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律是由什麼創造什麼保證實施體現的是什麼
法律是由國家創制並保證實施體現的是統治階級的意志
2. 什麼是創造時間法
創造時間的第一項是要每天挑選出一項重點項,從而開啟每一天。在有重點項的基礎上,要保持聚焦,打敗分心,為我們的這個重點項創造出時間。
與此同時,保證我們的聚焦,保證我們好好生活,需要我們有充足的體力和活力,用身體為大腦充電。最後我們也需要去反思,調整並改善我們的整個時間管理體系。
通過挑選這本書里提供的一些策略,檢驗這些策略的有效性,然後重復這些有效的策略,我們就可以創造出時間,與此同時,我們要保持平常心,不要太在意完美。
許多剛接觸時間管理的小夥伴,包括我,一開始對時間管理的概念,就是我們先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從大腦中提取出來,列成清單,然後照著清單去一件件把事情解決。
但是在有這樣的一個清單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專注於那些比較簡單的事情,優先去做那些比較簡單的事情,然後我們每天忙忙碌碌,被清單追趕著跑。但是並沒有做出什麼樣的成就,反而時間流逝的非常的快,那麼我們如果不用清單,而是使用一個遠大的目標來替換這樣的概念的話,我們會發現目標可能比較遠大,又不是非常的清晰,在追尋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也會有所動搖,也會導致我們時間管理上的失敗。
無論是細碎微小的任務,或者是遠大的目標,都會讓我們覺得,我們在生活中一事無成,很容易產生挫敗感,因此作者很創造性地提出了用中等大小的重點項目,給我們帶來成就感以及愉悅。
通過控制注意力的走向來控制自己的時間,不再限於那些刷不完的APP,或者是那些要交電費,然後要買什麼菜之類的,這些細碎的小事情,找到第三選擇,抱有目的的去關注自己的時間規劃。
剛看到這個重點上的概念的時候,真的是有被驚艷到。在群主的日行一記群里,不知道有沒有其他的小夥伴看到。
我經常一件任務因為畏難情緒會在那裡一天一天的往後推,直到不得不做為止,這也是因為我可能會優先選擇把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情做完而導致的一個惡果。
在明白了重點項目的重要性之後,我們就要去選擇讓什麼樣的事情成為每天的唯一一件重點項,在此之前要需要問自己,想讓什麼成為今天的亮點。
所以我們可以從三方面去思考這個問題,什麼事情是最緊急的,什麼事情做完了之後,會讓我們產生更大的成就感,或者這件事情會不會讓我們快樂、
緊急程度可以對應一份即將要交的論文或者作業,成就感可能是你想做的一件作品,或者是烹飪一道菜,喜悅程度可以對應,比如說今天你最重要的事情安排時,跟朋友聚餐,或者出門,運動都可以,重點項的時間最好控制在60到90分鍾之內,會讓我們盡大可能投入進去。
3. 模擬創造法有什麼意義
運用模擬創造法復開展教學活動,制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鍛煉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動手能力,又能夠通過創造、設想的全過程,全面檢查考核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水平。科技課上的創造技法課,除了採用模擬創造法,還採用創造性探討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 聽診器的發明是根據什麼創造法
聽診器是1816年由法國醫師林奈克發明的。當時,林奈克為一胸痛的肥胖病人看病,他將耳朵貼在病人的胸前,但是病人肥胖的胸部,隔音效果太強了,聽不到從內部傳出來的聲音。林奈克非常懊惱,在小路上漫步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正好有兩個小孩蹲在一條長木樑兩端游戲,一個小孩敲他那一端木樑,另一端的孩子則把耳朵貼在木樑上,靜聽彼端傳來的聲音。林奈克思路頓開,立刻返回醫院,用紙捲成圓錐筒,用寬大的錐底置於病人的胸部,傾聽了一陣,驚喜地發現,可以聽到病人胸部內的聲音了。 經過多次試驗,試用了金屬、紙、木等材料不同長短形狀的棒或筒,林奈克最後改進製成了長約30厘米、中空、兩端各有一個喇叭形的木質聽筒。由於聽筒的發明,使得林奈克能診斷出許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後人尊為胸腔醫學之父。林奈剋死於1826年,年僅45歲。 