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二十年代文學社團介紹,包括時間,成立地點,代表人物,宗旨,機關刊物等
新文學社團、流派一覽表 名稱 成立(活動 )時間 主要成員 主要刊物 文學主張、 文學思想傾向 文學研究會 1921.1 沈雁冰(茅盾)、周作人、葉紹鈞、鄭振鐸、王統照、許地山、冰心、朱自清、廬隱、老舍 《小說月報》、《文學旬刊》、《文學周報》 為人生、現實主義 創造社 1921 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張資平、穆木天、馮乃超、李初梨(後期) 《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月刊》、《洪水》 浪漫主義、後期倡導革命文學 新月社 1923 胡適、徐志摩、聞一多、陳西瀅、梁實秋 《晨報副刊·詩鐫》、《新月》月刊 提倡現代格律詩 新月詩派(或格律詩派) 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陳夢家 主要刊物同上 提倡現代格律詩 新月派小說家 沈從文、凌叔華 語絲社 1924 魯迅、周作人、林語堂、孫伏園、馮文炳(語絲小說作者) 《語絲》周刊為人生、和文學研究會相近 未名社 文學革命後出現,成立於二十年代前期、中期 魯迅、韋素園、台靜農 《未名》半月刊 為人生、翻譯外國文學 莽原社 文學革命後出現,成立於二十年代前期、中期 魯迅、高長虹《莽原》周刊 為人生、注重社會批評、文明批評 淺草社、沉鍾社 文學革命後出現,成立於二十年代前期、中期 陳翔鶴、馮至《淺草》、《沉鍾》 傾向浪漫主義 彌灑社 文學革命後出現,成立於二十年代前期、中期 胡山源《彌灑》 狂飆社 文學革命後出現,成立於二十年代前期、中期 高長虹 《狂飆》虛無的反抗的特色 湖畔詩社 文學革命後出現,成立於二十年代前期、中期 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 真正專心致志做情詩 春柳社 辛亥革命前 改編、演出《黑奴籲天錄》 民眾戲劇社 文學革命後二十年代前期由期成立 上海戲劇協社 文學革命後二十年代前期由期成立 歐陽予倩、洪深 南國社 文學革命後二十年代前期由期成立 田漢 浪漫主義傾向的話劇團體 20年代鄉土文學 魯彥、許傑、彭家煌、蹇先艾、馮文炳、台靜農 象徵詩派 20年代 李金發、穆木天、王獨清、馮乃超 太陽社 1928 蔣志慈、錢杏??、洪靈菲 《太陽》 倡導革命文學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1930 魯迅、茅盾、周揚、胡風、夏衍、張天翼、丁玲、沙汀、艾蕪、葉紫《北斗》、《萌芽》 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中國詩歌會 1932 穆木天、蒲風 《新詩歌》 大眾化詩歌 東北作家群 30年代 蕭軍、蕭紅、駱賓基、端木蕻良、舒群、李輝英 傾向現實主義 京派 30年代 沈從文、蕭乾、周作人、廢名、李健吾、朱光潛 《大公報·文藝》傾向現實主義論語派 30年代 林語堂 《論語》、《宇宙風》 幽默、性靈小品 自由人 30年代 胡秋原 文藝自由論 第三種人 30年代 蘇汶 文藝自由論 現代派詩(或現代詩派) 30年代 戴望舒、徐遲、卞之琳、路易士 《現代》 現代主義 心理分析派小說 30年代 施蟄存、穆時英 《現代》 弗洛伊德學說 新感覺派小說 30年代 穆時英、劉吶鷗、施蟄存 《現代》 新感覺主義 「民族主義文學」 30年代 潘公展、王平陵、黃震遐 《前鋒》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 1938年成立於武漢 《抗戰文藝》 文藝界抗日統一戰線組織 七月詩派 1937-1949 艾青、田間、綠原、阿壠、魯藜、冀?P、曾卓、鄒荻帆、彭燕郊、牛漢 《七月》 戰斗的現實主義 九葉詩派 40年代形成 辛笛、穆旦、陳敬容、杜運燮、鄭敏 現代主義 後期浪漫派 40年代 徐訐、無名氏 浪漫主義 戰國策派 40年代初 陳銓、林同濟 《戰國策》 學衡派 20年代前期 吳宓、梅光迪、胡先輔 《學衡》 反對文學革命 甲寅派 20年代中期章士釗 《甲寅》 反對文學革命 鴛鴦蝴蝶派(又名禮拜六派) 民初至1949年 包天笑、徐枕亞、周瘦鵑、李涵秋《禮拜六》 游戲、消遣文學觀 漢園三詩人 30年代 何其芳、李廣田、卞之琳 出版《漢園集》詩集 社會剖析派 30年代 茅盾、吳組緗、沙汀、艾蕪 新青年社、新潮社 新詩作者:胡適、沈尹默、劉半農、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
小說作者:魯迅、葉紹鈞、汪敬熙、楊振聲、陳衡哲、羅家倫 20年代鄉土文學作家 文學研究會:魯彥、許傑、彭家煌、蹇先艾;語絲社:馮文炳、許欽文;未名社:台靜農 30年代雜文作家 徐懋庸、唐?|、聶紺弩、柯靈、巴人(王任叔) 30年代抒情散文作家 何其芳、李廣田、豐子愷、陸蠡、麗尼、繆崇群、梁遇春 文學研究會不但是成立最早的文學社團﹐而且因其成員多﹑影響大﹐在流派發展上具有鮮明突出的特色﹐成為新文學運動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文學社團。它的發起者與參加者後來有許多成為對中國新文學運動有卓越貢獻的人物。
