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藝術創造派

藝術創造派

發布時間:2020-12-14 18:55:18

『壹』 藝術派有哪些主要藝術家及他們的藝術特色

莫奈的童年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於巴黎,童年在阿弗爾渡過。他沒有按照畫家的常路走,而是以畫漫畫起家,在畫漫畫方面有了一些名聲,並受到歐·布丹(Eugène Boudin, 1824-1898)的注意。布丹曾對莫奈說「當場畫下的任何東西,總是有一種以後在畫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實感和筆法的生動性。」莫奈在他今後的繪畫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說的話去做的,因為在他的內心裡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不久,莫奈又被荷蘭的畫家約翰·巴托爾·德·瓊康的創作所吸引。這位畫家以動盪、興奮、活潑而且比他同時代的法國人更為活躍的筆觸畫小橋、村景、河岸和破舊的茅草屋。莫奈就是從布丹和瓊康那裡接受到了基本藝術修養的。

1840年10月14日,莫奈生於法國巴黎。父親庫路多、阿多洛夫、莫奈是一位商人,在法國北部港口阿弗爾與他的姐夫合夥經營著一家儀器店。莫奈5歲時。來致函父親的身邊。在當地就學後,他將學校視同牢獄,在懸崖和海邊嬉戲的時光多於聽課,故此學習成績不佳,在班上總是排在倒數幾名的位置上,這個孩子唯一的愛好是繪畫,他常常在筆記本上作素描,以老師和同學為對象畫漫畫,日積月累,倒也掌握了一些繪畫技巧。不過,父母對此不贊成。小莫奈樂此不疲,加上與生俱來的秉賦,幾年過後,他的漫畫居然開始在文具里展出並且出售。15歲的時候,莫奈在當地已小有名氣,他為自己作品開出的 格是每幅20法郎。經過畫商的介紹,這位少年畫家被專門描繪海上風光的畫家布丹所看中,二人從此結識。布丹動員他「學慣用油畫和素描來畫風景」,乍開始莫奈並沒在意,甚至是找借口有禮貌地加以拒絕。由於布丹的一片誠心,終於感動了這位少年。自學成才的布丹,習慣於在露天作畫,他主張「一定要去尋找自然的純朴的美」、「要頑強地保留最初的印象」。對此,莫奈也深以為然,因為在他的內心裡也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從1858年起,莫奈開始從布丹那裡接受了有同於學院派的繪畫思想,學習並動筆畫外光畫。布丹所強調的:要特別注意對所描繪對象的第一印象、要注意光。更是在他的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就在二人一起到戶外作畫的過程中,莫奈創作了一些有關阿弗爾港、海港、日出、海上小船等題材的作品。其中的1幅還與布丹的4幅作品一起在魯昂的展覽會上展出。

寫生巴黎

在布丹的建議下,莫奈於1859年5月到了巴黎。

在巴黎,他看到了特羅容、杜比尼、柯羅等人的作品之後,極為贊賞。經布丹介紹,莫奈與巴比松畫派的畫家有了接觸,認識了該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特羅容。特羅容提醒他「道德要進一個專門畫人體的畫室,要學習素描」,要「常常到鄉村去畫速寫」。1860年,莫奈進了斯維賽學院,練習人體寫生。這個所謂的「學院」,不過是一間畫室,斯維賽是它的主人的名字,這里既不講課,也沒有考試,只要交上一點錢,就可以畫人體模特兒。在這里,他接觸到了後來成為印象派的一些畫家,比如畢沙羅等。在這里,還創作了一些風景畫。

這一年的秋天,經抽簽決定莫奈需服兵役。此時,其父提出只要服從父母的意願,安心在家做生意,就可以出錢僱人替他從軍。莫奈對此毫不理會,毅然參軍,入伍後被編入法國的非洲軍團。不久,即隨軍到了阿爾及爾。在畫家的眼裡,非洲的景色與光線是美麗迷人的,經過部隊的允許,他得到了可以作畫的時間,在那裡,他曾為隊長的夫人畫了肖像。

1862年初,因為貧血,莫奈從軍營回到阿弗爾家裡養病。這時他認識了荷蘭畫家瓊康,並與瓊康入布丹一起從事創作。布丹作畫的纖細,瓊康對動感的重視,以及二人注意捕捉第一印象的畫風,都給這位初出茅廬的畫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醫生提出警告,如果莫奈回到非洲,將對他的身體極為不利,11月間,莫奈的父親向當局提出了免除獨生子兵役的申請,在交付了一定的費用之後,莫奈再次到了巴黎。並進入了古典派畫家格萊爾的畫室。在畫人體的習作中,格萊爾要求大家按照古典的范畫來修正自己的作品,要將人體描繪的盡量完美。莫奈則堅持准確、真實地反映模特兒的特點。他的主張得到了同室的巴齊依、雷諾阿、西斯萊的贊同。

這一年舉辦的沙龍落選畫展中,莫奈看到了馬奈的作品之後,受到了震動和啟示。在1863年,借復活節的休假之機,莫奈將同窗的畫友帶到了巴黎南郊巴比松村附近的楓丹白露森林,在那裡進行創作。在外光下,大家創作了一批具有巴比松風格的作品。

1864年,莫奈與這些畫友離開了格萊爾的畫室。來到了昂弗勒作畫。在這里,莫奈的兩幅描繪塞納河的風景畫《落潮的埃沃海角》與《昂弗勒港》,由於不同於學院派的造作手法,被選入1865年官方沙龍。這一年裡,他在楓丹白露開始了大幅油畫《草地上的午餐》的創作該作品於1866年問世。在總結了馬奈同名作品在「沙龍落選畫展」上引起的爭議的基礎上,莫奈是在畫景之後才描繪的人物。畫面上的人物朴實無華,具有自然的動感,顯示了畫家的現實主義功力。1866年,以戀人卡繆為模特兒,全身大幅肖像畫《綠衣女》在同年的沙龍展出,該畫受到了評論家左拉的好評;有一位詩人為作品烏 詩,被發表在《藝術家》雜志上;有的畫商還要求莫奈根據原作再復制一件,准備送到美國去。由於這次的成功,家裡恢復了對他經濟方面的支持。

同年夏天,莫奈創作的《庭院里的女人們》,在1867年沙龍中落選。1866年的秋天,為了避開討債的人,莫奈自毀了約二百幅作品後,回到阿弗爾。這時他的經濟狀況十分不妙,原因是父親對於他和卡繆的關系很反感,從而斷絕了經濟上的支持,莫奈作品的銷路又尚未打開。為了解決繼續創作用的畫布,他不得不將業已畫好油畫上的油彩刮掉,重復使用。1867年,懷孕的卡繆為莫奈的父親所不容,留在了巴黎,莫奈住在姑母家。7月卡繆生下第一個孩子,只好請在巴黎的巴齊依作教父代為照顧。此後的幾年中,莫奈始終在阿弗爾及其附近,與布丹、瓊康,有時與庫爾貝一起作畫。在這個時期里,由於與父親的關系緊張,經濟拮據,生活艱難。為此,莫奈曾一度有過輕生的念頭。1869年,他回到巴黎,參加了「蓋爾波瓦咖啡館」里藝術家的聚會。可能因為很早就離開了學校自感在受教育方面的不足,故而很少參與爭論。這時他的窮困程度,從8月間寫給巴齊依的信中可以看出,信中提到:由於雷諾阿送來的麵包,才沒有餓死。一個星期屋裡沒有爐火、沒有照明。到了該月月底,顏料用光,不得不停止了作畫。這時候的巴齊依也窮的典當了自己的表,雷諾阿連寄信的郵費都湊不齊。對於莫奈也是愛莫能助。

1870年6月,莫奈與卡繆正式結婚。9月,莫奈將妻、子託付給布丹照顧,隻身一人去了倫敦。在那裡與杜比尼、畢沙羅相會,然後,和畢沙羅一起在泰晤士河及公園中作畫。在參觀美術館時,英國畫家透納(1775-1851)。康斯太勃(1776-1837)的作品,使其為之傾倒。為了給莫奈的作品找到銷路,經杜比尼介紹,在這里認識了畫商丟朗、呂厄。此人對於窮畫家們表示了同情,在經濟方面從此一直在支援著他們。

1871年初,父親去世,莫奈離開英國。在杜比尼的動員下,到了荷蘭並滯留到年底。在阿姆斯特丹,他看到了日本 的「浮世繪」版畫之後,其中色調極富生氣的風景畫,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日後,他曾說到:它們的精緻,使我欣喜。我贊成它們的美學原則,利用陰影引起實感,利用片斷引起整體感。荷蘭的港灣、運河、教堂、人家,特別是那裡的風車,使他著迷。回到巴黎後,在馬奈的幫助下,莫奈在巴黎以北的阿讓特伊定居。對水情有獨鍾的這位畫家,於1873年在塞納河上建造了船上的畫室,此後,他經常在船上作畫。充分運用了不同方向,角度的光照、顫動的空氣來描繪水及水面上的景物,通過鮮明的輪廓,陰影以及閃動的亮點,創傷了一批作品。此時,與他一起進行創作的還有西斯萊、馬奈、雷諾阿。

