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瓶蓋有多少個摺子
抄現在啤酒瓶蓋的襲21齒是根據國際通行的德國標准DIN6099製造的。這個標准不僅明確了瓶頸的直徑,還有瓶蓋的邊緣形狀以及製造材料。
對於瓶蓋的要求有兩條最主要的依據:
1. 密封性
2. 咬合度
這就意味著每個瓶蓋褶的數量和瓶口的接觸面積成一定比例,瓶蓋外部的波浪形封口既可以增加摩擦力,又方便開啟。21齒就是這兩個要求的最佳折中。
為什麼是21個,其實就和瓶起子有關,開啤酒瓶其實也是一門學問,要講求安全性和方便性,啤酒裡面因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所以開啟時要特別當心,如果裡面氣壓不均勻就容易傷到手,特別是劇烈搖晃過的啤酒,開瓶時特別容易爆。所以怎樣安全方便地開啤酒瓶在設計時就需要考慮。當時的設計者為了能找到最適宜很快打開瓶蓋的方法,於是就通過對鋸齒不停地修改,最後確定21個鋸齒時打開是最容易和安全的。所以就形成今天21個鋸齒的瓶蓋。而這種設計因為得到公認,所以很快在其他一些飲料包裝中也應用起來,比如玻璃瓶裝的可樂和雪碧瓶蓋,也都應用了這一標准。
2. 怎麼用筷子起開啤酒瓶蓋!!
這是一個巧妙的利用杠桿原理開啤酒的方式。
具體做法是:用筷子內底部抵住啤酒容蓋下部,用一隻手握住啤酒瓶的上部,並用手的食指頂住筷子底部向上點的部分,起到一個支點的作用.然後用另外一隻手壓筷子的另一頭,這樣啤酒蓋就開了。
3. 71、生活中用開瓶器開啤酒是利用了( )。 A、杠桿原理; B、物體問有摩擦; C、力的作用 72
71:A
72:A
73:C
74:C
75:C
4. 小點子賺大錢的目錄
第一章創意就是搖錢樹
1.「拾荒者」變了個想法
2.打開市場的小銅牌
3.偕老同穴
4.製作月球儀
5.水下旅館
6.製造新聞
7.都市裡的懸崖
8.理發店「出租」女秘書
9.變廢為寶
10.在垃圾場中建造花園
11.做有心人
12.說不定有一天這個東西會替我賺進一筆錢
13.靈機一動,使他成了「世界珍珠大王」
14.將一時靈感轉變為賺錢的機會
15.福特老爺車大遊行
16.巧捉蟑螂獲專利
17.罵出來的發明
18.牛奶瓶上的卡片
19.「一孔之見」發大財
20.「偷懶」的結果
21.滯銷豆腐成了暢銷臭豆腐
22.憑新點子白手起家
23.「金利來」的由來
24.顧家就餐計時收費
25.成功就在「一念間」
26.濁酒變清酒
27.出售空氣罐頭
28.沙漏玩具的新用途
29.水上浮動紙漿廠
30.溫度匙
31.巧用襯衣紙板
32.流動的汽車商店
33.一元錢存款
第二章打破常規,沖出束縛「財」智樊籬
34、水杯與火車
35、賣水勝過淘金
36、改變電風扇的顏色
37、一根電纜線值多少錢
38、一則修理表的廣告
39、與名人共過晚餐
40、讓女人也用「刮鬍刀」
41、處理轉暢銷
42、急中生智摔茅台
43、陰陽錯位
44、出賣「落後」
45、不拘常理的挑戰極限
46、暢銷的「醜陋玩具」
47、手帕上印導游圖
48、把電梯裝在室外
49、反過來思想
50、方形西瓜的誕生
51、腦筋急轉轉彎
52、左撇子專用商店
53、暫貯黃鱔
54、一張流淚的討債單
55、貸一美元的大富翁
56、拋灑硬幣
57、倒過來試試
58、將失誤變為財富
59、展覽「失敗」
60、專買經營失敗的企業
61、「劣」字做標榜
62、空中洗溫泉浴
63、模仿創新
64、善插空當得市場
第三章善於捕捉賺錢的信息
65、利用獨家新聞發財
66、處處留心皆學問
67、金裝女郎禮服
68、從議論中發現信息
69、一條信息換來900萬美元
70、垃圾的作用
71、信息造就財富
72、巧妙利用信息賺大錢
73、不用泥土種植的花草
74、一支鉛筆引來的商機
75、很普通的消息也有價值
76、一句話帶來的財富
77、信息偏愛有心人
78、科學的市場調查是創意的前奏
79、假發之父劉文漢
80、從信息情報中找財源
81、在壺嘴上裝上哨子
第四章巧妙利用顧客的好奇心
82、「不許偷看」是何意
83、一堆廢渣凈賺12.5萬美元
84、「尿出來的啤酒
