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關創新的作文材料
[有關創新的作文材料]
位於世博會A片區平方米的沙烏地阿拉伯國家館形似一艘高懸於空中的月亮船,在地面和屋頂栽種棗椰樹,形成、個樹影婆娑、沙漠風情濃郁的空中花園,有關創新的作文材料。它以生命的活力為主題,描繪沙烏地阿拉伯的文化、生活方式、經濟增長、創造性、創新理念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體現了沙烏地阿拉伯文化多樣性、民族成長創造性,反映了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共榮。[寫作導引]此材料可供選擇的角度很多。從沙特館外形的構造來看,體現出創新的理念。它形似一艘高懸於空中的月亮船,在地面和屋頂栽種棗椰樹,形成一個樹影婆娑、沙漠風情濃郁的空中花園。正因為此,沙特館才在眾多的展館中獨樹一幟,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參觀。從沙特館的主題內容來看,我們可以從生命活力、文化多元與個性、創造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等角度立意。[擬題列舉] 創新是制勝的法寶、多元融成這一個、創新是進步的翅膀、生命在於創造、有創新就有希望等。 [誤區指津]雖然立意的角度很多,但寫作時只能選取其中的一個。如果不加選擇,一一道來,面面俱到,彷彿什麼都說到了,實際上什麼都沒說到,造成主旨渙散,也不利於思想的深入開掘。[素材鏈接] 法國化學博士別涅迪克做實驗時,有一個燒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時找不到答案,就將燒瓶貼上標簽,註明問題,保存起來。一天,他偶然看見報道說,有兩輛客車相撞,司機和乘客都被擋風玻:璃碎片劃傷。他立刻聯想到那個燒瓶,經過化驗,發現燒瓶曾盛過硝酸纖維素溶液,這種溶液蒸發後留下一層無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護作用。如果將這種溶液用到汽車玻璃上,車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嗎?因為這個意外的發現,別涅迪克博士獲得20世紀法國科學界突出貢獻獎。[名家作品選讀]陶行知:創造宣言有人說:生活太單調了,不能創造。單調無過於坐監牢,但是就在監牢中,產生了《易經》之卦辭,產生了《正氣歌》,產生了蘇聯的國歌,產生了尼赫魯自傳。單調又無過於沙漠了,而雷賽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蘇伊士運河,把地中海與紅海貫通起來,中學生作文《有關創新的作文材料》。可見平凡單調,只是懶惰者之遁辭。既已不平凡不單調了,又/可須乎創造。我們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單調上造出不單調。有人說:年紀太小,不能創造,見著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當你把莫扎特、愛迪生,及沖破父親數學層層封鎖之帕斯卡爾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給他看,他又只好啞口無言。有人說:我是太無能了,不能創造。但是魯鈍的曾參,傳了孔子的道統;不識字的慧能,傳了黃梅的教義。慧能說:下下人有上上智,我們豈可以自暴自棄呀!可見無能也是借口。有人說: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陷入絕境,等死而已,不能創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糧水斷絕,眾叛親離之哥侖布,畢竟發現了美洲;凍餓病三重壓迫下之莫扎特,畢竟寫了《安魂曲》。絕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說:沒有勇氣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由勇氣探出來,走出來,造出來的。這只是一半真理,當英雄無用武之地,他除了要有大無畏之斧,還得有智慧之劍、金剛之信念與意志,才能開出一條生路。古語說:窮則變,變則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樣變得通,要有大無畏之精神及金剛之信念與意志才變得過來。所以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至少走兩步退一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像屋檐水一樣,一點一滴,滴穿階沿石。點滴的創造固不如整體的創造,但不要輕視點滴的創造而不為,呆望著大創造從天而降。東山的樵夫把東山的茅草割光了,上泰山割茅草,泰山給他的第一個印象是:茅草沒有東山多。