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的文字是誰發明的
1倉頡造字
在歷史傳說中,黃帝開創了輝煌燦爛的華夏文化。他集中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他們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據說黃帝的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黃帝的妻子嫘祖教會了人們養蠶制絲,黃帝的糧官杜康發明了造酒,黃帝的陶正寧封子發明了燒陶,黃帝的醫官雷公、岐伯發明了醫術,音樂家伶倫分出十二音階,配成樂曲;精通數學的隸首,制定了各種度量衡等等。此外黃帝本人還發明了造車、修建宮室、算術、音律等,這些傳說多不勝舉。
關於倉頡造字還有一個令人噓唏不已的故事。相傳倉頡是黃帝的史官,在他發明漢字之前,人們是用結繩的辦法來記事的。最初,倉頡也是這樣做的,他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不同的牲口、食物等,用繩子打的結代表一個數目,但時間一長,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繩結都記了些什麼,連他自己也忘記了。於是,倉頡就想造出一種簡單易記的符號,記下某件事情。
這樣,倉頡就在當時的洧水河南岸的一個高台上的屋子裡住下來,專心致志地造起字來。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長時間也沒造出字來。有一天,倉頡正在思索的時候,突然看見天上飛來一隻鳳凰,嘴裡叼著的一件東西掉了下來,正好掉在了倉頡面前。倉頡拾起來一看,上面有一個蹄印,可倉頡認不出這是什麼野獸的蹄印,就問正巧走來的一個獵人。獵人看了看說:「這是貔貅的蹄印,它與別的野獸的蹄印不一樣,別的野獸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
倉頡聽了獵人的話很受啟發。他想,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徵,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徵,畫出圖像,大家都能認識,這不就是字嗎?
從此,倉頡便注意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徵來,譬如日、月、星、雲、山、河、湖、海,以及各種飛禽走獸、應用器物等。他按照這些東西的特徵,畫出圖形,這樣就造出了許多象形字來。比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的模樣繪的;「月」字,是仿照著月牙兒的形態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爪」字,是觀察著鳥獸的爪印塗的……這樣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倉頡造的字也就多了。
倉頡把他造的這些象形字獻給黃帝,黃帝非常高興,立即召集九州酋長,讓倉頡把造的字傳授給他們,於是,這些象形字便開始流行起來。有了文字,就方便多了,同時,標志著人類進入了文明時代了。
據說倉頡造字以後,驚動了天地鬼神,上帝感動得投下了大米白面,鬼神則驚嚇得在夜裡大聲哭叫起來。
Ⅱ 文字是誰發明的
有兩個說法...第一個說法是秦始皇統一天下時....統一了文字..度量衡.....等..第二個說法回是倉頡造字....==答=================中國字的由來,傳說中國最早的字出現在黃帝時期。
這天,黃帝手下一名叫做倉頡的大臣,正在煩惱記不住太多要辦的事。
他皺眉苦思,不知不覺來到一條溪畔。在天地山川鳥獸中獲得靈感,創造出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中國字的由來,演變至商代,已有可靠的文字和歷史記載;再經過後代無數人的改良,就成為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字。
===================文字不是由一個人發明的喔!!是從史前的人類為了使溝通更便利...
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衍生出來的...再經由歷史上各個朝代的修改
換字...慢慢的變成今天的文字...倉頡只是在歷史時代前期一名統整文字的人~並不是造字的人!!所以以上的回答都是不正確的~!!人類有了語言,就可以積累知識,形成文化。有了文字,就可以記錄語言、交流資訊。語言把人和動物區分開來,文字把人類社會的原始階段和文明階段區分開來。文字更打破了語言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將語言傳送到遠方,擴大了語言的交際功用。
Ⅲ 中國漢字到底是誰發明的
中國漢字的起源說法較多,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
《呂氏春秋》和《世本》等古籍中都有倉頡造字的記載,倉頡是皇帝的史官,因而中國文字應當起源於黃帝之時。但是歷史學家認為,倉頡只是傳說中的人物,現知最早的漢字是商代的甲骨文。新石器時代半坡等地發現的圖畫符號,與甲骨文中的寫法近似或者相同。
(3)文字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
中國漢字流行使用數千年,最早的文字、符號可以追溯到結繩時代。早期的文字有許多是簡化字,而繁體字中又有許多不適合於文字使用流傳規律的文字,漢字發展演變的歷史。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漢字的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甲骨文是用寫或刻的方式留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來占卜,也有的是用來記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為這個時候的文字多是從圖畫文字中演變過來的。
商代後期,和西周時期人們把字鑄刻在青銅器上,這就形成了金文。因為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鍾和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又叫鍾鼎文。與甲骨文相比,金文的象形程度更高,更形象生動逼真。
