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個詭秘的事件,印度恆河浮屍怎麼來的
在露天用柴火火化屍體是印度傳統的喪葬方式。印度的各主要教派(印度教、錫克教等等),都認為火是聖潔之物,它能夠使得靈魂最終脫離肉體,進而達至永恆的寧靜世界。因此,露天火葬是轉渡死者靈魂的最佳捷徑。
印度的露天火葬的最佳選址是印度的「聖河」恆河岸邊,特別是位於聖城Varanasi的恆河畔的石梯上。印度人不僅在這里火化屍體,而且直接將骨灰及殘骸撒入河中。印度人崇拜恆河。在Varanasi,每天日出時分,無數的印度朝聖者來到恆河,伴著熊熊的焚屍烈火,在河中洗漱、潔身和禱告。整個白天,大量的居民又在河中洗衣。這里潺潺流動的河水,彷彿承載了印度人生前死後的全部願望。
很多教派都認為火能洗清人生的罪孽,讓靈活得到超度。但是,有積累人是不需要火的洗禮的:首先是初生的嬰兒,因為他們的雙腳還未踏入人世,是沒有罪孽的。既然嬰兒沒有罪孽,懷有嬰兒的孕婦也是聖潔的。再就是苦修者,他們用一生的苦修洗清了自己的罪孽。所以嬰兒、孕婦、苦修者死後是不需要火葬的,他(她)們的遺體被直接拋入恆河,讓這條聖河帶他們進入無所不容的印度洋。
另外,即使露天火葬,也需要一筆不小的開支,一些窮人死後,因付不起火葬的費用,也會採取直接拋屍入河的方法。
『貳』 《死亡幻覺》求達人解釋一下Donnie在電影的開頭和結尾為什麼笑「創造詭異氣氛」這種答案就不要答了
這個還真說不上來 這種問題太抽象了 每個人的答案也許都不一樣 來自還是去看導演剪輯版吧 興許會找到答案
『叄』 1975年8月有什麼重要事件
主要發生事件:駐馬店水庫垮壩潰決,超過24萬人死難
簡介:1975年8月4日-8月8日 河南省駐馬店突發暴雨,水庫垮壩潰決,超過24萬人死難。成為世界最大的水庫垮壩慘劇
8月,在河南省駐馬店等地區、1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計60多個水庫相繼發生垮壩潰決,近60億立方米的洪水肆意橫流。1015萬人受災,超過2.6萬人死難,倒塌房屋524萬間,沖走耕畜30萬頭。縱貫中國南北的京廣線被沖毀102公里,中斷行車16天,影響運輸46天,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成為世界最大最慘烈的水庫垮壩慘劇。30年後,反觀這次決堤事故,從中折射的問題更值得深思……
1975年7月31日,3號台風在太平洋上空形成。8月7日,台風進入駐馬店地區。
在台風尚未到達時,駐馬店地區就已經普降暴雨。8月4日至8日,暴雨中心最大過程雨量達1631毫米,8月5日至7日3天的最大降雨量為1605毫米,相當於駐馬店地區年平均雨量的1.8倍。4日至8日,超過400毫米的降雨面積達19410平方公里,大於1000毫米的降水區集中在京廣鐵路以西板橋水庫、石漫灘水庫到方城一帶。暴雨的降水強度,在暴雨中心——位於板橋水庫的林庄,最大6小時雨量為830毫米,超過了當時世界最高記錄——美國賓州密士港的782毫米;最大24小時雨量為1060毫米,也創造了我國同類指標的最高記錄。
目擊者稱:暴雨到來的數日內,白天如同黑夜;暴雨如矢,雨後山間遍地死雀;從屋內端出臉盆,眨眼間水滿。
這場特大暴雨,是水庫設計者們未曾預料的。
板橋水庫設計最大庫容為4.92億立方米,設計最大泄量為1720立方米每秒。而在這次洪水中承受的洪水總量為6.97億立方米,洪峰流量1.3萬立方米每秒。
8月5日晨,板橋水庫水位開始上漲,到8日1時漲至最高水位117.94米、防浪牆頂過水深0.3米時,大壩在主河槽段潰決,6億立方米庫水驟然傾下。據記載,潰決時最大出庫瞬間流量為7.81萬立方米每秒,在6小時內向下游傾泄7.01億立方米洪水。潰壩洪水進入河道後,又以平均每秒6米的速度沖向下游,在大壩至京廣鐵路直線距離45公里之間形成一股水頭高達5—9米、水流寬為12—15公里的洪流。
石漫灘水庫5日20時水位開始上漲,至8日0時30分漲至最高水位111.40米、防浪牆頂過水深0.4米時,大壩漫決。入庫洪水總量2.24億立方米,在5個半小時內全部泄完,最大垮壩流量3萬立方米每秒,下游田崗水庫隨之漫決。
沙河、洪河下游泥河窪、老王坡兩座滯洪區,最大蓄洪量為8.86億立方米,此時超蓄4.50億立方米,蓄洪堤多處漫溢決口,失去控製作用。
駐馬店地區的主要河流全部潰堤漫溢。全區東西300公里,南北150公里,60億立方米洪水瘋狂漫流,汪洋一片。因老王坡滯洪區干河河堤在8月8日漫決,約有10億立方米洪水串入汾泉河流域。9日晚,洪水進入安徽阜陽地區境內,泉河多處潰堤,臨泉縣城被淹。
據了解,8月5日17時,水庫上游猛降暴雨,板橋水庫管理局院內積水已逾1米,庫區內電話中斷。管理局與水庫上游龍王廟、桃花店等雨量站全部失去聯系。
8月7日19時30分和8日零時20分,水庫管理局用當地駐軍的軍用通訊設備兩次向上級部門發出特特急電,請求用飛機炸掉副溢洪道,確保大壩安全,可是,均未能傳到上級部門領導手中。8日1時40分,水庫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級部門發出特特急電,報告水庫已經決口。4時,水庫當地駐軍冒著被雷擊的危險,將步話機天線移上房頂,又將垮壩情況通知駐馬店軍分區轉報地委。同時,水庫駐軍用信號彈向下游群眾報告險情並緊急轉移,但由於沒有事先約定而未能如願。
-突如其來的洪災
●道文城公社死絕227戶,9600人遇難……
遂平火車站50噸的車廂被沖走5公里,鐵軌被扭成麻花形……
8日凌晨,洪水像脫韁的野馬,沖出板橋水庫的決口,以每秒6米的速度向下游沖去。首當其沖道文城公社受災最為嚴重,死絕227戶,9600人遇難。
板橋水庫8日凌晨1時垮壩後,僅一小時,洪水就沖進45公里外的遂平縣城,一些人或被途中的電線、鐵絲纏繞勒死,或被沖入涵洞窒息而死,更多的人在洪水翻越京廣線鐵路高坡時,墜入旋渦淹死。
不到6個小時,板橋水庫下傾洪水7.01億立方米。遂平縣8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片汪洋。洪水過處,大小村莊盪然無存。
在1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近60億立方米的洪水肆意橫流。劫後餘生的人回憶,板橋水庫高24.5米的大壩潰決時,出庫洪峰聲如山崩地裂,形如倒海翻江。所到之處,建築、樹木一瞬間消失了蹤影。幹流水面上,人頭攢動,拚命掙扎、呼救。遇難人的屍體和豬、羊、牛、馬、雞、鴨等動物屍體,順水漂流。石磙碾盤被沖下溝河,鏈軌拖拉機、重型機械車床等隨水翻滾。遂平火車站50噸的火車車廂被沖走5公里,鐵軌被扭成麻花形……
洪水過後,只留下一片灰濛蒙的大地。河溝里、淤泥里,人畜屍體,橫七豎八,慘不忍睹。板橋水庫東4公里的大路陳村村民後來形容:「遠看白茫茫,近看空盪盪,進村沒有路,只剩一棵樹。」
據統計,在這場特大暴雨中,河南省駐馬店地區板橋、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竹溝、田崗兩座中型水庫,58座小型水庫在短短數小時內相繼垮壩潰決。河南省有30個縣市、1780萬畝農田被淹,1015萬人受災,超過2.6萬人死難,倒塌房屋524萬間,沖走耕畜30萬頭,縱貫中國南北的京廣線被沖毀102公里,中斷行車16天,影響運輸46天,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成為世界最大的水庫垮壩慘劇。
