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世紀30年代誰發明了電報
貝爾,莫爾斯 18世紀30年代,由於鐵路迅速發展,迫切需要一種不受天氣影響、沒有時間限制又比火車跑得快的通信工具。此時,發明電報的基本技術條件(電池、銅線、電磁感應器)也已具備。1837年,英國庫克和惠斯通設計製造了第一個有線電報,且不斷加以改進,發報速度不斷提高。這種電報很快在鐵路通信中獲得了應用。他們的電報系統的特點是電文直接指向字母。與此同時,美國人莫爾斯也對電報著了迷。他是一位畫家,憑借了他豐富的想像力,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實現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目標。在他4l歲那年,他從法國學畫後返回美國的輪船上,醫生傑克遜將他引入了電磁學這個神奇世界。在船上,傑克遜向他展示了"電磁鐵",一通電能吸起鐵的器件,一斷電鐵器就掉下來。還說"不管電線有多長,電流都可以神速通過"。這個小玩意兒使莫爾斯產生了遐想:既然電流可以瞬息通過導線,那能不能用電流來傳遞信息呢?為此,他在自己的畫本上寫下了"電報"字樣,立志要完成用電來傳遞信息的發明。回美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製電報的工作中去。他拜著名的電磁學家亨利為師,從頭開始學習電磁學知識。他買來了各種各樣的實驗儀器和電工工具,把畫室改為實驗室,夜以繼日地埋頭苦幹。他設計了一個又一個方案,繪制了一幅又一幅草圖,進行了一次又一次試驗,但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失敗。在深深的失望之中好幾次他想重操舊業。然而,每當他拿起畫筆看到畫本上自己寫"電報"字樣時,又為當初立下的誓言所激勵,從失望中抬起頭來。他冷靜地分析了失敗的原因,認真檢查了設計思路,發現必須尋找新的方法來發送信號。1836年,莫爾斯終於找到了新方法。他在筆記本上記下了新的設計方案:"電流只要停止片刻,就會現出火花。有火花出現可以看成是一種符號,沒有火花出現是另一種符號,沒有火花的時間長度又是一種符號。這三種符號組合起來可代表字母和數字,就可以通過導線來傳遞文字了。"我們現在看起來是多麼簡單的事啊!但莫爾斯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到用點、劃和空白的組合來表示字母是多麼不容易啊!這種用編碼來傳遞信息的構想是多麼偉大,多麼奇特!這樣,只要發出兩種電符號就可以傳遞信息,大大簡化了設計和裝置。莫爾斯的奇特構想,即著名的"莫爾斯電碼",是電信史上最早的編碼,是電報發明史上的重大突破。莫爾斯在取得突破以後,馬上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把設想變為實用的裝置,並且不斷地加以改進。1844年5月24日,是世界電信史上光輝的一頁。莫爾斯在美國國會大廳里,親自按動電報機按鍵。隨著一連串嘀嘀嗒嗒聲響起,電文通過電線很快傳到了數十公里外的巴爾的摩。他的助手准確無誤地把電文譯了出來。莫爾斯電報的成功轟動了美國、英國和世界其他各國,他的電報很快風靡全球。 19世紀後半葉,莫爾斯電報已經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② 最先發明電報的到底是誰
塞繆爾·莫爾斯。
雖然摩爾斯發明了電報,但他缺乏相關的專門技術。他與艾爾菲德·維爾簽定了一個協議,讓他幫自己製造更加實用的設備。
艾爾菲德·維爾構思了一個方案,通過點、劃和中間的停頓,可以讓每個字元和標點符號彼此獨立地發送出去。他們達成一致,同意把這種標識不同符號的方案放到摩爾斯的專利中。這就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美式摩爾斯電碼,它被用來傳送了世界上第一條電報。
(2)發明電報擴展閱讀:
歐洲的科學家在18世紀逐漸發現電的各種特質。同時開始有人研究使用電來傳遞訊息的可能。早在1753年,一名英國人便提出使用靜電來拍發電報。
他的設想是使用26條電線分別代表26個英文字母。發電報的一方按文本順序在電線上加以靜電。接收的一方在各電線接上小紙條。當紙條因靜電而升起時,便能把文本謄錄。
同期法國率先使用燈號和旗語的方式在一系列高塔上傳播信息,稱為Optical telegraph,也是電報一詞的英文起源,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把信號傳到很遠,但其限制是需要有較多的人手以在地形內見距離外作中繼傳信,又受到天氣影響。
首條真正投入使用營運的電報線路於1839年在英國最先出現。
它是大西方鐵路(Great Western Railway)裝設在兩個車站之間作通訊之用。這條線路長13英里,屬指針式設計,由查爾斯·惠斯通(Charles Wheastone)及威廉·庫克(William Cooke)發明。兩人並為發明在1837年取得英國的專利。
在美國,薩繆爾·摩爾斯在接近同一時間同時發明了電報,並在1837年在美國取得專利。摩爾斯還發展出一套將字母及數字編碼以便拍發的方法,稱為摩斯電碼。
③ 電報是怎麼發明的
莫爾斯是一位畫家,他對繪畫很熟悉,已經從事多年並小有名氣。
莫爾斯已經41歲了。
莫爾斯對電學和機械一竅不通。
但是,莫爾斯改行了。
改學了電學與機械。
最後,他發明了電報!
