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d等於的發明

d等於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3-05-06 15:51:40

① 拼音字母是誰發明

拼音字母是埃及人發明的。

1. 拼音字母的發明與產生:

23個聲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4個韻母,包括

a o e i u v

ai ei ui ao ou iu
ie ue er

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

16個整體認讀: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② 物理競賽書中瞬時速度v=dx/dt,這里的d是什麼符號我剛上高中,不太懂。

d是微分符號。
dx是指x的微分,就是x的微小變數,可以理解為x的變化量△x=x2-x1。
dt是指x的微分,就是t的微小變數,可以理解為x的變化量△t=t2-t1。
可以這樣理解:瞬時速度就是在喚前某一時刻前慧鏈歲或後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的位移與時間前睜的比值。

③ d這個字母是幾進制

進制中的D表示Decimal,這是十進制中的表示,如果是十六進制裡面的D的話就是13。

在進制中有很多單個的字母表示:O是Octet,它表示八進制,B是Binary,它表示二進制,H是Hex,它表示十六進制,D是Decimal,它表示十進制。


十進制是古印清鋒虧度人發明的。

從公元前2500到公元前1750年的哈拉帕文化時期開始,古印度人就答神採用十進制計數法。他們先是發明了1—9這九個數字元基扒號和定位計數法,後又提出了零的理論和作為演算基點的十進制。

印度人之所以按「逢十進一」的規則進行運算,大概是因為當時他們用10個手指輔助計數。有了十進制,所需要的計數的單數僅為0,1,2,3……9。中亞許多民族都逐漸採用了這個簡便的計數方法。

後來,阿拉伯人征服印度,對印度的10個數字加以修改,傳到了歐洲,印度數字及其計算方式就逐漸演變成為現今世界通用的阿拉伯計數法了。

④ 除法符號是哪個發明的除法符號又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

用這個符號表示除法,首先出現在瑞士學者雷恩於1656年出版的一本代數書中,在兩點中間放上一橫,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幾年以後,該書被譯成英文,才逐漸被人們認識和接受。

⑤ D電腦是誰發明的啊

電腦

diàn nǎo

computer
英文PC (Personal Computer) 是個人計算機

用電子等部件模擬的具有運算埋碼念能力的物體,學名計算機。

最初由約翰·馮·諾依曼發明(那時電腦的計算能力相當於現在的計算器,有三間庫房那麼大,後逐步發展而成。

是一種能夠按照指令對各種數據和信息進行自動加工和處理的電子設備

一般來說電腦由二部分組成,即硬體和軟體。硬體包括:顯示器、滑鼠、鍵盤、機箱、電源、主板,CPU、音效卡、顯卡、光碟機(軟碟機已淘汰)、內存、硬碟,有些還包含網卡、音箱、耳機、列印機、掃描儀、攝像頭、手寫板等外部設備。軟體又分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

電腦學名計算機,是由早期的電動計算器發展而來的。1946年2月14日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埃尼阿克」計算機的最初設計方案,是由36歲的美國工程師 莫奇利於1943年提出的計算機的主要任務是分析炮彈軌道。美國軍械部撥款支持研製工作,並建立了一個專門研究小組,由莫奇利負責。總工程模桐師由年僅24歲的埃克特擔任,組員格爾斯是位數學家,另外還有邏輯學家勃克斯。「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另加1500個繼電器以及其它器件,其總體積約90立 方米,重達30噸,佔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間30多米長的大房間才能存放,是個地地道道的龐然大物。這台耗電量為140千瓦的計算機,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比機械式的繼電器計算機快1000倍。當「埃尼阿克」公開展出時,一條炮彈的軌道用20秒種就能算出來,比炮彈曬身的飛行速度還快。埃尼阿克的存儲器是電子裝置,而不是靠轉動的「鼓」。它能夠在一天內完成幾千萬次乘法,大彎困約相當於一個人用台式計算機操作40年的工作量。它是按照十進制,而不是按照二進制來操作。但其中也用少量以二進制方式工作的電子管,因此機器在工作中不得不把十進制轉換為二進制,而在數據輸入,輸出時再變回十進制。「埃尼阿克」最初是為了進行彈道計算而設計的專用計算機。但後來通過改變插入控制板里的接線方式來解決各種不同的問題,而成為一台通用機。它的一種改型機曾用於氫彈的研製。「埃尼阿克」程序採用外部插入式,每當進行一項新的計算時,都要重新連接線路。有時幾分種或幾十分種的計算,要花幾小時或1~2天的時間進行線路連接准備,這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它的另一個弱點是存儲量太小,至多隻能存20個10位的十進制數。英國無線電工程師協會的蒙巴頓將軍把「埃尼阿克」的出現譽為「誕生了一個電子的大腦」,「電腦」的名稱由此流傳開來。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是電腦發展的最新階段。到1976年,由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成的「克雷一號」,使電腦進入了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使電子計算機不斷向著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統化的方向更新換代。

