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獨立創造能力

獨立創造能力

發布時間:2020-12-14 18:03:24

❶ 獨立思考 有創造

愛因斯坦名言,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像。

❷ 團隊中怎樣提高培養獨立創造精神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當今推進全面素質教育的核心和最終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真正主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通過自學、討論、探究、實踐、研究性學習等形式,能讓學生動腦、動手、動情,在主動學習中獲取知識和學會本領,從而使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現在的高中課本中理論層次有所降低,可讀性增強,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創造了條件。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學、討論、探究、實踐、研究性學習等形式,自己提出問題,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問題,結合教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
2、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
政治課教學的任務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去武裝學生,落實科學發展觀。有的知識體系比較抽象,只有在教學中讓學生運用自學、討論、探究、實踐、研究性學習等形式積極「參與」,在師生共同活動基礎上從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培養學生勤思考、愛鑽研、動手、動腦的刻苦精神
以往的傳統教學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板書、學生抄板書,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也就難以達到教學三維目標。自學、討論、探究、實踐、研究性學習等形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有利於鍛煉和培養學生刻苦學習的進取精神。
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貫徹創新意識
1、 創設教學情境,激勵學生創新意識。
情景教學是一種與創新教育相適應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通過教師創設與教材內容相符合的教學情境,製造一種能激起學生思考的條件和氛圍,使學生在客觀情境中獲得具體的感受,從而激發其相應情感,由此引導學生關注教學內容,產生積極的態度傾向,把激起的強烈情感投入教學活動,進而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需要,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此教師首先自己應刻意求新,不因循守舊,勇於拋棄說教和陳規,努力形成有利於培養具有創造性人才的獨特的教學風格。其次,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創造性的發現和創造性的發揮,巧設疑問,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再次,教師要呵護學生每一個具有新意的沖動和念頭,珍惜他們每一個帶有創意的言行。
2、 師生互動,讓學生感受「主體性」的魅力,激發學生創新熱情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倡導師道尊嚴的不平等的關系。教師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滿堂灌,如此教學,怎麼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新課程改革提出新的教學觀,強調師生的互動關系,倡導主動的多樣的學習方式,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學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為方式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應給予學生足夠的展示自己才華、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教師應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樹立師生平等觀念,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融,才能創造一種平等、尊重、和諧、發展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們把課堂當成自我磨練、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台。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開拓學生思維,把課堂變成實現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心的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3、 改變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貶低發現和探究,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把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傳授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方式,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索、研究等認識活動突出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的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總之,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我們應該優化課堂結構,實施教學改革,力求突破傳統的教師說教為主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上下工夫,才能真正做到提高教學效率。

