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祖沖之的《大明歷》有哪些創新之處
漢以後我國的歷法有了很大的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不少較好的歷法,例如三國時楊偉的《景初歷》;南北朝時何承天的《元嘉歷》和祖沖之的《大明歷》等等,都是很有名的,特別是《大明歷》有更多的創造性。《大明歷》的制歷者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科學家,在數學、機械製造、樂律等方面都有研究,特別是在數學方面成就很大。但是天文歷法也是他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並且同樣取得了重大成就,《大明歷》就是他這方面的代表。
祖沖之在《大明歷》中有不少創造,他取3939為分母,1月的日數是1163213939=2920903939天,化成小數是29.53059日,同現在測得的朔望月長度非常接近,相差不到1秒鍾。他認為,傳統的19年7閏數值大了些,200年會差1天,於是他提出每391年中置144個閏月的閏周,這個數值的精確程度可以這樣來驗證:如果19年7閏,則每年12719個月,1年的長庫就是:2920903939×12719=3651847074841=365.2468(天)
現在測得1回歸年長度是365.2422天,每年相差0.0046天。所以祖沖之說200年要差1天。改為391年144閏,每年長度就是:2920903939×12144391=364.2428(天)跟現測值只差萬分之六日,即1年相差52秒,這是相當精確的了。
《大明歷》的另一個創新是首次引進了歲差概念。祖沖之首次在編制歷法時採用了當時的這個最新成就,使冬至點在恆星間位置每年向西移動一點點。別看移動的數值很小,它的影響卻很大。它給我們提供了決定歷史年代的科學依據,它給予人們星空在緩慢變化的唯物主義觀點。那「天不變,道亦不變」的說教在《大明歷》里是沒有市場了。
交點月的數值在我國歷史上由祖沖之第一次得到。交點月就是月亮兩次過黃道和白道交點的時間,黃白交點對於發生日、月食極其重要,只有當朔或望發生在交點附近才可能發生交食,所以月亮每隔多少時間通過交點一次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祖沖之得出是71777726377=27.21223日,與今測值很接近,《大明歷》這項進步對於推算日、月食有重要的意義。
《大明歷》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歷法之一,後代許多歷法在年、月長度上不如它精確。它在祖沖之死後10年,即公元510年開始行用近80年。
2. 祖沖之的故事
祖沖之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代一位成績卓著的科學家。他不僅在天文、數學等方面有
過聞名世界的貢獻,而且在機械製造等方面也有許多發明創造。他的發明為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建立了不可磨滅
的功績,受到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敬。
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面對著浩瀚的太空,常常引起人們無邊無際的遐想,從那遙遠的古代,就開始了對大自然
的種種探索,科學終於逐漸地打開了天體奧秘的大門。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由於畜牧業和農業生產的需要,經過長期的觀察、實踐,積累了豐富的天文歷法知識,發
現了日月運行的基本規律,製成了歷法。在祖沖之的時候,已經有了相當進步的歷法。那時的歷法,為了使地球繞
太陽一周的日子能和月亮繞地球一周的日子配合起來,在閏法上還是採用十九年七閏的老辦法,規定十九個年裡有
七個閏年,每個閏年要比平時多一個月。事實上這種歷法還不夠周密、精確,應當改革。一天,年輕的祖沖之,正
在自己書房中翻閱歷書:《春秋四分歷》、《太初歷》、《後漢四分歷》、《元始歷》、《元嘉歷》等——把他最
近一段時間所查閱的這些有關我國古人制定的歷法書,加以認真地比較,仔細地探討。他發現在我國五胡十國時期
的北涼(公元316——420年)的趙榧於公元四一二年作的《元始歷》中,第一次不用十九年七閏的舊章法,
而改用六百年二百二十一閏。他不禁連連稱贊:「好!大膽的嘗試!」於是他又拿出了算籌,細心地計算了起來,
計算結果表明:十九年七閏,閏數過多,在二百年內,就要比實際多出一天來,「看來十九年七閏的舊章法,是非
改不可!」他自言自語地叨咕著。
他沉思了片刻。忽地站了起來,走到窗邊,捲起竹簾,推開窗子,斜射的夕照把他的身影拉得長長的,拖在地
上。在房裡,他一邊來回地走動,一邊思索這樣的一個問題:要進一步提高歷法的精度,光靠桌上的那幾本歷書行
嗎?不行!得靠自己去觀測,用實際觀測得來的數據,才能進行正確的計算……從哪裡入手呢?對!就從測定冬至
的日期著手!