泰山上的經石峪無字碑六賢祠玉皇頂,大自然雕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養的飛禽、走獸、小蟲,和幾千年來農人為後代種植的大樹,於他無用,都等於沒有看見。至於那種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境界,也因急於割茅草而看不出來。茅草是平凡之草,而泰山可給他的又只有這平凡之草,而且沒有東山多,所以他斷定泰山是一座平凡之山,而且從割草的觀點看,比東山還平凡,便說了一聲:泰山沒有東山好。這話被泰山—棵樹苗聽見了,它想到自己老是站在寸土之中,終年被茅草包圍著,陡然覺得平凡、單調、煩悶、動搖,幻想換換環境。一根樹苗如此想,兩根樹苗如此想,三根樹苗如此想,久而久之成趨向,便接二連三的,一天一天的,聽到樹苗對樵夫說,老人家,你願意帶我到東山去玩一玩么?樵夫總是隨手一拔,把它們一根一根地和茅草捆在一起,挑到東山給他的老太婆燒鍋去了。我們只能在樵夫的茅草房的煙囪里偶爾看見冒出幾縷黑煙,誰能分得出哪一縷是樹苗的,哪一縷是茅草的化身?創造之神!你回來呀!你所栽培的幼苗是有了幻想,樵夫拿著雪亮亮的鐮刀天天來,甚至常常來到幼苗的美夢里。你不能放棄你的責任。只要你肯回來,我們願意把一切……我們的汗,我們的血,我們的心,我們的生命……都獻給你。當你看見滿山的幼苗在你的監護下,得到我們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地都長成參天的大樹,你不高興嗎?創造之神!你回來呀!只有你回來,才能保證參天大樹之長成。
㈡ 誰能給我找一些關於作文《多走一步》的素材,萬分感激!
《多走一步》作文素材
格言:
1倉央嘉措曾詠嘆:「在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上,三步兩步即是天堂,可是卻有許多人,因滿腹心事,而走不動。」
2真理多走一步,就會變成謬誤。
3我們最大的弱點在於放棄。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斷的重來一次。——托馬斯·愛迪生
4人生恰恰像馬拉松賽跑一樣,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稱為勝利者。——池田大作
事例:
(1)畢加索比梵高多走了一步。他在幾乎無路可走的時候,用身上15個銀元僱用了幾個大學生每天到畫商處問有沒有畢加索的畫,正當畫商們充滿疑惑時,此時畢加索帶著自己的畫出現了……世上的伯樂並不多,此時千里馬必須自己「多走一步」,方能獲取別人的賞識。
(2)梅蘭芳在《斷橋》中入戲太深,幾乎把許仙戳倒,慌忙伸手一扶,可這樣卻不符合白娘子的心情了,在如此嚴重失誤的情況下,他又輕輕地推了許仙一把,結果就是這一戳一扶一推,把白娘子愛恨交加的復雜心情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了被後人沿用的經典動作。面對失誤,沉著冷靜地多走一步,也許會迎來柳暗花明的轉機。
(3)道格拉斯飛機公司與南方航空公司簽約時,除了像別的公司一樣介紹自己飛機的優點,還多走了一步,坦誠地提出了自己飛機存在的噪音問題,獲得了合作夥伴的充分信賴。
(4)救生圈薄荷糖的產生,是因為機器故障薄荷糖被切成了救生圈狀,商家並沒有把它丟棄,而是多走了一步,順水推船,放手市場銷售…。
(5)海爾公司除了回收不合格產品,還多走了一步,全部銷毀了這些不合格產品,就是因為多走了這一步,才挽回了公司的信譽,挽回了消費者的信心。
(6)葉志平校長在正常保證學校師生安全的基礎上多走一步,加固學校教學樓、每學期都進行消防安全演習,在汶川地震中保證了全校師生的安全。
(7)俞敏洪兩度落榜,但仍然往前走,就是如此多走了一步,最終實現北大夢想;
(8)吳冠中(1919—2010),20世紀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終生致力於油畫民族化及中國畫現代化之探索,堅韌不拔地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作理念,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他執著地守望著「在祖國、在故鄉、在家園、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達了民族和大眾的審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
(9) 法國著名化學家別涅迪克以「細」著稱。一次與同行們進行的實驗中,他手中盛放某種化學試劑的燒瓶掉在地上,奇怪的是,燒杯並沒有打破,只是裂開了幾道裂縫。同行們都沒有理會這在他們認為是「巧合」的現象,繼續進行他們的試驗。迪克沒有忽略,而用標簽記下問題貼在其上並收藏好。後來,迪克在交通新聞中看到了撞車碎窗的鏡頭,這讓他馬上聯想到那沒有打爛的燒瓶,於是他尋回燒瓶研究。後來發現,原來燒瓶里曾放著的硝酸纖維素可使燒瓶產生一層膜而使燒瓶不易摔破。這一發現廣泛應用於汽車與其他行業,成為20世紀法國最大的發現。假如迪克沒有比別人多留意那種意外,多進行一個舉措的話,那麼他可能會眼睜睜地看著別人獲得法國化學界最高殊榮了。