1872年,莫奈創作了日後揚名於世的《日出、印象》。這幅油畫描繪的是從遠處觀望阿弗樂港口晨霧中日出的景象。它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本不是莫奈畫作中最典型的,但是,由於一位名叫勒魯阿的評論家,在4月25日的《喧噪》雜志上,發表了題為《印象主義的展覽會》的文章之後,此畫才名聲鵲起。該文對參展的許多作品逐地進行了潮諷,針對莫奈的《日出、印象》,他寫道「糊牆花紙也比這海景更完整」。與這幅作品標題不無關系地,該文作者將這次展覽會戲謔地稱之為「印象主義的展覽會」。加之莫奈本人曾經表述過「我所畫的不過是印象而已」這樣的觀點,以及以他為首的這批年輕畫家,確實注意捕捉對描繪對象的最初印象等因素,盡管這些畫家中有要並不同意這個提法,但印象主義、印象派這個稱號已經是不脛而走。以致在1877年第3次聯展時,乾脆將其用作展覽會的標題。1874年的這次聯展,是由莫奈倡議並和朋友們一起組織的獨立畫展出 ,以攝影家納達爾騰出的幾間工作室為展廳,參展畫家共有30多人,其中包括德加、畢沙羅、塞尚、雷諾阿、西斯萊、摩里索等。參展作品共165件,其中莫奈作品12件,通過這次展覽,事實上確立了莫奈在印象派畫家中的領袖地位,畫家本人也已形成了用光、色的變化,來表現所捕捉的瞬里印象的畫風。作為這一新畫風的典型作品,當數這次參展的莫奈的油畫《卡普辛大街》。

1875年,經濟上再次跌入窘境的莫奈,又向朋友們伸出了求援的手。6月份,在給馬奈的信中他寫道:從前天起,已身無分文,肉鋪和麵包房都不再賒帳。你能夠寄給我20法郎嗎?1876年,在第2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莫奈作品18件。對於此次展覽,社會上反映比較冷淡。莫標的油畫《穿和服的女子》,以2千法郎的高價售出。同年,畫家還創作了《火雞》等作品。並開始了有關聖拉扎爾火車站的一系列創作。1877年,第3次聯合展覽會在丟朗、呂厄的畫店中舉辦。展出作品共252件,莫奈作品30件。為了維持生計,畫家以每幅40—50法郎的低價,賣給了畫商肖凱一部分作品。

1878年3月,當卡繆生下第2個孩子的時候,莫奈又面臨困境,他在寫給左拉的信中說:家中無法生火,妻子又在病中,昨天我跑了一天也未借到錢。在另一封信中又說:如果明晚我付不出6百法郎,我們將被趕到街上。在生活的重壓下,加上長期與官方沙龍對立的結果,背離了當時被多數人維護的路線,這時的莫奈已在考慮如何適時抓住機遇,改善個人處境。於是,在1880年將自己的兩件作品送交了沙龍,莫奈此舉被德加視為「變節」印象派畫家之間出現了裂痕。為此,莫奈沒有參加第5、6次聯展。

進入80年代,大海成了莫奈新的創作源泉。此後的幾年當中,在英法海岸,埃托塔等地,莫奈多次捕捉光與影的瞬間效果,創作了一批較之以前更富有沖擊力的作品,為此有人將這一時期稱作莫奈的「埃托塔時代」,圖31、32是這個時期作品中的兩件。

1882年3月1日,第7次聯合展覽會開幕,據馬奈說:在這里,他「發現了印象主義的全部光輝作品」。這次展覽中有莫奈作品35件。1886年的第8次聯合展覽,也是最後的一次,莫奈沒有參加。它標志著印象主義運動的解體。

自從1883年起,莫奈開始在吉維尼定居後,再也沒有遷居。吉維尼位於巴黎沿塞納河到魯昂的中間。住所內環境幽美,景色宜人,有林蔭路、花壇、池塘、小橋┉畫家晚年的許多作品都是在這里完成的。

1889年6月,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莫奈與羅丹兩位大師舉辦了作品的聯合展出,其中包括1864—1889年莫奈的作品66件,博得了好評。

進入90年代,莫奈創作了若干組作品,即「組畫」。所謂的「組畫」,就是畫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對同一物象,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畫作。這大概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個特色。比如1890—91年間,對同一乾草垛,畫家分別對在不同季節的早、午、傍晚的陽光下,物體所呈現出的不同色彩,任職多達15次的描繪,圖44、45是其中的兩幅。在1891—92年間,以同樣的作法創作了「白楊組畫」,圖46、47是其中的兩幅。1900—04年間,創作了「倫敦風光組畫」,圖51是其中的一幅。當1892—974年創作「魯昂大教堂組畫」時,莫奈租下了教堂對面的一間房子,從天明開始動筆,隨著陽光的變化作畫,一天下來,作品竟有20件,圖48、49是其中的兩幅。在進行這種創作時,他常常是很早起來,滿載著成車的畫布,根據日光的變化,每隔兩個小時改畫一幅。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創作的組畫還有《睡蓮》。1900年11月,在丟朗、呂厄的畫廊展出莫奈的《池中睡蓮》組畫26件,獲得極大成功。1904年,又在該畫廊展出了剛剛完成的有關泰晤士河風光的組畫。

1908年9—12月,莫奈與夫人阿里斯一起前往威尼斯旅行。南國的風光、溫和的氣候、濕潤的空氣,映在水面上的白雲、建築物,這一切都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慾望。在這里他創作的作品達30多件。圖52、53是這些作品中上兩件。

1911年5月,繼1879年莫奈夫人卡繆去世後,他的第2位妻子阿里斯又先他而去。畫家深陷於悲痛之中,視力也隨之下降。1914年,47歲的長子在長期患病後不幸亡故,已是高齡 的莫奈更是形單影孤。在老朋友,曾任法國總理的克雷孟梭的勸說下,莫奈在自己的庭院中建成了長23米、寬20米、高15米的大畫室,並著手創作大型裝飾畫《睡蓮》毓系列。1922年3月,他決定將完成後的該大型裝飾畫捐獻給自己的祖國,4月12日,他在「贈與書」上簽了名。不久,由於白內障,畫家幾乎喪失了視力,9月,被醫生禁止作畫。轉年後,經過手術,視力有所恢復。1925年,85歲的老畫家獨自一人,又在畫定室、室外投入了大型壁畫的創作之中。在人們期待的目光里,這件足以反映出畫家對光與色認識的深度,描繪技巧嫻熟的大型壁畫《睡蓮》,業已耗盡了他的全部心力。就在這件巨作完成的第2天、1926年12月6日,這位僅存的印象派大師永遠地告別了人間,按照既定計劃,《睡蓮》被安置於盧浮宮旁、原法王亨利二世王後的土伊勒宮里宮中桔園的 園形大廳,作為永久性陳列品。1927年建成的該廳,被譽為「印象派的西斯廷禮拜堂」。(西斯廷禮拜堂內有波提切利等名家壁畫,特別是米開朗琪羅的《最後的審判》,更是馳名世界)按照死者生前願望,在他去世的第2天上午,舉行過簡單的告別儀式之後,即將遺體安葬於當地莫奈夫人的墓地。送葬的除去一些藝術家外,還有當地的群眾,以及克雷孟梭,期間並未安排講話,獻花等。在靜靜中大家送走了這位藝術大師。

從印象主義的產生、發展看,始作俑者非馬奈莫屬,但真正完全實現印象主義理念和技法、並且一以貫之的當推莫奈。是他將畢生精力獻給了對西方畫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的印象主義,是以他為首的一批藝術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學院派的保守思想,極大地沖擊了19世紀後半葉占據西方畫壇統治地位的官方藝術,從而為掀開西方現代繪畫史新的一頁,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應該說莫奈是印象派畫家中最先獲得成功的人,盡管後來的野獸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等藝術流派,並未遵循印象派創立的一些原則,但創立這些流派的藝術家,都從印象派那裡汲取過營養。

還要提及的是印象派的理念、技法,本是基於現實的觀察而提出的,但是,由於熱中於描寫光與色,甚至將其神秘化,從而出現了不顧及現實物象的傾向。莫奈曾說過:作畫里,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種物體,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蘭色、一小塊長方形的粉紅色、一絲黃色。因此,就出現了畫家的創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於要表現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圍的空間環境、光線、煙霧、氣流所產生的效果上,或只是局限於表達在一定條件下,景物著光給畫家留下的瞬間印象上。因此,就有可能導致只抓住了細微的變化,而失去了解對全局的把握;只反映了微妙的色彩層次,而忽略了景物形體的後果。

