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速求吳小美、古世倉的《老舍個性氣質論》全文
文學評論 1999 年第1 期
老舍個性氣質
論
—
—
紀念老舍誕辰百周年
吳小美 古世倉
內容提要本文主要分析老舍沉鬱的個性氣質的生成、升華,及其表現的心理、行為特
征和文化理想的憂患精神。個性氣質在很大程度上既決定著作家老舍的生存方式,也決
定著他的死亡形式。
文學創作作為獨特的個性化創造,作
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黑暗的閘門」
舍的「五千年的歷史壓在你的背上」
要
「
,到老
質。
家的意識尤其是最終表現這意識的方式,
在深層次上聯系著他們的心理素質、感情
世界和精神面貌,亦即他們獨特的個性氣
「誰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感知到自己,就
同時感知到一個獨特的宇宙。」(1) 作家的
個性氣質正是以這樣的認知方式滲透在創
作中,形成其獨特的精神徽記。研究個性
氣質如何統一於他們的生活與創作,是通
向認識其心理深度和創作深度的重要途
徑。
老舍以風格的特異著稱中外,並終生
都在發展完善自己的風格。他「以心靈為
原動力」進行創作,認定「氣質不同,風格便
成為獨有的,特異的」(2) 。為此,他「向來
不跟著別人跑,我的好處與壞處總是我自
己的」(3) 。眾所周知,近現代是中國人現
代意識覺醒的時代,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
充滿憂患意識的民族主義時代; 作為「五
四」作家的共同特徵並影響於後世的批判
意識和反傳統傾向,反映了中國傳統文人
憂患意識在新時代的轉型和高揚。從魯迅
(4) ,需
「負起兩個十字架」(5) , 眾多在「立人
——
立國」和「經世致用」的思路上從事文
化建設的志士仁人,他們給自己選定的命
運,只能是奉獻和犧牲,作為他們憂患意識
最富深度的特質。而老舍的特異,又在於
其濃重的民族憂患色彩,他是以自主選擇
的「孤高」來抵擋生存境遇處處加於他的戕
害,為的是不喪失自己獨立的人格。他稱
贊宗月大師「不以富傲人」和一心救助窮
人,並以之為「孤高」、犧牲和救世精神的典
范(6) 。「孤高」已成為老舍的基本心理特
征,既給了他理智的清醒和反省的精神,也
造就了他的幽默心態,使他能超越生活境
遇而執著地追求個人道德與社會責任、歷
史理性相統一的人格理想。重視個人道德
的「人」的意識,還使老舍由對生的責任的
執著,升華為對死的品質的禮贊,形成了一
種具有濃重的道德感化色彩的死亡意識。
憂患時世的使命意識,以「生於憂患、死於
憂患」的形式顯示出老舍與同時代作家的
·37
·
區別,也顯示出他個性氣質的深厚底蘊。
一
無論從生與死哪一面看,老舍的一生
都很不輕松。他留給人的普遍印象,最突
出的莫過於溫厚、寬容、幽默。但饒有意味
的是,更易為家人和至交感知的,卻是嚴肅
沉默的形容舉止和悲涼抑鬱的心緒。他說
自己的性格是「軟而硬」,並將溫厚、寬容、
一輩子》..那樣,在肉體的摧殘和精神的
戕害中展現貧窮的無尚威嚴酷烈,甚至像
《四世同堂》那樣,把侵略戰爭的殘暴最終
定格在「飢荒」上。他能在一條「骨頭全要
支到皮外」的癩狗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
(10) 。憂郁和沉重逼人承擔,但這恰恰將
老舍卷進了永無休止的人生創造中,同時
指認著老舍那「老成持重」、「有點神經質,
有點古怪」的心理素質和精神世界,從根本
上規范著他不能像魯迅那樣把創作的焦點
直接對准下層人民的精神創傷,老舍還要
同時甚至首先顧及他們遭遇的肉體戕害!
魯迅在死亡中表現人的覺醒,老舍的祥子、
小福子、月牙兒」巡警的精神幻滅是後至
幽默這些易為外界感知的特徵歸結為「悲
觀」的轉化,說悲觀「能叫人把事情都看輕
了一些」(7) 。顯然,他是在面對內心的壓
抑。如果再將不同時空和文化環境中的
「生人」對老舍的直感加以考察,我們可以
看到兩位日本作家的印象∶「不太明顯的抑
郁表情」、「老成持重的風度」、「有點神經
質,有點古怪」;「鬱郁悶悶的神情、「自
堅毅的性格、「較謹慎、膽小」(8) 。
來,在可能顯示其「幽默」逐漸減少的場景
變化中(朋友
—
家人
—
—生人),老舍性
格本色的內斂特徵突出了,隨之突出的,正
是其基本的心理素質、感情世界清晰穩定
的特徵∶抑鬱、矜持、給人以沉重感。老舍
個性氣質的獨特色調正是這沉鬱。
老舍個性氣質的生成,直接源於其家
境和生活時代。一個伴隨著清王朝覆滅而
生長於北京的窮人和末世旗人,卻又是一
個游歷了世界發達國家的文化人,近現代
中國社會的動盪乃至世界性的波瀾,都為
他所見所歷。他觀念形態的悲觀沉鬱,及
其表現在行為舉止中的相對輕松開朗,實
際經歷的是內心的壓抑和掙扎。可以說,
他的內心正是一個受壓和釋壓的轉換器!
