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中國古代時期,為何要實施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得說明一下,中國古代,從來都不是一夫多妻制,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一個男子真正能被稱為「妻」的只有能有一人,男子的配偶在身份上並不是平等的。
其實任何制度的實行,都是符合當時的社會情況的,而婚姻制度作為一種社會制度,也是這樣的,而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形成的關鍵,在於社會的性別與貧富的不平衡造成的。
而在古代,妻妾的地位是嚴重的不平等的,妾的地位要遠低於妻子的地位。一般來說娶妻的話,是需要講究門當戶對的。但妾的地位相對就要低不少,妾多數不被稱為娶,而是納,更多的妾是直接買來的。看過水滸等古代名著的就知道,而且古代的文人把自己的妾送給朋友的都有不少,甚至是有蘇東坡把懷孕的妾送人的。
大戶人家的女兒是不願意給門當戶對的家庭做妾的,能做妾的女子,多數都是貧家的女兒,所以才有買妾之說。
而男女比例的失調更多的是來自與底層,畢竟高層的有錢人很少是會上戰場,服徭役這種事情的,這就導致了底層的男女比例會失調,那麼多出來的女子,多數就會被賣為妾之類的,被富人收入房中養起來。從而從大致上維持這個社會平衡。這種制度其實是和當時的社會環境相適應的。
這就是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形成的原因。但現在因為女性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以及性別比例的趨向平衡,所以一夫一妻成為了大多數國家的選擇。
㈡ 關於一夫多妻制
自然演變
人類從巢居到黃帝造宮室以後的屋居,逐步形成了家,在古代,由親親和尊尊及和此類似的關系組成的大的家族就是國的雛形,而近代社會的家卻是國的一個基本生活單位,家庭的功能和作用和古代的有了很大的區別,而這一切都是很神奇地自然形成的,有了家以後才有了夫婦,有了夫婦以後才有了婚姻,據古籍記載:燧人氏時期開始有世代和夫婦之道,伏羲才開始制嫁娶,至於婚姻的作用和意義,《禮記》上面說的很清楚:合兩姓之好,上以祀宗廟,下以繼後世。古代中國以祖先為神,拜祖活動類似宗教,是最重要的社會活動,所以婚姻的作用就是祭祀祖先和傳宗接代,現代社會有所不同,由於有了婚姻自由等因素,最起碼多了糅合愛情和教育子女的作用。
我們知道,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在世界許多國家(包括中國)是由法律確定的,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因為人類社會自古至今,絕大部分都自覺地遵守這個習慣,可以說,沒有法律的約束,這個制度依然能夠在大多數的人類中得到很好的貫徹,說明一夫一妻制度是自然形成的的習慣,法律是為了強調民主平等才滯後地制定了這個制度,那麼為什麼人類能夠自然形成這個習慣呢?我將從下面幾個方面簡單地闡述這個問題:
一、人類和動物進化的方向不同,西方有個費雪定律,這個定律基本上被證實,意思就是一切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在性別的比例皆為一比一,而雄性佔有雌性而擁有交配權的比例是由雄雌兩者的體重的比例決定的,結果推算出人類的比例為一比三,也就是說,一個強壯的男人必須擁有三個女人才符合優良基因得以遺傳的物競天擇的規律,可事實上,人類卻例外地沒有遵循這個規律,其原因就是我們人類需要進化的方向和動物是有區別的,人類得以成為地球的主宰靠的是智慧和無與倫比的龐大的社會合作性,一夫一妻制使得人類有了極其多樣的不同結合,這些不同的結合產生各種有復雜差異的人,這將有利於我們的多方位的發展,人的身體上和智慧上的差異比其他哺乳動物不知道要大出多少,而正是這些差異使得我們每個人有了不同的智慧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的技能,這些不同點的組合,使我們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偉大而燦爛和豐富的文明,一比三的結合方式只能夠使我們的後代體質更強壯,這卻是沒有什麼意義的,野蠻人都很強壯,但他們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說,我們人類依然沒有逃脫天擇的規律,只是選擇了不同於其他動物的進化方向,我們人類在身體上的進化就表現在頭部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也許有人會反駁,說我們現代人類身體上的進化在身高上有所發展,我認為這是沒有矛盾的,說明人類想往高度上進化和發展,人類為了拓展生存空間,除了要做地球的主宰,同時也想做太空的主宰,擺脫地球的引力是我們潛意識中最大奢望。
二、一夫一妻制從遺傳角度上看,更有利於後代的健康,隨著基因密碼的破譯,我們知道下一代子女的基因中各佔了父母的一半,如果實行一夫多妻制或一妻多夫制,這樣的家庭肯定比一夫一妻制會產生更多的後代,那麼在經過若干世代以後的婚姻中,新的結合的夫妻雙方具有重復基因的可能性和幾率就會增大(也就是血系更親近的可能性增大),我們都知道顯性和隱性基因的遺傳規律,所以說,一夫一妻制更符合遺傳規律,對人類的健康更為有利。
