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啤酒烤鴨是什麼地方發明的
如果你是想開一個啤酒烤鴨店,你買啤酒烤鴨爐時廠家會提供詳細的配方和操作方法,很簡單。浙江永康等地方就有廠家,你如果親自去廠家他們還會現場培訓,看資料和光碟兩三天應該就可以學會的. 如果你是自己製作,給你幾個方法參考:)祝你成功! 法一:專利號 200610040813.9 專利申請日 2006.07.26 名稱 一種啤酒烤鴨及其製作方法 公開(公告)號 CN1899114 公開(公告)日 2007.01.24 頒證日 優先權 申請(專利權) 袁三林 地址 223400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城常青路58號 發明(設計)人 袁三林 國際申請 國際公布 專利代理機構 淮安市科文知識產權事務所 代理人 謝觀素 技術簡介: 一種啤酒烤鴨及其製作方法,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經以下步驟製成。熬鹵:在鍋內加入清水150份,先加入八角0.2~0.6份,桂皮0.2~0.6份,香砂0.2~0.6份,白芷0.1~0.3份,草果0.1~0.3份,花椒0.1~0.3份,小茴香0.1~0.3份,千里香0.1~0.3份,白扣0.2~0.4份,紅椒0.5~2份,火燒至沸,在有壓力狀態下保溫2小時,然後加入鹽10~18,冰糖2~4.5,料酒2~4.5,啤酒20~40份,味精4~6.5份,雞精0.5~1.8份,蜂蜜0.3~0.8,蔥2~6份,姜1.5~4份,充分攪勻、冷卻至室溫,再將清洗干凈的600份鴨子放入上述鹵內侵泡10個小時,然後撈出瀝水2小時,在250℃-220℃中烤制2小時,直至外皮呈焦黃狀。本發明皮脆、肉嫩,味道美。 ------------------------ 法二: 原料:兩月齡仔鴨一隻/啤酒一瓶/仔生薑半斤/鮮紅椒半斤(不吃辣的可用紅燈籠椒)/小香蔥二兩/甜面醬30克/鹽、味精適量 原料加工: 1、砍下鴨頭分上下兩半,鴨頸從胸前砍下分為兩節 2、鴨掌不去外皮砍下,腿棒從腿根處砍下用十字刀法劃上十字抹鹽 3、鴨翅沿胸處砍下從肘部分為兩節 4、鴨身砍成寸塊、腸打結、胃分成四開用十字刀法切成菊花狀 5、姜切片、紅椒用滾刀切成凌形、香蔥三根打一個結 製作:1、熱鍋倒入植物油二兩依次依次把鴨掌、鴨頸、腳棒、鴨翅、鴨頭等大件炸至焦黃起鍋待用(為防油爆,炸時可先放少許鹽) 2、將鴨肉炸炒至焦香,加入先前炸好的大件再加入甜面醬爆炒出醬香後放入薑片,接著倒入半瓶啤酒加鹽適量後蓋上鍋蓋悶十五分鍾。 3、加入紅椒再倒入啤酒適量、放味精適量悶十分鍾至收汁後放入蔥節翻炒後起鍋裝盤。 色:醬紅油亮、紅綠搭配色彩鮮明 香:醬香與啤酒的獨特香味 味:咸鮮香酥 【【★【★yf5s 整理,請轉載者註明出處】★】】 順便給你分享一個不錯的站 — — 艘嗦下:【i稀飯me 淘我喜歡,做我自己】
B. 是誰發明了用春卷皮包烤鴨吃
北京烤鴨全國聞名,卻很少有人知道烤鴨的故鄉就在唐代長安城,發明人是武則天的內一位男寵,請問此人名容叫什麼?