從此,在他的觀測站上,立起了一個八尺高的圭表,觀測日影的長度。在這些日子裡,他「親量圭尺」,臉曬
黑了,手凍出了裂口,但觀測冊上卻記下了一個又一個數據;記錄著一個又一個變化的日影。
從此,在他的觀測站上,又多了幾個他新設計的計時的漏壺。在記下日影長短的同時,記下了准確的時間。
為了實現改革歷法的計劃,祖沖之就這樣以旺盛的精力,火一般的熱情,不辭勞苦地工作著!一年、二年過去
了。用竹簡串起來的觀測記錄把本來十分寬敞的書房,堆得十分擁擠。但是還沒有得出理想的結果。這是什麼原因
呢?他想通向揭開冬至時刻的奧秘的道路可有許多條,但最好、最短、最准確的只有一條。他要尋找一條最近又是
最好的登山之路,他苦苦思索著,仔細分析著,考慮了又考慮,計算了又計算,核對了又核對,他也記不得究競花
費了多少心血,終於發現了:由於冬至前後的影長變化不太明顯,再加漏壺表示的時間不那麼准確,這給冬至時刻
的准確測定帶來了困難。他總結失敗的教訓,困難面前不氣餒,他終於想出了一個新的方法:不直接觀測冬至那天
日影的長度,而觀測冬至前後二十三、四天的日影長度,再取它的平均值,求出冬至發生的日期和時刻。因為離開
冬至日遠些,日影的變化就快些,所以這一方法提高了冬至時刻的測定的精度。祖沖之制定的《大明歷》歲實取
365.24281481日,與現代天文學所測結果,一年中僅有六十萬分之一的誤差 ,這是多麼精密的結果啊!
闖過了一個險峰,迎來了又一座峻嶺。祖沖之象一個登山隊員那樣不斷攀登著。
祖沖之用圭表測定了回歸年的長度(歲實)後,又用渾儀等測角器,測定太陽在恆星間的位置,開始了研究太
陽一年中運動的快慢變化和測定冬至點逐年變化的數值(歲差),他根據自己的實際測驗和計算結果,首先證實了
歲差現象的存在,同時還求出冬至點每一百年向西移動一度。這是歷法史上的一個創舉,揭開了我國歷法改革的嶄
新一頁。
在古代儀器和設備十分簡陋的情況下,祖沖之經過長期的實際觀測,推算出一個交點月的日數為27.21223日,
和現在所測得的一交支點月的日數僅差不二百七十萬分之一,在1500多年前,得出這樣精確的結果實在驚人。
十年過去了,他「考影彌年」,此刻,祖沖之好比一個歷盡千辛萬苦的登山隊員,終於攀登上了風光無限的險
峰,心裡是何等激動啊!他知道:歷法的改革,可以促使人們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於是他拿出毛筆,鋪開了
竹簡,唰唰地寫下了第一片竹簡:《大明歷》。
當時最科學的歷法《大明歷》,終於在他三十三歲那一年完成了。
實踐出真知。祖沖之通過不斷的實踐,終於打開了蒼穹奧秘的宇宙大門。
為真理而斗爭的無畏戰士
英姿勃發的祖沖之,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特別是「頻年測候」的艱苦勞動,反復
驗證、比較,使他獲得了大量的有關天文、歷法方面的資料。公元四六一年,祖沖之把《大明歷》寫就以後,又寫
了一篇《上「大明歷」表》。第二年,即公元四六二年,年輕職卑的祖沖之懷著滿腔熱情,把他精心編成的《大明
歷》連同《上「大明歷」表》一起送給封建朝廷,請求宋孝武帝,改用新歷。公布施行。他滿以為會得到理所當然
的支持,可是宋孝武帝根本不懂歷法,朝廷許多人都提不出意見,唯有思想保守的太子旅賁中郎將戴法興,竭力加
以反對。
一天,孝武帝下了一道議歷的詔書。侍立兩旁的滿朝文武官員,懾於戴法興的權勢,一個個噤若寒蟬。而戴法
興卻擺出了一副歷法權威的架勢,氣勢洶洶地指著祖沖之的鼻子說:「古人編制的歷法,萬代都不能變,你祖沖之
一個區區淺陋的凡夫俗子就能『妄可穿鑿嗎』?」
祖沖之面對著戴法興這個龐然大物的威脅,是屈服於他的壓力而放棄真理,還是為捍衛真理而堅決斗爭?祖沖
之以大無畏的斗爭精神,堅定地說:「就算我是個凡夫俗子,但我決不盲目迷信古人,我『專功數術,搜練古今』
