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經濟生活的知識說明科技創新如何推動經濟發展
科技抄創新,有利於利用新技術新工藝,生產適銷對路的優質產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有利於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提高競爭力,有利於整個經濟體生產力發展。
科技創新,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經濟結構的調整、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企業勞動生產率、經濟效益的提高。
大力發展科技,提高勞動者素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
② 要在科技和經濟領域上創造更多的第一,青少年應該怎麼做
要在科技和經濟領域上創造更多的第一青少年,應該努力學好本領,在學習階段的時候刻苦學習,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好,將來應用於社會回報,社會回報國家為中國的科技和經濟的發展錦上添花
③ 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有哪些貢獻
鄧小平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特別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情況下,科技進步更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和決定性制約因素。
1 科技.進步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1)科技進步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先導
粗放經營的本質特徵在於它的低水平技術的重復生產,而集約經營的本質特徵在於它是依靠科技進步實現投入要素綜合利用率的提高使產出趨向於最大化。亦即只有科技進步才有可能實現從依靠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投入進行低水平重復生產的粗放經營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生產要素產出率的集約經營的轉變。從歷史來看,科技作為人類器官的延長,它不但提高人類的認識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推動人類對資源的加工不斷向縱深方向發展,以小投入換取高產出,實現人類的經濟原則,很顯然,只有現代化生產技術裝備和生物工程技術的產生,才會使農業機械化、電氣化和優質高效、低耗的農業集約化經營出現;只有在幾次技術革命發生之後,現代工業的機械化、專業化、自動化、低投入、高產出的集約化發展才成為現實。
(2)科技進步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動力源
沒有科技進步,企業的生產經營只能依靠勞動力和資本的追加投入來維持低效率的產出,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而實際情形並非如此,因為科技的進步推動了經濟的巨大發展。科技作為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主要表現如下:一是科技進步可以促使經濟結構向合理化、高級化發展,提高宏觀經濟效益,推動經濟發展。二是科技進步可以更好地使經濟活動主體實現規模經濟,把企業引上集約化經營軌道。三是科技進步可以提高生產要素的產出率,減少生產成本,實現集約增長。一方面科技進步使生產技術不斷更新,提高生產自動化,專業化程度,從而提高投入要素的利用率,降低產品成木,並增加產品總量,提高產品性能,企業因此實現集約化經營。另一方面,由於科技進步,管理技術亦隨之提高,從而實現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經濟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擴大投入-產出比率。
(3)科技進步為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創造條件
其表現也是多方面的:一是科技進步為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供物質基礎。科技進步推動了人類生產和生存能力的極大提高,創造出日益增多的物質財富,在相同資源擁有量的前提下創造更多更好的經濟效益,同時淘汰那些陳舊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並開辟新技術新產業;二是科技進步可以突破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過程中的各種阻力和困難。
(4)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及其增長方式的轉變具有乘數作用
由於科技進步與經濟增長存在交互使用,科技成果被應用後實現經濟的擴散,這種擴散帶來的是經濟的增長,而經濟增長又將反過來影響科技的研究和開發,這樣科技進步便在科技與經濟的互動過程得以擴張,對經濟增長及其增長方式的轉變過程帶來數倍的影響作用,從而使經濟增長及其增長方式的轉變加速,類似於其它投入要素的乘數效應。從科技進步的角度看,科技發展過程自身具有自我繁殖性和加速性,使得科技進步呈幾何級數發展。
2. 科技進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與優化
科技進步對產業結構變動的諸多影響中,科技進步推動新興主導產業的形成,改變產業結構,從而帶動整個經濟的協調和持續增長是最為重要的。科技進步最先影響的是直接應用科技創新的部門,並使之形成為主導產業。由科技進步推動而形成的主導產業部門,通過前向、後向聯系,帶動了一系列關聯產業的發展,從而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這種產業結構的關聯性變化,主要以原產業內部的結構變化及各新興產業部門的出現等形式表現出來。以科技革命為基礎的主導產業部門的徹底更替,使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變革,導致了經濟持續增長速度的劇烈變動。
產業結構的優化實質上是產業間生產要素配置的優化。科技進步能夠影響生產函數,提高其他諸生產要素的邊際生產力,能夠對其他要素產生替代效應,即能夠以相同的諸要素投入量,生產出比以前更多、更好的產品。具體來說,如果技術不變,由於生產要素報酬遞減規律的存在,只有在一定限度內,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才能帶來單位要素產出效益的提高,一旦超出這一限度,不僅單位要素的貢獻會大大降低,總產量也會呈下降趨勢。然而,科技進步通過對生產要素的改善而使生產力提高,增加了投入要素的產出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收益遞減規律的影響,從而增加產出總量。科技進步改變了產業間生產要素流動的格局,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合理化。
振興經濟首先要振興科技。科學技術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和決定性因素。特別是在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過程中,技術進步更起著決定性作用。為了更好地利用科學技術促進我國的經濟增長。本文從技術與經濟的結合上, 分析了科技進步在推動經濟發展、經濟結構的變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的重要作用。
④ 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為什麼能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你好!根據前瞻網研究指出
在當前,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和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三方面專:
1.重視科屬技成果轉化是世界競爭發展的需要。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經濟的競爭愈來愈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競爭,表現科技成果(特別是高技術成果)轉化數量、質量和轉化速度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程度及其市場佔有率的競爭。
2.科技成果轉化是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關鍵。發展經濟要依靠科技進步,發揮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為第一生產力重要體現的科技成果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國的經濟增長質量,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轉變。
3.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最好形式。新技術的產生並不等於新產業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變成現實的生產力,特別是要形成規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與經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創造有利於成果轉化的環境條件,加快成果轉化的步伐,為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難點、熱點、重點問題作出貢獻。
望採納!謝謝
