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最早的手機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手機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5-03-02 06:00:43

1. 手機是誰發明

手機是馬丁·庫帕發明的。

1973年4月,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工程技術員「馬丁·庫帕」發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機。當庫帕打世界第一通行動電話時,他可以使用任意的電磁頻段。

庫帕一直致力於研發手機,但當他發現無論手機變得多輕便,也沒有如他所料想的那樣普及時,他開始思索其他原因。庫帕發現,干擾、串音、雜音現象經常發生在手機通話過程中。

手機通話質量已經成為了阻礙手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了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把人類從固定電話中解脫出來,庫帕決心放棄手機機身的開發事業,轉投無線技術領域。

(1)最早的手機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從1973年到1983年,庫珀帶領著他的團隊對第一部手機進行了5 次技術革新,每一次都成功地讓手機變得更小更輕。「到1983年,我設計的手機已經只有450克了。」庫珀對此頗感自豪。不過,當時的手機價格相當昂貴,達到4500美元。

1983年,摩托羅拉第一部手機面向市場出售。此時,馬丁·庫帕選擇離開摩托羅拉,自己創業。他和另外兩名合夥人(合夥人之一後來成為了他的妻子)一起,於當年10月開辦了一個為手機工業提供軟體和手機計費系統的公司。很快,公司取得了成功,1986年庫帕將公司售出。

庫帕一直致力於研發手機,但當他發現無論手機變得多輕便,也沒有如他所料想的那樣普及時,他開始思索其他原因。庫帕發現,干擾、串音、雜音現象經常發生在手機通話過程中。手機通話質量已經成為了阻礙手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了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把人類從固定電話中解脫出來,庫帕決心放棄手機機身的開發事業,轉投無線技術領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手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丁·庫帕

2. 是誰發明了手機

發明手機的是:馬丁·庫帕。
馬丁庫帕,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著名發明家,因為率先研發出行動電話,被稱為行動電話之父。
1950年,取得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碩士學位。在當時,庫帕是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他在摩托羅拉工作29年後,在矽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技術研究公司。
1973年4月3日,位於紐約曼哈頓的摩托羅拉實驗室里爆發出一陣陣掌聲。研究團隊的領導者馬丁庫帕舉著他們的研究成果:世界上第一部手機,它的誕生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無線通信的誕生。

3. 手機是誰發明的

手機的發明者是馬丁·庫帕。

馬丁·勞倫斯·庫帕(英語:Martin Lawrence Cooper,1928年12月26日),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著名發明家,因為率先研發出行動電話,被稱為行動電話之父。

馬丁·庫帕發明手機的靈感來自於電視劇《星際迷航》,他說:「當我看到劇中的考克船長在使用一部無線電話時,我立刻意識到,這就是我想要發明的東西。「

拓展資料:

手機發明背景: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打了一通,引得過路人紛紛駐足側目。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當時,庫帕是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

這世界上第一通行動電話是打給他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一位對手,對方當時也在研製行動電話,但尚未成功。庫帕後來回憶道:「我打電話給他說:『喬,我現在正在用一部攜帶型蜂窩電話跟你通話。』我聽到聽筒那頭的『咬牙切齒』——雖然他已經保持了相當的禮貌。」

到今年4月,手機已經誕生整整30周年了。這個當年科技人員之間的競爭產物現在已經遍地開花,給我們的現代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馬丁·庫帕今年已經74歲了,他在摩托羅拉工作了29年後,在矽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技術研究公司。目前,他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丁·庫帕當時的想法,就是想讓媒體知道無線通訊——特別是小小的移動通訊手機——是非常有價值的。另外,他還希望能激起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興趣,在摩托羅拉同AT&T(AT&T也是美國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競爭中,能支持前者。

閱讀全文

與最早的手機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根據著作權的規定 瀏覽:12
寧夏理財規劃師證書領取 瀏覽:880
地雷的發明 瀏覽:121
對建築物享有管理權的業主 瀏覽:231
星漣海馬鞍山 瀏覽:722
湖南咨詢工程師投資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699
英賽嘉華知識產權怎麼樣 瀏覽:111
雲南初級葯士葯師主管葯師證書領取 瀏覽:429
版權注冊報價 瀏覽:106
榆次工商局電話 瀏覽:880
核彈頭發明 瀏覽:15
簡述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區別 瀏覽:682
馬鞍山遇園 瀏覽:279
優剪轉讓 瀏覽:216
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指標 瀏覽:792
注冊商標有效期多少年 瀏覽:13
如何處理山林糾紛 瀏覽:314
校內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168
創造與魔法中玉米分布圖 瀏覽:855
陝西知識產權代理機構調查報告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