1840年,英國醫師喬治.菲力普.卡門改良了林奈克設計的單耳聽筒。卡門認為,雙耳能更正確地診斷。他發明的聽診器是將兩個耳栓用兩條可彎曲的橡皮管連接到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上,聽筒是一中空鏡狀的圓椎。卡門的聽診器,有助於醫師聽診靜脈、動脈、心、肺、腸內部的聲音,甚至可以聽到母體內胎兒的心音。 1937年凱爾再次改良卡門的聽診器,增加了第二個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可產生立體音響的效果,稱為復式聽診器,它能更准確地找出病人的病灶所在。可惜凱爾的改良品未被廣泛採用。近來又有電子聽診器問世,它能放大聲音,並能使一組醫師同時聽到被診斷者體內的聲音,還能記錄心臟雜音,與正常的心音比較。雖然新型聽診器不斷問世,但是醫師們普遍愛用的仍然是由林奈克設計,經卡門改良的舊型聽診器。
5. 神醫華佗發明了什麼葯創造了什麼運動健身法
華佗發明了:抄「麻沸襲散」;創造了「五禽戲」。
麻沸散:
華佗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葯,而且在針術和灸法上的造詣也十分令人欽佩。華佗到處走訪了許多醫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葯物,經過多次不同配方的炮製,終於把麻醉葯試製成功,他又把麻醉葯和熱酒配製,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覺,再剖開腹腔、割除潰瘍,洗滌腐穢,用桑皮線縫合,塗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間康復。因此,華佗給它起了個名字——麻沸。
五禽戲:
華佗也是中國古代醫療體育的創始人之一。他不僅善於治病,還特別提倡養生之道。他曾對弟子吳普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俗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戶樞不朽也」。華佗繼承和發展了前人「聖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預防理論,為年老體弱者編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種禽獸姿態的健身操——「五禽戲」。
6. 法律由什麼而創造
1.法律的本質屬於契約。
2.契約約束達成協議內容的當事人。
3.法律的創造由當事人自己創造。如:憲法從本質上講,是由本國人民和國家管理者簽訂的。建議讀讀《社會契約論》。
7. 創造的意思是什麼用簡便方法
什麼是創新?什麼叫創新?《伊索寓言》里的一個小故事給我們一個形象的解釋:一個暴風雨的日子,有一個窮人到富人家討飯。「滾開!」僕人說,「不要來打攪我們。」窮人說:「只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上烤乾衣服就行了。」僕人以為這不需要花費什麼,就讓他進去了。這個可憐人,這時請廚娘給他一個小鍋,以便他「煮點石頭湯喝。」「石頭湯?」廚娘說,「我想看看你怎樣能用石頭做成湯。」於是她就答應了。窮人於是到路上揀了塊石頭洗凈後放在鍋里煮。「可是,你總得放點鹽吧。」廚娘說,她給他一些鹽,後來又給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後,又把能夠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湯里。當然,您也許能猜到,這個可憐人後來把石頭撈出來扔迴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鍋肉湯。如果這窮人對僕人說:「行行好吧!請給我一鍋肉湯。」會得到什麼結果呢?結果是十分明顯的,這就是創新思維的力量!因此,伊索在故事結尾處總結道:「堅持下去,方法正確,你就能成功。」「創新」的由來1912年經濟學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首次提出了創新的概念。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把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即「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其目的是為了獲取潛在的利潤。