-「7503號」台風異動河南
●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引發水庫潰決
氣象資料顯示,1975年8月4日,該年度中國內地第3號台風(「7503號」台風),穿越台灣島後在 福建晉江登陸。此時,恰遇澳大利亞附近南半球空氣向北半球爆發,西太平洋熱帶幅合線發生北躍,致使這個登陸台風沒有像通常那樣在陸地上迅速消失,卻以罕見的強力,越江西,穿湖南,在常德附近突然轉向,北渡長江直入中原腹地。
8月5日,行徑詭秘的「7503號」台風突然從北京中央氣象台的雷達監視屏上消失——由於北半球西風帶大形勢的調整,「7503號」台風在北上途中不能轉向東行,於是「在河南境內停滯少動」,災禍由此引發。
「停滯少動」的具體區域是在伏牛山脈與桐柏山脈之間的大弧形地帶,這里有大量三面環山的馬蹄形山谷和兩山夾峙的峽谷。南來氣流在這里發生劇烈的垂直運動,並在其他天氣尺度系統的參與下,造成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這也是造成水庫潰決的一個重要原因。
據記者了解,當時中央氣象台預報員只在該地區劃了100毫米的降雨量,因為當時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不可能得出十分准確的結論。
-大修水壩,專家忠告無人理會
●「垮壩」二字在人們心目中根本就不存在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家錚在其《千秋功罪話水壩》一書中介紹,1950年夏的淮河水災促成了同年十月國家作出的《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這個決定確定了「蓄泄兼籌」的治淮方針,具體制定了「上游應籌建水庫,普遍推行水土保持,以攔蓄洪水,發展水利為長遠目標」和「低窪地區舉辦臨時蓄洪工程,整理洪汝河河道」的戰略部署。「治淮大戰」由此拉開序幕。
「治淮大戰」中,洪河上游修建了石漫灘水庫,汝河上游修建了板橋水庫。據介紹,當時水文資料很少,設計洪水及工程標准很低。工程運用中,板橋水庫被發現輸水洞洞身裂縫和土壩縱橫向裂縫,於是,1955—1956年分別對板橋、石漫灘兩水庫進行了工程擴建。板橋水庫洪水標准按照蘇聯水工建築物百年一遇設計和千年一遇校核,決定大壩加高3米,壩頂高程為116.34米,防浪牆高程為117.64米;增闢輔助溢洪道,寬300米,底部高程為113.94米,連同原有的溢洪道、輸水洞,最大泄洪能力為1742秒立方米,最大庫容4.92億立方米,其中調洪庫容3.75億立方米。石漫灘水庫按50年一遇設計和500年一遇校核,確定大壩加高3.5米,壩頂高程達到109.7米,防浪牆頂高程111.2米。經過加固,最大庫容為9440萬立方米,其中調洪庫容為7040萬立方米,最大泄量390秒立方米。
在板橋、石漫灘水庫加固擴建後的三年間,中原地區的水庫建設蜂擁而上,一發而不可收。僅1957年到1959年兩年間,駐馬店地區就修建水庫100多座。
1958年,河南總結了漭河流域地區興建山區水利的經驗:「以蓄為主,以小型為主,以社隊自辦為主」。當時的河南省水利廳總工程師陳惺當即反對:在平原地區以蓄為主,重蓄輕排,將會對水域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地表積水過多,會造成澇災,地下積水過多,易成漬災,地下水位被人為地維持過高,則利於鹽分聚積,易成鹼災。澇、漬、鹼三災並生結果不堪設想。
然而陳惺的忠告無人理會,「以蓄為主」的經驗被大范圍推廣,很快便推及到安徽。在安徽境內,不僅丘陵地區涌現大批小水庫,淮河流域的河道也被一道道「水壩」分割閘起,造成淮河流域在後來數十年間致命的「腸梗阻」。
陳惺是遠東最大的平原水庫——河南駐馬店境內宿鴨湖水庫的設計者。水庫施工時正值大躍進,河南省水利廳原某領導認為原設計過於保守,擅自作了幾處關鍵的改動。例如:他認為「閘門設計太大」,便將原設計的12孔排水閘門砍去7門,僅剩5門。同此遭遇的是淮河豫皖交界處的班台分洪閘:該閘閘孔原按800秒立方米排水量設計,共為9孔,但由於「以蓄為主」的思想指導,水文數據被人為減小,只建造了7孔;1959年水閘建成後,在1961又人為堵閉2孔。
在1961年開始的「糾偏」中,河南省對全省的水庫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對一部分設計標准偏低、施工質量較差、存有隱患的水庫,包括一些大型水庫予以廢棄。
但是指導思想的失誤並沒有真正被扭轉,重蓄水灌溉、輕河道治理、重興利輕除弊的傾向依然頑強存在。到1960年代末,駐馬店地區新增水庫100多座,與此相對照,洪汝河的排洪能力非但沒有增強,反而一年年遞減。
1975年8月特大洪水到來之前的淮河上游地區,事實上已隱伏著嚴重危機:河道宣洩不暢,堤防不固,許多「病庫」隱患未除。更為嚴重的是,對於板橋、石漫灘等大型水庫可能垮壩的潛在危險,人們並無警覺——准確地說,「垮壩」二字在人們心目中根本就不存在。
人們過於篤信「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等既定的洪水標准,自信石漫灘水庫可馭控50年一遇的洪水,在500年一遇的洪水中也能自保;板橋水庫可以馭控100年一遇的洪水,在1000年一遇的洪水中也可無恙。誰也沒有見過「千年一遇」的洪水,所有數據都是根據人們掌握的有限的史料推算而來。1975年8月,真正的大洪水來了。從天而降的大雨使人們瞠目結舌:它的雨量,竟相當於人們所說「千年一遇」設計標準的兩倍!
-重蓄輕排必然會對水域環境造成破壞
●水利建設指導思想陷入某種誤區
垮壩引起的沖擊性災害給洪汝河流域迅雷不及掩耳的毀滅性一擊,河道宣洩不暢、洪水居高不下所造成的浸泡性災害,更加重了這場災難的損失——水利建設指導思想上陷入的
某種誤區,無疑成為這場災難的另一個源頭。
當時,由於宿鴨湖水庫尚未脫險,水利專家陳惺提出,用爆破手段炸開阻水部位,加速行洪。建議獲得國家相關領導的批准後,8月14日,爆破正式開始,全部工作完成共用了整整兩天時間。爆破之後,河南境內的大量洪水向下游傾泄,致使淮河中、下游形勢緊張。淮河多年受重蓄輕排指導思想之害,行洪道上早已圍堰叢生,泄洪能力下降30—40%,沿途淮河河道平堤流水,險象環生。水利專家指出,多年來,重興利輕除弊,重水庫建設輕河道治理,讓人們從對「水庫」無休止的索取中嘗到了「水火無情」的真正味道。
板橋、石漫灘垮壩14年後,曾擔任水利部副部長的李銳在三峽工程論證中意味深長地指出,決不能片面強調水庫的功效而忽略河道的治理,他說:「對河流防洪而言,堤防的作用是絕對的,是古今中外一切大江大河最有效的措施,是一件長年累月埋頭苦乾的工作,但顯不出組織者的雄才大略、雄偉氣魄,更不能揚名天下、流芳百世。但我相信,只要地球存在,河流存在,堤防的作用就是永恆的……」
專家們說,陳惺在20年前就指出過,無論使用了什麼計算方法,如何完善已建水庫的管理,也無論訊情出現時指揮多麼通暢,重蓄輕排都必然會對水域環境造成破壞。但為什麼陳惺的意見不但無人理會,而待其本人遭政治整肅後,直到大禍臨頭才起用?看來,決策與用人失誤的制度原因值得深思。
-暴雨對全國水利工作提出警告
●當時的水電部部長錢正英說「責任在水電部」