文學研究會於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發起人為﹕鄭振鐸﹑沈雁冰(茅盾)﹑葉紹鈞(葉聖陶)﹑許地山﹑王統照﹑耿濟之﹑郭紹虞﹑周作人﹑孫伏園﹑朱希祖﹑瞿世英﹑蔣百里。後來陸續發展的會員有謝婉瑩(冰心)﹑黃廬隱﹑朱自清﹑王魯彥﹑夏丏尊﹑舒慶春(老舍)﹑胡愈之﹑劉半農﹑劉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共達170餘人。成立時發表有《文學研究會宣言》及《文學研究會簡章》。會址設在北京。 南社
辛亥革命時期進步的文學團體。由柳亞子、陳去病、高旭等發起,1909年成立於蘇州。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舊」之意。對鼓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反對清王朝專制統治起過積極作用。辛亥革命後社員增至一千多人,政治面貌日趨復雜;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內部成員發生分化,終於在1923年停止活動。社員所作詩、文、詞,輯為《南社叢刊》,共出22集。
文學研究會
成立於1921年1月北京。主要發起人:沈雁冰(矛盾),葉聖陶,鄭振鐸,王統照,周作人,許地山等12人。其機關刊物主要是革新後的《小說月報》。
新月社
1923年由徐志摩發起成立於北京。
語絲社
社名源於1924年11月在北京創刊的《語絲》周刊。代表作家有:魯迅,周作人,林魚塘,錢玄同,孫伏元,俞平伯等。
沉鍾社
魯迅評價為「中國的最堅韌,最誠實,掙扎的最久的團體」代表作家有:楊晦,陳煒謨,陳翔鶴,馮至等。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1930年3月2日成立於上海,魯迅在成立大會上發表了著名的《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
中國詩歌會
1932年9月成立於上海。代表詩人有:蒲風,穆木天,任鈞,楊騷等。其機關刊物是《新詩歌》》
② 有助於提高高中生英語,語文水平的刊物,書籍
我也是高中生,抄你如果可以上網,建議你去QQ郵箱訂閱相關的,超強大,我都看不過來,雖說是考級的,但是4級對高考應該有很大的用處(它分46級的,你看4級的就好)我定了份報紙叫二十一世紀英文報,2.5元份。(極力推薦報紙啊,沒訂閱編碼,你去郵局問問)挺不錯。有單詞,有時事。還有本雜志,我沒訂,不定期買幾本適合自己的,叫英語街。6元一月。
語文你就買課堂內外的那本作文素材,從時事啟發你的思維。滿分作文不要說不推薦,很少人能真正看懂滿分作文的,你敢看,能看下去,能學到東西,你就NB了,不過初步先推薦作文素材吧,確實不錯,我老師都有,不過你別抄別人的思路啊。
③ 中國二十年代文學社團介紹,包括時間,成立地點,代表人物,宗旨,機關刊物等
幫LZ找了點資料。
新月社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影響較大的一個文學社團,它於1923年成立於北京,是五四以來最大的以探索新詩理論與新詩創作為主的文學社團。該社活動在1927年春遷往上海,1933年結束,主要成員有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前期他們把《晨報副刊》作為陣地,後期創辦《新月》月刊(1928.3.10),《詩刊》周刊(1931年)。新月社是一個涉及政治、思想、學術、文藝各領域的派別,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都表現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特點。
http://ke..com/view/192317.htm?func=retitle
創造社
五四」新文化運動初期成立的文學社團,是中國現代文學團體。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創造社前期主辦的刊物有《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日》(《中華新報》副刊)、《洪水》半月刊;後期的刊物主要有《創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除文學外,後期創造社刊物更注意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科學問題的研究和宣傳。創造社成立後即編輯和出版創造 創造社社叢書,出版的主要是該社成員的詩歌、小說、戲劇、散文、理論及譯作,在近十年的時間里,共出版60餘種。前期的創造社反對封建文化、復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強調文學應該忠實於自己「內心的要求」,是其文藝思想的核心命題,表現出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的傾向。
http://ke..com/view/131955.htm?func=retitle
文學研究會
新文學運動中成立最早、影響和貢獻最大的文學社團之一。它於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園來今雨軒成立,由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郭紹虞、朱希祖、瞿世瑛、蔣百里、孫伏園、耿濟之、王統照、葉紹鈞、許地山等十二人發起,會員先後有170多人。其宗旨是「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沈雁冰接編的《小說月報》內容經過了全面革新成為其代用機關刊物。後又相繼創辦了《文學旬刊》(先後改名《文學》周刊、《文學周報》)及《詩》、《戲劇》月刊等刊物。其總部後來遷至上海,並在北京、廣州、寧波等地設立分會。「五卅」以後該會活動減少,1932年「一二八」事件發生,《小說月報》停刊,該會無形解散。