三,更好地培育後代迫使人類實行一夫一妻制,人類是所有哺乳動物中在出生以後成長過程最緩慢的,和鳥類有點相似,鳥類有95%都實行一夫一妻制,原因就是小鳥成長到能夠獨立生活的時間很長,必須翅膀硬了、會飛了才可以,兩只鳥同時培育小鳥,將更能提高其生存率,我們人類的成長過程更復雜,包括身體和大腦完全停止發育竟然要達到18年以上,同時人類絕大多數都擺脫了自然經濟狀態,如果需要完全適應社會經濟環境下的生存,父母要花的心血更大,所以一夫一妻制既順應人類的生物性特點,更順應了人類社會性這個特點,兩個人的精力同時都傾注在後代身上對其成長和教育皆有好處。
四、人類社會(或種群)穩定和平衡更需要實行一夫一妻制,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拿一個部落族群來說,如果不實行一夫一妻制,沒有妻子或沒有丈夫的人數至少佔了一半,這類人為了爭奪做夫婦的權利。無疑是最不安定的因素,這樣將會產生無休止的爭斗,為了得以穩定以及符合平衡規律,一夫一妻制肯定是最好的最有效的辦法,否則流血事件時時發生,對部落的發展和生存都是個巨大的威脅,作為哪怕是最原始的部落首領應當都能夠清醒地看出這個問題,現代文明社會的人就更不用說了。
五、以上主要是從人類的生物性角度闡述了一夫一妻制的必要性,也就是說,生物的自然法則迫使人類需要實行一夫一妻制,那麼從社會性的角度來看,一夫一妻制就更是最合理的了,首先從社會可能性來談,人類社會自步入農耕時代以後,農業文明和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使得一夫一妻完全有能力獨立地在家庭里撫養下一代,進入工業文明社會,這種能力就更加強了,而在亂婚制的原始社會,往往是幾個母親撫養一個孩子(註:其實這和第三點是沒有矛盾的,作為孩子同時得到父母雙方的親身撫育更為有利,),而進入文明社會以後,一夫一妻制的存在就有了成熟的條件。
六、從經濟角度來看,一夫一妻制符合最高經濟效率原則,這個道理很簡單,作為社會最基本的生活單位——家庭,都是一夫一妻制的同一結構,這樣將更有效地發揮了家庭各個成員的優勢,對整個人類的經濟活動也提供了更方便的條件,就拿軍隊的後勤工作來比喻,所有的軍人從衣食住行上的後勤保障越是同一,其後勤工作就越簡單,就越有秩序,效率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再好比家庭的住房,每個家庭的結構越是同一(比如都是四口之家),住房就越便於同一標准地建造,其效率當然就高了。
七、從人類的文明必然要進步來看,一夫一妻制是最能提前順應文明發展步伐的制度,這個道理同樣不復雜,民主和自由是人類所共同追求的目標,歷史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人人生而平等,如果不實行一夫一妻制,一半以上的人連婚姻的最基本權利都沒有了,還平等個什麼??所以真正步入文明社會的國家,真正順應了文明社會的潮流的國家,都在法律上確定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綜上所述,一夫一妻制是自然的產物,是文明的產物,可這種制度或習慣是在人和動物有聯系和區別的矛盾中游離出來的,這就必然會激化出新的矛盾,比如婚外戀、妓女的產生等等,這都是人的本能使之,也說明了婚姻和愛情是有本質區別的,婚姻的功能具有社會性的多一些,而愛情卻是具有生物性和獨立性的方面多一些,這些新的矛盾是絕不能用取消一夫一妻制來解決,我們要承認這些新的矛盾的必然性,解決的方法同樣很簡單,就一句話,靠的是清醒的認識和理性的剋制。
㈢ 蒙古國人提議一夫多妻制,女性深表贊同,為何男性紛紛反對
導語:一夫多妻制,一說到這種制度,我們大多數觀眾都會想到我們中國古代封建的制度,這種制度可謂是深入人心,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文學創作,都充滿了這種有妻有妾的傳統。
但這也是很多年前了,讓人驚訝的是,現如今還有一個國家確推崇這個制度,讓我們去看看吧!
結語:無論媒體多麼推崇這種制度,對於一個理智的人而言這真的是弊大於利。這也是為什麼經常推崇而政府卻從來沒有真正執行的原因!所以對於這種制度,我們更應該用理性的思維去考慮。
㈣ 一夫多妻開始是誰先創造
一夫多妻開始不是誰先創造的,是社會演變而來。
1、從春秋戰國就開始了。
2、一夫多妻制,從春秋戰國以後,已逐漸以制度形式規定下來。一夫多妻,主要是在奴隸主、貴族、官僚中實行,他們當然可以隨心所欲地玩弄女奴,但那和婚姻無關,女奴連妾也算不上,只是供男子發泄性慾、玩之即棄的工具而已。多妻的情況,在當時的民間有,但不普遍,即使有妾,也不會多,而那些帝王、貴族、官僚的多妻,往往是以官制的形式規定,如《禮記·昏義》末段有雲:「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3、一夫多妻制:是一種一個男人同時有多於一位妻子的婚姻習俗。始於母權制後期,為父權制婚姻形式的特點,是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