(10)未來的道路註定艱難,而多走一步,往往是絕處求生的暗號。在被焦慮和緊張撕扯著的夜晚,弗洛伊德多走了一步,向著未被開拓的精神分析之地踏出試探性的一步,使他不再是一個被失眠症困擾的可憐蟲;在被病魔將身體拘留在狹小的房間中時,普魯斯特多走了一步,在似水的年華中追溯到生命的籍貫,使他不再是只離群索居的孤雁;在被殘疾消解了且歌且行的生存方式之後,史鐵生多走了一步,用筆丈量大地,從駱駝走向獅子,再從獅子走向孩子,於是他不再是那個命運博弈的犧牲品。絕境不是絕對的,只要你多走一步,在困難面前再出發,一個新的天地也可以被開拓。(好的星斗例)
(11)在正確的道路上多走一步,成就輝煌人生。項羽出身貴族卻血灑烏江,劉邦出身貧寒最終成為王者,何也?項羽剛愎自用,猜疑殘暴,拒諫輕賢,才能之士紛紛離他而去;劉邦卻任人唯賢,禮賢下士。正是劉邦在對待人才上能夠多走一步,才使得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的蕭何、戰必勝攻必取的韓信盡為己用;正是在對待人才上能夠多走一步,才戰勝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在對待人才方面,是否多走一步分界不同的人生,是否多走一步導致絕然不同的命運結局。對於我們來說,確定正確的方向,如果能多走一步,同樣可以創造輝煌的人生。(引敘析點)
(12)多走一步,讓隱藏的明珠熠熠生輝。董明珠是一個創造了中國營銷神話的倔強女人。當年她為了追討爛賬,踏上她人生中的第一次追債之旅。在到處碰壁、討債無門後,同行的人都想退縮了,但筋疲力盡的董明珠鼓勵自己再邁出一步,再努力一次。董明珠就是這么一個人,不像別人那樣失敗了就失敗了,她要堅持,要比別人多走一步。憑著這種精神,她挽回了企業的損失;憑著這種精神,她從一名普通的銷售員到現在的格力總裁;憑著這種精神,她帶領格力空調連續12年穩坐中國空調銷量冠軍寶座。當人生遭遇挫折的時候,再努力一次,多走一步,生命往往會創造奇跡。
明月例、星斗例、明暗例展示
1舍棄應該舍棄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爾基在他的房間失火時,他沒有顧及衣物、傢具、財產,甚至沒有顧及生命,從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幾箱書。他舍棄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財富,守護的是啟迪心志、凈化心靈的真正的財富。正確的舍棄,使他的人格獨具魅力。
2寬容有花開後的芬芳,有陽光普照後的溫暖,有細雨滋潤後的清爽。清代張、吳兩家爭地。張家主人張英乃當朝宰相,張老夫人致信給他,他回信卻說「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家讓出三尺。吳家深感慚愧,也讓出三尺,便成了現在的「六尺巷」。宰相張英舍棄了自己面子上的威嚴,以寬容禮讓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氣概,化干戈為玉帛,止爭斗於未起。寬容讓世界開滿文明之花。
3有人說: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陷入絕境,等死而已,不能創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糧水斷絕,眾叛親離之哥侖布,畢竟發現了美洲;凍餓病三重壓迫下之莫扎爾特,畢竟寫出了安魂曲。絕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說:沒有勇氣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氣探出來,走出來,造出來的。(陶行之《創造宣言》)
4人生苦短,風雲難測.我難以想像海倫·凱勒的世界,那是怎樣漫長的黑夜;我不願再去試圖窺探貝多芬被剝奪聆聽權利時最初的心境!病魔束縛了霍金的軀體,宇宙中卻彌漫著這位科學巨匠睿智的思緒;天生智障的舟舟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儼然一切生命的主宰.在這幾個畫面疊加的一瞬間,我忽然領悟了生命中非凡的含義,那就是挫折之後的奮起,重創之後的屹立.(《遺憾也美麗》)
5人的靈魂就是人的精氣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屈夫子執著的魂。「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是岳元帥忠貞的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李白傲岸不屈的魂;「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是杜甫仁者大愛的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魂。他們高貴的魂就是他們強健的羽翼,他們優雅地揮舞著,飛上了人間的最高峰,看到了最美的人生風景;飛上了歷史的天空,化作一顆顆耀眼的明星,光照千古。