熊彼特的理論一開始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直到1934年他的作品用英文出版後,才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上世紀90年代,我國把「創新」一詞引入了科技界,形成了「知識創新」、「科技創新」等各種提法,進而發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使創新的說法幾乎無處不在。清華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所教授李正風認為,「創新」一詞在我國存在著兩種理解,一是從經濟學角度來理解創新,二是根據日常含義來理解創新。目前,人們經常談及的創新,簡單說來就是「創造和發現新東西」。這里使用的實際上是「創新」的日常概念。從這個廣義的概念上看,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創新。那麼,我們通常所說的「科技創新」、「自主創新」究竟屬於哪個范疇呢?從事創新概念研究的學者普遍認為,很難進行嚴格的界定。在漢語言中,經濟學范疇的創新(innovation)一詞,沒有嚴格對應的詞彙,現在使用的「創新」很容易和另一個詞「discovery」混淆,特別是在基礎科學領域。這種概念的泛化或者說是多元化,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從有利的方面說,清華大學的另一位學者劉立博士認為,這種多元化有利於社會各階層、各群體,在社會生活中處於不同角色的人,參與創新行為,也有利於對他們的行為進行非經濟學的評估。而不利的一面在於,喪失了統一的標准,使很多行為都能被稱為「創新」,而「創新」本身,也容易成為一個簡單的「口號」。由於創新的系統性,以及創新系統的復雜性,也使人們越來越注意從社會、政治和科技、文化的角度來理解企業、企業之外的其他機構在創新系統中的行為和作用,這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把企業之外的不同機構或者不同社會角色在創新系統中的作用孤立起來,特別是撇開與企業創新活動的聯系,就往往容易把創新這個概念單純理解為「創造新東西」。創新行為在歷史上長期是一種企業家的個人行為,從20世紀中葉,特別是六七十年代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創新是一個多主體、多機構參與的系統行為,因此,20世紀80年代,人們提出了國家創新系統的概念和理論。冷戰結束後,國家之間的競爭轉向以經濟競爭為主,知識經濟的興起使經濟的發展越來越依賴知識和技術的進步,這種形勢下,國家創新系統建設成為各國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在英文中,這個創新Innovation,它這個詞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一個,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那創新作為一種理論,它的形成是在20世紀的事情。由一個學經濟學、學管理學,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熊彼特,他在1912年,第一次把創新引入了經濟領域。換句話說,從經濟的角度他提出了創新,他認為創新就是要建立一種生產函數,實現生產要素的從未有過的組合。他從企業的角度提出了創新的五個方面。一個產品創新,就是生產一種新的產品,要採取一種新的生產方法。工藝創新,要開辟市場,市場開辟,市場開拓創新。要採用新的生產要素,要素創新。第五,制度、管理體制、管理機制,制度的創新,他提出了五個方面。美國另外還有個管理大師,學經濟學管理的,大家非常熟悉,這個人叫彼得·杜拉克(一譯德魯克)。他第一次在20世紀50年代,上一個世紀的50年代,把創新引進管理領域,有了管理創新。他認為創新就是賦予資源以新的創造財富能力的行為。現在「創新」兩個字擴展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們講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經營創新、技術創新、教育創新、分配創新。創新的應用談到創新,很多企業首先想到的是產品創新。其實創新並不僅僅限於產品創新的。一般來說,創新主要可分為四種類型: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產品創新產品創新是指將新產品、新工藝、新的服務成功的引入市場,以實現商業價值。