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是以創造大業

是以創造大業

發布時間:2020-12-14 18:34:19

⑴ 208.「一國兩制」作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創造性構想,最早開始於()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政府出於對整個國家民族利益與前途的考慮,本著尊重歷史、尊重現實、實事求是、照顧各方利益的原則,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一國兩制」理論內容的豐富與完善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

初步構想階段(1978年——1980年)

「一國兩制」構想最初萌芽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早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鄧小平就闡述了解決台灣問題要尊重台灣現實的思想。

1978年10月8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文藝家江藤淳時就指出:「如果實現祖國統一,我們在台灣的政策將根據台灣的現實來處理。比如說,美國在台灣有大量的投資,日本在那裡也有大量的投資,這就是現實,我們正視這個現實。」此次談話透露出祖國統一後中國政府將從實際出發、尊重台灣現實和保護外國人投資的最初思考,這是鄧小平同志涉及「一國兩制」構想的最早談話。

當年11月會見緬甸總統吳奈溫時,鄧小平第一次明確談到統一後台灣的某些制度和生活方式可以不動。他說:「在解決台灣問題時,我們會尊重台灣的現實。比如,台灣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動。美日在台灣的投資可以不動,那邊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動。」

197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發表會議公報,指出「隨著中美關系正常化,我國神聖領土台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前景已經進一步擺在我們面前。歡迎台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本著愛國一家的精神,共同為祖國統一和祖國的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197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鄭重宣告了中國政府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大政方針,呼籲兩岸就結束軍事對峙狀態進行商談。表示在實現國家統一時,一定「尊重台灣現狀和台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就在同一天,鄧小平在同美國參議員會面時也明確指出:「台灣的社會制度可以根據台灣的意志來決定。要改變可能要花一百年或一千年,我這樣說的意思是指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不會用強制的辦法來改變這個社會」。這些重要談話可以說是「一國兩制」構想的最初萌芽。

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鄧小平訪問了美國。出訪前夕,他在會見美國時代出版公司總編輯多諾萬時談到了中國政府的對台政策構想。他說「我們尊重台灣的現實,台灣當局作為一個地方政府擁有它自己的權力,就是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軍隊,同外國的貿易、商業關系可以繼續,民間交往可以繼續,現行的政策、現在的生活方式可以不變,但必須是在一個中國的條件下。這個問題可以長期來解決。中國的主體,也就是大陸,也會發生變化,也會發展。總的要求就是一條,一個中國,不是兩個中國,愛國一家。」1月30日,正在美國訪問的鄧小平發表講話指出,「至於用什麼方式解決台灣回歸祖國的問題,那是中國的內政,希望用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只要台灣回歸祖國,我們將尊重那裡的現實和現行制度」。鄧小平指出,「我們一方面尊重台灣的現實,另一方面一定要使台灣回歸祖國的懷抱;在尊重現實的情況下,我們要加快台灣回歸祖國的速度」。並表示「我門不用『解放台灣』這個提法了。

1979年12月,他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提出了廣為流傳的「三個不變「,他指出,實現統一祖國的目標,要從現實情況出發。統一後「台灣的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台灣與外國的民間關系不變,包括外國在台灣的投資、民間交往照舊。」「台灣作為一個地方政府,可以擁有自己的自衛力量,軍事力量。」上述一系列談話,成為「一國兩制」構想形成的基本框架。

具體化階段(1981年——1983年)

從1981年「葉九條」到1983年「鄧六條」的發表標志著「一國兩制」理論基本內容進一步具體化。

葉九條

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表了《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的談話,進一步闡明了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政策(簡稱「葉九條」)。

(一)為了盡早結束中華民族陷於分裂的不幸局面,我們建議舉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對等談判,實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雙方可先派人接觸,充分交換意見。

(二)海峽兩岸各族人民迫切希望互通音訊、親人團聚、開展貿易、增進了解。我們建議雙方共同為通郵、通商、通航、探親、旅遊以及開展學術、文化、體育交流提供方便,達成有關協議。

(三)國家實現統一後,台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並可保留軍隊。中央政府不幹預台灣地方事務。

(四)台灣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系不變。私人財產、房屋、土地、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和外國投資不受侵犯。

(五)台灣當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擔任全國性政治機構的領導職務,參與國家管理。