85、一杯咖啡5000日元
86、保證顧客不會喝醉酒
87、「宇宙」沾馬季的光
88、我撕的是你的錢
89、被烤黑的「阿根廷」香蕉
90、毛姆的小說推銷
91、日本的覓寶樂園
92、製造懸念,調動人們的好奇心
93、英雄救美與「拍立得」相機
94、不是「春光」勝似「春光』
95、巧設疑點出奇制勝
96、打草驚蛇,想方設法吸引公眾的注意
97、」敬請明日光顧「的食品行
98、給富士山塗點顏色
99、英特爾公司的」尋人啟事『
100、高空贈表名遠揚
101、奇特的店規
102、好奇是人類的天性
103、巧取店名
104、「吃光』餐館
105、利用星星發財
106、有趣的動物餐館
107、罐頭盒上的謎語
第五章令人叫絕的促銷妙招
108、將砂倒在地上後
109、贈送刷子促銷法
110、燒畫
111、金幣效應
112、利普頓孤兒
113、由滯銷轉脫銷
114、向客戶求救
115、馴服「帶頭牛」
116、「阿凡提」的戰術
117、放長線釣大魚
118、飯店促銷有奇招
119、讓消費者「上癮」
120、利用顧客的「參與心理」
121、賣鞋油,還是賣雨傘
122、引導顧客需求,創造消費
123、李嘉誠巧妙推銷灑水器
124、抓住客戶的心理
125、「老頭衫」變「文化衫」
126、一個游戲啟發的營銷方案
127、「製造緊張」促銷術
128、中葯茶館
129、出租人才
130、只賣「一茬貨」的謀略
131、大受歡迎的「配對襪」
132、編織市場
133、推銷員巧用古幣
134、「買不到」商店
135、將盜竊犯的照片和資料貼在出售的保險櫃上
第六章及時抓住賺錢的機遇
136、流水聲賣高價
137、從雜訊中發現商機
138、機會幫助你達到目標
139、靠做繩帶致富
140、剝栗器的瞬間成功
141、用一英鎊看婚禮盛典
142、抓住適合自己的機遇
143、經濟危機釀造機遇
144、狀告足球
145、讓顧客強買麵包
146、適應需要
147、刷出來的財富
148、百年等一回
149、只贏不輸的助銷經典
150、「旅館醫生」
151、善於掌握社會生活變化的當家人
152、燙出來的財富
153、不妨來點超前思維
154、把泥土挪個地方
155、溜出來的發明
156、牛仔褲的誕生
157、指南針地毯的問世
158、巧用類比捕捉商機
159、把握商機賺大錢
160、火柴盒上打廣告
161、左右適源總統表
第七章靈活巧妙的定價策略
162、起死回生的金點子
163、生意從原價銷售做起
164、讓顧客自己定價
165、一提一降,玩具銷光
166、靈活的定價策略
167、如此「買一送二」
168、限量銷售
169、打折銷售
170、一律一便士
171、梯子價格
172、本店只有一個
173、把冷門變成了熱門
174、提高產品心理價格
175、賠了「夫人」為賺錢
第八章廣告中隱蔽著賺錢的智慧
176、只登個大問號的廣告
177、布希總統做「王婆」
178、「皇冠牌」也不例外
179、怪異的廣告
180、火燒希特勒
181、花錢替別人做廣告
182、著名指揮家被老闆當做了一個「活」廣告
183、化劣為優的廣告詞
184、請您稍候
185、雞蛋上的柯達廣告
186、百歲學生姐妹做廣告
187、花56美元買一輛56型福特
188、200萬元懸賞費為的是打廣告
189、「一萬個證人」
190、丑的魅力也難擋
191、「牛肉在哪裡?」
192、象牙肥皂
193、用肥皂做廣告
194、「感冒百服寧」巧借「保護你」
195、用「最愚蠢的辦法」成就「第六大公司」
196、給你一個嶄新的女人
197、是報紙重呢,還是電視機重
198、大象站在屋頂上
199、從今以後不必用牙齒開啤酒瓶了
200、在人造衛星上做廣告
201、生日公交廣告
202、英雄也會哭著要的玉米片
203、一句話改變形勢
第九章找到快速賺錢的捷徑
204、找到市場縫隙
205、天下沒有壞買賣
206、時間差贏利法
207、聽口音炒菜
208、從無本生意到跨國公司
209、廢紙簍里的秘密
210、瓊斯小豬香腸
211、三角經營法
212、「閑話」也賺大錢
213、變廢為寶的麥考姆
214、蒙勒的地圖王國
215、請孩子決策
216、鑽市場縫隙
217、揭短經營,意在稱雄