,對周朝以來的歷法,都加以校定驗證,改正了很多錯誤的地方,所依據的道理和事實是昭然若揭的。凡夫就是能
議歷。」
戴法興見以勢壓人,對祖沖之行不通,於是竟恬不知恥地冒充「善歷」的內行,胡謅說:「十九年加七個閏月
這是天經地義的,你要改閏,就是「削閏壞章』。」戴法興還以假惺惺地關心農事為名攻擊祖沖之破壞了「生民之
本」!「再說,『冬至日有定處』,太陽永遠走在它的『故轍』上,你搞什麼歲差,是『違天於改易』!」
祖沖之據理駁斥:「象十九年七閏這種舊歷法『其疏尤甚』,誤差很大,可你戴法興卻說『此法自古,數不可
移』,『永當循用』,不能破除。天體運行『非出神怪,有形可栓,有數可椎』,舊歷不講歲差,『乖謬既著』,
難道不應改易嗎?」
一個小小的「從事史」敢於同戴法興這個「事無大小專斷之」的權貴進行針鋒相對地斗爭,義正辭嚴地把他的
謬論駁得體無完膚,目瞪口呆,把他衛道者的嘴臉揭露無遺。使在場的許多大官被祖沖之精闢透徹的說理,確鑿無
誤的事實所說眼。盡管在這場大辯論中,朝廷里那些主張實行新歷的人,對戴法興的邪說「立異議」,但固「畏其
權」,不敢替祖沖之說話。可是在這黑暗的王國里,仍然透出了一線光明。當時有個叫巢尚之的大臣,公開表示支
持祖沖之。他指出:《大明歷》是祖沖之長期研究的成果,是根據祖沖之多年實測日月五星的運行來推算日食和月
食的,因此用《大明歷》計算從元嘉13年(公元436年)到大明3年(公元459年)這23年裡所發生的四
次月食,月食的時間和在天空的立置都和實際情況相符。可是用舊歷法推算的結果誤差就很大,《大明歷》既然由
事實證明比較好,就應當採用。
這樣一來,戴法興理屈詞窮,無言以對。祖沖之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新歷在公元510年被採用了。
世界上第一個最精密的圓周率
夜很深了,桌上的油燈已經加了兩次油。書桌上堆放著已經看完的《周骸算經》竹簡,張衡的《靈顯》竹簡,
祖沖之手中正在翻閱劉徽給《九章算術》作的註解,他被劉徽在深入學習古人成果,廣泛實踐的基礎上,用高度的
抽象概括力建立的「割圓術」與極限觀念所折服,不禁拍案而起。連連稱贊:「真了不起 !」在一邊專心致志看
書的兒子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所震動,忙問:「爸,誰了不起了」「我說劉徽了不起。」祖沖之的眼睛仍然停留在
竹簡上。「劉徽是誰?」當時只有十一、二歲的孩子還不知道劉徽是個什麼樣的人。「三國時代的科學家。」「他
有什麼地方了不起呢?」「他用極限觀念建立了『割圓術』。」「割圓術?」他茫茫然地望著父親。對於圓面積、
圓柱的體積和球的體積計算都要用圓周率,原來似乎沒有科學的方法。可是這會兒,劉徽提出的割圓術,卻找到了
完善的演算法。「你看!」祖沖之指著手裡拿著的竹簡,滔滔不絕的給兒子講著。「劉徽提出:在圓內作一個正六邊
形,每邊和半徑相等。然後把六邊所對的六段弧線一一平分。作出一個正十二邊形。這個十二邊形的邊長總加起來
比六邊形的邊長的總和要大,比較接近圓周,但仍比圓周短。「劉徽認為,用同樣方法,作出二十四邊形。那周長
總和又增加了,又接近圓周了。這樣一直把圓周分割下去,割得越細,和圓周相差越少,割而又割,直到不可再割
的時候,這個無限邊形就和圓周密合為一,完全相等了。「劉徽用割圓術計算了六邊、十二邊、二十四邊、四十八
邊,一直計算到九十六邊形的邊長之和,得出圓周是直徑的3.14。」祖沖之把劉徽的計算圓周率的「割圓術」講給
兒子聽,他雖然似懂非懂,但引起了他無限的興趣。「劉徽真了不起!真行!」祖沖之聽著孩子的話,沉思片刻說
:「我告訴你吧,劉徽算出的圓周率,其實他自己也不滿意。他聲明:實際的圓周率應該比3.14稍大。如果他繼
