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創造學分為哪幾個部分
創造學分為行為創造學、創造哲學、創造心理、創造工程學。主要內容是創造教育學、創造理學、文學藝術領域里的創造問題、創造美學、創造管理學、其他領域里的創造問題等。
創造學是一門邊緣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的學科。它建立在研究哲學、美學、心理學、人才學、教育學、邏輯學、管理科學、體育科學、思想史、科技史、自然辯證法、大腦生理學、傳記文學等學科的基礎上。
創造學研究者認為,創造者必須具有以下五種精神:
①造福於人類的精神。
②敢想、敢幹、敢於實踐的精神。
③達不到目的誓不罷休、百折不撓的精神。
④善於發現問題、敢於創新的精神。
⑤堅持不懈、虛心好學的精神。
B. 創造學的科學分支
創造學已經發展並衍生許多分支領域,大體歸納為三類:
①創造科學——它是研究創造活動,揭示創造活動和創造過程的客觀規律,是對創造學的基礎理論研究。②創造性科學一一研究人的創造性,開發人的創造性,培養、造就創造性人才,並為其提供理論依據。
③創造工程一一研究各種有效地創造發明方法,促進創造發明效率的提高,它是創造學最富於應用性的一個領域。此外,還出現了與其它科學交叉的邊緣分支,如創造心理學、創造教育學、創造性開發學等等。總之,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研究重點。 1.創造精神創造精神是人們的意識或創造慾望的反映。創造學研究者認為,創造者必須具有以下五種精神:
①造福於人類的精神;
②敢想、敢幹、敢於實踐的精神。
③達不到目的誓不罷休、百折不撓的精神;
④善於發現問題、敢於創新的精神;
⑤堅持不懈、虛心好學的精神。
2.創造性思維思,就是想;維,就是序;思維就是有次序的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總之是指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全過程。創造性思維就不是一般的想一想,它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它想的是獨立的見解,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想像目標,其結果是新穎的、有使用價值的、先進的產品。而創造性思維又是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的綜合反映。
3.創造環境創造環境的好壞,對創造發明者來說,是起促進和制約的作用。任何個人與團體,雖然都蘊藏著巨大的創造力,但由於受不同環境的影響,或促進或阻礙創造力的發展。充分認識阻礙創造力發展的環境,創造一個有利於創造發明的環境,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開拓有利於創造發明的環境,必須是領導重視創造發,明,積極培養職工的創造精神,有良好的民主作風,認真分析群眾意見,從開發群眾創造力的高度,來尊重群眾提出創造性想法,保護職工創造權益,在群眾中造成人入動腦筋搞革新的競賽風氣,否則必將影響創造力的發展。另外,車間班組團結,協作氣氛濃,家庭成員的支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4.創造性教育. 根據「創造學」研究者們提出的有關創造理論與方法, 運用到教育活動中來,提高人員素質。創造性教育就是通過: 運用創造思維和創造技法開發人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解決 問題的能力,使人們的思維活動能夠出現超出現有的知識范圍,具有獨創性,從而去搞革新、搞創造發明。 ·我們舉辦創造學學習班,就是進行創造性教育的實例。
5.創造技法是從創造發明的活動、過程、成果中總結出來帶有普遍 規律的方法,到目前為止,創造技法有300多鍾。 作者:何慶、洪燕雲
ISBN:9787302195672定價:22元印次:1-4裝幀:平裝印刷日期:2014-8-28 本書是一本面向工程技術人員、大中專師生介紹有關創造學的知識功能、創造思維、創造原理、創造技法和創新教育的著作,旨在通過有關基本理論知識和實例的介紹,引導工程技術人員、大中專師生進行自我創造力的訓練,進而培養創新精神,增強創造意識,激發創造慾望,提高創造能力,以便於更好地與各自的專業技術相結合,創造出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設計、新產品,同時把大中專學生培養成創造性人才。本書揭示了創造性活動的規律,系統講解創造力、創造技法、創新式開發工具,探討創新教育內容,具有系統性、創新性、教育性和開發性。本書書中內容多結合作者的科研和教學創新,以及參加比賽的典型實例,與市面上的同類書籍相比,本書有自己的特色,既可為工程技術人員開發自身創造力提供範例,同時也可作為教師和大中專學生訓練創造性思維的教材,亦可作為有志於創新設計和新產品開發的讀者參考。
20世紀60年代以後,美國形成了十幾個專門從事創造學研究的科研中心,如吉爾福特領導的南加利福尼亞能力研究設計中心,A. F.奧斯本和S. T.帕內斯領導的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跨學科創造力研究中心等。 第1章概述1.1創造學的特點
1.1.1創造學的含義
1.1.2創造與創新的關系
1.1.3創造學研究與作用
1.2國內外創造學研究概況
1.2.1國外創造學研究概況
1.2.2國內創造學研究概況
第2章創造力的可開發性
2.1人的創造力
2.1.1創造力分類
2.1.2創造力模型
2.1.3影響創造能力的因素
2.2開發人的創造力
2.3創造力評估
附錄創造力自我測試題
第3章創造性思維開發
3.1認識創造性思維
3.2創造性思維開發訓練
3.2.1靈感思維
3.2.2發散思維
3.2.3側向思維
3.2.4收斂思維
3.2.5求異思維
3.2.6其他思維方式訓練
附錄從大學時代的創新思維到世界500強——聯邦快遞創業之路
第4章創造技法
4.1聯想創造法
4.1.1缺點列舉法
4.1.2希望點列舉法
4.1.3特性列舉法
4.1.4類比法
4.1.5反面求索法
4.1.6移植法
4.1.7仿生法
4.2智力創新法
4.2.1智暴法
4.2.2頭腦風暴法
4.2.3德爾菲法
4.2.4提問法
4.3組合、分解創造法
4.3.1組合法
4.3.2分解法
4.3.3形態矩陣法
4.4信息傳媒創造法
4.4.1綜合信息進行創造
4.4.2專利利用法
4.5其他創造方法
附錄A專利申請文件撰寫示例
附錄B專利申請程序
第5章創新式開發工具
5.1創新模塊開發軟體
5.1.1一般設計開發軟體
5.1.2計算機輔助創新軟體
5.2創新開發的硬體工具
5.2.1模塊化工程創新系列產品
5.2.2慧魚創意組合模型
5.3產品創新的設計平台
5.3.1基於手繪草圖的創新設計技術
5.3.2基於知識的概念創新設計系統
5.3.3計算機輔助創新設計系統