父親戰死於八國聯軍陷京之難後,母親以
驚人的毅力和隱忍的行為獨挑全家的生活
重擔,將她自己「軟而硬」的性格同時賦予
了兒子。
·38
·
「滾滾橫流水,茫茫末世人」(9) 。「末
世人」境遇,較之窮人境遇,給老舍帶來了
或許是更沉重的精神壓抑,而這一點恰恰
又正是在我們的研究工作中被忽略的,即
更多地關注老舍對社會不公的強烈反應,
而淡化了情感層面上基於「末世人」境遇的
民族情感色彩在生成老舍抑鬱型氣質上的
作用。的確,任何時候, 都是老舍最
「窮人」
富感情的自我認定。現代中國作家很少有
人像老舍那樣,出於本能地從生命的崇高、
求生的慾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意義上去
認識貧困,像《駱駝樣子》《月牙兒》《我這
、、
「、
的。即便老舍對其筆下人物精神世界的把
握並沒有達到人的本體論的高度,不具備
魯迅那樣的深刻,但他對窮困的稔熟和來
自窮困原生態的體驗,的確給了他的人物
以生命的原色和質感,這是許多中國現代
作家難以企及的。在深層情感上,老舍甚
至沒能擺脫「命運」這一寬泛的解釋。那些
在他作品中成了「天使」的人物如《老張的
哲學》中的孫守備、中的丁二爺、
《離婚》《駱
駝祥子》中的曹先生等,既有老舍自己「命
運」中偶然性的投影,又深蘊著老舍深切的
期盼;但這些「天使」只能救助李靜、張大
哥、祥子於一時,卻決不可能改變他們的命
運。老舍是不善於從政治和社會革命的角
度去把握對象,但他從創作伊始就涉及到
傳統命運觀不再適宜於現代中國這一實
情,並且幾乎是憑直感達到對現實的深入
把握,顯示了他沉鬱的個性氣質對其社會
認知和藝術創作巨大的影響力和穿透力。
再看「末世人」境遇,較之窮人境遇帶
給老舍的是更為沉重的精神壓抑。不論在
事實上還是在意識中,老舍都是「舊時代的
棄兒,新時代的伴郎」(11) 。從幼年開始,
旗人地位的跌落和家庭的沉淪都極傷「體
面」,
顯然,離開了「末世人」而僅從「窮人」
的境遇去認識
—
或只從市民社會以及傳
統文化的承傳方面去探究老舍個性氣質的
生成,是無法感受到屬於老舍特有的心靈
深處蘊蓄著的「雙重遺棄」的感受。被舊時
代遺棄使他在理智上接受新時代,被新時
代遺棄又使他滿含新舊更迭的哀歌色彩。
正是他頑強地將自己融入新時代的理性和
「東方的大夢沒法子不醒了」(12) 。這
是被迫於生計而醒過來的,對於「好臉面」
的母親和老舍自己都是難以承受的「末世
人」境遇,既使他本能地反抗著社會的不
公,但終於還是以「末世人」自認了。在中
國現代作家中以民族意識的強烈而言,當
首推魯迅和老舍;以批判國民性的持久與
心理強度而言,也當推他們二位。魯迅通
過挖掘歷史上漢民族不斷遭受的異族和本
族統治者的奴役,來闡釋國民的奴隸根性
(13) ;老舍則在清王朝滅亡和旗人敗落的
歷史巨變中思考著滿民族在現代的命運。
漢人魯迅和旗人老舍幾乎是在相同的對象
面前,看到了∶被征服。正是這被征服,使
老舍對征服者持久地產生著濃厚的研究興
趣。歷史的滄桑感所帶來的如謎如夢的混
沌和沉重,使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疏離政
治,卻沒有妨礙他在遠赴英國之初就開始
的對不同國民性的比較,並由此將批判推
進到最有心理障礙的領域
—
旗人社會。
他的第一篇文學作品《小鈴兒》中的孩子就
說出了∶「我長大了給父親報仇! 先打日本
後打南京!」30 年代的自傳體小說《小人物
自述》,40 年代的回憶文章《我的母親》,都
明顯流露出那「末世人」境遇給予他的隱忍
和傷痛。英國保守的政治環境雖然限制了
他在政治上的傾斜,但他卻在文化精神的
反差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創作切入點。在
空前的民族危機中,他奮勇投身抗戰洪流,
在《四世同堂》等作品中,不但表達出「旗人
當漢奸罪加一等」,而且那被壓抑的民族意
識和沉鬱的個性氣質還以隱晦曲折的形式
滲透在他筆下的人物甚至小羊圈的小角色
塑造中。
他的雙向文明選擇,化成了鄉土情感和現
代理性的沖突,使他的個人體驗在他最精
美的創作如《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
、、
堂》、、、、
《月牙兒》《斷魂槍》《茶館》《正紅旗
下》中滿盈著悲劇美學意蘊。我們強調從
「窮人」和「末世人」兩方面的境遇去研究老
舍個性氣質的形成,目的在於真正觸及他
情感體驗和認識自我情感表現自我情感的
復雜性,才能把握老舍沉鬱的個性氣質。
二
老舍個性氣質的升華是指他將自我感
情體驗和認識,自覺化為對外界對象的認
識形式和表現形式,使自己的個性氣質升
華為作品悲喜交融的抒情情調和藝術形象
的個性氣質,從對象自我化進而自我對象
化,形成了他創作的個人風格。
上面我們提到老舍心理尤其是民族心
理的高度壓抑,和這種壓抑的難以釋放,由
此給他帶來理智加於感情表現的「掩飾
物」。即使是在新中國各民族平等的境遇
·39
·
中,老舍理應可以用審視歷史的眼光去審
視那一段旗人社會的淪落史了,但《茶館》
卻因「歷史輓歌」情調而遭到政治批評,使
他被迫終止了寫作旗人題材的計劃。這位
「經過了生活的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
的人」(14) ,其民族情感一直被主客觀兩方
面壓抑著,在新社會仍然被壓抑。由此去
反觀其個性氣質的升華,也許是更清晰的。
可以說老舍是個清醒的悲觀者。他不
認同那些「神經過敏的,每每以過度的感情
看事,而不肯容人的人」,因此他才「由事事
中看出可笑之點,而技巧的寫出來」(15) 。
又因為「不知是哭好哇,還是笑好」,他才將
內心的悲愁壓抑化作「一種苦笑」(16) ,
「一
種難言的苦趣」(17) 。這個清醒的悲觀者
的創作個性和藝術才華正體現在對市民社
老舍的情感世界添濃了城市庶民性的色
彩。
的笑,幽默在此充當了情感的「掩飾物」,給
給了老舍筆下多少他喜愛的人物以安寧,
同時也顯示著老舍自己的惆悵。老舍的愛
花草、愛清潔、愛秩序、保持與自然的親近,
既是個人習慣也是文化情思,與他對高潔
人格的尊崇融為一體,也反映著城市庶民
對恢復傳統社會生活秩序的追求。再次,
旗人的生活小趣味極旺盛,種花養鳥之外,
幽默很自然地在語言機趣、狀摹品評人物
這些生活藝術的基礎上「升溫」,成為民族
的一種基本素質。還應看到,近代以來的
社會大變動也在促進旗人社會中那高度成
熟的禮俗文明趨向幽默化,其中種種啼笑
皆非的情狀,必定造就著老舍那哭不得笑
不得的心態。當他將自己的個性氣質融入
對庶民的表現和批判時,就必然化為含淚
會灰色人物和灰色悲劇游刃有餘的表現
上,悲喜交融抒情音響中沉鬱的主調也由
老舍創作的深度和廣度都主要體現在
此而萌發。
眾所周知,北京市民社會是沒有經過他作為北京市民社會的表現等方面,而不
近代生產關系變革的鄉土性社會,經濟的是批判者方面,這與他個性氣質中還缺乏
