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漢漢口百步亭這一塊有沒有少兒藝術培訓,像舞蹈,美術創作(畫畫)的地方環境要好一點的
我知道在百步亭溫馨苑有一家,新開的小荷少兒藝術中心,美術創意,芭蕾,爵士,街舞都有,我前兩天去那裡看了一下,環境很不錯,我的孩子已經在那裡報名芭蕾了,還有小孩子玩的地方,沙池,
2. 為什麼要對孩子進行少兒美術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美術對孩子的動手能力,想像力以及審美都有幫助。
3. 兒童美術中的藝術教育,何為藝術
在審美以及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活動中,情感不僅與形象聯系在一起,也同認知聯系在一起,是隨著審美認知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其基礎是審美認知。經過審美認知,及其復雜的思想活動,生活中的美才能被發現、被。 一個思想,缺乏對社會與人生具有深刻認識的人是難以產生豐富、強烈的審美情感的,因而也就不會成為優秀的藝術家和出色的欣賞者。在藝術活動中,情感與思想認知是交融在一起的。沒有情感的不是藝術,沒有思想的情感也不能產生藝術。真正的藝術活動是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的統一。
藝術的審美特性是區別於其他社會實踐活動的根本標志。所謂審美特性,是指藝術作品所具有的美學品質和審美價值。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審美理想的結晶,是美的創造的結果。它不僅以情動人,更以美感人,使人得到一種上的愉悅享受。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由於集中、濃縮了生活中的形象美,因此比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事物的形象更具有形而上的審美特性。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梅花形象,往往老乾虯枝,橫斜逸出,凌寒傲霜、迎春怒放,體現了一種老樹新花、青春勃發的審美內涵,使人產生比觀賞生活中的梅花更豐富的美感。藝術作品表現生活中美的形象,使之更加突出順暢,表現生活中的丑,同樣可以化生活丑為藝術美。藝術家在作品中,通過對生活丑的和鞭笞,充分出其丑惡的本質,引起人們對丑的厭惡與,從而去消滅丑、根除丑用以激發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憧憬與嚮往,此時的生活丑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美學意義與價值。譬如,以反腐倡廉為題材的藝術作品,通過對現象的和,充分了社會現象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危害性、並給以警示,同樣達到了化為神奇的震撼力,使欣賞者獲得了一種特殊的美感。 藝術不僅是一種審美的活動,具有審美特性,而且藝術仍屬於上層建築中的意識形態,具有意識形態性質。歸根結底,藝術是人對世界的一種把握的方式,人們通過藝術達到對世界的認識,也包含著人對自己的認識。而且,藝術中的審美性是其最根本的本質屬性,其意識形態特徵則是隱藏在審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藝術的審美世界具有了更為廣闊和深邃的內涵,因此,我們說藝術活動是審美活動與意識形態的統一。
藝術形象貫穿於藝術活動的全過程。藝術家在創造的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具體的形象。正如鄭板橋畫竹子,他觀察、體驗竹子的形象始於「園中之竹」、「眼中之竹」,藝術構思孕育了「胸中之竹」,而磨硯展紙倏作變相最後完成了「手中之竹」,可見竹子的形象自始至終伴隨了畫竹的全過程。藝術家不僅在創作過程中從不脫離生動具體的形象,其創造的藝術品, 更須展現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並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去打動每一個欣賞者。因此,藝術欣賞的過程也要通過對藝術形象的感情來引發對作品中情境、意境的體味。這足以說明形象貫穿了藝術活動的每個環節, 形象性成為藝術區別於其它社會意識形態的最基本的特徵,也是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形式,是創作主
術創作的整個心理過程之中。藝術活動中的「感覺」,受到「享受」的的支配,總是被對象的能引起自己愉快的色彩、聲音所吸引; 藝術活動中的「知覺」往往按照情感的需要去選擇並加工對象,按照情感圖式去選擇與「判斷」對象;藝術活動中的「想像」按照主體的情感要求的去創造合乎自己情感和目的的形象。藝術活動中的「理解」往往是一種個性化的體認與,通過獲得對生命與人生意義的深切理解,它無疑是一種飽含著情感的活動。 藝術家的情感往往通過藝術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現,藝術家反映生活,描繪藝術形象,絕不是冷漠的、的,而是凝聚著他的思想情感、愛憎褒貶,滲透著他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1937 年4 月,發動了40 多架飛機對西班牙巴斯克文化名城格爾尼卡進行狂轟濫炸,激起了繪畫大師畢加索的強烈,他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就完成了那幅名垂畫史的, 與的力作《格爾尼卡》。
