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醫葯

創造醫葯

發布時間:2020-12-08 21:57:15

㈠ 神醫華佗發明了什麼葯創造了什麼運動健身法

華佗發明了:抄「麻沸襲散」;創造了「五禽戲」。

麻沸散:
華佗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葯,而且在針術和灸法上的造詣也十分令人欽佩。華佗到處走訪了許多醫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葯物,經過多次不同配方的炮製,終於把麻醉葯試製成功,他又把麻醉葯和熱酒配製,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覺,再剖開腹腔、割除潰瘍,洗滌腐穢,用桑皮線縫合,塗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間康復。因此,華佗給它起了個名字——麻沸。

五禽戲:
華佗也是中國古代醫療體育的創始人之一。他不僅善於治病,還特別提倡養生之道。他曾對弟子吳普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俗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戶樞不朽也」。華佗繼承和發展了前人「聖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預防理論,為年老體弱者編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種禽獸姿態的健身操——「五禽戲」。

㈡ 我國目前對葯物發明創造保護採取了哪些措施

1.專利保護,可以對你的發明申請專利。
2.中葯保護,對療效確切的中版葯品種,申請中葯保權護產品。
3.我國葯品注冊管理辦法第六十六條規定: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根據保護公眾健康的要求,可以對批准生產的新葯品種設立監測期。監測期自新葯批准生產之日起計算,最長不得超過5年。監測期內的新葯,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不批准其他企業生產、改變劑型和進口。

㈢ 屠呦呦創造「青篙素」這一巨大的醫葯財富的源泉有那些

屠呦呦創造「青篙素」這一巨大的醫葯財富的源泉在於:中醫和中葯是巨大的醫療專資源,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寶屬貝。100多年來,西醫傳入中國,好像西醫才是正統的治療手段,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寶貴財富被棄之一邊,當作封建垃圾批判。
青蒿素是我國醫葯衛生科學工作者繼承祖國醫葯學遺產,運用現代化科學知識和方法,從青蒿中提取出來的。青蒿素的成功製取借鑒了許多中國傳統的中草葯醫書,例如東晉名醫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元朝《丹溪心法》、明朝《普濟方》、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等。然而這些醫書的記載都不是很詳細,且沒有說明其科學依據,屠呦呦研究員就以這些醫書作為重要參考,並從東晉葛洪的處方「青蒿一握,水一升漬,絞取汁服」中 到了靈感,再結合自己的思考和實驗,終於成功地提取出青蒿素。如果全盤否定中國古代科學,也就沒有今天的青篙素!

㈣ 是什麼為醫葯學書籍的大量印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雖然在唐代已經發明,但當時主要用於佛經像的印製,醫學書籍仍然只能靠學者們手寫傳抄。到了宋代,由於印刷術的改進和造紙術的進步,才給醫葯學書籍的大量印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㈤ 彭司勛的創新葯物

彭司勛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十分重視新葯的研究開發工作。早年,他主要從事葯物分析和中樞神經系統葯物的研究,重點研究安定葯和鎮痛葯,曾創制多種具有鎮痛或降壓作用的吲哚類化合物,其中如I2h臨床試用對術後止痛效果較好。他結合中葯麻醉的研究合成的祖師麻甲素類似物,有較好的麻醉鎮痛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間,科研中斷,資料散失,1975年,才又重新開始新葯研究。不久,他試製成功了抗癌葯六甲嘧胺(HMM),此葯獲得1980年江蘇省科技成果獎,並已鑒定投產。
1979年,他又承擔了難度較大的抗生育葯物的研究工作。他考慮到現有甾體避孕葯對人體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便從非甾體化合物入手進行研究。他充分挖掘中草葯資源,以天然活性成分為先導物,先後合成了對-羥基苯丙烯酸衍生物,白花素衍生物及馬兜鈴次酸開環衍生物等。這些葯物經避孕活性篩選,雖未獲得滿意的效果,但這項工作卻積累了不少科研經驗。
新葯研究是涉及多學科、多環節的創造性工作,難度大,周期長。「葯物設計」是為了適應新葯研究的需要而建立的一門新學科。彭司勛於1979年夏主持了全國首次《葯物設計》討論會,對《葯物設計》的內容、現狀和進展進行了交流,為中國開展這方面的工作起了推動作用。
中國新葯研究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彭司勛和許多葯學界老專家早就呼籲要重視新葯研究,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並建議就如何改變新葯研究的落後狀態,盡快創制出於中國獨特的新葯進行研討。這一倡議得到了領導部門的支持,經彭司勛與有關部門積極配合,1988年6月,在南京召開了「全國新葯研究與開發討論會」。參加會議的代表中有畢生從事新葯研究的老一輩專家教授,也有目前肩負研究、開發、生產重任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會議對新葯研究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並提出了有關政策和措施,供領導部門參考。彭司勛從新葯研究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艱巨性出發作了發言。這次會議對中國新葯研究起了促進作用。
近年來,他結合指導研究生,主要從事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葯物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目前,重點研究作用於鈣或鉀通道的化合物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及其分子模型。他曾分別以黃連素、漢防己鹼為原型物,通過結構改造,在合成的許多化合物中,發現具有較好的降壓作用和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化合物各一種,此外,還發現另一化合物具有抗炎鎮痛活性。這些研究均獲得國家醫葯管理局新葯研究基金的資助,正進行臨床前葯效學和毒理學的研究。為了加速研究工作的進展,他積極倡導和組織與國內外高校及制葯企業進行廣泛協作。他是中國葯科大學葯物化學的學術帶頭人,1989年,經國家教委評審,該校的葯物化學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1986年,被聘為北京醫科大學「天然葯物和仿生葯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1989年,任國家醫葯管理局新葯研究基金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第二屆葯品審評委員會委員。