5.3.4創新設計平台
5.4工程創新模塊套件應用實例
5.4.1泥煤裝載機模型組裝
5.4.2教育機器人二次開發設計
5.5大學生創新大賽示例
5.5.1增力自行車創新設計
5.5.2新型扳手創新設計
5.5.3多方位頭頸鍛煉器
第6章創新教育
6.1創新教育概述
6.1.1創新教育的含義
6.1.2創新教育的內容
6.1.3創新教育的目標
6.2創造學與職業教育
6.2.1創造學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
6.2.2職業學校應大力開展創新教育
6.2.3職業學校創新教育的必要條件
6.2.4創新教育中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6.3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6.4實例
6.4.1創新教育教學設計案例
6.4.2學生作品
第7章大學生創業計劃範例
7.1公司規劃
7.2項目背景
7.2.1環境現狀
7.2.2產品概述
7.3市場分析
7.3.1購買特徵
7.3.2市場細分
7.3.3行業進入難度分析
7.3.4市場容量
7.4生產管理
7.4.1廠址選擇
7.4.2項目進度
7.4.3生產工藝流程
7.4.4零部件來源
7.4.5物料流程形式
7.4.6生產要求
7.5公司戰略
7.5.1總體戰略
7.5.2發展戰略
7.6市場營銷策略
7.6.1概述
7.6.2售後服務
7.6.3價格策略
7.6.4銷售渠道
7.6.5物流管理
7.6.6促銷策略
參考文獻
C. 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在哪裡,是在江大的本部么
地址在鎮江市學府路
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是學校近年來重點建設的學院之一。學院始終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核心,狠抓教學和科研兩大中心任務,積極推進學院工作的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堅持面向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立足江蘇服務全國的辦學方向,充分發揮學科和科研的優勢,以學科建設促進本科專業建設,以科學研究促進人才培養,不斷加強學科和專業建設。
學院現有食品科學與工程系、生物技術系、食品質量與安全系、食品與生物工程中心實驗室(實驗室60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1200多萬元)及生物工程研究所、食品工程研究所、農產品加工工程研究所和創造學研究所。
學院於1983年創辦農產品加工工程本科專業,1986年獲批農產品加工工程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經過20多年建設與發展,目前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包含食品科學、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和食品營養與安全五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及「食品工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共有5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6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學科是江蘇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點學科,是江蘇省「十一五」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學科梯隊兩次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學科梯隊,學院擁有江蘇省農產品生物加工與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院現有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三個本科專業,其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江蘇省特色專業,目前現有在校本科生400多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70多人。近年來,本科畢業生考研錄取率30%左右。
近年來,學院充分發揮學科的優勢,不斷培育和產生新的增長點,走科學與工程相結合、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相結合的科研之路,積極將食品科學與工程、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等學科領域交叉融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研究方向:農產品、食品特性及品質無損檢測技術、農產品生物加工與分離技術、食品營養與安全控制技術、食品生物技術、生物質轉化技術和農產品資源的綜合利用技術等。
近年來承擔和完成國家 863科技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部省級基金等項目60多項,獲得各種獎勵13項,科研成果轉化20多項;出版學術著作、教材近30部,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獲得專利30多項。此外,開展的創造學教學及創新教育工程的實踐榮獲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獎,「創造學基礎」課程榮獲江蘇省一類優秀課程。按照學校開放辦學的思路,學院積極加強與國際同行的合作與交流,先後與日本的三重大學、京都大學、東北大學、築波大學以及加拿大的Guelph大學和Saskatchwan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雙方互派留學生與專家學者,共同培養研究生,共同申報和承擔國際合作研究項目。
D. 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日語強化>主要學習什麼
五年制專業
前兩年學日語和基礎課
中間兩年學機械專業課
最後一年學國際貿易管理
全稱是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機電外貿日語強化)
E. 什麼是創新創業教育主要內容