218、到幼兒園把孩子們錄下來
219、鎖定「角落」里的目標顧客
220、只生產哨子的企業
第十章借力生財嫌大錢
221、借金雞生金蛋
222、15借「鴿子事件」
223、「借」話
224、總統「賣書」
225、尤伯羅斯造勢大發奧運財
226、小林一三「引狼入室」
227、讓人家知道你
228、白手起家的「味精大王」
229、花錢最少收益最大的「壯行酒」
230、借名揚名
231、用自己的錢為競爭對手做廣告
232、藉助名人的「名氣」,聚集更旺的人氣
233、「飛鴿」贈總統
234、買斷馬俊仁神秘配方
235、總統用的是派克筆
第十一章「感情投資」是收益最大的投資
236、小小賀卡暖客心
237、拋撒名片
238、周五顧客聚餐會
239、領養「娃娃」
240、「每日一得」的魅力
241、溫情的蘋果
242、葯房的賀卡
243、布店拋」傘」引「財」
244、耳聾女郎接待投訴顧客
245、小燕子的道歉信
246、免費更換電池
247、免費送給家庭主婦使用
248、沒有電線的熨斗
249、免費顧客電話
250、給「挑刺兒」用戶發獎
第十二章贏得競爭的智慧與策略
251、兩輛中巴
252、製造假象,麻痹競爭對手
253、「新產品」擊敗老顧客
254、聲東擊西:轉移競爭對手的視線
255、醉翁之意不在酒
256、坐收漁翁之利
257、圍魏救趙
第十三章有智者事竟成
5. 啤酒怎麼會冒泡
從瓶子里往杯中倒啤酒,急性子的人,把瓶子拿得很高,有點像倒大碗茶似地,讓啤酒水柱沖向杯底,結果總是倒滿一杯泡沫,且泡沫流淌得一桌子,待泡沫消失後,杯子里的啤酒卻所剩無幾。
熟練的服務員則將杯子盡可能傾斜,將瓶口緊靠杯沿,讓啤酒緩慢地沿杯壁流向杯底,隨著杯子里啤酒增多,再徐徐將杯子傾角調正到豎直的位置,這樣可以倒滿一杯啤酒而不產生多少泡沫。人們不無詼諧地把這種倒啤酒的竅門總結為三個含諧音的成語:「歪門斜倒(邪道),杯壁(卑鄙)下流,改斜(邪)歸正。」
啤酒、香檳酒、可樂等清涼飲料,都是二氧化碳的過飽和溶液。在不密封的條件下,二氧化碳也會慢慢分離而散逸到空氣中去。這類新鮮的清涼飲料,含二氧化碳愈多品質就愈高。這也正是往杯中倒啤酒帶來麻煩的原因。
我們把前面說的兩種倒啤酒的方法稱為直沖式與斜溜式。為什麼斜溜式產生的泡沫少,而直沖式的倒法產生的泡沫多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從氣體的溶解度開始研究。
二氧化碳溶解到水中的量,通常用單位體積水能溶解多少體積的二氧化碳來度量,稱為溶解度,是同溫度和壓強有關的量。溫度低時溶解度大,高時溶解度小。在高壓下溶解度大,低壓時溶解度小。如果在高壓強條件下新鮮啤酒突然減小壓強,就會分離出二氧化碳而冒泡。在密閉的容器里,冒出的氣泡使容器內的壓力升高後,隨之溶解度也增高了,氣泡就不再冒了。我們在開香檳酒瓶時,聽到「啪」地一聲;報上也曾刊載開啤酒瓶時,瓶蓋飛出傷人的消息,這都是因為容器里壓力較高的緣故。
歷史上有過一則有趣的事。上世紀中,在倫敦的泰晤士河床下打了一條隧道,當隧道峻工時,當地政界人物在隧道里舉行慶典。令人掃興的是發現帶到隧道來的香檳酒都跑了氣而無味。然而當慶典過後人們走出隧道回到地面時,不幸的事發生了,酒在肚子里發脹了,氣從鼻子嘴裡不斷冒出來,有的人穿的馬甲被脹開,有的人則不得不重新返回隧道以減輕這突然襲來的痛苦。
所以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為隧道比地平面低數百米,那裡氣壓較高,二氧化碳溶解度也高,所以香檳酒就像跑了氣似地無味。等回到地面,氣壓低了,二氧化碳分離出來,把紳士們的肚子撐了開來。通常在海平面,每升高100米,氣壓即降低2190Pa,氣壓的這種微小的變化,對於過飽和的二氧化碳溶液而言,其氣體分離與否則表現得很明顯。