事情要從1832年那個美麗的秋天說起。
「薩麗」號遊客輪在大西洋海面上乘風破浪,趕赴美國的紐約。人們互相攀談閑聊。有一位青年人的談話吸引了很多人。這位青年人是傑克遜。他不知道,由於他的這次很普通的旅行談話促使了近代一個重大發明的誕生。
莫爾斯雖然聽不懂傑克遜的一些術語,但是電的奇妙卻深深地打動了他。他放棄了自己的藝術領域,開始研究「電報」。
莫爾斯把自己的工作間變成了研究室。他在大學擔任美術教授,以掙得必要的錢,同時向大電學家亨利學習電學知識。
對於一個41歲的人來說,這是多麼不易呀!
莫爾斯先了解了前人的發現:
最早的是安培。安培用26根導線連接兩處26個相對應的字母,利用發報端控制電流的開關,利用收報端的字母旁的小磁針感應聯接字母的導線是否通電,從而確定信息。
後來就是莫爾斯的老師,美國物理學家亨利了。亨利提出接力賽式的傳導,在線路的中間加裝電源,以增強電流,從而進行遠距離傳輸。
莫爾斯從亨利那裡學習技術與電報理論。他很快就製造了自己的電磁鐵,發明了「繼電器」。
三年時間一晃而逝,莫爾斯的積蓄不多了,但是發明還是沒能成功,一個關鍵的問題沒有解決——26個字母符號太復雜。
終於有一天,莫爾斯看到飛濺的電火花想到了這些:「電火花是一種信號,沒有電火花是另一種信號,時間間隔也是一種信號,有電與沒有電,時間間隔的有無,這可以互相組合代表字母與數字,從而傳遞信息,雙方都知道編碼規則,就可以互相翻譯了。」
電碼與電路的對應關系被解決了。莫爾斯發明了只用點和橫兩種符號的電報系統,人們稱為「莫爾斯碼」。
莫爾斯的數學進制與編碼知識十分薄弱,他能想到這一點,難能可貴。
莫爾斯特意求助一位機械學知識較豐富的青年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研製,莫爾斯終於在自己經濟最拮據的時期研製成功了電報機。
1837年9月4日,莫爾斯的電報機在500米范圍內工作了,當助手從另一端接收到信號,兩人的內容准確無誤沒有絲毫出入的時候,莫爾斯興奮極了。
但是國會的議員們認為電報無用。通信即可,為什麼要架設專線呢?當時沒有發現無線電波,人們認為架設專線發報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1843年,在莫爾斯的鼓動和再三提議下,又看到別的國家也在進行電報研究,美國國會終於動心了。
經過兩年多的鋪設,一條由華盛頓到巴爾的摩的60公里實驗電報線路成功開通。
1845年5月24日,第一次有線電報發出了。美、英先後成立了電報公司。電報事業迅速在歐洲發展。人們遠距離迅速通訊的時代到來了。
④ 電報什麼時候發明的
19世紀30年代在英國和美國發展起來的,電報是一種最早用電的方式來傳送信息的、可靠的即時遠距離通信方式。
首條真正投入使用營運的電報線路於1839年在英國最先出現。它是大西方鐵路裝設在兩個車站之間作通訊之用。這條線路長13英里,屬指針式設計,由查爾斯惠斯通及威廉庫克發明。兩人並為發明在1837年取得英國的專利。
在美國,薩繆爾·摩爾斯在接近同一時間同時發明了電報,並在1837年在美國取得專利。摩爾斯還發展出一套將字母及數字編碼以便拍發的方法,稱為摩斯電碼。
(4)發明電報擴展閱讀
早期電報的使用
電報的發明使得長途通訊的價格大為下降。最早期電報的傳送成本,是依靠目測的擺臂式訊號機系統的30分之1。之後更隨著技術的改良和用量擴大而大幅下降。
到了20世紀初,當時負責經營電報通訊的公司,在各地大城市設置電報局。一般人只要到電報局付款,便能拍發電報到遠方的另一個城市,收費是按距離及電報字數計算。當另一端的電報局收到電報以後,會有專人把印好的電報派送到目的地。
由於電報的傳送速率十分有限,因此最初只可能用作傳送文字,而且必須要把文字盡量精簡以減少字數。最早的電報用人手拍發,熟練的電報員使用摩斯碼大約能每秒鍾傳送一個字母。後來在1920年代發明的電傳打字機,將拍發電報自動化。
電傳打字機之間像電話一樣以撥號接通,之後把訊息以打字的方式傳出,使用與電報一樣的技術傳送。一般人都能使用電傳,傳送的速度得到提高,亦大為減少出錯的機會。在傳真及長途電話普及以前,電傳打字機曾一度遍及各地的辦公室,專門用作長途通訊。
⑤ 電報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發明的
