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一個傳說,把發明權推給了周朝的姜子牙………………
只是一個牽強的傳說,姜子牙受神鳥啟示發明絲竹筷。
這一傳說流傳於四川等地,說的是姜子牙只會直鉤釣魚,其他事一件也不會干,所以十分窮困。他老婆實在無法跟他過苦日子,就想將他害死另嫁他人。
這天姜子牙釣魚又兩手空空回到家中,老婆說:「你餓了吧?我給你燒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確實餓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突然飛來一隻鳥,啄了他一口。他疼得「阿呀」一聲,肉沒吃成,忙去趕鳥。當他第二次去拿肉時,鳥又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犯疑了,鳥為什麼兩次啄我,難道這肉我吃不得?為了試鳥,他第三次去抓肉,這時鳥又來啄他。
姜子牙知道這是一隻神鳥,於是裝著趕鳥一直追出門去,直追到一個無人的山坡上。神鳥棲在一枝絲竹上,並呢喃鳴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夾肉就在我腳下…。」姜子牙聽了神鳥的指點,忙摘了兩根細絲竹回到家中。這時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於是將兩根絲竹伸進碗中夾肉,突然看見絲竹噝噝地冒出一股股青煙。姜子牙假裝不知放毒之事,對老婆說:「肉怎麼會冒煙,難道有毒?」說著,姜子牙夾起肉就向老婆嘴裡送。老婆臉都嚇白了,忙逃出門去。
姜子牙明白這絲竹是神鳥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驗出來,從此每餐都用兩根絲竹進餐。此事傳出後,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鄰也紛紛學著用竹枝吃飯。後來效仿的人越來越多,用筷吃飯的習俗也就一代代傳了下來。
『貳』 迄今為止,全世界都出現過哪些聖人
文聖-孔子:中國古代聖人(34人):
文聖-孔子、大聖(老聖)-老子、亞聖-孟子、史聖-司馬遷、書聖-王羲之、詩聖-杜甫、草聖-張旭、畫聖-吳道子、醫聖-張仲景、武聖-關羽、茶聖-陸羽、謀聖-鬼穀子、木聖-張衡、酒聖-杜康、元聖-周公、商聖-范蠡、宗聖-曾子、復聖-顏回、述聖-子思、算聖-劉洪、樂聖-李龜年、棋聖-顏子卿 馬綏明、詞聖-蘇軾、曲聖-關漢卿、葯聖-李時珍、木聖-魯班、智聖-東方朔、劍聖-裴旻、雕聖 (塑聖)- 楊慧之、字聖-倉頡、字聖(說文解字的字) -許慎、鬼聖-蒲松齡、文(散文)聖-歐陽修
國外聖人(4人):
釋迦摩尼、耶穌、默罕默德、亞里士多德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姓孔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曾受業於老子,而後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想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位。孔子被譽為「天縱之聖」,是當時最博學的人,被後世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他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有很深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的擴大,一度稱為和上帝一個級別的存在,是中國文化的標桿。
茶聖-陸羽:陸羽,字鴻漸,復州竟陵人,一名疾,字季疵,道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他一生嗜茶,精於茶道,著寫了世界山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
謀聖-鬼穀子:鬼穀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王利,道號玄微子。是春秋戰國時期道家祖師之一、縱橫家的創始人,兵法大成者,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兩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他通天徹地,精通百家學問,人不能及。其弟子有蘇秦張儀、孫臏龐涓、范蠡甘茂等五百多位,個個出將入相,名流千古。
智聖-東方朔:東方朔,本姓張,字曼倩,西漢平原郡厭次縣人。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東方朔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據史書記載其與枚皋多有辭賦,然而存世的卻很少。桓譚曾經說過:人皆謂朔大智,後賢莫之及。相傳他智力超群,被稱作「智聖」。
木聖-張衡:張衡,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人,南陽五聖之一,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木聖」(科聖)。
酒聖-杜康:杜康,又名少康,夏朝國君,今洛陽人,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是中國古代傳說的「釀酒始祖」。被後人尊為「酒聖」、「酒祖」。
元聖-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賈誼評價周公: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商聖-范蠡:范蠡,字少伯,華夏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早期道家學者,楚學開拓者之一,為「南陽五聖"之一。曾幫助越王勾踐復國,而後隱退,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後人尊稱他為「財神」、「商聖」。
宗聖-曾子曾子,名參(shēn),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與其父曾點同師孔子,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儒家思想的發展道路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後世尊奉為「宗聖」,是配享孔廟的四配之一。
復聖-顏回顏回,尊稱顏子,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極富學問,一生沒有做過官,也沒有留下傳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語,收集在《論語》等書中,其思想與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元文宗封顏回為兗國復聖公,明朝嘉靖時罷封爵,只稱「復聖」。
述聖-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孫、孔子之子孔鯉的兒子。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在儒家學派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學,下開孟子心性之論,並由此對宋代理學產生了重要而積極的影響,元朝時,他被追封為「述聖公」,後人由此而尊他為「述聖」,受儒教祭祀。
算聖-劉洪劉洪,字元卓,東漢泰山郡蒙陰縣人,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自幼聰慧好學,博覽六藝群書,學識淵博,尤精於天文、歷法,珠算發明者和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理論發現者,被後世尊為「算聖」。
史聖司馬遷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樂聖-李龜年李龜年,唐時樂工,李龜年善歌,還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於作曲等。他作為梨園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寵,與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維的一首《伊川歌》:「清風明月苦相思,盪子從戎十載余。徵人去日殷勤囑,歸燕來時數附書。」表達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願。唱完後他突然昏倒,四天後李龜年又蘇醒過來,最終鬱郁而死。
棋聖-顏子卿 馬綏明顏子卿、馬綏明兩人都是三國東吳著名棋手,一起被後人尊為「棋聖」。《抱朴子》:「圍棋莫與敵者,謂之棋聖,故嚴子卿、馬綏明於今有棋聖之名焉。」
詞聖-蘇軾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大吃貨)。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他的《黃州寒食詩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他被後人譽為「詞聖」。
曲聖-關漢卿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因此,他被稱為「曲聖」。