現在再來討論往杯子里倒啤酒的問題。靜止在杯中的啤酒,壓強各處基本上是均勻的,上層壓強略小於杯底,所以也是表面冒泡稍多。但是如果杯里的啤酒產生了不均勻流動,則各點上的壓強是不同的,這從流體力學伯努利定律可知,沿一根流線,速度大的局部壓強小,因此這些速度大的地方便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泡。為了說明這一事實,取一杯靜止的新鮮啤酒,我們看到它基本上不冒氣泡。如果用一根筷子一攪,就會發現在筷子運動的尾部會冒出大量氣泡,正是那裡壓強較低的緣故。如果把筷子在杯里作圓形攪動,使杯中啤酒旋轉起來,拿出筷子,啤酒在杯中形成旋渦,由理論分析知道,旋渦中心壓強小,所以那裡產生一串氣泡,就像在陸地上看到的龍卷風一樣,非常有趣。關於旋渦中心壓強小的事實,在江河裡游泳的人會有親切的體會,游泳到旋渦邊上,會被旋渦中心吸進去,是非常危險的。
這就是說,如果你想讓啤酒不冒泡地倒滿杯子,你就應當在倒的過程中,盡量減小啤酒杯中液體的相對速度,盡可能使注滿杯子的過程變為准靜態。前面說的直沖式之所以不適用,就是因為這種方式使啤酒柱有較大的動量,從而杯中的啤酒速度差加大,即易形成大量的小旋渦。而斜溜式,一方面降低了啤酒從瓶口到接觸杯子這段落差,使啤酒入杯時的動能減小;另一方面杯子傾斜可以將啤酒柱對杯子的正沖擊變為斜沖擊,從而減小啤酒接觸瞬時的動量改變;再者斜溜過程,增加啤酒溜到杯底的路程,在這溜的過程中杯壁近處的邊界粘性層造成對啤酒的阻力也可以減小啤酒到達杯底的速度。所以它基本上滿足盡可能准靜態的要求,使整個過程中泡沫較少。
啤酒中含二氧化碳較多,為什麼喝起來就會覺得舒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溶解度與溫度的依賴關系。當你倒滿一杯冰過的碑酒後,試用一根筷子插入杯中,你就會發現筷子周圍爬滿了小氣泡。這是因為筷子初始溫度比啤酒高,筷子周圍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在溫度高時溶度小,便分離出來爬在筷子上。同樣啤酒喝進體內,體內溫度比啤酒高,在從口、食道與胃壁的粘膜上也會很快地附著大量的氣泡。我們還知道氣泡的熱傳導效率是比較低的,這就是當你喝了比體溫低很多的清涼飲料時你並不感到有過分冰涼的原因。我們又知道,粘膜驟然溫度下降,會使它附近的血管收縮,神經活力降低,同時消化能力和胃口也相應地變得遲鈍。而啤酒中氣泡的作用也正是使人既覺得涼爽又不致倒胃口而保持旺盛的消化能力。由於這個原因,你也許注意到,在炎熱夏季,當你吃完一杯冰激凌再開始吃飯,會覺得胃口不佳,而喝完涼啤酒再吃飯,還會吃得津津有味,這就是因為後者產生氣泡的緣故。
所以,為了啤酒好喝,必須注意從釀造、貯運、從瓶中往杯中倒等一系列環節中,不使二氧化碳跑掉,以使它進入口中以後能產生較多的小氣泡。在貯運過程中,要避日光曝曬,要適當降溫;不要過分激烈地搖晃,以免二氧化碳過多跑掉,否則即使在密閉容器中,也會使分離出的二氧化碳氣體由於壓力過高,導致爆炸事故。還要注意在倒啤酒時,利用斜溜式,而不要在「入口」前這最後一道程序上跑掉過多的二氧化碳。還應當提及的是啤酒中氣泡形成不僅與壓強和溫度有關,還和一定的氣化核心有關。氣泡總是先在微小的固體近處、或瓶子內表有毛刺處形成。試往啤酒杯里放一小撮砂子,隨著砂子下沉,啤酒就會像開了鍋一樣冒出大量氣泡。而且,微小氣泡一旦形成,氣泡自己又可以作為氣化核心而加速氣泡的形成。所以啤酒冒泡在實際上是如同雪崩一樣的非線性過程。即,氣泡愈多便愈容易增加氣泡。所以一旦大量氣泡冒出來,便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溢出杯子,即使停止倒啤酒也還會再冒一陣,直至二氧化碳跑得差不多了才會停下來。
在生活中把這種多了就更多,少了就更少的非線性現象稱為馬太效應。它來自聖經上馬太福音中的一句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種效應在力學與物理學中,隨處都可以遇到。河道彎了,由於流動沖刷就更彎;地不平了,在徑流沖刷下就更不平;大氣電離了,局部就更易於電離直至放電。一定程度上窮富差別加大,股市行情暴漲暴落,經濟危機等都是馬太效應。我們這里說的啤酒冒泡也是。要想精確地描述啤酒冒泡的非線性過程,還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因為泡沫是一種分形結構,不同尺度的泡沫行為也不同。