貝爾,莫爾斯 18世紀30年代,由於鐵路迅速發展,迫切需要一種不受天氣影響、沒有時間限制又比火車跑得快的通信工具。此時,發明電報的基本技術條件(電池、銅線、電磁感應器)也已具備。1837年,英國庫克和惠斯通設計製造了第一個有線電報,且不斷加以改進,發報速度不斷提高。這種電報很快在鐵路通信中獲得了應用。他們的電報系統的特點是電文直接指向字母。 與此同時,美國人莫爾斯也對電報著了迷。他是一位畫家,憑借了他豐富的想像力,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實現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目標。在他4l歲那年,他從法國學畫後返回美國的輪船上,醫生傑克遜將他引入了電磁學這個神奇世界。在船上,傑克遜向他展示了"電磁鐵",一通電能吸起鐵的器件,一斷電鐵器就掉下來。還說"不管電線有多長,電流都可以神速通過"。這個小玩意兒使莫爾斯產生了遐想:既然電流可以瞬息通過導線,那能不能用電流來傳遞信息呢?為此,他在自己的畫本上寫下了"電報"字樣,立志要完成用電來傳遞信息的發明。 回美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製電報的工作中去。他拜著名的電磁學家亨利為師,從頭開始學習電磁學知識。他買來了各種各樣的實驗儀器和電工工具,把畫室改為實驗室,夜以繼日地埋頭苦幹。他設計了一個又一個方案,繪制了一幅又一幅草圖,進行了一次又一次試驗,但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失敗。在深深的失望之中好幾次他想重操舊業。然而,每當他拿起畫筆看到畫本上自己寫"電報"字樣時,又為當初立下的誓言所激勵,從失望中抬起頭來。 他冷靜地分析了失敗的原因,認真檢查了設計思路,發現必須尋找新的方法來發送信號。1836年,莫爾斯終於找到了新方法。他在筆記本上記下了新的設計方案:"電流只要停止片刻,就會現出火花。有火花出現可以看成是一種符號,沒有火花出現是另一種符號,沒有火花的時間長度又是一種符號。這三種符號組合起來可代表字母和數字,就可以通過導線來傳遞文字了。"我們現在看起來是多麼簡單的事啊!但莫爾斯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到用點、劃和空白的組合來表示字母是多麼不容易啊!這種用編碼來傳遞信息的構想是多麼偉大,多麼奇特!這樣,只要發出兩種電符號就可以傳遞信息,大大簡化了設計和裝置。莫爾斯的奇特構想,即著名的"莫爾斯電碼",是電信史上最早的編碼,是電報發明史上的重大突破。 莫爾斯在取得突破以後,馬上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把設想變為實用的裝置,並且不斷地加以改進。1844年5月24日,是世界電信史上光輝的一頁。莫爾斯在美國國會大廳里,親自按動電報機按鍵。隨著一連串嘀嘀嗒嗒聲響起,電文通過電線很快傳到了數十公里外的巴爾的摩。他的助手准確無誤地把電文譯了出來。莫爾斯電報的成功轟動了美國、英國和世界其他各國,他的電報很快風靡全球。 19世紀後半葉,莫爾斯電報已經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⑥ 電報是誰發明的
1822年,俄國外交官希林受到當時種種電學發現的啟發,全身心地投入到電磁電報機的研究中。1829年,希林研製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台電磁式單針電報機。這台電報機用6根導線傳遞信號,接受信號的一端根據6根磁針偏轉情況的組合,譯出傳輸方的信息。1837年,沙皇下旨按照希林的建議,在聖彼得堡和皇宮之間設立了電報線路,可惜希林此時已不在人世了。
使希林電報機投入使用的是英國人庫克和惠斯通。1836年,他看到了一位名叫蒙克的教授用一個指針檢流計在做一些電報試驗,便聯想到能否將這個試驗結果變為能服務於大眾的商品!不久,他與倫敦皇家學院的教授惠斯通合作,於1837年發明出第一台雙針電報機。這台電報機採用了五根磁針,表盤上印著20個字母和10個數字。隨著電線輸送電流的方向的改變,每根磁針都產生搖擺,而它的搖擺方向最終停留在一個數字前,字母則由兩根磁針指向確定。
繼庫克和惠斯通之後,歐洲的許多科學家們致力於磁針式電報機的發明和改進。其中,尤以美國人薩繆爾·莫爾斯的貢獻最為傑出。
青年時代的莫爾斯本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畫家。1832年,莫爾斯赴法學畫後乘船回國。那是一次神奇的旅行,因為它改變了莫爾斯的命運,也推動了人類通信史的進程。