不發達給予人們的是既務實又封閉忍從; 思想家的勇氣卻充盈著藝術家的良心有
與宗法倫理社會特徵相統一的倫理道德規關。他說過,沒有五四運動他不會成為作
范,形成了鄉土社會普遍的禮俗文化禮俗家,沒有英國的經歷他不會成為作家。五
人格。旗人入主中原後更將禮儀發展成藝四運動將眾多中國知識者的思想焦點從政
術化的俗規。源於對這種社會生活的個人治轉向了文化,時代的興奮點也移向了思
情感體驗,老舍的精神世界顯示著鮮明的想革命;在域外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感受,使
城市庶民特徵。首先,思維方式是以務實、他處於壓抑中的情感世界大大活躍起來。
家庭倫理、道德人格為基礎的「修身齊家治一方面,英國人的「態度雖是那麼沉默孤
國平天下」,同時輔以現代理性知識作為務高」,可是「心中很能幽默一氣」(19) ,給了
實的基礎和傳統道德的補充。《二馬》中老舍一種他鄉遇知音的感受;而面前中國
「學真知識」的理想; 古老文化和道德傳統的式微,感傷嘆惋又
「用真本領」《貓城記》
中開出的「知識與人格」的葯方,就是老舍淡化了老舍理性批判的力度。這樣,他那
用以救治「國民無人格」、「國家無國格」沉儒家文化理想和對現代北京市民灰色人文
痾的利器。其次,作為孤高人格退守陣地精神的批判,卻也因此而更增添了理性的
的鄉土感情。北平是老舍魂牽夢繞的生身詼諧。於是當作者需要賦以喜劇性的幽默
之地,它使人「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調侃時,勢必含著淚痕悲色;而當作者將他
可怕,象小兒安睡在搖籃里」(18) 。北平還們推向悲劇性的磨難時,同時不能不含著
·40
·
無限的感喟哀傷。他在一系列小說中不斷
試探著求證「知識與人格」的模式,結果又
總是無望,他不能不失去笑容,只在抗戰中
民族堅韌求生存的抗爭中,我們看到了老
舍的昂揚。從以上分析中可以說明∶(一)
老舍的幽默主要是出自主體的壓抑及其升
華,而不是出自主體的悲觀。(二) 老舍的
喜劇意識來自他深層心理的悲劇意識即他
對表現對象悲劇必然性的認識。當對象的
悲劇性超出了主體的承受力時,笑是無從
產生的。但不論是悲劇壓住了笑,還是以
喜劇形式(幽默) 表現悲劇時,他創作的基
本抒情音響和藝術氛圍都是沉鬱的,都是
他個性氣質對象化的結果。
老舍個性氣質的升華,還表現為他那
些成功的藝術形象都帶著作家自己的個性
氣質。他三部最成功的、他自己最喜愛的
長篇小說中三個重要人物老李、祥子、
宣基本的性格特徵都是沉鬱、壓抑,內心世
界的豐富性和矛盾性表現為激烈的自我沖
突;他們都帶有天然生成的超越生活環境
的孤獨和孤高。老舍以極其喜愛
—
甚至
是偏愛的感情描寫著他們的樸拙,時不時
就把自己的生活片斷給予了他們。因為他
們心靈世界的現實主義表現形式,正是老
舍慣常在被動情境中體驗和認識自我這一
普遍形式的反映。還值得注意的是,老舍
也將自己的潛意識心理化為人物的潛意識
和顯意識表現出來。比如,老舍小時候生
活在純女性的世界中,
祁瑞
「久而久之也有點近
乎女性的傾向」(20) 。同時也形成了對性
的保守、恐懼和節欲傾向。
當老舍筆下的人物連沉重都不再具有
意義了而只能「無所感」的時候,作家的心
態只有表現為無可奈何的苦笑了,像《我這
一輩子》的主人公那樣「笑」自己一生的努
力。老舍個性氣質的升華就這樣將自己的
真情實感化為作品悲喜交融的抒情情調,
形成他創作悲喜交融的藝術風格。喜劇情
調不能抹去他本質的壓抑沉重的情感特
征,這不僅從祥子等成功的悲劇性人物的
個性氣質上顯示出來,還從他們的潛意識
中浮升起來;不僅從作品的悲劇性方面得
到驗證,也從作品自身的喜劇情調中加以
顯現。喜劇情調和幽默詼諧作為老舍個性
氣質的「掩飾物」,並不是事物的歷史喜劇
性的產物,而是事物歷史悲劇性的果實,是
這悲劇被揭破的自然產物,是老舍沉鬱的
個性氣質的必然升華。
三
慎務實的中年心態的反映,在個人行為方
式上則是溫和的直面現實人生的素質的外
化。研究者、讀者、朋友、家人以及他自己
沉鬱,對老舍來說,在心理特徵上是謹
都認同他個性特徵中「外圓內方」;如果從
研究的角度出發,更多地把握其「內」的一
面,似能更深入地開掘他的個性氣質,從而
更准確地理解他外在的行為特徵。
時代和生成環境造成了中國現代作家
一種徘徊、苦悶、憂郁的心理音響。深沉冷
峻如魯迅就這樣說過自己∶「本以為現在是
已經並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於言的人了」,
但「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
寂寞里賓士的猛士, 使他不憚於前驅」
(21) 。極富激情的巴金雖然「有一顆飛向
廣闊的天空的雄心」,
「然而我的力氣拖不
動記憶的鐵鏈」(22) 。老舍與他們的心理
年輪不同,他將自己「內」面的掙扎理解為
「犧牲」, 他「吃的是糠, 而道出來的是仁
義」,對於一切負著責任
「
前五百年,後五
百年」全要管(23) 。但他實際上還缺乏魯
迅那種以自虐反抗受虐,以復仇反抗絕望
的心理強度,沒有魯迅「肩住黑暗的閘門」
而耗盡青春的老年心態,也不具備巴金那
·41
·
樣堅決與吞蝕青年可愛生命的黑暗勢力抗的哲學》中的孫守備,後又通過《離婚》中的
爭的青年心態;老舍擁有的是既不奉行「命《駱駝祥子》《大悲寺
丁二爺、中的曹先生、
該如此」又不能絕然反對「宿命」的中年心外》的黃先生等形象表現扶危濟困的情愛
態。這樣,他的個性氣質就難免缺乏熱烈寬恕,而李景純、丁二爺、錢默吟那樣除惡
和激情,而溫和的直面現實人生的
「
揚善,以刀馬護教」(27) 的英雄,更為老舍
外圓內
「
方」的素質便突現了出來。心嚮往之。值得注意,實際上正是基督教
作為一位「幽默大師」,老舍的心理、行博愛、寬恕、平等精神與鄉土性市民社會相
為特徵當然和他的幽默心態是緊相連系對主義思維習慣的相通,強化了老舍溫和
的。茅盾認為老舍早期小說中的人物和的中年心態和幽默心態,而救世的熱忱又
「從熱蒸蒸的斗爭生活中體驗過來的作家進一步穩定了這種心態並同時表現在他心
們筆下的人物」「有不小的距離」(24) 。這理、行為的忍從。
「不協調音符」從社會政治學的角度看,可平等、博愛、寬恕的基督精神和傳統的
以理解為幽默缺乏節制和深刻思想的照耀倫理道德觀念,都基於人性本善和可能向
所造成的浮躁淺薄;但老舍的幽默主要並善的假定,對於強者和有勢者都主要是一
非作為他的政治見解在創作中起作用,反種勸諭,依靠的是精神道義上的感化和優
之,可以視為他對自己缺乏深刻的社會政
都與他個性氣質的心理、
勝者的忍從。善與惡的對比和一敗一勝,
治見解這一弱點的迴避,作為沖稀他在新是老舍創作基本的人物組合結構,這些又
舊交替時代的心理壓抑和心理危機的緩釋
手
的
默幽,時段
個或作創
行為特徵相吻合。
劑。為此
默幽動調
