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科學家是怎樣發明電子蛙眼的 資料
青蛙和電子蛙眼一個飛機場內,指揮人員正在指揮飛機降落,他們每次都能指揮得准確無誤,沒有絲毫差距,使飛機准確降落。為什麼指揮人員能指揮得這么准確?到底是什麼隱的高科技幫助了他們?原來,是人們從青蛙身上得到了一些啟示。青蛙是益蟲,專門捕捉田裡的害蟲,使農民樂得哈哈笑。但是青蛙和指揮飛機降落又有什麼關聯呢?事情是這樣的。很早以前,仿生學家發現青蛙的眼睛有些蹊蹺,非常特殊。他們又發現青蛙的眼睛好像和其他的動物不一樣,他的眼睛比較突出,於是,他們就對青蛙有了濃厚的興趣。仿生學家發現青蛙對活動的東西非常敏銳,但卻對靜止的東西「視而不見」,而且一遇到光就不能動了,這到底是為什麼?仿生學家經過多次的試驗,反復研究,終於發現了青蛙眼睛的奧秘。原來,蛙眼視網膜的神經細胞分成五類,一類只對顏色起反應,另外四類只對運動目標的某個特徵起反應,並能把分解出的特徵信號輸送到大腦視覺中樞——視頂蓋。視頂蓋上有四層神經細胞,第一層對運動目標的反差起反應;第二層能把目標的凸邊抽取出來;第三層只看見目標的四周邊緣;第四層則只管目標暗前緣的明暗變化。這四層特徵就好像在四張透明紙上的畫圖,迭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圖像。因此,青蛙的眼睛對活動的東西非常敏銳,對靜止的東西卻「視而不見」。仿生學家模仿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使機場的指揮人員能更加准確地指揮飛機降落。
希望採納
Ⅱ 仿生學家怎麼發明電子蛙眼
發明過程
通過放大鏡對蒼蠅、蜻蜓或螳螂的大眼睛進行觀察,你就會發現它們回是由許許多多小眼睛組答成的,因此昆蟲的眼睛叫做復眼。組成復眼的小眼非常之多,蜻蜓的一隻復眼竟然由28000隻小眼組成。因此,由這些小眼組成的復眼有很高的解析度,而且還是極為靈敏的速度計.
詳細過程
為了弄清楚為什麼青蛙一定要等飛蛾起飛才發動攻擊,仿生學家對青蛙進行了特殊的實驗研究。原來,蛙眼視網膜的神經細胞分成五類,一類只對顏色起反應,另外四類只對運動目標的某個特徵起反應,並能把分解出的特徵信號輸送到大腦視覺中樞——視頂蓋。視頂蓋上有四層神經細胞,第一層對運動目標的反差起反應;第二層能把目標的凸邊抽取出來;第三層只看見目標的四周邊緣;第四層則只管目標暗前緣的明暗變化。這四層特徵就好像在四張透明紙上的畫圖,疊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圖像。因此,在迅速飛動的各種形狀的小動物里,青蛙可立即識別出它最喜歡吃的蒼蠅和飛蛾,而對其他飛動著的東西和靜止不動景物都毫無反應。
弄清了蛙眼的原理和結構,仿生學家就發明了電子蛙眼。
Ⅲ 電子鋼琴是誰發明的
1923年雨果•根斯巴克和Clyde.J.Fitch共同設計了電子樂器「Pianorad」,利用電子設備發出鋼琴的音色,還進專行了成功演屬奏。
這時正好是鋼琴誕生二百年。
雨果在設計中闡發了他對於未來音樂傳播的設想:「它能夠超越樂器的限制,只要能連接揚聲器的地方就能聽到它彈奏的音樂。」
Ⅳ 電子顯微鏡是如何發明的
人類的第三隻眼
——1931年電子顯微鏡的發明
1931年,德國科學家恩斯特·魯斯卡與組長馬克斯·克諾爾博士製成了世人公認的第一台電子顯微鏡。1932年,恩斯特·魯斯卡發表了以「幾何電子光學的進展」為題的論文,第一次使用電子顯微鏡的名稱,所以這一年被認為是電子顯微鏡的發明年份。
除了動植物以外,自然界還有一個龐大的生物世界,就是微生物。它們都很小,小到把幾億個微生物堆積在一起時,也只有一粒米那麼大小。顯微鏡的發明打開了人類通向微生物等微觀世界的大門。1590年,楊斯岑兄弟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顯微鏡。17世紀中期人類發明了光學顯微鏡,18世紀荷蘭人列文·虎克藉助顯微鏡發現了組成動植物身體的細胞,逐步認識了細胞核及其作用,這是顯微鏡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里程碑。