6我國明代的張溥,小時候很「笨」,別人讀一會兒就能背下來的東西,他往往要讀幾十遍才能背下來。但是,他並沒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認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聲朗讀一遍,然後燒掉,接著再抄。這樣,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後來,他逐漸變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歲就寫下了名揚天下的《五人墓碑記》。
相反,宋代的仲永5歲就能賦詩,可謂天賦出眾。可他父親整天帶他四處炫耀,長大以後,卻變得庸庸碌碌,「泯然眾人矣」! 不難看出,張溥的成功來自於勤學苦練,而仲永的失敗是由於不思進取。由此可見,盡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異不可否認,但後天的勤奮確實能彌補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㈢ 怎麼欣賞一篇文章
提高現代文閱讀效率,並非一日之功,但指導學生探求閱讀文章的一般規律,培養學生臨場閱讀習慣,訓練答題技巧和方法,對正確理解、綜合分析、鑒賞評價文章是大有裨益的。筆者試以近幾年高考現代文閱讀題為例,談談解答此類試題的幾種方法和技巧。
1.縱觀全篇 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讀一篇文章如果沒有著眼於全篇的目光,沒有整體把握的意識,其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益。因此,閱讀效率的提高取決於對文章內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確把握。
那麼,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著眼於文章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居高臨下地駕馭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內涵。其次還要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的注釋等,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測文章的主旨,明確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這樣解題就心中有數了。
1998年高考語文試卷選用了宗璞的《報秋》,這是一篇章法嚴謹而又情文並茂的散文,而且包含著領悟生活的哲理。它通過玉簪花「探出頭來」,香氣襲人,提醒人們:秋天來了,而我卻是兩手空空。其主旨是:時光飛逝,我們要珍惜光陰,抓住現在,抓住人生的每時每刻,有所作為,不能虛度年華。第30題B項:「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為主要贊美那種『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此題有一定的迷惑性,有些考生一看到原文中有這一信息,就認為正確。殊不知,作者在文中講玉簪花精神只是順便提及,並不是本文的主旨,把主旨說成主要是贊美玉簪花精神就更無根據了。
1999年高考語文試卷選用陶行知先生的《創造宣言》。它是一篇演講稿,富於激情,文章題為《創造宣言》,但不是講一般的創造,其話題范圍是教育問題,是在教育育人這個領域里講創造。文章列舉了古今中外大量創造成功的實例,用事實說話,極有說服力。開頭由造神、造人、造石像三種現象引出論點:我們的教育應是師生合作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號召師生共同創造,就要破除種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有破才有立,批駁了五種「不能創造」的理由,自然引出「處處、天天、人人都能創造」的結論;最後對創造之神的呼喚,表達出獻身創造的強烈願望。在這種整體認識的基礎上再來解答問題,就有高屋建瓴、洞若觀火之感。第24題E項:「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為主要論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本文的主旨是號召師生共同獻身創造,時時處處人人都要創造,教育要創造出真善美的活人,以達到教育的最大成功。而「探索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只是「創造」中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它是為「創造」服務的,說它是本文的主旨,犯了喧賓奪主的錯誤。