㈥ 為了保護人類的身體健康,科學家和醫葯工作者發明創造了各種各樣的什麼有效地

答案: 葯品 預防 遏制
為了保護人類的身體健康,,科學家和醫葯工作者發明製造了各種各樣的(葯品),有效 地(預防)和(遏制)了疾病的發生。

㈦ 葯融圈為什麼可以創造出生物醫葯創業創新生態系統

他們專業,精英,共建生物醫葯圈

㈧ 中醫葯科技如何創新

而技術創新的本質是一個綜合性過程,是技術開發與實際應用的有效統一,核心在於科技的應用,強調的是經濟性與應用性。中醫葯科技創新體系應表現在知識創新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管理創新體系三個方面。中醫葯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構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創新體制和機制;創新人才培養;創新平台建設;創新項目和成果;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下面我們針對這些構成要素進行分析。 建立中醫葯創新體制和機制,首先,各級政府應充分重視中醫葯事業的發展。要加大對中醫葯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投入 ,加強中醫基礎理論和戰略攻關課題的研究 ,將中葯產業開發列入當地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之中 ,給中醫葯人員創造良好的提高與發展空間 ,尊重知識 ,尊重人才 ,制訂措施鼓勵中醫葯人員的科研創新。中醫葯創新的突破及推廣應用 ,需要建立相應的創新體制、科學管理,機製作保證。把中醫葯當產業實業來發展 ,實行投資多元化 ,鼓勵發展民營中醫葯企事業 ,鼓勵發展民間中醫葯事業。國家要明確扶持的重點 ,設立政府科研基金 ,重點扶持有優勢、有特色的中醫葯企業搞好科技創新 ,支持中醫葯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科技研究,成為創新的重要基地 ,鼓勵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與大中型企業、基層醫療單位搞「聯姻」、技術轉讓、技術合作 ,使中醫葯科研成果能轉化為新的生產力 ,為經濟建設作貢獻。要扶持中醫醫療機構的建設和發展。中醫醫療機構是中醫科研的重要陣地,但比起其它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一般來說起步晚、投資少 ,顯得「先天不足」 ,尤其是縣級中醫院比起縣醫院來大多條件差異明顯。因此 ,建議各級政府要繼續採取措施扶持各級中醫醫療機構的建設 ,使各級中醫醫療機構的基本建設跟上同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的步伐。只有設備完善、人才充實、管理健全的各級中醫醫療機構才能擔當起中醫科研醫療及預防保健工作的發展與創新。當然科技創新的重點還是要在高校,高校在其中要發揮領導作用,大力開展校企合作,而且要打破常規,組建適應課題需求的科研團隊,突破界限,構建科技資源有效利用新模式。鼓勵多學科交叉,解決中醫葯的重大科技問題及難題。同時,轉變觀念,不斷創新中醫葯的科技管理體制和機制。 關於中醫葯創新人才培養,一定要堅持繼承與發展二個方面,中醫葯是傳統的,必須在很好的繼承基礎上才談得上創新,以往我們的教育,人才培養過於強調創新,強調現代化,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經典的學習和繼承,許多名老中醫已經站出來對此做了嚴歷的批評。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所渭 「 創新人才」是指具有創新精神的創造性人才 ,即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具體來講 ,中醫葯創新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包括如下幾方面:廣博的知識與合理的知識結構,時刻准備創新的意識,堅持不懈的創新精神,靈活的創新思維,有計劃的創新學習和努力的創新實踐。但目前中醫人才的現狀卻是知識面狹窄,知識結構不合理,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淡薄,創新思維學習不夠,實踐能力不強等。中醫葯院校學生普遍存在重理輕文的傾向,重專業知識的學習,輕人文知識的儲備;重中醫葯學知識的積累和中醫葯學技術的學習,輕人文精神的修養。高等中醫葯教育仍是以課堂講授為中心,教學內容主要圍繞專業考試開展,教學方法仍是滿堂灌,而學生學習多是死記硬背,以通過考試為目標 ,加之課程繁重,使之難以進行創新學習。過高的專業程度,單薄的知識結構,狹窄的知識面,學科之間缺乏相互交融,從而使中醫葯學生思想不活躍,缺乏創新的沖動與慾望,思維方式呆板。古代中醫葯未能走上實驗醫學發展的道路,忽略醫學實驗活動,而多在理、法、方、葯等方面傾注力量。這種狀況導致當代中醫葯學生動手能力不強。面對這些情況,我們人才培養一定要須以繼承為基礎,培養學生具有扎實寬厚的中醫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強調中醫葯教育與人文教育並重,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進行理性思考、解析和發掘 ,探索一條既有鮮明時代特點,又遵循中醫葯教育規律的中醫葯學與人文精神融合的教育之路。