在船上,莫爾斯結識了一位醫生,這位醫生擁有一件名叫電磁鐵的神奇物件,通電後,它便能吸起鐵質物品。莫爾斯被這個新穎的玩意所吸引,隨即他那豐富的想像力在腦海中凝結出了一個驚人的構想,他打算以電磁學為基礎,設計製造一部可進行遠距離通信的工具。然而,莫爾斯卻面對著極大的困難,因為他對電磁學一無所知。於是,他買來各種書籍,決定要系統地學習電磁學知識。
1846年,莫爾斯製造的電報機。半年後,莫爾斯已經掌握了電磁學的基本原理。在電學家約瑟夫·亨利的幫助下,他開始實施下一步的計劃。5年夜以繼日的勤奮努力終於結出了碩果。1837年,莫爾斯研製成功了一套傳遞莫爾斯電碼的電報機。它是靠電流有規律地中斷來實現信號傳遞的。而莫爾斯電碼則由點、畫和空白組合而成,具有簡單、准確和經濟實用等特點。1844年,一條位於華盛頓和巴爾的摩之間的長途電報線架設成功。在5月24日的典禮上,莫爾斯用激動的手指向70千米外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封長途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其實,這所謂的上帝正是人類自己。隨後,莫爾斯電碼和莫爾斯電報機很快傳到了歐洲。電碼被人們沿用下來,而電報機則不斷得到改進。
今天,在世界的任何一座城市中,人們都能輕松便捷地使用電報服務。所以,讓我們感謝這些為通信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先驅者吧!
莫爾斯製造的電報機
⑦ 摩爾斯是怎麼發明電報的
發明實用電磁電報機的人,既不是物理學家,也不是工程師,而是一位畫家,是一位從41歲才開始學習電學和機械知識的外行人。
他就是美國著名畫家、發明家薩繆爾·摩爾斯。可是,一個外行人怎麼會成為電報機的發明人呢?
1832年10月1日的傍晚,「薩麗」號郵客輪滿載著貨物和旅客從法國拉弗爾港起錨,向目的地美國紐約港駛去。輪船在充滿涼意的秋風中平穩地駛出多佛爾海峽,它將用十天的時間橫渡大西洋,到達目的地紐約。
海上涼氣逼人。一些人只能躲在狹小的船艙里打牌、交談,百無聊賴,恨不得立刻插上雙翅飛過大西洋去。然而來自美國的著名畫家摩爾斯先生正在忙於揮筆作畫,傑克遜博士也在整理他的筆記,上等艙里的這二位老兄倒顯得很充實。
晚餐的時間到了,摩爾斯先生和傑克遜博士放下手中的筆到餐廳用餐。精美的菜餚使人們的情緒頓時活躍起來。就在這時,剛從巴黎電學討論會歸來的青年醫生傑克遜,正在餐桌上大講安培電學研究的新發現。
傑克遜出眾的演講才能,加上電學新發現的奇特,一下子吸引了所有旅客的注意。大家彷彿不是在用餐,而是聽傑克遜的科學演講。傑克遜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幾天之後,應幾名旅客的要求,傑克遜乾脆在餐廳里開起有關電磁學的科學普及講座來了,大家說這樣會覺得時間打發得更快些。
摩爾斯帶著畫夾子,也來到餐廳為大家畫速寫。畫著畫著,摩爾斯也被傑克遜關於電學發展史的演講吸引過去了。
傑克遜講起了電學家們以身體作測量電的儀器而被電打得哇哇叫,講起富蘭克林捕捉雷電實驗時的幸運和里奇曼死於雷電實驗的不幸,引起人們的莫大興趣。傑克遜介紹了奧斯特在課堂上發現電流的磁效應時急切盼望下課的心情,以及學生們對奧斯特講課內容不知所雲的疑惑,還有巴黎女士們興起避雷針式帽子時髦之風的由來……
畫家摩爾斯也被傑克遜吸引住了,他從來就不知道人類世間還有如此美妙的生活世界。他以為除了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和提香的藝術生活值得羨慕外,其他生活都是平淡無奇的。
傑克遜如數家珍地演講,讓摩爾斯感到四十多年從事畫畫的生活有多平淡,他有些坐不住了。摩爾斯從小就是一個好奇心極強的孩子,19歲畢業於耶魯大學時,獲得的是法學博士學位,後來卻以賣畫為生。直到他成為全美美術學會主席以後,還經常漫遊歐洲。在他看來,生活總像是一次沒有港灣的遠航。
傑克遜在最後一次演講中的一段話,改變了摩爾斯的後半生。傑克遜說:「可以預言,在不久的將來,科學技術就將產生出奇跡,我們的生活就將為之改觀。只有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充實的生活……」