20世紀90年代,電腦向「智能」方向發展,製造出與人腦相似的電腦,可以進行思維、學習、記憶、網路通信等工作。

進入21世紀,電腦更是筆記本化、微型化和專業化,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萬次,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展了人的智能。於是,今天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作電腦了。

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由IBM於1981年推出。

⑥ d這個字母是幾進制

十進制。

一般來說,D表示十進制,H表示十六進制,B表示二進制,OQ表示八進制。這些字母都是這些進制的英文單詞的首字母。D加在數字的末尾,以表明這個數是十進制,D本身沒有局返數字的意義。

每種進制的數後面規則的話都應該有個字母來表明這個數是多少進制的數的。

與度量衡

中國十進制度量衡有久遠的歷史。公元前6世紀的一把周朝尺刻有十謹虧分之一的寸和百分之祥臘神一的分。

王莽官定一百副青銅容量標准,一斛=十斗,一斗=十升,一升=10合。

傳統度量衡不是完全使用十進制,例如1斤等於16兩、1呎等於12吋等。公制完全使用十進制,使換算較直接。中華民國政府於1920年代推行市制以與公制接軌。

1980年代中國香港政府便曾大力宣傳十進制的好處,當時有口號如「採用十進制,公道又易計」或「十進制,好易計」等,但民間至今仍常用舊制、英制等非十進制換算。

⑦ 英文字母是誰發明的

26個英文字母是誰發明的?
英文26個字母的由來

人們都知道,英文有26個字母。但這26個字母的來歷,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原來,英文字母淵源於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淵源於希臘字母,而希臘字母則是由腓尼基字母演變而來的。

腓尼基是地中海東岸的文明古國,其地理位置大約相當於今天黎巴嫩和敘利亞的沿海一帶。「腓尼基」是希臘人對這一地區的稱謂,意思是「紫色之國」,因該地盛產紫色染料而得名。羅馬人則稱之為「布匿」。

公元前20世紀初,在腓尼基產生一些小的奴隸制城邦,但從未形成統一的國家。在古代,腓尼基以工商業和航海業聞名於世。至公元前10世紀前後,其活動范圍已達今塞普勒斯、西西里島、撒丁島、法國、西班牙和北部非洲,並建立了許多殖民地。公元前8世紀以後,亞述、新巴比倫等國相繼侵入腓尼基。公元前6世紀,腓尼基終於被波斯帝國兼並。

大約公元前13世紀,腓尼基人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個字母(無母音)。這是腓尼基人對人類文化的偉大貢獻。腓尼基字母是世界字母文字的開端。在西方,它派生出古希臘字母,後者又發展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而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是所有西方國家字母的基礎。在東方,它派生出阿拉美亞字母,由此又演化出印度、 *** 、希伯萊、波斯等民族字母。中國的 *** 爾、蒙古、滿文字母也是由此演化而來。