創新創業 教育 是什麼?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什麼意義?今天我分享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資料給大家,歡迎閱讀。
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不僅僅以培育在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會,針對哪些打算創業、已經創業、成功創業的創業群體,分階段分層次的進行 創新思維 培養和創業能力鍛煉的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實用教育。
國內動態2012年8月1日,教育部辦公廳下達關於印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通知。文件指出:在普通高等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是服務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 畢業 生充分就業的重要 措施 。
隨著“創業基礎”課納入本科必修,創新創業教育再一次成為教育研究的關注點。隨後,聯合國青年就業網路中國示範項目CDEP平台開通創新創業系統,也標志著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的大力開展是與世界接軌。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1991年東京創業教育國際會議上指出:“任何敢於面對決策的人,都可以通過學習成為一個創業者並具有創業精神。創業是一種行為,而不是個人性格特徵。”這也就是說,創新創業人才並非天生的,而是完全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
中美人才培養機制比較
美國是較早在學校中進行創業教育的國家,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乃至研究生階段,都普遍開設就業與創業教育課程。在過去35年中,創業學成為美國商學院和工程學院中發展最快的學科領域。1977年,50~70所學院和大學開設與創業有關的課程。到1999年,大約有1,100所學院和大學開設了這一領域的課程,其中許多學院和大學還開設了創業學或創業研究專業。同年,美國國家創業教學基金成立。
美國大學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有聚焦式和輻射式兩種基本組織模型。聚焦式培養在商學院和管理學院進行,培養專業化的創業人才,如哈佛商學院的MBA班,對學生有嚴格要求。輻射式培養則在全校范圍內展開,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為學生從事各種職業打下基礎。
美國的創業教育還延伸到中學階段。一項對全美高中生的隨機抽樣調查顯示,70%的學生希望擁有自己的企業,86%的學生希望知道更多創業方面的知識。
相比之下,在中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屬於新興事物,高校、政府、企業、社會尚未形成合力,在培養機制上,存在脫節現象。因此,出現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人才、高校找不到感覺的局面。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張來武曾表示,中國人不是沒有能力搞科研,要讓中國的科學家做一個題目能做得很好,但問題是沒有一個創新的體系。創新是一個市場行為,是一個經濟行為,是一個企業家行為,沒有這樣一個體系,科學家的研究就失去了方向,科學家的研究就失去了動力,科學家的研究就失去了接力棒。
從美國和中國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比較中,我們可以 總結 出如下 經驗 :
注重創新創業精神和意識的培養
我們必須加強對創新創業精神和意識的縱深培養,既要提升人群覆蓋率,又要推動創業的動機提純和創業層次的提升。
加強多方合作,實現資源整合
我們必須加強學校、政府、企業的多方聯動,邀請企業一線人員上講台,才能真正幫助創業者。
強化組織保障,建立創業中心
我們應該在組織上強化保障,建立創業中心,重點注重校友網路的人才和資金保障。
引入風險投資,實現全程孵化
我們應該引入風險投資,實現從意識培養、技能訓練、團隊孵化、市場對接、轉售上市的全程孵化。
人才培養金字塔模型
根據上述分析和總結,我們建立了中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金字塔模型。最底層是創新創業人格的培養,即責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方面。在中國傳統的家長思想和教育體制下,讓創業者擁有完全獨立的人格,是必須解決的基礎問題。中間層是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需要激發人才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創新創業的興趣,促進他們萌發和把握創新創業動機。最頂層是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需要培養人才創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創造機會的能力、計算風險的能力等。
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金字塔模型中,政府、媒體、學校、企業、家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家庭和學校對於培養創新創業人格至關重要;政府、媒體、學校和企業可推動創新創業意識的形成;而學校和企業又是創新創業能力培訓的真正土壤。
如果能實現校企政家四方互動,則實現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不僅有可能,而且完全可以實現。
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作者:李震東教授:伯馬創業研究院院長、全國就業指導專家、中國大學生就業與創業高峰講壇秘書長,曾受到中央電視台等全國100多家新聞傳媒報道,曾在南開大學等全國31個省講座800多場,是專門、專業和專心從事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事業講演第一人。
淺談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意義與 方法