討論完啤酒,我們來看一看水,它和啤酒同是液體。啤酒里溶解的是二氧化碳,水呢?水中通常溶有少量空氣,進一步說,水的分子群可以轉化為氣體——水蒸氣。在這一點上說,它同啤酒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是,水分子在較低的壓強下才會變為氣體,產生氣泡,這種氣泡稱為空泡,也稱為空穴。空泡有時小到直徑只有10-5厘米,可別小看這種不起眼的空泡,它曾經是而且現在還是航海事業的可怕障礙。
1894年,英制240噸的小型驅逐艦「勇敢號」初試航時,螺旋槳轉速只能達到384轉,比額定設計轉速低1.54%,幾經調試,直到1897年,總工程師Barnaby才在造船工程師會上發表論文說明最初成績不良是由於螺旋槳發生了空泡現象。過了20年,1915年,英制的新魚雷艇「德林號」駛入大西洋試驗,它的設計速度比前一型號大一倍,但是當艦艇機器以最大轉速工作時,艇尾抖動,尾部海水泡沫翻騰,猶如倒啤酒時一樣,速度和前一型號一樣。當魚雷艇回到基地時,螺旋槳已破爛不堪了。這又是空泡在搗亂。直到1971年,有人對上千艘船做了調查發現,其中有30%的螺旋槳在使用一年後,由於空泡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為了研究空泡產生的機理及其作用,人們從上世紀就開始了理論與實驗研究。1895年,英國建造了專門研究空泡問題的小型水洞,隨後在本世紀20~30年代,英、德、法、蘇、美等國相繼建造了較大型的空泡水洞。同時理論研究也取得了相應的進展。
高速水流為什麼會冒氣泡?原來水在標准大氣壓下(1個大氣壓相當於101325Pa),溫度達到100℃,水就會沸騰,「沸騰」就是水內部能冒氣泡的現象。不同溫度下,水沸騰的壓強是不同的,這個壓強稱為飽和蒸氣壓,也稱蒸氣壓。水在不同溫度之下的飽和蒸氣壓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在壓強為2338.1Pa時,水在20℃就開了,這種在常溫下沸騰的現象,可以稱作「冷沸騰」。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面,由於那裡的氣壓低,沸點只有86℃,所以在那裡煮東西不容易熟。在壓強達到198490Pa時,即約不到兩個大氣壓時,水到120℃才開,這個壓強差不多是通常高壓鍋的壓強。
前面說過,流體高速運動,會造成局部壓力減小,特別是高速艦船、螺旋槳、魚雷等在水中運動時,會造成局部水的壓強很大,達到常溫下的蒸氣壓。這就是高速航行水中產生氣泡的原因。
一旦產生了空泡現象,阻力就會加大,產生氣泡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船速再也上不去了。如果不採取對空泡問題的特殊對策,那麼大部分大船速度將超不過26節(約14米/秒)。
然而空泡對航海帶來的危害還不止如此,問題是空泡在低壓區形成後,隨著流動流到高壓區,在那裡壓力增高,空氣泡無法存在而閉合。空氣泡閉合會造成類似於爆炸的高壓,甚至會達到100 000大氣壓。在這種大氣壓下,任何金屬材料都會被破壞,於是螺旋槳很快便被空泡咬得百孔千瘡。類似的問題在大型水電站與大型水壩上也產生過,如泄流洞水速高了,水泡可以侵蝕洞壁,水電站渦輪機葉片可以在幾天之內被水泡吃掉數十毫米厚。
水滴石穿,不間斷的水滴可以將堅硬的石頭打穿。起先,人們認為是由於水流長時間沖刷造成的,原來也是由於空泡在起作用。隨著高速攝影機的發展,有人以每秒1500張的攝影機對准液滴「著陸」的地方。液滴由圓而扁然後四散濺開,就在這一瞬間在液滴中心附近的一些局部流速相當大,足以達到產生空泡的低壓。於是空泡逐漸將堅硬的石頭咬去。在濤濤流動的江河中,流水拍擊岩岸,「亂石穿空、驚濤裂岸」,水的這種作用,恐怕也是空泡在作怪。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注意到:將一杯剛煮開的水潑到地面,聽到的是噗地一響,而冷水潑到地面,則聽到清脆的啪地一響。這響聲的不同也是由於氣泡。如果你將一杯新鮮的啤酒潑向地面,響聲同潑開水一樣。剛煮開的水近於100℃,往地下一潑,水與地面沖擊,流體的局部速度較大,因而壓強減小,這個小的壓強會使流體重新沸騰起來,在地面與水之間隔著一層氣泡當然與沒有氣泡聽起來響聲不同了,而冷水向地面沖擊時局部壓強降低不足以使流體沸騰。