Ⅳ 中國漢字是誰最先發明出來的
倉頡最先發明的。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起源的說法歷來各家有不同主張,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說法有:結繩說、八卦說、刻契說、倉頡造字說、刻劃說和圖畫說。
相傳倉頡是黃帝時期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 。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由於社會進入較大規模的部落聯盟階段,聯盟之間外交事務日益頻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於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
(4)文字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為了學習漢字,他們開始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漢語。1605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跡》,
其中有4篇漢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出版物,《西字奇跡》原書已不容易找到,據說,梵蒂岡圖書館尚有藏本。
1626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資》,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字匯。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瑪竇方案的基礎上修改的。
利瑪竇和金尼閣的方案是以「官話讀書音」為標准設計的,適於拼寫北京語音。但是,在兩三百年間,利瑪竇和金尼閣的方案只是在外國傳教士中使用,沒有在中國人當中廣為傳播。
Ⅳ 文字是誰發明的
除了倉頡造字之外,伏羲造字是漢字起源傳說中最早的。
伏羲是古代傳說中先於黃帝和神農的君主。《史記》對伏羲的記載是:「人生之始也,與禽獸無異。知有母不知其父,知有愛而不知其禮。卧則吱吱,起則吁吁;飢則求食,飽則棄余;茹毛飲血,而衣皮革;太昊始作網罟,以佃以漁,以贍民用,故曰伏羲氏。養犧牲為庖,又曰庖羲氏。」《通鑒綱目》記伏羲「畫八卦,造書契」。《史記》中還說:「太昊(伏羲)德合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紋)章,地應以龍馬負圖。於是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中觀萬物之宜。始畫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為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德。作書契以代結繩之政。」
傳說中的伏羲氏的領地在現在的黃淮流域,從這一帶遺留至今的古代繪畫和墓葬繪畫中,到處都能看到古代遺留下的大鳥的圖騰,這是伏羲氏後代的標志。這說明在遠古時期,大約在一百萬年至六千年前,一個以鳥為圖騰的部族已經在中、東部興起,「氏」可能是他們中心氏族的名字,後來經過幾千年的歷史進程,壯大為一個統一的部落聯盟體。所謂伏羲造字之說,就是指伏羲聯盟體的一支東夷人,他們在進入龍山文化時期(約七千年前),就已經開始了文字創造活動。
伏羲氏造書契的傳說,說明在古代的伏羲氏部落中,已開始了紋文記事和所謂的圖畫文字和圖示文字即使用表意符號記事。
在一萬年至六千年前的中國大地上,象伏羲氏部族這樣的聯盟體很多,最強大的除了神農氏以外,還有少典氏、有熊氏等。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是文字逐步形成和正式創造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各個部族都在創造自己的文字。
Ⅵ 文字是誰發明的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主要有兩個問題:
一是文字的創始人以及他們所處的回時代。
諸多學者說法不一答,但都認為這時間大約相當於傳說的五帝時期之初上至三皇時期。
二是文字創制的方法或途徑。
在這個問題上,歷代學者各抒己見,缺乏共識,這包括:
1,文字源於結繩。認為文字是在上古時期結繩治事的啟示下創制而成的
。
2,文字始於八卦。認為文字產生於易卦的卦象,如乾卦為天,坤卦為地,坎卦為水,離卦為火等。
3,倉頡視龜作書。認為倉頡受到靈龜的啟示創制了文字。
4,文字、圖畫同源。認為書畫異名而同體,在文字產生的初期,書亦畫,畫亦書。
5,文字源於圖畫。認為二者並不同源,圖畫在先,文字在後,文字是在圖畫的基礎上產生的。
6,文字源於先民的社會實踐。認為文字的產生直接導源於原始的記事方法
。
7,中國文字西來說。認為中國的文字是從西亞或埃及傳來的。
對文字起源的上述見解,在當代學術界仍沒有就哪一種說法達成廣泛的共識。
Ⅶ 文字是誰發明的
在中國,傳說抄文字是由倉襲頡發明的。
《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Ⅷ 中國的文字是誰發明的
神話傳說有倉頡造字,而且說他有四隻眼睛
到底是不是這樣就不知道了
還有一種說回法,中國古代廣大答勞動人們在勞動交往和互動中創造了文字,是勞動的需要使得人們之間的交流和交往頻繁,使得文字得以出現和傳承.文字的出現使得人們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阻隔,使得經驗和教訓在時間和空間中一代一代的流傳.
Ⅸ 語言和文字是誰發明的
傳說漢字是黃帝的史官倉頡看見鳥獸的印記由發靈感而來的。
語言是一種對音義的結回合系統,是人類答重要的交際工具,文字對語言有這約束的力量。文字也是記錄語言的一種工具。甚至我們可以說,語言創造了文字,先有的語言後有的文字。另一方面文字也具有自己的獨特性。文字還具有音,行,義三個方面.
文字不是一時就形成的 它是集中了全人民的智慧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