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印刷術發明

印刷術發明

發布時間:2020-12-09 01:35:50

⑴ 印刷術的發明有什麼重要意義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具有重要意義。促成這種發明的主要動力是在1200至1400年間用紙取代羊皮紙作為歐洲主要的書寫材料。羊皮紙用珍貴的農畜的皮革做成,極其昂貴:由於從一個農畜身上只能取到四張優質羊皮紙,因而抄寫一部《聖經》就要宰殺200到300隻綿羊或小牛!紙用磨成漿的破布製成,成本和價格都比羊皮紙便宜得多。中世紀晚期的檔案表明,紙的價格僅為羊皮紙價的六分之一。與此相應,學習讀、寫的費用也降低了。隨一個印刷廠。選自一巴黎出版物扉頁,1520年著越來越會能夠識文斷字,對價格更為低廉的紙張的需求越來越大,而1450年前後活字印刷的發明完全滿足了這一要求。通過大大節省勞力,這種發明在約20年間就使印刷書本的價格降為手抄書的五分之一。

一旦書本不再是奇貨,識字的人就更多了,書本文化成為歐洲生活方式的一個基本方16世紀的印刷作坊。如果沒有15世紀50年代在紐倫堡發揚廣大的印刷術,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都不可能產生如此廣泛的影響。面。大約1500年後,歐洲人有能力閱讀和購買各種各樣的書籍——不僅有宗教小冊子,還有指導手冊、消遣性讀物;到了18世紀,又有了報紙。印刷術使思想的傳播變得迅速和可靠;此外,革命性的思想一旦印刷成幾百冊,不再能輕而易舉地被撲滅。因而,16世紀最偉大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之所以能夠在全德意志各地當即擁有一批追隨者,是因為他利用圖書印刷出版機構廣為散發他的小冊子:如果不是得益於印刷術,馬丁·路德或許會像胡斯那樣被處死。書籍的傳播還促進了文化上民族主義的發展。在印刷術發明之前,歐洲多數國家中都有林林總總的方言,這些方言差別很大,往往就連據認為操同一種語言的人也幾乎不能互相交談。這種情況阻礙了政治的中央集權,因為一位王室仆從可能完全無法與各省居民進行交談。然而,印刷術發明之後不久,歐洲各國都開始形成自己的語言標准,這種標准通過圖書整齊劃一地傳播開來。「規范英語」是倫敦印刷物中使用的語言,它傳到了約克郡或威爾士。因而,人們之間的交往更為便利了,政府工作也比過去更有效率。

15世紀中期約翰·谷登堡印製的第一部活字印刷重要著作。它被稱為42行聖經,因為每第一欄共有42行。在結束本章時我們可以這么說,鍾和書籍與大炮、遠洋船隻一樣對1500年後歐洲在全球居主導地位起了促進作用。時鍾培育出的習慣促使歐洲人高效率地工作並准確地制定計劃;書籍的普及大大增強了進步思想的交流和傳播。一旦習慣於閱讀圖書,歐洲人在世界各民族中獨一無二地進行思想的交流和嘗試。因而,1500年後,歐洲人得以把整個世界掌握在自己手裡,就毫不令人奇怪了。

⑵ 印刷術的發明。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內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時容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⑶ 印刷術是什麼時期發明的

雕版印刷術發明抄於唐朝,並在襲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1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2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⑷ 活字印刷術是怎麼發明的

畢是一個印刷工,他早就在工作中發現了雕版印刷不太方便,雕好的版只能用一次。於是,他首先試驗用一個一個的木質單字來印刷書,但是,他失敗了。因為小塊的木字粘在一起後,要分散開第二次再用也很不容易,而且,木塊的紋理疏密不一樣,吸水後脹的程度也不一樣,這樣一來就使得版面變得高低不平,印刷效果很差。畢日思夜想,一直也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