(六)台灣地方財政遇有困難時,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補助。

(七)台灣各族人民、各界人士願回祖國大陸定居者,保證妥善安排,不受歧視,來去自由。

(八)歡迎台灣工商界人士回祖國大陸投資,興辦各種經濟事業,保證其合法權益和利潤。

(九)統一祖國,人人有責。我們熱誠歡迎台灣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眾團體通過各種渠道、採取各種方式提供建議,共商國是。

「葉九條」已經包含了「一國兩制」的基本內容,鄧小平同志1984年12月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時曾明確指出:「1981年國慶前夕葉劍英委員長就台灣問題發表的九條聲明,雖然沒有概括為『一國兩制』,但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

鄧六條

1982年1月10日,鄧小平在接見來華訪問的美國華人協會主席李耀基時說:「在實現國家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性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在這次談話中,鄧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概念。

1983年6月25日,鄧小平同志在會見美國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時,又進一步闡述了實現台灣和祖國大陸和平統一的六條具體構想(簡稱「鄧六條」)。

(一)台灣問題的核心是祖國統一。和平統一已成為國共兩黨的共同語言。

(二)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三)不贊成台灣「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兩個中國」,而不是一個中國。自治不能沒有限度,不能損害統一的國家的利益。

(四)祖國統一後,台灣特別行政區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區所沒有而為自己所獨有的某些權力。司法獨立,終審權不須到北京。台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只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大陸不派人駐台,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台灣的黨、政、軍等系統都由台灣自己來管。中央政府還要給台灣留出名額。

(五)和平統一不是大陸把台灣吃掉,當然也不能是台灣把大陸吃掉,所謂「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不現實。

(六)要實現統一,就要有個適當方式。建議舉行兩黨平等會談,實行國共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與地方談判。雙方達成協議後可以正式宣布,但萬萬不可讓外國插手,那樣只能意味著中國還未獨立,後患無窮。

從「葉九條」到「鄧六條」,「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的內容更加完備、明確和系統化,「一國兩制」方針的大體框架基本形成。

正式確立階段(1984年)

1984年,鄧小平同志又先後提出了有關「一國兩制」的許多重要思想,其中主要包括:

(1)「一國兩制」的主體是社會主義。在台港澳地區實行資本主義,是否會影響大陸的社會主義呢?對此,鄧小平給予了明確回答。他指出,「『一國兩制』除了資本主義,還有社會主義,就是中國的主體、十億人口的地區堅定不移地實行社會主義。……主體是很大的主體,社會主義是在十億人口地區的社會主義,這是個前提,沒有這個前提不行。在這個前提下,可以容許在自己身邊,在小地區和小范圍內實行資本主義。我們相信,在小范圍內容許資本主義存在,更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

(2)「一國兩制」方針長期不變。針對部分人(包括外國人)擔心中國「政策多變」問題,鄧小平多次闡明相關政策:「『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我們已經講了很多次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已經通過了這個政策。有人擔心這個政策會不會變,我說不會變。」我們講「五十年」不變,「不是隨隨便便、感情沖動而講的,是考慮到中國的現實和發展的需要。」鄧小平用「五十年不變」這一形象化的語言,強調了大陸堅定不移地落實「一國兩制」政策的決心,同時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將信守諾言的庄嚴承諾,這為推動「一國兩制」的實施創造了必要條件。

(3)用「一國兩制」辦法解決中國統一問題也是一種和平共處。鄧小平同志創造性地把列寧提出的和平共處原則運用到解決國家統一問題上來。他認為:「根據中國自己的實踐,我們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辦法來解決中國的統一問題,這也是一種和平共處。」指出「和平共處的原則不僅在處理國際關系問題上,而且在一個國家處理自己內政問題上,也是一個好辦法。」用處理國際關系問題的原則來解決國內特殊問題,這是鄧小平對列寧和平共處原則的靈活運用和新發展。

1984年10月,《瞭望》周刊發表《一個意義重大的構想——鄧小平同志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對「一國兩制」構想作了首次系統報道。這一報道可以視為「一國兩制」構想已基本確立的重要標志。

1985年3月第六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把「一國兩制」確定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至此,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用「一國兩制」解決台、港、澳問題,實現國家統一的基本方針正式確立。

⑵ 繼以大業的意思

繼:繼承,繼承前人的事業,開辟未來的道路!