他在, 人行為中,尤其他主要以道德即善惡去度量人物,而道德
在他心態才與其中修養的積聚又被他覆蓋了傳統道德修養和
年心態、孤高心理具有了同構性;他的幽默現代公民規范雙方面的內涵,這是他創作
才沒有全流於淺薄,反之,是通向了他個性中超歷史主義價值尺度的道德價值尺度。
氣質的沉鬱。「立在『五四』運動外面使我的思想吃了極
這里不能忽略鄉土性市民社會的影大的虧」
「
在限制了審視現代中國
(28) ,虧」
響。它本來就難以產生巨奸大滑或英雄豪社會的思想高度和文化批判的力度;但他
傑,卻易於形成一切處之泰然的生活哲理, 卻絕不缺乏「外圓內方」的品性,即寬厚而
很自然地強化著老舍對溫和的人道主義的剛強的硬氣、能擔待人的品性和獨立承擔
依歸。進一步看,鄉土性市民社會也容易命運的豪勇。他塑造的好人形象共同特徵
接受宗教救世宗旨。老舍入基督教會的深是孤單的個人奮斗者,往往經不住惡勢力
層原因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在於「老舍的的肆虐而敗下陣來,由此形成他的好人系
心理狀態和所處社會情境與基督教所以發列心理、行為方式的整體景觀。他們形似
源和得以廣泛傳播的社會基礎和社會心理柔弱,實是頑強甚至壯偉的忍從。祁瑞宣、
在本質上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25) 。王利發、尤大興(
黃先生、《不成問題的問
作為思想啟蒙先驅者的陳獨秀很早就把主題》) ..從這一特定意義上說,正反映了
張「把耶穌崇高的、偉大的人格,和熱烈的、老舍「內」面的忍從掙扎達到的強度。他們
深厚的情感,培養在我們的血里」;並提出的「行為—
—
合乎良心的
—
必須向新思
基督教的教義「科學家不曾破壞,將來也不想道歉」, 他們的「思想
—
合乎時代的
會破壞」(26) 。老舍創作伊始就通過《老張
——
必須向那個鬼影兒( 指傳統) 道歉」
·42
·
(29) ,於是都只能「且戰且走地活著」(30) 。
個人的行為特徵既受制於其心理特
征,顯示其觀念形態,但矛盾、變異、差距又
往往存在,這也在老舍「外圓內方」的性格
組合中得到驗證。「論儀態風度,老舍偏於
儒雅灑脫」(31) 。「是經過了生活的酸甜苦
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又「堅守著一
定的限度」(32) ,「絕不俯仰隨人」(33 ) 。
「內」與「外」在轉化中整合,形成了老舍「軟
而硬」的性格,在形態上和心理深度上恰與
傳統儒者「和而不同」的人格理想相通。還
須進一步看到,他的「自持堅毅」和「老成持
重」直接關聯著其使命意識和憂患意識,這
又更使對他的個性氣質研究具有了重要而
普遍的意義。儒者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
承擔精神便光彩照人。抗戰中他為文藝界
的大團結而出面主持文協工作;建國後成
為「寫作最勤,產品最多,造詣最高的老作
家之一」(39) ;文化大革命中他最後一次挺
身而出作了舍己殉難的選擇。盡管他的理
想和追求曾一次次被擊碎在現實的「硬壁」
前,但他卻能終生不改其度,他個性氣質的
沉鬱正是這種忍從舍己心理、行為特徵的
集中體現。
四
倫理
—
文化,是最能顯示老舍觀察
體驗和表現生活的持久興趣所在的視點。
在「五四」以後反傳統的中國文化精神重建
新舊、
(34) 。既需要承受這雙向的壓力
矯正它、
,要整合
而道遠」,在老捨身上化為了要用很大的勇
氣去承擔的「五千年的歷史」,要背負它、批
判它、分析它、
融通現代與傳統,我們就完全可以理
、認識它
解老舍之為老舍了。這甚至從他的退婚、
交友、對待批評的態度、參與社會活動等個
人行為中也充分體現。退婚、出國、投身抗
戰可說是他改變自己命運的重大行動,其
中既有直道而行,又有委曲求全。退婚深
深刺激了母親,為此他得了很重的病(35) 。
他小說中的王德、老李、祥子、祁瑞宣的
「病」,都直接間接地揉進了自己「病」的記
憶,並顯示著壓抑和抗爭中的忍從。他「非
常喜歡交友,最能合群」,同時也是富於藝
「
術家氣質,能夠孤獨的人」(36) 。在擇友上
他既能舍己從友而又絕不鄙俗,
「無論對手
是地位怎樣高的或計謀怎樣巧的,他也要
直言不諱,守正不移」(37) ,可見孤高與寬
容的統一也體現於包括交友在內的行為
中。對待別人的批評,
「罵得對呢,我須接
受;罵得不對,便一笑置之」(38) 。他待人
處世,修身謹嚴,而一涉大局,救世熱腸和
它式。改善
改變傳統的物質與精神的生活方式,
運動中,老舍用持之以恆的努力,構造了一
個獨特的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思維模
改變傳統文化及其載體的人,反傳統和重
鑄傳統是近代社會變遷的歷史必然。老舍
的生活歷程和個性氣質都很特殊,創作伊
始就沉浸於對北京市民社會人情世態和倫
理文化的深刻反思中。當時,不僅是時代
潮流已從思想啟蒙和文化精神重構逐漸轉
向了具體的革命行動,給了「五四」反傳統
一個冷卻的過程,引發了對反傳統的重新
審視;同時,北京市民社會以及中國傳統倫
理文化自身的復雜性也需要重新審視,這
必然制約著老舍擇取新舊文化的優質成份
磨合的創造性轉化。這創造性轉化的思維
模式,形成在老舍那裡更主要地顯示為一
種直觀感悟性。
文化選擇需要對被選擇對象拉開距離
的超越審視。早年生活境遇及由此形成的
孤高心理雖然使老舍保持了對灰色市民灰
色生活的思想超越,但批判抉擇所需的清
醒理性卻不是與生俱來的。「生在某一種
·43
·
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文化是什麼」(40) 。
嚴格地說,老舍是從創作《二馬》開始由於
獲得了兩種異質文化的參照,才形成了他
那溫和穩健的文化建構模式。他既在現代
意識層面上對傳統文明細加審視,又以傳
統文明中符合理性和人性的一面對現代文
明進行抉擇。務實的心態和對審視對象的
理性超越,使他既沒有滑向舊文明的極端,
又對隨波逐流的「新潮」保持著必要的清
醒。老舍選擇的是一條雙向文明批判的道
路,正確地對待復雜的傳統文化,
「誰也不
能否認這文化深厚的力量,而一腳把它踢
開;誰也不應把這些美德與惡德一齊鏟除,
毫無選擇」(41) 。他同時認為應在調控中
有序地建構新文化,新知識的輸入必不能
原則,與基督教愛的理想和救世熱忱互補
互融,與佛教的良知感化和苦行品性相通
相成,以之作為拯救「沒了『靈魂』的中國人
心」(43) 和建設新的人格的基礎。這新的
人格在老舍那裡體現了中國傳統人倫關系
的誠與美,既養育了象孫守備(
《老張的哲
學》) 、《駱駝祥子》
曹先生() 那樣並無宗教
情感的人的古道熱腸,也養育了象李靜姑
父《老張的哲學》() 、《牛天賜傳》
牛老者() 、
沙子龍《斷魂槍》() 、《四世同堂》
太急」(
Ⅱ 線描畫中怎樣發揚個性,創造線條美的論文