有一天,畢坐在灶前,幫妻子做飯,他一邊燒火,一邊嘴裡念叨著:「怎樣才能找到既不吸水,又可以刻字的東西呢?」妻子指著旁邊的瓦罐說:「這不就是不吸水的東西嗎?可就是不能刻字。」一句話提醒了畢。他立即跑到附近的一個窯場,在燒窯工人的幫助下,用膠泥製成了一些刻成字的小土坯。然後放在窯里燒成了一個個很硬的單字。接著,他又按照書本的大小,准備了一塊鐵板,在鐵板上面放了松香和蠟,然後拿一個鐵框子放到鐵板上,在鐵框里排滿了他燒出來的泥字,放在火上烤,等板上的松香和蠟開始溶化時,就用一塊平板在活字上面壓一下,把字壓平,於是,一塊活字版就排好了。這時,在上面塗上墨就可以印刷了。一頁書全印完後,把鐵板再烤一下,使板上松香和蠟重新溶化,然後用手輕輕一撥拉,活字便一個個掉了下來,准備重新使用。為了提高效率,畢准備了兩塊鐵板交替進行排和印,大大地提高了書的印刷速度。

⑸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過程

在發明活字印刷術之前,傳統的雕版印刷術一直佔領著印刷市場的主導地位。雕版印刷最早出現在隋朝。先是把木板刨平,然後在木板塗一層漿糊,再把寫好的確文稿翻貼在版面上,刻字工人把字一個個刻出來。待到印刷時,將油墨塗在制好的文字版上,再蓋上白紙,用刷子輕輕刷平,文字就印在紙上了。雕版印刷比手工抄寫方便很多,對我國早期的文化傳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雕版印刷的不足越來越明顯了,不僅笨拙費力,又浪費材料,每一版只能用一次,而且存放不便,如遇錯別字又極不易更改。據史料記載,在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一部《大藏經》的印刻,立時12年,雕版達13萬塊之多,可見工作之繁瑣。
畢異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印刷工作的人員,更是越發感到雕版印刷的弊病急需改進。他認真總結前人和自己工作中的經驗,反復琢磨,試圖找到更先進的方法,但卻一直未能有所突破。直到有一天,他看見一群小孩子在他家門口玩捏泥巴,才豁然開朗。孩子們用泥巴捏出了各種動物、樹木、房子、椅子等東西,然後,就把這些東西隨心所欲地進行排列,編出不同的故事來。畢舁看著看著,靈光一現,心想:如果用泥巴捏成一個個的字,然後再排列成句子,不就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效率了嗎?
想到這一方法後,畢舁立刻著手實踐起來。他經過不斷實驗,反復摸索,最後還是決定用泥巴,不同的是,他在泥巴裡面加入了一些膠水。這樣,即容易刻又刻不壞。他先把泥巴切成小方塊,在上面刻上字,燒硬,冷卻,再將刻好的單字按韻排好。以便查找。印刷時,按文章找出活字,將其排列在鐵板上,四周用鐵框固定。除此,他還在鐵板上預先鋪一層紙灰、松脂和蠟混合成的黏合劑。然後,把活字版放在火上烤,黏合劑熔化時,就用平板將單字牢牢地壓平,等冷卻後,每一塊活字版就成了一個堅固的整體。接下來,只要在版上刷上油墨,敷上紙,輕輕一壓就可以了。等印完後,再用火將鐵板烤熱,黏合劑熔化後,就可以將活字取出來,保存,以備下次使用。為了提高效率,畢舁採用兩塊鐵板,一板印刷,一板排字。交替使用,使印刷速度大為提高。
畢舁發明的這種膠泥活字印刷術概括起來有五大步驟,即製作活字、排版、印刷、拆版和活字歸韻,比起雕版印刷,這種方法製版迅速,印刷質量高,而且可以重復使用,節約了材料又縮短了印刷周期,堪稱印刷史上劃時代的突破。
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更是印刷史上的偉大創舉,為全世界文化知識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歷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⑹ 活字印刷術是怎麼發明的

國家圖書館是中國藏書最多的圖書館,這里古籍浩如煙海,許多孤本及絕版書往往可以在這里找到。前些年,國家圖書館中發現了一些古籍,這些古書不是用雕版印製的,而是用普通鉛字排版方法印製的,只不過經過鑒定這些字用的不是鉛字,而是用泥做成的單字模,經過排版組合而成。這一發現使專家們立即想起了宋朝學者沈括《夢溪筆談》一書中記載宋朝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故事。於是專家們得出結論:這些活版印刷的古書證明了沈括記載的真實性。這樣一來,中國早在千年前就發明了活版印刷術,不僅有了史料的記載,更有了實物的證明。