❸ 如何培養四歲孩子的獨立能力

二、依賴——中國孩子的致命弱點 依賴——中國孩子的致命弱點 美國四歲孩童自己系鞋帶「你知 道我多大了嗎「」我已經不小了, 我都已經四歲了」 三、走向獨立——孩子成長的必然趨勢 走向獨立——孩子成長的必然趨勢 (一)幼兒呼喊自我 1.人之初三大事件——斷奶、走路、說話 2.「我」——發現自己 3.「我...自己」 4.角色游戲 (二)兒童渴望成人化 1. 上學去 2.好好學習 2.好好學習 3.認識自己 3.認識自己 (三)青少年站在自立的門檻上 1.變成小大人 1.變成小大人 2.評價自己 2.評價自己 3.秘密小王國 第二節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一、父母應理智的愛孩子 (一)尊重孩子 對孩子只需要做好三件事: 別老打他們; 別老打他們; 別老罵他們; 別老罵他們; 別為他們做太多的事情。 別為他們做太多的事情 (二)理解孩子 (三)平等地對待孩子 (四)糾正錯誤的做法 1.過度保護 過度保護 2.過度要求 過度要求 3.愛而無度,嚴而出格 愛而無度, 愛而無度 (五)正確認識孩子的任性 1.孩子為什麼會任性 孩子為什麼會任性 與孩子的性格和遺傳有關; 與孩子的性格和遺傳有關; 孩子心理發展的正常現象; 孩子心理發展的正常現象 受家庭環境和家長教育的影響。 受家庭環境和家長教育的影響。 2.辨證地看待任性 辨證地看待任性 3.怎樣防止任性? 怎樣防止任性? 怎樣防止任性 建立一個和諧民主型的家庭。 建立一個和諧民主型的家庭。 對子女的教育方法是「有計劃地放任」 對子女的教育方法是「有計劃地放任」 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進行必要的「懲罰」 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進行必要的「懲罰」 二、為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創造 合適的環境 (一)解放孩子 1.自由發展兒童的天性 自由發展兒童的天性 孩子是好動的、好模仿的、好奇的、好游戲的、 孩子是好動的、好模仿的、好奇的、好游戲的、 喜成功的、喜合群的、喜野外生活的、 喜成功的、喜合群的、喜野外生活的、喜稱贊 的。 —— 陳鶴琴 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能想; 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能幹; 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他們能看; 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他們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 解放兒童的時間,不能把兒童的功課表填滿。 ——陶行知 歐美教育對我們的啟示: 歐美教育對我們的啟示: 讓幼兒在獨立中成長 以游戲為主(過早的正規學習讓幼兒對學習感 以游戲為主 到厭煩) 創造自由的游戲環境 不過多地限制孩子 2.愛護孩子的自尊 2.愛護孩子的自尊 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靈 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 (二)讓他們自己去做 1.智慧在手指尖上 智慧在手指尖上 2.學會照料自己 學會照料自己 鼓勵他們 不要代替他們 幫助他們——指導他們去克服困難 幫助他們 指導他們去克服困難 (四)參加勞動 1.通向幸福之路 通向幸福之路 自我服務 家務勞動 公益勞動 2.教育孩子做家務 2.教育孩子做家務 態度要耐心 選擇適當的事情 給孩子以「酬勞」 給孩子以「酬勞」 社會學校的配合 (五)讓孩子說「我行」 讓孩子說「我行」 1.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 2.我試試 我試試 3.我們為你驕傲 我們為你驕傲 4.不做評價的奴隸 不做評價的奴隸 (六)思考與創新 提倡多問「為什麼」 給他們實踐機會 (七)從學會到會學 1.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2.幫助、指導孩子學習 幫助、 幫助 3.不做分數的奴隸 不做分數的奴隸 4.與書籍交朋友 與書籍交朋友 要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 幫助孩子選擇好書來閱讀 制定讀書計劃 講究讀書方法 (八)到社會中去 1.走出封閉的家門 走出封閉的家門 2.到小夥伴中去 到小夥伴中去 3.學習接人待物 學習接人待物 4.到更廣闊的天地中去 到更廣闊的天地中去 三、尊重孩子獨立意志 1.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定有自己的獨立意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志 2.孩子的獨立意志和父母的意志發生沖突時,父 孩子的獨立意志和父母的意志發生沖突時, 孩子的獨立意志和父母的意志發生沖突時 母的基本態度應該是:尊重孩子的意見, 母的基本態度應該是:尊重孩子的意見,尊重 孩子的選擇,但充分表明您的態度。 孩子的選擇,但充分表明您的態度。 3.給孩子表達甚至發泄自己感情的機會 給孩子表達甚至發泄自己感情的機會。 給孩子表達甚至發泄自己感情的機會 4.當面臨多種選擇時,把選擇權留給孩子,給孩 當面臨多種選擇時, 當面臨多種選擇時 把選擇權留給孩子, 子留下自決的餘地。 子留下自決的餘地。 5.同孩子一起坐下來,對雙方的分歧冷靜地討論, 同孩子一起坐下來, 同孩子一起坐下來 對雙方的分歧冷靜地討論, 擺明利弊,但應把決斷權交給孩子。 擺明利弊,但應把決斷權交給孩子。 6. 給孩子一個自己說服自己的機會。 給孩子一個自己說服自己的機會。 7.如果孩子走上了歧途,父母要行使權利,改造 如果孩子走上了歧途, 如果孩子走上了歧途 父母要行使權利, 孩子。 孩子。 四、教養不必時時叮嚀 五、讓孩子擁有自己的空間

❹ 怎麼樣,擁有獨立思維能力。獨立思維能力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學習時,表面看天天在和概念和原理打交道,實際上我們是在學習有關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知識。

要想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僅靠感覺、知覺、表象是不行的,需要在感覺和知覺的基礎上,藉助於思維才能完成。

人正是因為有能夠進行思維活動的大腦,所以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間接地、概括地、更加深刻地認識世界。

1869年人們已經掌握了63種元素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當時的化學家們都在考慮,元素的性質究竟和什麼有關系?元素之間又有什麼內在聯系?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這方面的工作是傑出的。他用厚紙片做了63個方形卡片。卡片上記錄著元素的名稱、性質和原子量,又通過反復的思考最後發現: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量的遞增而呈周期性的變化。這就是門捷列夫發現的元素周期律。根據這個規律,他把自己已經知道的63種元素排列在一張表裡,這張表就叫元素周期表。他還在表中留下空位,預言了某些未知元素的性質,還指出已測定過的元素原子量的錯誤,隨著科學的發展,以後的科學事實證實了門捷列夫的預言。

由於受到當時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門捷列夫沒有發現元素性質周期性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核電荷數(原子序數)的遞增,或者說是核外電子排列的周期性變化。但門捷列夫這個偉大的發現,還是為人類進一步揭示元素性質和物質結構之間的關系開辟了道路。

門捷列夫的這種認識,是由於沒有停留在對個別元素的認識上,而是以某一類事物的整體(63種元素)為研究對象,所以抓住了某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徵,發現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這種認識,只有通過大腦思維活動才能最終實現,不然是很難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

門捷列夫在回答彼得堡小報記者的提問時說:「這個問題我大約考慮了20年,而您卻認為坐著不動,5個戈比(俄國貨幣單位)一行,5個戈比一行地寫著,突然就成了。事情並不是這樣!」「考慮了20年」,說明了長期而艱苦的思維活動在探索事物規律中的重大作用。

丹麥科學家第谷·布拉赫花了30年時間積累了行星運動的大量觀察材料,但沒有發現什麼重要的規律。而他的學生,德國的刻卜勒在第谷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終於發現了行星運動三定理,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這種認識的上升、飛躍靠什麼呢?靠的是艱苦的思維活動。牛頓從刻卜勒的三定律的引力概念中,通過思維活動又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一般人總認為牛頓是看到蘋果落地,才偶然發現這個定律的,因此,把這棵樹視為珍寶,樹倒了以後還把樹砍為若干段,妥為保管。事實上,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牛頓在多年觀察和學習的過程中,經過艱苦思考的成果。他說:「我並沒有什麼方法,只是對一些問題用了很長的時間去思考罷了。」「我一直在思考、思考、思考……」這里,牛頓說出了他發明創造的兩條秘訣:一要繼承前人的科學成果,二要在研究中勤於思考。