藝術體現和物化著人的一定審美觀念、審美趣味與審美理想。無論藝術的審美創造抑或審美接受,都需要通過主體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傳達並引發相應的審美經驗。對藝術的審美分類,主要應根據主體的審美感受、知覺方式來進行。依據這個原則,藝術可以分為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綜合藝術和語言藝術四大類。
體對於客體對象瞬間式的審美創造。它是感性的不是推理的,是體驗的,而不是分析的。 同時,藝術形象的創造又不能離開,藝術中的形象是有意味的形象,是滲透了藝術家深刻思考的形象。它不是客觀生活圖景隨意照搬,而是藝術家經過選擇、加工並融入藝術家對人生理解,對社會事物的態度和認識的外化和彰顯。魯迅先生就曾說過:畫家所畫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張畫、一個雕像 ,其實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現。另外,藝術家從事創作活動中的思維,在把握時代氛圍,遴選素材和題材,構思主題和情節,選擇表現形式等方面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藝術活動是形象把握與把握的有機統一。
形象,即審美形象。在廣義上包含審美的情境和意境,主要是指藝術活動中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情感活動的生動、具體、可感的人物和事物形象。形象是藝術活動特有的存在方式,藝術作品作為人的生產的產品,依存於一定的物質載體,它必須是直觀的、具體的,能為人的感官直接的感性存在。形象是構成藝術作品的基本要素,所以每個藝術形象都必須以個別具體的感性形式出現,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態和內在特徵真實地表現出來,有血有肉,有聲有色,使人產生一種活靈活現的真實感。藝術形象又是藝術家認識體驗生活的結果,是藝術家審美意識的結晶,因此藝術形象又具有藝術家審視、體驗生活時把握到的鮮活性和具體性,通過人的視覺、聽覺等感官能夠感受、把握到藝術形象的色彩、線條、聲音、動作,給人以聞其聲,見其人,臨其境的審美感受。
藝術中的情感即審美的情感,是一種無功利的具有人類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藝術活動動機的生成,創造與接受過程中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時,情感又是藝術創作的基本的元素。藝術活動總是伴隨著情感,這是、興趣、個性的具體的心理表現,也是對對象能否滿足自身的價值評判。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就曾在他的《論藝術》中指出:文藝創作是藝術家「 在自己的心裡曾一度體驗過的感情並且在這種感情之後,用動作、線條、色彩、聲音及言詞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出這種感情,使別人也能體驗到同樣的感情---這就是藝術活動。」情感著藝術活動的整個過程,貫串在藝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4. 快樂寶貝.童心繪祖國2010中國少兒書畫攝影創作大賽
主辦單位:中國少兒文化藝術教育交流協會
承辦單位:快樂寶貝•中國少年兒童書畫攝影大賽組織委員會
為慶祝祖國百年世博夢圓上海、2010廣州亞運同行,喜迎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培養少年兒童的文化藝術素質,引導他們認知、了解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使少年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社會各界包括大學生文藝愛好者、湖南省文藝愛好者的參與特此舉辦「快樂寶貝•童心繪祖國2010中國少年兒童書畫創作攝影大賽」,現將大賽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大賽主旨:表現童心世界 快樂成長學習 留住美好童年
二、大賽意義:培養動手能力 樹立自信心 每一個孩子都快樂的成長
大賽是以幼兒、小學生為主的一項大型公益性文藝活動,是小朋友學習、交流、表現的一個舞台,同時也是各學校、幼教機構相互學習、交流、展示美術教學成果的良好平台。
動手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成長方式;每個孩子都有創造的天賦,通過有效、有趣的美術繪畫活動,讓孩子們展開想像的翅膀,自由創作,從而培養他們對藝術的興趣,提高小朋友對美的感受力和表現力,進一步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並且此次比賽個個孩子都可獲獎,所有參賽獲獎作品均可入編2010年紀念畫冊,實現發表作品的願望。
5. 我是一家民營少兒藝術學校的銷售顧問, 我是剛接觸這個職業,請問我該如何創造自己的業績,我應該怎麼做
主動去電話拜訪銷售,約人過來談單,然後跟進家長意願,
還可以線下去做做宣傳,選擇學生比較密集的地方,發發宣傳單什麼的,
一定要准備好話術,准備好學校的資料,不要人家一問三不知,最好做到對答如流,讓家長繳費才是真理,你就成功了,准確的說你的工資就上去了。
銷售技巧和經驗就靠自己慢慢積累了,多練幾次就OK了!祝你事業有成!