莫奈來到巴黎,在那裡見識到了居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創作。他認真鑒賞了他們的繪畫長處,並且以驚人的速度運用了他們的成就。但莫奈並不是他們的追隨者,而是一個反叛者。莫奈並不想在學院完成他的學畫過程,他只在1863年在格萊爾學院的畫室里呆了一段時間。當他遇到了巴齊依(Bazille)、阿爾弗萊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1839-1899)和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以後,他便勸說他們也放棄那些學字派課程。當格萊爾學院的畫室停辦後,他便把他的夥伴們帶到楓丹白露林邊的一個小村莊——舍依,在那裡畫戶外寫生。

當莫奈離開了格萊爾學院畫室後,他並沒有去充實他那相當貧乏的藝術修養,而是懷著火熱的信念投入了自然生活的純直覺觀察;他根本不買各種理論學說的帳,而是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繪畫方法。

莫奈一生對造型漠不關心,他關心的是正確的層次關系。正是因為莫奈對造型格格不入,所以他能夠輕而易舉地表現出他所確實看見的事物,但也正因為此,他卻表現不出事物的幻覺真實感。

莫奈不只滿足於能夠畫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見的那種方式來做畫;他想要創造一種獨特的效果,達到一種在繪畫上似乎是不可能達到的目的。他喜歡所有使人眼花繚亂的東西,他描繪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樹木都洋溢著非同尋常的生命感。他的內心滿懷著難以遏止的激動;從他的觀念看他是一個現實主義者,然而從他本性看,他卻是一個幻想家。

1864年,莫奈完成了「翁費勒的塞納河口」,此畫是1865年的官方沙龍上展出,並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當評論家評論此畫時說:「用調子所組成的和諧色彩……頗能吸引觀眾們的大膽感覺」。這表現出官方對人們很喜歡這幅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油畫表現了豐富的中間調子和那種暗淡、沉著的色階。向深處展開的空間,通過河岸線而處理得十分成功按照傳統,河岸線標志著中景和遠景。在這幅畫上,出於莫奈自己的東西,就是表現在前景水的筆觸和雲的筆觸上的「頗能吸引觀眾的大膽感覺」;這些筆觸加強了畫面的傳統效果。

在1866年,莫奈用了幾天功夫完成並展出了他未來夫人的肖像「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這幅肖像引起了爭論,但總的說來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馬奈的肖像畫相媲美。這幅肖像充分顯示出了莫奈的個性:他對造型的淡漠態度,以及這個女人的動勢和她的裙子上顫動的光都賦予整幅畫特殊的說服力;由此而產生了一種動力感和生動性。

同年,莫奈展出了「聖日爾曼·俄塞羅瓦教堂」一畫,這幅畫對於他未來風格的發展具有更大的意義。油畫是他從羅浮宮的一個陽台上畫的,這幅畫是要表現樹葉上的反光。並排的筆觸生動地表現了空氣的振動,依靠這些筆觸的結合而取得了綠黃色的光和綠黑色的影的生動效果。這里的用筆方法已經省印象主義①的了,但色彩還不夠透明,甚至藍色的陰影也還是渾濁的;它們畫得就像是黑色。教堂和房子在顫動的樹葉相比之下顯得過於密集了。畫中沒有整體的形象,但樹葉的畫法卻給我們透露出一點莫奈的色彩理想來

「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是在畫室里完成的人物畫;「聖日爾曼·俄塞羅瓦教堂」是在外光下畫成的風景畫。「花園中的女人」一畫把這兩種觀察方法結合起來了。這里的畫面基本上是根據一幅照片安排的,這說明莫奈並不介意使構圖服從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來也該使莫奈想到空間的深遠效果的,然而,莫奈對此也並未介意。使他感興趣的僅僅是平面和色彩對比而已。正因為這幅畫的人物沒有立體感和起伏,色彩才能在這里大放其光彩和充分顯示其多樣性。婦女衣裙上的花飾,草坪上的鮮花,突出在大片濃綠之中的葉子,從樹葉的空隙之間透露出來的天空,穿透陰影的光線,這一切造成了一幅色彩妍麗的鑲嵌畫的效果。但這幅油畫缺乏色調效果:光線和陰影落在了人物所佔據的同一個平面上,因此,光線不能滲透人體,不能成為形的實體。大片固有色起了過多的作用。所有這些合在一起,與其說是真實表現了所見的事物,不如說是一種公式,但這種公式正是一個空前大膽的綱領。這一綱領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線便將滲入中間調子,生命也將滲透每一個筆觸,而整體的統一也就將要形成,那時,藝術就會變得花團錦簇,印象主義就要完全成熟了。

印象·日出和印象主義的誕生

1872年,莫奈創作了揚名於世的 「印象·日出」。這幅油畫描繪的是透過薄霧觀望阿佛爾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點的繪畫筆觸描繪出晨霧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種色彩賦予了水面無限的光輝,並非准確地描畫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見。真實地描繪了法國海港城市日出時的光與色給予畫家的視覺印象。由於它突破了傳統畫法的束縛,有位批評家就借用詞畫的標題,嘲諷以莫奈位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創造的青年畫家位「印象主義」,這一畫派以此得名。這幅畫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是莫奈畫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為歷史銘記

莫奈在視覺觀察方面無疑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天才。他善於從光與色的相互關系中發現前人從未發現的某種現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與色上,從而找到了最適於表達光與色的明度差別變化的形式,他把這種光色明度差別變化從繪畫的各種其它因素中抽象出來,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莫奈的視覺觀察是天才的、創造性的、非凡的,可是在這種觀察的背後又是什麼呢?他所看見的東西同他所感覺和他所想像的東西之間關系又是如何的呢?

莫奈在1874-78年間在阿爾讓特依所畫的一些畫可以回答這些問題。如創作於1872年的「阿爾讓特依的帆船」。在這幅圖里中間調子代替了色彩對比,但不是借了色彩的混合,而是通過形成一種光的綜合作用的色彩分解或組合。黑色已不再出現於畫家的調色板,剩下的只是造成明與暗的光譜色彩,它們形成了形的實體。統一的色彩風格很自然地遍及整個畫面:遠景和近景,物體、水和天空,把這一切改造成為一種美妙動人的景象,而渾然一片、不分層次的空間透視,則把這遠景和近景聯成一個整體。紫色和黃色的調子同河水和天空的蔚藍色交織在一起,這些顏色的調子差別把這些自然現象區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平靜如鏡的河面,彷彿就成了天穹的基礎。幾何學的透視已被忘卻;它已讓空氣的不斷運動代替了。每一種顏色單獨看來十分柔和,它們的整體卻又是強烈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天邊焰火彌漫,白晝即將消逝的圖景,一條大帆船靜靜地停在一片灰色的半陰影之中。這是一個幻想家的直觀,在這煙霧繚繞、夕陽西下、一片憂郁的氣氛之中,莫奈彷彿就是那光的生命,直接參與著它的逐漸熄滅。這是莫奈創作中的豐收時期,是他創作了色彩的傳奇。

聖拉查爾火車站

繪於1877年的「聖拉查爾火車站」是一幅表現巴黎火車站的畫,這是一個日常生活場面的實際「印象」。莫奈神往於光線穿過玻璃頂棚射向蒸氣煙雲的效果,神往於從混沌之中顯現出來的機車和車廂的形狀。莫奈相信光線和空氣的神奇效果是最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畫面的調子和色彩,這幅畫出色的表現了力量、空間、對比和運動。

1883年莫奈過日維爾尼定居,他在那裡建造了一座小花園,以便在那裡畫畫;他在池溏里種了許多蓮花,這使他發現了實現他綱領的主題:畫一些堅硬的形體、水和空氣,盡量使它們融合在一起。這便產生的組畫「睡蓮」,「仙女池,玫瑰色的和諧」就是這組畫其中之一。這幅畫反映了莫奈一種物我兩融的願望,但它沒有一點悲愴的情調。

每一個研究莫奈創作活動發展的人都會發現,如果說最初的命運促成了莫奈的發展趨勢,那麼後來就是他自己創造了他的命運。之所以莫奈成為「印象主義」風格奠基人、被他的朋友公認為「班首」,是因為莫奈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從所周知,印象主義意味著感覺和觀察方式的變革,它不僅改變了繪畫,而且改變了雕塑、音樂、文學,就是到了今天,它也沒有失去影響力,仍然改變著我們。

代表作

《日出·印象》

《阿爾讓特伊大橋》

《阿爾讓特伊的帆船》

《盧昂大教堂》

《睡蓮》

『貳』 世界十大抽象派畫家

抽象派是興起於二十世紀的一種繪畫風格,泛指想脫離模仿自然的繪畫風格而言,包含多種流派,並非某一個派別的名稱:它的形成是經過長期持續演進而來的。但無論其派別如何,其共同的特質都在於嘗試打破繪畫必須模仿自然的傳統觀念。