沈括在他的書中比較詳實地記下了活版印刷的情況。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1世紀中葉),有一位叫作畢昇的平民發明了活版印刷。這種方法比起雕版印刷來,既經濟,又方便,更縮短了出書時間,它開創了直到20世紀90年代還在使用的鉛字排版印刷的先河。畢昇看到每印一部書都要刻成百上千的大版,常常要用好多年才能雕刻好,而書印完了,版也就沒用了。他想到,如果把這些版分解開,使其成為許多塊小版,每塊版上只有一個字,要排什麼句子,只要將這些字版組合在一起,不是既方便又省事嗎!更何況印完書以後把版拆開,拆下來的字版下次還可以再用!於是他試制了許多木質活字。但是他發現用木頭做的活字版,由於它們的木紋疏密不同,沾水後有伸縮性,排出版來高低不平,此外還容易沾上葯物很不好清除,使用起來不夠理想。

於是他又開始尋找別的材料,他找到了膠泥。畢昇用膠泥刻字,泥質又細又軟,很好刻。刻完了,用火一燒,字模就變硬了。這真是個好辦法!畢昇刻了許多單字,做成不少單字印模。他又准備好一塊鐵板,鐵板上放著松香、蠟、紙灰,鐵板四周圍著鐵框,鐵框里密密地擺滿字印模,滿一鐵框就是一板,拿到火上加熱,葯熔化後,用平板把字壓平。為了提高效率,他用兩塊鐵板,一塊板印刷,另一塊板排字,這塊板印完,第二板又准備好了。這樣交替使用,印得很快。每一個單字,畢昇都刻了好幾個印模,常用字就更多一些,以備一板里有重復字時用。至於沒有事先刻好的生僻字,就臨時寫刻,馬上燒好了用。這種方法印幾本書當然顯不出簡便,但印得越多優越性就越顯著,要是印成百上千冊,那就是雕版無法比擬的簡便了。

到了元代,農學家王禎也創製成功木活字,他還發明了轉輪排字架,用簡單的機械增加排字效率。他在《農書》中詳細地說明了他的印刷方法和經驗。王楨造的木活字共有3萬多個,元成宗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他用這套木活字排印自己編纂的《大德旌德縣志》一書,全書6萬多字,不到一個月就印出了100部。到了明清時期,木活字就普遍流行起來。清朝乾隆年間,政府曾使人刻成大小棗木活字253500個,先後印成《武英殿聚珍版叢書》134種,2300多卷。這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木活字印書。清朝還有一部書《古今圖書集成》,是用銅活字印製的,當時金屬活字已經流行於江蘇無錫、蘇州、南京一帶。

中國的印刷術傳入歐洲,成為推進歐洲歷史前進的巨大動力。因為在這以前的歐洲,都是靠人手抄書的。這種情況極大地限制了知識的普及,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印刷術的傳入改變了這種狀況,但當時歐洲使用的是雕版印刷術。後來,15世紀歐洲也出現了一位如同中國北宋時期畢昇一樣的人物,這個人的名字叫科斯特。

科斯特是荷蘭北部哈拉姆城一個小旅店的老闆。他是個很善於動腦的人,為人也仁慈,小孩子們都喜歡他。有一次,科斯特帶著一群孩子去森林玩,為了討孩子們喜歡,他在一些小塊木頭上面刻字,然後從口袋裡找出一點紙來,給每個小孩印一張。回來時,他觸發了靈感,產生了如同畢昇發明活字版一樣的想法。他想:為什麼不可以用活字體呢?把一面字排好,印刷起來,然後再排一面,這樣可以連續做下去。當時那些刻字工人想用他們刻出的雕版來超過那些抄寫經典的僧侶們,但他們要費很多工夫才能刻出一面來,這太費時間了!而且用完以後就不能再用了,只好燒掉。這么慢的速度,而且每面都要重新刻,要是用能隨意移動的字體多好!