概要:在近幾年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背景下,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成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本文就此提出相關看法與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升認識師資建設實踐活動社會保障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高校辦學規模和招生規模的擴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2007年畢業生的總數是495 萬,2008年大概達到540萬左右,而在2009年則超過600萬。在國家GDP增長8%~10%左右的時候,每年新增就業崗位大概900多萬個,畢業生佔到新增就業崗位的一多半。現有的企業和機構,能夠提供的新的就業崗位十分有限,尤其是技術進步使一些企業的崗位在減少。而隨著高校連續大規模的擴招使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高等教育實現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戰略轉移的過渡時期,就業更強調數量擴張後的質量建設。
在此社會環境下,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以創業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全面成才,以創業促進大學生就業,將是各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也是各高校面臨的重要機遇。中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平均水平低於全球,創業意識比較低。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高校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創新創業意識,是在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對人起推動作用的個性心理傾向,它支配著創新創業者的態度和行為,具有很強的選擇和能動性,是創新創業基本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創業意識的形成需要長期的培養、熏陶和積淀。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思想認識高度,營造整體創新創業環境氛圍
注重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首先要將創業精神提升到為社會創造財富、為社會做貢獻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高度。其次要從觀念上改變單純為准備創業的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只對少數人進行創業教育的做法,真正把創業教育作為促進大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助推器,從而將創業教育的思想滲透貫穿到高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去。再次要建立合理的評價制度和激勵機制,激發廣大師生參與創業教育的熱情。
具體途徑有: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成功企業家和自主創業的先進典型,通過他們的 事跡 堅定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信心;開展各種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搭造舞台;鼓勵和扶植更多具備自主創業條件的大學生憑借知識、智慧和膽識去開創能發揮一己之長的事業;形成以項目為載體、以團隊或社團為組織形式的“創業教育”實踐群體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讓大學生的創業動力在具體實踐中找到恰當的結合點,使其形成自主創新創業的理念。
二、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服務,重視相關師資建設
從目前環境看,除幾個學校試點外,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普遍存在師資環境差、學生有想法卻苦於缺乏針對性科學指導、缺乏人際關系和商業網路的社會舞台等現象。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大學生具有良好創業品質的前題,優秀的導師是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保障。所以在不斷加強和改善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要注重開發社會教育資源,聘請創業上有建樹,品德高尚、樂於奉獻、責任心強的成功企業家來擔任大學生創業實踐導師,充分利用他們的創新創業思想與實踐平台,創新教育模式,有計劃分期分批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與實踐能力培養和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實施;才能培養出具有敢於探索、突破常規、勇於創新的復合型人才。
具體途徑有:聘請創業上有建樹,品德高尚、樂於奉獻、責任心強的成功企業家來擔任大學生創業實踐導師,以結對的形式進行導師與學生的定期交流;校方提供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 社會實踐 機會,並由導師帶領學生走進企業,體驗企業創新創業 文化 內核,感悟成功人士心得,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的教學客體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實踐主體,真正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和學有所用。
三、積極搭建平台,重視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際操作能力