如果企業推出的新產品不能為企業帶來利潤,帶來商業價值,那就算不上真正的創新。產品的創新通常包括技術上的創新,但是產品創新不限於技術創新,因為新材料、新工藝、現有技術的組合和新應用都可以實現產品創新。在國內摩托車製造行業,宗申和隆鑫等摩托車生產企業基於日本摩托車的整體式產品設計架構上,進行了模塊化結構設計的產品創新。這種模塊化結構的產品設計,使得建立專業化的零部件供應商網路成為現實,非常利於零部件成本的降低和質量的改進。藉助於這種創新,中國的摩托車出口迅速增加,目前份額約佔全球生產量的50%。對此,麥肯錫季刊2005年第一期有專文介紹,並指出這種模塊化產品設計非常值得西方公司學習研究。市場創新市場創新是指在產品推向市場階段,基於現有的核心產品,針對市場定位、整體產品、渠道策略、營銷傳播溝通(品牌、廣告、公關和促銷等),為取得最大化的市場效果或突破銷售困境所進行的創新活動。市場定位創新就是選擇新的是市場或者挖掘的新的產品利益點。所謂整體產品的創新指企業基於現有的核心產品,或改變包裝設計,或變換產品外觀設計,或組合外圍配件或互補的產品,或提供個性化服務。整體產品、渠道策略、營銷傳播和客戶服務的創新必須要在重新調整後的市場定位策略的指導下開展,以取得整體最佳市場效果。很多國內企業都堪稱這方面的高手。商業模式創新所謂商業模式是指對企業如何運作的描述。好的商業模式應該能夠回答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的幾個經典問題:誰是我們的客戶?客戶認為什麼對他們最有價值?我們在這個生意中如何賺錢?我們如何才能以合適的成本為客戶提供價值?商業模式的創新就是要成功對現有商業模式的要素加以改變,最終提高公司在為顧客提供價值方面有更好的業績表現。以蘋果公司iPod產品為例:蘋果公司應該來說是MP3播放器市場的後輩,然而蘋果除了提供了不俗的MP3播放器產品以外,還成功的構建了企業的經濟生態系統。在推出硬體的同時,蘋果公司還聯合唱片公司等內容提供商,配合易用的iTunes軟體推出了便宜、便捷的音樂下載服務。用戶可以選擇下載音樂專輯中的單曲,而無需為整張專輯付費。蘋果公司沒有重新發明MP3,依靠商業模式的創新,蘋果在美國市場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管理模式創新管理模式創新是指基於新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則和管理方法,改變企業的管理流程、業務運作流程和組織形式。企業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戰略規劃、資本預算、項目管理、績效評估、內部溝通、知識管理。企業的業務運作流程有產品開發、生產、後勤、采購和客戶服務等等。通過管理模式創新,企業可以解決主要的管理問題,降低成本和費用,提高效率,增加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挖掘管理模式創新的機會可通過:和本行業以外的企業進行標桿對比;挑戰行業或本企業內普遍接受的成規定式,重新思考目前的工作方式,尋找新的方式方法,突破「不可能」、「行不通」的思維約束;關注日常運作中出現的問題事件,思考如何把這些問題變成管理模式創新的機會;反思現有工作的相關尺度,如該做什麼、什麼時間完成和在哪裡完成等等。持續的管理模式創新可以使企業自身成為有生命、能適應環境變化的學習型組織。——引用自樂思創新思維網
8. 什麼是仿生創造法
生物在億萬年漫長進化中,形成許許多多奇妙的功能。例如,蝙蝠可版以感覺到超聲波,在布滿密網的權黑屋裡,幾十隻蝙蝠自由穿梭飛行,而不會撞到網上。人類對於蝙蝠的研究發現,蝙蝠是由超聲波來定位和檢測物體的。蝙蝠的喉內發射出去的超聲波信號與物體相遇後被反射回來,由蝙蝠的耳朵接收,據此判定物體的距離。方位。人們正是根據這種「回聲定位」原理發明了雷達。隨著現代生物學的發展,生物的許多鮮為人知的奇特功能被揭示出來,令人驚嘆。人類在驚嘆之餘,希望從生物的功能機理中受到啟發,創造出更先進的技術。這種模擬生物的機能和結構發出新的技術原理的構思方法,叫做仿生法。
仿生學的發展,給人類的發明創造開辟了更廣闊的前途。人類利用仿生學的發明,打破了人的生命能力的局限。
在遇到一個問題,或者萌發了一個創造性設想以後,怎樣才能想得巧妙,怎樣才能使一個設想變為成熟的方案,自然界、生物界是一個發明設想和技術藍圖的重要源泉。巧妙地運用仿生法,是得到詳細構思的重要方法。
9. 什麼是一種集體創造能力思考法,這是由美國發明家