據考證,腓尼基字母主要是依據古埃及的圖畫文字制定的。在古埃及,「A」是表示「牛頭」的圖畫;「B」是表示「家」或「院子」的圖畫;「C」和「G」是表示「曲尺」的圖畫;「D」是表示「門扇」的圖畫;「E」是表示一個「舉起雙手叫喊的人」的圖畫;「F」、「V」、「Y」是表示「棍棒」或「支棒」的圖畫;「H」是表示「一節麻絲卷」的圖畫;「I」是表示「展開的手」的圖畫;「K」是表示「手掌」的圖畫;「M」是表示「水」的圖畫;「N」是表示「蛇」的圖畫;「O」廠表示「眼睛」的圖畫;「P」是表示「嘴巴」的圖畫;「Q」是表示「繩圈」的圖畫;「R」是表示「人頭」的圖畫;「S」和「X」是表示「丘陵地」或「魚」的圖畫;「T」是表示「銀冊大豎十字型」的圖畫;「Z」是表示「撬」或「箭」的圖畫。公元前2世紀時,拉丁字母已包括了這23個字母。後來,為了雕刻和手寫的方便,並為了使母音的「V」和輔音的「V」相區別,便把原來的「V」的下方改成圓形而定為母音「U」;又把兩個「V」連起來變出了一個做輔音用的「W」,這個「W」的出現已是11世紀的事了。後來人們又把「I」稍稍變化而另創出一個輔音字母「J」。這樣,原來的23個字母再加上「U」、「W」、「J」三個字母,就構成了26個字母的字母表了。中世紀時,拉丁字母基本定型,後世西方文字(當然也包括英文)都是鋒豎由它演變而來。 原載1993年《歷史大觀園》
26英文字母是誰發明的
英文字母並非是由英國人創造的,英文字母是在約3500年前由腓尼基人發明的。腓尼基人精於航海和經商,他們把極為有用的22個字母傳到了希臘。希臘人經過增減定下了24個字母。英國人是在羅馬人之後學到這些字母的。他們又增加了J, U和W,才形成今日的26個英文字母。 謝謝採納
英文字母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英語,作為當今世界事實上的國際社交語言,它取得的成功是史無前例的。從使用它的人姿叢口來說,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數僅次於漢語而居世界第二位,大約有四億多人。然而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英語的人數,要遠比這多得多,可以說分布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各個民族,在這一點上漢語是望塵莫及的。它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英倫三島的第一批印歐居民是塞爾特人。原先島上可能還有更早的居民,但是人煙稀少,所以沒有留下多少遺跡。前文提到,塞爾特人是古印歐人的一支,大約在四千五百年前離開他們在東歐的故鄉向西遷移,在公元前一千年時(相當於我國商朝末年、西周初年),他們成了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一個強大民族。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相當於我國春秋時期),他們開始向西遷移,後來到了英倫諸島。這就是印歐人的第一次「入侵」。

印歐人的第二次入侵是在公元五世紀中葉,當時生活在現在的德國和丹麥交界處有兩個部落,一個是石勒蘇益格(Schleswig)的盎格魯(Angles),另一個是霍爾施坦因(Holstein)的薩克森(Saxon)。石勒蘇益格/霍爾施坦因現在是德國最北面的兩個州,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從丹麥那裡「取得」的。這兩個部落從那裡跨過北海,占據了英格蘭,原來的塞爾特人很快地後退到威爾士、愛爾蘭和蘇格蘭高地。English一詞就出自Angles,原意為「角落」,意即他們來自歐洲大陸的一角。在古英語中Angle寫作Engle,他們的語言叫做Englisc(在古英語中「sc」讀如「sh」,如「sceap」——

「sheep」)。順便說一句,「塞爾特」(Celt)中的c可以讀如s或k,所以也叫「凱爾特」,美國人中有許多來自蘇格蘭和愛爾蘭,所謂的「美國腔」可能是凱爾特口音。波士頓不是有個著名的球隊叫「凱爾特人隊」嘛。

古英語一直發展到公元1066年法國的諾曼人入侵。在此以前,由於受北歐人和羅馬人的影響,許多斯堪地那維亞詞彙和拉丁詞彙溶了進來。前者如egg,cake,skin,leg,window,hu *** and,sky,fellow,skill,anger,flat,ugly,odd,get,give,take,raise,call,die,they,their,them;後者如street,kitchen,kettle,cup,cheese,wine。塞爾特語的遺跡大多留在地名中,如Thames,Kent,Dover。

諾曼人的入侵為英語帶來了大量的法語詞彙,這使得現代英語中存現大量的同義/近義詞:shut/close,answer/reply, *** ell/odor,yearly/annual,ask/demand,room/chamber,wish/desire,might/power(英語詞/法語詞)。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產肉的動物多是英語詞,如ox,cow,calf,sheep,swine,deer,而它們的肉則是法語詞,如beef,veal,mutton,pork,bacon,venison。大概持法語的多為貴族統治者,只注意他們餐桌上的肉,並不在意牲畜們叫什麼。

另外在已有的英語/斯堪地那維亞語同義詞基礎上,如英語的wrath和斯堪地那維亞語的anger之外,法語又加了個ire。連我們漢語也貢獻了幾個詞:kowtow(叩頭),typhoon(台風),sampan(舢板),kaolin(高嶺土),tea(閩方言),shanghai(不是地名:-))。

這些外來語使英語成為一個表達力豐富的語言。盡管溶入了如......
英語是誰發明的
英語

英語,即英國的語言,英國的普通話為聲調詭秘的倫敦音.