6. 簡述兒童文學中寓言的藝術特徵
兒童文學 (literature for children),是專為少年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特別要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
兒童文學通常由成人所編著,深層動機可以說是重造童年或教育兒童,許多兒童文學也會改編自成人文學作品作。由兒童自行創作也雖可廣泛包含在內,但因兒童創作常流於鴨塗或不合藝術,仍須由成人鑒定是否為具文學價值。
不同年齡階段的讀者對象,兒童文學又分為嬰兒文學、幼年文學、童年文學少年文學,體裁有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兒童小說、兒童散文、兒童曲藝、兒童戲劇、兒童影視和兒童科學文藝等。偏於文學,適合9至99歲閱讀,老少均可品味。
【兒童文學的分類】
現時出版界普遍根據年齡劃分兒童文學的類別,這個分類亦與皮亞傑有關兒童成長發展的理論相吻合。這幾個類別分別如下:
0-5 歲的學前兒童
5-8 歲的初年級小學讀者
8-11 歲的高年級小學讀者
11-13 歲的初中讀者 (英語稱之為「Pre-teen」)
13-15 歲的青春期讀者
對於學前兒童,圖畫故事書對他們非常適合,因為故事的每一頁都有小量文字配襯著圖畫,使兒童不用明白文字的內容亦可以理解。在西方,圖畫故事書是課室里導讀課的好幫手。
另外,兒歌和兒童戲曲、少年小說都可廣義的列入兒童文學的范圍,但單純的兒歌旋律(如:嬰兒催眠曲)或表演舞蹈不在文學范疇。
16至19歲的讀者一般被稱呼作「年青的成人」(Young Alt),他們的年歲已超越了兒童文學的范疇。然而,這個年紀的青成人的特有問題,在今時今日的社會已慢慢開始在青春期讀者群的生活里出現:戀愛、欺凌、濫用葯物、自殺、身份認同等問題現在也成為了以青春期讀者為對象的兒童文學題材。香港作家君比的《叛逆歲月》系列戶品就是這類型作品當中很受學生歡迎的一種。而日本以似漫畫包裝的輕小說,又是一類試圖把習慣了圖像思考的青少年讀者,拉回成年人抽象思考的作品。
【兒童文學的內容】
兒童文學包括: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成語故事、謎語大全、民間故事、兒童故事、格林故事、幽默故事、兒童詩歌、兒童笑話、上下五千年
司徒秀薇在《怎樣指導初小學生的閱讀》一書里指出:兒童的行為均以「追尋快樂,減少痛苦」為原則。如果在他的經驗中,覺得看書或聽故事是一件享受的事,他會將它們與積極的感受連成一片。因此,兒童文學的最基本原則,在於可以導引兒童享受閱讀的過程,否則,一本書的內容不管怎樣好,如果不能引起兒童的閱讀興趣,也是失敗之作。
簡單而言,好的兒童文學該符合以下概念:
1)有大量高潮吸引兒童閱讀,避免過長的描述
2)人物角色鮮明,並有突出的故事骨幹
3)有教育意義
【兒童文學的特點】
教育性
兒童文學與成人文學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對教育性特別強調。兒童的可塑性很大,古人曾用素絲來作譬喻,說它:「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由於兒童的年齡特徵,使其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兒童文學特別注意教育性。
形象性
抽象的說教是兒童不容易也不樂意接受的。對兒童進行教育要藉助各種各樣的生動形象;兒童年齡越小,越依賴於形象化的手段。兒童小說要求和戲劇一樣富於動作性,更多的以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動。兒童詩需要更多的「比」、「興」,以加強形象性。兒童文學作品的語言要有聲有色,娓娓動聽。兒童文學應調動一切藝術手段,創造出千姿百態的藝術形象來。
趣味性
兒童知識、生活經驗不豐富,理解力薄弱,對那些復雜的整理不易理解,對成人的生活經驗和某些思想感情也難以體會。他們對於自己沒有興趣的內容就不喜歡看,甚至不看。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是在輕松愉快地說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節中,潛移默化地給孩子們講述一個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啟示。
故事性
兒童文學的故事情節,要求結構單純,情節緊湊、生動。強調故事性,並不是單純追求情節離奇,不從生活出發,不寫人,只寫事。兒童文學主要是寫人,刻畫人物的性格、心理、思想。它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人,也可以使其他動物、植物,甚至無生物。這些在作品中都是人格化了的。不論寫人還是寫其他東西,他們的思想、性格都要著重藉助故事情節表現出來,不宜多用靜止的冗長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
知識性
兒童文學作品中應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識性的東西,以增加作品的藝術魅力,滿足少年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7. 少兒藝術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好處