(1)聚合思考法:以某個思考的問題為對象,從不同方面將思維指向這個問題的中心,在許多方法中通過比較選擇尋求解決問題最佳方法的思維過程。這種思維方法也叫求同思維。(2)相似思考法:將某客體與思維對象聯系起來,從它們的相似關系中,發現某種啟發,從而獲得創造性成果。比如,世界上第一個「構盾施工法」,就是相似思考的產物。19世紀20年代,英國要在泰晤士河下面修建地下隧道。如果用傳統的支護開挖法,松軟多水的岩層容易塌方。工程師布魯內爾力此一籌莫展。一天,他無意中發現有隻小蟲使勁地向堅硬的橡樹皮里鑽。布魯內爾注意到,那隻小蟲是在其硬殼保護下進行工作的,此情此景使工程師恍然大悟:河下施工,如果先將一個空心鋼柱體打入松軟岩層中,而後在這個「構盾」的保護下進行施工。通過相似思考,「構盾」代替「支護」,做出了發明創造。 (3)反向思考法:這是將人們通常思考的問題,用對立的,看上去不可能的辦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最著名的是順逆顛倒發現了感應電流。(4)分合思考法:將思考對象的有關部分從思想上將它們分離或合並,試圖找到新的產物。「606」殺蟲劑就是運用分離的思考方法創制的。德國化學家歐立希發現「阿托升爾」可以殺死危害人體的錐蟲,但它的副作用可以使人雙目失明。於是歐立希設想,將「阿托升爾」的正作用與副作用分開,拋棄副作用。在「分開」思想的指導下,經過多次實驗,終於和他的同事們找到了改變化學品結構的方法,制出了「606」。與分離相對的是「組合」。 眾所周知,噴氣式飛機、電視機、數控機、人造衛星、原子能發電以及阿波羅登月工程,都是對當代技術加以完善、發展並以特定方式組合而成的。分離常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合並常可以由結合而創造。 (5)想像模型法:這是表現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的形象化的手段。模型有物質模型、數學模型和想像模型。想像模型就是運用想像和抽象相結合的辦法,把理論知識同客體聯系起來。建立起對研究對象的直觀形象式的模型。比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了探索原子結構,科學家根據實驗事實,運用想像建立起了各種原子模型。 (6)理想實驗法:就是將想像中理想化的研究對象,通過反復設計、實驗達到發明創造的一種思維過程。也有人稱之為「思維實驗」、「想像實驗」、「夢想實驗」等等。美國發明家蘭德,夢想發明一架不用沖洗就立即印出彩色照片的照相機。根據這個夢想他重新設計照相機的鏡頭及其構造等,經過多次實驗,終於取得成功。 (7)智力激勵法(集體發明創造法):這是通過召開小型討論會,大家圍繞問題的中心,互相討論,彼此啟發,讓創造性設想產生連鎖反應,從而引出更多的創造性設想。它的在於短時間內,調動極大的創造力,產生設想、靈感或新觀念。 這種方法的作用可歸納為四點。第一,設想的大量產生必須依靠聯想。一個人的聯想力可以刺激其他人的聯想力。一個人得到靈感,更多的靈感可能相繼產生。第二,無論男女在小組討論會上比單獨地思考更能發揮其創造性的想像力。第三,實驗表明,這個方法使心靈的運用在競爭情況下,增加50%,這種增加尤其以靈感最為突出。第四,在小組中個人的好主意、好設想會立即得到激發和鼓勵,由此而激發出更多更好的設想。發展創造思維的方法主要分為發現問題的方法和產生新觀念的方法。可以說,沒有新的觀念的產生,便沒有新的發明創造,產生新的觀念是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內容和主要目的。 (8)就教育系統而論,除了系統地傳授知識技能、自覺地培養能力、開發智力以外,還必須遵循創造型人才的成長規律。具體說,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加強發散性思維訓練。發散性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不受現有知識的局限,不受傳統傳授方式的束縛,其結果可能由已知導向未知,發現新事物、新理論。 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中心,是測定創造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數學題中的「一題多解」,作文教學中的「一事多寫」都是屬於這類能力的培養。 ②加強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創造力高的人,不一定最終都能成為創造者。