郵客輪駛入哈得遜河時,摩爾斯還在回味傑克遜的話語。傑克遜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航行演講,竟深深打動了他素不相識的41歲畫家摩爾斯的心。使摩爾斯對電學產生了極大興趣,喚起了他對電學知識應用前景的豐富想像。
「薩麗」號郵客輪停靠長島碼頭的時候,摩爾斯決定告別藝術,投身到科學領域中去。他在寫生簿上端端正正地寫下了「電報」兩個大字。登上碼頭的摩爾斯已經不再是美國著名畫家了,而是電磁學理論的初學者、有線電報機的未來發明人。
可以想像,摩爾斯要想完成這樣的偉大使命是異常艱巨的。他投身到科學領域時已經四十多歲了。如果丟掉美術,專門從事電報機研究,收入就沒有了,有什麼人能餓著肚皮去搞發明創造呢?況且,他對電學知識又幾乎等於零呢!為了解決吃飯問題,他到紐約大學當美術教授。沒有電學知識,就從零開始學習。他拜美國電學家亨利為師,把授課以外的時間全都用在學習和研究上。
很快,摩爾斯就製造了一塊電磁鐵,發明了一種「繼電器」。這種繼電器可以解決遠距離送電的微弱問題,這一發明增強了摩爾斯的信心。他這個電學迷到處搜羅有關電學研究的書籍,潛心鑽研,寫下了一本又一本學習筆記。他把畫室變成了實驗室,畫架上擺滿了電線、電池。堆放畫布的地方成了存放木工和鐵工各種工具的倉庫。上帝給予成功者的機會是公平的,摩爾斯逐漸掌握了有關的電學知識,掌握了製造電報機所必備的手工技藝。
這時,亨利提出了電報原理,對摩爾斯啟發很大。亨利用電磁鐵做成電鈴,可以把信號傳送到1.6千米遠的地方。實際上,這就是「電磁音響式電報機」的最早雛形。摩爾斯決定採用亨利的原理,進行深入實驗。
三年過去了,摩爾斯的電報機沒有製造出來,積蓄幾乎全部花完,這位業余電報機發明家已經到進退維谷的地步了。
失敗只能使懦夫退卻,並沒有使摩爾斯氣餒,他變得冷靜了,也更加成熟了。多少個不眠之夜,摩爾斯在考慮解決問題的辦法。他所期望的一天終於來到了,摩爾斯悟出了科學真諦,他在科學筆記上充滿信心地寫道:
「電流是神速的,如果它能夠不停頓地走10英里(約為16千米),我就讓它走遍全世界。電火花是一種信號,沒有電火花是另一種信號,時間間隔也是一種信號,用這三種信號的不同組合代表不同的字母、數字,就能夠把信息通過電線傳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這樣,能夠把消息傳到遠方的嶄新工具就可以實現了。」
至此,摩爾斯解決了電報機最棘手的難題:電碼軟體與電磁硬體的匹配問題。它要求電碼軟體簡單易操作,同時信息容量大。在這一道既簡又繁的陡坡前,與摩爾斯一同沖擊電報機研製難關的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惠斯頓、法國物理學家庫爾和德國發明家斯泰因海爾,盡管也各自獨立地發明了電報裝置,但相比之下,摩爾斯的電報機更實用,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在電磁效應的裝置上,用的是點、劃及時間間隔來表達電碼內容的。這就是我們聽到的「答、滴,滴、答」的電報之歌。
為了設計和製造這種新裝置,摩爾斯邀請了一位有機械才能的青年維爾,同他投入緊張的研製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摩爾斯終於研製成功了一台傳遞電碼的裝置,摩爾斯把它叫做電報機。這部機器可真神通,能夠在500米以內的范圍有效的工作。只要在傳遞線路上加上一個繼電器就解決了電流衰減問題,電報機進入了實用化階段,開創了人類通訊的新紀元。
電報機的成功,摩爾斯並不滿足,他打算修建一條很長距離的實驗電報線,最好能夠連接兩個城市。然而,這時的發明家已經是囊空如洗,一無所有了,只好向美國國會申請3萬美元的實驗經費,摩爾斯為此費了長達5年的周折。然而,技術的進步是任何力量阻擋不住的,凡是為人類造福的發明必將會受到社會的尊重。1843年,美國國會批准了建造第一條長距離電報線路的撥款。經過兩年多的艱苦施工,摩爾斯和同伴終於建成了連接華盛頓和巴爾的摩城長達60多千米的實驗電報線路。
1844年5月24日,摩爾斯用一連串的點、劃(今天人們仍在使用摩爾斯點劃式電碼),成功地發出了電文,實現了第一次通話。
1851年,摩爾斯電報系統首先應用於鐵路。
1852年,通過海底電纜建成了倫敦和巴黎之間的直通電報線路。
1866年,經過屢次波折和失敗的橫跨大西洋聯接歐洲和北美大陸的跨洋海底電纜終於成功地啟用。
1902年,通過海底電纜,已經將大部分國家連接起來,實現了環球通訊。