A張昌宗 B張易之 C 張若虛
答案:B
據唐代張鷟《朝野僉載》紀:武則天時控鶴監張易之與其弟張昌宗「競相豪侈,易之為大鐵籠,置鵝鴨於其內,當中燃炭火,銅盆貯五味汁,鵝鴨繞籠走,渴即飲汁,火炙痛旋轉,表裡皆熟,毛落盡,肉赤烘」。此為明火暗味烤食活鵝、鴨之法,亦是中國烤食鵝鴨最早記載。因其轍出長安,故雲「烤鴨故鄉在長安」。
C. 北京烤鴨是誰發明的
相傳,烤鴨之美,系源於名貴品種的北京鴨,它是當今世界最優質的一種肉食鴨。據說,這一特種純白京鴨的飼養,約起於千年前左右,是因遼金元之歷代帝王游獵,偶獲此純白野鴨種,後為游獵而養,一直延續下來,才得此優良純種,並培育成今之名貴的肉食鴨種。即用填喂方法育肥的一種白鴨,故名「填鴨」。不僅如此,北京鴨曾在百年以前傳至歐美,經繁育一鳴驚人。因而,作為優質品種的北京鴨,成為世界名貴鴨種來源已久。
關於烤鴨的形成,早在公元400多年的南北朝,《食珍錄》中即有「炙鴨」字樣出現,南宋時,「炙鴨」已為臨安(杭州)「市食」中的名品。其時烤鴨不但已成為民間美味,同時也是士大夫家中的珍饈。但至後來,據《元史》記載,元破臨安後,元將伯顏曾將臨安城裡的百工技藝徙至大都(北京),由此,烤鴨技術就這樣傳到北京,烤鴨並成為元宮御膳奇珍之一。繼而,隨著朝代的更替,烤鴨亦成為明、清宮廷的美味。明代時,烤鴨還是宮中元宵節必備的佳餚;據說清代乾隆皇帝以及慈禧太後,都特別愛吃烤鴨。從此,便正式命為「北京烤鴨」。後來,北京烤鴨隨著社會的發展,並逐步由皇宮傳到民間。
新中國建立後,北京烤鴨的聲譽與日俱增,更加聞名世界。據說周總理生前十分欣賞和關注這一名菜,宴請外賓,品嘗烤鴨。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而今鴨店的烤制操作已逾加現代化,風味更加珍美
D. 朱元璋定都南京 為什麼他發明的烤鴨卻叫北京烤鴨求大神幫助
早在南北朝時(來420-589)《食珍源錄》中,已有炙鴨的記載。元代的《飲膳正要》中有了燒鴨的說法。這些皆為今日烤鴨之前身。北京的烤鴨店,一說出現在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一說出現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那時經營的是南京(金陵)傳來的燜爐烤製法,故稱南爐鴨。最早的店址在宣武門外米市胡同,即老便宜坊烤鴨店(該店已於 1937 年倒閉)。現在前門外鮮魚口便宜坊烤鴨店開業於清咸豐五年(1855)。後來居上,影響很大。全聚德烤鴨店開業於清同治三年
E. 北京填鴨就是北京烤鴨啊誰發明的
相傳,烤鴨之美,系源於名貴品種的北京鴨,它是當今世界最優質的一種肉食鴨。據說,這一特種純白京鴨的飼養,約起於千年前左右,是因遼金元之歷代帝王游獵,偶獲此純白野鴨種,後為游獵而養,一直延續下來,才得此優良純種,並培育成今之名貴的肉食鴨種。即用填喂方法育肥的一種白鴨,故名「填鴨」。不僅如此,北京鴨曾在百年以前傳至歐美,經繁育一鳴驚人。因而,作為優質品種的北京鴨,成為世界名貴鴨種來源已久。
關於烤鴨的形成,早在公元400多年的南北朝,《食珍錄》中即有「炙鴨」字樣出現,南宋時,「炙鴨」已為臨安(杭州)「市食」中的名品。其時烤鴨不但已成為民間美味,同時也是士大夫家中的珍饈。但至後來,據《元史》記載,元破臨安後,元將伯顏曾將臨安城裡的百工技藝徙至大都(北京),由此,烤鴨技術就這樣傳到北京,烤鴨並成為元宮御膳奇珍之一。繼而,隨著朝代的更替,烤鴨亦成為明、清宮廷的美味。明代時,烤鴨還是宮中元宵節必備的佳餚;據說清代乾隆皇帝以及慈禧太後,都特別愛吃烤鴨。從此,便正式命為「北京烤鴨」。後來,北京烤鴨隨著社會的發展,並逐步由皇宮傳到民間。