英語是目前全世界最為通用的語言,原因來自於英國當時的強大,可想而知,如果中國在近三個世紀都保持世界霸主地位的話,世界最為重要的通用語言將為漢語.

目前本土語言是英語系的有英國,英屬各國,英國殖民地,美國等,甚至印度,新加坡這樣的亞洲國家也將英語做為官方語言,當然這與當時英國的殖民主義有關,也可見英語應用的廣泛程度遍布世界各個角落.

英語在下列國家和地區是第一語言:澳大利亞、巴哈馬、愛爾蘭、巴貝多、百慕大、蓋亞那、牙買加、紐西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英國和美國。

英語在下列國家和地區中是主要的語言,這些國家包括巴西(連同葡萄牙語)、加拿大(連同法語)、多米尼克、聖路西亞和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連同法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愛爾蘭共和國(連同愛爾蘭語)、賴比瑞亞(連同非洲語言)、新加坡和南非(連同南非荷蘭語和其它非洲語言)。

英語是下列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語言,但不是本地語言:斐濟、迦納、甘比亞、香港、印度、吉里巴斯、賴索托、肯亞、納米比亞、奈及利亞、馬爾他、馬紹爾群島、巴基斯坦、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索羅門群島、薩摩亞群島、獅子山、史瓦濟蘭、坦尚尼亞、尚比亞和辛巴威。

另外,英語在歐洲及日本是最普遍作為外語來學習的語言(32.6%),接著是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

英語來源:

英語(English)屬於印歐語系中日耳曼語族下的西日耳曼語支,由古代從歐洲大陸移民大不列顛島的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說的語言演變而來,並通過英國的殖民活動傳播到世界各地。根據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人數計算,英語可能是世界上第三大或第四大語言(1999年統計為322,000,000人),但它是世界上最廣泛的第二語言。上兩個世紀英國和美國在文化、經濟、軍事、政治和科學上的領先地位使得英語成為一種國際語言。英語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

與英語最接近的無疑是弗里西語,這種語言現在仍然被在荷蘭北部弗里斯蘭省的大約50萬人使用。一些人認為蘇格蘭語是與英語接近的一個獨立語言,而一些人則認為它是英語的一個方言。蘇格蘭語傳統上被認為是一種獨立的語言(有人甚至認為Ebonics是一個獨立的語言,但是這很有爭議性)。除了弗里斯蘭語外最接近英語的就是在荷蘭東部和德國北部的低地撒克遜語。其它相關的語言包括荷蘭語、南非荷蘭語和德語。諾曼人於11世紀征服英國,帶來大量法語詞彙,極大地豐富了英語。

英語歷史:

早期日耳曼人部落(弗里西族、盎格魯族、撒克遜族與朱特族)移民到英格蘭,英語就是從他們的語言中變化繼承下來。據《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記載,公元449年左右,不列顛群島國王伏提庚(Vortigern)邀請「盎格魯親戚們」來幫助他對抗皮克特人。作為回報,他賜予盎格魯族東南部的領土。隨後他又進一步尋求支援,撒克遜族、盎格魯族與朱特族人紛紛前來。《編年史》記載,最終這些「移民」建立了七個王國:諾森伯利亞、麥西亞、東盎格利亞、肯特、埃塞克斯、蘇塞克斯、威塞克斯。

日爾曼人入侵後,統治了當地的凱爾特語民族,本地語言主要於蘇格蘭、威爾士、康沃爾與愛爾蘭存活了下來。這些入侵者的語言逐漸形成了「古英語」,與近代弗里西語極為相象。English(英格蘭人、英語)、England(英格蘭)和East Anglia(東盎格利亞)這三個詞是分別從描繪盎格魯族的詞彙發展而來:Englisc、 Angelcynn、Englaland。

1066年諾曼征服後三百年內,英格蘭的國王只講法語。因此一大批法語詞......