電報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繁榮了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加強了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為人類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知識點
摩爾斯電碼
摩爾斯電碼(又譯為摩斯電碼)是一種時通時斷的信號代碼,這種信號代碼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等。它由美國人艾爾菲德·維爾發明,當時他正在協助Samuel Morse進行摩爾斯電報機的發明(1835年)。最早的摩爾斯電碼是一些表示數字的點和劃。數字對應單詞,需要查找一本代碼表才能知道每個詞對應的數。用一個電鍵可以敲擊出點、劃以及中間的停頓。雖然摩爾斯發明了電報,但他缺乏相關的專門技術。他與艾爾菲德·維爾簽訂了一個協議,讓他協助自己製造更加實用的設備。
⑧ 發明電報和電話的故事
雖然早在19世紀初,就有人開始研製電報,但實用電磁電報的發明,主要歸功於英國科學家庫克、惠斯通和美國科學家莫爾斯。1836年,庫克製成電磁電報機,並於次年申請了首個電報專利。惠斯通則是庫克的合作者。莫爾斯原本是美國的一流畫家,出於興趣,他在1835年研製出電磁電報機的樣機,後又根據電流通、斷掉時出現電火花和沒有電火花兩種信號,於1838年發明了由點、劃組成的「莫爾斯電碼」。 1858年7月《Scientific American》雜志報道: ...眾所周知,英國人一向宣稱,電磁式電報(magnetic telegraph)是由他們的同胞惠斯通教授發明的。而在大西洋彼岸,電報公司的成立,則讓更多的歐洲人開始討論,誰才是電報的真正發明者。法國巴黎的《通報》(Moniteur)認為,莫爾斯雖不是電報原理的創立者,卻是第一個將該原理用於實踐的人。
電話發明前,電報已經發明了,但電報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只能傳達簡單的信息,而且要解碼,很不方便。於是,年輕的貝爾開始琢磨,怎樣能找到一種能直接傳播聲音的裝置,讓人們可直接通話交談呢?一次,當他正在欣賞留聲機播放的音樂時,突然聯想到,這留聲機不正是一種電聲轉換裝置嗎?於是,貝爾開始仔細地研究留聲機的構造與原理,後來終於發現,聲波振動所具有的力可以作用在一簧片上,這簧片將聲波轉換成電流,再結合電極的裝置,這樣就形成了電話機的最初結構。這里,他第一次運用了類比方法。
但試驗下來發現,這一裝置並不能傳播聲音原因在於空氣中俄的聲波能量太弱,不能推動簧片振動。怎麼辦呢?這時,貝爾就想到了人的耳朵。為了弄清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原理,他從一個朋友那裡借來了一個完整的人耳標本進行仔細研究,從而了解到:人耳之所以能聽到聲音首先是聲波使小而薄的鼓膜振動,然後鼓膜再推動比較大的耳朵聽骨振動從而產生聽覺通過類比,貝爾想,既然這小而薄抽耳膜可以推動較大的聽骨,那麼,用一張小而薄的振動膜也應該可以推動簧片振動。於是,他與他的助手一起,動手做了兩台粗糙的樣機,進行通話試驗,結果盡管他們拚命呼叫,簧片也振動了,但就是聽不到聲音。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呢》他們苦苦思索著。,一天,在緊張的工作之餘,貝爾推開窗戶想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此時,一陣悠揚的吉他聲從遠處傳來,使人心曠神怡。他聽著聽著,情不自禁不住地跳了起來。因為由吉他想到了助音箱。他知道,這吉他聲之所以能傳得很遠,單憑琴弦的振動是不行的,還得藉助音箱的作用同樣,也可以心助音箱來提高電話機的靈敏度。於是,貝爾立即動手設計助音箱草圖,又與助手一起連夜趕制了一台有助音箱的電話機。這里,貝爾第三次用類比方法打開了思路。
第二天,他們倆人在相隔百米的兩間房裡進行新的試驗。一切准備就緒,這時,貝爾往電池裡加入硫酸時,一不小心,一些硫酸濺到了他的腿上,痛得他直叫喊:「化特生先生,你快來呀!」這聲音竟通過電話線傳到了華特生那邊。就這樣,世界上第一台電話機誕生了,而它所傳遞的第一句話竟是一個呼救聲!
