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除了倉頡,古代還有哪些人物收集創造了漢字
1、嬴政造字
傳說,秦始皇的「秦」字原來不是這樣寫,而是寫作「琹」。嬴政先後消滅齊、楚、燕、韓、趙、衛六國,統一中國,非常高興,他自以為沒有誰比自己功勞更大的了,怎麼能容兩個王來平分權力呢。嬴政認為琹是兩王並肩坐在木椅上。於是,他決定重立國號,動了很多的腦筋,想用一個更有意義的國號來代替琹國。
他問大臣:「開天闢地以來,誰的功績最大?」心想眾臣會說:「您的功勞最大。」然後再討論用什麼國號更有意義,眾臣沒有按照他的思路回答,而是異口同聲:「開天闢地以來,誰的功勞大小《春秋》上都有記載」,誰知歪打正著,嬴政一聽來勁了,大笑說:「寡人乃千古一帝,就取『春秋』二字各一半,合為一個『秦』字,以代『琹』」說著提筆寫了一個「秦」字,從此,便立國號為秦。嬴政則自稱秦始皇。一個新字「秦」代替了原來的「琹」。
2、楊堅造字
隋文帝楊堅,篡北周皇位前被封的是隨國公,於是當他建立新王朝後按照慣例也就准備取「隨」作國號,他覺得,「隨」有「辶」字底,有逃跑、不吉利、不穩定之意。可臨時又找不到可替代的更好的字,還要遵循慣例,這可把三公九卿給急壞了,就在這時隋文帝乾脆就把「辶」字底去掉,造個新字「隋」,也能象徵新王朝新氣象!大臣均稱好,就這樣,新國號定了下來。
3、武則天造字
唐朝時,武則天根據「日月當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為她的名字。武則天是天縱之才,雖不曾好好讀過書,不但能問政治國,而且自己還造出十八個新字,現在除了「曌」,因為駱賓王那篇著名的《討武曌檄》被人所知外,其餘都已灰飛煙滅。她還把好端端的「國」字中間改為「武」字,後一想又不對,自己姓武,這不是把自己關到牢里坐以待斃嗎?又趕緊下令廢止。
4、劉岩造字
五代劉岩取「飛龍在天」之意創了自己名字內的「龑」字。唐末,南方閩一帶有許多地方勢力。商人後裔劉謙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出任封州(治所在今廣東村川)刺史,成為嶺南強有力的勢力。劉謙死後,長子對隱官拜嶺南節度使,成為一方藩鎮。據傳,隱有庶弟岩,岩生而怪,隱之正妻韋氏欲殺其母子,見岩而懼,乃殺其母段氏,養岩為己子。
劉岩為人兇殘且自卑,以殺人為樂事,歐史曰:「龑性聰悟而苛酷,為刀鋸、支(肢)解、剔刳之刑,每視殺人,則不勝其喜,不覺朵頤,垂涎呀呷,人以為真蛟唇也。」朱梁末帝貞明三年八月十六日(公元917年9月5日),劉岩稱帝,國號議,改元乾亨,這就是五代史上的南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