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預防天花的最早記載是什麼
早在上古時期,人類就飽受天花危害。1世紀時,天花傳到了我國,幾千年來人回們受盡天花的折磨。因此,答我國古代醫家就是創造了預防天花病的「人痘接種法」。清代張琰《種痘新書》記載:「自唐開元年間,江南趙氏始傳鼻苗種痘之法」。這是預防天花的最早記載。據清代朱純嘏《痘疹定論》記載:相傳宋真宗的丞相王旦,原本兒女滿堂,可均死於天花。後來老丞相又得一個兒子,取名王素,活潑可愛,天資聰穎,是丞相的命根子。丞相擔心他再遭厄運,染上天花,便請來峨眉山道醫為其種痘。小王素種痘後7日發熱,痘出甚好13日結痂。並且再未患天花,活了六七十年。
『貳』 世界上最早詳細地記錄天花的情況的是誰
天花」又名痘瘡,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急性發疹性疾病。早在晉代時,著名葯學家道家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已有記載,他說:「比歲有病時行,仍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劇者多死」。同時他對「天花」的起源進行了追溯。指出:此病起自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公元23-26年)。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關於「天花」病的記載。書中還說:「永徽四年,此瘡從西流東,遍及海中」。這是世界最早關於「天花」流行的記載。對於「天花」書中尚載有具體治療葯物方法。
公元九世紀時歐洲天花流行甚為猖獗,在日耳曼軍隊入侵法國時,兵士感染天花,統率者竟下令採取殺死一切患者的殘忍手段。以防止其傳染,結果天花照樣流行,在印度則採取「天花女神」的迷信辦法,自然也無濟於事。
我國則不同,不僅早就注意天花的治療,而且積極採取預防措施。據清代醫學家朱純嘏在《痘疹定論》中記載,宋真宗(公元998——1022年)或仁宗(公元1023——1063年)時期,四川峨眉山有一醫者能種痘,被人譽為神醫,後來被聘到開封府,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種痘獲得成功。後來王素活了六十七歲,這個傳說或有訛誤,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產生人痘接種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隨著對傳染性疾病的認識加深和治療痘疹經驗的豐富,便正式發明了人痘接種術。
清代醫家俞茂鯤在《痘科金鏡賦集解》中說得很明確:「種痘法起於明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乾隆時期,醫家張琰在《種痘新書》中也說:「余祖承聶久吾先生之教,種痘箕裘,已經數代」。又說:「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這些記載說明,自十六世紀以來,我國已逐步推廣人痘接種術,而且世代相傳,師承相授。
清初醫家張璐在《醫通》中綜述了痘漿、旱苗、痘衣等多種預防接種方法。其具體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瘡漿液塞入接種兒童鼻孔中,或將痘痂研細,用銀管吹入兒鼻內;或將患痘兒的內衣脫下,著於健康兒身上,使之感染。總之 ,通過如上方法使之產生抗體來預防天花。
由上可知,我國至遲在十六世紀下半葉已發明人痘接種術,到十七世紀已普遍推廣。公元1682年時,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種痘。據康熙的《庭訓格言》寫道:「訓曰: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諸藩,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嘗記初種時,年老人尚以為怪,聯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耶?」可見當時種痘術已在全國范圍內推行。
人痘接種法的發明,很快引起外國注意,俞正燮《癸巳存稿》載:「康熙時,(公元1688年)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這是最早派留學生來中國學習種人痘的國家。種痘法後經俄國又傳至土耳其和北歐。公元1717年,英國駐土耳其公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學得種痘法,三年後又為自己6歲的女兒在英國種了人痘。隨後歐洲各國和印度也試行接種人痘。十八世紀初,突尼西亞也推行此法。公元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州長崎,把種痘法傳授給折隆元,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醫宗金鑒》傳到日本,種痘法在日本就廣為流傳了。其後此法又傳到朝鮮。十八世紀中葉,我國所發明的人痘接種術已傳遍歐亞各國。公元1796年,英國人貞納(E.Jenner)受我國人痘接種法的啟示,試種牛痘成功,這才逐漸取代了人痘接種法。