⑧ 法拉第發明左d咩

麥可·法拉第 [編輯] 重要經歷 法拉第出生於英國紐因頓,接近現在的倫敦大象堡。法拉第家的經濟狀況並不好,他的父親詹姆士是個鐵匠以及基督教桑地馬尼安教派的一員,於1780年代從英格蘭的西北部來到倫敦。由於家境貧窮,因此他只好靠自學求取知識。14歲時,他成為書本裝訂商及銷售人喬治·雷伯的門生。7年學徒生涯中,他讀過大量書籍,包括以撒·華茲的「悟性的提升」,書中對於學習的原則與建議,法拉第一直遵行不輟。另外,他也從由珍·瑪西女士所寫的「化學閑聊」中得到很多啟發。在這些大量的閱讀之中,法拉第漸漸樹立起對科學的興趣,這其中,又以電學為甚。 1812年,時齡二十歲,隨著門生生涯走入尾聲,法拉第開始旁聽由赫赫有名的皇家研究機構的一員以及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爵士漢弗里·戴維以及市立哲學協會的創始者:約翰·塔特姆所開的演講。參加這些演講的門票大多是由威廉·譚斯(皇家愛樂協會的創辦人之一)給予法拉第。之後有一次,法拉第將自己在演講中細心抄錄,並旁徵博引,內容達三百字的筆記拿給戴維過目,戴維立刻給予他相當友善且正面的答復。也因此,戴維在一次三氯化氮實驗中發生意外,視力受損之後,便僱用了法拉第作為他的秘書。當皇家研究機構中一位助手約翰·培恩離開後,他們便請求戴維尋找替代人選。戴維在1813年3月1日推薦法拉第成為化學助理。由於法拉第在印書店的新僱主亨利·德拉羅許脾氣暴躁,他毫不猶豫的離開了這份舊工作。 在當時的階級分明的英國社會中,出身卑微的法拉第並不被認同為一個紳士。在1813年五月,戴維展開一次長期的歐洲巡迴。由於他的侍從並不想跟從,法拉第原本是以助手的身份跟去,卻被要求同時作戴維的僕人,直到在巴黎找到人代替為止。戴維最後沒有找到代替者,法拉第也因此被強迫在整個旅行中同時兼任僕人與助手。戴維的妻子珍·亞普莉絲不願意平等對待法拉第,旅行時要他坐在馬車外,與傭人一起吃飯,法拉第的處境越來越凄慘,甚至開始考慮獨自回到英國放棄科學研究。不過這次旅行,也讓他接觸了歐洲許多的科學菁英, *** 出他許多想法。逆境最終沒有阻擋住法拉第在科學上的貢獻。在旅行過後不久,法拉第的成就便超越了戴維。 他的贊助者兼顧問為約翰·『瘋狂傑克』·富勒,他在皇家研究機構里創立了富勒里安化學教授這個職位。 法拉第信仰虔誠,是桑地馬尼安教派(蘇格蘭國教會的一分支)的一員。他曾在其中任兩任長老。 法拉第在1821年娶沙拉·巴娜德為妻,不過膝下無子。他們由於參加桑地馬尼安教會而認識。 在1824年,他被選為皇家學會的一員,並於1825年被指派為實驗室主任。1833年他被選為皇家研究機構終身職,任職而不需講課。 [編輯] 科學成就 麥可·法拉第 [編輯] 電學 他在電學方面的貢獻最為顯著。紀錄中法拉第最早的實驗乃是滲侍利用七半片便士、七片鋅片以及六片浸過鹽水的濕紙做成伏特電池。他並使用這個電池分解硫酸鎂。 1821年,在丹麥化學家韓·克利斯汀·奧斯特發現電磁現象後,戴維和威廉·海德·渥拉斯頓嘗試設計一部電動機,但沒有成功。法拉第在與他們討論過這個問題後,繼續工作並建造了兩個裝置以產生他稱為「電磁轉動」的現象:由線圈外環狀磁場造成的連續旋轉運動。他把導線接上化學電池,使其導電,再將導線放入內有磁鐵的汞池之中,則導線將繞著磁鐵旋轉。這個裝置現稱為單極電動機。這些實驗與發明成為了現代電磁科技的基石。但此時法拉第卻做了一件不智之舉,在沒有通知戴維跟渥拉斯頓情況下,擅自發表了此項研究成果。此舉招來諸多爭議,也迫使他離開電磁學研究數年之久。 在這個階段,有些證據指出戴維可能有意阻礙法拉第在科學界的發展。如在1825年,歷芹戴維指派法拉第進行光學玻璃實驗,此實驗歷時六年,但沒有顯著的進展。直到1829年,戴維去世,法拉第停止了這個無意義的工作並開始其他有意義的實驗。在1831年,他開始一連串重大的實驗,並發現了電磁感應,雖然在福朗席斯科·札德啟稍早的工作可能便預見了此結果,此發現仍叢爛吵可稱為法拉第最大的貢獻之一。這個重要的發現來自於,當他將兩條的電線環繞在一個大鐵環,固定在椅子上,並在其中一條導線通以電流時,另外一條導線竟也產生電流。他因此進行了另外一項實驗,並發現若移動一塊磁鐵通過導線線圈,則線圈中將有電流產生。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移動線圈通過靜止的磁鐵上方時。 他的展示向世人建立起「磁場的改變產生電場」的觀念。此關系由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建立起數學模型,並成為四條麥克斯韋方程組之一。