拿一把鋁壺,燒一壺開水,當水滾開時,你一隻手將壺提離爐子並輕輕將壺底放在另一隻手上。這時你竟然會發現,這只手可以托起整個鋁壺而不感到燙手。這又是水泡在起作用。原來剛燒開的壺底壁上爬著一層細微的水泡,它隔熱性能很好,當你用手托壺底時,壺底鋁的熱容量較小,很快與手溫平衡,而壺中水的熱量卻由於一層氣泡的隔熱,使手不感到發燙。不信請試試。
本世紀初,人們逐漸認識了超聲現象。1917年法國科學家郎之萬發明了壓電晶體超聲波發生器,之後超聲波進入了應用研究階段。值得注意的是,超聲波在水中傳播引起水的局部高頻振盪,這種振盪產生的負壓足以產生空泡,從而使超聲波在清洗零件、乳化、加速化學反應與粉碎等方面都得到廣泛應用。
也正好是在1917年,英國學者瑞利,首先計算了不可壓流體中球形空泡閉合時,可以在中心造成無窮大的壓強。當液體是可壓時,這個壓力雖不是無窮大,但仍非常大。對空泡的認識至此卻遠沒有終止。早在60年前,人們就發現當把超聲波通到水中,頃刻之間水中可以發出光來。這個現象一直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直到1959年人們才首次論證,光是由空泡破滅時產生巨大能量集中所發出來的。
據最近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近幾年來,人們逐漸用更精確的模型來計算空泡這一現象。先後有3個美國人得到了不同的結果。1986年一個美國人算出氣泡破滅可以造成5000K的高溫,1993年又有人改進計算,說是可以達到7000K的高溫,這已經是太陽表面的溫度了。到1994年11月美國全國聲學會議上,有人宣布用精細模型並用計算機算得,氣泡破滅時的溫度可以達到2 000 000 K,這個溫度是聚變熱核反應所需溫度的一半。
如果上述計算理論是對的,我們又能夠依靠近代技術去實現的話,說不定空泡還是一條通向可控熱核反應的可行途徑呢!這是一個多麼誘人的前景啊!退一步講,即使達不到所計算的高溫,人們不是也可以利用這一超常的高溫去開辟許多新的應用領域嗎!
啤酒冒氣泡可以帶來美味,也可以帶來麻煩。同樣,空泡可以是危險分子,也可以為人類造福。天下大事,有一利必有一弊。而怎樣除弊興利,全靠對它的機理有充分的了解。倒啤酒尚且如此,對待空泡更是如此。
6. 科技小發明的做法
1、設問發明法
設問發明法也稱聰明的辦法、檢核表法。它享有創造技法之母的稱號。
夜光粉是一種用量少用途不大的發光材料,多用於鍾表和儀表。現在有人提出,它能有更大的用途嗎?這個設問,誘人研製成夜光紙,可以裁剪成任何形狀貼在夜間黑暗環境中,指示開關位置所在,既方便,又安全。可貼在火柴盒上、煤油燈座上、山區公路轉彎處、樓梯扶手處等等。
這種發明技法叫設問發明法。設問發明法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或需要創造發明的對象列出有關問題,然後一一核對思考,促進創造發明。可以設問現有的發明有無其他用途?能否引入其他創造性設想,或替代,或借用?現有發明可否改動一下?可否縮小、減輕、分割?可否擴大用途,延長壽命?可否更換型號或順序?可否顛倒過來?有無替代用品?現有的幾種發明是否可以組合一起?……從這段設問中可以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創造發明的設想。
(1)加一加
把一件物品加大一點,加長一點,加高一點,或者把功能增多一點,使物品在形態上、功能上、尺寸上有所變化,有利於使用。
例如,把變通的印刷鉛字加大一點,成為大號字,便於老年人閱覽。把變通雨傘加大一點,成為海濱游泳場的晴雨兩用傘。