抽象作風是打破繪畫必須模仿自然的傳統觀念,1930年代和二次大戰以後,由抽象觀念衍生的各種形式,成為二十世紀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庫波卡(F.Kupka1871~1957),捷克畫家。運用色彩理論和音樂式和諧造成獨特的幾何風格,例如《繪圖構成主題二》(1911~12,華盛頓國家畫廊)、《垂直線語系習作》(1911)。

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畫家。運用色彩調和及抽象的手法,創作了許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例如:《金魚》(1925,油彩加水彩,紙裱在卡紙板上,48.5×68.5cm,漢堡美術館)、《幹道與支道》(1929,油畫,布,83×76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死與火》(1940,油畫,83×67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

『叄』 九葉詩人在詩歌藝術上的創造有哪些代表作品

九葉詩復人在詩歌藝術上也有所創製造。最有特色的還是他們對象徵手法的運用。意象的捕捉與運用幫助了詩的形象性。辛笛的《風景》用病態的風景使人聯想病態的社會。穆旦的詩是9人中現代派的意味最濃的。他有《探險隊》、《旗》、《穆旦詩集》等集子。他也很善於選擇各種意象,如《春》,借春天為意象寫「這滿園的慾望多麼美麗。」從外在的春色來表現內在的生的慾望。這在鄭敏那裡有時是與浪漫主義手法結合著的。如《清道夫》,並不是寫實地描繪清道夫形象,而是通過這個形象表示對混沌現實的嫌惡。所以,九葉詩人的抒情往往是間接性的。象徵的手法要求高度的想像力。有時詩中的想像是十分奇特的,如陳敬容的《雨後》中:「當一隻青蛙在草叢間跳躍,睛。」唐祈的《霧》寫夜間的霧:比雲卑濕,齷齪,走著,走著,又蹲下來它沒有重量的我彷彿看見大地眨著眼龐大白色的臀部。這表現了詩人很有想像力。在色的運用方面,有許多地方讓人體會到通感的妙用。

『肆』 比較論述創造社「為藝術」的文學主張與人生派「為人生」的藝術主張。

20年代小說的總體面貌:為人生的現實主義小說與浪漫抒情小說相互對峙、互為補充。20年代大體的小說發展脈絡是:首先是「五四」思想在思想文化領域里除舊布新的巨大力量,引出了一批「問題小說」,但是問題小說比較形而上。「虛」一些,大部分問題小說作家都先後傾向於現實主義,與問題小說之後出現的「為人生派」現實主義小說合流,其間還出現了從20年代起便形成了一股持久的創作潮流的鄉土小說,而鄉土小說實際上可以算作是「為人生派」現實主義小說的一個分支。而在浪漫抒情小說方面,則是先後出現了「自敘傳」抒情小說和其他一些主觀型的敘述小說,這些小說主要以創造社為主。
20年代的文研會公開倡導文學「表現並且討論一些有關人生一般的問題」,無疑是「問題小說」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將「問題小說」的創作引向了高潮,其創作風格集中體現在王統照與葉聖陶身上,王統照突出「愛」與「美」的觀點,探討人生的「煩悶與混擾」,而葉聖陶也是由「問題小說」起步,後來又成為了「為人生派」小說的代表作家,他除了簡單的表現「愛」與「美」之外,更集中於封建宗法制度之下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隔膜」,而「隔膜」問題與同時期魯迅小說中關於「國民性改造」的問題有相通之處,在「問題小說」潮流過去之後,葉聖陶在專心地刻寫學校知識分子和市鎮小市民的精神歷程方面,顯出與眾不同。而文研會的其他作家則主要構成了現實主義小說中的鄉土小說的作家群體,鄉土小說給當時的文壇帶來了清新的泥土氣息,突破了新文學誕生以來創作的相對狹小天地,使得新文學和社會生活土壤的聯系更加緊密。
總而言之,20年代的文研會小說創作集中於現實主義小說,影響並推動了20年代整個現實主義小說的發展。
而創造社的主要成員在日本留學期間,較多的接受了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於是強調「本著內心的要求,從事文藝活動」,同時又吸收了1921年—1926年風靡日本的「私小說」的手法,加以創造性的發展,主張再現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減弱對外部事件的描寫,而側重於作家心境的大膽暴露,包括暴露作家私生活中靈與肉的沖突以及變態性心理,作為向一切舊道德舊禮教挑戰的藝術手段。這樣的創作思路無疑使得創造社在20年代的小說創作中選擇了浪漫抒情小說。20年代浪漫抒情小說的分支——「自敘傳」抒情小說以創造社的郁達夫的《沉淪》為代表,而創造社後起的青年作家緊接郁達夫幾乎構成了一個抒情作家群體(還有淺草社與沉鍾社作家)。
由此,20年代創造社的小說創作主要是集中於浪漫抒情小說的。
20年代的文研會與創造社在小說創作上,由於不同的文學主張,分別選擇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個不同方面,並成為各自陣營的主力軍,共同推動了20年代小說創作的發展。

『伍』 法國象徵派在藝術上的重要貢獻是創造了什麼美

法國象徵派在藝術上的重要貢獻是創造了音樂美

『陸』 京派小說創作的藝術風格

在20世紀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學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繼續留在京、津地區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個自由的作家群,當時也稱「北方作家」派。「京派」並沒有正式的組織,只是一種名稱的沿用。「京派」作家創作的小說被稱為「京派小說」。京派小說文風淳樸,貼近底層人民的生活,在現實主義的創作中融入浪漫主義的、表現主觀個性的多種藝術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從文、廢名、蘆焚等。沈從文的小說《邊城》、《蕭蕭》、《長河》等是其中較為出色的作品。

夢幻鄉土。
對鄉土的夢幻般的描摹是京派小說的一大特點。京派作家是在視藝術即夢、情感即真,也就是在朱光潛所謂「理想界」與「現實界」二元對立的觀念中建構著他們的鄉土夢幻的。基於此,他們對宗法制鄉風民俗多取寧靜認同的態度,努力從中開掘純朴的人情美、道德美,奇特的風俗美,靜穆的自然美。沈從文的湘西世界,廢名的鄂東山野,蘆焚的河南果園城,老向的河北農村,汪曾棋的蘇北鄉鎮,蕭乾的京華貧民區等無不表現了這一特色。兩部《新編》同樣繼承了這一風格,比如潭柘寺、戒台寺的描寫;母矮腳虎回鄉的描寫;保定府的描寫;客棧的描寫;青樓的描寫;批八字的描寫,母矮腳虎出嫁的描寫,顛轎的描寫等等。總之,不論是對強悍生命力的描摹,還是表現女性的溫婉純美、兒童的純潔稚嫩,都突出地牽動著作者的一種夢幻之情,用沈從文在《舊作選集·代序》中的話來說就是對「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神往。

悲憫人生 。
京派小說多表現出對人類的悲憫情懷。京派作家在歷史文化的觀照中既由衷地贊美那未蒙教化的原始文明的淳厚朴實,又看到了禮教、宗法制的野蠻和人生不幸的一面。同時,京派濃厚的學院背景又使作家們在理論上對社會對人類有一種悲劇意識。沈從文和廢名都十分鄭重地把自己作品中悲劇的美學特質的一面指出來,在他們看來,人的神性存在與悲劇性存在有著必然性的聯系,由此決定了京派小說的悲劇性往往是人性的悲劇;另一方面,京派作家對人性的單純信仰又使得他們的悲劇是「明快的」,又帶著「悲憫的微笑」的情懷。這樣,他們的表現方式就是在所寫的人事上不為故事中卑微人事失去明快,總能保持一個作家的平靜,淡淡的諷刺里常常有一個悲憫的微笑影子。沈從文的《月下小景》中的少男少女在月光中走向美麗的死亡,並藉此使情愛升華到崇高境界。這些作品在對愛、美遭罹毀滅的無可奈何的嘆息、悲憫中,表現出京派作家「對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層的理解」的努力。京派小說中尚有一類表現美醜、善惡對立較為強烈的社會批判傾向和鮮明的愛憎取捨的人生悲劇,如沈從文的《菜園》、《丈夫》等;蕭乾的作品這種特點更明顯,他崇尚雖敗尤榮的人與命運的搏戰,因此,他的悲劇中具有一些英雄主義的因素,這在《鄧山東》、《小蔣》、《印子車的命運》中都可以看到。