真正有作為的創造者,必然伴有許多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這種品質主要指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的積極特徵。 ③要敢於創造。成功的創造,有兩個條件必不可少。一是創造態度,二是創造技能。這兩者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創造活動。所謂「更有創造性」是一種不恰當的說法。你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個體。然而,你可以通過實踐,使自己變得更加嫻熟,或者更深入的理解圍繞在你身邊的創造能量,這種能量,是你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無限汲取的。我個人在實際中從以下九點來幫助自己「培養」創造力,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發。處於放鬆狀態用點時間,做令自己感到愉快的、能夠帶來歡樂的、你熱愛的或能夠使自己全身投入的事情。比如沉思、散步、游泳、閱讀令人心情愉快的文字,或者記日記——寫下你的想法(這會相當有幫助!)。感恩想一想,什麼賦予你積極向上、源源不斷的能量與活力,從而使你心懷感激?當感受到對生命中得到的美妙祝福與饋贈,你的心中便有了愛,你會很快感到心靈的釋然,內心感到朦朧的溫暖。在這感受到溫暖和愛意的時刻,你的心向創造力量敞開了大門。激發你的想像力想像力是高度視覺化的。我發現,練習在閉上雙眼的情況下,想像面前看到的栩栩如生的畫面,是一種很有幫助的方法。嘗試這一方法。閉上雙眼,想像自己在一個場景里,任何一個場景都可以。好的,選個你認為理想的場景,嘗試想像你看到的這一場景中的細節。去注意各種色彩、質地,去觸摸。它們摸起來是什麼感覺?你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溫度感覺是怎樣的?等等。專注於此刻每一位傑出的音樂家或藝術家都會告訴你,當他們在創造偉大的音樂或藝術品的時候,他們的頭腦中沒有任何雜念,他們完全沉浸在此刻的創作之中,感受意識的流動。運動員們把這個稱作「現場感(being in the zone)」。你可以通過對你此刻做的任何事情(不管是在吃飯、洗碗、整理床鋪,還是別的什麼)傾注全部的注意力,來嘗試練習僅把全部意識集中在當前時刻的能力。沉思可以起到很大幫助。參考閱讀《如何保持注意力》。得到靈感試著去想像打動你的美好事物。翻閱含有能夠激發人思維的圖片的書籍,參觀美術館,讀啟發人靈感的文字,與能夠使你冷靜的人交談。畫圖這也許聽起來有些可笑,但確實是發掘自身創造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畫圖促使你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在這一點上,我強力一本由Betty Edwards著的《像藝術家一樣思考(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的書,以及她所寫的與之配套的手冊。這本書是專門為那些從未受到過繪畫訓練的人撰寫的。我從一本心理學教材上第一次聽說它,閱讀後發現,自己從其中的深刻見解里學到很多東西。尋找替代方案保持好奇心。試著問自己,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同一件事情。 當你看到了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之後,再問一問自己:「有什麼其他方式做這件事呢?」心理上建立起這樣的一種態度——「總有另一種方法」,即便其他方法看起來似乎「不可行」時,也要如此。開放的心態不要將任何你想到的點子拒之門外,不要輕易對它們作出判決。重視每一個從你的大腦里冒出來的主意,哪怕是那些看起來「愚蠢」或「顯而易見」的想法。這個方法能夠催生更多有創造性的想法從你的心中浮現出來。把思考過程落在紙上用一疊活頁紙(或者一個筆記本,我更願意用活頁紙,這樣你不會因為要保持紙頁的整潔和相互間的組織性而感到約束)。寫下思考中你的大腦里冒出的一切:隨意的詞語、短語、主意、想法……有時,你也許會想要把一些元素圈在一起或在它們之間畫線,來將不同的主意聯系在一起。當靈感閃現時,一定要跟住它。這時如果你突然想到了另一個主意,先把它簡略的記在同一張紙或另一張空白的紙上。這也是我組織博客文章的方法。我都是從一些念頭和要點出發,有時候一開始它們還顯得很蹩腳,但是一旦我進入了「思維流」裡面,一篇文章就開始逐漸在我的眼前現出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