子彼得,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其中一位創辦人。1912年3月29日斯科特逝世於南極洲。

  2. 南極探險

    1910年,斯科特從英國出發,重返南極,他這次的目標是要到達南地極。但他發現這次他有一個競爭者:羅阿爾德·阿蒙森。斯科特的五人探險隊於1912年1月17日到達南極,但發現阿蒙森比他們早到了一個月。在返回南極洲邊緣的路途上,他們遭遇極強的寒冷低溫(自1960年代在南極洲大陸內部有氣溫記錄以來,只有一次氣溫降到過斯科特曾遇到的程度),五人先後遇難。斯科特及另外兩人死時,距離最近的補給站僅有20公里,屍體連同日記在六個月後才被發現,他們死時還帶著十多公斤的岩石標本。他被英國國王追封為騎士。

    今天位於南極地區的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以他和他的競爭者命名的。

㈩ 關於斯科特

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是一位英國海軍上校。他未能實現自己第一個到達南極極點的壯志。他的競爭對手羅阿爾德·阿蒙森搶先一個月到達那裡。
1910年6月,斯科特乘坐「特拉·諾瓦號」啟程。途中,他聽說阿蒙森也正在前往南極。
右圖:這幅斯科特的照片是由英國南極探險隊隊員赫伯特·龐廷拍攝的。不久,龐廷和一部分隊員奉命回到基地,留下斯科特和他的10名同伴向南極挺進。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一隊人馬離開自己的宿營基地,前往南極。暴風雪使旅行十分艱難。因此,1912年1月3日,斯科特決定只帶4位同伴前行,他們是愛德華·威爾遜、享利·鮑爾斯和埃德加·埃文斯、勞倫斯·奧茨。
1月18日,斯科特一行到達南極點。但是,阿蒙森的挪威國旗已經在那裡飄揚。他們深感失望,踏上了歸途。埃文斯因精神失常死去;奧茨因患嚴重的凍傷,不願連累別人,主動要求出去走一圈,在這種環境下,出去只會....剩下的3個人不得不扎營,以躲避惡劣的天氣。但惡劣天氣沒有結束的跡象,終於在3月29日這天,斯科特等3人都死在離開他們的宿營基地幾千米處。
人們知曉斯科特最後一次旅行的詳情,因為他的日記記到了最後一天。1912年11月,一支搜尋隊發現了這本日記,以及斯科特等3人的屍體。3人的屍體被就地掩埋,如今於南極冰下的深處。奧茨的屍體始終未被找到。

探險英雄

斯科特被英國人稱為20世紀初探險時代的偉大英雄。1910年6月1日,他帶領探險隊離開英國,向南極點發起沖刺。當時,挪威人羅阿爾德·阿蒙森也率領著另外一支探險隊向南極點進發。兩支隊伍展開了激烈角逐,都想爭取「國家榮譽」。結果阿蒙森隊於1911年12月14日捷足先登,而斯科特隊則於1912年1月18日才抵達,比阿蒙森隊晚了一個多月。不幸的是,在返程途中,南極寒冷天氣提前到來,斯科特隊供給不足,飢寒交迫。他們在嚴寒中苦苦拼搏了兩個多月,終因體力不支而長眠於皚皚冰雪中。
早在最後一次南極遠征之前,斯科特就已經是英國的民族英雄。他在1902-1904年間首次進行南極探險,相關游記《發現之旅》曾是英國最暢銷的書。而他最後一次南極探險的悲壯故事更是激勵了一代代英國人。
[編輯本段]最後的跋涉——斯科特海軍上校日記片斷

