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山東創造經驗

山東創造經驗

發布時間:2020-12-14 10:40:50

1. 山東群英會的經驗買法技巧

玩彩票就要玩獎金高的 返獎率高的 只要高的返獎率 和賠率才能穩贏啊

2. 山東男生,23,有經驗,下面很粗很長!真做,不敢做的勿擾!!

二十三,不知你有什麼經驗,做過多少次了,能堅持多久,是否硬挺,是否暴力,這些請你回答

3. 山東省技術創新項目能夠通過要有哪些標准(數據或相關者材料)希望得到有申報科技項目經驗老師的指導

依據山東省經信委下達的技術創新項目管理文件要求,按規范填報項目申請和項目建議書提報網評通過後即可,具體可問當地經信委技術創新科

4. 老舍在山東工作的經歷

山東時期在老舍的創作生涯上占居重要位置,是老舍文學的成熟期,共完成了200篇作品,平均每年創作一部長篇小說,每月一篇短篇小說。不僅數量多,其思想深度和藝術造詣上都有較大突破,是中國現代文學現實主義作品中的重要成果,確立了他在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地位。《駱駝祥子》和《月牙兒》等作品獲得巨大成功,成為老舍的傳世之作。

1930年7月,老舍應聘到山東濟南齊魯大學任文學院教授兼國語研究所文學主任,兼《齊大月刊》編輯。老舍在濟南齊魯大學曾講授《文學概論》、《文藝批評》、《小說作法》和《世界名著研究》等課,當時可開這些課程的國內學院還不多見,每當老舍先生開課時,教室里總是擠滿各系各專業的學生。

1930年6月,老舍回到北平,住好友白滌洲家,在這里他結識了北師大女學生胡絜青。兩人通過頻繁的書信交談,情投意合。他們有愛好文學的共同志趣;都是滿族人,有相同的生活習慣。兩人在1931年4月定婚。1931年暑假,老舍回北平與胡絜青結婚,開學後兩人回到濟南。 南新街54號是老舍在濟南的住所,在這里住了三年,生下大女兒舒濟,寫作了《貓城記》、《牛天賜傳》和《離婚》等作品。

山東的七年在老舍的生活中是一段相對平穩安定的時光,事業豐收,家庭美滿。這是當時老舍在全家福照片上的自題詩:「爸笑媽隨女扯書,一家三口樂安居;濟南山水充名士,籃里貓球盆里魚。」

「九•一八」事變後,老舍創作寓言體小說《貓城記》,描寫一個地球人到火星貓國的見聞。以象徵的手法諷刺和揭露了舊中國的的黑暗腐朽,揭示了國民性的弱點。1939年9月上海圖書印刷公司出版的《趕集》,是老舍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共收15篇小說,其中有人們較熟悉的用象徵主義手法寫作的《微神》。汲取《大明湖》、《貓城記》的寫作經驗教訓,「返回幽默」,返回自己熟悉的北京市民生活。1933年夏,冒著酷暑完成了小說《離婚》,小說描寫北京財政所一群小職員無聊的生活與婚姻糾紛,是老舍的重要代表作。1934年3月至8月,老舍完成了長篇小說《牛天賜傳》的創作。小說用幽默文字描寫一個叫牛天賜的棄兒被有錢的商人家收養,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生長的故事。1934年4月上海時代圖書公司出版了《老舍幽默詩文集》,共收1930年至1934年間所發表的幽默詩與小品文356篇。《濟南的冬天》、《趵突泉》兩篇散文,被選為當時中小學的國文課文。至今,小學語文課中仍有散文《趵突泉》。

1934年9月老舍舉家遷往青島,任國立山東大學國文系教授。先是住萊蕪路,後搬入金口路2號乙。1935年8月16日,兒子舒乙出生。 當年《山大周刊》所登各系課程及考試科目中,列有老舍的授課科目。1934年9月講授中文系四年級必修課《文藝批評》,二、四年級選修課《小說作法》、《高級作文》,外語系選修課《歐洲文學概要》。1935年9月講授《歐洲通史》、《文藝思潮》、《歐洲文學概論》。1935年8月由人間書屋出版了第二部小說集《櫻海集》,共收短篇小說10篇。1935年4月,老舍名篇《月牙兒》發表在《國文周報》第12━14期,小說以近似抒情散文的手法,描寫了母女兩人淪為暗娼的悲慘命運。1936年11月由開明書店出版了老舍的第三部短篇小說集《蛤藻集》,收入七篇中短篇小說,其中有人們較為熟悉的《斷魂槍》。1936年搬家到黃縣路2號二層樓的一層,居住一年多。夏天,老舍辭去了山大的教職,開始成為職業作家。著名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就是在這里創作完成的。1936年春,山大的一位朋友與老舍聊天時談到北平的一個車夫的故事,引起老舍寫人力車夫祥子悲慘命運小說的構思。他後來寫道:「因為醞釀的時期相當的長,搜集的材料相當的多,拿起筆來的時候我並沒有多少阻礙。」

摘自「老舍紀念館」

5. 我是山東的,想來個小廠子,大約需要佔地3畝,需要建設鋼結構廠房,怎樣才能弄到土地,希望有經驗的朋友

第一步聯系你看好的土地位置所在的村,第二步讓村委會協調看是否是集回體的土地還是個人承包,個答人的就協調老百姓溝通談價格。幾條注意事項,一是土地如果屬於基本農田那就別琢磨了,那個狠了可以直接判刑,二是盡量找上級部門或政府出面協調當地政府盡量走招商引資道路,突出你們的稅收和對當地的帶動,爭取當地政府對你的支持,三是廠里搞好綠化免得到時國土部門衛星遙感航拍到,處理結果是要麼罰要麼拆