1975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水電部在鄭州召開全國防汛和水庫安全會議,錢正英部長說:「……責任在水電部,首先我應負主要責任。由於過去沒有發生過大型水庫垮壩,產生麻痹思想,認為大型水庫問題不大,對大型水庫的安全問題缺乏深入研究。二是水庫安全標准和洪水計算方法存在問題。對水庫安全標准和洪水計算方法,主要套用蘇聯的規程,雖然作過一些改進,但沒有突破框框,沒有研究世界各國的經驗,更沒有及時地總結我們自己的經驗,做出符合我國情況的規定。三是對水庫管理工作抓得不緊。在防汛中的指揮調度、通訊聯絡、備用電源、警報系統和必要的物資准備,也缺乏明確的規定。板橋、石漫灘水庫,在防汛最緊張的時候,電訊中斷,失去聯系,指揮不靈,造成極大被動。」
錢正英還說:「板橋、石漫灘水庫工程質量比較好,建成後發揮很大效益。但因興建時水文資料很少,洪水設計成果很不可靠。板橋水庫在1972年發生大暴雨後,管理部門和設計單位曾進行洪水復核,但沒有引起足夠的警惕和提出相應的措施,所以防洪標准實際上很低。」
錢認為,「75.8」暴雨對治淮工作是一次嚴格的檢驗,對全國的水利工作也提出了警告。因此,必須認真地總結正反面的經驗,不斷提高水利工作的水平。總結治淮25年的教訓,對洪水做出充分估計,從氣象、歷史等特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
-各氣象台無一預報出那場大暴雨
●駐馬店老預報員至今感到內疚和遺憾
對於那場大暴雨,無論是從 中央氣象台到河南省氣象台再到駐馬店地區氣象台,均沒有一家報出來。時至今日,駐馬店市氣象局70歲的老預報員孫令喜和汪根元提到那場沒有預報出來的暴雨,心情還始終感到內疚和遺憾。
事後,專家對未能較准確預報「75.8」暴雨的原因進行了分析:首先,「7503」號台風行蹤太詭秘,打破了台風在內陸地區大規模釋放能量的規律性,使人們措手不及,防不勝防;其次,預報人員經驗不夠豐富,新中國成立時間不長,我國的氣象科學尚處於探索研究階段,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有不少基層氣象台站,預報天氣還依靠壓溫濕曲線加看天的陳舊模式進行;再次,觀測手段落後,通訊工具陳舊。之後,各級氣象預報人員調整預報思路,採用聯合攻關的方式,分析當地台風致洪暴雨的成因與防禦對策,建立了多種致洪暴雨 天氣預報模式。
據河南省氣象台孔海江等人提出的觀點,2008年河南省很可能出現一次有登陸台風造成的區域性暴雨,因此,河南省今後的防災任務依舊艱巨。
-暴雨成災不僅僅是預報問題
●當時第一個趕到現場的氣象人員總結諸多經驗
9月16日,在鄭州舉行的「75.8」暴雨洪水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上,記者見到了長期從事天氣預報和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工程建設和科研工作,並曾親歷「75.8」救災的天氣動力和數值預報專家、原國家氣象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
李澤椿是事後第一個趕到現場的氣象預報人員。他在回憶當年情景時話語依然沉重,「這段經歷讓我深感氣象工作者的責任重大!」李澤椿在隨後的幾個月做了許多調查,總結出的不少經驗在今天依然有著現實指導意義。
他說,首先是必須重視氣象研究在國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氣象工作必須增強業務觀念,進行完善的管理、長期積累和氣象科研;同時,一線的氣象人員都應該具有豐富的氣象知識。「水災發生時,鄭州有一處氣象雷達,但卻因停電,沒有留下資料。」這件事讓李澤椿至今耿耿於懷。他認為,氣象、水文、環保、林業、農業各部門最好能統一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自然環境觀測網站,最後把這些資料統一規范管理,為科學服務和應用。
「暴雨成災,不僅僅是預報的問題。」李澤椿指出,那場災難中「人禍」的因素同樣突出。主要表現在當時水庫建設中「重蓄水灌溉,輕河道治理」,在部分水庫建設中又搞「多快好省的典範」,違背了科學規律。此外,災難發生時,社會組織同樣存在問題,不知道該如何疏散群眾及救災。因此,各地領導部門要非常重視全社會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建設,同時進行科學救災,並形成良好的科普輿論氛圍。
李澤椿還指出,時下和今後的一些新情況值得警惕。「當年化工廠少,大水過後留下的後遺症相對較少,如今有些地方發展化工產業,工廠就建在壩區,一但出事,造成的污染難以估量。這一問題在新奧爾良風災中已經出現。」他認為一些大化工廠的選址必須經過氣象、水利等部門的綜合評估。
『肆』 一組圖片媽媽給女兒創造詭異童年,然後有蒼蠅肉醬什麼的求解釋
「媽媽家裡最近怎麼那麼蒼蠅啊?」最新解釋!
很多人看了一看普遍都是說媽媽殺了爸爸,然後屍體腐爛把蒼蠅引來了,於是把爸爸的肉做成罐頭藏在冰箱里。然後孩子半夜起床偷看,又被釘了在牆上。
這樣的猜想無疑是最表面最直接最簡單的很傻很天真,但是動動腦子想一下就知道絕對不可能,以下是部分圖的分析:
首先說圖1,大家都說是媽媽殺了爸爸,屍體腐爛發臭引了一堆蒼蠅來。假如你是那孩子的話,你會問什麼?問為什麼蒼蠅多?還是問為什麼這么臭?答案很明顯是後者,正是因為臭,那蒼蠅多也是正常的,也不用問了。所以圖1孩子問為什麼蒼蠅多,顯然家裡沒臭味,孩子才會這樣問,除非孩子是沒嗅覺的或者腦殘的。
再說圖2,假設媽媽真的殺了爸爸,後面鐵楸斧頭是凶器,而從媽媽的話看是要打消孩子的疑慮,叫孩子別胡思亂想。這就很矛盾了,屍體都引來蒼蠅了,這段時間凶器還一直放在地上不收起來,這到底是故意要孩子胡思亂想還是打消孩子的疑慮?由此推斷,後面的工具並不是凶器,而是普通的工具而已,媽媽也沒打算要隱瞞什麼。
再說圖4,一個女人要將一個男人的屍體做成大量肉醬罐頭容易嗎?將男人屍體帶過去肉類工廠,用機器打成肉醬,再送上罐頭生產線,生產成罐頭,再帶回家,一罐罐塞滿冰箱……這么麻煩的動機是什麼?想毀滅屍體其實都打成肉醬了,扔出去喂魚喂狗都行了,還用得著帶回家放冰箱?要是想做個紀念帶一瓶就好了,還要帶那麼多作死?這孩子肯定會打開冰箱發現的。看看媽媽說的話,和上圖一樣矛盾,這到底是故意要孩子胡思亂想還是打消孩子的疑慮?
最後看圖9,小孩被釘在大樓外牆上?釘了那麼多釘但是沒血流出來?別說作者忘了畫血,看看右下角的水管的水跡,連這么微小的細節都畫出來了,血居然不畫?還是本來就沒流血?沒流血是說得過去的,因為孩子還沒死,而且還在邊笑邊流淚!要是真的被這樣釘,沒釘一半早失血過多死了,還笑?再看最下面的樹,顯然這房間也不是最底層,要把一個孩子活生生釘在非底層的外牆上要多大工程?而且不怕被人發現?這圖有這么多不合常理不合邏輯的地方,單純的「孩子偷看被釘在牆上」如何解釋這么多疑點?
以上4張圖那麼多疑點解釋不了,是作者想傳達特殊的意思故意這樣畫的?還是作者腦子有問題而我們想多了?
當解釋不了疑點的時候,就從最不起眼的地方著手,看看我們忽略了什麼,這九張圖最不起眼是哪張?明顯是第三張,這往往就是一個重點!每張都有特定的意思或者向觀眾傳達故事的內容,惟有第三張,如果不能傳達什麼關鍵性的內容,作者大可以不畫出來,到底作者想通過第三張圖表達什麼呢,匪夷所思!