創新創業能力教育包括讓大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的基本技能、具備職業技術和經營管理能力、具備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等。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實踐是關鍵。只有把課堂教學所學到的文化知識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尤其是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真正得以提高。學校應積極搭建實踐活動平台,合理增加實驗和實踐的時間,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動手能力。一方面,學校要積極創建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機會。另一方面,要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加入到校辦企業中去,使學生得到市場磨煉。
具體途徑有:組織開展社會實踐競賽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去認真思考創新與創業,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提供一個廣闊的平台;開展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踐,推出創新實驗室,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強化大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和提高綜合能力;組織大學生加入到校辦企業中去,建立孵化器,從資金上支持學生創業,學用結合,為學生提供了親身參加創業實踐的各種機會,通過不斷實踐積累豐富的經驗,最終實現真正的創新創業。
四、 從政策上鼓勵、支持和扶助大學生創新創業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 報告 中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單純的學校行為,而且還是政府、社會和學校的共同行為,它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在強化學校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同時,還必須加強學校、政府、社會之間的協調和配合,政府與社會應當從各種政策和規定上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法律保障和社會支持,真正建構起三位一體的創業教育體系。
關於創新創業問題,哈佛商學院教授斯蒂文先生總結得非常好,他說:“創新創業是不拘泥於資源約束的前提下把握機會,整合資源。課堂教學和課外培養雙環節都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必不可少的環節。要想培養具有創新和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時期的大學生,必須從教育、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潛移默化的培養,才能培養出綜合素質過硬,適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創業人才。”此語誠然,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要培養的是具有創新能力、富有創業精神和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這種培養目標的達成除依靠高校的力量外,還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與協作,並建立一個有助於大學生創業的、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以優化創業環境,保障創業活動順利開展與實施。作為以培養社會合格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陣地,高等學校必須與時俱進,抓住機遇,大力推進高等教育改革,轉變教育思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努力為社會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業型的人才,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有這樣。高等學校才能搶占人才培養的制高點,才能更好地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積極貢獻。
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問題的認識一、目的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大學生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對大學生進一步深造和將來的就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正是基於這一認識,我們一直從事相關問題的研究,並在教學中一直注重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現在已對這一問題形成了一些比較系統全面的認識。
為了加強對創新、創業的系統研究,為了加強對創新教育、創業教育的系統研究,為了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有必要成立相應的教研機構。
二、重要性和必要性