2000年的高考題《長城》是一篇散文,富於情感,追求哲理,也不乏含蓄。它以長城為象徵,談的是中華民族在世界大格局中的地位與舉措問題。它的主旨在於:反對封閉,提倡開放;反對愚鈍,鼓勵自信。它從深秋晚景寫起,引入對歷史的回顧與反思,再從歷史回到現實,在歷史與現實的對比中深化主旨,卒章顯志,含蓄而又深沉。第23題第(2)問:「聯系全文看,這段文字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回答的就是本文主旨:顯示出中華民族的偉大、自豪和自信,能承受改革開放的沖盪。
2001年的高考題《門》是美國作家克里斯托弗·莫利的一篇散文,作者通過對各種各樣的門的描寫,賦予「門」以象徵意義,寫出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感悟,其主旨是:人生正是由一次次開門和關門構成的,也就是說人的生命是由一個個重要階段的開始和結束構成的。把握了這一主旨,解答第23題第(2)問,要求說明「開門和關門是生命之嚴峻流動的一部分」在文中的意思,就准確無誤了。
2.理清脈絡 劃分層次
《報秋》全文共九個自然段,一至六段為第一部分,這一部分的感情脈絡是:由玉簪花「探出頭來」「報秋」引得作者「一驚」寫起,隨即「悵然」,又想到玉簪花的頑強、謙讓、潔凈和特有的芳香,歸結到「秋是收獲的季節,我卻是兩手空空」的失落、不安和焦慮。七至九段為第二部分:從兄長寄來的詞中有所領悟,悟出「只在心中領取,便得逍遙」的人生哲理,從而堅定「領取生活」的人生態度。
《創造宣言》全文共有12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至四段為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論點和注意的問題;四至十一段為第二部分,批駁五種「不能創造」的理由,得出結論;十二段為第三部分,發出獻身創造的號召。
《長城》全文共有11個自然段,可分為三個部分,文章採用先抑後揚的筆法,一至七自然段,對歷史的反思和評價,觀點非常明確,感情十分凝重;第八自然段對現實的評說,觀點也比較明朗;九至十一自然段對未來的召喚,則比較含蓄。
《門》全文共有八個自然段,第一段是起始段,提出作者的觀點,有引起下文統領全篇的作用;第二段承接第一段,說明即使是人們最熟悉的家,也不知門後隱藏著何等樣的奧秘;第三段介紹各種各樣的門,初步提出門的象徵意義;第四段介紹各種各樣的開門方式;第五段集中闡釋門的象徵意義;第六段集中闡釋開門和關門的含意;第七段進一步闡釋人生就是不斷的開門和關門的含意;第八段是全文的收尾,進一步闡釋關門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把握了全篇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再解答後面的問題,就如順風行船,事半功倍。可是有些考生不在這方面下功夫,走馬觀花地看一遍文章,似懂非懂,就急於解答後面的問題,結果是欲速則不達,不僅費時費力,還容易答錯。
3.檢索范圍 准確摘取
良好的閱讀素質不僅體現在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上,還體現在對局部的確認。閱讀時,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確定對應的語句,再仔細分析這一段里每一句話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閱讀題一般是從選文里有可能被學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來編成各種形式的問題,用來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從選文里找,只要認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確抓住關鍵語句,大多數題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夠「摳」出來的。如《創造宣言》的第21題第一問,「文中批評了哪五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考查學生對文中重要信息的辨別和篩選,只要抓住原文中五個「有人說」段落的中心句,按題目的要求把它摘取下來寫進答題處就行了。再如:《長城》第21題第一問,「作者對歷史上的長城的評價是什麼?」只要能根據第2-7自然段的內容,分析歸納文章的內容要點,就能抓住第3、5、7段「所以我說」後面揭示文章段落主旨、觀點、情感的中心句,得出作者對歷史上的長城的評價:①凄婉的歷史,②民族封閉的象徵,③文化愚鈍的標志。