兵聖-孫武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被後世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木聖-魯班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2400多年來,人們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因而,魯班被稱為「木聖」。
劍聖-裴旻裴(péi)旻(mín),唐開元間人。曾鎮守北平郡(治今河北盧龍),曾先後參與對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戰事,據記載官至「左金吾大將軍」。李白曾從其學劍,唐文宗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唐代三絕」。世人稱他為「劍聖」。
雕聖 (塑聖)-楊慧之楊慧之,唐開元年間人,生卒不詳。吳郡(今蘇州人)人,最開始先學習畫畫,和吳道子一起拜師張僧繇學習繪畫,號為畫友。後見吳道子名聲漸重,於是焚毀筆硯,後專攻雕塑。他在南北各地寺院,雕塑過許多塑像。他塑的倡優人留杯亭彩塑像,陳列於市中,人們從背面就能認出,可見雕塑技藝的高超。楊惠之尤其擅塑羅漢像,首創將人物安排在山石背景中的樣式-壁塑(亦稱「影塑」)。楊惠之還總結多年雕塑經驗,寫成《塑訣》一書,可惜自宋代後就失傳了。
字聖-倉頡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又史皇氏。《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字聖(說文解字的字)-許慎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生性質樸厚重。經學大師馬融(盧植、鄭玄的師傅)時常推崇敬重他,,當時的人都說:「在五經(《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的研究上沒有人能超過許慎。公元121年,許慎定稿《說文解字》,並將書獻給朝廷。由於許慎對文字學做出了不朽貢獻,後人尊稱他為「字聖」。
鬼聖-蒲松齡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他創作出了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其中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因為他對鬼怪的描寫入木三分,所以被稱為「鬼聖」。
文(散文)聖-歐陽修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因為他在文風改革方面的功勞,他被稱為「文(散文)聖」。
『叄』 陶瓷的歷史
原始瓷從商代出現後,經過西周、春秋戰國到東漢,歷經了-1700年間的變化發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東漢以來至魏晉時製作的瓷器,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多為青瓷。這些青瓷的加工精細,胎質堅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層青色玻璃質釉。這種高水平的制瓷技術,標志著中國瓷器生產已進入一個新時代。
我國白釉瓷器萌發於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至唐代更有新的發展。瓷器燒成溫度達到1200°C,瓷的白度也達到了70%以上,接近現代高級細瓷的標准。這一成就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發展打下基礎。
宋代瓷器,在胎質,釉料和製作技術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燒瓷技術達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藝技術上,有了明確的分工,在我國瓷器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宋代聞名中外的名窯很多,耀州窯、磁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越窯、建窯以及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的汝、官、哥、鈞、定等產品都有它們自己獨特的風格。耀州窯(陝西銅川)產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層勻凈;磁州窯(河北彭城)以磁石泥為坯,所以瓷器又稱為磁器。磁州窯多生產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鎮窯的產品質薄色潤,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龍泉窯的產品多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麗光亮;越窯燒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細致,光澤美觀;建窯所生產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為主色,色清潤;官窯是否存在一直是人們爭議的問題,一般學者認為,官窯就是卞京官窯,窯設於卞京,為宮廷燒制瓷器;哥窯在何處燒造也一直是人們爭議的問題。根據各方面資料的分析,哥窯燒造地點最大的可能是與北宋官窯一起生產;鈞窯燒造的彩色瓷器較多,以胭脂紅最好蔥綠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錯;定窯生產的瓷器胎細,質薄而有光,瓷色滋潤,白釉似粉,稱粉定或白定。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
彩瓷一般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煉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後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種
明代精緻白釉的燒製成功,以銅為呈色劑的單色釉瓷器的燒製成功,使明代的瓷器豐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樣化,標志著中國制瓷技術的不斷提高。成化年間創燒出在釉下青花輪廓線內添加釉上彩的「鬥彩」,嘉靖、萬曆年間燒製成的不用青花勾邊而直接用多種彩色描繪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制瓷技術達到了輝煌的境界。康熙時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時的粉彩、琺琅彩都是聞名中外的精品。
明代在釉下青花輪廓線內添加釉上彩而燒成的一種瓷器,由於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繪爭奇斗艷,故名「鬥彩」。
清代仿銅胎畫琺琅效果的一種瓷器。琺琅彩又稱「料彩」。
『肆』 關於黃河的資料
黃河是中國北方的一條大河,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中國第二長的河流。
黃河北源源於青藏高原巴彥哈拉山脈的一個分支——察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源於巴彥哈拉山脈各亞山北麓的卡吉曲,西源於星辰哈拉山西麓的經論證的宗列曲。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部流經中國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故又被稱為世界上最富含沙量的河流。然而,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對人類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之為「母親河」。每年將產生16億噸泥沙,其中12億噸將流入大海。其餘4億噸將長期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有利於種植的沖積平原。
(4)周朝偉大發明擴展閱讀:
關於黃河的傳說——大禹治水的故事: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
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
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
後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後世。
『伍』 中國歷史上有志向並成功的人的故事.
一、張海迪
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
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治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艱苦能鍛煉意志,安逸反而會消磨意志。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
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最後並找到時機,滅亡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