新中國建立後,北京烤鴨的聲譽與日俱增,更加聞名世界。據說周總理生前十分欣賞和關注這一名菜,宴請外賓,品嘗烤鴨。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而今鴨店的烤制操作已逾加現代化,風味更加珍美
F. 西餐都包括些什麼
西餐有很多種類啊,不同的國家其代表菜也不同。
1、法式菜餚的名菜有:馬賽魚羹、鵝肝排、巴黎龍蝦、紅酒山雞、沙福羅雞、雞肝牛排等。
(6)誰發明烤鴨擴展閱讀
吃西餐應講究以下6個「M」。
「Menu」(菜譜)
當您走進咖啡館或西餐館時,服務員會先領您入座,待您坐好後,首先送上來的便是菜譜。菜譜被視為餐館的門面,老闆也一向重視,採用最好的材料做菜譜的封面,有的甚至用軟羊皮打上各種美麗的花紋,顯得格外典雅精緻。
點菜:打開菜譜後,看哪道菜是以店名命名的,這道菜可千萬不要錯過。因為那家餐館是不會拿自己店的名譽來開玩笑的,所以他們下工夫做出的菜,肯定會好吃的,這道「招牌菜」大家一定要點。
另外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不要以吃中餐的習慣來對待西餐的點菜問題:即不要對菜譜置之不理、不要讓服務員為你點菜。在法國,就是戴高樂、德斯坦總統吃西餐也得看菜譜點菜的。因為看菜譜、點菜已成了吃西餐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種優雅生活方式的表現。
「Music」(音樂)
豪華高級的西餐廳,通常會有樂隊,演奏一些柔和的樂曲,一般的西餐廳也播放一些美妙典雅的樂曲。但,這里最講究的是樂聲的「可聞度」,即聲音要達到「似聽到又聽不到的程度」,就是說,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談話就聽不到,在休息放鬆時就聽得到,這個火候要掌握好。
「Mood」(氣氛)
吃西餐講究環境雅緻,氣氛和諧。一定要有音樂相伴,桌台整潔干凈,所有餐具一定要潔凈。如遇晚餐,要燈光暗淡,桌上要有紅色蠟燭,營造一種浪漫、迷人、淡雅的氣氛。
「Meeting」(會面)
也就是說和誰一起吃西餐,這是要有選擇的。吃西餐的夥伴最好是親朋好友或是趣味相投的人。吃西餐主要是為聯絡感情,最好不要在西餐桌上談生意。所以在西餐廳內,氛圍一般都很溫馨、少有面紅耳赤的場面出現。
「Manner」(禮節)
這一點指的是「吃相」和「吃態」。既然是吃西餐就應遵循西方的習俗,勿有唐突之舉,特別是在手拿刀叉時,若手舞足蹈,就會「失態」。
刀叉的拿法一定要正確:應是右手持刀,左手拿叉。用刀將食物切成小塊,然後用叉送入口內。一般來講,歐洲人使用刀叉時不換手,一直用左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內。
美國人則是切好後,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中。但無論何時,刀是絕不能送物入口的。西餐宴會,主人都會安排男女相鄰而坐,講究「女士優先」的西方紳士,都會表現出對女士的殷勤。
「Meal」(食品)
中餐是以「味」為核心,西餐則以營養為核心,至於味道那是無法同中餐相提並論的。
