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試舉例分析商業銀行是如何進行信用創造的
試舉例分析商業銀行是如何進行信用創造的,這個還真的不太了解。
B. 什麼是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是如何創造的
比如,央行發行100元貨幣,10%的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A就可以向外貸100*(1-10%)=90元,a企業獲得回90元貸款後存到B銀行答,B銀行獲得90元存款,也是按照10%存款准備金率,只能對外放款90*(1-10%)=81元,b企業獲得81元貸款再存到C銀行,如此下去,共在這個系統中由100元總共可以派生出1000元的貨幣,這就是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
C. 為什麼准備金存款是信用創造的源泉
貨幣乘數 ,1000就可以當五千用了
D. 用信用卡如何來創造收入
收入不多的情況下辦信用卡 只能是用來救急用錢的時候才需要。。若平時消費也用到信用版卡的話 很快很成為卡奴權一族。生活壓力加大。。
給的建議是,
若用信用卡作為平日消費。可辦理兩張信用卡。
選擇還款周期長,並且還款日期有一定日期差距的銀行辦理。 這樣可以在當月無力支付信用卡透支額度的時候進行交叉取現(俗話說的挖東牆補西牆。。)
若是作為大比資金的使用,即可辦理一張就行,但要選擇利息較少的銀行,這樣長期還款才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存在。。。。
E. 有關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的疑問
1.現實流通的貨幣量是一種功能性的定義,不是我們一般所說的貨幣供給量。一般所說的貨幣供給量是一種統計概念。
各個國家為了計量貨幣量,一般都把貨幣量分成不同的貨幣層次:M1、M2、M3。不同層次貨幣量有著不同的現實流通性,相應地,不同的貨幣層次與價格總水平有著不同的相關性。
從中國的情況來看,與現實流通貨幣相近的不是M0、M2,而是M1。這是經驗數據,而且理論層面上證實過的。所以這是中國的通用標准。世界上成熟的經濟體也大都使用M1。
至於M2 and M3,肯定是存在貨幣創造的,因為它們都包括了M1。
2.正如我第一題的回答,用M1是最符合中國實際的,也是最具有說服力的。如果你選擇M2 or M3的話當然沒意義。現實意義與理論意義都沒有。
3.是的。可以理解為默認。我們看M1包括哪些:M1=流通中的現金+企事業單位的活期存款。公式可以看出,M1的特徵,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0。
4.有區別的。分別通過法定活期存款准備金率、法定定期存款准備金率來體現的,你學的乘數公式中就有這兩個變數的。而它們具體的數值都是央行根據實際經濟運行的狀況來定的。
補充一個:看得出來你很關心M2與M3的作用。實際上它們是廣義貨幣與更廣義的貨幣,是經濟學家研究通貨膨脹相關的,更大的流行性時參考的指標,尤其是現在金融創新與衍生品如此發達,它們的作用更明顯了。
5.不用謝了。這么好學,應該鼓勵才對。
F. 現代貨幣信用創造的條件是什麼
兩個層次,一是存款貨幣的創造,二是中央銀行體制下的貨幣創造過程。 (一)存款貨幣的創造(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銀行資產負債表,存款貨幣創造乘數) ·銀行,在其調劑貨幣資金餘缺和組織客戶相互結算的基礎上,發展了發行銀行券和創造存款貨幣的功能。 ·鑄幣的需要,相對於存款額來說,只是其一部分,而且比例關系相對穩定。只要按存款的一定百分比保持鑄幣庫存即可應付顧客對於鑄幣的需要。 ·存款貨幣創造的兩個必要的前提條件: 1.各個銀行對於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備金;2.銀行清算體系的形成。 存款貨幣創造的乘數 ·1. 銀行存款貨幣創造機制所決定的存款總額,其最大擴張倍數稱為派生倍數,也稱為派生乘數。它是法定準備率的倒數。若以K代表;則如下式: 2.這里的 K 值只是原始存款 能夠擴大的最大倍數, 實際過程的擴張倍數往往達不到這個值。 (二)中央銀行體制下的貨幣創造過程 1、派生存款的緊縮過程2、現金進入流通3、現金增發與准備存款的補充 備存款的補充必須有中央銀行的支持 (1. )要使存款貨幣銀行整體的准備存款總額增加,必須有中央銀行資產業務的增加。 (2. )存款貨幣銀行從中央銀行補充准備存款的途徑: ⑴向中央銀行再貼現和直接取得貸款; ⑵向中央銀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債券;⑶向中央銀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匯…… (3. )在這個連續的過程中,中央銀行一方面積累了自己的資產;而另方面則形成兩大負債項目: ⑴不斷補充、不斷提取現金的准備存款余額; ⑵由一筆筆現金漏損所累積形成的流通中現金。 (4.)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表現:
G. 關於銀行信用創造與貨幣供給
最終存款=10萬/20%
最終存款=初始存款*貨幣乘數
貨幣乘數=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超額存款准備金率+現金率);本例中:超額存款准備金率和現金率為零,故:
最終存款=初始存款*貨幣乘數=10萬/20%=50萬
H. 商業銀行是如何創造信用貨幣的其創造存款貨幣的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制約
商業銀行通過信貸關系創造貨幣。
貨幣創造過程如下:
甲銀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備金後向客戶發放貸款,形成客戶在甲銀行的貸款,A客戶用所得貸款進行轉帳支付,形成乙銀行B客戶的存款增加,乙銀行繼續前面過程。銀行體系可以派生出數倍的存款貨幣。
制約因素如下:
1、部分准備金制度:
又稱存款法定準備金制度,是指為防止信用過度創造,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的存款必須按一定比例上繳中央銀行作為法定存款准備金,商業銀行不得動用,其餘部分可以用於放款的制度。故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對銀行信貸能力有很強的制約作用。
2、非現金結算制度:
個人可以通過開出支票進行貨幣支付,銀行之間的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時的主要制約因素。
3、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必須從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備金,上繳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不得動用。
4、提現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提現率又能稱現金漏損率,是指現金漏損與銀行存款總額的比率,這也是影響存款擴張倍數的一個重要因素。
5、超額准備金率:商業銀行為了安全和應付意外之需,實際持有的資金准備金常常多於法定存款准備金,從而形成了超額准備金。
(8)如何創造信用擴展閱讀
相關影響:
信用貨幣體系克服了金本位制下貨幣供應缺乏彈性的致命缺陷,政府貨幣當局在應對經濟危機時有了更大的調控空間。
但其最大的危險性在於政府的貨幣發行規模擺脫了黃金儲備的束縛之後,很容易失控,各國政府的負幣當局在貨幣發行規模上已經在傳統教科書和《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所嚴格禁止的道路上已經越走越遠,他們在貨幣發行上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了,從超過GDP的1%到百分之幾百。
由於紙幣的信譽依賴於政府信用,—旦政府出現財政或貨幣危機,信用貨幣便會一文不值,從而造成社會危機。
I. 如何理解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要受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率、自身的現金准備率及貸款付現率的制約
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主要是來源於其對資金的運用和管理,但銀行資金的可運用程度直接受上述所說各種准備率的制約,簡單來講,各種准備率越高,銀行可運用的資金數就會相應越少,創造能力自然減弱,因此成反比效應。
J. 商業銀行信用創造的影響因素
主要是依靠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率的影響,當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率提高時,商業銀行創造信用的能力就會下降,反之則會上升.商業銀行信用創造的主要途徑就是發放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