我們不妨大膽的假設一下,根據圖9的內容,這絕對並不可能是現實,唯一解釋就是孩子的夢境或者幻想!那從第幾張開始是夢的內容?圖1圖2其實是能解釋得通的,可以是現實,但看圖4,即使超市降價,真有必要買那麼多罐頭?而另一個關鍵點是冰箱裡面除了罐頭什麼都沒有!這不符合邏輯,結合前面說的圖3的疑點,圖3的存在意義可能就是一個過渡,一個轉折點,一個現實與幻想的過渡!前面2張圖是現實原因,後面6張圖是孩子的夢境。於是整個圖集就解釋得過去了,也沒什麼大的邏輯性問題了:
爸爸最近因為某些事故去世了,媽媽一個人做苦力賺錢養家,家務當然不能做得和以前一樣好,家裡臟亂了自然會有蒼蠅(圖1),天天做苦力要用的工具(圖2)回到家自然暫時隨手放在地上,然後趕著去做飯給孩子吃。孩子很久沒見爸爸了,媽媽還得暫時騙著孩子安慰孩子。當然孩子也開始胡思亂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最愛幻想的,她幻想媽媽殺了爸爸然後隱瞞真相。於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以說圖3後面的都是孩子夢的內容。孩子夢到媽媽買了很多很多肉醬罐頭(懷疑這是爸爸的肉)塞滿了冰箱,然後用超市降價的理由來掩飾。孩子渴望父愛母愛,也融合在她的夢境里,她不願意接受爸爸死去的事實,於是在夢里她寧願相信這是爸爸媽媽一起合謀要騙她(圖8、圖9),只是想她有個充滿懸念的童年。(媽媽桌上的毒葯、化學品、斧頭、釘子的出現是基於孩子之前懷疑是媽媽殺了爸爸,到底是用什麼殺?孩子不知道,於是這幾種可能的凶器就出現在孩子的夢境。(圖7))這是在夢里她裝睡(圖5、圖6)然後出去偷偷發現的,她把自己釘在他媽媽房間窗外偷聽到的,(圖9)(因為桌子靠近窗邊,所以孩子覺得在窗口偷聽是最清楚和最不容易被發現的,把自己釘住就可以保持不掉下去了)。在夢中,孩子身上沒有血,也沒有受傷,臉上只有幸福的笑容和感動的淚水……
——etForce/2014-12-30
『伍』 超自然力量的相關事件
在漫長的征服外部世界與自身、創造文明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人類遭遇到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神秘現象:行蹤詭秘的幽靈島、千年不腐的馬王堆女屍、神秘莫測的百慕大三角區、神出鬼沒的尼斯湖水怪、真真假假的UFO影像……
間歇泉
在中國西藏雅魯藏布江上游的搭各加地,有一種神奇的泉水——間歇泉。間歇泉的泉水涓涓流淌,在一系列短促的停歇和噴發之後,隨著一陣震人心魄的巨大響聲,高溫水汽突然沖出泉口,即刻擴展成直徑2米以上、高達20米左右的水柱,柱頂的蒸氣團繼續翻滾騰躍,直沖藍天。它的噴發周期是噴了幾分鍾、幾十分鍾之後就自動停止,隔一段時間才再次噴發。間歇泉即是因它噴噴停停、停停噴噴而得名。
「蓋策」泉
除了中國的間歇泉外,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附近,還有一眼舉世聞名的間歇泉——「蓋策」泉。這個泉在間歇時是一個直徑20米、被熱水灌得滿滿的圓池,熱水緩緩流出。不久,池口清水翻滾暴怒,池下傳出類似開鍋時的呼嚕聲,隨之有一條水柱沖天而起,在蔚藍色的天幕上飄灑著滾熱的細雨,這條水柱最高競達70米。
科學家經過考察指出,適宜的地質構造和充足的地下水源是形成間歇泉最根本的因素。此外,還要有一些特殊的條件:首先,間歇泉必須具有能源,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地區的熾熱的岩漿活動是間歇泉的能源,因而它只能位於地表稍淺的地區。其次,要形成間歇性的噴發,還要有一套復雜的供水系統來連接一條深泉水通道。在通道最下部,地下水被熾熱的岩漿烤熱,但在通道上部,泉水在高壓水柱的壓力下又不能自由翻滾沸騰。同時,由於通道狹窄,泉水也不能進行隨意的上下對流。這樣,通道下面的水在不斷地加熱中積蓄能量,當水道上部水壓的壓力小於水柱底部的蒸汽壓力時,通道中的水被地下高壓、高溫的熱氣和熱水頂出地表,造成強大的噴發。噴發後,壓力減低,水溫下降,噴發因而暫停,為下一次新的噴發積蓄能量。
科學家雖已揭開了間歇泉的神秘面紗,但人們仍為它雄偉而瑰麗的噴發景觀所傾倒。
黃泉大道
有行星軌道數據的美洲「黃泉大道」
在美洲的著名古城特奧蒂瓦坎,有一條被稱為「黃泉大道」的縱貫南北的寬闊大道。在公元10世紀時,最早來到這里的阿茲台克人,沿著這條大道來到這座古城時,發現全城沒有一個人,他們認為大道兩旁的建築都是眾神的墳墓,所以就給它起了這個奇怪的名字。
1974年,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頓的人在墨西哥召開的國際美洲人大會上聲稱,他在特奧蒂瓦坎找到一個適合它所有街道和建築的測量單位。通過運用電子計算機計算,這個單位長度為1.059米。例如特奧蒂瓦坎的羽蛇廟、月亮金字塔和太陽金字塔的高度分別是21、42、63個「單位」,其比例為1∶2∶3。
哈列斯頓測量「黃泉大道」兩邊的神廟和金字塔遺址時,發現了一個讓人驚訝的情況:「黃泉大道」上那些遺址的距離,恰好表示著太陽系行星的軌道數據。在「城堡」周圍的神廟廢墟里,地球和太陽的距離為96個「單位」,金星為72,水星為36,火星為144。「城堡」後面有一條運河,它離「城堡」的中軸線為288個「單位」,剛好是木星和火星之間小行星帶的距離。離中軸線520個「單位」處是一座無名神廟的廢墟,這相當於從木星到太陽的距離。再過945個「單位」,又是一座神廟遺址,這是太陽到土星的距離。再走1845個「單位」,就到了月亮金字塔的中心,這剛好是天王星的軌道數據。假如再把「黃泉大道」的直線延長,就到了塞羅戈多山上的兩處遺址。其距離分別為2880個和3780個「單位」,剛好是冥王星和海王星軌道的距離。
「黃泉大道」很明顯是根據太陽系模型建造的,特奧蒂瓦坎的設計者們肯定早已了解整個太陽系的行星運行的情況,並了解了太陽和各個行星之間的軌道數據。但是,人類在1781年才發現天王星,1845年才發現海王星,1930年才發現冥王星。那麼在混沌初開的史前時代,又是哪一隻看不見的手,給建築特奧蒂瓦坎的人們指點出了這一切呢?
能「報時」的澳大利亞怪石
岩石能報時?聽起來近乎天方夜譚,但在澳大利亞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確實有一塊能「報時」的奇石。屹立在沙漠中的這塊怪石高達348米,周長約8000米,僅其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幾億噸重。
這塊怪石通過每天很有規律地改變顏色來告訴人們時間的流逝:早晨,旭日東升,陽光普照的時候,它為棕色;中午,烈日當空的時候,它為灰藍色;傍晚,夕陽西沉的時候,它為紅色。它是當地居民的「標准時鍾」,當地居民根據它一日三次的顏色變化來安排農事以及日常生活。
怪石除了隨太陽光強度不同而改變顏色外,還會隨著太陽光照射角度的變化而變幻形象:時而像一條巨大的、悠然漫遊於大海之中的鯊魚的背鰭;時而像一艘半浮在海面上烏黑發亮的潛艇;時而像一位穿著青衣、斜卧在潔白軟床上的巨人……
怪石為何具有「報時」的功能?
為了解釋怪石「報時」的現象,許多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對怪石所處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進行了詳細考察,並對怪石的結構成分等進行了深入研究。一些科學家試圖這樣解釋怪石產生的「怪現象」:怪石之所以會變色,是由於怪石處在平坦的沙漠,天空終日無雲,空氣稀薄,而怪石的表面比較光滑,在這種情況下,怪石表面有鏡子的作用,能較強反射太陽光,因而從清晨到傍晚天空中顏色的變化能相應地在怪石上得到呈現。
怪石變幻其形象則是由於太陽光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活動而產生反射、折射的數量及角度的不同,這種變化反映到人眼,即成為怪石幻形。
科學家對怪石「報時」的說法雖不能完全解釋怪石現象產生的原因,但也為世人稍微解開了一絲謎團。
蒙著神秘面紗的中國神農架
神農架位於中國長江與漢水間的川鄂交界地帶,有「華中屋脊」之稱,面積3250平方公里,林地佔85%以上。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處達3105米,有多種氣候類型。
提起神農架,人們不能不想到「野人」。從古至今,大量的關於野人的記載和野人的傳說讓人難辨真偽。1977~1980年,有關部門組織了兩次大規模的野考,搜集到大量關於野人存在的證據,如野人毛發、腳印、糞便等,還發現野人住過的竹窩。考察結果似乎向人們昭示:神農架的確存在一種不為人們所知的奇異動物。
其實,神農架不僅僅是野人令人稱奇,還有更多的神秘現象。
水怪