可見,在創造發明的過程中,如果離開了思維活動,就無法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創造和發明也就成了空話。同樣,在學習活動中也不能離開思維活動,否則就無法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概念和原理也就無法建立起來。例如,在化學課上,經過一系列實驗與觀察,掌握了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很多理化性質,然後,從不同的角度,通過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去掉個別的非本質的特徵,找出它們的本質特徵,也就是決定該事物之所以成為該事物,並區別於其他事物的特有屬性:電離時所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的電解質。把這種電解質稱為「鹼」,從而確立了「鹼」的概念。

在生物課上,通過顯微鏡看到了口腔上皮細胞、洋蔥表皮細胞、蕃茄果肉細胞、草履蟲等,獲得了大量的感性認識。通過思維活動,就會進一步發現:細胞形狀雖然各式各樣,但它們基本上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以後進一步學習又知道,細胞通過分裂可以增殖,細胞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單位,也是生物體進行新陳代謝的基本功能單位。抓住了這些共同的、本質的特徵,細胞的概念就初步建立起來了。

可以說,數學中的正數、負數、虛數、實數、微分、積分……,物理學中的質量、重量、速度、加速度、沸點、熔點、矢量……,化學中的化合、分解、氧化、還原、化合價、原子量、摩爾……,生物學中的同化、異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遺傳、變異、生長等等,這些概念的確立,要經歷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個性到共性,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過程,這個過程的實現,必須通過思維活動才能實現。

總之,思維活動使我們在學習活動中能繼承人類的知識,並能運用知識來解決學習中的各種問題。離開了思維活動,感性認識就無法上升到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也無法指導實踐活動。

正因為思維可以對現實的對象和現象做出概括的、間接的反映,所以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的導言中,把思維著的心譽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怎樣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展思維能力呢?

(一)把自己置身於問題之中

要使自己的思維積極活動起來,最有效的辦法是把自己置身於問題之中。當有了問題和需要解決問題時,思維才能活動起來,思維能力才可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起來。

問題可以分為科研問題和學習問題兩類。

科研問題是為了解決社會需要的未知而提出的課題。例如,怎樣檢查癌症?癌症的原因是什麼?怎樣預症?這些問題正是人類沒有解決或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也是人類急需解決的問題。

學習問題是為了解決個人未知而提出的課題。例如在地上滾動的小球,為什麼越滾越慢?為什麼水壺里會有水垢?為什麼飯後不要從事激烈的活動?

可以這么說,由未知向已知的轉化,就意味著問題的解決。科研問題的解決意味著發明創造的到來;學習問題的解決意味著知識由社會向個人的轉移,即知識的繼承。可見,真理的發現和繼承,是在不斷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正是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導致了科研的進展和學習的深入。

正因為問題在學習和科研中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的學者都十分重視它。

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是問號,我們的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當歸功於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於逢事問個為什麼。」愛因斯坦由於對人們經常談論而從未推敲過的時間和空間提出了疑問,經過不懈地努力,建立了相對論,用愛因斯坦的話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華羅庚教授在青年時期,不迷信權威,經過獨立思考,對蘇家駒教授的論文提出了疑問,寫了《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震動了數學界。

可見,要想推動思維的發展,就要自覺地使自己進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去。如果認識到這個問題是社會或個人所急需解決的,即認識到問題的意義以後,會大大提高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怎樣才能把自己置身於問題之中呢?

(1)要善於自己發現問題

善於自己發現問題很重要。從1978年發表的一份科研成果報告中可以看出,美國論文的數量佔了第一,佔世界論文總數的 41.91%。形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條是美國學校鼓勵學生獨立地提出問題,這對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起了很好的作用。據吳健雄教授講,在中國,家長往往這樣問孩子:「你今天得了幾個A(即5分)?」在美國,家長往往是問孩子:「你今天向老師提了幾個有意義的問題?」有一個中國生到了美國,參加了數學競賽,獲得了好成績,信心大增。在美國的課堂氣氛下,他講話大膽,喜歡指出老師講課中的問題,他一再指出老師的問題,老師不但不生氣,反而承認自己的錯誤,並表示感謝,還帶領全班同學一起鼓掌,因為老師認為培養出一個能創新的學生是他的光榮。

作為一個中學生,在學習的全過程中,都要通過思維給自己提出問題。就是在預習、上課、復習、作業、總結、課外活動時,甚至對考題的合理性,都要通過思考給自己提出問題,進行鑽研,這樣,學業才能大大長進。明代陳獻章說得好:「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

在學習過程中,只要肯動腦,有些問題會自然產生。例如,因為舊知識沒有掌握好而出現問題;因為突然出現一些新概念或現成的結論,使人容易產生問題;因為出現了相近的概念,混淆不清而出現問題;當舊知識不夠用時,會出現問題;當從另一個角度重新理解同一事物時,會出現問題;當老師講的或書上寫的與自已掌握的知識發生矛盾時,也會出現問題等等。