正確地引導線描畫,仔細觀察,客觀理解,主觀表現,創造良好的繪畫環境,升華描繪對象的藝術意境。這是線描畫教育的關鍵。而提煉對象的本質能力則是線描教育的目的。筆者從1990年開始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及研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受到了諸多啟發。繪畫過程並不是單純的技能再現,而是綜合素質的體現。並認為兒童繪畫活動中,正確的導向和方法對兒童身心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據此,本文總結了三個核心要素闡述畫好線描畫所需的要求,在繪畫活動過程中加以注意引導。
一、敏銳的觀察力
所謂觀察力,是指對周圍的人和事物進行仔細地察看、了解分析及其判斷的能力。線描畫是視覺藝術、造型藝術,是對象通過視覺傳遞產生的藝術感染力和沖擊力,這就要求作畫者對這種能力更具敏銳,然而這種能力在線描活動中可以充分挖掘。
1、首先激發孩子的觀察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觀察效果的好壞取決於學生情緒高低。學生高漲的情緒往往使觀察結果讓人驚奇而意外。教師要緊緊抓住學生對外界事物十分敏感而好奇的心理,把握時機促使學生情緒高漲,從而大大激發學生興趣,這對提高學生美術創作能力益處多多。初期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特徵,挑選一些新鮮好奇的實物進行觀察。這樣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不知不覺地就會被眼前的實物吸引,進而引導學生去觀察。
2、引導孩子如何全面觀察作畫對象。觀察是有順序的,先觀察什麼,後觀察什麼,要按順序引導。合理的觀察程序一般是由整體到部分,由部分到整體;即先對整體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後,再分出各個部分,進行細致的觀察,以了解各部分的作用,特點及細節,然後再觀察了解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和關系,從而對整體對象獲得全面、深入、正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個性特徵和生活體驗,老師耐心引導學生尋找各自的切入點進行相關的聯想加以延伸。這樣同一載體,畫面會呈現學生不同的內心世界的活動,達到了「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效果。
3、教會孩子看本質。教學過程中,選擇作畫對象的造型千姿百態,有簡單的,有復雜的。觀察簡單的實物時,肯定會覺得光滑滑、白茫茫一片,不知要表達什麼?比如現在都市裡家裡鋪著的都是潔白如瑕的瓷磚地板,很多孩子經常都是畫一塊塊四四方方的磚塊拼湊在一起就是地板了,顯得很空洞。殊不知瓷磚上細看是有許多的花紋和觸紋。如果遇到造型復雜的實物又苦於繁瑣,不知該從何下手?比如畫一顆濃密的大樹,面對密密麻麻的樹葉,很多孩子第一次接觸沒有經驗,瑣碎就直接畫一個大圓圈,裡面畫一些波浪線就表示這是一顆樹。這時就需要引導孩子眼睛要靈巧,會過濾,要看到實物的真本質,尋找規律,歸納總結,不是只看到表面現象。把簡單的東西復雜化,使其豐富起來;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取捨有度,使其活潑。
二、豐富獨特的心理體驗
觀察僅僅只是基礎,觀察要演變成思維意象形成表現,孩子心理需要有感受,這感受從心理體驗來。豐富獨特的心理體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引導和熏陶。
1.年齡特徵。不同年齡的孩子對許多東西的體驗也不同,比如幼兒園的孩子對過家家情有獨鍾,只要在角色游戲區里玩上一天,他們也不會覺得累,可是如果讓一個高中的孩子去玩娃娃樂園,他們一刻也呆不住,因為與他們的年齡不相符,他們不能體驗到那種滿足感反而覺得幼稚。所以要選擇適合他們的年齡特徵而進行的游戲體驗。
2.個性特徵。不同性格的孩子對許多事物的興趣愛好也不同,比如性格外向的孩子,他會比較喜歡汽車、娛樂、電動之類的游戲;在帶領他們體驗的時候,可以創造一個熱鬧非凡的環境或游戲,他們會深有感觸;而性格內斂的孩子,則可以用音樂、圖書、甚至舞蹈讓他們進行體驗,使他們心理產生共鳴。
3.性別特徵。男女生因性別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也不同,其感興趣的領域也存在差異,情感體驗也截然不同。比如幼兒園女生大都喜歡布娃娃,在游戲中都愛當布娃娃的媽媽,在過家家中也充滿了母性的情懷,她們在塗鴉時所描繪的事物也總是和這種游戲有關的故事,會在故事中媽媽的頭上和身上不厭其煩的畫許多裝飾,把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上面,並從中得到莫大的樂趣。而男孩則是更喜歡變型金剛,汽車玩具等金屬器材,其游戲也更有力量感和征服意識。而在他們無意識情況下所描繪的畫面也是跟他們所感興趣的游戲習習相關。並且男孩在畫面上大都是構圖飽滿,運筆乾脆。與女孩的婉悅芊秀成鮮明對比。
4.家庭環境。孩子的生活經歷對其美術能力的提高有重大影響,假如對所描述的對象沒有強烈的體驗,便不可能產生創造活動。美術天才學生的體驗得益於早期的環境熏陶。因此家庭的環境和氣氛對孩子的美術創作體驗至關重要。很多家長說他們不懂藝術,在畫畫方面不懂得教孩子,所以在日常生活忽略了對孩子的藝術熏陶,其實在體驗生活方面,不需要你懂藝術,只要有美的地方,就應該帶孩子多去感受,例如大自然、農村的環境、各種藝術館、展覽館等都可以經常光顧。而且這種有意識的熏陶是越早越好。
5時代背景,國情地域。同一項美術活動,以前的孩子和現代的孩子對它的體驗不同,國內的孩子和西方國家的孩子體驗也不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會決定人不同的意識形態,而不同的意識形態決定他不同的審美情趣,表現方式及處理方法。隨著時代發展,全球溝通交流的加強,孩子們在接受信息互通便捷下會縮小國情地域的區別,但這種情況有可能會增加時代差異。近年來課改的全新理念必然對以前的美術教育帶來沖擊,隨之而出現的是全新的美術教學,美術不再是可有可無的副科,這樣的教育體系下孩子對美術活動的體驗校對以前靈活、豐富。
三、隨心所欲的表現技能
「線描畫是通過各種不同的線來進行形象塑造和畫面構成的一種繪畫形式。」所以在線描畫中,線條是至關重要的,各種千變萬化的線條組成了豐富多彩的繪畫語言。
Ⅲ 關於個性的道理論據急!!!