6. 我的家鄉山東的30年來的變化

朋友結合實際進行修改:30年前,安徽鳳陽小崗村十八位農民冒著坐牢的風險在「大包干」的契約上摁下了十八個鮮紅的指印,從此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這場變革的先行者是農民,實驗場是農村。「中國改革看農村,農村改革看山東」,山東農村的改革和開放也走過了30年的歷程,並且取得了矚目成就。在這個歷史的節點,山東行政學院黨委副書記、山東農村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山東省縣域經濟研究所副會長兼秘書長高煥喜,這位省內知名的農經界專家,這位山東30年農村改革歷程的推動者和見證者,帶領本報記者沉澱歷史,整理思緒,回顧山東農村改革所走過的艱苦歷程,總結農村改革的經驗,並對未來山東農村進一步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出了前瞻性的建議。
三十年:三個三步走
記者:您對30年來山東農村改革開放總體上是什麼評價?
高煥喜:1978年以來的農村改革,目標就是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其緊緊圍繞的核心是保障和維護農民利益,特別是經濟利益。30年來,山東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巨大,生產力得到極大促進,農民收入不斷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些偉大成果都得益於改革。為了農民的福祉,為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改革是必須進行的。1978年到上世紀90年代中葉,是改革促發展,改革促開放;90年代末期,特別是本世紀以來,發展和開放倒逼改革,因為不改革就沒有出路。
山東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省,其農村改革在國內具有榜樣和標桿的作用。在中國農經學界,有「中國改革看農村,農村改革看山東」的說法,這就說明山東農村的改革和開放是中國「三農」發展的縮影,其改革的路徑對全國甚有意義。
記者:30年來山東的農村改革是如何促進農村生產進步的?具體的歷史進階又是如何實現的?
高煥喜:要促進生產力,必須使得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相適應,改革首先就是對生產關系的調整。這對生產關系的調整,按照歷史發展的時間軸線,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自1978年開始,首先在農村中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其中重要的形式是「大包干」。眾所周知,安徽鳳陽小崗村的村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實際上山東東明的某些農民在這之前就已經把地分了,農村的改革山東農民走得很靠前。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把人和生產資料有機地結合起來了,改變了以前吃「大鍋飯」,「干多干少一個樣」,農民的利益與生產掛鉤不直接,對發展生產沒有積極性;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之後,做到了「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交足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改革使得生產關系中勞動者的權、責、利有機結合起來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迸發出來了,生產也就很快發展起來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落實到位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一步一直延續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山東省,是從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推進,從西向東推進的。
1985年以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在農村普遍實行,生產也得到了迅速發展,農民有了糧也有了錢,溫飽問題得到了解決,但是在許多地方出現了農產品難賣的問題。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出現了「蒼山蒜薹」事件。當時,糧食主要由國家統一收購,由於尚未放開的市場難以消化迅速增加的農產品,從而出現了賣糧排隊的情況,甚至有棉農賣棉花要排整整一天的隊,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挫傷。這時,一方面需要調整農村中的生產結構,以適應市場多樣化需求,一方面要切實為農民解決賣難問題,並要讓農產品賣到較好的價錢。這時,諸城提出了「貿工農一體化」、「農工商一體化」,貿工農、農工商之間「風險共擔,利益均沾」;到1992年,濰坊正式提出了「農業產業化」。農業產業化的實施,為解決市場問題,即農產品交換問題,提供了鬆散的組織制度保障,這使得農業與上下游產業環節的利益關系較為理順,實現了不同生產經營部門間的初始的利潤平均化的格局。這樣,改革就進入了第二步。從農業產業化實施以後,農民的經濟行為更加理性,農村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在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又出現了退耕還林、還草和把糧食作物改種經濟作物的情形。到1993年,政府正式肯定了農業產業化,萌發於山東的「農業產業化」得到了普遍認可,這也是山東農村改革為全國農村改革所做的巨大貢獻。
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又出現了新的問題:農民與企業因農產品買賣關系不斷出現問題,出現了因市場價格變動,企業或農民不按原合同價格履約,甚至毀約等情形。因為農業產業化的利潤分配還是在不同利益主體之間進行的,遇有市場波動,很容易出現矛盾。這時,從生產關系層面孕育並出現了第三步改革:農業企業化。在90年代末的淄博臨淄等地,出現了土地入股、農民合夥、龍頭企業租賃農民土地搞種植養殖等情形。這時伴隨城市國有企業改革步伐的加快,鄉鎮企業發展開始步入低谷。不少農民企業家把鄉鎮企業掙的錢轉手投資農業生產,有的大面積承包荒灘,承包荒山,農業企業化就是這樣萌發的。所謂農業企業化,就是按照現代企業的理念和機制來改造傳統農業,把各種要素按企業要求重新優化組合,這就能解決農民與企業之間的矛盾,提升農業效益。今後的趨勢是,推進農業企業化,升級農業產業化。
記者:國家針對農村的改革和開放,制定了哪些具體重大的政策變革?為什麼要制定這些方針政策?這些政策起到了什麼作用?
高煥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是以現實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為基礎的,政策好不好、適用不適用要看它能否適應當時生產力發展要求。從上層建築這個層面看,國家實行的涉農的若乾重大政策調整,確實起到了促進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作用,因為適應了農民的要求,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也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
第一步,從1979年起,國家將農產品收購價格提升30%,農產品的大幅漲價,使農民得到了實惠,從而進一步調動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使生產發展了,農民收入增加了。
當農村改革逐步推進的時候,城市中的改革卻步伐很小,在上世紀80年代前期,農村經濟的活躍程度超過了城市。此時的市場極度飢渴,各種商品非常短缺,幾乎生產什麼都能賺錢,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一層面的改革邁出了第二步,1983年,中央號召鼓勵農民發展鄉鎮企業,此後,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萌發成長。山東的鄉鎮企業有了發展,膠東地區走在前面。隨著越來越多的鄉鎮企業為市場提供越來越多的商品,國民經濟結構也發生了改變,蓬勃發展的鄉鎮企業佔到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同時,鄉鎮企業的崛起也培養了一批農民企業家。伴隨著鄉鎮企業的悄然興起,農村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空前涌動,人口素質得到了提高,農村社會階層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本世紀以來,中央對三農問題非常關注,到2000年以後,這方面的改革邁出了第三步,國家相繼推進了農村的稅費改革,取消了「三提五統」。減免農業稅,「農民種地再不用交稅了」,中央政府鄭重宣布全國農民從此免交農業稅,這是中國自有階級社會以來破天荒的第一次,(當然,不排除這種情形在歷史上短期局部也偶爾出現過),這是歷史性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改革。
記者:30年來,農村的改革和開放使得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縮小城鄉差別上,產生了哪些變革?起到了什麼作用?
高煥喜: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是一個均衡的發展,有地區差別、城鄉差別、產業差別,歸根結底還是城鄉差別、工農差別。因此,農村的改革必須解決城鄉差別問題,協調城鄉關系。從社會關系、城鄉關系的層面看,這方面的改革也走了三步。
第一步,允許農民進城進行自由貿易。在改革開放以前,社會管理很嚴,市場自由交易也是不允許的,不允許農民到城裡自由買賣農產品。放開城市市場,允許農民進城貿易,既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又活躍了城市市場,這是城鄉進行交流和互動的開始。
第二步,到了1984年左右,隨著鄉鎮企業的繁榮,國家進一步放鬆人口的流動,允許農民進城務工,進一步沖破了分割城鄉的就業樊籬。在這之前,城市和農村之間的人口的就業流動很難,農村人要「跳出農門」進城,只有上學、參軍、招工三條路可走,而能夠真正實現進城夢想的農民少之又少。給予農民在城裡的就業「打工」權之後,農民真正有了通過自身的工作而改變命運的權利。這時,一個叫「民工潮」的新詞彙開始出現,這股人潮的涌動深刻地改變了城市,也深刻地改變了農村。過去農民進城做工連想都不敢想,現在農民工和城裡人雖然還不能完全平等,但畢竟使農民有了更多機會。
黨的十六大以來,這一層面的改革走到了第三個階段,城鄉統籌發展的思路融入了農村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五個統籌」、「新農村建設」都是這種「統籌城鄉」思路的體現。目前有不少城市已經取消了城鄉戶口的差別,而戶籍制度是城鄉分割的根本的制度約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取消城鄉戶籍制度差別將是歷史的趨勢。在社會保障、就業教育等政策上,國家正在將農村居民統一納入、統籌考慮,以進一步縮小城鄉差別。
因此,農村改革開放三十年,從三個層面看都分別走了三步,這三個層面及三個層面中的三步是互相交叉交融、互相依存依託、又相互促進、促動的,這三個層面的改革共同構成了波瀾壯闊的農村改革開放的歷史大潮。
中國改革看農村農村改革看山東
記者: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改革看農村,農村改革看山東」,山東省農村的改革是走在全國前列的。您認為這三十年來山東農村改革的基本經驗有哪些?