經過思維自己發現問題,經過思維自己解決問題,這才是高級的、具有創造性的學習活動。會不會給自己提出問題,是學習有沒有進入高級階段的重要標志,正像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所說:「最重要的是自己會不會提出正確的問題。」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說:「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於解決了問題的大半。」愛因斯坦也有精闢的見解:「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可以這么說,學習上提不出問題,意味著學習的停止;科學上提不出問題,意味著科學的止步。

(2)上課要積極考慮老師提出的問題

一個善於啟發學生思考的老師,在課上總是引出頗有趣味的問題開展教學活動。有時從舊知識中引出新問題;有時從實驗現象中引出問題;有時從生活實踐中引出問題等等。面對老師創設的問題情景,不要身在教室,心在課外,也不要採取等待的態度,消極地去聽同學的解答或老師的說明,而要主動參與討論並力求想得迅速,想得正確。由於是上課,自己想得對或錯都可以及時得到老師的肯定或糾正,這對於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不少學生學習水平低,突出表現在課堂學習效率低,課外的負擔重。原因之一是上課時自己退出了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成為思維活動的旁觀者。

當然,有的學生也想回答問題,但缺乏信心,害怕答得不對讓同學笑話,其實大可不必,作為一個中學生,在學習中答錯問題本是正常現象。答得不對,引起爭論也有利於對問題的深入探討,再說在全班同學面前回答問題,正是培養自己口頭表達能力的難得機會,不應輕易放過。

(3)敢提問,會提問

自己發現問題以後,經過獨立思考,問題仍然得不到解決時怎麼辦?只有請教別人,向老師、同學、家長請教,向一切在這個問題上比自己強的人請教。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明明有問題,卻不敢問人,原因是虛榮心在作怪。他們怕老師和同學看不起自己,這種現象在一些學習較好的學生中比較多。在他們看來,似乎在學習中從來不提問的人,才是好學生;就是下了決心問同學和老師時,也是別人一講就懂,其實並沒真懂,只是怕別人說自己腦筋反應太慢。當然他們也就不會深入地追問,更不敢與人辯論了。

其實,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會有一定的深度,在請教別人時,別人不僅不會看不起自己,反而會另眼相待。從老師角度來講,學生有問題不敢問,就不知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什麼問題,因此,也很難給以針對性的幫助。

可以這么說:敢於提出問題,敢於暴露自己的問題,並能虛心向別人學習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學習上的強者。

什麼叫會問呢?

首先,要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發問。敢問不等於依賴。有一位優秀生給自己規定了「五不問」:已學過的基礎知識未經復習不問,教科書或主要的參考書沒有看過不問,老師留的問題未經深入思考不問,找不到自己問題的關鍵不問,提不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不問。

有時,有的學生去找老師請教問題,剛一問,就被老師「頂」了回來。原因很簡單,老師從他提出的問題就可以迅速地做出判斷:他一沒有認真看書,二沒有認真思考。因此老師先不回答,而是讓他自己先看書,自己去思考。可以說,沒有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是沒有資格提問的。

其次,在提問過程中,也要堅持獨立思考,自己提問只是要求別人稍加啟發,或點撥一下。盧嘉錫說:「學習中總難免有些問題自己搞不懂,就要請教別人,有什麼疑難大家一起討論,各抒己見,互相啟發,也是一件樂事。不過還要提倡獨立思考。請教時不要把問題問透,請人在關鍵的地方點一下,然後自己思考,這樣費力些但收獲會大得多。」懂得了上述的道理,當再請教老師,老師沒有直接告訴你答案,卻讓你回去看書的某一部分內容時,你就不會反感或自卑了。直接告訴現成答案的老師,不見得是高明的老師,而能給你指出門路,讓你經過自己的思考求得答案的老師才是高明的。

第三,要認真分析自己發生問題的原因,分析自己不能獨立解決問題的原因,還要分析別人在解決這個問題時的高明之處。這樣做,可以使自己學習的自覺性逐步提高,使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加強,從而使得以後提出的問題越來越有深度,有價值。

(二)要堅持獨立思考

有人談到學習的獨立性時說,小學階段是老師扶著走,中學階段是老師牽著走,大學階段是老師領著走。

這個看法說明了一點,在校學習期間,學習的獨立性是逐步加強的。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學習和工作就基本上要靠「自己走了」,也就是要靠自己獨立地去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獨立地去解決問題了。因此,在校學習期間,特別要注意克服依賴性,堅持獨立思考,要在老師的引導下,經過獨立思考,經過自己付出的腦力勞動,獲得真知;也只有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能力才能迅速地發展起來。在學校學習期間,有老師的指導,同學的幫助,更應當大膽地進行獨立思考,因為想得不對的話,也比較容易得到及時糾正,如果長期依賴別人,只能使自己的思維能力一天天退化。

堅持獨立思考,才可以使思維能力發展到創造的水平。所謂創造或創造性的活動,指的是提供新的、首創的、具有社會意義的產物。科學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地創造而發展起來的,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就是前人的創造。

創造或創造性活動主要依靠創造性的思維活動,這種思維的特點是新穎性和獨創性。創造性思維只有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才能形成。而接受人家思考的成果只能叫學習或模仿。思維達不到創造的水平,那就只能永遠跟在人家後頭跑。

