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哪一條法律是人民自己創造出來的
各條法律都是經過人民自己在實線中創造出來的,比如民不告官不究等。
『貳』 法律由什麼而創造
1.法律的本質屬於契約。
2.契約約束達成協議內容的當事人。
3.法律的創造由當事人自己創造。如:憲法從本質上講,是由本國人民和國家管理者簽訂的。建議讀讀《社會契約論》。
『叄』 是誰創造了法律
這個問題很有趣……大概分成兩種觀點:自然法學派和實證法學派。雖然他們的爭論在內於「法律是什麼」容,不過應該也能回答你的問題。
自然法學派認為法律是來自於神的意志或者人們的正義觀念,認為除了我們日常看到的法律之外還有一個「神性的法」,或者稱為「自然法」。如果我們的實然法和這個「自然法」相抵觸,那麼就不能稱之為法。
實證法學派認為法律是來自於當權者的命令,即使當權者的法律並不是正義的,也依然可以稱之為法。當然這並不是說實證法學派同意當權者的暴政,只是一個簡單的定義而已。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法律是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為了保證社會合作的秩序,調節人們的共存關系而相互妥協,由此產生的一系列規范。
如果想深究這個問題,建議去自學法哲學和法制史。
『肆』 法律能被發明創造嗎
可以啊,所有的法律都不是天生的,都是人造的
『伍』 人們要做的不是創造法律,而是發現法律,這句話怎麼解釋
我認為法律是被發現而不是被創造,例如兩個人有了矛盾,作為法官內不能說我制定個法律,你容們按照我說的判決,這樣勢必會導致法官說了算,這是主觀主義,是人治。真正的判決應該是懲惡揚善,讓為害者承擔責任,讓受傷者得到賠償,而這個原則實際上是社會是大自然本身存在的規律,法律的制定只是對這個規律的書面化認可,所以我認為,法律是被發現,而不是被創造,法律只是我們這個社會本身的規律,就像道一樣,它無形無色,但是卻主宰著一切。
『陸』 法律是誰發明的
法律是民族精神,不是個人發明的。法律起源的民族精神論,認為法的專產生是民族精神的體現的一種屬理論。
出現於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德國。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國的古斯塔夫·胡果(1764一1844)、卡爾·薩維尼(1779——1861)、喬治·弗里德里希·普赫塔(1798—1846年)。他們認為,法不是外面或某些人從上面強加於社會的,而是由社會內部蘊藏的「民族精神」中生長出來的。
(6)創造好法律擴展閱讀
法是統治階級的階級意志的體現。法是通過自己所掌握的國家政權,把自己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即不是統治階級中個人意志的體現,也不應是統治階級個別或部分(階級、階層)意志的體現。
法律的作用就是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群眾的人身安全與利益。法的指引功能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指引人們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或不得這樣行為,從而對行為者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
『柒』 我國創建法律的方式有幾種,分別是什麼
我國法律的淵源,即各種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效力層次各不相同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現形式主要有: 一、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公民都必須遵守,其它一切法律法規規章都不得與其抵觸。其制定和修改有嚴格程序。目前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制定)及4個修正案。 二、法律。是全國人大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包括全國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非基本法律。理論上認為,前者效力要高於後者,但在實踐中一般未作出區分。前者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等;後者如《行政許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師法》等等。根據《立法法》規定,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全國人大常會會可以在不與該法基本原則相抵觸的情況下,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修改或補充。 三、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效力低於法律,但高於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森林防火條例》等等。 四、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省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的市及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上三者統稱為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其中市級人大及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須經省級人大常委會批准才能實施。地方性法規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效力低於行政法規,高於本級或下級地方政府的規章。 五、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前者是由國務院所屬的部、委等部門制定,如中國人民銀行的《貸款通則》,監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安部聯合制定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條令》。後者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分別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與一般的「紅頭文件」相比,規章的制定程序較嚴格,而且要由部務會或委員會會議(部門規章)、地方政府的常務會議或全體會議(地方政府規章)審議通過,不象一般「紅頭文件」那樣由部委或地方政府的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個人簽署即可生效。地方政府規章的效力低於同級人大(及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級地方政府制定的規章效力低於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 六、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不包括民族鄉)的人大(注意這里沒有常委會!)可以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根據本民族自治地方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進行補充或變通規定,但補充和變通規定不得違背該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也不得對《民族區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規中對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專門規定作出補充或變通規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須報上一級人大常委分批准後才生效。 七、經濟特區所在的省、市人大及常委會可以根據全國人大的授權制定經濟特區法規,在經濟特區內實施,以達到在特區內對相關規定「先行先試」的目的。
『捌』 我們不是在創製法律,而是在表述法律的出處
馬克思在《離婚法草案》中講到的。原話是:
「立法者應該把自己看作一個自然科內學家。他不是在容創造法律,也不是在發明法律,而僅僅是在表述法律,他用有意識的實在法把精神關系的內在規律表現出來。如果一個立法者用自己的臆想來代替事情的本質,那麼人們就應該責備他極端任性。同樣,當私人想違反事物的本質任意妄為時,立法者也有權利把這種情況看作是極端任性。」
在立法的本質和內容方面,馬克思辨證地認為,立法的本質是反映事物的本質,事物的本質決定了立法的內容。
說明了立法要有科學性,法律歸根結底是由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要尊重客觀規律。這是唯物主義在法學領域的體現
『玖』 法律詩歌,民謠創造
憲法規定講明確,要用法律來治國;經濟建設有保證,人民才有好生活。