我國發明人痘接種,這是對人工特異性免疫法一項重大貢獻。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伏爾泰曾在《哲學通訊》中寫載:「我聽說一百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種習慣,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由此可見我國發明的人痘接種術(特異性人工免疫法)在當時世界影響之大。
『叄』 世界上最早使用牛痘接種預防天花的國家是中國還是英國 先前的中考模擬試卷出過這道題,標准答案給的是
牛痘是外國發現並開始接種的
記得是養牛場的工人手上被感染牛痘,但是天花感染率很低,所以就開始應用。
『肆』 中國最早對抗天花並取得成績的是誰
很早以來,人們便在想辦法對付這種可怕的傳染病。最早取得成績的是古代中國人,在古籍中有著這方面的記載。
宋朝真宗年間,大約就是公元1000年前後吧,汴京一帶田園荒蕪,屍橫遍野,到處是一片凄慘景象。原來這里正流行可怕的天花,它吞噬著無數人的生命。這可急壞了丞相王旦,因為天花曾屢次在這一帶肆虐,王旦早年生的兩個兒子都是因為出天花而早早離開人世的,現在他最擔心的就是小兒子王素也會遭到不幸。王旦趕緊派人四齣訪醫求葯。
不久,有個下屬帶了一個道士來。王旦一見就上火了,原來是當時在民間盛行請道士畫符念咒來驅病攘災,可王旦並不信這一套。這位下屬見王旦臉色大變,知道他想錯了,連忙上去附耳說道:「這位王道士乃是峨嵋山九龍洞道長,能用仙方預防小孩感染天花,靈驗得很。」
王旦將信將疑地將王道士帶入兒子房中,只見王道士看過王素後,從容地從隨身攜帶的葫蘆中倒出一小塊醬色葯塊來,將其細細地研成葯末,再取出一支小竹管,把葯末抖入其中,然後俯下身子,用小竹管對著小孩的鼻孔輕輕吹去。這可把王旦看懵了:「這葫蘆里究竟賣的什麼葯?」
「大人請放心,妙葯自會顯功效。公子3天後會有輕微的發燒,6天後會出輕微的天花,18天後天花結痂,等到痂脫落後,既不會留下難看的麻坑,以後也永遠不會感染天花了。」聽著道士的交代,王旦連連點頭,心裡卻在嘀咕:如此草率醫治,恐怕難有奇效產生吧?不料,果如道士所言:3天後王素發了一點燒;6天後身上出現10多個紅點點,還發起晶瑩透亮的水泡;不久一個個結痂脫落,痂脫以後果然一個麻坑也沒留下。
後來,王旦重重酬謝王道士,並問起「仙方」一事。王道士爽快地告知:那醬色的一小塊葯其實就是天花病人身上的干痂。這一來可把王旦嚇得不輕,不過,後來王素果然平安無事,一直到67歲老死,也未染上過天花。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自然明白,那位王道士用的其實就是「以毒攻毒」的預防接種法。「仙方」里的確有天花病毒,只是這種天花病毒是經過處理的,小孩子傳染上的天花非常輕微,但就在這過程中,小孩子形成了對天花病毒的免疫力,這就可以終生避免遭到天花的傳染。
我國古代稱天花為「痘」,所以,人們把王道士的這個方法稱為「種痘」。這是中國人在人工免疫醫學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後來,人痘接種術在國內普及的同時,也逐漸傳至國外。1688年,俄羅斯專程派遣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人痘接種術,學成回國後,還向土耳其等鄰國傳授了這種醫術。1744年,中國的人痘接種術傳入日本的長崎。
『伍』 最早種痘預防天花始於中國的哪裡
中國早在宋真宗時代(998~ 1002)即發明了人痘接種法,但此法不安全,有時會引起天花。專
1713年,一個叫朱純屬嘏的醫師在他著《痘疹定論》一書中,記載的一個故事:
宋真宗趙恆在位時,宰相王旦一連生了幾個子女,不幸都死於天花。待到老年他又得了一個兒子,取名王素。王旦擔心這個兒子再遭天花殘害,於是召集許多醫師商議防治痘瘡的方法。有人說,四川峨嵋山有一個「神醫」能接種人痘預防天花,王旦聽後心中大喜。
峨眉山神醫為王素種痘的故事,是目前發現的中國典籍上最早的種痘記載。
『陸』 天花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症狀是什麼
天花在中國流行,最抄早可以追溯襲到公元1世紀。戰爭中,天花由俘虜從印度經越南帶到中國,所以天花在中國古代也稱「擄瘡」。晉代葛洪在其著作《肘後備急方》中,第一次描述了天花的症狀和流行情況,以後中國各代典籍中都有天花流行的記載。
症狀與診斷
[典型症狀]
主要為嚴重毒血症狀(寒戰、高熱、乏力、頭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體溫急劇升高時可出現驚厥、昏迷)、皮膚成批依次出現斑疹、丘疹、皰疹、膿皰,最後結痂、脫痂,遺留痘疤。天花來勢兇猛,發展迅速,對未免疫人群感染後15~20天內致死率高達30%。 發病3~5天後,患者的額部、面頰、腕、臂、軀乾和下肢出現皮疹。開始為紅色斑疹,後變為丘疹,2~3天後丘疹變為皰疹,以後皰疹轉為膿皰疹。膿皰疹形成後2~3天,逐漸干縮結成厚痂,約1個月後痂皮開始脫落,遺留下瘢痕,俗稱「麻斑」。
『柒』 中國最早記錄天花的名醫是誰
葛洪
『捌』 天花亂綴最早是誰說出來的啊
你好,天花亂墜最早的時候是佛教的一個傳說。他的出處就是:唐.般若譯《心地觀經.序品偈》:六欲諸天來供養,天華(花)亂墜遍虛空。
『玖』 歷史第一個得天花的人是誰
最早有紀錄的天花發作是在古埃及。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就有被疑為是天花皮疹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