中學生將來要肩負起把祖國建設成為世界強國的重擔,因此必須從小堅持獨立思考,將來才有可能從事創造或創造性的勞動。

獨立思考在學習中的表現應當是:善於獨立地發現問題,獨立地分析問題,獨立地解決問題,還能獨立地檢查判斷學習結果的正誤。

如果能獨立地解決人家已經解決了的問題,雖然對社會沒有什麼創造性的意義,但這本身卻孕育著創造思維的才能,這種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可能促使真正的發明創造的實現。

獨立思考在學習中的另一種表現應當是不盲從、不輕信、不依賴,凡事都問個為什麼,都經過自己頭腦思考明白以後再接受。在自己沒有獨立想通之前,決不輕易死記死套現成的結果。愛因斯坦的老師海因里希·韋貝爾對愛因斯坦說:「你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小夥子,可是你有一個毛病,就是你什麼都不願讓任何人告訴。」在這裏海因里希·韋貝爾老師說的「毛病」,正是愛因斯坦可貴的優點——獨立思考,正是這個優點,才使得愛因斯坦取得了劃時代的發明創造。

不少學生上課時懶於思考,只等著老師講解,自己抄抄現成的結論;看書時,不善於發現問題,有時即使發現了問題,也不願意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去解決,而喜歡依賴別人的幫助;做作業時,遇困難就問同學,甚至抄同學的作業成果。這種缺乏獨立思考的學習態度,使他們陷入了學習落後的境地。

數學家趙訪熊教授說,有些學生學習效率所以不高,主要原因是缺乏思考。古語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我們看書時要養成邊看書邊思考的習慣,有時用來思考的時間往往比看的時間還要長些。譬如說,書上常常是先有定理,然後再從頭推演出來。我們看的時候,就應當倒過來想一想:為了得出定理,先需要解決哪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又需要解決哪個問題?依此類推,步步追根,最後引出證明這個定理的方法,這樣就能更好地理解定理的關鍵所在。

堅持獨立思考,一旦學習上獲得了成功,就會進一步增強獨立思考的信心,使思維能力發展到一個新高度。

(三)要學點思維科學

人類在長期的實踐中,通過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對思維形式、規律和方法已經有了一些科學的總結,由於思維的復雜性,這種總結盡管還只是初步的,但它是人類社會極其寶貴的財富。繼承下這份財富,就可以使自己的思維早日納入科學的軌道,這會使中學生的學習發生質的飛躍,進入一個更高的境界。

應當學習哪些內容呢?

(1)思維的基本形式

對於一個中學生來講,應當了解什麼是概念,概念是怎麼形成的,概念的外延和內涵指的是什麼,怎樣區分相近的概念,怎樣給概念下定義,概念和語言、符號的關系是什麼等等;還應當了解什麼叫判斷,判斷的分類是什麼,如何應用等等;還應當了解什麼叫推理,什麼叫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不同類別的推理之間有什麼異同,怎樣使推理科學嚴密等等。

(2)思維的規律

所謂思維規律指的是思維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等。此外還有辯證邏輯及辯證邏輯的思維規律,如對立統一思維規律、量變質變思維規律、否定之否定思維規律等。思維規律實質上是客觀規律在人腦中的反映,應當自覺地掌握它。

(3)思維的方法

主要指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分類、系統化、具體化、歸納、演繹等基本思維方法。

應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對於知識的掌握和知識的運用,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思維方法指導著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是思維方法在學習中的具體表現。

思維形式、思維規律、思維方法,都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一個人只要在思維著,就離不開一定的思維形式、規律和方法,只是自己沒有自覺地意識到而已。因此,學點思維科學是很有必要的。

(四)要研究具體的思維過程

思維的形式、規律和方法總是在具體的思維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因此,也只有在具體的思維活動中才能把握它,使它成為有血有肉的具體的東西,而不是幾條抽象的規律或定義。

研究思維過程的途徑有三條:

(1)通過學習科學史來研究前人的思維過程,從中汲取營養,掌握思維的科學

在我們的課本中,前人尋找真理的曲折的思維過程被略去了,看到的只是通向成功的簡捷的思維過程,這對學習思維科學和發展思維能力有不利的一面,因為這不符合科學發展歷史的本來面貌。

通過科學史的學習來了解形成科學成果的思維過程,有三點好處:可以學習如何科學地思維,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學習科學家百折不撓地探索和創造的精神。例如,學習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的過程,可以充分看到科學的思維方法在研究中的重大作用,也可以學到孟德爾堅持 8年搞豌豆雜交實驗的頑強精神。當然,由於時間有限,不可能研究課本上涉及的每一項科學成果的歷史,但要力求了解科學史上某些重大發現的探索過程,這對學習會有所幫助。

(2)通過上課研究思維的過程

上課時,要有意識地研究老師或同學的思維過程,具體分析他們的思維方法。

聽完課以後,可以回味一下老師是怎麼提出問題的,怎麼分析問題的,又是怎麼解決問題的,復習課時,老師的比較表是怎樣設計的,又是怎麼把知識整理成有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的。總之,認真學習老師在課堂上成功的啟發、引導和講解,有助於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至於上課時同學回答問題,有的論證得頭頭是道,有的回答得非常簡捷,有的解題方法非常高明,有的反駁非常有力……面對這些科學思維的精彩之作,千萬不要輕易放過,要認真地回味一下,想想同學在思維過程中的高明之處在什麼地方,從中學習思維科學。