⑤ 怎樣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近幾年來,我們堅持科學發展導向,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大力實施科教興省和人才強省戰略,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產業轉型步伐明顯加快,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得到加強,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持續改善,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過去的五年,江蘇經濟年均增長13.5%。2010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萬億元,人均達到7700美元;新興產業銷售收入占工業銷售收入的2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3%,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0%;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4%,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兩年位居全國首位;森林覆蓋率和城市綠化覆蓋率分別提高到20.6%和42%;社會和諧穩定。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江蘇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較大,經濟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科技成果轉化有待進一步加快,企業的創新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增強。
當前,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之中,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科技與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科技進步與創新已成為影響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幸福的主導力量。未來五年,是江蘇全面實現小康並向基本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們將緊緊抓住新一輪產業和科技革命加速發展的新機遇,以「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美好江蘇」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把創新驅動作為核心戰略,把科教與人才強省作為基礎性戰略,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依靠科技創新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
我們要堅持高端引領,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科技創新與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緊密結合,增強產業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優勢,加快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服務經濟為主體、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以科技創新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發展。集中資源,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葯、節能環保、軟體和服務外包、物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六大新興產業。主攻高端技術,加快推進重大產業技術研發和重大共性技術攻關,爭取在掌握優勢產業核心技術、前沿先導技術、產業化應用關鍵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要積極發展高端產品,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加強重大創新產品應用示範,努力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質量和效益同步提高。要突破高端環節,大力發展知識、人才密集的高附加值行業,加快向自主研發跨越、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打響「江蘇創造」的品牌。以科技創新促進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物流、金融、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新一代網路服務、互聯網內容產業、網路電視等新興服務業。以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發展。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技術和裝備水平,
增強企業新產品開發和品牌創建能力,提高產業層次和市場競爭力。
⑥ 什麼樣的科技創新能夠快速創造經濟價值
這種科技創新必須是獨占的、壟斷的,一種被共享的科技創新會導致全行業的生回產率提高,這樣就無答法提高單位時間里創造的價值量,所以,這種創新必須給企業帶來領先於全行業的生產效率,在平均勞動時間不變的基礎上,減少個別勞動時間,從而獲得超額利潤。如果其他企業獲得了類似的技術創新,那麼超額利潤就會消失,這就是知識產權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
⑦ 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力量
科技在以下四個點對經濟發展起重要作用:
1、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金融市場中收集和分析數據將更加容易,並更多地減少信息不對稱,基於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交易和投資策略可以重新定義金融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提升交易速度,促進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提升金融市場的效率和穩定性,監管機構可以更高效地分析、預警和防範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2、助力我國金融業「彎道超車」:金融科技中的智能金融技術,利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來幫助傳統金融行業節省人力成本,減少員工重復勞動。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金融科技產品已走在了國外金融機構的前列,未來,我國金融機構有望基於金融科技的技術與成果實現「彎道超車」。
3.實現民生普惠:隨著大數據金融、互聯網金融以及區塊鏈技術的普及,金融科技的應用和發展可以讓更多的人尤其是貧困人口以更低成本、更為便捷地獲得金融服務,分享更多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果。
4、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可以藉助金融基礎設施和科學信息技術管理,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分享我國金融科技成果。不同國家文化及政治經濟的差異,使得大數據的互聯互通、金融與經濟數據信息共享備受挑戰,而解決這些難題的抓手將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
(7)科技創造經濟擴展閱讀:
堅持科技創新要做到以下三個要點:
1、要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在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都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始終牢牢把握我國科技創新的正確方向。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新征程中,黨的堅強領導是我國科技創新的最大政治優勢和根本政治保障。
2、要牢固樹立「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
要真正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推動尊重知識、崇尚創新、保護產權、包容多元成為全社會共同的理念和重要的價值導向。
3、要大力組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
在基礎前沿領域超前布局,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強化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關鍵共性技術、顛覆性技術等領域的研發部署。以更大力度激勵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升產業的科技含量和價值鏈位勢。突破核心技術短板制約,發揮優勢,調動企業創新的積極性,組織動員全社會力量進行重大技術攻關。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科技在金融發展中的作用
人民網-推進科技創新打造經濟社會發展
⑧ 科技創新對經濟的影響有哪些不同
there were many big round.