詩意抒寫 。
京派作家的文體都帶有一種抒情性。他們小說的文體形態是與他們的敘事態度、價值選擇、文化情致相聯結而存在的。在敘述中融入詩性的追求,在寫實中彌漫著浪漫的氣息是京派小說文體的突出特徵。沈從文喜歡用「詩的抒情」方式作小說,如《邊城》有現實的憂傷,也有桃園般的浪漫,還有水的恬靜蘊藉,清麗雋永的詩意撲面而來。廢名善用「寫絕句的方法」寫小說,還常把詩的象徵手法移用在其小說中。京派作家往往都有著意境營造的自覺。他們的小說或以景結情,或以象寓意,用空白和空靈構成立體的藝術空間,給讀者以極大的想像空間。兩部《新編》很多處運用詩歌、歌曲、散文、舞蹈,其中「母矮腳虎與老馬聊齋的愛情、婚事」「可視為這方面的代表。這一情節從多個視角描摹了西柏坡的自然風光和人性之美,從而為主人公「母矮腳虎與老馬聊齋」 設置了一個「恰當」、「和諧」的生活背景,於是古樸寧靜的自然脫化出了西柏坡人的達觀自如與世無爭的生存觀念,這樣母矮腳虎就成為了整篇小說的核心,而且作者還把禪境中的靜觀、頓悟等引入到小說中,進一步推動了小說的意境化。伴隨詩性意境而來的是京派作品結構上的疏朗和散文化傾向。京派小說往往取一種形散而神聚的結構,而這正是典範的散文體結構,人們稱京派作家都是遺像文體家,主要就是指這一方面而言。

『柒』 20世紀所有藝術流派解釋及代表人物作品

20 世紀所有藝術流派解釋

1 、 象徵主義:

象徵主義名詞源於希臘文 Symbolon, 它在希臘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塊木板(或一種陶器)分成兩半, 主客雙方各執其一, 再次見面時拼成一塊, 以示友愛」的信物。

幾經演變, 其義變成了「用一種形式作為一種概念的習饋代表」, 即引中為任何觀念或事物的代表, 凡能表達某種觀念及事物的符號或物品就叫做「象徵」。

它與通常人們用的比喻不同, 它涉及事物的實質, 含義遠較比喻深廣。是 1 9 世紀末在法國及西方幾個國家出現的一種藝術思潮。 是當時歐洲一部分知識分子對社會生活和官方沙龍文化不滿的反映。

他們不敢正視現實, 不願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 往往採用象徵和寓意的手法, 在幻想中虛構另外的世界, 抒發自己的願望, 這樣便產生了近代象徵性的藝術。

1 886 年詩人讓·莫雷亞斯發表《象徵主義宣言》 首先提出這個名稱。

象徵派在藝術上受英國拉斐爾前派和象徵派詩人馬拉美、 波特萊爾, 音樂家瓦格納及尼采主觀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

象徵派主張強調主觀、 個性, 以心靈的想像創造某種帶有暗示和象徵性的神奇畫面, 他們不再把一時所見真實的表現出來, 而通過特定形象的綜合來表達自己的觀念和內在的精神世界。 在形式上則追求華麗堆砌和裝飾的效果。

象徵主義是 1 9 世紀末產生於法國的文學藝術運動, 在巴黎的知識界影響很大, 並對 20 世紀美學的發展, 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該運動主要在法國, 歐洲的其他文化中心也有一些追隨者, 如德國, 比利時等。

2、 前後象徵主義:

象徵主義分為前象徵主義, 和後象徵主義。

前象徵主義∶

1 9世紀後半葉產生於法國的詩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 波德萊爾、 魏爾倫、 蘭波和馬拉美。 波德萊爾的十四行詩《應和》 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徵主義「應和」論。

後象徵主義: 出現於一次大戰後的世界性文學潮流, 20 年代達到高潮, 40年代接近尾, 其創作手法延續到後來的各種寫作中。 它的主要特點是∶ 創造病態的「美」, 表現內心的「最高真實」, 運用象徵暗示, 在幻覺中構築意象.

3、野獸派(Fauvism)

是 20 世紀最早出現的新藝術象徵主義的畫派。 特點是狂野的色彩使用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常給人不合常理的感覺。

1 905 年一群以亨利·馬蒂斯為首的年輕畫家在巴黎秋季沙龍展出自己的形象簡單, 色彩鮮艷大膽的作品, 震驚了畫壇, 人們驚呼「這簡直是野獸! 」從此畫壇上出現了一個新的野獸派。

法國象徵主義畫家居斯塔夫·莫羅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野獸派的先驅, 他鼓勵他的學生們不要遵循程式化的畫法, 要根據自己的想像力去作畫, 馬蒂斯就是他的得意弟子。

野獸派的領袖馬蒂斯和安德烈·德朗都是莫羅的學生, 他們吸收非洲、 波利尼西亞和中、 南美洲的原始藝術表現手段, 以橫掃千軍的筆力和大膽的構圖模式, 將朱紅、 翠綠、 天藍和嫩黃等驚人的不和諧顏色糅合起來, 使色彩達到一種新的烈度。

野獸派將梵高和高更的畫法更推向極端, 用生硬的線條和大膽的色彩表達自己強烈的感受, 顏色變成畫面的主題, 不再講究透視和明暗關系。

野獸派並不是一個正式的畫家組織派別, 只是一批有同樣試驗的年輕畫家,但野獸派的壽命不長, 其他畫家有許多放棄了這種畫法, 但亨利·馬蒂斯一直堅持, 他活了 85 歲, 將野獸派的畫法延續了下來。

他偏愛用二維平塗的方法作畫,但由於微妙地運用色彩高光, 不管怎樣平塗, 還是表現出三維的效果來。

他的畫受到塞尚很大的影響, 對於他來說, 主題物體是次要的, 線條、 色彩和形狀都游離到主題之外, 這種過度簡化的形式使他將他的感受可以表達為一個寧靜而超然的形式世界。

4、 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 是指藝術中強調表現藝術家的主觀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導致對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一種思潮, 用以發泄內心的苦悶,認為主觀是唯一真實, 否定現實世界的客觀性, 反對藝術的目的性。

它是 20 世紀初期繪畫領域中特別流行於北歐諸國的藝術潮流, 是社會文化危機和精神混亂的反映, 在社會動盪的時代表現尤為突出和強烈。

在北歐各國的傳統藝術中早就存在著表現主義的因素: 在早期日耳曼人的蠻族藝術、 中世紀的哥特藝術、 文藝復興中的鮑茨、 勃魯蓋爾等畫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變形誇張的形象、 荒誕的畫面藝術效果, 這些都表露出強烈的表現主義傾向。

1 9 世紀末, 出現了象徵主義的影響和現代風格混在一起的第一個表現主義運動, 先驅代表畫家是荷蘭人凡·高、 法國人勞特累克、 奧地利人克里姆特、 瑞士人霍德勒和挪威人蒙克, 他們通過一些情愛的和悲劇性的題材表現出自己的主觀主義。

20 世紀表現主義的主要基地是德國, 這決定於德國的社會現實, 同時受到尼採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斯泰納的神秘主義的影響。

5、未來派

未來派, 是由義大利詩人菲利波·托馬索·馬里奈締(Filippo Tomasso Marinetti)作為一個運動而提出和組織的。 他在 1 909 年整個一年中, 向全世界發表了一個宣言, 這個宣言以浮誇的文辭宣告過去藝術(過去派) 的終點和未來藝術(未來派) 的誕生。

他聚集了一群詩人和畫家在他周圍, 其中重要人物有烏姆伯托·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1 882-1 91 6)、 卡洛·卡臘(Carlo Cara,1 881 年生) 和吉諾·塞弗里尼(Gino Severini,1 883 年生) 。

波丘尼寫了一篇「未來派畫家的宣言」, 於 1 91 0 年 2 月 1 1 日發表, 並於 3 月 3 日向都靈的查雷拉戲院的廣大觀眾公開宣布。 同年 4 月 1 1 日發表未來派「繪畫技巧宣言」。 隨後又接二連三的出現一些論證和宣言。

1 91 2 年, 這個集團於巴黎舉辦了他們的作品展覽會(隨後移至倫敦和柏林展出) , 1 91 4 年, 波丘尼出版了一本書, 將他們的觀點做最後一次說明——形式上和事實上都是最後一次, 因為同年爆發的世界大戰, 使這個集團解散了。

波丘尼, 這個運動的推動者, 在 1 91 6 年逐漸恢復傷勢時卻意外的被殺害了。 因此這個集團沒有再組織起來。

塞弗里尼有一段時期轉向了立體派, 卡臘受到了契里科(Chirico) 的形而上學的繪畫的影響, 巴拉終於又回到了學院派的現實主義, 魯索洛本來就是未來派音樂的作曲家 (以「騷撈主義」(Bruitism) 的音樂見稱) , 顯然對繪畫沒有興趣。

代表人物有: 巴拉(Giacomo Balla,1 871 -1 958)、 薄邱尼(Umberto Boccioni,1 882-1 91 6)、 塞佛里尼(Gino Severini,1 883-1 966)等。

6、新造型主義

報紙上一格一格的版面,紐約一棟一棟的方形超高大樓,影響這一切風格的就是接下來要介紹的"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新造型主義出現在超現實主義及達達派之後的 1 920 年的荷蘭。