給你一篇範文,我高三的時候經常拿來套的~是青松,便有嶙峋的傲骨;是花蕾,便是嬌艷的風姿;是小草,便具不屈的精神。 有個性才是最好。一味地追求所謂的「最好」,不尊重自己的個性,總想找一個「最好的」專業,學一門「最好」的學問,然後設計一個「最好的」學習方式,不僅「最好的」效果不一定可得,而且還會喪失自我。 梅花不與繁花爭春,追求自己的個性,於是有了「暗香浮動月黃昏」的風韻;楊柳不慕青松的挺拔,追求自己的個性,於是有了「萬條垂下綠絲絛」的婀娜;楓葉不羨綠樹的蒼翠,追求自己的個性,於是有了「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絢麗。 個性就是真實地亮出自己。 最好沒有絕對的界定,沒有人能對它下定義。所以,你就是你,不要為了追求所謂的「最好」而活在別人的陰影里;亮出你的個性,活出你的色彩,有個性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 「超級女聲」為什麼能紅遍大江南北?李宇春為什麼能讓那麼多歌迷為之痴狂?「鏘鏘三人行」為什麼能越辦越紅?究其根源,就是因為它們具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它們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個性,創造自己獨具特色的品牌。 個性就是真實地追求自我。 李詠初次擔任「幸運52」主持人時,由於擔心自己沒有其他娛樂節目主持人那樣英俊瀟灑,以至說話吞吞吐吐,遭遇徹底的失敗。回到家後,他垂頭喪氣,憂愁滿面,他的妻子哈文微笑著對他說,「不管怎麼樣,我只希望你能堅持自己的個性,永遠,永遠,我相信你一定會是最好的。」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李詠如同迷途的羔羊找到了家園。第二天他精神煥發地走上舞台,熱情真誠地同嘉賓們交談,讓自己敏銳的反應能力和機智幽默的語言風格充分呈現出來,鮮明的個性在談話中閃光,使「幸運52」節目一炮走紅。 個性就是堅持自己的風格。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當你做了好事卻受到了別人的冷嘲熱諷,你還會堅持做下去嗎?當你自認為獨特而又魅力的個性被別人看作異端時,你還會堅持嗎?有這樣一個笑話:爺爺帶著孫子牽一頭毛驢出門,路人譏笑他們有驢不騎;爺爺騎上毛驢,路人指責爺爺不顧孫子;爺爺慌忙滾下驢來,把孫子扶上了毛驢,路人又批評孫子不孝順;爺爺和孫子一起騎在毛驢上,路人譴責爺孫倆殘忍;最後是爺孫無奈,只好抬著毛驢走。 其實,自己愛怎麼騎就怎麼騎,不管別人怎麼評價,做最真實的自己才是正確的選擇。只有做自己的主人,主宰自己的生活,堅持自己的風格,掌握自己的命運,才能抵達成功的彼岸。 像青松,像花蕾,像溪水,展現你獨特的個性,亮出自我、追求自我、堅持自我吧!有個性才是最好。
Ⅳ 在理論基礎上充分發揮主動創造性為什麼不對 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怎麼理解
理論基礎和主動創造性都屬於意識
應該立足於實踐
Ⅳ 高中辯論賽:個性發展比基礎教育更有利於培養創造力
這個論題好大,高中生現在都這種水平了嗎?我一介教師都不敢辯論呀,慚愧慚愧
Ⅵ 討論現今的一些繪畫缺乏個性風格,缺乏自己的自我創造力
什麼時代的畫都是缺乏個性的多,有個性的少,要不怎麼叫「個性」?我想版問題是現權在對創新提得很多,但創新是以深厚的生活體驗為基礎的,創新不等同於「與別的不同」,而是個人體驗的真實表達,如果沒有真實的體驗,只是刻意地追求與別人不同的「自我」,我認為沒有意義,至少不如純粹為賺錢去作畫來的單純。至於「拜金主義」,沒什麼了不得的,畢竟現在金錢是文化的中心。
Ⅶ 試論中學生作文如何塑造典型人物的性格
敘述和描寫是寫好人物活動材料的主要表態方式。
記敘文是一種寫人、記事、寫景、抒情、狀物和詠物之類的文章。記敘文是中學生最常寫的一種文體。《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初中階段的學生應能寫一般的記敘文章,做到觀點正確,內容具體,條理清楚,語句通順。
記敘文雖以記敘為主,但往往也間有描寫抒情甚至議論。而描寫則指用生動的語言把人物的形態、動作或景物的狀態、特徵等具體細致地描繪出來。描寫按對象劃分大體又可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兩大類。人物描寫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個性特點,描摹富於表現典型人物的性格和「以形傳神」。
人物描寫作為中學生習作的重點之一,在中學作文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認為教師在教學生學寫典型人物性格作文時,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人物思想、情感、性格的基本寫作能力。
據了解,平時學生作文常常簡單了事,有時就事論事,就人寫人,幾句話就寫完了一兩件事,再也沒法扯開去,思路閉塞,敘述膚淺,內容呆板空洞,結果寫出來的文章沒有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內容比較平淡,不能感人。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對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不利。分析起來,這都是因為一開始許多學生都認為寫這類題材的文章太陌生,不知如何落筆,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時,如一開始就提出典型、性格、特徵等抽象名詞,勢必使學生感到作文神秘莫測,高不可攀,視為畏途。鑒此,應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我認為,教師可先讓學生口述作文,說出人們的一些眾多形象特點與不同表現之處,發揮學生對平時觀察人物的想像力,讓學生自由暢談後開始寫作,教師在潛移默化中指導學生作文。這樣一來,學生們的積極性就會調動起來。學習刻畫典型人物性格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通過刻畫人物,表現人物思想、情感和個性特徵,是寫好人物的關鍵。
(一)首先要選好寫人物的材料。對中學生的寫作基本要求不應過高,要以教材為憑借,寓思想教育和寫作訓練於講讀之中,使學生從教材中汲取養分,受到感染熏陶,學會觀察人物的性格、思維等,從而通過刻畫人物表現人物思想、情感和個性特徵。
1、作文源於生活,基於閱讀,成於思練。因此,作文教學既要依據教材有目的地進行寫作練習,又要指導學生廣泛開展課外閱讀。
人物的個性品質,精神風貌是在行動中表現出來的,關於人物的活動素材,學生寫作時可以寫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也可以寫其中一個細節或其中一片斷。材料的選擇取決於是否能夠表現人物的性格。
2、對中學生來說寫人物的文章可多閱讀同齡人的同題類型的作文。但相當多的學生,除課本中選讀名篇外,對同齡人的佳作很少閱讀,不懂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應讓學生多閱讀一些寫人的記敘文,要把重點放在人物形象分析上。如學習《少年閏土》後,讓學生借鑒文中的肖像描寫學習刻畫人物,以本班同學為對象,舉辦「口述他是誰?」的描寫人物的活動。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口述描寫的對象外貌、衣著、神態等,但必須說出他的典型性格。另外課後還要求學生深入生活,從中發現身邊哪些人的性格是比較典型。
3、教師指導學生寫典型人物性格的文章不能單從訓練記敘方法入手,也不能單從訓練語言技巧入手,應該在訓練學生作文同時抓住「訓練學生學習記敘方法、語言技巧、觀察能力培養」方面相結合,抓住人物的典型,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把表現人物的材料,置身於生活現實中,把充滿人生矛盾的事件、情節細節、場景,在人物中表現出來,使讀者通過其形象去感受世界。
(二)學生在作文時,必須掌握寫典型人物性格的幾點原則與基本要求。
1、要把人物形象寫得真實、豐滿、生動、有感情。
(1)典型:是指事件的性質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是同類事物中的代表,有鮮明突出的個性特徵。
(2)典型人物的性格:是指用典型化的方法創造出來的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有區別於其他人物的基本特徵,又能反映一定社會本質的某些方面,表現人的階級、或社會的共性的藝術形象。
二、要捕捉典型人物個性特徵必須以生動的形象從不同角度去體現人物的思想品格。
1、以「形」傳「神」,寫出人物的特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世界上沒有性格完全相同的兩個人。
人物的性格特徵可以用描寫這種表達方式來敘寫。外貌描寫又叫肖像描寫,是指對人物容貌、神情、姿態、服飾的描寫。肖像描寫可以是靜態,也可以是動態,但要以「形」傳「神」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徵。
外貌描寫一般抓住幾個方面來寫,一是要突出人物的精神風貌,著重地描寫人物的個性特徵。客觀描寫要把外貌特點寫具體。要在動態中表現人物特點。
2、要用行動表現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往往是通過人物外部的行動透露出來的。行為動作是人物性格的具體表現。通過描寫人物的具體行動,可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3、以人物語言來描寫,敝開人物的內心心靈世界。
