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最早指南車發明者
我國最早的指南車發明者是黃帝。
西晉崔豹所著《古今注》及《志林》等古籍說黃帝與蚩尤作戰時,蚩尤作大霧,黃帝造指南車為士兵領路。
❷ 誰發明了指南車
對於指南抄車的發明者,襲有很多中說法,據史書記載,東漢張衡(公元78-139年)、三國時代魏國的馬鈞、南齊的祖沖之都曾製造過指南車。
不過其後又有歷史典籍顯示三國時馬鈞是第一個成功地製造指南車的人。《宋史·輿服志》則詳細地記載了燕肅和吳德仁所造指南車的結構和技術規范,成為世界史上最寶貴的工程學文獻。
(2)指南車發明者擴展閱讀:
指南車工作原理
指南車其工作原理是,靠人力來帶動兩輪的指南車行走,從而帶動車內的木製齒輪轉動,來傳遞轉向時兩個車輪的差動,再來帶動車上的指向木人與車轉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車上的木人指示方向。
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指南車出發時設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
❸ 指南車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指南車又稱司南來車自,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裝置。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不用磁性。它是利用機械傳動系統來指明方向的一種機械裝置。其原理是,靠人力來帶動兩輪的指南車行走,依靠車內的機械傳動系統來傳遞轉向時兩車輪的差動來帶動車上的指向木人與車轉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車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指南車出發時設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
至於指南車是哪個朝代發明的,在史學界有四種說法,一是炎黃時期,二是西周,三是西漢,四是三國時期的魏國,且實物已遭到破壞,所以只是文獻記載,無從考證,而且每個朝代的指南車構造不同,如果非得要說是哪個朝代發明的,我認為還是炎黃時期發明的比較可信。
❹ 傳說中的「指南車」是如何發明出來的
有一次,黃帝和蚩尤雙方軍隊在原野上戰斗正酣的時候,蚩尤不知弄了一種什麼魔法,竟造起漫天遍野的大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圍在核心,也辨不出東西南北方向。在這一片白茫茫的大霧中,一個個銅頭鐵臂、額上生角的勇士們顯得更加可怕。他們在霧中或隱或現,時出時沒,逢人就砍,見人便殺,只殺得黃帝的軍隊馬嘶人叫,虎竄狼奔。
「沖出去呀!沖出去呀!」黃帝手揮寶劍,站在戰車上大聲叫著。
「沖出去啊!沖出去啊!」四方的鬼神也應和著黃帝的喊聲,齊聲吶喊。
老虎在吼,熊在咆哮,面對這片威脅生命的大霧,誰都希望早點兒沖出它的包圍。可是沖殺了老半天,轉來轉去,還是在這一片白茫茫的大霧中。四方鬼神沒了辦法,黃帝也束手無策。這霧,彷彿並不是霧,倒像一幅巨大的白布幔子,將天與地整個兒都包羅在它的手中。
正當黃帝愁眉不展的時候,他的一個名叫「風後」的臣子,一個非常聰明的小老頭兒,卻倚在戰車上微微合著雙眼,彷彿在打瞌睡。
黃帝見了發怒說:「你不替大夥兒想想辦法,還有閑心打瞌睡啊?」
「我打什麼瞌睡,我正在想辦法呢!」風後霍地睜開眼睛,分辯道。
事實上這個小老頭兒也的確是在想辦法,他想:那北斗星的斗柄為什麼能依著時序的不同而變換它所指的方向呢?假如能發明出一種東西,不管你怎麼轉,它總能指著一定的方向,一方能定出來,其餘三方不也就能定出,那問題豈不就解決了嗎?