當時的蒙德利安(Piet Mondrian)提倡一個進一步的抽象主義,後來就稱為"新造型主義",新造型主義是沿續達達派的抽象藝術。新造型主義的畫家放棄一切有形象的造型,企圖以水平線與垂直線及單純色調的正方形與長方形的配置來構成畫面。

新造型主義的繪畫看起來呆板,,其實那些大大小小的方格及不同顏色長短不同的線條所產生的和諧和韻律,是極具音樂性的。

新造型主義的主要畫家有: 新造型主義的掌門人 蒙德利安(Piet Mondrian)

7、超現實主義畫派

1 924 年產生於法國。 由法國作家 Andre Breton (布列頓)發起。 在巴黎先後發表兩次《超現實主義宣言》 , 形成了超現實主義畫派。認為「下意識的領域」, 如夢境、 幻覺、 本能等是創作的源泉, 主張從潛意識的思想實際中求得「超現實」。

作品主要描寫潛意識領域的矛盾現象, 把生與死、 過去與未來、 真實與幻覺統一起來, 具有恐怖、 離奇、 怪誕的特點。 代表人物有米羅·恩斯特等。

超現實主義繪畫的意義和表現手法

超現實主義繪畫「反常合道」的特點 在超現實主義繪畫中, 畫家們開始探索自己非理性的一面, 以找到新的創作自由。 雖然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情景奇異怪誕, 與現實格格不入, 體現了「反常」的特徵,給人以靈驗、 虛無的感覺。

超現實主義繪畫顯示出不同於以往的最能體現繪畫本質的語言特徵和藝術技巧。

這種創作方法是對以往以理性、 現實為特徵的現實主義繪畫的反動, 目的在於對真實的深層次探索和表現。

超現實主義繪畫多半依靠具象表現形式與抽象畫面情景的巧妙嵌合, 即有意將抽象意境與具象實體搭配, 構成一種既具體又模糊的虛實相交的境界, 從而給讀者提供了追尋藝術家個體感受的信息。

這與中國古人強調「超以象外, 得其圜中」的境界吻合, 超現實主義繪畫的藝術效果就在於抽象與具象的適當調配, 在這兩者之間取得恰到妙處的平衡。 在「虛」與「實」的處理中, 「虛」的部分更是藝術家想像力飛翔馳騁之處, 即是繪畫的超現實性。

超現實主義繪畫代表畫家及作品

西班牙畫家達利(1 904—1 989) , 是 20 世紀最負盛名的畫家之一。 他利用反向思維, 自由拼合想像的畫面, 通過對以往經驗的倒置和回放, 構建出一個意象新奇、 陌生化的超現實主義場景。

其代表作《記憶的永恆》 創作於 1 931 年, 典型地體現了他早期的超現實主義畫風。 畫面展現的是一片空曠的海灘, 海灘上躺著一隻似馬非馬的怪物, 它的前部又像是一個只有眼睫毛、 鼻子和舌頭荒誕地組合在一起的人頭殘部。

怪物的一旁有一個平台, 平台上長著一棵枯死的樹; 最令人驚奇的是出現在這幅畫中的幾只鍾表都變成了柔軟的有延展性的物體, 或掛在樹枝上, 或搭在平台上, 或披在怪物的背上。

好像這些用金屬、 玻璃等堅硬物質製成的鍾表在太久的時間中已經疲憊不堪了, 於是都松垮下來。

那種對時間瘋狂流逝的獨特表現手法, 暗示了個人情感在物質世界擠壓之下迸發出的無法迴避的力量。

《記憶的永恆》 是 20 世紀具有典型意義的視覺形象之一。 達利承認自己在《記憶的永恆》 這幅畫中表現了一種「弗洛伊德所揭示的個人夢境與幻覺」, 是自己不加選擇的。 他盡可能精確地記下自己的潛意識, 以及自己夢中每一個意念的結果。

20世紀現代藝術流派

20世紀上半葉主要現代藝術流派(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表現派、達達派、抽象派)

野獸派代表人物:

馬蒂斯代表作:舞蹈,紅色和諧,帶帽女人

立體派代表人物:

畢卡索代表作:亞維農姑娘,格爾尼卡

未來派代表人物:

巴拉,義大利的畫家。代表作:水星在太陽前

面經過,被拴住狗的動態,在陽台奔跑的女孩

表現派代表人物:

蒙克代表作:生命之舞,聖母瑪利亞,吶喊

達達派代表人物:

杜尚,代表作:下樓梯的裸女,泉,L.H.O.O.Q

抽象派代表人物:

康定斯基,代表作:樂曲,即興曲,構圖2號;

蒙德里安,代表作油畫第一號,百老匯爵士樂,灰色的樹

波普藝術代表人物:

安迪.沃霍爾,代表作:瑪麗蓮.夢露,尋找失落的鞋

歐普藝術代表人物:

瓦薩雷里、凱利、雷黎、斯特拉等。

偶發藝術代表:

戴恩、爾登伯格、勞森伯格、利希滕斯坦、R奧

格魯姆斯、惠特曼、喬治

行為藝術代表:

科拉因、約瑟夫·波伊爾

觀念藝術代表:

杜尚、羅伯特.勞申伯格

大地藝術代表:

克里斯托、沃爾特.德瑪利亞,米歇爾.海澤、丹尼斯.奧本海姆、羅伯特·史密遜和理查德·朗

超級寫實藝術代表:

萊斯利、克洛斯(繪畫)、安德烈、漢森(雕塑)

『捌』 韓孟詩派的詩歌創作有什麼特色

主張「不平則鳴來」,苦吟以自抒憤,並互相切磋酬唱他們具有變態的審美趣味,「以丑為美」,以震盪光怪為美,以瘁索枯槁為美,以五彩斑斕為美。表現出重主觀心理、尚奇險怪異的創作傾向。

詩歌形成一種奇崛硬險的風格。他們在藝術上力求避熟就生,標新立異,力矯大歷詩風的平弱纖巧。這種詩歌的新的追求與新的變化,積極推動了盛唐以後詩歌藝術境界的開拓。

現的往往是自己心靈的歷程,他們常把現實生活中的感受,與自己虛構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其詩想像離奇怪誕,往往使人感到虛實不定,跳躍怪奇,不可確解。韓孟詩派的成員在語言方面也有大的變革,他們力求「陳言之務去」。

(8)藝術創造派擴展閱讀:

突破了過於重視人倫道德和溫柔敦厚的傳統詩教,由重詩的社會功能轉向重詩的抒情特質,轉向重創作主體內心的展露和藝術創造力的發揮,這在詩歌理論史上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在反對傳統、銳意創新的路子上,韓愈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也取得了應有的成就。

他以宏大的膽氣駕馭詩篇,賦予詩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超現實色彩;他雕鏤詞句,尚險求奇,營造出大量他所獨有的險怪意象;他以文入詩、以議論入詩,開一代詩風,這些無不展示出他在中唐詩壇所具有的獨特地位。