G. 北京烤鴨的創始人是誰
全聚德創始人是楊全仁。他初到北京時在前門外肉市街做生雞鴨買賣。楊全仁對販鴨之道揣摩得精細明白,生意越做越紅火。他平日省吃儉用,積攢的錢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多。楊全仁每天到肉市上擺攤售賣雞鴨,都要經過一間名叫「德聚全」的乾果鋪。這間鋪子招牌雖然醒目,但生意卻江河日下。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生意一蹶不振,瀕臨倒閉。精明的楊全仁抓住這個機會,拿出他多年的積蓄,買下了「德聚全」的店鋪。 有了自己的鋪子,該起個什麼字型大小呢?楊全仁便請來一位風水先生商議。這位風水先生圍著店鋪轉了兩圈,突然站定,捻著鬍子說:「啊呀,這真是一塊風水寶地啊!您看這店鋪兩邊的兩條小胡同,就像兩根轎桿兒,將來蓋起一座樓房,便如同一頂八抬大轎,前程不可限量!」風水先生眼珠一轉,又說:「不過,以前這間店鋪甚為倒運,晦氣難除。除非將其『德聚全』的舊字型大小倒過來,即稱『全聚德』,方可沖其霉運,踏上坦途。」 風水先生一席話,說得楊全仁眉開眼笑。「全聚德」這個名稱正和他的心意,一來他的名字中佔有一個「全」字,二來「聚德」就是聚攏德行,可以標榜自己做買賣講德行。於是他將店的名號定為「全聚德」。接著他又請來一位對書法頗有造詣的秀才--錢子龍,書寫了「全聚德」三個大字,製成金字匾額掛在門楣之上。那字寫得蒼勁有力,渾厚醒目,為小店增色不少。 在楊全仁的精心經營下,全聚德的生意蒸蒸日上。楊全仁精明能幹,他深知要想生意興隆,就得靠好廚師、好堂頭、好掌櫃。他時常到各類烤鴨鋪子里去轉悠,探查烤鴨的秘密,尋訪烤鴨的高手。當他得知專為宮廷做御膳掛爐烤鴨的金華館內有一位姓孫的老師傅,烤鴨技術十分高超,就千方百計與其交朋友,經常一起飲酒下棋,相互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孫老師傅終於被楊全仁說動,在重金禮聘下來到了全聚德。 全聚德聘請了孫老師傅,等於掌握了清宮掛爐烤鴨的全部技術。孫老師傅把原來的烤爐改為爐身高大、爐膛深廣、一爐可烤十幾只鴨的掛爐,還可以一面烤、一面向裡面續鴨。經他烤出的鴨子外形美觀,豐盈飽滿,顏色鮮艷,色呈棗紅,皮脆肉嫩,鮮美酥香,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為全聚德烤鴨贏得了「京師美饌,莫妙於鴨」的美譽。 全聚德能夠成為有名的大飯館,首要原因是選料實在,廚工手藝精,操作認真;店伙招待顧客熱情。烤鴨是全聚德的主要經營品種,從選鴨、填喂、宰殺,到燒烤,都是一絲不苟的。
H. 朱元璋發明了酸梅湯和北京烤鴨
傳說。這些傳說都是一個道理——下層手藝人、工匠、藝人希望自己掙錢專吃飯的手藝能和尊貴屬的人物扯上關系。一來可以撫慰身處底層的自卑心理,二來可以有助於自己的生意。比如唱戲的說祖師爺是唐明皇,磨豆腐的祖師爺是關羽……都是一個道理,買烤鴨做酸梅湯的自己編的。
不單行業如此,中國的家譜其實都是這樣。姓諸葛的不要以為翻出家譜一看祖宗是諸葛亮就真以為自己是武鄉候後代了,這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有錢發達了就要修家譜,修家譜首要的事就是替自己選個祖宗。當然都要選歷史上的名人。但是也要根據自己家勢力的大小和眼光來決定是挑最有名的還是低調些。一般家大勢大見過市面有文化的不會選太張揚的,反倒窮鄉僻壤土財主地頭蛇會皇上宰相哪個名頭大哪個來。