這個方程組之後則歸納入場論之中。 法拉第並依照此定理,發明了早期的發電機,此為現代發電機的始祖。 1839年他成功了一連串的實驗帶領人類了解電的本質。法拉第使用「靜電」、電池以及「生物生電」已產生靜電相吸、電解、磁力等現象。他由這些實驗,做出與當時主流想法相悖的結論,即雖然來源不同,產生出的電都是一樣的,另外若改變大小及密度(電壓及電荷),則可產生不同的現象。 在他生涯的晚年,他提出電磁力不僅存在於導體中,更延伸入導體附近的空間里。這個想法被他的同儕排斥,法拉第也終究沒有活著看到這個想法被世人所接受。法拉第也提出電磁線的概念:這些流線由帶電體或者是磁鐵的其中一極中放射出,射向另一電性的帶電體或是磁性異極的物體。這個概念幫助世人能夠將抽象的電磁場具象化,對於電力機械裝置在十九世紀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而這些裝置在之後的十九世紀中主宰了整個工程與工業界。 1845年他發現了被他命名為抗磁性(diamagi *** )現在則稱為法拉第效應的現象:一個線性極化的光線在經過一物體介質時,外加一磁場並與光線的前進方向對齊,則此磁場將使光線在空間中劃出的平面轉向。他在筆記本中寫下:『我終於在「闡釋一條磁力曲線」—或者說「力線」—及「磁化光線」中取得成功。』(("I have at last succeeded in illuminating a magic curve or line of force and in magising a ray of light")。這個實驗證明了光和磁力有所聯系。 在對於靜電的研究中,法拉第發現在帶電導體上的電荷僅依附於導體表面,且這些表面上的電荷對於導體內部沒有任何影響。造成這樣的原因在於在導體表面的電荷彼此受到對方的靜電力作用而重新分布至一穩定狀態,使得每個電荷對內部造成的靜電力互相抵銷。這個效應稱為遮蔽效應,並被應用於法拉利籠上。 雖然法拉第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實驗學家,他的數學能力與之相形就顯得相當薄弱,只能計算簡單的代數,甚至難以應付三角學。不過法拉第懂得使用條理清晰且簡單的語言表達他科學上的想法。他的實驗成果後來被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使用,並建立起了現在電磁理論的基礎方程式。 [編輯] 化學 法拉第最早的化學成果來自於擔任戴維助手的時期。他花了很多心血研究氯氣,並發現了兩種碳化氯。法拉第也是第一個學者實驗(雖然較為粗略)觀察氣體擴散,此現象最早由約翰·道爾頓發表,並由湯瑪斯·葛蘭姆及約瑟夫·羅斯密特揭露其重要性。他成功的液化了多種氣體;他研究過不同的鋼合金,為了光學實驗,他製造出多種新型的玻璃。其中一塊樣品後來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因為在一次當法拉第將此玻璃放入磁場中時,他發現了極化光平面受磁力造成偏轉及被磁力排斥。 他也盡心於創造出於一些化學的常用方法,用結果、研究目標以及大眾展示做為分類,並從中獲得一些成果。 他發明了一種加熱工具,是本生燈的前身,在科學實驗室廣為採用,作為熱能的來源。 法拉第在多個化學領域中都有所成果,發現了諸如苯等化學物質(他稱此物質為雙碳化氫(bicarburet of hydrogen)),發明氧化數,將如氯等氣體液化。他找出一種氯水合物的組成,這個物質最早在1810年由戴維發現。法拉第也發現了電解定律,以及推廣許多專業用語,如陽極、陰極、電極及離子等,這些詞語大多由威廉·休艾爾發明。由於這些成就,很多現代的化學家視法拉第為有史以來最出色的實驗科學家之一。 [編輯] 晚年 1848年,受到配王(女王的丈夫)引見,法拉第受賜在薩里漢普頓宮的恩典之屋,並免繳所有開銷獲維修費。這曾是石匠師傅之屋,後稱為法拉第之屋,現位於漢普頓宮37號(No.37 Hampton Court Road)。在1858年,法拉第退休並在此定居。 在他有生之年中,他推辭了封爵並且兩次拒絕成為皇家學會的會長。 他在1867年8月25日死於位於漢普頓宮的家中。在西敏寺,艾薩克·牛頓的墓旁座落著他的紀念碑。但是他拒絕在西敏寺下葬,而入土於桑地馬尼安教派的海格特墓園中。 [
參考: zh. *** /w/index?title=%E6%B3%95%E6%8B%89%E7%AC%AC&variant=zh-
你應該刪減其中不乎合問題要求的資料,而不是原封不動搬過來