高煥喜:山東省農村改革能走在全國的前列,主要有以下幾條基本的經驗:
第一,山東省農村改革三十年來政策穩健,連續性強。山東省的政策歷來以穩健著稱,農村改革也不例外。改革開放以來,歷屆山東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視農村改革,不斷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政策穩步推進,銜接良好,沒有出現「上一任挖,下一任填」等瞎折騰現象,保護了農業發展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當然,山東省農村改革政策的穩定性與山東作為儒學發源地,倡導中庸之道的傳統思想影響也有關。
第二,嫁接組合,善於創新。改革開放以來,為對接港澳,我國南方改革開放先行一步,市場經濟比較發達,而北方改革開放稍晚於南方,傳統體制的東西多一些。山東省介於南北方之間,有效地將傳統體制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起來,在嫁接組合的基礎上,謀求創新突破,這種結合也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山東省農村改革之所以比較成功,與這種思維與做法緊密相關。而充分運用這一思維與做法,將市場與計劃完美結合的典範就是壽光。上世紀90年代初,壽光的大白菜產量巨大,銷售壓力隨之而來。我們在壽光組織召開了培育市場的理論研討會,當時探討的就是如何將計劃與市場進行有效結合的問題,會後全國各大媒體給予了充分報道,由此全國很多地方要求購買壽光的大白菜等蔬菜,從而架起了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到上世紀90年代後半期,北京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大鍾寺蔬菜市場來自壽光的蔬菜一度佔到市場份額的40%以上。以此為契機,壽光開始倡導大規模的蔬菜種植,建起了號稱「江北第一家」的蔬菜批發市場,一直發展到今天這種規模。除壽光之外,山東省各地包括昌邑經驗、招遠經驗、牟平經驗、膠州經驗、膠南經驗等都是立足當地實際,有效進行嫁接組合,實現創新的鮮活例子。
第三,落點扎實,重視縣域。山東省歷屆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的發展。一直把縣域經濟當作一項工作重點抓在手上,善於總結和運用縣域創造的經驗指導和推動面上的工作。山東省重視縣域經濟的發展成效也很明顯:在全國第一次百強縣評比中,山東省佔了23席,位列第一;1992年李鵬總理在常熟主持召開全國第一個縣域經濟工作會議上,第一個發言介紹經驗的就是山東;山東的縣域經濟發展與廣東、蘇南、浙江並列,是全國的四大亮點之一;2000年以來,山東省的縣域經濟出現了百花齊放、萬馬奔騰的局面。山東省經濟發展的很多經驗都是由縣域總結的。山東省是一個農業大省,要解決我省的「三農」問題,實現城鄉統籌,必須從縣域切入,從縣域著手解決,牢牢抓住縣域經濟的發展。
第四,善用專家,勤於調研。山東省歷屆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視專家的作用,組建了農業專家顧問團,由省委老領導、著名農業專家陸懋曾擔任顧問團總團長。省里許多重大決策大都咨詢專家們的意見,專家們也經常向省里提出建議。去年,我曾提出的重視培育農村大戶、著力打造農業名牌得到了分管省領導的肯定,被吸收進省委、省政府的有關決策。山東省委、省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經常深入實際,組織調研,了解掌握第一手資料,以確保決策科學性。
第五,巧抓重點,方法得當。歷屆山東省委、省政府都善於抓重點、抓典型、抓「兩頭」,比如在縣域經濟發展問題上的促強扶弱,提出三十個強縣三十個弱縣,針對不同的縣採取不同的發展戰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山東省提出的突破濟南、突破菏澤等戰略也是抓重點的體現。在縣域經濟的發展方面,山東省總結出多種以縣域為基礎的特色模式,比如萊西的村級財務公開,萊蕪完善鄉鎮功能,章丘的城鎮帶動、新農村建設、縣域園區的發展,山亭的高標准起步跳躍式發展,泗水的走出貧困模式,金鄉的農貿帶動,高唐的工業帶動等等,省里往往通過開現場會等方式積極推廣這些縣域經濟發展的典型模式。陵縣、諸城、壽光、山亭等許多縣(市、區)都開過現場會。
記者:山東省在農村經濟的發展方面有別於其他省份的獨有的特點有哪些?
高煥喜:在山東省三十年的農村改革中,有四大亮點應該是舉國公認,也是讓人信服的。
第一是農業良種工程。山東省在上世紀80年代初作出了實施農業良種工程的決策,即農業生產加快推廣良種,在種植(包括糧、棉、蔬菜、水果等)、養殖等農業種苗使用問題上加快良種化進程。正因此,山東省的農業良種普及率最高,普及得最早。改革開放以來,山東農業能出現眾多的全國第一,比如糧食、棉花、花生、蔬菜、水產、畜產品等總產量,都曾在全國一度第一或目前依然位居第一。這些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優勢的取得與良種工程的開展、普及是密切相關的。實施良種工程結合實施良法等耕作制度的改良,並且要培訓農民、教育農民如何使用良種良法,這恰是依靠科技支撐農業的發展。
第二是農業產業化。農業產業化最早是在山東叫響的,從1987年在諸城開始出現,到1992年正式提出了「農業產業化」,這一提法當時曾引起很大的爭議。山東省委、省政府及時肯定了這一具有改革意義的做法,並加快了在全省范圍的推廣,農業產業化的實施,對全省農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它不僅解決了山東當時農業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推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創造了經驗,涌現了典型,提升了山東農業的知名度,從更高層面看農業產業化是對農村生產關系的完善,它有效解決了農產品公平交易和農業生產部門與加工、商貿部門的利潤相對公平分配問題。
第三是農業國際化。山東是最先在全國叫響發展外向型農業口號的省份之一。我早在1998年的時候就提出了「山東農業的出路在國外」、「實施農業國際化」的觀點,為什麼呢?首先,山東農業基礎好,地理位置優越。山東省離日本、韓國都很近,有利於發展外向型農業;其次,周邊其他省份的農業急起直追,國內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我曾做過統計,2000年壽光蔬菜在北京大鍾寺批發市場的份額由40%下滑為14%。這迫使山東省尋找新的市場和增長點,使農產品走出國門,搶占國外市場正當其時。為此,我們曾做了大量調研,到許多地方宣講實施農業國際化的必要性。由於各級政府和企業與基層對農業國際化的重視,山東省的農業國際化得到了迅速推進。截至2007年,山東省的農產品出口連續八年居全國第一,出口量佔全國總出口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第四是注重縣域經濟的發展。30年來,山東省曾總結、推廣了一大批縣域改革與發展的典型,以縣域為抓手為載體,對推動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山東經濟在全國GDP排名中位居席次,與山東省縣域經濟的繁榮緊密相關。據統計,山東省GDP總量的80%都是縣域經濟創造的。
這四大舉措是山東省農村經濟發展中最大的亮點,也是最讓人信服的成就。
山東農村改革開放前瞻
記者:我省農村經濟的發展還存在哪些問題?
高煥喜:我省的農村經濟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也還存在著諸多亟待重視和解決的問題,比如,比較突出的問題有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增收先增崗」。現在突出的問題是人多地少,勞動力與生產資料不匹配。只有增加就業崗位,解決農村中剩餘勞動力和剩餘勞動時間問題,農民增收才能成為現實。當然,同時還有農業增效、農民增智、政府增服、財政增扶的問題。此外,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農業效益低,農業中叫得響的名牌少;二是農村規劃不合理,存在嚴重的建設浪費問題;三是生產規模小,土地流轉困難。我之所以提出培育農村種植大戶的建議,就是希望農村土地能夠適當集中;四是農業生產資金缺乏,農民融資困難。在農民融資問題上存在大銀行看不上眼,小銀行不敢貸款給農民,農民民間融資又無法無據的問題。
當然,我們應該看到,所有這些困難都是發展中產生的問題,也必將在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中得到解決。
記者:下一步應該如何解決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高煥喜: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做好工作:
第一,以增收為核心,緊緊抓住創業增崗。政府對農村應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可考慮實行轉移就業、拓展就業予以補貼;對吸納就業的企業、事業單位獎勵;對培育就業人才予以扶持;積極投資興辦創業孵化機構等。
第二,以龍頭企業為骨幹,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和農業企業化的骨幹力量,抓好了可以帶動更多農戶和基地,也是農村規模經營的主要途徑。
第三,以名牌為抓手,打造各地特色品牌。品牌是產品內在質量品質的外在表現,品牌打出去之後,就可以獲得超額利潤。比如大澤山的葡萄有的能賣到200多元一公斤,膠州大白菜能賣到50多元一棵。要想獲得更大的利潤,必須打造農業名牌,要想在農業發展領域走在其他省份的前面也必須打造名牌。
第四,以大戶為基礎,培植農業精英。現在的農村人才缺乏,大學生不願意到農村就業,連高中生和青壯年勞動力也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培養的農業人才也想找機會「跳出農門」。為此,我們應通過培育農村各類生產經營大戶為農村發展培養和保留住精英人才,同時還應該注意對農村婦女的培養。因為今天婦女已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維系農村社會關系的軸心要素。
第五,以合作組織為紐帶,發展農業中介組織。上世紀90年代我省涌現出一批農村合作組織的典型,但目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還遠不適應實際需要。農民不論大戶還是小戶都需要通過中介組織與市場對接,以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社會分工不斷細化的客觀要求,也是今天農村經濟加快發展之急需。下一步我們應重視培育發展以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主體的各類中介組織。
第六,以改革為動力,加大支農、扶農的力度。現在國家有能力支持農業的發展,今年國家拿出了5800多億元資金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關鍵的問題是要把這塊資金的使用籌劃好、管理好、利用好,使之發揮更大更有效的作用,在進一步完善相關監管措施的情況下,使農業、農村和農民得到更大的實惠。
第七,以投入為引子,推進基礎設施和新農村建設。要在政府的引導下,讓社會各界和地方各級政府拿出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農業領域和新農村建設中去。
第八,以選人育人為重點,選好配好基層領導班子。「選好一個人,帶起一個村;選好一個長,救活一個廠」。選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擔任村領導,讓他們開拓進取,帶領廣大農民奔小康致富,同時要重視對幹部和廣大農民的培訓和培養,要營造穩定的培訓機制對農民和村官尤其是村幹部進行不間斷滾動式的培訓。