當然,有時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語句太長,不合答題要求,或語句含有不合題意的其他信息,這就要根據題意對選出的有用的語言信息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表述。再以上述兩題第二問為例。《創造宣言》第21題第二問要求回答「作者批評錯誤觀點得出的結論是什麼(不超過12個字)」。原文的結論在第11自然段,有21個字,這就要壓縮主幹,抽取要點,概括復述:「處處天天人人都能創造。」《長城》第21題第二問:「作者又是如何看待現實的長城?」作者對長城現實的看法,與四面八方億萬遊人的描寫結合在一起,沒有獨立成段,回答較難一些。但是只要認真閱讀,你就能從「現在你敞開胸襟了」、「願意接待異域殊方的雜色人流」等語句中,歸納出現實長城的開放,從「外層空間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跡,就是你呀,長城!」的語意中,體會出作者在看待現實長城時的自豪與自信。
4.綜合分析 全面考察
有些閱讀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答案意思說出來,且往往有字數限制。這種題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比較高,題目難度也大。解答此類試題,要吃透答案的內容要點,吃准表述的范圍、角度和方式,用規范的語言表達。
《創造宣言》第23題認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麼?為獲得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問題?」第一問若選原文中的話回答:「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就只答對了一半,因為「成功」包含師生兩個方面的因素。作者的觀點很全面,很明確,強調的是「師生合作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第二問綜合性很強,七個答案要點幾乎分散在全篇文章之中,只有吃透原文,在文章中找到根據,才能概括出「注意」的要點。
《創造宣言》第24題考查對文章的鑒賞評析,B項「作者引用歌德的話『沒有勇氣,一切都完』,著重證明惟有大無畏精神才是創造取得成功的關鍵」。這一說法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創造需要勇氣,但「勇氣」不是關鍵,更絕非「惟有」,因為作者在下文明確指出:「這只是一半真理,」「除了大無畏精神之斧,還得有智慧之劍、金剛之信念與意志。」
《門》第21題:作者開頭說:「開門和關門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動作。」請根據文意寫出「開門」和「關門」的含意。要回答:「開門」和「關門」的含意是什麼,並沒有現成的答案,須通觀全文,先找出相關的句子,然後再加以分析概括。文中與「開門」和「關門」相關的句子不少,但直接闡述「開門」和「關門」含意的段落在文章的六、七、八段,特別是文章的第六段。問題出自文章的第一段,答案卻主要出自文章的第六段,這就增加了解答21題的難度,要求考生通過快速閱讀,迅速清理文章的脈絡,迅速找出相關信息。相比較而言,「關門」的含意好歸納一些,因為文中說道「每一扇門的關閉就意味著一個結束」,可以直接概括出:「關門的含意是意味著一個結束。」而關於「開門」的含意,相關的句子很多,不易抽取,但是可以參照歸納「關門」的含意,平行比較,得出答案:「開門」的含意是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發現。
5.認清手法 明確作用
現代文閱讀,命題者常常從文章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方面出題對考生進行考查。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明確它們的修辭作用,對理解和鑒賞文章很有幫助。近幾年高考現代文閱讀大致考查了如下幾種修辭手法:
1.比 喻
比喻要貼切,必須有相似點。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越明顯,越突出,比喻就越貼切。《創造宣言》第22題,「『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能萬象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萬龍點睛。』這里所用的幾個比喻分別比喻什麼?」初步分析,可以擬出這樣幾個比喻:刀法、萬象、萬象同毀、萬龍點睛。由此可以推知:「刀法」比喻教育方法;「萬象」比喻眾多的教育對象(學生);「萬象同毀」比喻眾多的教育對象(學生)被毀;「萬龍點睛」比喻眾多的教育對象(學生)成才。《創造宣言》第24題A項問:「『合於交響曲之節奏』,是說集體創作活人之塑像應遵循相互合作與協調原理」是否正確?用「交響曲之合奏」比喻集體創作的「合作與協調」,相似點很一致,十分合理。
《門》的第23題的第1小題,要求說明「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馬群」在文中的意思。考查的是對比喻句的理解。這句話是說明人與動物的區別:成群牧放的馬既無隱秘可言,又無獨立天地;而人有思想感情,有隱秘需求,需要有自己獨立的天地。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