在一個叫陰峪河的地方,棲息著大量的白色動物。這里終年少有陽光透射,適宜白金絲猴、白熊、白麂、白蛇等動物棲息,此外還有白烏鴉、白貓頭鷹、白龜等等。據說,那裡的白蛇通體潔白無瑕,盤踞時猶如一尊玉雕,挺立時就像一根銀棍,貼地而行,速度奇快。世界原來只在北極地區才發現有白色動物,這么多動物在神農架變白,成了科學上的待解之謎,因為這絕不僅僅是氣候因素能決定的。
1986年,當地農民在深水潭中發現了3隻巨型水怪,它們全身呈灰白色,頭部與大蟾蜍相似,兩只圓眼比飯碗還大,嘴巴張開時有1米多長,兩前肢生有五趾。浮出水面時嘴裡噴出的水柱高達數丈。不僅如此,與水怪傳聞相呼應的還有關於棺材獸、獨角獸、驢頭狼的傳聞。據說,最早發現棺材獸的地點是神農架東南坡,這是一種長方形怪獸,長著很大的頭、脖子短粗,全身為麻灰色毛,跑起來的慣力可以撞斷樹枝。獨角獸體態像大型蘇門羚羊,後腿略長,頭像馬,前額正中生著一隻牛角一樣的黑色彎角,約40厘米長,從前額彎處呈半圓弧彎向後腦。驢頭狼好像是一頭大灰狼被截去狼頭換上了驢頭,是個體型遠大於狼的灰毛傢伙。除了奇怪的動物耐人尋味外,神農架還有許多地質奇觀更是蔚為壯觀。在紅花鄉境內有一條潮水河,讓人迷惑不解的是河水一日早、中、晚各漲潮一次,更神奇的是潮水的顏色會因季節而有所不同,梅雨之季水色碧清,乾旱之季水色混濁。
宋洛鄉有一處冰洞,洞內溫度與洞外氣候大相徑庭。當洞外自然溫度高於28℃時,洞內就開始結冰,山縫里的水沿洞壁滲出,形成十餘米長的冰簾,晶瑩剔透,美不勝收,滴在洞底的水則結成頂端如蘑茹狀的冰柱,而且為空心。洞外天氣轉冷時,洞內的冰就開始融化,到了冬季,洞內溫度反而高於洞外。與宋洛冰洞相應成為另一奇洞的是木魚鎮的冷熱洞,洞中時而冷風習習,時而熱浪滾滾,目前還沒有一個最合理的說法來解釋這一冷熱忽變的現象。還有官封鄉的魚洞,洞里水色伴著春雷產生變化,春雷過後,水色由清變濁,等水色完全渾濁後,成群的魚在洞里游來游去,這些魚如筷子般長短,無鱗無甲、潔白如銀,場面蔚為壯觀。
神農架這塊神奇之地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好奇的人,不知道誰何時才能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冷熱顛倒」的中國地溫異常帶
每當數九寒冬和酷熱的盛夏來臨之際,愛幻想的人們總渴望能有一個冬暖夏涼的地方。雖然春夏秋冬的變換是一種規律,但世界如此之大,無奇不有,在這個地球上竟有一部分幸運的人居住在冬暖夏涼的「地方」,這就是遼寧省東部山區桓仁縣境內被人們稱為「地溫異常帶」的地方。這條「地溫異常帶」一頭開始於渾江左岸滿族鎮政府駐地南1.5千米處的船營溝里,另一端結束於渾江右岸寬甸縣境內的牛蹄山麓。整個「地溫異常帶」長約15千米,面積約10.6萬平方米。夏天到來時,「地溫異常帶」的地下溫度開始逐漸下降。在氣溫高達30℃的盛夏,這里地下一米深處,溫度竟為零下12℃,達到了滴水成冰的程度。入秋後,這里的氣溫開始逐漸上升。在隆冬降臨、朔風凜冽的時候,「地溫異常帶」卻是熱氣騰騰。人們在任家山後的山岡可以看到,雖然大地已經封凍,但是種在這里的角瓜卻依然是蔓葉壯肥,周圍的小草也還是綠色的。任家在這個地方平整了一塊地,在上面蓋上塑料棚,在棚里種上大蔥、大蒜,蒜苗已割了兩茬,大蔥長得翠綠。經過測定,發現在這個棚里的氣溫可保持17℃,地溫保持15℃。在這小岡上整個冬春始終存不住雪。
還有一個具有這種特性的地方,是在河南林縣石板岩鄉西北部的太行山半腰一個海拔1500米叫「冰冰背」的地方。在這里,陽春三月開始結冰,冰期長達5個月;寒冬臘月,卻又熱浪滾滾,從亂石下溢出的泉水溫暖宜人,小溪兩岸奇花異草,鮮艷嫩綠。
人們知道,自然界的氣溫變化取決於太陽的光熱,隨著地球的公轉,當它和太陽距離縮短時,太陽輻射給地球的熱能就會增加,使地球變熱、變暖。反過來,地球就變涼、變冷。這樣就形成了春夏秋冬。而這些奇異的土地卻打破了這一自然規律,出現了神奇的現象,這引起了很多科研人員的注意。他們中有些人認為,這里的地下有寒熱兩條儲氣帶同時釋放氣流,遇寒則出熱氣,遇熱則出冷氣。他們還認為,在這種冷熱異常的地帶,它的地下可能有龐大的儲氣結構和特殊的保溫層,在這特殊的地質構造之中產生的大氣對流導致了這奇異的現象。還有人認為,這個地下龐大的儲氣帶的上面帶有一特殊的閥門,冬春自動開閉,從而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但這些分析只是推論而已,這地溫異常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這里的地質結構有什麼與眾不同?還需要科學工作者經過進一步考證。
詭秘幽靈島
西方人酷愛航海,而歷來航海史上怪事多多。在斯匹次培根群島以北的地平線上,1707年英國船長朱利葉斯發現了陸地,但這塊陸地始終無法接近,然而值得肯定的是,這塊陸地不是光學錯覺,於是他便將「陸地」標在海圖上。200年後,乘「葉爾瑪克」號破冰船到北極考察的海軍上將瑪卡洛夫與他的考察隊員們再次發現了一片陸地,而且正是朱利葉斯當年所見到的那塊陸地。航海家沃爾斯列依在1925年經過該地區時,也發現過這個島嶼的輪廓。但科學家們在1928年前去考察時,在此地區卻沒有發現任何島嶼。
一艘義大利船在1831年7月10日途經西西里島附近時,船長突然發現在東經12°42′15″、北緯37°1′30″的海面上海水沸騰起來,一股直徑大約200米、高20多米的水柱噴涌而出,水柱剎那間變成了一團500多米高的煙柱,並在整個海面上擴散開來。船長及船員們從未見過如此景觀,被驚得目瞪口呆。當這只船在8天以後返航時,發現一個冒煙的小島竟出現在眼前。許多紅褐色的多孔浮石和大量的死魚漂浮在四周的海水中,一座小島在濃煙和沸水中誕生了。而且在隨後10多天里不斷地伸展擴張,周長擴展到4.8公里,高度也由原來的4米長到了60多米。由於這個小島誕生在突尼西亞海峽里,這里航運繁忙,地理位置重要,因此馬上引起了各國的注意,大量的科學家前往考察。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正當人們忙於繪制海圖、測量、命名並多方確定其民用、軍事價值時,小島卻突然開始縮小。到9月29日,在小島生成後一個多月,它已經縮小了87.5%;又過了兩個月,海面上已無法再找到小島的蹤跡,該島已完全消失。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大西洋北部。有一座盛產海豹的小島,它是100多年前由英國探險家德克爾斯蒂發現的,它也因此被命名為德克爾斯蒂島。大批的捕捉者來到了這個盛產海豹的島上,並建立了修船廠和營地,但此島卻在1954年夏季突然失蹤了。大量的偵察機、軍艦前來尋找均無結果。事隔8個月以後,一艘美國潛水艇在北大西洋巡邏,突然發現一座島嶼出現在航道上,而航海圖上卻從來沒有標識過這樣一個島嶼。潛水艇艇長羅克托爾上校經常在這一帶海域航行,發現此島後大為震驚,羅克托爾上校通過潛望鏡發現島上有人居住,有炊煙,於是命令潛水艇靠岸登陸。經過詢問島上的居民才知道,這正是8個月前失蹤的德克爾斯蒂島。
類似的怪事還有很多,科學家們稱這種行蹤詭秘、忽隱忽現的島嶼為「幽靈島」。它們不同於那種熱帶河流上常見的,由於漲水或暴風雨沖走部分河岸或沼澤地而形成的漂浮島。那麼,幽靈島是怎樣形成的呢?這種時隱時現的小島究竟是從何而來,又因何而去的呢?這成為世界海洋科學家們的熱門話題。
法國科學家對這類來去匆匆的「幽靈島」的成因作了如下解釋,由於撒哈拉沙漠之下有巨大的暗河流入大洋,巨量沙土在海底迅速堆積增高,直至升出海面,因此臨時的沙島便這樣形成了。然而,暗河水會出現越堵越洶涌的情況,並會沖擊沙島,使之迅速被沖垮,並最終被水流推到大洋的遠處。
美國的海洋地質學家京利·高羅爾教授卻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觀點。他認為海洋上的「幽靈島」的基礎是花崗岩石,而並非是由泥沙堆積而成。它形成的年代久遠,島上有茂盛的植物和動物群,是洶涌的暗河流沖擊不垮的。那麼「幽靈島」為什麼會突然消失呢?他認為「幽靈島」出現的海域是地震頻繁活動的地區,海底強烈的海嘯和地震使它們葬身海底。高羅爾教授還認為,如果太平洋西北部的海底板塊產生強烈的大地震使之大分裂的話,日本本島、九洲也同樣會遭到和「幽靈島」同樣的命運,會沉沒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之中,而且他認為自己並非是在危言聳聽。
另有學者認為,這不過是聚集在淺灘和暗礁的積冰,還有人推測這些「幽靈島」是由古生的冰構成,後來最終被大海所「消滅」。多數地質學家則認為是海底火山噴發的作用形成此類小島。他們認為,有許多活火山在海洋的底部,當這些火山噴發時,噴出來的熔岩和碎屑物質在海底冷卻、堆積、凝固起來;隨著噴發物質不斷增多,堆積物多得高出海面的時候,新的島嶼便形成了。有的學者認為,小島的消失是因為火山岩漿在噴出熔岩後,基底與海底基岩的連接不夠堅固,在海流的不斷沖刷下,新島嶼自根部折斷,最後消失了。有的學者認為,可能在海底又發生了一次猛烈的爆炸,使形成不久的島嶼被摧毀。還有學者認為,是火山活動引起地殼在同一地點下沉,使小島最終陷落。