他說干就干,馬上動手,在戰場上運用鬼斧神工的本領,很快替黃帝做了一輛「指南車」。這個指南車的前面,有一個鐵制的小仙人,伸出手臂正指著南方。就靠著這輛車子的引導,黃帝統領著他的軍隊,沖出了大霧的重圍。
❺ 指南車什麼時間發明的
關於指南車的發明,最早的記錄還得從5000年前黃帝大戰蚩尤的傳說說起。據說黃帝和蚩尤作戰三年,進行了72次交鋒,都未能取得勝利。在一次大戰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敗的時候,請來風伯雨師,呼風喚雨,給黃帝軍隊的進攻造成困難。黃帝也急忙請來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術,制止了風雨,才使得軍隊得以繼續前進。這時詭計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霧,霎時四野彌漫,使黃帝的軍隊迷失前進的方向。黃帝十分著急,只好命令軍隊停止前進,原地不動。並馬上召集大臣們商討對策。應龍、常先、大鴻、力牧等大臣都到齊了,唯獨不見風後。有人懷疑風後是不是被蚩尤殺害了。黃帝立即派人四下尋找,可是找了很長時間,仍不見風後的蹤影,黃帝只好親自去找。當黃帝來到戰場上時,只見風後獨自一人在戰車上睡覺。黃帝生氣地說:「什麼時候,你怎麼在這里睡覺?」風後慢騰騰地坐起來說:「我哪裡是在睡覺,我是正在想辦法。」接著,他用手向天上一指,對黃帝說:「你看,為什麼天上的北斗星,斗轉而柄不轉呢?臣聽人說過,伯高在採石煉銅的過程中,發現過一種磁石,能將鐵吸住。我們能不能根據北斗星的原理,製造一種會指方向的東西,有了這種東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黃帝把風後的這個想法告訴眾臣,大家議論了一番,都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然後,就由風後設計,大家動手製作。經過幾天幾夜奮戰,終於造出了一個能指引方向的儀器。風後把它安裝在一輛戰車上,車上安裝了一個假人,伸手指著南方。然後告訴所有的軍隊,打仗時一旦被大霧迷住,只要一看指南車上的假人指著什麼方向,馬上就可辨認出東南西北。
❻ 指南車為誰所發明的
有四種說法:一、黃帝造 二、周公(即周武王弟)造 三、西漢的時候造 四、三國時馬鈞造
一般認為是黃帝所造。
❼ 指南車的發明者是
關於指南車的出現時間,有四種說法:一、西晉崔豹所著《古今注》及《志林》等
古籍說黃帝與蚩尤作戰時,蚩尤作大霧,黃帝造指南車為士兵領路。二、《古今注》及《鬼穀子》等古籍說周公(即周武王弟)作指南車,是因「越裳氏」來進貢,迷失了歸路,周公造「五乘」指南車,為他們引路。三、劉仙洲在所著《中國機械工程發明史(第一編)》中說指南車的發明應以古籍《西京雜記》記載為據,定為西漢。四、王振鐸在所著《科技考古論壇》中說「創造指南車者,當以三國時馬鈞為可信」,並引《魏略》所記來加以證明。如何看待以上四種說法呢?
從現有資料判斷,知指南車的內部結構有兩種可能性:利用機械繫統之定向性或磁鐵的指極性。若以考古資料為據可知,中國齒輪出現的時間,在戰國到西漢之間。《宋史》記載了宋代兩種指南車的具體結構,可知宋代的指南車肯定是齒輪傳動系統,依靠機械傳動系統的定向性。則此種指南車出現時間不可能早在齒輪之前,上述所謂黃帝或周公造指南車之說都不能成立,尤其黃帝發明之說更早於車的發明時間。以劉仙洲所說西漢已有指南車較為妥當。至於王振鐸主張三國有指南車說,則就更穩妥了,但將這說成指南車出現的時間就保守了些。指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具有能自動離合齒輪系裝置的車輛。關於指南車的發明有許多傳說和記載。據史書記載,東漢張衡(公元78-139年)、三國時代魏國的馬鈞、南齊的祖沖之都曾製造過指南車。《宋史·輿服志》中對指南車的結構和各齒輪大小和齒數都有詳細記載。
現今雖可知宋代兩種指南車的內部結構確是機械繫統,與指南針無關,但對其他朝代指南車的內部結構,未見任何古籍及參考資料,也就無法證明其他朝代指南車內部是利用了什麼原理。但如指南車利用了磁鐵的指極性,而指南車出現的時間不可能早過磁鐵的發現,現今認為中國磁鐵的發現時間為公元前三世紀,與黃帝與周公發明指南車矛盾
---來著《網路》
❽ 指南車的發明人是誰
傳說中黃帝在和蚩尤大戰的時候為了應對蚩尤族製造的大霧發明的
❾ 指南車是誰發明的