藝術教育是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幼兒期是人的藝術才能開始表現的時期,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藝術教育提高孩子對自然美、社會生活美和藝術美的感受、鑒賞、評價、創造的能力,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敏銳的審美感知能力。豐富情感,使孩子從小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這在孩子教育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內容,是對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藝術教育是滿足孩子審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
孩子好動,發現力強,藝術活動則為兒童提供了一個情感溝通與滿足的機會。孩子用唱歌、舞蹈、鋼琴彈奏、表演等這些外在符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內心的情感,感受到用藝術與別人交流的喜悅,從而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一種因自我肯定而產生的愉悅感。
藝術創作是培養孩子手、眼、腦協調活動的操作
蘇聯教育家列·符贊科夫認為,現在社會需要「手腦並用」的人,即所謂的「全腦思維」。藝術創作是一個手、眼、腦並用的過程,需要幼兒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審美對象,用腦去想像,理解、加工審美意象,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用手操作工具和材料去表現自己的審美感受、思想情感和所見所聞。
藝術教育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
從孩子喜歡各種藝術培訓內容也能反映出其不同的個性,如:喜歡節奏明快的孩子,個性外向成分多,而喜歡畫安靜的孩子,個性內向傾向多。老師正可以在傳授過程來發現和了解每一個孩子獨特的個性,並通過藝術教育來影響和促進他們健康個性的形成。創作過程與作品能夠使孩子獲得滿足感,而這種滿足感是個人成就感的重要源泉,藝術創作在形成孩子自覺意識和良好道德品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藝術教育有助於孩子大腦潛能的開發
在少兒期,大腦正處於發育之中,此時,既需要新穎鮮明信息刺激以開發智力,又要防止和避免疲勞,少兒美術,舞蹈,音樂等藝術創作恰恰兼有二者之長,適當地多讓幼兒參加藝術創作活動,對其大腦的健全發育會起促進作用。藝術教育的功能是整體的,所培養的空間知覺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不僅為智能健全的人所必需,而且它對於左腦語言功能也有促進作用。因此藝術教育的特別意義還在於它有利大腦潛能的全面開發,不僅有利於孩子學習其它學科,而且有利於適應未來的工作和生活。
少兒藝術教育是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孩子審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有助於培養孩子手、眼、腦協調活動的操作,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有助於孩子大腦潛能的開發。
8. 蕃茄田藝術是做少兒美術的嗎
1、蕃茄田藝術旨在幫來助小朋友建立源創意思考的習慣,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無拘無束的進行創作,運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體驗探索世界。
2、蕃茄田藝術通過平面及立體課程,令孩子最廣泛地與各種藝術創作形式接觸,運用最多元的創作媒材,進行最具深度的文化、環境、生活等主題探索,從技能、審美到品格培養,藝術課程從來就不只是技術的學習。
3、蕃茄田藝術通過獨創的玩習教學法,在課程主題的整合式教學帶領下,引導孩子進行階梯式學習。分齡、分階地六年以上持續不斷的進階循環學習,系統性地培育了孩子創意、創新及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4、蕃茄田藝術擁有7年完整的課程體系,潛心研發的「九大玩習」理論貫穿課程,同時堅持以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為基礎,以「兒童」為主體進行持續的藝術教學研發。
9. 少兒舞蹈對孩子的重要性