7. 我老爸在山東做施工員的、已經在工地上做了20多年了。。經驗充足可以確定。。

這個很簡單嗎?你爸都干這個20多年了!一定認識很多這方面的人!讓他們給你介紹個公司!不就可以了!只要你在公司好好的工作!做到
起碼要求三勤:手勤、腿勤、嘴勤
手勤就是養成勤動筆的習慣,做好記錄
腿勤就是多跑路,現場,監理,還有就是領導那裡,首先做好傳話筒,然後再談干工作。
嘴勤就是多說,跟下邊交底,向領導匯報
前一段有兩個學工民建的大學生應聘(我們那時國家包分配,你別無選擇,現在得自己找單位,不過有利也有弊),他們信心很大同時又很實際,跟我說了許多遠大理想和抱負也委婉講了對薪酬的稍稍不滿,我告訴他們:干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想吃這一碗飯,就要靜下心來,多看、多問、多長個心眼,你可以把這一段經歷當作跳板,但不能把工作不當回事。允許你不懂,但不允許你不懂時不問,自做主張。
問我技術員在工地該幹些啥時,我告訴他:放線、提材料計劃、寫技術交底、進場原材料取樣送檢、現場質量檢查、隱蔽資料的填寫、鋼筋下料單的審核、模板尺寸標高的檢查等等,但一開始只要跟著工長完成工長交辦的任務就行了。
先說放線,專職測量員把主軸線定好、標高控制點做好後,技術員要掌握吊線墜的基本功,不能老依靠經緯儀,不可能也不現實,再一個住宅和辦公樓建築定位放線簡單的多,工業廠房就要復雜的多了。
放線量尺寸時一定要杜絕用小尺一尺一尺(工地上常用3米尺、5米尺)的量下去,免得誤差累積。另外,兩點高差較大時,一般量斜距、測兩點高差用勾股弦定理計算求的通常誤差小的多。記住學測量時老師講的幾個要點:先整體、後碎部;常復核,前一步工作沒做復查下一步工作不能進行;測量步步要經過檢核。
測量放線在施工時尤其重要,你的一點疏忽可能造成非常大的經濟損失。現在在施工現場的測量放線,並不象在學校測量實習時量距有前尺、有後尺、有讀數、有記錄那麼正規,往往是工長和技術員兩人就去放線,再就是現場隨手喊個工人來幫忙,這實在是不合適,你不能要求項目經理配備足夠的專業人員陪你定位,但你必須做到慎之又慎,尺前尺後來回跑。
工地上給標高一般也是技術員的事,你看水準儀,扶尺可就不一定是誰了,要注意塔尺前後俯仰對觀測結果影響很大,再一個就是塔尺下對點時非專業人也是不好掌握的,如果你不反復叮嚀,差個3~5毫米一點也不奇怪。
還有一句話是工地上流傳的,雖然不完全對,但可以算是搞測量人自我保護的法寶:「三角要小、線要粗」,意思是給完標高描紅三角時不要描的太大,彈墨線時墨線要粗一點。呵呵,什麼意思自己琢磨去吧。
作為工地技術員,水準儀、經緯儀、墨斗、線墜的使用操作是一定要熟練的。
再說材料計劃,不管預算員是否提了,作為技術員你必須自己動手再算一遍,你算實際用量,不要看預算定額的含量,定額是綜合各種工程類別編制的,有些定額子目中的含量實際施工用不了,有些反而不夠,比如瓷磚大理石,設計已經給定尺寸規格,你可以實際排一下包括需要切磚的半塊磚的數量,只要你用心了,你就可以把數量提的很准確。這樣施工時你到現場檢查時就會胸有成竹,就可以一下發現問題。
現在鋼筋設計一般都採用03G101圖集,剛剛學過鋼筋混凝土的課程,應該比別人熟悉的快吧,提鋼筋用料時,要注意鋼筋接頭的量。
如果自己設混凝土攪拌機時,水泥一般按預算預提,待混凝土配合比單出來後,按實際每立方用量調整,沙子一般按每立方0.5立方、石子可以按每立方1立方提計劃。

說說寫技術交底,一般來說,技術交底的通病就是抄書多、抄規范多,能指導施工的不多。我的經驗是對施工工藝、施工步驟不清楚時還是多抄些規范要求,可以讓別人說你的交底是死搬硬套,指導不了具體施工,但總比讓別人看了說你不懂、說你講外行話要強。再一個原因就是技術交底是要進交工資料的,所以絕對不允許有違背規范的話。畢竟有些是可以去做但不可以寫出來的。想提高的話,你應該多看看工人的操作,看看有哪些沒按書上的去做,對質量有什麼不好的影響,自己一定要記下來做個總結。
進場原材料取樣送檢在一些正規的單位是取樣見證人、材料員會同監理共同完成的,作為技術員也應該參與,在學校學習的東西和自己翻看規范、規程死記硬背的知識遠不如實際經歷過的記得牢,比如鋼筋機械性能試驗試件的選取,不能圖簡單從鋼筋端頭截取,一般要截去1米左右後再取樣,是因為要消除鋼筋生產熱軋時對端頭的影響,要注意現場取樣復檢的宗旨是隨機取樣,使每組試件能真正有普遍性,代表性。如果鋼材供應渠道有可靠的保證,並且是長期合作信譽度很高,也可以在1根鋼筋上把該規格的鋼筋試件一次取完,畢竟省得鋼筋配料時人為增加接頭,造成材料的浪費。但要記住合乎標准規范的做法應該是什麼,在業主和監理面前不管你自己覺得關系處得多麼融洽,你永遠不能在你沒有按章行事時說實話。當然,對於新技術員來說,最好還是嚴格遵照規范要求去辦,第一好處是自己心裡塌實,第二給別人一個做事認真的印象總是不錯的。
水泥取樣一定要按規范要求從任意10袋中各取一點混合後送檢。好處是給試驗室提供最接近真實情況的數據,使出具的配合比單更經濟,更科學。
現場質量檢查、模板尺寸標高的檢查等等的是看起來簡單,其實經驗的積累也很重要。在現場呆時間長了,就可以哪些地方是關鍵,重要的是提前預控,既成事實後拿著儀器挑毛病是項目經理和操作工人最反感的。你辛苦了半天,把檢查結果匯報給主管領導和項目經理時,往往是沒有好臉色的,客氣一點哼一聲說知道了,不客氣馬上給你噎個半死:「原來你幹啥去了?」
隱蔽資料的填寫、包括施工日記寫寫劃劃的事,那就是你秀才份內的事,不要跟某某說這該誰來做、那不應該是技術員的事,要把每天別人休息、喝酒時你還得寫一天來的進度、機械運轉情況、人員安排情況等等當作是一次免費學習的機會。看看別人是怎麼安排的,想想某某事是如何處理的,少發表言論,多揣摩人家調配人員的技巧、跟監理周旋的結果。要樹立是為自己獨立干工程打基礎的志向。牢騷於事無補,你的辛苦和付出會有人看到的,得到領導的認可和工人的尊重是你干好技術員工作的第一步。
有句話我常給下邊人講:不要急於出成績,埋下頭來干工作。