故事的敘述要為刻畫人物形象服務。因為事情總是人做出來的,而人的一言一行,總是受到自己的思想、個體、生活環境、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影響。
人物語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往往鮮明地體現著人物的性格特徵。人物語言的描寫,通常以對話的方式體現出來。學生在對話的描寫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是力求顯示人物的性格。其次是要力求簡單。再次是人物的話語還要和表情、動作描寫結合起來,相輔相成。刻畫人物,語言描寫只是其中一種表達方法。學生在刻苦人物性格時,只有將語言描寫和人物在說話時的表情、動物等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效果。
人物的內心活動是人物外部行為的依據。寫人不僅要寫好人物的外貌、語言、行為,還要刻畫人物的心理,這樣才能敝開人物的心靈世界,描寫出典型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寫一般有獨白式、描述式和間接式幾種。描述式就是對人物心理客觀的描述,作者一般是以第三人物描述人物的心理。
4、應用多種描寫手法寫活人物。
具體方式可以用概括的手法,通過對人物歷史、性格、習慣、環境、社會關系的擇要描寫,給讀者一個總的印象,又可以運用細節描寫,使人物個性生動、血肉豐滿。細節描寫在文中的好處就是,使人物真實具體,寫出來的形象逼真,個性鮮活,包孕豐富,是表現人物個性,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重要內容和有效的描寫人物典型的手段。
Ⅷ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論述如何從學生個性培養創造思維
培養創造思維可以從環境、個性、學校課程等方面入手。
就當從個性方面的話:回
1、保護答好奇心,激發求知慾。
2、解除學生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3、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4、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
5、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Ⅸ 藝術家的創造精神是如何生成的,試論述創造精神與創作個性的關系。
藝術家的創造精神應該就是藝術家的靈魂,沒有創造精神,那也許那個人專就不能稱之屬為藝術家。
創造精神:創造,是指提供新穎的、獨特的,具有社會意義的產物的活動。創即花樣翻新,造即從無到有。創造出來的東西必須從未見過,同時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價值。唐伯虎是藝術家,但僅靠臨摹他的畫的人,不能算作藝術家。
創作個性:是在其基礎上經過審美創造的升華形成的獨特的藝術品格,小於風格的概念,它屬於文學風格的主觀方面,表現為獨特的個性氣質、人格精神、藝術情趣、審美追求和文學才能。當它一旦施諸實踐並與客觀方面相結合,便成為風格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我看來,先要有創造精神,才會慢慢形成一種個性,繼而形成一種風格。
Ⅹ 論述個性與個人的未來
青年時期是一個關注交往﹑需要理解﹑渴望友誼的時期。通過人際交往結成一定的人際關系,是個體能夠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生活,擔當一定的社會角色,培養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徑。大學生正處於學習知識,了解社會,探索人生的重要發展時期。不僅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對在人際交往中彼此該如何順暢的溝通﹑增加了解,培養情感這一人生課題有理性的思考。
踏入大學,我們面臨著新的環境,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遠離家鄉,在學校里學習生活,這中環境下,良好的人際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是我們正常學習,生活的保障,更是我們自我發展的深層需要。為實現這種需要,首先要對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理論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那麼什麼是人際交往呢?所謂人際交往是指社會上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以及個人與群體之間,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符號交換意見,交流消息,轉達思想,表達情感和需要,從而在心理和行為上產生相互影響的動態過程。
人際交往的過程,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系列活動,人與人的每次交往只是系列交往活動中的一部分。人際交往這一過程,又會表現出雙主動性,雙向性,相互認識性等幾個特點。人際關系在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各種不同的人際關系又包含著相同的因素。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又是有聯系的。人際交往是人際關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礎。現實生活中的人,必然要與他人進行各種形式的交往。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們在生產中不僅影響自然界,也相互影響著。他們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動,才能進行生產。為了進行生產,人們相互間便發生聯系,只有在這種聯系范圍里,才能有他們對自然界的影響,才能有生產。」
人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作為自己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更是如此。在交往的過程中,也會有不懂交往,不願交往,不善交往的現象。有的人怕耽誤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不原與他人交往,閉目塞耳;有的人自卑,害怕與人交往;而有的人雖有強烈的交往願意,但不懂怎樣去交往。種種這樣的現象都不利於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我們知道轟動全國的雲南大學「2.23 兇殺案」,主犯馬加爵,由於與同學產生了一些小矛盾,而走上殺人的道路。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為此,我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要正視和解決不願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問題,塑造自身形象,以積極的態度和行為對待人際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的聯系還表現在,人際關系是人際交往的表現和結果。
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體。人際交往維持著人類社會的存在。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不可一日無交往活動。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除了幾個小時的睡眠外,其餘時間的70%以上花在人際之間的直接或間接的交往上。當今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交往活動也越來越多。人際交往還維持著人的心理健康。而健康的心理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又是很重要的。如果人的需要不能獲得或是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不良情緒,影響心理健康。
人的各種需要以及對需要滿足的追求是人健康的標識,而人際交往是各層次需要取得和滿足不可替代的環節。雲南大學「2.23 兇殺案「,中央領導和公安部門對此案作出重要批示。再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鍾,引起不少教育學家和法學家的關注,青少年心理教育問題再次被提上重要日程。這起罕見的大學生殺人案件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輿論也再次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雲南大學為此,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這也引起了好多高校的重視。我們船院這學期,紀保部要求每班的紀保委員每星期上交一份信息匯報,主要是反映同學們一周來思想方面(主要是消極的思想)和對時政的看法。這有利於對同學們的管理,也是重視同學們心理健康的表現。馬加爵的長相確實有一點嚇人,這也許是同學們遠離他的原因之一。從而在他心裡產生了自卑,不喜歡與人交往。正是這樣,便產生了一種扭曲的心理。當然他的這種心理,也跟他 的家庭和在讀小學﹑中學時,也是有關聯的。而人際交往又是維持人的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同時人際交往也是個體社會化的必由之路。所以我們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們在交往中可以增長文化知識,豐富社會閱歷,積累處世經驗,擴大眼界,增長見識,加強對人生、社會的認識。我們還可以以交往為窗口,洞悉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窺視自己的綜合能力水準,通過他人對自己的態度,評價認識自己,調節自身,使自己不斷得到完善,成為完全意義的社會人。