http://ke..com/view/136124.htm?func=retitle
太陽社
現代文學團體。1927年秋成立於上海。主要成員有林伯修(杜國庠)、夏衍、洪靈菲、戴平萬、劉一夢、顧仲起、樓適夷、殷夫、馮憲章、任鈞、祝秀俠、迅雷、聖悅(李平心)、王藝鍾、童長榮等。太陽社的主要成員大都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從實際斗爭中轉移到上海從事文化活動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他們有相似的斗爭經歷和共同的思想基礎,在文學主張與創作上,也有某些共同的傾向:積極提倡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反映工農大眾的生活與斗爭。太陽社先後編輯與出版了《太陽月刊》 、 《時代文藝》 、 《新流月報》 、《拓荒者》、《海風周報》等刊物,以及「太陽小叢書」(「太陽社叢書」)等,在反對國民黨政府的文化「圍剿,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以《太陽月刊》(1928年1月創刊,同年7月停刊,共出版7期)影響最大,與創造社的《文化批判》一起,成為提倡革命文學的主要刊物。另外,《拓荒者》,也以其刊載的大量革命文學作品和不少倡導無產階級文學的論文、譯文,及關於文藝大眾化討論的文章而在社會上有較大的影響。但由於受到當時中國共產黨內左傾思潮的影響,太陽社在理論和創作上曾帶有過激的偏向。
http://ke..com/view/106559.htm?func=retitle
④ 什麼樣的創新可以申請專利
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應當具備的條件包括兩方面內容:形式條件和實質性條件。
一、形式條件:
是指要求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應當以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規定的格式,書面記載在專利申請文件上,並依照法定程序履行各種必要的手續。文件或者手續如果不符合要求,應當在法律規定或者專利局指定的期限內補正,經過補正仍然不符合要求的,專利局將予以駁回。
二、實質性條件:
也稱專利性條件,它是對發明創造授權的本質依據。專利法規定,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1.1新穎性
專利法所說的新穎性是指:
(1)在申請提交到專利局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創造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這里的出版物,不但包括書籍、報刊、雜志等紙件,也包括錄音帶、錄像帶及唱片等音、影件。
(2)在國內沒有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所謂公開使用過,是指以商品形式銷售或用技術交流等方式進行傳播、應用,乃至通過電視和廣播為公眾所知。
(3)在該申請提交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專利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
因此,在提交申請以前,申請人應當對其發明創造的新穎性作普遍調查,對明顯沒有新穎性的,就不必申請專利。
1.2創造性
專利法所說的創造性是指:
專利申請同申請提交日前的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所謂「實質性特點」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有本質上的差異,有質的飛躍和突破,而且申請的這種技術上的變化和突破,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並非是顯而易見的。所謂「同現有技術相比有進步」是指該發明或實用新型比現有技術有技術優點或有明顯的技術優點。
1.3實用性
專利法所說的實用性是指:
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能夠在工農業及其他行業的生產中批量製造或能夠在產業上或生活中應用,並能產生積極的效果。
專利法規定:授予專利權的夕卜觀設計應當同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或者國內公開使用過的外觀設計不相同並且不相近似。
「不相同」是授予專利權的夕卜觀設計應當具備新穎性。它既不能同現有的同類產品的外觀設計雷同,更不能是對它們的仿製、抄襲。
「不相近似」是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應當具有獨創性。它既不能是對現有同類產品外觀設計的簡單模仿,也不能與它們只有本領域技術人員才能看得出的微小的差別,而應有公眾一眼就能看出的明顯的不同和變化里的「出版物」和「公開使用」同發明、實用新型中有同樣的含義。