指南車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控制論機械之一。用英國著名科學史專家李約瑟的話說,中國古代的指南車「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邁向控制論機器的第一步」,是人類「第一架體內穩定機」。 相傳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國南方有個九黎部族。有一年,他們的首領蚩尤,與炎帝族發生了沖突。於是,炎帝族和黃帝族聯合起來,在涿鹿同九黎族進行了一次激烈的戰斗。蚩尤使用魔法,造出漫天的大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圍在裡面。正當黃帝愁眉不展、萬分焦急的時候,一個叫風後的臣子做了一輛指南車。有了指南車的引導,黃帝統帥的軍隊沖破重重迷霧,終於戰勝了蚩尤。 據歷史記載,東漢時期傑出的科學家張衡發明過指南車,可是他的製造方法不久就失傳了。到了三國時,有個叫馬鈞的重新造出了指南車。這種車要用馬拉著走。車上裝有一個木頭做的「仙人」,無論車子怎祥改變方向,「仙人」總是面向南方,右手臂也指出南方。即使道路是圓形的,「仙人」也會隨著自動調整,指向南方。這是怎麼回事呢? 指南車與司南、指南針等相比在指南的原理上截然不同。它的車箱里裝著非常巧妙而復雜的機械。是一種雙輪獨轅車。它的中央有一個大平輪,木頭人就豎立在上面。在大平輪兩旁,裝著很多小齒輪。如果車子向左轉,右邊的車輪就會帶動小齒輪,小齒輪再帶動大平輪,使大平輪相反地向右轉。如果車子向右轉,同樣地,大平輪則向左轉。因此,只要指南車開動以前,先讓木頭人的右手指向南方,以後車子不論是向左轉還是向右轉,木頭人的右手就總是指向南方。指南車是利用齒輪的原理造成的。這種齒輪傳動類似現代汽車用的差動齒輪,相當於汽車中差動齒輪的逆向使用原理。這種指南車,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動化設備。 根據《西京雜記》記載,漢代皇帝的輿架中就列有指南車。可見,指南車最遲在西漢時代就出現了,張衡、馬鈞以後,我國又有一些科學家造出指南車,史書上都有記載。如南北朝的祖沖之、姚興,唐朝的金公立等都曾經製造過指南車,但都沒有留下有關指南車內部構造的記載。直到宋代吳德仁在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燕肅在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又先後製造了指南車。他們的指南車的製造方法和內部結構、部件尺寸在《宋史·輿服志》中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載。解放後,中國歷史博物館根據歷史文獻復制出了指南車的模型。 指南車設計的關鍵在於對自動離合的齒輪系統的應用,這種輪系結構相當於現代機械結構中的差動齒輪系統。中國古人遠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掌握了如此巧妙的機構設計方法,實在令人感到驚嘆。指南車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機械製造的高超水平,是中國古代力學在實際應用中的卓越成就。
❿ 指南車是誰發明製造的
指南車的發明,最早的記錄還得從5000年前黃帝大戰蚩尤的傳說說起。據說黃帝 指南車
和蚩尤作戰三年,進行了72次交鋒,都未能取得勝利。在一次大戰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敗的時候,請來風伯雨師,呼風喚雨,給黃帝軍隊的進攻造成困難。黃帝也急忙請來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術,制止了風雨,才使得軍隊得以繼續前進。這時詭計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霧,霎時四野彌漫,使黃帝的軍隊迷失前進的方向。黃帝十分著急,只好命令軍隊停止前進,原地不動。並馬上召集大臣們商討對策。應龍、常先、大鴻、力牧等大臣都到齊了,唯獨不見風後。有人懷疑風後是不是被蚩尤殺害了。黃帝立即派人四下尋找,可是找了很長時間,仍不見風後的蹤影,黃帝只好親自去找。當黃帝來到戰場上時,只見風後獨自一人在戰車上睡覺。黃帝生氣地說:「什麼時候,你怎麼在這里睡覺?」風後慢騰騰地坐起來說:「我哪裡是在睡覺,我是正在想辦法。」接著,他用手向天上一指,對黃帝說:「你看,為什麼天上的北斗星,斗轉而柄不轉呢?臣聽人說過,伯高在採石煉銅的過程中,發現過一種磁石,能將鐵吸住。我們能不能根據北斗星的原理,製造一種會指方向的東西,有了這種東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黃帝把風後的這個想法告訴眾臣,大家議論了一番,都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然後,就由風後設計,大家動手製作。經過幾天幾夜奮戰,終於造出了一個能指引方向的儀器。風後把它安裝在一輛戰車上,車上安裝了一個假人,伸手指著南方。然後告訴所有的軍隊,打仗時一旦被大霧迷住,只要一看指南車上的假人指著什麼方向,馬上就可辨認出東南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