⑶ 以創造與創新為話題的作文

創新是人的才能的最高表現形式,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車輪。縱觀歷史,每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無不是敢於創新的。敢於創新,是一種極可寶貴的精神,我們都應該學習。

小學的一篇課文《第三隻小板凳》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世界聞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讀小學時,一次勞作課後,他給老師交了一隻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當老師看了極不滿意時,他從課桌下又拿出第一次、第二次做的小板凳……愛因斯坦做出了第一隻小板凳,為何不就此罷休而又做了兩次,直到自己認為滿意時才交給老師?這是因他具有創新精神。正因為有這種創新精神的支配,他才成了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大約2300年前,希臘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他認為物體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約莫400年前,義大利的科學家伽利略並不因為亞里士多德說過了什麼就輕易相信,他通過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建立了自由落體定律:一切物體如果不受空氣的阻力,在同一地點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都相同。伽利略有如此的創新精神,便建立了物理學中的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並發現了拋體運動規律、擺振運動規律等。

有人說第一個用鮮花來比喻少女的人,受到人們一致的稱贊,被譽為天才;第二個套用比喻的人,則被人們譏為庸才;等到第三個仍用此比喻的人,就被人們斥為蠢材了。這種說法未免誇張,但其中贊揚創新的意思卻是無可非議的真理。

雨果說得好:「即使你成功地模仿了一個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獨創精神,這就是他的天才。我們來贊美大師吧,但不要模仿他們。還是讓我們別出心裁吧,如果成功了,當然很好,如果失敗,又有什麼關系呢?」

我們應提倡創新,而且要敢於創新,而不去步人後塵,拾人牙慧。年輕的朋友們,趁我們正值青春年華,努力吧,願我們有所創新,有所發明

⑷ 翻譯句子啊

因為要創復造大的事業,我制文武並用。治事30多年來,我從來不停止讀書。白天向別人講一些軍事策略,晚上則思考經轉,每登上高處,便會吟詩作賦,等到做了新詩,配上樂器演奏,就都變成了樂章。

這是我的想法,僅供參考。

⑸ 為秦始皇成就大業創造的兩個歷史事件是什麼 我知道一個是商鞅變法,另一個是什麼

興修鄭國渠和都江堰,使秦國成為糧倉.

⑹ 人活在世上,只有創造一番大業才有價值.辨析

人的價值取向不一樣
創造一番所謂大事業 , 通常也是被他人認為有價值
個人並專不一定這么認為 ,每個人所屬想的大事業的標准不相同。
比如 我賺了500萬 你可能認為我很有本事,
但我卻認為500萬 只是我伸手一般 容易地得來 在我的價值觀中這500萬只是區區小事。 不足掛齒。

另外 價值是對自己而言還是對社會而言呢`?
這還得分開討論
.......

⑺ 創大業這三個字如何理解

創大業三個字是非常理想,在現實生活中,都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初始階段是非常艱苦的。

⑻ 以創造二字為開頭的名言警句

1、創造是人類社復會進步制的階梯,是民族發展的靈魂。
2、「創造」包括萬物的萌芽,經培育了生命和思想,正如樹木的開花結果。——莫泊桑
3、創造的神秘,有如夜間的黑暗,是偉大的。——泰戈爾
4、創造是一種思維惰性的克服與立異標新。

⑼ 以「創造」為題的作文

未來由我們去創造
同學們: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一代青少年,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在我版們看來權,未來是無邊無際的.未來是一個神奇的未知數,而我們的任務就是去解開這個未知的領域.
在我們當中,有著許許多多的科學家.他們正在努力的尋找隱藏著的未來:高科技的迅猛發展,正有力地推動人類文化前進的步伐.更多的人類對未來的憧憬更加濃烈,更加嚮往.同樣的,廣闊無邊的宇宙,在一個個科學家的探尋中,慢慢縮小,已知的領域正在逐漸地擴大……
在未來的生活中,人類更多的是生活在機器時代.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或機器將走進我們的生活之中,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方便.它們通人性,有簡單的思維思考能力,可以幫助我們做家務.當然,這些機器人還能代替人類去做那些人類體能所不能負荷的,或是給人類生命帶來危險的工作.例如,在工廠,機器人可以組裝各種精密部件,還能在工廠復雜的通道上穿行自如,能在人不能靠近的惡劣環境中作業.在碼頭,機器人能搬運貨物,在礦山,它們能從事地下開采工作等等.這樣,人類也可以輕松許多,也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外出旅行探親.

⑽ 創業從廣義上講是以創造

創業目的就是為了掙錢,有啥說的阿!可以到《鎖哥商學院》學習一下!

閱讀全文

與是以創造大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