(3)回憶自己的思維過程,從中尋找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每個學生每天都在思維著。例如上課思考問題、討論發言、課後復習、解題、作文、考試答卷、考前復習、做實驗等等。但一般學生只滿足於完成學習任務,至於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的思維形式、規律和方法,往往很少顧及。

有的學生答題簡要、清楚、無懈可擊,老師表揚一下,給個好成績也就完了。如果自己不滿足這一點,再從思維的方法上分析一下自己的思維過程,也許會意識到這次答題成功的原因在於採用了嚴密的歸納推理或演繹推理,或是運用了比較的思維方法,經過這樣認真地分析,使自己能夠更加自覺地運用邏輯知識。

(五)不斷豐富知識,提高所掌握知識的質量

知識和能力是互相促進的關系,豐富而深刻的知識,無疑會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人們常說,概念是思維的細胞。如果不掌握概念,不掌握原理,那麼頭腦中就會因為缺少思維所必須的「原材料」而使思維無法進行下去。例如學習物理時,如果不掌握原理、公式、解題的思維活動,就無法進行。試想一個不掌握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知識的人,面對有關三角形全等的證明題,怎麼能開展思維活動呢?不少學生思維能力低的原因就是基礎知識太差。澳大利亞有一位科學家說得好:「科學上成年人思維程度的發展只能達到青年時期所打基礎能夠支持的高度。」這里說的基礎,當然包括基礎知識在內。

但是也有這種情況,有的人知道的也不少,記憶力也不差,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卻很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頭腦中貯存的知識質量太差。所謂太差,一是不理解,二是不系統。因此在進行思維活動時,就無法「取用」,這必然會影響到思維能力的提高。

(六)要提高語言能力

當認識到一類事物的本質特性而形成概念時,用什麼來確定和表示呢?用詞語來表示。而用詞語所表達的概念則是「思維的細胞」。詞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並表示一定的意思,就成了句子,句子再進一步組成句群、段落和文章。人們就是依靠語言文字將獲取的各類知識保存下來。而學生又是依靠語言文字把這些保存下來的知識繼承下來的,從而使社會知識轉化為個人知識。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經驗也要依靠語言和文字,並且經常藉助它進行記憶、思維和想像,從而使智力活動成為可能。

語言直接影響到知識的貯存、流傳和繼承,關繫到思想的交流和思維的進行。語言和思維密切相關。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語言的。」上海復旦大學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在上海舉行的語文教學研究會上講話時說:「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的話,我的意見是第一堂先考語文,考後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功課就不要考了。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這位著名數學家講的話很有道理。

當前值得重視的問題是不少中學生輕視語文,忽視語言能力的提高,聽說讀寫水平很低,這阻礙了中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審題時看錯題目,閱讀和聽講效率低,解答問題時表達不清,實驗報告表達不準,不能確切表達自己的思想等等。因此,努力提高語言能力不可忽視。

總之,要想積極發展思維能力,從思想上要認識到發展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從行動上要注意做到:把自己置身於問題之中,堅持獨立思考,要學點思維科學,注意研究具體的思維過程,不斷豐富知識,提高所掌握知識的質量,以及提高語言能力等等。思想上有了認識就能提高行動的自覺性,行動跟上了,提高思維能力的願望才有可能變成現實。

❺ 英語作文 如何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設置作文問題:比如說how to keep healthy這篇作文
1、why should we keep healthy
2、how to keep healthy
這些問題對這篇作文都是可行的。老師不要提醒學專生,盡量讓學生思屬考,實在想不出來了,可以稍稍點撥一下,不要全點。因為考場是孩子上去而不是老師上去。懂了嗎?

❻ 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培養自己的創造力和獨立自主的能力

大學的成績並不是很重要的,只要通過,也就是60分,拿到要求的學分就可以拿到文憑的,關鍵的是你要找到自己的喜愛與擅長的方向,通過4年的培養,希望能夠有特長,並且能夠從事相應方面的工作或研究