1、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大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在世界上都處於領先地位,我國和發達國家在諸多方面的差距已越來越小,這和我國對發達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學習和吸收是分不開的。但我們要進一步趕超發達國家,則不能一味地學習、吸收、引進,而要更多地依靠我們自己的自主創新。我國黨和政府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決策,並把它作為我們的基本國策。北京市相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提出要把北京率先建設成創新型城市。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創新型城市都離不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2、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性、實踐性是我國現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
創新教育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性,創業教育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實踐性,由此可見,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對於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性、實踐性的教育改革具有直接的針對性,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非常重要的意義:
(1)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以人為本改革傳統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教育主要是知識教育,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普遍出現了高分低能的現象。在創業方面,中國的平均水平低於全球創業觀察(GEM)統計的平均水平。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而發達國家一般佔20%—30%。因此,必須盡快轉變傳統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從就業教育轉向創新創業教育,樹立起自主創業不僅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更是大學生成才重要模式的新觀念。
(2)彌補傳統教育之不足。雖然我們已經認識到傳統教育重知識有失片面的錯誤傾向,我們所倡導的現代教育改革也強調了學生的素質、能力、創新性、實踐性,但我們現代的教育改革還缺乏系統性。我們力圖通過各門課的教學來提高和增強學生的素質、能力、創新性、實踐性,但卻沒有開設專門的課程來系統地加以培養和強化,這是不夠的。和中小學生不一樣,大學生畢業後就要走上工作崗位,要在社會實踐中獲得成功,更應注重能力、創新性、實踐性。
(3)我校人才培養的定位主要是培養應用性人才,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對於我們實現這樣一個人才培養的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型本科教育體系,激發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對於所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實用性更加關注,並且能激發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創新創業的熱情。
3、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實際需要
在現階段,大學生就業難已經引起學校、家庭、政府等多方面的重視。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和教育可以以創業促就業,減輕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社會的壓力。當然,並不是每個大學生畢業後都要去創辦自己的企業,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就業,可以使他們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4、是大學生這個學習階段、年齡階段的迫切需要。
如上所述,開展創新創業研究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學校應該支持這方面的工作。考慮到開展這方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們希望能成立研究所來集體攻關,更好地完成相關的科研與教學工作。
三、研究歷史和現狀簡介
人們對創新、創業的研究由來已久。但比較系統的研究則始於20世紀30年代熊比特對創新理論的研究和奧斯本對創造學的研究。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也可以說由來已久,但進行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也始於上個世紀。
1、創新研究與創新教育的歷史與現狀
如果我們不加以嚴格的區分,創新就是創造,創造也就是創新。實際上人們也經常把這兩者看作是一回事。
美國是創造學的發源地。 1941年,美國BBDO 廣告 公司經理奧斯本出版了《思考的方法》一書,提出了“智力激勵法”。該書出版後,立即引起了人們對於創造的極大興趣。
創造學被列入大學教學內容當首推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該校在1948年即開設了“創造性開發”課程。1949年,奧斯本在布法羅大學開辦了“創造性思考”夜校,致力於推進創造教育。之後,哈佛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等著名大學以及許多軍事院校、工商企業等,也都相繼開設了創造學及有關創造活動的訓練課程。
1953年,奧斯本又出版了《創造性想像》一書,該書先後被譯成20多種文字,從而使人們對於“創造性研究”更加關注。美國還在1954年由奧斯本發起成立了“創造教育基金會”(CEF),旨在教育界促進創造教育的開展,以培養創造性人才。
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形成了十幾個創造學研究中心。截止 1979年底,美國已有53所大學和10個研究所設立了專門的創造學研究機構,有力地促進了創造學的發展。此外,美國的創造學普及面也非常寬,在美國幾乎所有大學都開設了創造性訓練課程,有的專門講授各種創造技法,有的則同專業課相結合,採用創造力訓練方法改造原有的課程安排。