與人交往和相處的問題並不是大學生所獨有的,但這一問題在大學生中具有特殊性。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為走向社會做職能前階段的專業基礎准備,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也是必要的准備之一。交往也是大學生的基本活動之一,它可以使人積累知識,豐富經驗,掌握技能,建功立業。積極的人際交往有助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個性發展和社會適應力的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是營造良好人際環境的有效方法;是身心健康的必要條件;是個性自由發展的關鍵環節;是成才的重要途徑。積極的人際交往一方面可以幫助大學生對不良情緒宣洩、轉移和遺忘,放下不快,心理矛盾得到緩解,心理壓力得到釋放,不至於積重難返;另一方面可以使大學生心理有所依託,精神充實,心情舒暢,有利於身心健康。大學生能夠在相互學習中取長補短、揚長避短,產生向上的情緒,培養堅強向上意志,獲得戰勝困難的勇氣,從而使性格得到優化,個性得到發展。大學生都渴望成才,但成才要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人際交往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人的成才總是和人的知識與能力的擁有密切相聯,獲得知識、運用知識、培養能力、創造新知識,這些都離不開人際交往。我們置身於一個能夠經常相互交流的群體中,學習上相互幫助,知識上相互補充,精神上相互慰藉,生活上相互扶持,才有利於自己的健康成長。
21世紀的大學生,好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有特殊的關愛,往往對子女的交往過於限制。在社會迅速變化發展時期,社會生活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這對大學生的思想概念有一定的影響。由此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往往表現出交往願望的迫切性,交往方式的多樣性,交往內容的豐富性,交往過程的漸進性。
對於青年大學生講,要想成功交往,找到知心朋友,就要遵循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那麼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有那些呢?一是平等原則。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我們在交往中互相尊重,彼此尊重人格,愛好,風俗和習慣。二是真誠原則。真誠是做人之本,是美好品德的體現。真誠待人是人際交往中最有價值,最重要的原則。人之相識,貴在坦誠。大學生無論與什麼人交往,都要擯棄虛偽,在交往中表裡如一。真誠想待,言行一致,信守格言,這樣才能因贏得別人的擁戴。才能延續和人的交往,使人際關系得到鞏固和發展。三是寬容原則。寬容是一個人樂觀自信,意志堅定,胸懷寬廣的表現。寬容是人際交往中關鍵性的東西。但寬容並不是喪失自我,而是在堅持原則和自愛的基礎上,以博大的胸懷交納別人,讓他人和自己幸福快樂每一天。四是求同原則。它是成功交往的保障。但求同不是毫無原則的迎合,而是求同彼此需求的東西,朝著矛盾的解決或關系的密切之一方向求同。
我們通過對交往的特點以及交往的原則的認識與理解,可以從中領悟到交往的一些知識。結合這些特點與原則,來積累經驗,促進我們自身的人際關系。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領域有:親情,友情,師生情,愛情。我們可以先談一下親請。它是一種與家人的交往,是生命的依託,它需要在交往中發展。我們應該與父母溝通思想,交流感情,演繹親請。我們的每一個電話,每一封信。在向父母和親人的問候和說說我們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都會讓我們的父母、親人多一分欣喜,少一分牽掛。我們知到馬加爵事件發生後,在通過記者的了解中,馬加爵在學校學習與生活中都極少與父母、親人溝通與聯系。當事件發生後,他的父母、親人都簡直不敢相信,一下子也無法接受這個現實。我想與家人、親人的溝通、聯系還是很必要的。關於友情,它是人生情感的依戀,需要在交往中延伸。在交往中我們應該珍惜與同學之間的友情,它為我們的學習與生活帶來樂趣,增添一份光彩。我們知道沒有友情的心靈是孤獨寂寞的,沒有友情伴隨的生活將會變得枯燥單調,沒有友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正如培根所言:缺乏真正的朋友是最純粹最可憐的孤獨;沒有友誼則斯世不過是一片荒野。在友情這方面,馬加爵的事件又使我們想到了什麼?我們又從中領悟到什麼呢?接下來我們說一下師生情。我們在與老師的交往過程中,便建立了一種師生情。它是人生中寶貴的財富,需要在交往中鞏固。與老師進行交往,學生可以學習和掌握必備的知識,了解為人處世的方法,學習做人,還可以學習老師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科學精神,學習老師甘為人梯、甘做綠葉襯托紅花的品質,學習老師怎樣進行學科研究、如何做學問的方法。與學生交往,老師可以掌握學生的思想情況,了解他們的學習要求,師生相得益彰。關於愛情,它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戀愛問題一直是大學校園的敏感話題,也是大學生的熱門話題。但是戀愛也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對於心理並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而言,並非都能嫻熟駕馭愛情方舟,揚起風帆,順利而浪漫地遠航。總之,在每個領域的交往中,需要我們慢慢的學習與積累,需要我們去探索,去挖掘。
人際交往、人際關系與社會適應又是如何的呢?我們在大學中培養人際交往,是為我們以後走向社會打下基礎。「人不是抽象的蟄居於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大學生都必將走向社會,適應社會。適應是個人與環境間的互動,環境能影響人的思想,行為,個人的思想和行為也影響著環境。社會適應主要是人際關系的適應,學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這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自信;二是克制;三是熱情。而社會適應的方式有:社會教育;學校的行為訓練;自我教育。適應社會的要求有:自律和他律。所謂自律,就是自己約束自己,自覺的將自己的行為為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這屬內在控制。它包括自我監督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個人一旦失去了自製,不管是什麼人,通常都會輕易將他擊敗。如果對自己的行為、情緒不加以控制,就會對社會和自身造成危害,更不用談社會適應了。但僅僅靠自律是不夠的 ,必須要有處在的約束力量,來監督、約束和督促大學生,使其思想和行為符合社會要求,有益於社會。這既是大學生自身的要求,也是現代法制社會的要求。
通過以上這么多的分析和講解,我們對人際交往應該有所認識和理解了吧。當然我們不可能完全把它理解和掌握好,但多多少少我們都有一點認識和體會。對於大學生如何進行人際交往這一問題,我們應該從中有所認識和得到一些指導。這個問題也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而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需要我們在學習與生活中,慢慢的積累、體會和探索。
2。大學生人際交往危機管理
大學生人際交往危機主要是指作為在校大學生在與他人相處和交往的過程中表現出的不適、自閉、逃避、自戀、自負,以及難以調和與他人關系的不良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造成大學生交往危機的原因很多,但大學生在交往中存在的一些人格缺陷和不良個性特徵,是引發大學生人際交往危機的主要原因。
引發交往危機的不良個性心理特徵
自我封閉:受成長環境的影響,這些學生表現為不願與他人交往,喜歡獨來獨去,不合群。
自我否定:這類同學表現得較為自卑。進入大學後,由於在學習、社交、社會工作、經濟、家庭乃至相貌等方面感到不如人,有強烈的失落感,缺乏乃至喪失自信心和進取精神。
自我欣賞:這類學生也不宜與他人相處,但自我感覺奇好。喜歡出頭露面,招搖過市,在各種場合都希望自己是中心,對別人的反感缺乏敏感。
盛氣凌人:這些學生往往有較好的成長閱歷。由於一直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寵兒,走進大學後仍然被關注,造成這些學生在心理上的優越感,肯定自己,否定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