❼ 如何提高自己的獨立能力

提高自立能力:
一、提高自信是前提
要發展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意識到,只要自己肯努力,就能做好事,樹立我能行的信心。讓學生逐步擺脫凡事依賴老師的意識,讓學生在心理的依賴性上斷乳,以便激發其自身能動性。班主任要根據學生實際,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比如每天早上做提高自信的自我暗示,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我剛帶的班,學生膽子小,不敢回答問題,想了許多辦法都不湊效,於是我就讓學生在早讀鈴響後,全班集體大聲喊三遍:我相信,我是最棒的。這樣過了一周,奇跡出現了,學生竟然膽子大了,聲音亮了,什麼事都爭著搶著干。
二、自訂制度促規范
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文明優秀的班集體,科學合理的班級制度必不可少,班主任引導學生制定班級制度,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積極性,提升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開學初,我召開了以《我心中的班集體》為主題的班隊會,讓學生為班級的衛生、紀律、學習定目標,引導他們為目標的實現制定班級管理制度,這樣做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自製定,能遵守,人人爭做班級的文明人。當然班級的制度建設,也並非能一蹴而就,要隨著新問題新情況的出現不斷完善。
三、練習管人學換位
班級管理關乎到班級的每一個人,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可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其集體榮譽感。讓學生練習管人,是促進換位思考的最有效做法,在參與實際管理中,體會管理者的難處,先管好自己,再管好別人。為了不影響班級整體管理水平,我在班長之外,還設置了常務班長,其產生辦法是在星期一的班會上,讓學習小組選舉一名常務班長(不能是原有班幹部),讓他們在全班同學面前宣誓就職,協助班長管理一周事務,在下周的班會上自我總結匯報,這樣實行之後班風大轉,一些曾經的「小混混」變成了遵規守紀的帶頭人。
四、自我檢查抓提高
班級工作事務繁雜,要持之以恆做好每件事,培養爭先創優的良好班風,單靠學生個人的自主性是不夠的,還要健全監督機制,充分發揮班幹部的積極性,讓他們檢查評比並促使改進措施的落實,即抓好自查自糾自改。為了檢查評比學生,我讓班長和常務班長給其他班幹部分工,協調人事,其他班幹部實施檢查評比,對班級學生的各項工作分等次打分,(很好,好,一般,不及格,得分依次為為3分,2分,1分,0分),周末由班長和常務班長綜合統計,並在下周班會上公布,這樣就形成了人人爭著得分,爭著進步的良好局面。
五、學習經驗講交流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強調的就是學習要交流和討論。要加強學生間的討論交流,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學習別人先進的經驗。每隔三周,我都要組織學生召開學習經驗交流會,讓學生說出自己學習上的困難和疑惑,共同探討交流,取人之長,為我所用。比如《什麼時間記課文效果好?》、《怎樣有針對性的復習》、《怎樣科學快速的記筆記》、《早起怎樣節省時間》等等,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獲得了新的方法,提高了學習效果。
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學生的自立能力,需要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班主任開創性的做這一項工作,需要抱著時時為學生想,事事為學生謀的意識,促使學生在探索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在交流中圓滿。

❽ 如何自己培養獨立能力

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傑出家長做的三件事,傑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的說,只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第二件事: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麼復雜,做好這三件事,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想了。 一個現代人,首先必須具備獨立精神和獨立能力。獨立,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構成,是人能夠立足於社會,發揮其潛力的基礎。與現代社會對孩子的獨立的要求相比,中國孩子獨立能力都較薄弱。根據資料分析,在我國的家庭中,子女對父母的依賴日趨嚴重。他們從小到大,處處離不開父母的照顧。結果是讓孩子養尊處優、心理脆弱、獨立能力差,解決困難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勇氣缺乏。四年級的小學生不會剝蛋殼,大學生開學是「全家總動員」,甚至有大學生把不會洗的衣服用包裹寄回家,離家讀書領著父母去陪讀……每每讀到這些令人擔憂的現象我就暗下決心:我絕不嬌慣孩子。因為在過度保護下成長的孩子,依賴性越來越大。是我們的孩子天生缺乏獨立的能力嗎?不是。事實上,我們的孩子不缺乏「獨立基因」,只要給他環境,給他條件,教育者合理引導,孩子長大後也會成為獨立的一族。放手讓孩子獨立地去行動,這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一旦孩子能夠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深藏在他身體內部的各種潛能都能充分地發揮出來。獨立性強的孩子一定會發展得好,獨立性差的孩子發展一定是比較差的,這是社會的需求造成的。因此,從小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就成了我們的當務之急。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呢? 我認為:家庭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首要場所。 記得讀過一篇短文,說蛾子破繭而出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於是,有好心者為它剪破繭殼。誰知,未經破繭之苦的蛾子卻不會飛。原來,蛾子破繭時翅膀充血,撞來撞去練就了力量,長硬了翅膀,這才能飛翔。這個事實給人很深刻的啟示:既然我們不能代替孩子成長,就不能為其免除自立的痛苦,否則,縱有遼闊的天空,孩子也不會飛翔。可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家長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給予孩子鍛煉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喪失了獨立能力。曾說過我絕不嬌慣孩子。可我的孩子今年離家到外地讀初一了,其間她也給我添了不少的麻煩。首要因素她就是老打電話回來「騷擾」我們。她早上上學,中午就打電話回來,下午還打電話回來,晚自習下課後又會打來。而且每次都有理由,不是頭疼就是心裡難受,或者是腿疼。這些電話常常嚇得我們三天兩頭往她的學校跑。可是一到星期天她就啥毛病都沒有。幾周以後孩子也瘦了不少,大人也感到非常疲倦。經過我和孩子的溝通,才發現,孩子覺得一個人無法面對學校的生活。這時,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我和孩子的爸好好反省了一下,覺得平時對孩子鍛煉不夠。以前我會認為有些事孩子干不好而代勞了。現在想想真是出力不討好啊。。其實,父母是孩子的獨立老師。父母可以因勢利導,把握孩子的心理特點,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本著「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原則,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家裡,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因勢利導,通過具體、細致的示範,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教給孩子一些自我服務的技能。這些看上去雖是很小的事,但實際上給兒童創造了很好的鍛煉機會,無形中培養了兒童獨立生活能力。但願從現在起我要對女兒進行的家庭鍛煉能「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哪。 另外學校也是培養學生獨立能力的主陣地。 1、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和獨立意識。責任意識就是自覺地把自己的事做好的心情。一個人的責任感強烈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的獨立生活能力的形成,只有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一個人才能敢於面對生活的挑戰,獨立的承擔責任,並很好地生存、生活下去。在教育中,注意在思想上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自覺地承擔一些應該而且能夠承擔的責任。在班級管理中,採用「班干輪換制」、「事務承包制 」,努力做到「 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要對學生進行榜樣教育。通過教師講解、學生查找資料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周恩來18歲就為中華崛起而隻身東渡日本求學的故事,了解出身貧寒的著名物理學家張文裕,硬是靠自己打小工掙錢讀完中學和大學的故事,了解日本青年從初中開始,所花零用錢全靠自己課外打工掙的故事,了解美國青年到了18歲仍然還依賴父母,是要被恥笑的故事。對於學生不斷增強的獨立意識,教師要予以重視,並支持鼓勵他們:「你努力做,一定行!」 2、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勞動是學生通往獨立的道路,因為勞動不只是一種態度,一種習慣,更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孩子只有從小參加勞動,才能練就各種照顧自己、幫助別人、為社會作貢獻的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機會,解放學生的手腳,放手讓他們去做那些應該做而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