1月27日,星期六
上午我們是在暴風雪肆虐的雪溝里穿行。該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一片起伏洶涌的大海。威爾遜和我穿著滑雪板在前邊開路,其餘的人步行。尋找路徑是一件艱巨異常的工作……我們的睡袋濕了,盡管濕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確確是在越來越濕。我們漸漸感到越來越餓,如果再吃些東西,尤其是午飯再多吃一點,那將會很有好處。要想盡快趕到下一個補給站,我們就得再稍微走快一些。下一個補給站離我們不到60英里,我們還有整整一星期的糧食。但是不到補給站,就別指望真正地飽餐一頓。要走很長的路,然而,這段路程又無比艱辛……
2月1日,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艱苦跋涉。用4小時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點我們還在走。我們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過一次午飯,當時離開補給站才一星期。按一天三頓計算,我們手裡還有8天的糧食,到達下一站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埃文斯的手指頭現在情況很糟,掉了兩個指甲。是凍傷……
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壞。埃文斯睡足一覺以後顯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樣說自己一切正常。他還是走在原來的位置上,但半小時後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離開雪橇。路面情況極為惡劣。後來我們停了大約1小時,埃文斯跟了上來,但走得很慢。半個小時後他的鞋又丟了,我們站在紀念碑岩半腰眺望埃文斯,後來又紮下帳篷吃午飯。飯後埃文斯還是沒露面,我們四處張望,看見他在離我們很遠的地方。這下我們警覺起來,四個人一齊往回滑去。我第一個來到這個可憐的人身邊,被他的樣子驚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裝不整,手套沒了,手上結滿了冰凌。他眼裡射出瘋狂的目光。我問他出了什麼事,他慢慢地說他也不知道,只說他覺得自己一定是昏過去了。我們扶他站了起來,走了兩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凍僵了。威爾遜、鮑爾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奧茨留在原地照顧他。我們回來的時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覺。我們把他抬進帳篷後,他依舊不省人事。午夜12點30分,他平靜地死去了。
2月22日,星期三
不用說,我們命定要經歷歸途中最嚴峻的時刻了。今天出發以後不久,東南風變得異常猛烈,風狂掃著地面。我們馬上失去了本來就模糊難辨的路標。午飯時根本沒見到期望中的圓錐形石頭路標。……但這些倒霉事並沒讓我們心灰意懶,這的確應該記錄下來。晚上,我們喝了一頓馬肉做的濃湯,美味可口,真叫人氣力倍增、精神振奮……
2月26日,星期日
現在是夜間,冷極了。我們雙腳冰涼地出發了,因為白天穿的鞋襪根本沒有晾乾。我們謹慎地消耗著食糧,但我們的食物還應當再多一點才夠用。我巴望著下一個補給站,現在離我們只有50英里。到了那裡,我們就能夠帶足補給,繼續前邊的路程了。

關於斯科特臨死前的書信(茨威格)

那些書信寫得非常感人。死亡在即,信中卻沒有絲毫悲哀絕望的情意,彷彿信中也滲透著那沒有生命的天空下清澈的空氣。那些信是寫給他認識的人的,也是說給全人類聽的;那些信是寫給那個時代的,但說的話卻是千古永垂的。
他給自己的妻子寫信。他提醒她要照看好他的最寶貴的遺產——兒子,他關照她最主要的是不要讓兒子懶散。他在完成世界歷史上最崇高的業績之一的最後竟作了這樣的自白:「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強迫自己有所追求——因為我總是喜歡懶散。」在他行將死去的時刻,他仍然為自己的這次決定感到光榮而不是感到遺憾。「關於這次遠征的一切,我能告訴你什麼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裡不知要好多少!」
他懷著最誠摯的友情給那幾個同他自己一起罹難的夥伴們的妻子和母親寫信,為他們的英勇精神作證。盡管他自己即將死去,他卻以堅強的、超人的感情——因為他覺得這樣死去是值得紀念的,這樣的時刻是偉大的——去安慰那幾個夥伴的遺屬。
他給他的朋友寫信。他談到自己時非常謙遜,但談到整個民族時卻充滿無比的自豪,他說,在這樣的時刻,他為自己是這個民族的兒子——一個稱得上兒子的人而感到歡欣鼓舞。他寫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個偉大的發現者。但是我們的結局將證明,我們民族還沒有喪失那種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他在臨死時還對朋友作了友好的表白,這是他在一生中由於男性的倔強而沒有說出口的話。他在給他的最好的朋友的信中寫道:「在我一生中,我還從未遇到過一個像您這樣令我欽佩和愛戴的人,可是我卻從未向您表示過,您的友誼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因為您有許多可以給我,而我卻沒有什麼可以給您。」
他最後的也是最精彩的一封信是寫給他的祖國的。他認為有必要說明,在這場爭取英國榮譽的搏鬥中他雖然失敗了,但卻無個人的過錯。他一一列舉了使他遭到失敗的種種意外事件,同時用那種死者特有的無比悲愴的聲音,懇切地呼籲所有的英國人不要拋棄他的遺屬。他最後想到的仍然不是他的命運。他寫的最後一句話講的不是關於自己的死,而是關於活著的他人:「看在上帝面上,務請照顧我們的家人!」以下便是幾頁空白的信紙。
(摘自《奪取南極的斗爭》,舒善昌譯)
[編輯本段]美科學家為英南極探險家正名
新華網2001年9月14日電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層管理署的一位科學家日前推出一本新書。這本新書提出的觀點是,近90年前英國人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進行的南極探險活動之所以失敗,罪魁禍首並不是斯科特決策的失誤,而是變幻無常的寒冷天氣。
以前的評論總是說,是斯科特的決策失誤導致他和他的4位隊友用雪橇拉著設備,在南極探險的路上跋涉了1 450公里之後,最終走上黃泉路。但是在本月新書《最寒冷的三月》中,作者蘇珊·所羅門說,1911~1912年的冬天,長達幾周最低溫度為-37°C的天氣要比往常的天氣寒冷得多,正是這嚴寒的天氣打亂了斯科特經過周密研究的探險計劃。
身為大氣研究化學家的所羅門分析了寒冷天氣對斯科特一行人的設備所產生的影響,並檢查了她從世界各地找到的書籍和日記對當時的天氣狀況的記載。所羅門本人1999年因發現南極洲上空臭氧層減少的原因而獲得美國「全國科學獎章」。她在首次前往南極洲進行臭氧層研究之前,就開始閱讀斯科特和他的隊友寫下的日記。
所羅門把這些信息與南極洲自動氣象站過去17年內所收集的數據進行了對比,其中一些數據收集的地點距斯科特的探險路線僅幾公里。自動氣象站顯示的數據表明,這些年裡,只有1988年的氣溫下降到了和斯科特前往南極探險時一樣低的溫度,而且持續的時間一樣長。所羅門對斯科特一行採取的正確決策和失誤之處進行了客觀分析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這並不是在為他(斯科特)貼金」。
所羅門說,斯科特一行在研究了規模較小的探險活動和歷史記錄的基礎上,估計到了南極洲的天氣會十分糟糕。
他們因此計劃在雪橇上使用帆來增速,以便能夠「一路飛奔回家」。所羅門稱,這個計劃很不錯。在斯科特南極之行的幾周前,由羅阿爾·阿蒙森率領的挪威探險隊已登上南極大陸,他們用的是狗拉雪橇;而斯科特一行使用的是馬拉和人拉的雪橇,結果馬在嚴寒中陷入了泥沼。斯科特一行人在抵達南極後,才意識到他們為此行要付出的代價。
在返程中,斯科特和他的兩名隊友在距大本營只有275公里的地方倒下了,而另外兩名隊友也在此前「先行一步」了。
然而,《紐約時報》登載的有關所羅門研究結果的文章引發了讀者的來信,該報後來發表了其中幾封。信中指出,阿蒙森和他的隊友面臨的是同樣寒冷的天氣,他們成功的原因只不過是准備更加充分,因而成為登上南極大陸的第一人。
他們此次 去南極極點被稱為"偉大的悲劇"他們的精神很偉大他們充分表現出一名敢於為人類獻身的英雄的精神與對事業的執著和偉大的集體主義.