2.擬 人
《長城》第22題:「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⑵第六段的結尾改用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麼?」此題是對文章語言表達技巧、表現形式的考查,第一問要求理解第二人稱在便於抒情方面的藝術效果,第二問要求理解人稱代詞的合理轉換,以便使表達更清晰的作用。如果不考慮散文有關人稱及表達作用的基本知識,恐怕就難以作出正確的回答。聯系我們曾經學過的抒情散文,不少作品都用了第二人稱來寫。它的特點是,作者直接向對方傾談,顯得親切自然。這樣理解,就能正確回答作者用第二人稱寫長城的好處是:將長城擬人化,便於與長城對話,便於抒發感情。第六段的結尾改用第三人稱「它」,原因是這句話承接「人們發現」而來,陳述的對象不再是作者,而是「人們」,寫的自然是「人們」的感受,因此改用第三人稱「它」。
1993年高考《青菜》第30題:(1)這篇短文是用第幾人稱寫青菜的?(2)這種寫法對內容的表達起什麼作用?(3)文中哪些語句用這種人稱表述取得了比用其他人稱表述更好的效果?此題考的也是擬人手法的作用。用第二人稱的寫法,起的是擬人化作用,便於直接對青菜抒發自己的贊美之情。
3.反 襯
《報秋》第28題:「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寫自己種太陽花的經歷,這樣寫有什麼作用?」作者將「太陽花」和「玉簪花」對照比較,「太陽花」又名「死不了」,但「種了幾次,都不成功」,連「死不了」都種死了。而「玉簪花卻不同,從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長」。二者對比,反襯出玉簪花生命力之強。
4.對 比
《青菜》一文,「高高翹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燈籠草」,「凌空懸掛的黃瓜」,與「緊緊依靠大地,樸素沉著的青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孩子們任意拔掉狗尾巴草,摘下燈籠草,在黃瓜上刻夥伴的綽號」,與「在青菜地割草總是那麼小心翼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27題:「作者為什麼寫孩子們拔狗尾巴草、摘燈籠草、在黃瓜上刻夥伴的綽號?」這樣寫的作用就是通過對比,突出作者對「青菜」的贊美之情。
5.反 復
《報秋》第29題:「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中,分別使用了6個『便』字和5個『領取』,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1)反復使用『便』字的好處是。(2)反復使用『領取』的好處是。」這兩句都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做這類題,首先要從「語言形式的表達」上分析,那麼第(1)問的內容便是「將一個個節氣緊湊地銜接起來。」第(2)問便是「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其次就要分析「表達效果」,第(1)問暗含的意思是「強調時間的飛逝」,或「強調時間過得太快」。第(2)問則是「強化主旨」或「強化中心」、「深化主題」。學生做此類題往往重視「表達效果」,而忽視「語言形式的表達」,這是失分的原因。在這里,「反復」的作用就是強調、突出重點,升華主題。
6.排 比
《創造宣言》第24題F項為判斷正誤題,「作者善於用排比的手法來增強文章的氣勢、說理效果和感染力。」這一說法正確,本文的確運用了大量的排比段,如第5、6、8、9、10段,以及排比句。《長城》第21題對歷史長城的評價,在第3、5、7段里也使用了三個排比句。排比的主要作用在於:能表達強烈奔放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氣勢,突出意思的重心。用排比說理,可以把論點闡明得嚴密、透徹,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用排比敘事可以把事情敘述得井然有序,用排比寫人可以把人物刻畫得細致深刻。
7.象 征
象徵是文藝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或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的形象以表現與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門》第5段直接說明「門」是隱秘、迴避的象徵,是心靈躲避極樂的靜謐或悲傷的秘密搏鬥的象徵。理解了門的象徵意義,才能解答第21題「開門」和「關門」的象徵意義,才能解答第22題分析「玻璃門根本不是門」的原因。
㈣ 關於青春的獨立之類的作文,散文。。。。