鋼筋下料單的審核你必須要參與,如果你所在的單位習慣做法是鋼筋料單由鋼筋工長負責,你要一份自己核對一下,主要是鋼筋接頭的位置是否合理,在腦子里把他料單上的鋼筋排一下,對照設計圖紙,看看有沒有遺漏,看不明白就去問他,這沒有什麼丟不丟人的。

要想干好技術工作,就首先要自我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讓周圍的人認同你,必要時可以倚小賣小。

干技術員的階段是搞施工打基礎的階段。施工現場的實際經驗的獲取和累積,人際關系的基本架構的形成,包括自身處事做事的風格的確立,都是在這一階段.
施工現場免不了喝酒,內部溝通需要喝、請甲方監理也要喝,如果你能喝1斤你只說喝半斤,如果你喝不了半斤乾脆就說滴酒不沾,不管你的領導還是同事,說成天花也不喝,這就對了。我的經驗是喝酒根本不解決問題,反而因為喝酒往往壞事。你可以想想,不說你酒後說一些過頭的話(其實是廢話),你臉紅脖子粗指手劃腳,即使你說對了別人也會說你是酒話。
說遠了,下面說說現場的一些具體事。

工業廠房一般就是框架排架結構,對於排架廠房,你要注意(我說的是一般情況,有不對的歡迎大家指正):
1、杯口基礎施工時,要考慮柱的預制。
2、邊柱不在軸線上,是要偏500的,原因是讓出抗風柱不在屋架的正下方
3、一般柱預制是三榀疊放的,原因是省去了地胎膜的支出,四榀行不行?那不地胎膜的支出攤銷的更小了嗎?答案是:如果疊放四榀,一般預制柱小面尺寸是400~500,疊放四榀多高?是將近2米,澆注混凝土時不方便,需要搭設架子。
4、柱子要注意預埋件,一般廠房柱子埋件有:柱間支撐埋件、牛腿面上的埋件、吊車梁連接刀板埋件、及吊車梁走道板埋件等等。
預制柱吊裝注意事項及操作要點:

柱吊裝一般採用一點綁孔起吊,吊裝方法採用旋轉法,旋轉到位置後,垂直吊起,當柱腳面高出杯頂200mm左右後,再旋轉吊臂到杯口頂,操作人員扶好柱子對准杯口,然後慢慢放繩,當柱腳接近杯底時(約3~5cm)時剎住車,對准底部軸線,四個面插入8個楔子,每個面兩個,用大錘輕敲,先對小面中線,再對大面軸線,落到杯底,並錘打牢固,隨時用堅硬石塊將柱腳卡死,每邊卡兩點並卡到杯底,保證平面位置的准確性,再用大錘輕打,用經緯議在大小面調整垂直度,並用錘逐步打牢。
當柱平面位置和垂直度校正好後,及時澆C25細石砼,澆注前將縫中雜物清除干凈,並澆水濕潤,當杯底有大空隙時,應先灌稀水泥漿,填滿空隙後,再灌細石砼。
灌縫分兩次進行,第一次灌到楔子底,並用鋼筋振搗密實,待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25%後,打掉鋼楔,再灌滿細石砼。
注意,第一次振搗砼時不得碰動楔子,避免影響柱的垂直度。

柱子安裝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屋架等其它構件的連接,所以必須將柱子基本校正好,如由於校正垂直度影響到平面位置,應採用「反推法」校正,假設柱子偏左,需向右移,先在左邊杯口與柱子間隙中放一大錘,如柱腳卡了石子,須將右邊的石子拔走,然後在右邊杯口卡上堅硬石塊,在杯口處敲打楔子,使柱身繞柱轉動,為減少敲打阻力,可適當適松動背面楔子,再在正面放小鋼楔敲打,用經緯低監控。

廠房框架結構要注意工序的銜接。

工業廠房施工的難點在於設備基礎的施工,由於安裝設備的要求,相對尺寸和標高要求十分嚴格。一般控制原則是:
凸出部分的尺寸寧小勿大,凹的地方寧大勿小,平面標高特別是埋件頂標高寧低勿高。
下面是99年我寫的一份技術交底,寫出來供大家參考,全是大實話,只是給作業班組看的,交工資料里是另外編的。

交底內容:「H」型鋼梁製作、安裝
1、按圖紙1∶1的尺寸進行放樣下料,下料前後的型材均調直。放樣時發現問題及時與項目部聯系解決後再下料。
2、節點尺寸及焊縫尺寸必須符合圖紙要求。
3、金屬構件除銹刷防銹漆一遍之後再進行拼裝。
4、構件(部件)延長連接時其節點連接方式應符合《建築施工手冊》要求。
5、本工程26.0米平台中的托架(即HJ-1、2)製作時將其每榀分成兩榀製作,即上下弦的連接板不焊(主要是考慮塔吊的承吊能力),待就位安裝後再拼裝成形。
6、每榀HJ-1、2出胎翻身(或吊裝就位時)均應在其腹桿處綁扎兩道100×100的木方,且必須保證四個吊點。
7、製作平台用枕木及型鋼找平且牢固,平台有接地零線,並且每次使用前均應找平。
8、無論是支架、柱還是牛腿等安裝前一定要將其安裝的標高線,中心線在其安裝位置處標明,且復查土建專業給予的標高(中心線)是否正確。
9、委託加工的內容為「電解煙氣凈化回收」11.2 M、14.467 M 及屋架「H」型鋼的工及牆架柱;「氧化鋁超濃相輸送」10.7 M鋼平台鋼梁(H500×20010×16)。
10、「電解煙氣凈化回收」SG0316-4T1-17圖中要求有的框架梁在距離端部一米處斷開,但依據現場吊裝及安裝方便的要求製作「H」梁時僅在一端斷開且下料時仍按整根不斷時下料,只是在需要斷開處不焊接,這樣也便於今後的運輸;其它的按圖施工。
11、由於土建專業預埋螺栓的位置及長度可能與設計有偏差,所以每個柱的底座必須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下料及鑽孔。
12、柱的「H」型鋼已經在工廠加工完畢,其上的角鋼及連接板沒有焊接,這些應在現場焊接,這些構件焊接時應根據每個基礎的標高來找正,基礎高出設計則割「H」型鋼,基礎低於設計則在底板上加墊板。
13、吊裝柱前,應將基礎縱橫中心軸線彈在基礎上,柱子的四側也將中心線彈出且標好號,吊裝時對號入座,同時用兩台經緯儀檢查基礎垂直度,用斜鐵及風繩找正。
14、安裝框架梁之前先將其柱間支撐安裝完畢,框架梁從下向上順序安裝。
15、次梁下料要與現場實際尺寸相結合,先標明其安裝的位置。
16、框架及平台安裝之後再焊接牆架,牆架與屋面梁連結處的彈簧板安裝及其底座處梁的加強勁板必須按圖施工到位。
17、此工程安裝的關鍵是柱中心線及垂直度的找正必須復查重視。