沿著這個思路他繼續想下去:如果能把每個字體用木頭分開刻得平整又清楚,大大小小的成排成列,這是可以辦到的。但還可以更簡化一點兒,用硬一點的金屬熔化後鑄成模型。把字母刻在鋼頭上,然後打在較軟的金屬鑄成的模型上,這樣就可以製成一個活字了。每打一次就是一個模型,每一個鋼頭就可以打出許多活字模來。科斯特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造出了許多活字,他用鋼頭刻字母,然後鑄出活字,排成一段段文章,合並成一面。就這樣他印出了一頁頁的書。

科斯特成功了,他印出了歐洲第一部活字印刷的書。這個日期現在已經說不太准確了,有人說是1420年,也有人說是1428年,還有人說是1440年。不管怎樣,活字印刷總算在歐洲出現並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關於歐洲活字印刷的發明者,另外一種說法是德國的約翰·古騰堡。傳說,歐洲在15世紀以前是沒有撲克的。15世紀時,到中國旅行的歐洲人把中國的骨牌游戲帶回了歐洲。當時骨牌在歐洲風靡一時,而製造骨牌也成為重要產業。歐洲制的骨牌,最初完全是用手工製做的,雕刻之後,塗上顏色。後來知道用印刷的方法,先把模樣刻在薄金屬板上,然後用有顏色的墨水印在紙片上。再以後便用木板代替金屬板,工作效率更高了。據說古騰堡有一天晚飯後和他的妻子玩骨牌。他手中摸著骨牌,心中想:這牌我也會做!第二天他照骨牌的樣子刻了塊木片,再用墨水印出骨牌來。同時,他把妻子的名字也用同樣的方法印出來,這使他妻子喜出望外。

有了這小小的成功,古騰堡進而刻印較復雜的東西。他又印了些聖像,掛在店門口,惹得行人紛紛爭購,這給他帶來了意外的收入。他更熱心於印刷的研究,獲得修道院的允許後,他刊印了《貧者的聖書》。

在實踐中他逐漸體會到,在一塊木板上刻上字,比起用獨立的字模拼版來要困難得多。於是他開始用木頭刻字模,然後創造出排列用的字框,活字印刷終於獲得了成功,這時是1445年,古騰堡覺得喜出望外。

古騰堡最初印刷的只有《聖經》,都是拉丁文的,不適用於更廣泛的地域,後來才開始翻印各國文字的《聖經》,《聖經》才進入一般民眾的家庭。

從印刷術發明到現在,成百上千年過去了,發明者的許多事跡已經湮沒無聞,發明權也出現了多種不同的說法,使我們難以准確地考證事實的每一個細節,然而,印刷術對人類文明和人類歷史進步的巨大作用是每一個人都十分清楚的。盡管今天電腦排版和膠版印刷已經十分普及,我們卻無法忘記我們的祖先為了這一切所作的艱苦努力。

知識點

王禎與《農書》

王禎,字伯善,元代農學家,東平人(今山東省東平縣)。關於他生平的史料記載極缺乏,僅知他曾任旌德縣(今安徽境內)和永豐縣(今江西省境內)縣尹,在任職期間,注意發展農業生產,組織修築水利工程,勸課農桑。也注意考察農業生產技術,積累了許多農業生產知識。在旌德縣尹任中,綜合整理平日筆錄,寫作《農書》,在永豐縣尹任內完成,時間約在元皇慶二年(1313)。

《農書》是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著作,它上續《齊民要術》,總結前人的經驗,補充了大量實地考察的結果。全書37集,136000字。基本內容分為農桑通訣、百穀譜、農器譜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農業史與主要農耕技術;第二部分敘述各種糧食、蔬菜、瓜果與林木作物的栽培與管理;第三部分繪制各種農具與農業機械圖281幅,並加以說明。《農書》是第一部兼論南北,力圖從全國范圍內對農業作系統性介紹,並把南北農業技術以及農具的異同和功能進行分析比較的農業科學著作。