⑨ 拼音字母是誰發明的

是以利瑪竇為代表的傳教士們最早使用羅馬字母標注中國漢字,但是字母拼音的發明人,是盧戇章。

1626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資》,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字匯。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瑪竇方案的基礎上修改的。

1815年到1823年之間,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了一部《中文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設計的拼音方案來拼寫漢語的廣東方言。

盧戇章是中國第一個創制拼音文字的人。發明了聲韻雙拼,左右橫寫,聲母在右,韻母在左,另加鼻音符號和聲調符號的拼寫方式。

拓展資料

盧戇章

字雪樵(1854-1928),福建同安人,清末學者。創制中國切音新字,中國文字改革的先驅。

盧戇章9歲入義學,18歲參加科舉考試,落地後在私塾教書。

1979年,回到了廈門,以教華人英語和西人華語為業,曾參加翻譯《華英字典》。

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盧戇章將自己創制的漢字拼音方案中國切音新字編成著作——《一目瞭然新階》,其中的「天下第一塊切音新字」是中國人制訂的第一套拼音文字方案。

1906年,出版《中國字母北京切音教科書》(一、二)和《中國新字北京切音合訂》

1913年後,修改廈門切音字母,改名「國語字母」,並以《中國新字》為名於1915年出版。

⑩ ➗是哪個發明的

除號的i來歷
1544年,德國數學家施蒂費爾於其出版的《整數算術》(Arithmetica integra) 中以一個或一對括弧作除號(Signs for division),如以 8)24或8)24(表示24÷8;奧特雷德則以a)b(c表示b÷a=c;J.馬洪(1701年)則以D)A+B-C表示(A+B-C)÷D。至1545年, 施蒂費爾又改以大寫德文字母D表示除(Division),其後,斯蒂文亦採用了這符號,他以表示,而戈里馬德(1751年)則以反寫字母表示除,如124=3及a2b2a2。另外,昆尼亞於1790年出版的《數學原理》中,以平放的 小寫字母表示除。
現今之除號「÷」稱為雷恩記號(Rahn's notation),是瑞士人J.H.雷恩於1659年出版的一本代數書中引用為除號。至 1668年,他這本書之英譯版面世,這記號亦得以流行 ,沿用至今。 此外,萊布尼茲於他的一篇論文《組合的藝術》「Dissertatio de arte combinatoria」 內首以冒號「:」表示除,後亦漸通用, 至今仍採用。

閱讀全文

與d等於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