1980年前後,上海交通大學的許立言把創造學引入我國大陸。1980年,創造學最早移植於上海交通大學,隨後便在其他高校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1994年,中國創造學會在上海成立,隨後又成立了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
2、創業研究與創業教育的歷史與現狀
創業研究的興起最早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末,國外大學開展創業教育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又一說:創業研究和創業教育始於七十年代美國大學)最著名的是美國大學的創業教育。目前,美國的創業教育已納入到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內容涵蓋了從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規教育。
截止到2005年初,美國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創業學課程,並且已經形成一套比較科學、完善的創業教育教學、研究體系。許多學校還設有創業專業。大學生的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已經成為評價高等教育質量的標志之一。創業學在歐美發達國家的大學中已經成為成熟的學科。
它的直接成果是:當今美國超過95%的財富是由八十年代創業一代創造的。在美國的創業熱潮中,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引人注目,當代許多著名的美國高科技大公司,幾乎都是大學生創業者們利用風險投資創造出來的,如Intel的摩爾、葛魯夫,Microsoft的蓋茨、艾倫,惠普的休利特、帕卡德,Netscape的安德森,Dell的戴爾,Yahoo的楊致遠等無不是創業者們的典範。據麻省理工大學的一項統計,自1990年以來,MIT畢業生和教師平均每年創建150多個新公司,截止1999年該校畢業生已經創辦了4000家公司,僱用了110萬人,創造出2320億美元的銷售額,對美國特別是麻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國內,創業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可以說,創業研究目前正處於學術研究“黃金期”的開端。在2000年,西北工業大學開始將創業學納人到本科生教育課程體系之中,隨後清華大學於2000年12月成立了中國創業研究中心,吉林大學和南開大學於2003年也相繼成立了創業研究機構。
我國國內近年來大學創業教育也迅速發展。2002年年初教育部高教司在9所高校試點創業教育。包括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經濟學院、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全國青聯與國際勞工組織共同制定了KAB項目的推廣規劃,計劃在2010年以前將該項目推廣到全國2000所高等院校,培訓師資1萬名,使至少50萬名學生免費學習KAB課程。
例如,北航創業教育中心是負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業教育規劃、組織和實施的機構。中心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企業家思維的復合型經濟管理人才為目標,主要進行創業教育理論研究、教材開發、師資隊伍建設及面向在校學生和社會人士的創業教育培訓工作。中心自成立以來,積極探索和實踐適合我國國情的創業教育新路子,形成了具有北航特色的創業教育與培訓模式。中心與北航大學科技園、北航孵化器及美國著名的創業教育院校合作,已為北航600多名學生開設了創業管理課程。
中央 財經 大學的創業教育從2003年開始,2004年開始在全校范圍內開設創業學任選課程,同時啟動了題為“財經類院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的教學改革項目,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中央財經大學已形成較為系統的創業教育體系,中央財經大學創業教育的創新點歸納為5個方面:即以創業為主要內容的教學內容創新;打破院系班級限制的教學組織創新;重視參與程度的教學考核創新;通過演習實現小班授課的教學方式創新;以培養創業型人才為目的的教學管理創新等。
四、研究內容和創新點
我們認為,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包括創新思維能力、非智力因素、創新實踐能力這三個方面。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必須從這三個方面著手。
創新思維能力是大學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因為人的一切創新都來源於思維的創新。創新思維包括 邏輯思維 與非邏輯思維。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包括邏輯 思維訓練 和非邏輯思維訓練。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與非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在於養成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習慣。充足理由律是劃分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的一個根本標准,培養非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在於養成沒有充足理由就得出結論的思維習慣,培養非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在於養成由充足理由得出結論的思維習慣。因此,可以說我們為大學生的非邏輯思維能力這一創新思維的關鍵因素的培養提供了一個基本的原則,而非邏輯思維能力在很多人看來是不能培養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慧要素以外的、影響智慧活動效果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種基本的心理因素。這些非智力因素對於人們創新思維與創新實踐的成功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我們將對大學生這五種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進行深入的研究。