隨著對細胞的不斷深入研究,光學顯微鏡的局限性日益明顯。由於它以可見光作為光源,分辨能力受到光波影響,無法進一步了解細胞的微細結構。人們期待分辨本領更高、功能更強的超級顯微鏡。
1931年,生於德國海德爾堡的工程師恩斯特·魯斯卡在其組長馬克斯·克諾爾博士指導下對顯微鏡進行了自16世紀荷蘭人加裝第二塊透鏡以來最重要的革新:他們研製出了一台電子顯微鏡。這台顯微鏡能將物體放大十幾倍。1932年,恩斯特·魯斯卡致力於提高電子顯微鏡的分辨本領,在德國《物理學進展》雜志上發表了以「幾何電子光學的進展」為題的論文,第一次使用電子顯微鏡的名稱。此後,電子顯微鏡成了20世紀後期科學家對微觀物質結構和生命形式進行探索的強有力的工具。
有兩次「發現」為克諾爾和魯斯卡的研究奠定了基礎。1924年,法國物理學家路易·德布羅意發現電子束呈波狀運動,但其波長要比光的波長短得多。德布羅意的發現意味著如果能找到使電子束聚集的方法,就能將其用來放大物像。兩年後,德國物理學家漢斯·布施發現了調節焦點所產生的效果:電磁場或靜電場中不再有電子了。實際上,電磁場或靜電場成了一個透鏡,電子變成了光。結合兩者,電子顯微鏡被發明並以驚人的速度發展。
20世紀30年代末,德國西門子公司、英國的大都會·維克爾公司和美國無線電公司等這樣的著名高科技公司,完善了電子透鏡的基本原理,將電子束聚集在真空腔內形成的電磁場或靜電場中,從而達到放大物體的目的。1938年,可將照片放大3萬倍的電子顯微鏡研製成功。
此後,出現了一種改進型的電子顯微鏡,這種顯微鏡可將物體放大10萬倍。伴隨著技術和設備的不斷改進和提高,人們終於實現了觀察原子的理想。光學顯微鏡的最高分辨本領約為200納米,與此相對應的最高有效放大倍數是1500倍。現代高分辨電子顯微鏡的分辨本領已達0.1納米、放大倍數在150萬倍以上,這相當於把一個直徑4米的氣球放大到地球那麼大。它還可以把原子放大成一個個小饅頭那麼大,那麼清晰可見。
這里,要提一句的是,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盡管已有不少傑出的科學家發現了電子束可以聚焦並得到了成像公式,但為什麼沒有引導他們讓電子束代替光束發明電子顯微鏡呢?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遠離科學實驗。而魯斯卡敢於排除人們的偏見和責難,勇於實踐,終於發明了電子顯微鏡。
Ⅳ 世界第一個電子晶元是誰發明的
傑克·基爾比。
集成電路對於離散晶體管有兩個主要優勢:成本和性能。成本低是由於晶元把所有的組件通過照相平版技術,作為一個單位印刷,而不是在一個時間只製作一個晶體管。
性能高是由於組件快速開關,消耗更低能量,因為組件很小且彼此靠近。2006年,晶元面積從幾平方毫米到350 mm²,每mm²可以達到一百萬個晶體管。
第一個集成電路雛形是由傑克·基爾比於1958年完成的,其中包括一個雙極性晶體管,三個電阻和一個電容器。
(5)電子發明擴展閱讀:
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是微處理器或多核處理器的核心,可以控制計算機到手機到數字微波爐的一切。雖然設計開發一個復雜集成電路的成本非常高,但是當分散到通常以百萬計的產品上,每個集成電路的成本最小化。集成電路的性能很高,因為小尺寸帶來短路徑,使得低功率邏輯電路可以在快速開關速度應用。
這些年來,集成電路持續向更小的外型尺寸發展,使得每個晶元可以封裝更多的電路。這樣增加了每單位面積容量,可以降低成本和增加功能,見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中的晶體管數量,每1.5年增加一倍。
總之,隨著外形尺寸縮小,幾乎所有的指標改善了,單位成本和開關功率消耗下降,速度提高。但是,集成納米級別設備的IC也存在問題,主要是泄漏電流。因此,對於最終用戶的速度和功率消耗增加非常明顯,製造商面臨使用更好幾何學的尖銳挑戰。
Ⅵ 電子計算機發明於哪一年
電子計算機發明於1946年,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專的生產活動屬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