續『割了又割』地割下去.就會算得更精確。」「那我們來繼續『割而又割』,行嗎?」兒子問了一句。「行呀,
我們可以算出更精確的圓周率!這就需要我們付出更為艱巨的勞動!」
這一夜,父子倆久久未能入睡。枯燥無味的數學,卻引來了兒子無限的興趣,豐富的幻想;祖沖之則盤算著如
何去消化前人智慧的盡可能不缺的全部成果,開拓數學研究的新路。
公元461年一個叫劉子鸞的皇族被任命為南除州刺史,祖沖之也被從華林學省這個研究學術的機關調出,派
在劉子鸞手下做一個小官。祖沖之雖然離開了華林學省,又擔任了繁雜瑣碎的行政事務工作,但他勤奮好學的習慣
並沒有隨著環境變化而有所改變。他始終沒放鬆對科學技術的鑽研。每天早上都得進宮辦事,下午一回來,就一頭
鑽進了他的書房,有時甚至忘了吃晚飯,忘了休息。年幼的兒子,被他父親的這種孜孜不倦,廢寢忘食的刻苦攻關
精神所感動。
一天,祖沖之早上進宮辦完雜事,就匆匆趕回了家,在書房的地板上畫了一個直徑一丈的大圓,運用 「割圓
術」的計算方法,在圓內先作了一個正六邊形。他們的工作就這樣開始了。日復一日,不論是酷暑,還是嚴寒,從
不間斷地辛勤地計算著……祖沖之為了求出最精密的圓周率,對九位數進行包括加減乘除及開方等運算一百三十次
以上。這樣艱巨復雜的計算,在當時,既沒有電子計算機,也沒有算盤,只靠一些被稱作「數籌」的小竹棍,擺成
縱橫不同的形狀,用來表示各種數目,然後進行計算,這不僅需要掌握純熟的理論和技巧,而且,更需具備踏踏實
實、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不惜付出艱巨的勞動代價,才能取得傑出的成就。
祖沖之為了求出最精密的圓周率,逐次以圓內接正六邊形、十二邊形、二十四邊形、四十八邊形、九十六邊形
…的邊長當作圓周長,計算與直徑的比值, 一直割圓到24576邊形,這樣邊已經和圓周緊貼在一起,而不能再割了
,於是他算出:12288邊形各邊總長為3.14159251丈,24576邊形各邊總長為3.14159261丈。
祖沖之經過艱苦的計算,終於得出較精確的圓周如直徑為1,圓周大於3.1415926,小於3.1415927。
這個結論,用現代數字元號寫出,就是:3.1415926<n<3.1415927。
功夫不負苦心人,祖沖之求出的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這在當時,全世界上只有他一人。祖沖之為世
界數學史和文明史,作出的這一偉大貢獻,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祖沖之不僅對數學、天文、歷法進行過廣泛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對於機械製造也有貢獻。他發明
和創造了「千里船」「水推磨」「計時器」等有利於生產發展的科學機械,成為一個成績卓著的科學家。
3. 祖沖之在天文歷法方面有哪些創造性的貢獻
他發現當時通行的《元嘉歷》有三大錯誤,於是他上書宋孝武帝,建議採納他版編制的《大明歷》,權這部《大明歷》是他經過長年觀測天象和認真分析研究,精密而科學的推算出來的,它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遺憾的是這套先進的歷法遭到保守權臣的百般詆毀和阻撓。祖沖之不畏強權,據理辯爭,寫出了著名的《駁議》。這篇理直氣壯的論文,將保守派的謬論駁得體無完膚,反映了祖沖之不畏權勢敢於堅持真理的高貴品質;也顯示了他橫生洋溢的才華。宋朝統治者始終未能採用《大明歷》,直到祖沖之死後10年,在他兒子祖日恆的再三推薦之下,梁武帝才批准施行,一直沿用了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