❾ 怎樣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能力

我下面提出五個「要」和五個「不要」:

n 要教孩子「自己想辦法」的習慣。從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自己的事務,讓他們明白,任何人都別想推卸責任,讓別人替他們收拾殘局。讓他們經過失敗學習,不要什麼都想幫孩子做。可以幫助分析自省,可以告訴他你會怎麼做,以幫助增加孩子的判斷力。

n 要把選擇權給孩子,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雖然你很確定該怎麼做,但是你應該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學習獨立決定。他從自己錯誤的學習得比從你正確的指導還要多。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提供意見,但是最後決定在於你,而且隨著你的長大,這些事情會越來越多。我記得我5歲時,父母要我讀幼兒園,但是我想讀小學,於是他們把選擇權給了我:「考上了就讓你讀。」這件事我回終身記得,因為那時我的一次理解我一個5歲的小孩居然有選擇。我特別珍惜這個選擇,於是我自主地讀書,真的考上了。

n 要培養孩子的負責心。多指導,少批評。劉墉說:「以前我也對兒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後來我發現這其實培養了他做事不負責任的習慣。而且父母的過度包辦,也讓孩子變得沒有禮貌、不懂得珍惜。」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有大方面的溝通和同意(例如:「你的責任是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干凈」,而不是「你房間又亂七八糟樂」)。當孩子沒做到時,讓他自己理解自己負責的重要性。

n 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麼都教他們。讓他自己去試,失敗也沒關系。

n 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懲罰更能夠激起責任心。童欣在微軟亞洲研究院中以負責著名。他小時在學校犯錯後,媽媽甚至沒有一句責備。「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她看著兒子驚恐的眼睛,語氣溫和:「你過去是一個好孩子,以後還會是一個好孩子。」 童欣說:「那個晚上,媽媽給了我最好的禮物。讓我一輩子都受用不盡。」

n 不要用太多規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讓自己的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讓自己有一片發揮的天地。如果你有顧慮,用「共同決定」的方法誘導他:例如孩子喜歡玩電腦,不要說「不準玩」,告訴他,如果你的成績夠好了,或是功課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至能玩兩個小時。把每一個「否定」變成「機會」,把自主權從你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這樣不但能培養獨立能力,而且孩子還會為了自己的興趣更努力做那些「必須做」的事。

n 不要懲罰失敗。可以懲罰懶惰、依賴、逃避、不負責任等不良行為,但是不要懲罰失敗,失敗是讓人進步的學習過程,懲罰失敗可能會挫傷孩子創造的動力,要鼓勵孩子在失敗中成長、堅強。

n 不要說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說教,他可能失去判斷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說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n 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辦代替,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除了培養獨立能力,也可以增加責任感和自信。

n 不要過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務,剝奪孩子自己的選擇權,覺得自己為孩子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孩子只有服從。不要什麼事情都說「不」,給孩子一個機會。

❿ 有一定獨立工作能力是什麼意思

1、獨立工作能抄力,在人力襲資源管理學上,是指對一個人擔任一個職位的一組標准化的要求,用以判斷是否稱職;

2、獨立的工作能力通常是指一個人能夠獨自發揮的力量;

3、個人行為所表現出來的實際能力,心理學稱之為「成就」,而通過學習和訓練或在行為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心理學則稱之為「潛能」。

(10)獨立創造能力擴展閱讀

1、員工的工作能力與工作業績呈密切的正相關關系。業績是外在的,能力是內在的。具有較高工作業績的員工,在一般情況下,其工作能力也一定較高;而工作能力較強的員工在工作業績表現上也一定很不錯;

2、一般來說,能力包括必備的知識、專業技能、一般能力等。與能力測評不同,考核工作能力,是考核員工在工作中發揮出來的能力,考核員工在工作過程中顯示出來的能力;

3、根據標准或要求,確定他能力發揮得如何,對應於所擔任的工作、職務、能力是大還是小,是強還是弱等,作出評定;

4、同時,考核能力不是考核能力的絕對值,根本點在於考核能力提高速度和幅度的相對值。通過考核要求員工在本來崗位上,在原有的基礎上快速、大幅度地提高能力。

閱讀全文

與獨立創造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