大學生要在社會的創新實踐中獲得成功,還必須學會做人,正確處理好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理想與現實、理論與實際等關系,形成良好的個性,保持健康的心理,做合格的社會公民,培養較強的創新實踐能力。還需要認清國情,做一個適應時代需要的人。我們也將對這一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
F. 創造學基礎是什麼
創造學基礎是課程性質。
創造學基礎是一門面向全校各專業的公共選修課程(創新創業類課程),是一門研究人類創造創新活動規律和基本方法及其應用的課程。
創造學是研究人類的創造能力、創造發明的過程、方法及其規律的新興學科。它涉及哲學、思維科學、腦科學、心理學、邏輯學、行為科學、教育學、未來學和科學技術史等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
1.揭示人類創造發明的規律,研究創造能力的培養,探索創造發明的方法,研究創造活動的組織和創造環境的形成等等。其中心任務,是開發人類的創造能力。其主要內容有:創造哲學、創造工程學、創造心理學、創造教育學、創造理學、文學藝術領域里的創造問題、創造美學、創造管理學、其他領域里的創造問題等。
2.簡明定義:創造學,研究創造發明和創新的心理、方法和規律的學科,主要包括創造心理學和創造工程學。
3.創造學就是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再發現新問題的智慧學。
4.是研究主體的創造能力、創造發明過程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
G. 江蘇大學的食品工程專碩培養制度成熟嗎
江蘇大學的食品工程專碩培養制度成熟學院於1983年創辦農產品加工工程本科專業,1986年獲批農產品加工工程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經過20多年建設與發展,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包含食品科學、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和食品營養與安全五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及「食品工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共有5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6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學科是江蘇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點學科,是江蘇省「十一五」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學科梯隊兩次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學科梯隊,學院擁有江蘇省農產品生物加工與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院現有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三個本科專業,其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江蘇省特色專業,現有在校本科生400多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70多人。本科畢業生考研錄取率30%左右。學院充分發揮學科的優勢,不斷培育和產生新的增長點,走科學與工程相結合、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相結合的科研之路,積極將食品科學與工程、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等學科領域交叉融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研究方向:農產品、食品特性及品質無損檢測技術、農產品生物加工與分離技術、食品營養與安全控制技術、食品生物技術、生物質轉化技術和農產品資源的綜合利用技術等。承擔和完成國家 863科技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部省級基金等項目60多項,獲得各種獎勵13項,科研成果轉化20多項;出版學術著作、教材近30部,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獲得專利30多項。此外,開展的創造學教學及創新教育工程的實踐榮獲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獎,「創造學基礎」課程榮獲江蘇省一類優秀課程。按照學校開放辦學的思路,學院積極加強與國際同行的合作與交流,先後與日本的三重大學、京都大學、東北大學、築波大學以及加拿大的Guelph大學和Saskatchwan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雙方互派留學生與專家學者,共同培養研究生,共同申報和承擔國際合作研究項目。
H. 姜松的成就及榮譽簡介
主要從事農產品、食品流變力學特性及質地評價研究,農產品加工貯藏和保鮮研究,農產品加工機械設計與開發。主編和參編專著7部,發表論文50多篇,申請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1項,主持和參加完成課題10餘項,獲獎6項;培養碩士研究生20名。現主講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物理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創造學基礎、食品物性學、物料物性學和創造方法論等課程。曾被評為校優秀教師、優秀骨幹教師、優秀共產黨員,連續三次被評為校優秀教學質量獎一等獎。「『創造學』教學及創造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獲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負責的《創造學基礎》課程獲省一類優秀課程,「農產品濕冷保鮮試驗台」獲江蘇省教育廳自製儀器二等獎。向社會開設「創造與創新思維」專題講座100多場次,聽眾達3萬多人。
I. 大連理工大選修課《創造學基礎》是個性類還是綜合類急!!
個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