『玖』 藝術家分為那幾派文學繪畫等

西方畫派主要有:佛羅倫薩畫派、威尼斯畫派、尼德蘭畫派、荷蘭畫派、佛蘭德斯畫派、學院派、古典主義畫派、浪漫主義畫派、巴比松畫派、拉斐爾前派、橋派、歐爾飛派、巴黎派、達達派、形而上畫派、抽象表現派、移動派、野獸派、超現實主義。下面就將這十九個畫派進行分別介紹。
佛羅倫薩畫派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個重要畫派。早期代表畫家有喬托(約1267~1337)、馬薩丘(1401~1428)、烏且羅(1394~1475)等。盛期代表畫家有達·芬奇(1452~1519)、米開朗基羅(1475~1564)、拉斐爾(1483~1520)。自14世紀起,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首先從當時經濟和文化中心的佛羅倫薩開始。這一畫派,在繪畫藝術方面,以人文主義思想為主導,改變中世紀繪畫平面裝飾的風格,繼承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藝術的傳統,運用科學方法認識造型規律,形成以集中透視來表現的、具有明暗效果和三度空間感的繪畫技法。題材雖多為宗教神話故事,但已用以表達新興資產階級的理想和願望。除油畫外,多創作大幅濕壁畫。16世紀下半葉後,隨著佛羅倫薩的經濟衰落、政治反動的趨勢,繪畫藝術也逐漸暗淡,畫家們盲目崇拜前輩的結果,逐漸走向「風格主義」以及藝術家流落到其他城市,威尼斯、米蘭、羅馬等畫派隨之蜂起。
威尼斯畫派
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最有藝術特色的畫派。威尼斯共和國14世紀起成為東西方貿易中心,經濟、文化日益繁榮,給繪畫藝術帶來了新起色。原受拜占庭影響,15世紀吸收了以喬托、達·芬奇、拉斐爾、米開的基羅等大師為代表的佛羅倫薩畫派的經驗,走上新的發展道路。該畫派代表畫家有喬爾喬涅(1477~1510)、提香(約1490~1576)、委羅內塞(1528~1588)等。他們於15世紀由維發利尼家族和伯利尼家族奠定基礎,至16世紀成為歐洲油畫創作中心,是其鼎盛時期。作品描繪豪華生活,歌頌人間幸福,充滿樂天、歡快、狂熱的情調,即使宗教題材也被世俗化,滲透著人文主義精神;構圖新穎,色彩絢爛,形式優美,具有濃厚的裝飾味,這就是義大利文藝復興鼎盛時期威尼斯畫派的特色。
尼德蘭畫派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部尼德蘭地區的繪畫流派。尼德蘭(相當於現在的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和法國東北的一部分地區)在中世紀時,由於自由城市的建立及經濟逐漸繁榮,至15世紀尼德蘭美術得到了新的發展。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反映現實生活、描繪客觀對象,形成了獨立的學派,創造了表現人民日常生活的風俗畫和寫實的風景畫,並改進了油畫技法。代表作者有雕刻家斯柳特爾,建築家、雕刻家德·富里安特(1414~1575),畫家凡·艾克兄弟等。1579年荷蘭獨立後,尼德蘭美術發展為北方的荷蘭美術和南方的佛蘭德爾美術兩種不同的傾向,前者以林布蘭特為代表,後者以魯本斯為代表。
荷蘭畫派
17世紀荷蘭民族繪畫流派。荷蘭原為尼德蘭的北部,經過民族斗爭,擺脫了西班牙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的控制,於1579年獨立,成立了歐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本國的經濟和科學文化獲得迅速的發展。繪畫藝術的服務方向,從過去主要為宮廷貴族和教會轉向為新興資產階級和一般市民階層服務,繪畫作為商品大量湧向市場,用來布置家庭的小型、精緻的油畫普遍地發展起來,題材、風格等也有了顯著的變化。風景畫、風俗畫、靜物畫、動物畫開始真正作為獨立的藝術樣式流行,並取得突出的成就;肖像畫也十分發達,技術精湛,富有美感。他們的代表畫家有佛朗斯·哈爾斯(約1580~1666),倫勃朗(1607~1669),魯伊斯代爾(1628或1629~1682),維米爾(1632~1675),霍貝瑪(1638~1709)等。以倫勃朗成就最大。荷蘭畫派不同於當時其他國家、地區盛行的豪華、艷麗的藝術傾向,而是充滿著現實生活中的風土人情,以風格樸素、親切著稱,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風尚和情調,這是荷繪畫流派的民族特色。
佛蘭德斯畫派
17世紀佛蘭德斯民族繪畫流派。佛蘭德斯在今比利時、法國一帶地區,原與荷蘭統稱尼德蘭,屬西班牙領地。荷蘭經過民族斗爭,於1579年獨立,成為歐洲資產階級共和國之一。它的藝術充滿著新的活力,反映新興資產階級的風尚和情調,以及市民日常生活;而佛蘭德斯卻仍然受異族統治,繪畫繼續保持適應封建貴族和天主教會的需要,藝術表現為豪華、鋪張、浮誇的風格。題材的內容大量是宗教和神話傳說。代表畫家有魯本斯(1577~1640)、約爾丹斯(1593~1678)、凡·戴克(1599~1641)、達維特·泰尼爾(1610~1690)等。以魯木斯成就最大。這些畫家的作品具有民族氣節。因為獨立斗爭的失敗,更加激起了人民的民族意識和對自由的渴望,強烈地反映在藝術上的民主傾向和宗教題材的世俗化,這就是佛蘭德斯畫派所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繪畫的發展又帶有民主性的傾向,這對歐洲美術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學院派
又稱「學院主義」。是17世紀開始,在歐洲各國官辦美術學院形成的繪畫流派。學院派的特點是標榜古代藝術傳統,迎合官方統治者需要,多取材於宗教傳說、神話故事,或創作奉承當代權貴的作品、形式死板、繁縟、浮華,藝術觀陳腐、守舊。以古典傳統的維護者自居,壓制和排斥主張革新的流派和其他學派的藝術創造和革新。這是學院派數百年來沿襲下來的歷史記實。學院派初創於15、16世紀的義大利,原系畫家協會性質,17世紀上半葉法國始設官方學院,有一整套藝術觀點、方法和數學的嚴密體系,並對此後其他國家創建的學院產生影響。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各種社會思潮的出現,不斷地影響學院,其內部藝術思想和風格也時有變化。今日官方學院亦聘請抽象藝術名流,已與舊時不同。學院派的代表畫家有法國的勒布朗、席羅姆、布拉柔,及俄國的勃魯尼等。
古典主義畫派
在18世紀中葉西歐興起的繪畫流派。主要在法國。其代表畫家有兩位,前期以路易·大衛(1748~1825)為代表。他的作品一般從古代神話傳說中選取嚴峻的題材,借古希臘、古羅馬的英雄主義,迸發現實斗爭激情,這與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緊密聯系,被稱為「革命的古典主義」。後期以安格爾(1780~1867)為代表,追求純藝術,為宮廷服務,變成因循守舊的官方學院派藝術的准則,被稱為「古典主義學院派」。雖然仍崇尚古典題材,但已失去了積極的意義。目的是為了迴避現實,正好與現實主義繪畫觀相異,但嚴謹的畫風對後世現實主義繪畫派產生一定影響。古典主義畫派在藝術形式上強調塑造性和完整性,嚴格按照古代藝術規范進行創作,重視理性而忽視感情,重視素描而忽視色彩。這就是古典主義畫派特色。他們重視形式的統一與調和,表現明確,輪廓明晰,以理智的、調和的畫法為理想。
浪漫主義畫派
繼古典主義之後,19世紀初葉在法國興起的繪畫流派。當時的法國人民受啟蒙主義思想影響,對現實不滿,而又充滿幻想和希望。要求「自由、平等、博愛」。浪漫主義畫派即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並在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時達到了頂峰。這個畫派在藝術上、哲學上的傾向,主張尊重個性,追求自由,注重想像。曾一度成為歐洲佔主導地位的藝術思潮。這時有許多資產階級藝術家一方面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制度,在藝術上反對束縛創作發展的桎梏—古典主義和學院派;另一方面又對資產階革命成功後的現實感到失望。故浪漫主義運動隨著1830年革命的而漸趨衰落。法國的浪漫主義畫派在藝術上打破古典主義和學院派呆板、虛偽的畫風,注重個性表現和革新創造。題材多從現實生活和文學名著(如莎士比亞、但丁、歌德的作品)中選擇驚人事件,有一定的進步性。運用想像和誇張手法,從構圖動盪變化、色彩豐富、色調飽滿等多方面著手,充滿激越的情感。這種浪漫主義的畫風色彩,雖活動時間不長,但對西方近代繪畫產生深遠的影響。籍里柯(1791~1824)、德拉克洛瓦(1798~1863)等是此派的代表畫家。他們的作品,筆觸奔放,色彩強烈,畫面富有運動感。
巴比松畫派
19世紀法國風景畫派。巴比松是巴黎近郊一個小村,緊挨著風景優美的楓丹白露森林。19世紀30年代後,對現實不滿的畫家,常到這里小住或定居下來寫生作畫,以描繪自然風光來寄託民族情感和自由理想的風景畫家,被命名為「巴比松畫派」。該派主張走出畫室,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寫生,描繪真實、動人的自然風光。他們創作了許多出色地表現法國綺麗多彩的景色、贊美人民平凡生活的現實主義作品,以新的精神作為法國印象派風景畫的先導。該畫派還博取荷蘭、英國風景畫之長,植根於法蘭西本土,開辟法國民族風景畫的道路。代表畫家有羅梭(1812~1867)、迪亞茲(1808~1876)、杜普萊(1812~1889)、杜比尼(1817~1878)、特洛楊(1810~1865)等。