貝爾在發明電話機的過程中,先後三次藉助於類比的方法開啟了思路,可見類比方法是是科學研究中一種常用的重要方法,它可起到提供線索、舉一反三、角類旁通的作用。
⑨ 電報是誰發明的
1822年,俄國外交官希林受到當時種種電學發現的啟發,全身心地投入到電磁電報機的研究中。1829年,希林研製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台電磁式單針電報機。這台電報機用6根導線傳遞信號,接受信號的一端根據6根磁針偏轉情況的組合,譯出傳輸方的信息。1837年,沙皇下旨按照希林的建議,在聖彼得堡和皇宮之間設立了電報線路,可惜希林此時已不在人世了。
使希林電報機投入使用的是英國人庫克和惠斯通。1836年,他看到了一位名叫蒙克的教授用一個指針檢流計在做一些電報試驗,便聯想到能否將這個試驗結果變為能服務於大眾的商品!不久,他與倫敦皇家學院的教授惠斯通合作,於1837年發明出第一台雙針電報機。這台電報機採用了五根磁針,表盤上印著20個字母和10個數字。隨著電線輸送電流的方向的改變,每根磁針都產生搖擺,而它的搖擺方向最終停留在一個數字前,字母則由兩根磁針指向確定。
繼庫克和惠斯通之後,歐洲的許多科學家們致力於磁針式電報機的發明和改進。其中,尤以美國人薩繆爾·莫爾斯的貢獻最為傑出。
青年時代的莫爾斯本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畫家。1832年,莫爾斯赴法學畫後乘船回國。那是一次神奇的旅行,因為它改變了莫爾斯的命運,也推動了人類通信史的進程。
在船上,莫爾斯結識了一位醫生,這位醫生擁有一件名叫電磁鐵的神奇物件,通電後,它便能吸起鐵質物品。莫爾斯被這個新穎的玩意所吸引,隨即他那豐富的想像力在腦海中凝結出了一個驚人的構想,他打算以電磁學為基礎,設計製造一部可進行遠距離通信的工具。然而,莫爾斯卻面對著極大的困難,因為他對電磁學一無所知。於是,他買來各種書籍,決定要系統地學習電磁學知識。
1846年,莫爾斯製造的電報機。半年後,莫爾斯已經掌握了電磁學的基本原理。在電學家約瑟夫·亨利的幫助下,他開始實施下一步的計劃。5年夜以繼日的勤奮努力終於結出了碩果。1837年,莫爾斯研製成功了一套傳遞莫爾斯電碼的電報機。它是靠電流有規律地中斷來實現信號傳遞的。而莫爾斯電碼則由點、畫和空白組合而成,具有簡單、准確和經濟實用等特點。1844年,一條位於華盛頓和巴爾的摩之間的長途電報線架設成功。在5月24日的典禮上,莫爾斯用激動的手指向70千米外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封長途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其實,這所謂的上帝正是人類自己。隨後,莫爾斯電碼和莫爾斯電報機很快傳到了歐洲。電碼被人們沿用下來,而電報機則不斷得到改進。
今天,在世界的任何一座城市中,人們都能輕松便捷地使用電報服務。所以,讓我們感謝這些為通信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先驅者吧!
莫爾斯製造的電報機
⑩ 電報和電話是如何發明的
19世紀上半葉,由於電學研究的開展和電磁方面的新發現,社會上激起了廣泛的熱情,急切希望把這些科學成果應用於生活和生產中。其中電報和電話的發明和改進,尤其具有突出而深遠的影響。
首先發明了電磁式有線電報。早在18世紀初,當格雷發現電傳導性後,人們就開始探索如何用電進行通信,許多方案被提了出來,有的還試著實踐一番。例如:1774年瑞士有一位工程師叫勒薩奇,利用摩擦起電,實現了最早的有線電通信。1787年西班牙的貝坦考特用萊頓瓶實現了電報傳遞。1809年法國人賽梅林發明電化學電報機,通過電解的氣泡來反映傳遞的信號。然而,由於傳遞速度太慢,信號不夠准確,這些努力都沒有取得成功。
19世紀二三十年代發現了電磁感應,做成了電磁鐵,當時的條件就不同了。許多人在不同的地方,不約而同地提出了用電磁效應傳遞電報的各種方法,紛紛宣布發明了有線電報。
有趣的是,物理學家和工程師提出的許多方案大多因不滿足實際需要而被淘汰,真正經得起考驗的卻是一位不懂電學的畫家莫爾斯(S.Morse)所發明的電磁式電報機。莫爾斯電報機並沒有什麼深奧的原理,可貴的是這位發明者的探索精神和執著追求。