鉛筆和橡皮原來是分開的兩件東西,美國威廉發明了橡皮頭鉛筆,這也是加一加的方法。帽子和衣服加在一起,有了帶帽子的風雪大衣。X射線照相裝置同電子計算機加在一起,成為「CT掃瞄器」,使診斷腦內疾病和體內癌變等具有特殊效能。
(2)減一減
把一件物品減小一點、減輕一點、減低一點,使它的形態、功能發生變化。
例如,電子管改成集成塊,體積縮小了。鋼鐵架帆布帳篷改為充氣塑料帳篷,重量大大減輕了。近視眼患者帶上眼鏡很不方便,發明微型隱形鏡片,裝在眼睛內,更方便了。
(3)擴一擴
把一個物品放寬一點,擴大一點,使它的功能產生明顯的變化。
例如,放大鏡、顯微鏡、寬銀幕電影、投影電視,都是運用擴一擴的技法。上珠算課,教師向全班同學演示怎樣撥珠運算,製作一個大算盤,掛在黑板上,全班同學都看得清清楚楚。
(4)縮一縮
使一個物品的體積縮小一點,縮短一點,給人使用帶來方便,或者改變它的功能。
例如,製造壓縮餅干、袖珍收音機、袖珍雨衣等,書籍的縮印本、袖珍詞典等。
一位醫師設想了利用氣球作為疏通血管的工具。把氣球縮得很小(直徑只有幾毫米),把它系在一個特製的導管的一端插入病人的動脈血管,當它探到被脂肪阻塞的地方時,就給小氣球充氣,小氣球膨脹後,就擠壓清除了沉積在那裡的脂肪,使血液正常地疏通。
(5)變一變
改變物品的形狀、尺寸、顏色、味道、音響等,引起人們新的感覺,更有使用價值,更受消費者歡迎。
例如,服裝的面料、款式、顏色、圖案的變化。圓形鉛筆變為六角形、扁圓形,不易滑手,不易從桌上滾下。圓珠筆從單色變為雙色、三色等。
(6)改一改
改進物品原來的形狀、性能、結構,使之出現新形態、新的功能。例如,對雨傘的改進。為了防止容易拿錯,讓傘布增加顏色和圖案。為了防止風雨時傘布遮住視線,改用透明的塑料作傘布。為了撐傘時拿東西方便,設計成可戴在頭上的帽式雨傘。還有,帶「儲水器」的傘,帶照明的傘,等等。再如,撥環式電話機改為按鍵式電話機;單放機改為收音機;單卡改為雙卡……,使產品朝著自動化、微型化、效率化、輕便化、簡單化、省力化方向發展。
(7)拼一拼
把一個物品與另一個物品拼起來。這和「加一加」有相同之處,但又不完全相同。這里指的是一種到多種規律的合並,一種到多種功能的合並。例如,有的小刀把刀、指甲剪、開啤酒瓶的起子合並在一起。有的組合傢具,這樣一並可以坐,那樣一並可以睡,再一種擺弄可作寫字台等等。
(8)學一學
通過學習、模仿別的產品的形狀、結構、顏色、性能、規格、功能、動作來實現新的發明例如,魯班被草劃刮破了手,他模仿茅草邊緣的小齒,發明了鋸。有一位小發明家發明了方便的淘米器。平時淘米時,倒水很麻煩,一不小心,米就會流失。看了米篩做得密不易漏米,學著做個半圓形的鐵絲網,罩在淘米桶上就不會使米流失了。
(9)代一代
代是指代用,材料的代用,方法的代用,商品的代用。工具的代用。例如,以塑料代鋼,以噴塑代電鍍,以集裝代散裝。運用代一代可以生產出許多新的產品。
(10)搬一搬
把物品的某一部件搬動一下,產生一種新的物品。例如,把電視機上的拉桿天線「搬」到圓珠筆上去,發明了可伸縮的「圓珠筆教棒」。在黑板上用三角板畫圖形不方便,一位同學在三角板的三個頂角各裝一個小鐵珠,這樣,當三角板在黑板上移動時,減小了摩擦。
(11)反一反
把某一事物的形態、性質、功能反一反,發明出新的物品。許多新產品往往是上與下、里與外、左與右、前與後、橫與豎反一反例如,皮革里外反一反,成為翻毛製品。平時人們穿拖鞋只能朝一個方向穿進去,如果脫拖鞋時把拖鞋放倒了,那麼,到要穿的時候,又需要把它擺正才能穿。能否做到反方向也能穿呢?日本橫山康子發明了兩面都能穿的拖鞋。這種拖鞋只是把拖鞋的十字搭攀移到中央就行了。
(12)定一定
定指的是規定、約定。為了解決某一問題,或改進某一件東西,為了提高學習、工作效率和防止可能發生的事故或疏漏,需要做出一些規定。 例如,為了使交通有秩序,防止事故發生,發明了信號燈。規定黃燈亮時,車輛停止行駛,已經越過停車線的車輛可以繼續行駛;紅燈亮時,禁止車輛通行;綠燈亮時,車輛通行。再如,醫師測定病人的體溫要用溫度計,溫度計刻度的規定,是瑞典科學家攝爾休斯的一大創舉,他規定水結冰時的溫度(冰點)為零度,在一個標准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沸點)為100度,中間分為100等分,每一等為1度。這就是攝氏溫度計使用的「溫標」,記為「C」。