拉斐爾前派
19世紀中葉產生於英國的一個畫派。1848年英國畫家羅塞蒂·米萊司、亨特等為中心而興起的美術運動,是反抗當時學院派藝術的革新運動。因認為真正(宗教)藝術存在於拉斐爾之前,企圖發揚拉斐爾以前的藝術來挽救英國繪畫而得名。並得到藝術批評家羅斯金的支持。它主張繪畫應起宗教道德教育作用,題材應以聖經故事及富於基督教思想的文學作品為主,忠實地反映主題,描繪對象。代表畫家有羅塞蒂(1828~1882)、亨特(1827~1910)、密萊斯(1829~1896)等。隨後還出現了進一步把藝術變成理想的說教的「新拉斐爾前派」。代表畫家有布·瓊斯(1833~1898)、莫里斯(1834~1896)、克萊因(1845~1915)。這一畫派的畫風審慎而細致,用色較清新,反對學院派的陳規。這一藝術的革新運動,至19世紀末葉消失。
橋派
20世紀初德國表現派的一個組織。1905年在德勒斯登組成,創立者基爾比納(ErnstLrdwigKirchner,1880~1938)、海格爾(ErichHeckel,1883)、施米特·羅特夫(KariSchmidt-Rottiuff,1884~)等。他們都是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建築科學生,因熱心繪畫而聚合在一起,年少氣銳反對當時受印象主義影響的分離派,受到民間藝術、原始藝術的啟發,並受梵谷、孟克畫風的影響。他們強調繪畫必須表現畫家內在的自我,有些作品帶有象徵主義傾向。1906年邀請諾爾德、佩比修坦因(MaxPechstein1881~1955)加入為會員。1908年梵鄧肯加入。橋派活動至1913年,因彼此不和而解散。但是,這個運動卻成為表現主義的端緒,感動年輕一代的畫家。
歐爾飛派
由希臘神話中的音樂名手歐爾飛(Onpheus)之名而來,立體派的指導者詩人阿波里內爾,對德洛涅在1911年開始的新畫風,而稱為「立體主義的歐爾飛」。德洛涅原是立體派的一個分派「SectionDOr」,畫風脫離說明式的形象,進入純粹的立體主義方向,而企求憑想像與本能去創作,以抽象的形與色,組成律動感,在音樂的韻律與構成中,表現速度感與運動現象,等於結合立體派與未來派的一些要素。此派的代表者有:德洛涅、畢卡匹亞、克普卡等。
巴黎派
泛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活躍在巴黎的一群國際畫家。如義大利畫家莫迪利亞尼(AmedeoModigliani)、荷蘭畫家梵·鄧肯(CorneliusVanDongen)、俄國畫家史丁(ChaimeSoutine)、波蘭畫家基斯林格(MoiseKisling)、保加利亞畫家巴斯金(JnlesPascin)、夏卡爾(MarcChagall)及日本畫家藤田嗣治。20世紀初葉到第二次大戰前,法國繪畫的發展與這群外國畫家有很大關連。他們活動於巴黎畫壇,每個人的藝術體質仍潛流著地域傳統、並富有個性與情感,畫風獨樹一格。
達達派
1920年代歐洲各大都市興起的繪畫、雕刻和文學上的反抗運動。「達達」一詞的由來,原是札拉(TristanTzara)、巴爾(HugoBail)與希森白克(RichardHiilsenbeck)在法語詞偶爾發現dada一詞,他們即以此語作為反抗既成藝術運動的稱呼。1916年5月他們在自己發行的達達派雜志上首用此語。此派的興起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般人對人類希望的幻滅、產生虛無主義的哲學思想的背景下。達達派是對藝術傳統中所認為神聖的東西的一種抗議,它憤世嫉俗,對一切傳統價值都加以貶抑。此派的作品可說是幻想的、象徵的、嘲諷的,也是無定形的構成,採用一些藝術家普遍都不使用的材料。達達派先出現在瑞士的蘇黎世,後來發展到德國和法國,一直到1924年導致超現實主義的產生。代表人物除上述幾人外,尚有杜象、阿爾普、曼雷伊、艾倫斯特、修維達士、李比達等。60年代美國又出現了藝術趨向一新達達主義。杜象指出新達達主義是達達主義的死灰復燃,因為此派藝術家採用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通俗物品來構成藝術品,將達達主義的觀念更推向極致。
形而上畫派
義大利近代繪畫的一支流派。基里訶(GiorgiodeChirico1888~1978)是此畫派的開創者。他說:「真正的藝術,應該是更完整、更深奧而復雜的,換言之,就是形而上學的藝術。」此即形而上繪畫名稱的由來。基里訶在1915年從巴黎回到義大利後,開始作畫,他愛好以人體模型、器具、幾何體組合成的畫面,追求形而上形態的特質,描繪謎樣的孤獨空間,在作品中牽引著夢幻與現實的觀念。形而上繪畫流行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4、5年(1915~1920),但它確實是與超現實主義有著關連,甚至有人說形而上繪畫是超現實主義的雛型。除了基里訶外,莫朗迪(GiorgioMorandi1890~1964)也是代表畫家。
抽象表現派
亦稱「紐約畫派」。(AbstractExpressionism)。從20世紀40年代紐約的抽象畫派運動發展而來,獨立於歐洲畫派之外,具有影響力的第一個美國畫派。亦稱「紐約畫派」(TheNewYorkSchool)或「行動畫派」(ActionPainting)。抽象表現一詞,原是德國批評家霍洛吉(OswaldHerog),在1919年時用來稱呼康丁斯基1910年代所作的主觀表現繪畫。到1944年,美國批評家詹尼士(SidneyJamis),首次以「抽象表現主義」稱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和戰後所崛起的一群美國年輕的抽象畫家。這群畫家包括:帕洛克(JacbsonPollock1912~1956)、杜庫寧(WillemdeKooning1904~)、高爾基(ArshileGorky1904~1948)、馬查威爾(RobertMatherwell1915~)、葛特萊布(AdoiphGottlieb)、羅斯柯(MarkRothko1903~1970)、克萊因(FranzKline1911~1962)等人。後來,他們都成為抽象表現派代表畫家。美國批評家哈羅德·羅塞堡(HaoldRosenberg)認為這群美國畫家的創作,只是行動的結果,所以他把這種繪畫命名為「行動繪畫」。又因為他們都以紐約為活動的據點,而且在精神上也有共通的特點,因此又稱為「紐約畫派」。此派繪畫特點是使用巨大的畫布,畫面的任何部分都被認為同等重要,即構圖是沒有中心的滿篇幅;以線條、痕跡、斑點為符號去表現作者主觀的意識,展示出筆觸和質感,以及強烈的動作效果;利用作畫過程中的偶發事故,表現作者和作品間直接和意想不到的關系。這種注重內在心理表現的抽象藝術,促成美國現代繪畫第一次獲得世界繪畫領導權。
移動派
譯「巡迴展覽畫派」。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俄國一批現實主義畫家組成的藝術團體,以在俄國各大城市進行美術展覽活動而著名。認為寫實繪畫要關注社會問題。他們在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革命民主主義美學觀點指導下進行創作。有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農權制度的殘余及反映俄國人民的生活。創始人和領導是克拉姆斯柯依和彼羅夫,代表畫家還有列賓、蘇里科夫等。他們的作品對我國繪畫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野獸派
也稱作「野獸主義」,法國現代畫派之一。20世紀初葉法國興起的繪畫運動。1905年馬蒂斯等青年畫家參加「秋季沙龍」,批評家沃克塞爾指著被這群青年畫家作品包圍的雕刻家馬爾克所作的一件近於杜納得勒風格的學院派雕刻《小孩頭像》帶譏諷的口吻說:「看!一群野獸里的杜納得勒。」這句「野獸」的稱呼,便被一般人用來稱呼這群青年畫家。野獸派的歷史很短,1907即已達到頂點。他們強調繪畫要表現主觀感受,多用大色塊和線條構成誇張變形的形象,以求得單純化的裝飾效果。此派的名稱後改為「巴黎畫派。」其畫風和技法因人也各不相同。代表畫家有杜菲、馬蒂斯、德朗、盧奧、馬爾肯、凡鄧肯、甫拉曼克等。
超現實主義
1924~1929年法國作家布魯東(Breton)在巴黎先後發表兩次「超現實主義者宣言」,之後產生了超現實主義畫派,曾在倫敦、巴黎舉行畫展。此派從主觀唯心主義出發受到精神分析學影響,認為「下意認的領域」,包括夢境、幻覺、本能是創作的源泉,否定文藝藝術反映現實生活的基本規律,反對美術上的一切傳統觀念。表現在藝術上則是潛意識中的世界,將生與死、過去與未來、真實和幻覺等在所謂「絕對的現實」的探索中統一起來,完全違反正常的思維規律。代表畫家有米羅、達利、馬松、艾倫斯特等。後來從繪畫、文學上的運動,影響到戲劇、攝影、電影、建築、雕刻和商業美術。
在致力於追求純藝術的現代派畫家看來,傳統繪畫攙雜太多的「非藝術的雜質」。實際上,西方傳統繪畫並不是不講藝術,只不過是在講究藝術性的同時,兼顧著諸多非藝術性的方面。這大概就是傳統繪畫區別於現代派繪畫的重要標志。傳統繪畫在藝術上的這種不純粹性,主要表現在功利性和描述性等方面。西方傳統畫與現代繪畫差異,還反映在對於所謂再現的不同態度上。對於傳統繪畫來說,再現是其根本所在,也可以說是西方傳統繪畫的基本目標。雖然相對於現代繪畫而言,西方傳統繪畫以「再現性」為其主要特徵,但是這種再現絕非對自然一成不變的描摹,這種寫實帶有濃厚的風格特色:時代的、民族的,以及藝術家個人的風格特色。

閱讀全文

與藝術創造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