在他之前,著名物理學家安培(A.M.Ampere)曾建議用磁針的偏轉指示信號。26根導線對應26個字母,磁針放在接收一端的字母旁邊,信號電流通過導線,磁針就偏向一定的方向,指示出電報中相應的字母。1832年,俄國人希林根據這一建議,發明了一台用6個磁針的偏轉來表示字母的磁針式電報機,並用6根導線把收、發兩端聯接起來,在兩座大樓間成功地進行了信號傳遞。
1833年,又有兩位物理學家高斯(J.K.F.Gauss)和韋伯(W.Weber)合作,做成磁強計電報機。他們只用了兩根導線和一個磁針就實現了信號的傳遞,可以遠距離地傳遞電報。但也只能在實驗中作表演用,仍無實用價值。
真正具有實用價值的是美國人莫爾斯1837年發明的電磁式電報機。莫爾斯青年時代到歐洲學繪畫,1832年在返回美國的輪船上,偶然在聊天中聽到同船旅客傑克遜談起電磁鐵的神奇功能,他非常感興趣。當他得知電流可經導線以極快的速度傳導,立即想到能否用電流傳遞信息。盡管自己的電學和機械方面的知識很貧乏,仍決心投身於試制工作。他虛心向化學家蓋爾和電學家亨利請教,堅持不懈,親自動手做各種試驗。1837年終於做成了第一台實用的電磁式電報機。開始,他用三種符號代表數字或字母:產生電火花、不產生電火花和電火花間隔的長短這三種情況代表三種符號。這三種符號的適當組合就代表數字或字母。
後來他又發明了一套用點和線代表字母和數字的符號,這就是一直使用至今的莫爾斯電碼。
1840年,莫爾斯的電報機取得專利。後來又幾經周折,取得美國國會的資助,在華盛頓和巴爾摩之間架設了一條相距64千米的試驗性電報線路。1844年5月24日終於成功地拍發了第一份長途電報。莫爾斯從外行變成了內行,成為一名電報專家了。
電話的發明要晚一些。但是它的萌芽卻比電報還早。據文獻記載,1684年,英國物理學家胡克曾在英國皇家學會作了一次關於通訊的演講。他提出經遠距離傳輸話音的建議。他說,他曾用一根拉緊的導線傳送話音,相距200米可以聽到耳語聲。把距離加大10倍,可能還會聽到。
1837年,美國醫生佩濟發現一種現象:當鐵的磁性迅速改變時,會發出一種悅耳的聲音。經過反復試驗,發現聲音的響度隨磁性變化的頻率變化。這一新現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很多人重復他的實驗。
1844年發明電報,許多人希望運用電報的原理來傳遞話音。有人建議,用一隻活動磁碟,當人靠近磁碟說話,同時讓磁碟連續地接通和切斷電源時,就可以使一定距離之外的另一隻磁碟產生完全相同的振動。大約在1860年,德國的賴斯第一次用電發送了一段音樂。他把自己的裝置稱為「telephone」(電話)。賴斯的發送器中裝有用薄羊膜做成的膜片,安有鉑接點,接點上安一隻鉑針起調節作用。接收器中有一隻電磁鐵,是用一根編織用的鋼針繞上導線做成,裝在一塊發音板上,發送器和接收器都跟電源串聯。當接通發送器的接點時,膜片振動,產生間隙電流。電流傳到接收器,磁針長度發生變化,發音板振動發出聲音。
1875年,有兩個美國人同時在研究電話傳輸的方法。一個叫格雷,他的方法跟賴斯差不多,不同的是在薄膜上加一根小鐵桿,鐵桿的另一端浸入電解液中,充當電解液的電極。當聲音激勵膜片時,小鐵桿振動,電極在電解液中的深度忽大忽小地變化,電流也跟著變化。電解液的辦法固然巧妙,使用起來卻很麻煩,因此需要改進。正當格雷提出改進計劃時,另一位美國人捷足先登,做出了比較理想的送話器。他就是著名的發明家貝爾(A.G.Bell)。貝爾是聲學專家,祖傳三代都獻身於聾啞人的教育事業。1874年,他想到用電磁感應的方法把聲音變成電信號,可是接收到的電流可能太弱,沒有成功的把握。
1875年6月2日下午,貝爾和他的助手沃森正在從事電報機的研究,一個偶然的事件使他們發現了解決問題的關鍵。當時他們兩人分在兩間屋子裡聯合做實驗。沃森看管的電報機上的一個彈簧突然被磁鐵吸上了。沃森把吸住的彈簧拉開。這時正在另一間房子里的貝爾發現那裡的電報機發出連續的顫聲,原來這台電報機的彈簧也開始了顫動。細心的貝爾立即抓住了這個偶然事件,他想,如果對著鐵片講話,聲音就會引起鐵片振動。如果在鐵片後面放有繞著導線的磁鐵,鐵片振動時,就會在導線中產生忽大忽小的感應電流。這個感應電流順著電路傳送到對方,使另一個塊磁鐵做同樣的振動。這樣,聲音就可以從一方傳到另一方了。貝爾把這個想法告訴沃森,兩人立即開始行動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安裝和試驗,終於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的能傳話的設備,這就是電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