2、聯想發明法
瑞士工程師喬治.德梅斯特拉爾很喜歡打獵。每次打獵回來總發現有一種大薊花粘在他的衣服上,粘得很緊,不易摘下。他逐漸對這種長有倒刺的野花發生了興趣。有一次,他摘下一朵花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花上長有許多小鉤子。原來是這種小鉤子緊緊地粘住了布料!由此,他聯想到,假如在布上放置一些類似的小鉤子,不就能夠將兩片布牢固地粘合在一起嗎?經過反復思索,德梅斯特拉爾認為自己的設想是符合實際的。於是,他採取分析和類比的方法,經過8年的研究實驗,終於製造出由兩條尼龍帶組成的尼龍搭扣。具體結構是:在一條尼龍帶上布滿小鉤,另一條上布滿小圈,將二者相對擠壓就能牢牢地粘合一起了。這項發明是在1957年完成的,相繼在許多國家獲得專利權。 這種創造發明技法叫聯想發明法,也叫想像法。它是把與發明對象不同領域中的事物與發明聯系起來的思考方法。所謂聯想,就是把頭腦中不相關的事物重新進行組合。
3、組合發明法
橡皮和鉛筆是兩項不同的技術成果。一位貧窮的畫家威廉把它們組合在一起,發明了把橡皮包在鉛筆頭上的鉛筆。他獲得了專利。他把這個專利和專利權賣給了拉巴地布鉛筆公司,使該公司每年僅專利費一項收入,達50萬美元。有一家音樂工業公司的技術員豪斯菲爾德,把超聲檢查儀與計算機圖像識別兩項技術組合起來,發明了能夠進行人體內探測的CT掃描儀器,因而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這項發明技法叫組合法。它是在創造發明中,把多種技術成果綜合在一起,構思出新穎的設計和獨特的功能的方法。
7. 啤酒蓋為什麼是固定齒數的
到了夏季,很多人都喜歡喝啤酒,能起到消暑降溫的作用,大家也都知道,啤酒瓶蓋有鋸齒,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它是有21個,那為什麼是21個呢?
早在19世紀末,威廉·佩特就發明了24齒瓶蓋,並申請了專利。內部還墊有紙片以阻止飲料與金屬接觸,其主要依據是佩特發現該齒數最適合酒瓶密閉。作為行業標准,24齒瓶蓋一直沿用到20世紀30年代左右。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原來手工加蓋的方式變成了工業加蓋,24齒蓋最早是用一台腳踩的壓機,一個一個套到瓶子上的。自動機器出現後,瓶蓋被裝進一個軟管自動地安裝,但在使用過程中發現,24齒瓶蓋很容易堵住自動裝填機的軟管,改成23齒這種情況就不會出現,最後又逐步規范到今天的21齒。
現在啤酒瓶蓋的21齒是根據國際通行的德國標准DIN6099製造的。這個標准不僅明確了瓶頸的直徑,還有瓶蓋的邊緣形狀以及製造材料。對於瓶蓋的要求有兩條最主要的依據:其一是密封性,其二是咬合度,也就是通常說的瓶蓋要牢固。這就意味著每個瓶蓋褶的數量和瓶口的接觸面積成一定比例,瓶蓋外部的波浪形封口既可以增加摩擦力,又方便開瓶。21齒就是這兩個要求的最佳折中。
事實上,啤酒瓶蓋設計成鋸齒狀是為了密閉性好。啤酒是一種特殊的酒類飲品,裡面含有很多二氧化碳,所以對啤酒的包裝有一定要求,需要密閉性好、不容易跑氣的包裝設計,經過不斷變革,於是就出現鋸齒狀的瓶蓋包裝。
而鋸齒的數量為什麼是21個,其實就和扳手有關。開啤酒瓶其實也是一門學問,要講求安全性和方便性,啤酒裡面因為含有大量氣體,所以開啟時要特別當心,如果裡面氣壓不均勻就容易傷到手,特別是劇烈搖晃過的啤酒,開瓶時特別容易爆。所以怎樣安全方便地開啤酒瓶在設計時就需要考慮。
當時的設計者為了能找到最適宜很快打開瓶蓋的方法,於是就通過對鋸齒不停地修改,最後確定21個鋸齒時打開是最容易和安全的。所以就形成今天21個鋸齒的瓶文章來源酒水招商網蓋。而這種設計因為得到公認,所以很快在其他一些飲料包裝中也應用起來,比如以前玻璃瓶裝的可樂和雪碧瓶蓋,也都應用了這一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