⑤ 郁達夫曾擔任主編的文學刊物是( )A.《收獲》 B.《創造季刊》 C.《莽原》 D.《現代》
A選項:《收獲》。我國著名文學家巴金先生和靳以先生於1957年創辦。內容以純文學為主,涵蓋文、史、哲、地、經、法和美術。
B選項:《創造》季刊。1922年5月1日《創造》季刊第一期出版為始。 早期創造社的主要人員有: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等,他們都一致主張於新文學的建設,他們批判粗製濫造的作品,抨擊齟齬的翻譯。 中國的社會也在漸變之中,一批知識分子青年接受外來資本主義思潮的洗禮,正彷徨於國內新舊思想的轉換之中,所以對於創造社的文學運動 。 其中《創造》季刊出版於1922-1924年,由上海泰東圖書局發行,第1卷4期,第2卷2期,共出6期。
C選項:《莽原》。《莽原》雜志於1926年1月10日在北京創刊,魯迅主編,是魯迅編輯過的刊物中最早的一種。該刊1925年4月在北京初刊時,為周刊,附於《京報》發行,共出32期,1926年1月改為半月刊,單獨出版,共出48期,1927年12月《莽原》半月刊出至第2卷第24期停刊。
D選項:《現代》。《現代》奉行「文學作品的本身價值」的刊稿標准,魯迅、郭沫若等作家都在該刊發表過創作或論文。著名短篇小說如茅盾的《春蠶》,中長篇小說如巴金的《海底夢》,話劇如楊晦的《伍子胥》,評論如侍桁的《文學上的新人》,都發表在《現代》上。法國左翼作家伐揚·古久列來的《告中國知識階級》一文也首先由該刊譯載。此外,刊物還有計劃地發表過一批有關新文學社團與作家的重要史料。
所以:選B!
⑥ 以淦女士的筆名在創造刊物上發表小說的作家是誰
馮沅君(1900-1974年),河來南南陽唐河源人,現代著名女作家,中國古典文學史家,大學一級教授。原名馮恭蘭,改名淑蘭,字德馥,筆名淦女士、沅君、易安、大琦、吳儀等。自幼學習四書五經、古典文學及詩詞,與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和地質學家馮景蘭為同胞兄妹,丈夫是著名學者陸侃如。先後在金陵女子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任教。曾任山東大學副校長。
⑦ 收集中國成功人士發家事跡的新聞和刊物,然後紀錄下來自己運用創造對自己的事業會有進步嗎
成功人士的經歷都是沒法學習的,而且他們當中很多我們都無法知曉,可以借鑒一些其中的要點。
⑧ 創造社小說分哪兩派
創造社
人生派和藝術派
成立時間:1921年
主要成員: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張資平、穆木天、馮乃超等
主要刊物:《創造》季刊、《創造月刊》、《洪水》等
中國現代文學團體。1921年6月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前期的創造社反對封建文化、復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強調文學應該忠實於自己「內心的要求」,是其文藝思想的核心命題,表現出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的傾向。郭沫若的詩集《女神》,郁達夫的小說《沉淪》及郭沫若的譯作《少年維特之煩惱》(歌德),是該社最有影響的作品。以其獨特的文學主張和鋒芒畢露的文學活動,成為五四以後新文學一支生力軍,特別在文學青年中激起強烈共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創造社主要成員大部分傾向革命或從事革命實際工作。隨後,表現出「轉換方向」的態勢,並有新從日本回國的李初梨、馮乃超、彭康、朱鏡我等思想激進的年輕一代參加,遂發展而為後期創造社。後期創造社與太陽社一起大力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樹》、成仿吾的《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馮乃超的《藝術與社會生活》、李初梨的《怎樣地建設革命文學》等文章,要求文學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面向工農大眾,作家要獲得無產階級意識;對五四以後的文學和魯迅等作家,卻作為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意識代表進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關於「革命文學」的論爭。1929年2月,創造社為國民黨政府封閉。
創造社前期主辦的刊物有《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日》(《中華新報》副刊)、《洪水》半月刊;後期的刊物主要有《創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除文學外,後期創造社刊物更注意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科學問題的研究和宣傳。創造社成立後即編輯和出版創造社叢書,出版的主要是該社成員的詩歌、小說、戲劇、散文、理論及譯作,在近十年的時間里,共出版6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