創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讓我們接過來,繼續創造。宗教家創造出神來供自己崇拜。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財神、土地公、土地婆來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別人創造的現成之神來崇拜。戀愛無上主義者造出愛人來崇拜。笨人借戀愛之名把愛人造成丑惡無恥的盪婦來糟踏,糟踏愛人者不是奉行戀愛無上主義,而是奉行萬惡無底主義的魔鬼,因為他把愛人造成魔鬼婆。美術家如羅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創造。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們的神,是我們的石像,是我們的愛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創造出醜惡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敗,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敗。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於集體的創造,而不是個人的創造,那末這成功失敗也是屬於集體而不是僅僅屬於個人。在一個集體當中,每一個活人之塑像,是這個人來一刀,那個人來一刀,有時是萬刀齊發。倘使刀法不合於交響曲之節奏,那便處處是傷痕,而難以成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響中,投入一絲一毫的雜聲,都是中傷整個的和諧。教育者也要創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點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以萬像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萬龍點睛。有人說:環境太平凡了,不能創造。平凡無過於一張白紙,八大山人揮毫畫它幾筆,便成為一幅名貴的傑作。平凡也無過於一塊石頭,到了菲狄亞斯、米開朗基羅的手裡可以成為不朽的塑像。有人說:生活太單調了,不能創造。單調無過於坐監牢,但是就在監牢中,產生了《易經》之卦辭,產生了《正氣歌》,產生了蘇聯的國歌,產生了《尼赫魯自傳》。單調又無過於沙漠了,而雷賽布(Lesseps)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蘇伊士運河,把地中海與紅海貫通起來。單調又無過於開肉包鋪子,而竟在這裡面,產生了平凡而偉大的平老靜①。可見平凡單調,只是懶惰者之遁辭。既已不平凡不單調了,又何須乎創造。我們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單調上造出不單調。有人說:年紀太小,不能創造,見著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當你把莫扎特、愛迪生,及沖破父親數學層層封鎖之帕斯卡爾(Pascal)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給他看,他又只好啞口無言了。有人說:我是太無能了,不能創造。但是魯鈍的曾參,傳了孔子的道統,不識字的慧能,傳了黃梅的教義。慧能說:「下下人有上上智」,我們豈可以自暴自棄呀!可見無能也是借口。蠶吃桑葉,尚能吐絲,難道我們天天吃白米飯,除造糞之外,便一無貢獻嗎?有人說: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陷入絕境,等死而已,不能創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糧水斷絕,眾叛親離之哥倫布,畢竟發現了美洲;凍餓病三重壓迫下之莫扎特,畢竟寫了《安魂曲》。絕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說:沒有勇氣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氣探出來,走出來,造出來的。這只是一半真理,當英雄無用武之地,他除了大無畏之斧,還得有智慧之劍,金剛之信念與意志,才能開出一條生路。古語說:窮則變,變則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樣變得通,要有大無畏之精神及金剛之信念與意志才變得過來。所以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至少走兩步退一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上文為陶行知《創造宣言》中經典之段,被選入高中作文教材,以鼓勵青春年少,風華正茂之士積極奮發向上,開拓進取,立志成才,創造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