⑺ 是誰發明了印刷術

印刷術
誰發明沒記載
北宋仁宗慶歷元年至八年間,即公無1041-1048年間,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⑻ 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印刷術最早出現在唐朝時期,被稱為雕版印刷術,雕版印刷是人民群眾在勞動下的結果,並沒有特定的人發明。而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是由北宋時期的畢升發明。

⑼ 印刷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手抄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既阻礙了文化的發展,又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印章和石刻給印刷術提供了直接的經驗性的啟示,用紙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國的印刷術經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個階段的發展,給人類的發展獻上了一份厚禮。印刷術的特點是方便靈活、省時、省力,是古代印刷術的重大突破。
中國的印刷術,源遠流長,傳播廣遠。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它隨中華文化的誕生萌芽,隨中華文化的發展演進。如果從其源頭算起,迄今已經歷了源頭、古代、近代、當代四個歷史時期,長達五千餘年的發展歷程。早期,中國人民為了記載事件、傳播經驗和知識,創造了早期的文字元號,並尋求記載這些字元的媒介。由於受當時生產手段的限制,人們只能用自然物體來記載文字元號。例如,把文字刻、寫在岩壁、樹葉、獸骨、石塊、樹皮等自然材料上。由於記載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貴,因此,只能將重要事件做簡要記載。大多數人的經驗,只能靠口頭進行傳播,這嚴重影響著社會文化的發展。

⑽ 印刷術的發明為人類社會作出了什麼貢獻

貢獻:

1、書籍留存的機會增加

印本的大量生產,使書籍留存的機會增加,減少手寫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受絕滅的可能性。由於印本的廣泛傳播及讀者數量的增加,過去教會對學術的壟斷遭到世俗人士的挑戰。

宗教著作的優先地位也逐漸為人文主義學者的作品所取代產讀者們對於歷來存在的對古籍中的分歧和矛盾有所認識,因而削弱了對傳統說法的信心,進而為新學問的發展建立了基礎。

2、促進教育的普及和知識的推廣

印刷術的廣泛使用造成了書籍價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獲得知識,因而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書籍普及會使人們的識字率提高,反過來又擴大了書籍的需要量。

此外,手工業者從早期印行的手冊、廣告中發覺印行這類印刷品可以名利雙收。這樣又提高了他們的閱讀和書寫能力。例證說明,印刷術幫助了一些出身低微的人們提高了他們的社會地位。

如在早期德國的教會改革中就有出身鞋匠和鐵匠家庭的教士和牧師。這充分說明印刷術能為地位低下的人提供改善社會處境的機會。

3、對民族文學的產生具有積極作用

在印刷術出現以前,雖然已有民族文學,但印刷術對民族文學的發展影響極為深遠。西歐各民族的口語在16世紀之前已發展為書寫文字,問世紀逐漸演進成為現代形式,同時一些中世紀的書寫文字已在這一過程中消失。

一度成為國際語言的拉丁文也日漸式微,終於成為死的語言。新興的民族國家大力支持民族語文的統一。

與此同時,作者們在尋找最佳形式來表達他們的思想;出版商也鼓勵他們用民族語言以擴大讀者市場。在以民族語言出版書籍越來越容易的情況下,印刷術使各種語文出版物的詞彙、語法、結構、拼法和標點日趨統一。

小說出版廣泛流通以後,通俗語言的地位得到鞏固,而這些通用語言又促進各民族文學和文化的發展,最終導致明確的民族意識的建立和民族主義的產生。

(10)印刷術發明擴展閱讀:

一、印刷術發展歷史:

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唐朝的雕版印刷術,經宋仁宗時代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再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唐朝發明了雕版印刷術,而且唐朝中後期已經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宋朝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宋朝沒有普遍使用活字印刷術。宋朝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

中國宋代的一介布衣畢升發明了泥活字,德國人古登堡最終集大成發明了鉛活字。鉛活字印刷術經濟實用,促進了歐洲出版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歐洲的現代化,風靡全世界。

二、印刷術類型:

1、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

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和字體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

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

2、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歷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刷術

閱讀全文

與印刷術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