這就是現場的矛盾所在:循規蹈矩的編寫施工交底,其實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實實在在搞的交底,又過不了交工的關。所以你要有這樣的准備:實實在在搞個交底是檢驗自己的水平、循規蹈矩的編寫施工交底等於又一次溫習了規范知識。
(待續)
在施工管理中設計變更和工程簽證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因為它內容廣泛,構成原因復雜,規律性較差,發生的時間長,難以確定其造價。一般由於設計變更和工程簽證而調整的工程造價占整個單位工程竣工結算的比例,多則接近20%,少則也在6%左右,尤其在技改、技措工程中所佔比例更大,大都在20%以上,有時甚至達到了40%。因此,重視和搞好這項工作是施工單位的一項大事,我認為認識和理解設計變更和工程簽證的含義及內容是第一大事,才不至於幫倒忙。
設計變更的含義及內容
設計變更是工程施工過程中保證設計和施工質量,完善工程設計。糾正設計錯誤以及滿足現場條件變化而進行的設計修改工作。一般包括由原設計單位出具的設計變更通知單和由施工單位徵得由原設計單位同意的設計變更聯絡單兩種。

就可以學到很多了!只要你學到真的東西!害怕找不到工作嗎?

8. 學習山東經驗 進一步解放思想 提高土地管理為國民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的能力

(2005年8月20日)

2005年6月1日~9日,由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政協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自治區副主席宋愛榮率領的新疆黨政代表團,在山東省、河南省有關領導的陪同下,先後到山東、河南學習考察。我作為代表團的成員,通過幾天的學習和考察,耳聞目睹了山東省和河南省的大發展、大變化。特別是山東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上呈現出高速度、跨越式和超常規的發展局面,以及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優勢運用到位,把潛力挖掘到位,把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位,全力以赴發展經濟的干勁給人以深刻印象。此次學習考察,使我進一步解放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找到了差距,堅定了信心。我要認真學習山東省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創造的寶貴經驗和做法,尤其要借鑒山東省國土資源部門正確處理土地利用和保護的經驗和舉措,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實現我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山東省土地管理工作的特點

(一)認識到位,思想解放

黨的十六大以來,山東省委連續在全省各地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省委、省政府提出,在新的形勢下,要想在發展上不落後,首先在思想上不能落伍,要加快發展,關鍵看思想觀念、看機制運作、看措施落實,把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形成集聚效應,創造發展奇跡。山東省國土資源部門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銳意改革,正確處理土地利用和保護的關系,做到既不「撞車」違規操作,又不「剎車」等待觀望,更不「誤車」坐失良機。2004年建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收入達256億元,特別是在提供用地保障上,開拓思路,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勇於實踐,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

(二)通過土地市場治理整頓,變壓力為動力,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山東省認真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對近幾年出台的不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政策的489個文件予以廢止和修改;對省、市、縣(市、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農用地轉用審批、建設用地供應審批、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確權發證、土地執法監察、財務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認真進行了糾正和處理。全省共撤銷各類開發區739個,保留各類開發區251個,核減了3/4;處理相關責任人員1000多名;對先上車後買票的違規用地,進行了查處,補辦了用地手續,使佔用地總量一半的違規用地完善了手續。在補辦用地手續中,實行補辦用地手續的不佔年度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的政策。借土地市場治理整頓的東風,變壓力為動力,解決了多年遺留的問題和矛盾,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三)靈活掌握政策,及時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民經濟快速的發展,山東省也和全國一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適應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問題日漸突出,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呼聲高漲。山東省及濟南市、青島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國務院批准實施後,根據國家規定,沒有進行過調整,但其他市、縣(市、區)、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山東經濟發展的需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關於「規劃的調整必須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的規定,進行了調整。按照《國務院關於做好省以下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4〕12號)「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改由縣、市人民政府申請,報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後,仍由設區的市審批」的規定,山東省規劃的調整主要是調整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因為建設項目大部分落實在鄉鎮。在規劃調整中,主要做法是調整布局和用地方向,多個項目集中,一並調整,原則上不突破建設用地總規模。

截至2004年4月,山東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至2010年建設佔用耕地指標已經用完。國家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下達後,採取用計劃指標替代規劃指標的辦法,相應調整土地利用規劃,保證了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實施。同時,對於經國土資源部同意批準的城市規劃大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也視為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四)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切實保護失地農民利益

山東省政府於2004年制定並公布了各縣(市、區)耕地最低年產值標准,補償倍數不低於法定倍數的16倍。一些市針對因征地降低生活水平的,建立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經費由財政解決。在城市規劃區內征地,積極推行「區片綜合價」(僅含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項)制度,合理確定不同區位的征地綜合補償標准。山東省國土資源廳還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通知》(魯國土資發〔2005〕7 1號),在進一步落實貨幣安置、農業安置等措施的基礎上,多形式、多渠道安置被征地農民。逐步建立「經濟補償、社會保障、就業服務」三位一體的新模式,實現征地與勞動力安置、建立社會失業和養老保險制度同步進行。對有長期穩定收益的項目用地,可以以土地補償費入股或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可以採用留地安置的辦法,按規劃用途預留一定比例的國有土地,確定給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用於發展第二、第三產業。

(五)建立土地儲備制度,促進招商引資工作

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徵用、統一儲備、統一配置、統一管理」的原則,建立「政府投資、儲備中心存地、客商用地」的機制。由政府調控土地市場,及時保障建設項目的土地供應。縮短項目落地的時間,項目一到就可落地,而不是常規的選址、征地。有些暫無項目的耕地繼續由農民耕種,有項目及時收回。極大的方便了招商引資工作。如濟南市2004年投入40億元進行土地收購儲備。青島市對308國道兩側的土地全部進行了儲備。威海市通過紅線儲備、協議儲備、實物儲備等多種方式,逐步將企業搬遷騰出的土地、政府收回的違法用地、經營性用地及其他依法可以收回的土地,全部納入政府土地儲備。

(六)盤活存量用地,節約集約用地

針對用地空間比較小、土地利用計劃指標緊張、建設項目用地多的實際,加大挖潛力度,積極盤活存量土地;一是認真開展了存量建設用地的清理,向存量建設用地要發展空間。2004年以來,青島市共清出678宗存量建設用地,面積5萬余畝,近期可挖潛利用近l萬畝。二是「海、陸、空」並進,即:填海造地、整理復墾折抵建設用地、建多層廠房提高利用率。通過上述措施,解決了國家下達的計劃指標只有18萬畝、實際用地達40萬畝的困難,保障了土地供應。三是因地制宜發展多層、高層建築,嚴格控制建平房、圈大院、搞「花園式工廠」、建設寬馬路、大廣場。山東省人民政府明確要求新增建設項目用地必須符合國家和山東省產業政策;劃分區域強化投資強度,土地投資強度標准為不低於100萬元/畝,同時規定,固定資產投資小於500萬元的項目,原則上不單獨供地。

(七)加大土地整理復墾力度,解決各業用地矛盾

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通過積極推進農村宅基地和其他建設用地的整理,節約用地,促進土地資源的集約和合理利用;改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農村居民點的合理布局、適當集中;通過對農村居民點和其他閑置存量建設用地進行整理的耕地面積,等量置換為建設佔用耕地的規劃和計劃指標,用於農村居民點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城鎮建設,以緩解用地供需矛盾。兗州市大力推進「合村並點」,全面實施「小村並大村,四百變一百」工程,力爭利用15~20年時間,將全市400個多個行政村合並建設成100個中心村,預計可節約土地4萬多畝。