每個公民要學法,又利國來又利家;學好法律走正道,免得跌倒掉懸崖。
大陽一出烏雲散,鑼鼓一響虎逃山; 人人懂法一身膽,壞蛋露頭無路鑽。
要吃甘蒸把土壅,要吃蜜糖養蜜蜂;要想社會得安定,學法用法莫放鬆。
播谷不忘先催芽,織布不忘先紡紗;開車不忘方向盤,致富不忘先學法。
餅香全靠有乏麻,園香全靠有紅花;豐收全靠勤勞動,幸福全靠法當家。
有章有節文不亂,有詞有譜才成歌;依法治國黨決定,江山穩固民歡樂。
打狗就要棒槌敲,打蛇就要金竹條;哪個犯罪觸刑律,要你有翅也難逃。
天羅地網密又牢,刑法好比斬妖刀;你若以身來試法,不斷頭來也斷腰。
落雨因為天起雲,水流因為地不平;人心不足蛇吞象,盜竊犯罪法無情。
短命不過路邊卒,又挨割來又挨燒;拐賣婦女犯國法,莫要拿頭去碰刀。
老虎屁股莫要摸,刀口蜜糖莫桑嘗;吸毒害國又害已,飛蛾撲火自遭殃。
種田就要播好秧,砌屋就要砌好牆;四化宏圖要實現,依法治國要加強。
沒有竹籬船難行,沒有秤砣秤難稱;沒有彎弓箭難射, 沒有法治國難興。
人靠法律不怕妖,不怕台風不怕礁;不怕沙魚翻惡浪,不怕征程萬里遙。
挑水淋花花更鮮,肥土種瓜瓜更甜; 依法治國國興盛,長治久安萬萬年。
之二:普法四字經
當今社會,法治文明;不學法律,寸步難行;
普法詩句,通俗易懂;如有不妥,敬請批評。
國家憲法,法制根本;合法權益,依法保證;
法定義務,必須履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有法必依,違法必懲;學好刑法,遠離牢門;
殺人償命,犯罪判刑;負案逃跑,罪加一等;
包庇窩贓,惹禍上身;抗拒從嚴,坦白從輕。
治安管理,維護安寧;罰款拘留,處罰類型;
超過半年,不再追問;傳喚時限,十二時辰;
抗拒處罰,強制執行。熟悉民法,避免糾紛;
借錢立據,還債收憑;生意往來,要簽合同;
遇到麻煩,具狀訴訟;不服初判,可打二審。
婚姻大事,有法可循;近親三代,禁止結婚;
婚姻自由,買賣不成;夫妻關系,登記確定;
女方招郎,一視同仁;計劃生育,法規省定;
最好一個,二胎申請;己生二孩,結扎避孕;
超生受罰,生育憑證;少生優育,利國利民。
義務教育,依法實行;時間九年,讀完初中;
其間失學,父母責任;企業老闆,禁用童工;
尊重老師,愛護學生。法律保護,婦女老人;
權利地位,男女平等;敬老養老,子孫責任;
老有所樂,夕陽正紅;歧視虐待,違法判刑。
『拾』 為了給青少年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國家做了哪些法律規定
我國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兩部法律:目前,已形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部法律為主,包括義務教育法、收養法、繼承法、婚姻法、母嬰保健法、禁止使用童工在內的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體系。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
①未成年人處於人生發展進程中的幼弱時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是個人權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體。
②家庭、學校、社會都不同程度存在著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現象。
③由於種種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需要制定專門法律給予保護和預防。
④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僅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也是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的需要。
保護未成年人工作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首要原則)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
教育和保護相結合。(教育原則)
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了家庭、學校、社會、司法等方面對未成年人應負的責任。
家庭保護: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監護的職責和撫養的義務,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
家庭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家庭保護的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免受來自家庭方面的侵害,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適宜的家庭環境。
家庭保護的內容:一是家長要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二是尊重、教育和引導未成年人。
家庭保護中的禁止性要求:
①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和殘疾未成年人;
②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③不得允許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結婚和訂婚等。
學校保護:學校等教育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並對他們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實施保護。學校保護在整個未成年人的保護中舉足輕重,是我國未成年人保護的重要方面。
學校保護的基本內容:
①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保證未成年人全面發展;
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③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不得隨意開除未成年人學生;
④保護未成年人在學校活動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社會保護:要求全社會創造一種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包括對未成年人社會文化保護、身體健康保護、自由權和精神權。
社會保護的基本內容:
①保護未成年人身體的安全和健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②保護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靈健康。
司法保護:要求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等依法履行職責,對未成年人實施專門保護措施。司法保護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
司法保護的基本內容:
①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實行特殊制度。
②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③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受撫養權等。
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
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中主要涉及對未成年人隱私權,通信圈,著作權,知識產權等權利的侵害和維護。
1.每個人都有一些涉及個人心理以及社會交往的秘密,未經本人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將其公開。
2.通信包括電話、電報、電子郵件、電傳、書信等多種方式。
侵犯通信自由罪,是指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且情節嚴重的行為。
3.著作權包括發表權、匿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和獲得報酬權。
4.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以及其他智慧成果權等。(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公民無論年齡大小,只要創作完成了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比如文字作品、美術或攝影作品等,就自動享有著作權;
只要是搞出了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規定的發明創造,並履行了法定的手續,經過國家專利部門審查、授權,就可享有專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