I. 北京烤鴨誰發明的
相傳,烤鴨之美,系源於名貴品種的北京鴨,它是當今世界最優質的一種肉食鴨。據說,這一特種純白京鴨的飼養,約起於千年前左右,是因遼金元之歷代帝王游獵,偶獲此純白野鴨種,後為游獵而養,一直延續下來,才得此優良純種,並培育成今之名貴的肉食鴨種。即用填喂方法育肥的一種白鴨,故名「填鴨」。不僅如此,北京鴨曾在百年以前傳至歐美,經繁育一鳴驚人。因而,作為優質品種的北京鴨,成為世界名貴鴨種來源已久。
關於烤鴨的形成,早在公元400多年的南北朝,《食珍錄》中即有「炙鴨」字樣出現,南宋時,「炙鴨」已為臨安(杭州)「市食」中的名品。其時烤鴨不但已成為民間美味,同時也是士大夫家中的珍饈。但至後來,據《元史》記載,元破臨安後,元將伯顏曾將臨安城裡的百工技藝徙至大都(北京),由此,烤鴨技術就這樣傳到北京,烤鴨並成為元宮御膳奇珍之一。繼而,隨著朝代的更替,烤鴨亦成為明、清宮廷的美味。明代時,烤鴨還是宮中元宵節必備的佳餚;據說清代乾隆皇帝以及慈禧太後,都特別愛吃烤鴨。從此,便正式命為「北京烤鴨」。後來,北京烤鴨隨著社會的發展,並逐步由皇宮傳到民間。
新中國建立後,北京烤鴨的聲譽與日俱增,更加聞名世界。據說周總理生前十分欣賞和關注這一名菜,宴請外賓,品嘗烤鴨。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而今鴨店的烤制操作已逾加現代化,風味更加珍美。
北京烤鴨的烤制,分明爐(即掛爐)和燜爐兩法。特色就是使用掛爐烤法烤制,它是從清宮廷御膳房烤制乳豬特製的掛爐方法移植過來的。所烤出的鴨子,表面色澤金黃油亮,外酥香而里肉嫩,別有一種特殊的鮮美味道。而烤鴨的吃法,是首先以利刀將其削為薄片,用烙制好的荷葉餅塗上甜面醬,然後放上香蔥、蒜泥、烤鴨片等卷而食之,極為香美。
吃法的由來分:
第一種吃法:據說是先由大宅門里的太太小姐們興起來的。她們既不肯吃蔥,也不肯吃蒜,卻喜歡將那又酥又脆的鴨皮,蘸了細細的白糖來吃。以後,全聚德跑堂的一見女客來了,便必然跟著烤鴨,上一小碟白糖。
第二種吃法:甜面醬加蔥條,可配黃瓜條、蘿卜條用筷子挑一點甜面醬,抹在荷葉餅上,夾幾片烤鴨片蓋在上面,再放上幾根蔥條、黃瓜條或蘿卜條,將荷葉餅捲起,真是好吃無比。
第三種吃法:蒜泥加甜面醬,也可配蘿卜條等,用荷葉餅卷食鴨肉也是早年受歡迎的一種佐料。蒜泥可以解油膩,將片好的烤鴨蘸著蒜泥、甜面醬吃,在鮮香中更增添了一絲辣意,風味更為獨特。不少顧客特別偏愛這種佐料。當時走進全聚德,常常可以聽到樓上跑堂的向樓下廚房裡吆喝:"砸爛蒜!"那時,每天里有兩三名學徒坐在小凳上專門剝蒜,有時,還供不應求。
再有就是主食。吃烤鴨時的主食,主要是荷葉餅。在清代《順天府志》一書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烤鴨子,以片兒餑餑夾食之。」這種片兒餑餑就是荷葉餅。這荷葉餅也是很有講究的。首先是薄,要能透光;其次還要韌,要有彈性,薄薄一片荷葉餅捏在手裡一手抓成團再松開,荷葉餅必須是不粘不破,放在手心依然平整干凈。除了荷葉餅之外,還有空心芝麻燒餅。將烤鴨蘸了甜面醬,同蔥條等一起塞進空心芝麻餅里食之,味道也極佳美。
最後當然還有一道鴨架子湯,用片去皮肉後的烤鴨架熬湯,加入蔥絲,依據個人口味還可添加胡椒粉。湯色乳白,香濃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