(八)新增用地向工業傾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在招商引資中,山東省看重的是企業落地後增加的稅收、就業的機會、帶動的消費和科技的進步等對國民經濟發展拉動的長期效益。特別對工業項目用地,採取傾斜的供地政策,在工業項目用地上全部採用協議方式。並根據各地財政的實際情況,予以補貼或返還。對經營性項目用地,原則上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地。但對具有帶動作用和凝聚效應的經營性項目用地,在有意向投資者後,則以掛牌方式供地為主。

在征地工作中,為減輕企業負擔,由政府埋單,是山東省的一大特點,如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由政府繳納、耕地開墾費、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由財政補貼。具體實施中,政府只收取評估地價的20%出讓金,主要用於繳納新增建設用地費。

威海市提出了「只要你來干,手續我來辦」的服務理念,投資者確定項目後,由市招商局和服務中心代理企業辦理落地的所有手續,受到客商的普遍歡迎和好評。

山東省開展了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試點工作。集體建設用地依法由地級市人民政府審批,只進行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審批,而不征為國有。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時,多採用租賃或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的形式。這樣,不但有利於企業及時落地,也有利於農民集體長期穩定地增加收入,化減了征地補償安置的困難和矛盾。如企業要求取得土地使用權,5年後可申請征為國有,並辦理出讓手續。

(九)項目向開發區集中,形成凝聚效益

近幾年,山東結合中央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整合優勢園區,集中連片開發,充分發揮重點園區的帶動輻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是開發區科學選址,合理布局,主要選擇荒山荒灘搞建設。如威海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榮成經濟開發區、乳山銀灘旅遊度假區90%以上的用地是沿海灘塗,避免了佔用大量耕地。二是採取資源共享的辦法,積極引導鄉鎮招商引資項目到依法設立的開發區和城市工業區集中。如乳山市出台了園區招商的「飛地政策」,即不論哪個鄉(鎮)引進的項目落戶開發區,便實行稅收「五五分成」,調動了各鄉(鎮)招商引資的積極性,節省了大量基礎設施投入,達到了集約用地的目的。

(十)夯實基礎,為科學管理奠定基礎

高效、科學的國土管理必須以現代科技為支撐。山東省下大力氣開展土地管理基礎工作。投資上億元建設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和管理信息系統,及時更新基準地價,開展農地分等定級,完善電子政務建設。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可研、規劃設計也取得豐碩成果,山東省2004年上繳國家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32億元,通過扎實的基礎工作,落實整理項目,爭取了全部上繳經費的返還。

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統一部署,山東省積極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准備工作,完成了規劃實施評價和8個專題的研究工作,爭取省財政安排規劃修編經費660萬元(已落實,不含規劃資料庫和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費用),各市、縣(市、區)的規劃修編准備工作正在積極進行。通過下大力氣夯實基礎工作,為科學決策、管理和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鞏固成績,學習先進,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促進我區土地管理工作

與山東省比較,在土地管理工作方面,我們也有我們的特點,學習山東省的長處和經驗,取長補短,才能使我們的工作更進一步。所以,有必要對我們的工作進行一次回顧,和山東的工作進行一次比較。努力做好結合的文章,抓好落實的工作,實實在在地將我們在山東省學到的經驗落實到新疆的發展中。

(一)自治區土地管理工作的回顧

自治區的土地管理工作自2000年8月國土資源廳成立以來,在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國土資源管理各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受到國土資源部的肯定,為實現自治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了貢獻。

一是積極開展土地調查、評價、規劃和科學研究等基礎業務工作,奠定了土地管理的基礎。完成了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通過對新疆後備土地資源及坡耕地、沙化耕地的調查,查清我區2030年以前有水源保證的可開墾後備資源4978萬畝,摸清了新疆土地資源家底,為自治區和國家提供了翔實可靠的數據;組織編制完成了自治區、地(州、市)、縣(市)、鄉(鎮)四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自治區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等專項規劃,宏觀調控作用進一步增強;開展了農用地分等定級工作,及時更新城鎮基準地價;加強基本農田保護,使全區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85%以上。

二是正確處理土地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努力保障土地供應,為自治區經濟發展服務。按產業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的要求,積極為自治區能源、水利、交通、電力、城市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重點項目以及符合供地條件的建設項目提供用地保障和優質服務;開展了存量建設用地資源普查的工作,查清了全區城鎮閑置土地、空閑地和批而未用的土地7.08萬畝;制訂了鼓勵盤活存量土地和集約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減少各項建設對耕地的佔用。加強土地市場建設,土地資源市,場配置比例不斷提高,2000年土地使用權有償收入7.23億元,2004年達到25.365億元;增強服務意識,制定優惠政策,支持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促進了國有企業結構和城市土地利用結構的優化。

三是加強征地管理,嚴格執法監察。切實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健全征地程序,依法加強征地管理,完善征地補償安置辦法;拓寬征地安置途徑,落實征地制度改革措施;加強對征地補償安置費分配使用的監管,防範征地中損害農民合法權益問題的發生;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嚴格土地執法監察,加強動態巡查,預防和制止土地違法發生,及時查處土地違法案件。

四是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制定配套政策和優惠政策,促進經濟發展。在土地市場治理整頓中,核減違規設立的開發區(園區)13個;違規干預和插手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的現象得到遏制,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突出問題得到了糾正和解決;自治區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工作已通過國務院的初步驗收;抓法制建設,初步形成了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為核心的地方性國土資源管理的法規體系,為自治區國土資源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提供了法律保障;為鼓勵國內外投資者參與新疆的開發建設,新疆國土資源廳起草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於西部大開發土地使用和礦產資源優惠政策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土資源優惠政策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意見》,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已轉發各地執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荒山綠化優惠政策,使烏魯木齊周邊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在農業結構調整,退耕還林等方面,採取靈活優惠政策,促進了新疆優勢產業特別是林果業的發展。如,喀什地區1999年還只有60萬畝林果,到現在林果面積已經擴展到253萬畝。

五是抓機遇,積極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在科學規劃的基礎是,積極組織開展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可研、規劃設計、預算編制,2000~2003年,自治區申報國家項目55個,總規模15327公頃,總投資21190.18萬元,到位資金9157.415萬元;2003~2004年,申報自治區項目28個,總規模7171公頃,總投資9344.01萬元,到位資金8589萬元;2005年1~4月,申報國家投資項目43個,總規模37124.34公頃,總投資61427.22萬元。特別是完成了伊犁南岸大渠灌區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為啟動國家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奠定了基礎。在全國耕地面積逐年銳減的情況下,2001~2004年自治區耕地增加157.76萬畝。

六是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順利完成,幹部隊伍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完成了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領導班子建設進一步加強;幹部培訓工作,尤其是少數民族幹部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大;2004年作風建設在自治區8個被評議的部門中名列第一,全面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通過開展「文明處室創建」、「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創建「青年文明號」等一系列活動,幹部職工的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有了明顯提高,為建設和諧社會作出了貢獻。

(二)學習山東經驗,促進我區土地管理工作的建議

縱觀山東省經濟快速發展,得益於歷屆山東省委思想觀念的解放,持之以恆、全力以赴抓經濟建設的落實。通過20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意識深入人心,從而形成合力。各級政府在抓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是層層要求土地上有什麼優惠政策,而是充分認識到土地既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更是政府所要經營的主要資產,將土地管理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日程,高度重視,積極主動,依照法律程序辦事。通過經營城市、經營土地,改善投資環境,使以地聚財、以地生財落在實處,增加了財政收入,也推動了招商引資。