必須深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拓寬專業口徑,應及時將中醫葯學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最新科研成果納入課程中去,必須改革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不斷推出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參與式等新的教學方法,竭力營造和諧、寬松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發散式和求異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啟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開發蘊藏在學生身上潛在的創新品質,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必須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加強中醫葯學生的科研實踐。 科研實踐是對創新人才的最有效的培養和鍛煉,學校應把科研育人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學生科研活動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措施,加強學生科研實踐,充分發揮科學研究對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創造能力的機會和空間,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要改革較為僵化的中醫葯高等教育體制,才有可能為培養創新人才創造條件。 關於中醫葯創新平台的建設,在前面論述創新機制與體制中已經涉及到這方面的問題,中醫葯科研創新的平台,不僅僅包括中醫葯各類各級學校及醫院,中葯企業,研究院所等,還包括無形的政策法律環境,一個好的平台,可以極大的促進中醫葯科技的健康發展,因此,對於中醫葯創新平台的建設,這二個方面都不能放鬆,特別是對於廣東省,我們要抓住建設中醫葯強省的時機,大力建設好我們中醫葯發展的平台,推動中醫葯的大力發展。創新平台建設是科技創新的基礎,是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的載體,也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沒有一流的科技創新平台就不可能有全面持續發展的科技成果,就無法實現科技創新的目標。作為高校,要努力建設好重點實驗室,建設好附屬醫療機構和科研環境。大力引進各類人才,做好人才,學科的整合工作,有效利用科技項目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注意吸納社會資金,建設好創新平台。要充分利用中醫葯創新平台,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學科及學術交流,提高中醫葯科技創新持續發展的能力。 關於中醫葯創新項目和成果,中醫葯以整體觀和辨證論治作為自己的特色,個體化治療一方面有利於病人及病情的恢復,但同時卻不利於工業化的生產,中醫葯的創新必須要解決好這個矛盾,推動中葯的現代化,使之能更便利,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在中醫葯科技成果管理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起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成果管理制度,當前形勢下,對中醫葯知識產權的管理要堅持「嚴格」與「寬松」並舉。「嚴格」體現在要主動提出知識產權要求,特別要研究目前網路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的新措施,建立起通過知識產權保護中醫葯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寬松」體現在中醫葯科技成果的創造者、發明者思維要放開,應從國家和社會的層面來強調中醫葯知識產權的所有權。在保證有形無形資產不流失的情況下,採取靈活措施,依法保證並在一定程度和范圍擴大中醫葯科研人員享有的權利,中醫葯創新項目要從多方面大力支持,推動成果的轉化,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關於中醫葯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目前也存在很大的問題,比如課題項目的分配不合理,人才結構的不合理,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醫葯創新工作的展。如何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需要從以下多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加大投入,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基層科研差的問題,適當把科研力量向醫療,教學一線靠近,使科科研工作真正成為有源之水,發展有力,特別是對於中醫葯的創新,必須以臨床療效為第一要務,從療效上狠下功夫。才是科研及中醫學本身的發展之路。人才的培養也需要資源的合理化配置,對於年輕,有工作能力的中醫學生,要大力支持進行科研工作。支持創新,敢於嘗試。對於中醫繼承方面的科研,也要加大重視,從文獻中發現創新點,同樣是最好的中醫葯科技創新。

㈨ 人為什麼會創造葯物

因為人吃五穀生百病,但是又不甘心一病就死,所以發明葯物與病症抗衡。這個和人類發明武器其實是一樣的

閱讀全文

與創造醫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