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文學寫作僅僅是作家的個人精神創造嗎
從個人角度講,寫出作品需要個人體驗和生活智慧。
從文學角度講,寫作都是建立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包括對前代作家作品的繼承和翻新。
⑵ 寫作是如何創造價值的
昨天,我的好友子中(網名足羽,現就職於騰訊科技)在微信圈把伯通兩年多之前的文章《寫作還有什麼用?》貼出來,我又重新學習了一下,收獲還是蠻大的。
有緣跟伯通見過兩三次,有虎嗅的線下聚會,也有兩次在海信電器的媒體發布會。他是一個帥帥的、睿智的年輕人,也是一個性情中人,所以要寫出他那種風格的文章,必須要有相對鋒利的性格。其實這么多年以來,我也發現寫作確實能創造價值,那麼它從哪幾個方面創造價值呢?
第一,文字是最低成本的思想傳播與信用構建渠道。這世界上沒有比碼字更簡單的事情了,我現在寫文章基本上是用語音配合在手機上進行文字整理,越來越熟練,但其實這世界上又沒有比寫作更難的事情,在前進的過程中,最大的瓶頸來自於你自己,來自於你的認知和眼界!
不管怎麼講,寫作給了我們普通人一個機會,特別是自媒體的出現,每個人都是一個品牌,可以自由發聲,這件事本身創造了巨大的價值。然後,每篇文章發出去後,無形之中一分一分地開始增加你的信用度和經驗值,也是另一種信用背書。可以說,甚至從未謀面的網友,無論是線上聯絡還是線下聚會,彼此間並不熟悉,但卻會一見如故。因為在寫作與閱讀的過程中,流動的思想碰撞可以達到深層次的共鳴,那你的信用和IP就在無形中建立了,這也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
第二,誠如伯通寫到,每寫完一個東西之後,你甚至可以去休息了,或者再去忙別的事情。但是你的文章有可能還在持續傳播,確實闡述每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就相當於「開分礦」(即時戰略游戲中的術語),哪怕多年以後,無論是搜索、重提還是二次引爆都可能繞不開你的文章。所以早期可能會分散你的一部分精力,但是只要堅持,往往可以在後期滾動創造價值,這是一種「滾雪球」的邏輯。隨著時間的延長,優勢還會不斷放大,所以我們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都要想辦法去做「時間的朋友」!
其實從實戰出發還有一個「飽和攻擊」的方法論(分眾傳媒江南春),經常我們寫文章並不完全是無目的地寫,或者只以短期流量為核心忙著蹭熱點,而是會圍繞某一個核心的關鍵詞和內容,可以進行持續、反復、多角度的文章撰寫。比如說,我多年前寫的大概200篇移動醫療的系列文章,大概20篇無創血糖儀跟血糖管理的文章,關於葯企數字營銷的文章超過100篇。所以無論你什麼時候去研究這些領域,應該都繞不過這些文章。隨後有越來越多的媒體轉載,影響力不斷擴大並且出現了長尾效應。
特別是在商業價值相對比較大的領域,不要過分追求爆款文章,即使流量只有幾百也不要氣餒,而是要堅持不懈地繼續密集覆蓋,飽和攻擊,隨後一段時間後會有意外之喜,很多意向會自己找上門。而你主動找客戶跟主動找你相比,生意達成率要差十倍以上。
第三,寫作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不斷地磨礪自己、督促自己學習,不斷地提升認知,增加新的思想碰撞,特別像我這么懶的人,只能靠這種被動方式成長,否則時間很容易就荒廢了。因為你如果想持續持續寫一個領域的文章,一般寫到20-30篇,過了你的熟悉區之後,就會發現你沒東西可寫了。如果每天更新,就會逼迫你強行去讀書、去查資料、去與更厲害的人交流,長此以往,你就真的逐漸會向他們靠攏了。
特別是有些創新領域,本來也只是稍微經驗多一些,但是隨著不斷寫作,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主動來找你交流,認識問題就會越來越深刻,而越深刻寫的文章就會得到更大的傳播,隨後就會有更多的信息來。這個不斷循環反饋之後,結果你變成這個領域真正的專家,而且信息源很廣,也會藉此結交很多好朋友。
最後我提一下,寫作、著書立說非常重要,思想傳播不能完全靠插科打諢、靠所謂一些技巧去過分透支初始流量紅利,比如在微博、微信中發泄牢騷,分一杯雞湯等等。通常寫作還是要成體系的,特別研究與闡述問題還是要深入一點,越深入、越全面才能更多流傳。有些流量和文章沒有任何沉澱價值,隨著時間的流逝就自然過去了。所以要寫有價值的文章、做有沉澱的內容,當然也要學習運營技巧,再積極關注時事、新聞、熱點,進行流量借勢,兩方面要進行有機地結合。
寫作,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
作者Dr.2,Medicool醫庫董事長
⑶ 小說寫作創造的是( )。 A.偏重於再現的虛構性形象 B.偏重於表現的寫實性形象 C.表現與再
我可以確定是A
⑷ 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這句話的意思.