⑨ 為什麼科技創新能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新中國建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進入新世紀(9.93,-0.27,-2.65%)以來,通過制定和實施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綱要,明確了新的歷史條件下以自主創新為戰略基點的科技發展指導方針,全面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在基礎研究和高科技研究領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具有代表性的有: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高速鐵路、實驗快堆、鐵基超導、超級雜交水稻、基因測序等.「天河1號」高性能計算機研製成功,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0萬億次,使我國大型計算機技術進入世界領先行列;TD—SCDMA無線通信標准研製成功,成為以我國知識產權為主的第三代無線通信國際標准;「龍芯」系列高性能處理器研製成功,實現了高性能處理器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自主研發的65納米12英寸刻蝕機正式裝備生產線,標志著我國微電子加工製造業有了一個較大飛躍;在量子通信這個通信技術尖端領域,我國建成了世界首個全通型量子通信網;3000米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研製成功,為深海探測和開發深海能源提供了保證;2009年我國科學家首次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成功培育存活並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使我國在幹細胞研究領域進入世界前沿;等等.這些創新成果和關鍵技術突破,必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積極影響.
對於我國科技發展的這些突出成就,應當充分肯定,這其中凝聚著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心血和奉獻.這也說明,我國科技具備了較強的實力,為加快科技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但是綜觀我國科技發展面臨的形勢,我們還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危機感和憂患意識,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加快科技發展,是全面參與國際競爭並贏得主動的迫切要求.我國雖然已成為科技大國,但還不是科技強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科技發展還不能很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總體上看,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技術水平偏低,基礎和前沿研究比較薄弱,科技體制同經濟和科技發展不相適應.我國發展一直面臨著發達國家在經濟和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西方國家限制對我國高新技術和產品出口的政策沒有改變,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也越來越突出.我們必須下大決心、花大氣力加快推進我國的科技發展,堅持自主創新,瞄準戰略必爭領域,搶占制高點,沖破外部封鎖,把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第二,加快科技發展,是搶抓機遇,實現經濟科技跨越式發展的戰略任務.當今世界正處於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初現端倪.一些重要科技領域顯現發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物質科學、能源資源科技、信息科技、材料科技、生命科學與生物科技、生態環保科技、海洋與空天科技等領域,都醞釀著激動人心的重大突破,並將深化我們對人類自身和宇宙自然的認識,提升人們的科學理性,開辟生產力發展的新空間,創造新的社會需求,深刻影響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從根本上改變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面貌,催生以知識文明為特徵的新型人類文明.
新科技革命將依賴人類現代化進程和國際競爭的強大需求拉動,也必將與新興產業發展更加緊密融合、互相推動促進.全球將進入一個創新密集和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時代.對我國來說,這既是重大的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歷史經驗表明,經濟危機往往是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催化劑.我們注意到,西方各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同時,都在對本國科技和產業發展進行新的部署,開始了新一輪搶占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的競爭.當今世界發展的不平衡,科技發展不平衡遠遠大於經濟發展不平衡.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大幅增加研究開發投入,把爭奪科學技術制高點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科技創新的競爭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空前激烈的一個重要特點和趨勢.
近年來,特別是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以來,我們制定實施了一整套支持加快科技發展的政策措施,持續增加科技投入,中央財政五年共投入6197億元,年均增長22.7%.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我們制定實施了一攬子計劃,包括大范圍實施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加強科技支撐.「十二五」期間,我們還要繼續加大投入,力爭把研究開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現在的1.75%提高到2.2%.我們之所以這樣做,重要的考慮就是要緊緊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大趨勢,緊緊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和科技方面的差距.
第三,加快科技發展,是貫徹實施「十二五」規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今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未來五年,我們能不能完成預期的目標任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一個新台階,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關鍵要看一些制約我國發展的瓶頸因素能否消除或緩解,一些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能否有效解決.這不僅關系五年的發展,也關系今後長期發展.解決這些問題靠什麼?從根本上講,一要靠改革開放,二要靠科技進步.這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大根本動力.「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如何破解當前發展難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我們寄希望於廣大科技工作者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