臨終遺書

斯科特給妻子凱瑟琳的最後一封信分幾天寫成,記錄了他生命中最後的時光。
這位探險家在信的開頭寫道,他和隊友「身體很好,充滿活力」。隨後,他告訴妻子,「親愛的,這里只有零下70多華氏度,極其寒冷。我幾乎無法寫字。除了避寒的帳篷,我們一無所有……你知道我很愛你,但是現在最糟糕的是我無法再看見你——這不可避免,我只能面對」。
隨著處境惡化,斯科特更加絕望,他在信中勸妻子改嫁:「如果有合適的男人和你共同面對困難,你應該走出悲傷,開始新的生活」。
但是,他也告訴妻子,面對死亡,他沒有任何遺憾和後悔,「關於這次遠征的一切,我能告訴你什麼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裡不知要好多少!」
在生命最後的時刻,斯科特非常掛念當時僅3歲的兒子彼得,他寫道:「可能我無法成為一個好丈夫,但我將是你們美好的回憶。當然,不要為我的死亡感到羞恥,我覺得我們的孩子會有一個好的出身,他會感到自豪。」他還囑咐妻子要培養彼得,讓他熱愛自然,喜歡戶外活動。

慷慨捐贈

這封遺書寫於1912年3月,收信人是「我的遺孀」。1913年,人們在斯科特遺體旁發現了它。
斯科特的祖母達斯拉·斯科特說,遺書表明斯科特身處絕境時仍充滿勇氣和鬥志,「看著這些字跡,你無法相信它們是在遙遠的南極,在嚴寒中寫下的。我熱淚盈眶」。
這封遺書連同斯科特在探險途中所寫的其餘300多封信件,已經由斯科特的兒子,已故爵士彼得·斯科特的夫人捐贈給劍橋大學斯科特極地研究所。
研究所所長朱莉安·多德斯韋爾說:「我們非常感激斯科特家族;要不是他們慷慨捐贈,斯科特臨終前最心酸的家書很容易就會流落到私人收藏家手中。」
據英國《泰晤士報》11日報道,這些書信將從17日開始首次完整展出,公眾可以親身解讀探險家悲壯的心路歷程。
參考地址:http://www..com/s?wd=%CB%B9%BF%C6%CC%D8%B5%C4%C8%D5%BC%C7&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1————斯科特的日記

閱讀全文

與斯科特發明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