以上觀點雖然各有各的道理,但都不能說明,為什麼有些小島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耍把戲」呢?為什麼它們在同一地點突現、消失、再突現、再消失,而與其鄰近的海域卻沒有異常現象發生呢?到底是什麼所為呢?這是一個難以解開的謎團,始終困惑著科學家。
百慕大三角
百慕大三角區位於北大西洋西部,是由7個大島、150個小島及一些礁群組成的群島。它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仍然是神秘莫測的海域,在這里先進的儀器都會失靈,而人員一旦遇險則沒有生還的可能。這里被稱為「魔鬼三角」,是令人恐怖的神秘之所。
在百慕大三角區船隻遇險的可怕情況在500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哥倫布於1502年第四次去美洲時,在進入百慕大三角區後,巨大的風暴襲擊了他的船隊。那種可怕的情景給哥倫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把當時的情況告訴西班牙國王:
「浪濤翻卷,連續八九天,我兩眼見不到太陽和星辰……我這輩子見過各種風暴,可是從來沒有遇到過時間這么長、這么狂烈的風暴。」
17世紀,海盜襲擊曾一度成為船舶神秘失蹤的原因,可是岸上從來沒有發現過船員的屍體和船隻的殘片。到了19世紀,海盜幾乎絕跡,可是船舶失蹤的事件依然不斷發生。
1925年4月18日,日本貨船「來福丸」號從波士頓出港。不久,北面出現了低氣壓,為了進入平靜的海區,船員把羅盤刻度向南回轉,經過百慕大群島海域。然而不久,這艘船就下落不明了,船與船員都消失得無影無蹤。19000噸的大船—美國海軍運輸船「賽克魯普」號同樣經歷了這樣的災難,它連同309名乘員,消失在百慕大三角區……
到了現代,大量的飛機在飛經這一海域時,也經常發生儀器失靈、飛機及人員神秘失蹤的事件。
1948年1月29日,百慕大機場的控制塔突然收到英國一架從倫敦飛往百慕大三角區的客機的緊急求救。這架飛機請求幫助指明航向,在控制塔做出指示之前,飛機上的26名乘客連同飛機全部消失得無影無蹤。
1949年1月,另一架英國飛機,在飛往牙買加的途中縱貫百慕大三角區時,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而美國一架水上飛機在1956年經過百慕大三角區時也神秘消失。
1963年8月23日,美國從佛羅里達州的霍姆斯特德基地起飛的兩架噴氣式空中加油機,在清晰地與指揮塔聯絡以後便消失了蹤影;隨後又有兩架巨型引擎飛機也彷彿在空中融化了。
1965年6月,一架美國C-119運輸機飛向巴哈馬群島,也是從霍姆斯特德基地起飛離陸以後,只飛了160千米,就謎一樣地失蹤了……
1967年2月2日,美國一架從佛羅里達機場飛向波多黎各的飛機,在空中與機場的聯絡良好,機組人員預計下午3時到達波多黎各。但後來空中突然沒有了電波,飛機再也沒能降落。
……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救援者在出事現場既沒有看到艦船、飛機的殘骸,也看不到遇難者的屍體。更神秘的是,一些失蹤的船隻在許久之後竟重新在此海域出現,可船上卻沒有一個人影。為了找出百慕大三角區的神秘事件的原因,專家們從不同角度加以探測。
一些人認為百慕大三角區的怪異現象是「虛幻之謎」。美國科學家拉里·庫什利用大量可靠的原始資料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他說早在16世紀哥倫布探險時期就有記載的發生在百慕大三角區的這些奇異現象大多是由於狂浪、颶風、海嘯等自然災害造成的。很多研究百慕大的學者在研究這些空難或海難時沒有重視它,甚至有意或無意地刪去這些情節,這完全出於獵奇心理,甚至有些人為了吸引別人注意還把發生在其他地方的空難、海難事故說成是在百慕大三角區發生的。最後,拉里·庫什呼籲:「再也沒有任何相信有超出科學可知性范圍的事,會比相信百慕大三角區之謎更為糟糕的了。百慕大三角區是最典型的偽科學、超科學、科學幻想和宣傳上的胡作非為。」
但更多的人並不否認百慕大的神秘。前蘇聯科學家最早提出海底水文地殼運動說。他們認為,由於百慕大海域的洋流因其極為復雜的海底地貌而縱橫交叉、變幻莫測,多個巨大的漩渦流在這里形成,後來美國科學家又進一步證實了這種觀點。他們認為,百慕大海域的巨大漩渦在陽光照耀下產生極高的溫度,船艦沉沒、飛機爆炸就是因此而造成的。次聲波地磁引力說是第二種主要觀點。前蘇聯地球物理學家B·B·舒列金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海浪產生的次聲波可以解釋百慕大三角區的神秘現象。他認為,在發生地震、風暴、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的同時,次聲波也隨之震盪,這種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但是卻具有十分巨大的破壞力。處在振盪頻率約為6赫的環境中,人便會感覺極度疲勞,隨後又出現本能的恐懼和焦躁不安;而處在頻率為7赫的環境中時,人的心臟和神經系統陷入癱瘓。次聲波在百慕大三角這個區域十分活躍,它可能就是導致種種慘劇發生的罪魁禍首。此外,一些人還把百慕大三角區同「時空隧道」、外星人基地等聯系起來,這些無疑又給百慕大三角區蒙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陸』 能列舉一些超自然現象或現今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件實例
第一部分
在漫長的征服外部世界與自身、創造文明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人類遭遇到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神秘現象:行蹤詭秘的幽靈島、千年不腐的馬王堆女屍、神秘莫測的百慕大三角區、神出鬼沒的尼斯湖水怪、真真假假的UFO影像……
前言
在漫長的征服外部世界與自身、創造文明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人類遭遇到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神秘現象:行蹤詭秘的幽靈島、千年不腐的馬王堆女屍、神秘莫測的百慕大三角區、神出鬼沒的尼斯湖水怪、真真假假的UFO影像……每一個聽起來近乎天方夜譚的神秘現象背後都蘊含著人類發展的種種契機。而人類天生具有探索征服新奇、不可知事物的強烈慾望,在這種慾望的驅使下,通過對神秘現象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人類一步步從未知到已知,從混沌走向文明;人類智慧因此得到提升,人類潛能亦由此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與開發。
《人類神秘現象》一書正是為滿足廣大讀者的求知慾和探索欲而誕生的。它是一本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的科普讀物,編者認真擇取各個領域中最有研究價值、最富探索意義和最被廣泛關注的神秘現象,分別從自然、建築、生命、科學、星外、文化、藝術、宗教等八個方面予以重點介紹,多角度、全方位地詮釋迷離奇妙的神秘事件,客觀、科學地分析其成因、特點,力爭給讀者提供最權威、最豐富、最全面的信息。
為了滿足讀者更高層次的閱讀需要,編者精心挑選了近500幅彌足珍貴的彩色圖片,其中包括實物圖片、自然風光、建築景觀、出土文物、攝影照片等。或刻畫環境,或模擬經過,或揭示內涵,或提供佐證,使讀者猶如身臨其境,獲得最直觀、最具震撼力的視覺沖擊。這種圖片、文字互濟互補、相輔相成的解讀方式,彌補了單純文字說明過於抽象的缺憾,使知識的傳輸更加直接、快捷,也更符合現代讀者的審美觀點。
我們希望通過准確生動的文字、簡明的體例、新穎的版式和精美的圖片的有機結合,為讀者營造一個輕松的閱讀氛圍,展示更為廣闊的認知視野,帶您進入一個精彩、神秘的世界,成為您探索未知世界的階梯。
神秘莫測的間歇泉
在中國西藏雅魯藏布江上游的搭各加地有一種神奇的泉水—間歇泉。間歇泉的泉水涓涓流淌,在一系列短促的停歇和噴發之後,隨著一陣震人心魄的巨大響聲,高溫水汽突然沖出泉口,即刻擴展成直徑2米以上、高達20米左右的水柱,柱頂的蒸汽團繼續翻滾騰躍,直沖藍天。它的噴發周期是噴了幾分鍾、幾十分鍾之後就自動停止,隔一段時間才再次噴發。間歇泉即是因它噴噴停停、停停噴噴而得名。
除了中國的間歇泉外,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附近,還有一眼舉世聞名的間歇泉—「蓋策」泉。這個泉在間歇時是一個直徑20米、被熱水灌得滿滿的圓池,熱水緩緩流出。不久,池口清水翻滾暴怒,池下傳出類似開鍋時的呼嚕聲,隨之有一條水柱沖天而起,在蔚藍色的天幕上飄灑著滾熱的細雨,這條水柱最高竟可達70米!
