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軾的《水調歌頭》在古詞中有什麼樣的地位
詞,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詩歌文體,從唐朝出現,五代發展,宋朝繁榮,元明衰落,清朝中興,近近代變革,走過了1000年多年的歷史。中國古代留下的詞不知道有多少,僅僅是《全宋詞》就收集了2萬多首,還有其他朝代的難以統計。要在這些詞中選出10首最傑出的,難度實在太大。本文就綜合各個朝代的詞,選出其中最為傑出的10首,以供大家參考。
1,蘇軾《水調歌頭》《水調歌頭》是1076年蘇軾在密州時所作,當時蘇軾正和弟弟分離,在中秋節當天寫下此詞,表達自己的離思。該詞望月懷人,勾勒出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孤獨境界,可謂遺世獨立。通過對月亮陰晴圓缺的追問,表現出天人合一的哲學意味,達到了社會和自然的高度契合。胡寅評價道:「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而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
中國古代優秀的詞實在太多,還有王安石的《桂枝香》,姜夔的《揚州慢》,李清照的《一剪梅》、柳永的《八聲甘州》,岳飛的《滿江紅》,周邦彥的《蘭陵王·柳》史達祖的《雙雙燕》,辛棄疾的《摸魚兒》等都是千古名篇,由於篇幅有限,就選擇其中的10首。
2. 有意思的節日獲獎作文400字,有自己創造的節日嗎
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而我最喜歡元宵節。
過元宵當然少不了吃元宵。元宵又叫湯圓,專關於他的屬名字還有個故事呢!很久以前,人們把湯圓叫做元宵。袁世凱知道後覺得很不吉利,『元宵』不就是『袁消』嗎?之後他就下令將元宵叫做湯圓。從此元宵又名湯圓。
在元宵節的夜晚,人們都會去看花燈、放煙花。
放煙花了,煙花一個個的帶著火星飛上了天。夜空似一張畫布,幾朵煙花躍然在那黑色畫布上。有金黃色的蒲公英,粉色的牡丹,銀色的百合······天空又好像一座美麗的『花園』。裡面的花兒奼紫嫣紅;爭奇斗艷,真是太美了!
我們一家人去看花燈,爸爸買了一個雞型花燈,非常漂亮。一按下開關就會發出五顏六色的光,還會發出悅耳的音樂。
有許多漂亮的花燈,花燈多得數不清,街邊有賣花燈的;賣冰糖葫蘆的;賣燒烤的;有賣煙花爆竹的······
元宵節吃了湯圓,看了花燈,放了煙花。元宵節我過得太開心了!
3. 中國各個節日的英語單詞!急求~
元旦(1月日):New Year's Day
春節(農歷一月一日):the Spring Festival
元宵節(農歷一月十五日):the Lantern Festival
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
植樹節(3月12日):Arbor Day
郵政節(3月20日):Postal Day
世界氣象節(3月23日):World Meteorology Day
清明節(4月5日):ChingMing Festival;Tomb-sweeping Festival
國際勞動節(5月1日):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中國青年節(5月4日):Chinese Youth Day
護士節(5月12日):Nurses'Festiv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國際兒童節(6月1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Day
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7月1日):the Party's Birthday
建軍節(8月1日):the Army's Day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Mid-autumn(Moon) Festival
教師節(9月10日):Teachers'Day
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Double-ninth Day
國慶節(10月1日):National Day
除夕(農歷十二月三十日):New Year's Eve
(3)元宵節創造一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是「法制化的文明社會」的法律體制,是構成區域文明國家的基本框架。中國的傳統節日,承載著神話、傳說、天文、地理、術數、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
4. 創造元宵節的人是誰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節日簡介: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