少兒舞蹈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要求學生掌握藝術技能和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養少年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既讓少年兒童得到身心、情感的熏陶,體態儀表、身體素質上的全面訓練,更要加強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培養孩子的情感,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舞蹈是各類藝術中歷史久遠的門類之一,是人們表達情感的古老也是直接的好形式。名家把舞蹈稱為「藝術之母」。 舞蹈是一種美的藝術,有很強的感染力。通過正確的系統化的舞蹈教學來發掘少兒的潛能,塑造少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少兒全方面的發展非常重要。
一、挖掘少兒的童心
童心純真,富於幻想 唐代劉長卿有詩句雲:「心鏡萬象生」;即人的思維與感情皆附麗於大千世界、萬象自然;而生存游戲於這萬象自然中天真無邪的孩子們,更有著豐富多姿的藝術想像力和創造力。天生的好奇會使他們看到原來空無所有的地方有某種美妙的圖象出現,更喜歡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景物。兒童清新爛漫,天真活潑,對世界充滿清瑩、甜柔的愛,愛野地上的小草,花,愛天上的月亮星星,愛天空中游弋飛翔的小鳥、白雲,愛江河上跳躍閃映的小魚、帆影,他們用心靈去擁抱自己喜愛的對象,他們具有求知慾強喜歡模仿,好奇好問,興趣廣泛等等特點。少兒舞蹈非常符合孩子們愛動、愛跳的特點,也很符合少兒通過感知和依靠表象來認識事物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孩子們在動作、節奏、娛樂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對於外界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舞蹈動作是無聲的語言,這些動作又能激發、啟迪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開拓創造性的思路。它能培養孩子們的形象思維,訓練其敏銳的觀察能力,使學生的感知、聯想、想像、幻想等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從而促進孩子們的智力發展。
二、培養少兒初步的藝術創造力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只有對音樂有深刻的感受能力,才會有創新和創造。俗話說得好:「有感而發」。舞蹈是一種情動於衷而形於外的藝術。舞蹈形象的創造是通過音樂所提示的情感,用人的「外在」肢體、身段、眼神和面部肌肉的動作來表達出可以「看得到」的藝術形象。告訴孩子們音樂是舞蹈的「好朋友」,這樣會引起兒童對音樂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聽音樂,孩子們聽了各種不同性質的音樂後,便會產生與音樂節奏、音樂內容相適應的感情,然後通過身體的動作來表達他們對音樂的感受。音樂的節奏型與旋律線條在舞蹈中對動作的提示、情緒的變化都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音樂的強、弱、高、低,旋律的起伏都會在舞者的內心產生著不同的形象思維和動力。因此,對於激發少年兒童的創造力,開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形象思維,重視對少年兒童音樂感受力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如藉助小蜜蜂,小螞蟻提倡集體主義和勤勞的精神,以小天鵝、小鴨子等可愛的藝術形象傳達兒童之情,使孩子們進入角色,在美的節奏的動作中,自由自在地表演,從而體現出兒童舞蹈語言更追求形式的新穎性、變化性,它不只是簡單的模仿和誇張,不是照搬成人現成的動作,而是在不斷積累素材的基礎上建造自己的素材結構,努力去創造,去尋找新意,尋找新奇,以美的成功的工藝形式吸引廣大兒童,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激情,滿足他們的欣賞需求,兒童舞蹈語言的創造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和特徵,以誇張、簡潔、明了、靈活的語言,展現兒童的神與形,情與趣。總之,孩子身上蘊藏著豐富的創造力,可是,這種能力如果不加以培養與開發便會隨著時間淡去。
三、 提高審美修養,增強審美意識
舞蹈是人體動態造型美的精華,科學、協調的舞蹈訓練,會提高少兒身體各部分的協調性和靈活性,促進少兒的骨骼發育,增強孩子們的消化機能,增進食慾,提高身體素質。在學生中,有一些孩子原來曾有「駝背」「摳胸」「端肩」等不良習慣,在教學中常常注意提醒他們自覺地改變這種不良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的這種習慣,能被有效地糾正。受過舞蹈訓練的孩子,都有儀表、舉止端莊得體的特點。這種形體特點,又會使他們自我感覺良好,充滿自信樂觀,為他們以後得體地待人接物打下一個基礎。經過舞蹈訓練的少兒,能讓人感受到我們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潑的形體和開朗美好的氣質,有助於培養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發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