通過學習考察,我深刻感覺到山東省各級幹部思想解放,勇於實踐,創新務實的工作精神。與山東省相比,我們還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在觀念和認識方面,許多地方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土地管理工作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思路不清、認識不到位,缺少敢於實踐、敢於超越的氣魄和勇氣。二是在靈活運用政策方面,自治區已經制定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於西部大開發土地使用和礦產資源優惠政策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土資源優惠政策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意見》等政策,但許多地方對文件學習不夠、領會不深,沒有用足、用活、用到位。三是在服務意識方面,在國家已經三令五申明確土地管理審批許可權和程序的情況下,許多地方政府還在要求分權。投資環境的改善不是靠審批權的下放,招商引資需要的是良好的資源和環境,只有提高服務水平和行政效能,才形成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學習山東省的經驗,促進我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最根本的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落實中央宏觀調控的政策,把改革、發展、穩定緊密聯系起來,搶抓機遇。增強機遇意識、危機意識和創新意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1.認真落實國務院28號文件,積極參與國民經濟宏觀調控

國務院28號文件是今後一個時期土地管理的綱領性文件,在理解和執行政策上、要結合自治區實際,體現發展是第一要務的精神,既要認真嚴肅,也要思想解放。對28號文件要深刻領會,全面把握.實事求是的制定出符合新疆實際的辦法。要著眼於運用政策去推動工作和事業的發展。對具體問題的處理要著眼於發展的全局,採取更加靈活方式和方法。在土地供應上,要充分發揮新疆未利用土地多的優勢;在建設用地上,在嚴格保護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只要是有利於新疆發展的,就支持、保護和扶持。

2.依法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調整

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適時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管理上,既要嚴格執行規劃,維護規劃的嚴肅性,也要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實事求是的依法進行調整,使規劃服務於自治區經濟發展的大局。在目前自治區級、地(市)級、縣(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還未正式開展的情況下,對沒有突破規劃目標的,可以對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局部調整。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局部調整由縣(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經地區行署或州、市人民政府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由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審批。對經國土資源部同意批準的城市規劃大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可視為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或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解決因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而影響項目落地的問題。

3.充分利用新疆未利用土地多的優勢,招商引資

結合我區實際,落實自治區人民政府《轉發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土資源優惠政策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意見的通知》(新政辦發〔2004〕9號),對荒山荒地、綠化用地、退耕還林還草用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用地、畜牧業發展用地、農牧民開展民俗旅遊項目和發展服務業用地、企業(轉制科研機構)改制用地及招商引資項目利用國有未利用土地的優惠政策,為充分合理利用資源提供政策保證和支持。

盡快出台《利用國有未利用土地招商引資發展工業的用地意見》,制定具體優惠措施,支持自治區的工業發展。

4.繼續做好失地農民的安置補償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社會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條件,在新疆尤為重要。要加強征地工作管理,進一步做好被征地農民的安置補償工作,切實維護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安置補償基數和標准應及時調整,盡可能採取高限,必要時政府可以從財政收入中予以補貼。目前,征地安置補償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政府的領導下,加強與民政、社會勞動保障等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安置失地農民的途徑可以採取更加靈活、多樣的形式,切實解決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憂。

5.進一步推行土地收購儲備工作

土地收購儲備工作是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加強宏觀調控的有效手段。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收購儲備機構,加大土地儲備力度。根據城鎮規劃建設需要,結合融資還貸能力,合理確定儲備土地的資金投入、規模和周期。要結合實際,從政府土地有償使用收益中確定一定的比例充實土地收購儲備資金,專項用於土地收購儲備。對存量建設用地也納人土地儲備的范圍,建立「政府投資,儲備中心存地,客商用地」的機制,對工業用地可採取集中連片的儲備形式,形成「地等項目」的格局,確保招商引資項目用地的及時供給。

6.用活政策,支持項目建設

對經營性項目用地,堅持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地,按市場方式進行配置;對工業生產型項目的用地,仍以協議供地。在工業項目用地協議出讓中,根據評估地價,明確政府收益比例,使政府收益能夠支付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和相關直接費用。其餘涉及征地的相關費用,由用地單位按規定支付給農民集體和政府有關部門。能夠給予財政補貼或減免的,可由當地政府研究決定。

7.統籌規劃,加強開發區建設

自治區已通過國務院土地市場治理整頓驗收,開發區清理工作已基本結束。對開發區建設應當加強研究論證,在切實保護基本農田的前提下,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加強開發區建設和管理,形成一批項目向開發區集中,產業關聯,具有凝聚效應和帶動作用的產業聚集區。

8.加大基礎工作投入,提高工作水平

以現代科技為支撐,下大力氣開展土地管理基礎工作,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盡快完成65個縣(市)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建設,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基本農田的調整奠定基礎;及時更新基準地價,盡快應用農地分等定級成果,完善電子政務建設。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力度,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新疆是我國耕地後備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西部生態建設也需要加大土地開發整理的力度。因此,需要做好項目實施的准備工作,編制科學的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做好項目可研、規劃設計、預算,充實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庫,積極爭取國家投入,為新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土地保障。

自治區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依法肩負著國土資源管理、評價、規劃、利用和保護工作,是參與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重要部門。我們要堅決按照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圍繞經濟建設這個大局,努力提高國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平,為促進自治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發揮各級的推動作用。在開發利用國土資源中,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和改革開放這個大局,既要依法行政、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把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找准工作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堅持一手抓保護,一手抓保障,在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新疆土地資源的優勢,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用足、用好、用活國土資源優惠政策上下功夫,使這些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加大合理開發利用的力度,確保建設用地的供應,發揮對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赴山東省學習考察報告,原載《新疆國土資源》2005年第5期)

9. 關於山東省公務員的基層工作經驗問題,請各位大仙指點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您好,中公教育提醒您: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專作經歷的人員屬,是指截至報考日期,報考人員累計在基層工作的時間已滿兩周年。基層工作經歷,是指在縣(市、區)級及以下黨政機關(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各級國有企事業單位、村(社區)組織及其他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工作的經歷。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高校畢業生實習見習基地(該基地為基層單位)參加見習或者到企事業單位參與項目研究的經歷,可視為基層工作經歷。在軍隊團和相當於團以下單位工作的經歷,可視為基層工作經歷。應屆畢業生在校期間的社會實踐經歷,不能視為基層工作經歷。

詳細的招考情況建議您電話咨詢您的報考單位,一切以報考單位的解釋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10. 誰考過山東省事業單位,可以分享一下經驗嗎

山東事業單位考來試的筆試自根據專業不同分為綜合、衛生和教育三大類,各類均考一科。
綜合類考試內容為公共基礎知識,包括法律法規、政治經濟理論、時政方針、科技知識、省情省況等基礎性知識和綜合寫作;
衛生類考試內容為公共基礎知識和醫葯衛生專業基礎知識兩部分,分別占整個試題分數的40%和60%,專業基礎知識部分按醫療、葯學、檢驗、中醫、護理五類分別命題;
教育類考試內容為公共基礎知識和教學基礎知識兩部分,分別占整個試題分數的40%和60%。筆試採用百分制計算應聘人員的成績。
筆試採取統一考試、統一標准、統一閱卷的方式進行。筆試將設定最低合格分數線,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主管機關根據應聘人數和筆試情況確定。
建議按照上面所說的補充相關專業能力知識,不要復習錯了知識點。公共基礎知識靠平常積累,多接觸,因此你除了日常獲取的,還可以通過大量的全真模擬來快速累積,全真模擬題較多公職考試門戶及書籍都有的。

閱讀全文

與山東創造經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