科學家經過考察指出,適宜的地質構造和充足的地下水源是形成間歇泉最根本的因素,此外,還要有一些特殊的條件:首先,間歇泉必須具有能源,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地區的熾熱的岩漿活動是間歇泉的能源,因而它只能位於地表稍淺的地區。其次,要形成間歇性的噴發,它還要有一套復雜的供水系統來連接一條深泉水通道。在通道最下部,地下水被熾熱的岩漿烤熱,但在通道上部,泉水在高壓水柱的壓力下又不能自由翻滾沸騰。同時,由於通道狹窄,泉水也不能進行隨意的上下對流。這樣,通道下面的水在不斷地加熱中積蓄能量,當水道上部水壓的壓力小於水柱底部的蒸汽壓力時,通道中的水被地下高壓、高溫的熱氣和熱水頂出地表,造成強大的噴發。噴發後,壓力減低,水溫下降,噴發因而暫停,為下一次新的噴發積蓄能量。
科學家雖已揭開了間歇泉的神秘面紗,但人們仍為它雄偉而瑰麗的噴發景觀所傾倒。
神奇的尼亞加拉瀑布
您看過雜技表演藝術家布朗亭在尼亞加拉瀑布的奔騰激流上方160英尺高處架起長達1000英尺的鋼索,成功地空著雙手走了過去嗎?您看過他蒙上雙眼、頭套口袋,也同樣成功地走過這1000英尺的鋼索嗎?您看過同樣的一個人踩著獨輪小車過去,踩著高蹺過去,背上背著人過去,坐在鋼索上烹調了一個煎蛋餅還將它吃了嗎?是什麼使勇敢而偉大的布朗亭有如此的力量呢?那就是尼亞加拉瀑布,是它給予了布朗亭偉大而神奇的力量。
尼亞加拉瀑布可算得上是世界上最為神奇的地方之一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探視尼亞加拉瀑布的傳說之謎吧。
構成了部分加拿大與美國的邊境線,將紐約州與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分開的尼亞加拉河從伊利湖向北流向安大略湖,全長將近30英里。它位於北面,面積為25萬平方英里,並成為這些湖的通暢出口。它的最大水流量達到每秒25萬立方英尺,十分令人敬畏。這條河被草莓島和格蘭德島劈開分成3段,頭5英里只有一條河道。向東的美國河道有15英里~16英里長;向西的加拿大河道則較短,只有2英里~3英里長。在格蘭德島後兩個河道又合並到一起,再流過3英里就到了舉世聞名的尼亞加拉瀑布。
這條大河最終可到達安大略湖,先後途經7英里的峽谷、一片開闊的湖區平原和7英里~8英里的陸地。尼亞加拉瀑布本身也被哥特島分成兩個部分。馬蹄形瀑布高度接近160英尺,頂部寬度將近3300英尺。比加拿大部分的還要高上大約10英尺,但是寬度只有990英尺的瀑布則位於美國一側。
它的形成在於不尋常的地質構造。在尼亞加拉峽谷中岩石層是接近水平的,每英里僅下降19英尺~22英尺。岩石的頂層由堅硬的大理石構成,下面則是易被水力侵蝕的松軟的地質層。激流能夠從瀑布頂部的懸崖邊緣筆直地飛瀉而下,正是由松軟地層上的那層堅硬的大理石地質層所起的作用。更新世時期,巨大的大陸冰川後撤,大理石層暴露出來,被從伊里湖流來的洪流淹沒,形成了如今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通過推算冰川後撤的速度,瀑布至少在7000年前就形成了,最早則有可能是在2.5萬年前形成的。
令人望而卻步的昆侖山「地獄之門」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在牧人眼中,草肥水足的地方是他們放牧的天堂。但是在昆侖山生活的牧羊人卻寧願因沒有肥草吃使牛羊餓死在戈壁灘上,也不敢進入昆侖山那個牧草繁茂的古老而沉寂的深谷。
這個谷地即是死亡谷,號稱昆侖山的「地獄之門」。谷里四處布滿了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獵人的鋼槍及荒丘孤墳,向世人渲染著一種陰森嚇人的死亡氣息。下面是一個真實的、由新疆地礦局某地質隊親眼所見的故事:
1983年有一群青海省阿拉爾牧場的馬因貪吃谷中的肥草而誤入死亡谷。一位牧民冒險進入谷地尋馬。幾天過去後,人沒有出現,而馬群卻出現了。後來他的屍體在一座小山上被發現。衣服破碎,光著雙腳,怒目圓睜,嘴巴張大,獵槍還握在手中,一副死不瞑目的樣子。讓人不解的是,他的身上沒有發現任何的傷痕或被襲擊的痕跡。
這起慘禍發生不久後,在附近工作的地質隊也遭到了死亡谷的襲擊。那是1983年7月,外面正是酷熱難當的時候,死亡谷附近卻突然下起了暴風雪。一聲雷吼伴隨著暴風雪突如其來,炊事員當場暈倒過去。根據炊事員回憶,他當時一聽到雷響,頓時感到全身麻木,兩眼發黑,接著就喪失了意識。第二天隊員們出外工作時,驚詫地發現原來的黃土已變成黑土,如同灰燼,動植物已全部被「擊斃」。
地質隊迅速組織起來考察谷地。考察後發現該地區的磁異常極為明顯,而且分布范圍很廣,越深入谷地,磁異常值越高。在電磁效應作用下,雲層中的電荷和谷地的磁場作用,導致電荷放電,使這里成為多雷區,而雷往往以奔跑的動物作為襲擊的對象。這種推測是對連續發生的幾個事件的最好解釋。
有行星軌道數據的美洲「黃泉大道」
在美洲的著名古城特奧蒂瓦坎,有一條被稱為「黃泉大道」的縱貫南北的寬闊大道。在公元10世紀時,最早來到這里的阿茲台克人,沿著這條大道來到這座古城時,發現全城沒有一個人,他們認為大道兩旁的建築都是眾神的墳墓,所以就給它起了這個奇怪的名字。
1974年,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頓的人在墨西哥召開的國際美洲人大會上聲稱,他在特奧蒂瓦坎找到一個適合它所有街道和建築的測量單位。通過運用電子計算機計算,這個單位長度為1.059米。例如特奧蒂瓦坎的羽蛇廟、月亮金字塔和太陽金字塔的高度分別是21、42、63個「單位」,其比例為1∶2∶3。
哈列斯頓測量「黃泉大道」兩邊的神廟和金字塔遺址時,發現了一個讓人驚訝的情況:「黃泉大道」上那些遺址的距離,恰好表示著太陽系行星的軌道數據。在「城堡」周圍的神廟廢墟里,地球和太陽的距離為96個「單位」,金星為72,水星為36,火星為144。「城堡」後面有一條運河,它離「城堡」的中軸線為288個「單位」,剛好是木星和火星之間小行星帶的距離。離中軸線520個「單位」處是一座無名神廟的廢墟,這相當於從木星到太陽的距離。再過945個「單位」,又是一座神廟遺址,這是太陽到土星的距離。再走1845個「單位」,就到了月亮金字塔的中心,這剛好是天王星的軌道數據。假如再把「黃泉大道」的直線延長,就到了塞羅戈多山上的兩處遺址。其距離分別為2880個和3780個「單位」,剛好是冥王星和海王星軌道的距離。
「黃泉大道」很明顯是根據太陽系模型建造的,特奧蒂瓦坎的設計者們肯定早已了解整個太陽系的行星運行的情況,並了解了太陽和各個行星之間的軌道數據。但是,人類在1781年才發現天王星,1845年才發現海王星,1930年才發現冥王星。那麼在混沌初開的史前時代,又是哪一隻看不見的手,給建築特奧蒂瓦坎的人們指點出了這一切呢?