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
隨著互聯網的提出發展,計算機與其他技術又一次掀起信息技術的革命,根據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的定義。
物聯網是當下幾乎所有技術與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實現物體與物體之間環境以及狀態信息實時的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傳遞、處理。
Ⅶ 電子計算機是誰發明的
大多數書上說,美國籍匈牙利裔科學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電子計算機的發明人,他歷來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
Ⅷ 誰最先發明了電子計算機
今天的社會已進入了信息社會,作為信息處理工具的電子計算機已經家喻戶曉,應用到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那麼電子計算機是誰發明的呢?
第1台電子計算機是1946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來亞大學兩位年輕的工程師埃克特(Eckert)和莫克萊(Mauchley)製造的。這台計算機叫ENIAC(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它採用了18000個電子管,70000個電阻,6000個開關,重30噸,佔地140平方米,每秒可運行5000次加法計算。但埃克特和莫克萊只是製造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而最早研製自動化計算工具的是英國人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1791~1871)。他19歲就學於劍橋大學,他是運籌學和企業科學處理的創始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但巴貝奇畢生的精力都用於研製計算機。31歲時研製的機械式的加法機,能夠自動完成整個計算過程。後來他又設想搞一台大型自動工作的分析機,包括五部分:輸人命令的穿孔卡,控制運算自動進行的控制裝置,稱為「工場:的運算裝置和稱為「倉庫」的存儲裝置以及自動輸出結果的列印裝置。與今天的計算機何其相似。但由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工藝水平所限,終未能完成。巴貝奇死後73年(1944年)美國哈佛大學的艾肯(Aiken)在IBM公司的支持下,研製了一台自動程序控制的數字計算機MKl號,完全是按照巴貝奇的設想製作的。但艾肯比巴貝奇幸運,他使用了繼電器,但這仍不是電子計算機,只是機電式的。兩年後,埃克特和莫克萊用電子管製造出了真正的電子計算機。現在,計算機已成為不可缺少的信息處理工具。
Ⅸ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發明過程
世界上第一台電腦的名字叫「艾尼阿克」
佔用好幾個房間,耗電/發熱量極其巨大,聽說有8萬多個電子管,而且每十分鍾就要更換掉一些
Ⅹ 電子蛙眼是什麼發明的
基於仿生學的發明。仿生學家洛克根據蛙眼的原理和結構,發明了電子蛙眼。電版子蛙眼權可以像蛙眼一樣,看活動的東西很敏銳,對靜止的東西卻視而不見,敏銳迅速地跟蹤飛行中的真目標。目前安防攝像機基本上都有這一功能,也就是在它監視范圍內工作時並不會一直錄像,僅僅輸出監控圖象,當活動物體進入監控范圍時就會自動啟動錄像,大大節約了儲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