你可以這樣理解:學生去讀書是為了學習知識,從一篇文章里摘抄好的句子和詞語是整理和鞏固你所學過的知識,是你無形中吧知識牢牢記在心裡,用寫作的方法創造文字,表達你的心聲
⑸ 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這句話的意思
讀書是一個接受的過程,摘抄呢是把接受的東西進行消化,寫作呢就是把自己接受並消化的知識用自己的方式和話語表現出來,就是創造!
⑹ 能否說凡是寫作的作家就是文學創造的主體
參考一下.....
http://..com/question/469519.html?fr=qrl3
⑺ 意境創造對寫作的好處
一 意境
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意境,是文學藝術作品中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正如王昌齡先生所說,詩歌有三境,物鏡,情境,意境,其中最高的要求就是意境.在文學作品中,意境得以生成,似乎不太容易的,但是,在中國的詩歌中,卻不乏這樣韻味不窮的作品.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在姚鼐筆下的散文,也是異曲同工之妙: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樗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
散文亦有詩歌的詩意,亦有意境的美麗,同樣回味不盡,口角噙香.只是,散文的意境創設是否與詩歌一樣呢?
從語言上說,散文字句朴實,如"素描".從文化上說,散文的思想的傾訴, 是智慧的結晶河和情感的宣洩.它的意境生成,離不開文字的表訴和情感的表露.
二 美的文字和意境生成
曾經有人說過,如果徐志摩在翻譯日本的"再見",譯成"殺羊那拉",而不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詳的"沙揚娜拉",也許這首小詩的韻味將大失.同樣在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有幾個字用得很巧妙.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其中,瀉字盡流水之形態,翼然盡山亭之奇險.兩者又是補充"蔚然而深秀之山"的秀美,這就描繪了美麗的環滁之山,讓人忍不住也走進了,太守的與民同樂之中.當然,當然這個瀉字在<<;紅樓夢>>;中有引,寶玉認為此一"瀉"字過於俗氣,便用了一個"泌",於是便有了泌芳匣.
但是大觀園里的水是不能和天然的山水相比,此一瀉字,更顯其真.
當然,不同的文字就將表達不同的感情,這是文字與情感的關系,情感與意境生成也是有干係的,但是,文字本身的作用太讓人忽略了
三 情感的表達與意境的生成
以情制勝的文章,如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一為忠,二為孝,以情感人.成功的散文也善於吸取,文字的選取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感情,而感情的自然流露對意境的生成是有影響的.
"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卧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
這是選自歸有光<<;項脊軒記>>;的文字,思親思妻之家,作者在表達的時候並沒有說自己如何思念,既沒有蘇軾"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也沒有陸游的"錯錯錯,莫莫莫",是寫妻子所植之樹,死後幾年了,樹已經亭亭如蓋,而人呢?我們可以看到做人每次對樹相望時,他心中對妻子的回念,對妻子的追悼,和一切已逝的心痛和失落.這是什麼意境,是"執手相看淚眼,卻無語凝咽"的無語之痛,是"下筆無言處,惟有淚千行"的傷心痛徹,更是象聞一多先生寫給女兒的詩___<<;也許>>;,這是源源細流般隱著的深痛.這偏是情感的制勝,歸有光把一個小小 的 項脊軒化做了他們家族的興衰,化做了"月光如水照緇衣"的深深反思,化做對親人的懷念,化做,化做了"月光如水照緇衣"的深深反思和追念.這是他的心靈之園,凝聚了他的深情.當我們走進這個一個軒子里,是否能看到一個老人靜靜執書,偶爾眺望一下園子的樹木,吟上"喟然傷心肝".便是這樣的情感的 表露,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項脊軒.
情感的流露,是意境生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兩者兼容,情景合一
文字的美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感情,感情的表達也需要的文字的選取,而這些在某時候,可以更好的完成意境的創設.這在文學的 創作中是互補的,象餘光中先生的聽聽那冷雨,是美好的詞句和淡淡的傷感,把我們帶進了雨的世界裡.
其實,還有另一種說法,在意境的生成時,我們更加喜歡用"神來之筆",也許,真正讓人回味的美的東西,冥冥中有種註定吧.
⑻ 創造與模仿和創造宣言在寫作目的上有何不同
創造與模仿和創造宣言在寫作目的上是有不同的創造與模仿,主要是在創造的同時還要模仿別人的,而創造宣言,沒有提到模仿,應該是自主創造有創新的精神。
⑼ 魯迅是在寫作什麼文章時創造了"獨語體"的散文形式
魯迅是在寫
《吶喊》
文章時創造了"獨語體"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