能「報時」的澳大利亞怪石
岩石能報時?聽起來近乎天方夜譚,但在澳大利亞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確實有一塊能「報時」的奇石。屹立在沙漠中的這塊怪石高達348米,周長約8000米,僅其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幾億噸重。
這塊怪石通過每天很有規律地改變顏色來告訴人們時間的流逝:早晨,旭日東升,陽光普照的時候,它為棕色;中午,烈日當空的時候,它為灰藍色;傍晚,夕陽西沉的時候,它為紅色。它是當地居民的「標准時鍾」,當地居民根據它一日三次的顏色變化來安排農事以及日常生活。
怪石除了隨太陽光強度不同而改變顏色外,還會隨著太陽光照射角度的變化而變幻形象:時而像一條巨大的、悠然漫遊於大海之中的鯊魚的背鰭;時而像一艘半浮在海面上烏黑發亮的潛艇;時而像一位穿著青衣、斜卧在潔白軟床上的巨人……
怪石為何具有「報時」的功能?
為了解釋怪石「報時」的現象,許多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對怪石所處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進行了詳細考察,並對怪石的結構成分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一些科學家試圖這樣解釋怪石產生的「怪現象」:怪石之所以會變色是由於怪石處在平坦的沙漠,天空終日無雲,空氣稀薄,而怪石的表面比較光滑,在這種情況下,怪石表面有鏡子的作用,能較強反射太陽光,因而從清晨到傍晚天空中顏色的變化能相應地在怪石上得到呈現。
怪石變幻其形象則是由於太陽光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活動而產生反射、折射的數量及角度的不同,這種變化反映到人眼,即成為怪石幻形。
科學家對怪石「報時」的說法雖不能完全解釋怪石現象產生的原因,但也為世人稍微解開了一絲謎團。
蒙著神秘面紗的中國神農架
神農架位於中國長江與漢水間的川鄂交界地帶,有「華中屋脊」之稱,面積3250平方公里,林地佔85%以上。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處達3105米,有多種氣候類型。
提起神農架,人們不能不想到「野人」。從古至今,大量的關於野人的記載和野人的傳說讓人難辨真偽。1977~1980年,有關部門組織了兩次大規模的野考,搜集到大量關於野人存在的證據,如野人毛發、腳印、糞便等,還發現野人住過的竹窩。考察結果似乎向人們昭示:神農架的確存在一種不為人們所知的奇異動物。
其實,神農架不僅僅是野人令人稱奇,還有更多的神秘現象。
在一個叫陰峪河的地方,棲息著大量的白色動物。這里終年少有陽光透射,適宜白金絲猴、白熊、白麂、白蛇等動物棲息,此外還有白烏鴉、白貓頭鷹、白龜等等。據說,那裡的白蛇通體潔白無瑕,盤踞時猶如一尊玉雕,挺立時就像一根銀棍,貼地而行,速度奇快。世界原來只在北極地區才發現有白色動物,這么多動物在神農架變白,成了科學上的待解之謎,因為這絕不僅僅是氣候因素能決定的。
1986年,當地農民在深水潭中發現了3隻巨型水怪,它們全身呈灰白色,頭部與大蟾蜍相似,兩只圓眼比飯碗還大,嘴巴張開時有1米多長,兩前肢生有五趾。浮出水面時嘴裡噴出的水柱高達數丈。
不僅如此,與水怪傳聞相呼應的還有關於棺材獸、獨角獸、驢頭狼的傳聞。據說,最早發現棺材獸的地點是神農架東南坡,這是一種長方形怪獸,長著很大的頭、脖子短粗,全身為麻灰色毛,跑起來的慣力可以撞斷樹枝。獨角獸體態像大型蘇門羚羊,後腿略長,頭像馬,前額正中生著一隻牛角一樣的黑色彎角,約40厘米長,從前額彎處呈半圓弧彎向後腦。驢頭狼好像是一頭大灰狼被截去狼頭換上了驢頭,是個體型遠大於狼的灰毛傢伙。
除了奇怪的動物耐人尋味外,神農架還有許多地質奇觀更是蔚為壯觀。在紅花鄉境內有一條潮水河,讓人迷惑不解的是河水一日早、中、晚各漲潮一次,更神奇的是潮水的顏色會因季節而有所不同,梅雨之季水色碧清,乾旱之季水色混濁。
宋洛鄉有一處冰洞,洞內溫度與洞外氣候大相徑庭。當洞外自然溫度高於28℃時,洞內就開始結冰,山縫里的水沿洞壁滲出,形成十餘米長的冰簾,晶瑩剔透,美不勝收,滴在洞底的水則結成頂端如蘑茹狀的冰柱,而且為空心。洞外天氣轉冷時,洞內的冰就開始融化,到了冬季,洞內溫度反而高於洞外。
與宋洛冰洞相應成為另一奇洞的是木魚鎮的冷熱洞,洞中時而冷風習習,時而熱浪滾滾,目前還沒有一個最合理的說法來解釋這一冷熱忽變的現象。還有官封鄉的魚洞,洞里水色伴著春雷產生變化,春雷過後,水色由清變濁,等水色完全渾濁後,成群的魚在洞里游來游去,這些魚如筷子般長短,無鱗無甲、潔白如銀,場面蔚為壯觀。
神農架這塊神奇之地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好奇的人,不知道誰何時才能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冷熱顛倒」的中國地溫異常帶
每當數九寒冬和酷熱的盛夏來臨之際,愛幻想的人們總渴望能有一個冬暖夏涼的地方。雖然春夏秋冬的變換是一種規律,但世界如此之大,無奇不有,在這個地球上竟有一部分幸運的人居住在冬暖夏涼的「地方」,這就是遼寧省東部山區桓仁縣境內被人們稱為「地溫異常帶」的地方。這條「地溫異常帶」一頭開始於渾江左岸滿族鎮政府駐地南1.5千米處的船營溝里,另一端結束於渾江右岸寬甸縣境內的牛蹄山麓。整個「地溫異常帶」長約15千米,面積約10.6萬平方米。
夏天到來時,「地溫異常帶」的地下溫度開始逐漸下降。在氣溫高達30℃的盛夏,這里地下一米深處,溫度竟為零下12℃,達到了滴水成冰的程度。
入秋後,這里的氣溫開始逐漸上升。在隆冬降臨、朔風凜冽的時候,「地溫異常帶」卻是熱氣騰騰。人們在任家山後的山岡可以看到,雖然大地已經封凍,但是種在這里的角瓜卻依然是蔓葉壯肥,周圍的小草也還是綠色的。任家在這個地方平整了一塊地,在上面蓋上塑料棚,在棚里種上大蔥、大蒜,蒜苗已割了兩茬,大蔥長得翠綠。經過測定,發現在這個棚里的氣溫可保持17℃,地溫保持15℃。在這小岡上整個冬春始終存不住雪。
還有一個具有這種特性的地方,是在河南林縣石板岩鄉西北部的太行山半腰一個海拔1500米叫「冰冰背」的地方。在這里,陽春三月開始結冰,冰期長達5個月;寒冬臘月,卻又熱浪滾滾,從亂石下溢出的泉水溫暖宜人,小溪兩岸奇花異草,鮮艷嫩綠。
人們知道,自然界的氣溫變化取決於太陽的光熱,隨著地球的公轉,當它和太陽距離縮短時,太陽輻射給地球的熱能就會增加,使地球變熱、變暖。反過來,地球就變涼、變冷。這樣就形成了春夏秋冬。而這些奇異的土地卻打破了這一自然規律,出現了神奇的現象,這引起了很多科研人員的注意。他們中有些人認為,這里的地下有寒熱兩條儲氣帶同時釋放氣流,遇寒則出熱氣,遇熱則出冷氣。他們還認為,在這種冷熱異常的地帶,它的地下可能有龐大的儲氣結構和特殊的保溫層,在這特殊的地質構造之中產生的大氣對流導致了這奇異的現象。還有人認為,這個地下龐大的儲氣帶的上面帶有一特殊的閥門,冬春自動開閉,從而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但這些分析只是推論而已,這地溫異常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這里的地質結構有什麼與眾不同?還需要科學工作者經過進一步考證。
詭秘幽靈島
西方人酷愛航海,而歷來航海史上怪事多多。在斯匹次培根群島以北的地平線上,1707年英國船長朱利葉斯發現了陸地,但這塊陸地始終無法接近,然而值得肯定的是,這塊陸地不是光學錯覺,於是他便將「陸地」標在海圖上。200年後,乘「葉爾瑪克」號破冰船到北極考察的海軍上將瑪卡洛夫與他的考察隊員們再次發現了一片陸地,而且正是朱利葉斯當年所見到的那塊陸地。航海家沃爾斯列依在1925年經過該地區時,也發現過這個島嶼的輪廓。但科學家們在1928年前去考察時,在此地區卻沒有發現任何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