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鹽酸特倫克羅是誰發明的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Cyanamid公司意外發現其有明顯的促進生長、
非專業人士只能查到這了-3-
Ⅱ 求問能溶解黃金的王水是誰發明的
這也是它的名字的來源。不過一些非常惰性的金屬如鉭(Ta)、銠、釕、鋨、銥、鈦等則不受王水腐蝕。
鹽酸是於約800年左右波斯人煉金術士賈比爾·伊本·哈楊(Jabir
ibn
Hayyan)將食鹽與礬(硫酸)混合到一起時發現的。
他將鹽酸與硝酸混合在一起發明了能夠溶解金的王水。
王水中含有硝酸、亞硝醯氯、氯等強氧化劑,王水中也含有高濃度的氯離子,能跟金屬離子形成穩定的絡離子,有利於向金、鉑溶解方向進行。由於王水與銀反應在銀表面產生氯化銀(AgCl)白色沉澱覆蓋住銀,而阻礙進一步反應,銀幾乎不溶於王水。王水被用在蝕刻工藝和一些分析過程中。王水不穩定,極易分解,因此必須在使用前才配製。王水在冶金工業和化學分析用於溶解金屬。
Ⅲ 鹽酸小檗鹼的發現歷史
黃連素是中國人在先秦時期發明的,我國漢代《神農本草經》中已詳細記載了黃連的功效,此書是現存最早的中葯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公元25年-220年集結整理成書。所以黃連素的發明是在公元25年之前,公元前發明的。
Ⅳ 誰發明了鹽酸帕羅西汀
鹽酸帕羅西汀是全球第二大制葯商葛蘭素史克公司研發的;不過,專利權現在已過期,國內已有仿製品,如「樂友」、「舒坦羅」上市,價格是原產品的 40%!
Ⅳ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主要內容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課文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道理。
課文從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
睡覺時眼珠的轉動
這三件事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或者是
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實驗與研究,發現水的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英國泊伊爾發現鹽酸會使紫羅蘭花瓣變紅,通過實驗與研究,發明鹽酸試紙。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發現睡著的人眼珠轉動時做夢現象。告示了我們:只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鍥而不舍的追求答案,就能在生活發現真理。
Ⅵ 鹽酸是怎樣做的
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鹽酸的用途很廣,簡介如下:
(1)用於稀有金屬的濕法冶金
例如,冶煉鎢時,先將白鎢礦(鎢酸鈣礦)與碳酸鈉混合,在空氣中焙燒(800℃~900℃)生成鎢酸鈉。
CaWO4+Na2CO3=Na2WO4+CaO+CO2↑
將燒結塊浸在90℃的水中,使鎢酸鈉溶解,並加鹽酸酸化,將沉澱下來的鎢酸濾出後,再經灼熱,生成氧化鎢。
Na2WO4+2HCl=H2WO4↓+2NaCl
H2WO4=WO3+H2O↑
最後,將氧化鎢在氫氣流中灼熱,得金屬鎢。
WO3+3H2=W+3H2O↑
(2)用於有機合成
例如,在180℃~200℃的溫度並有汞鹽(如HgCl2)做催化劑的條件下,氯化氫與乙炔發生加成反應,生成氯乙烯,再在引發劑的作用下,聚合而成聚氯乙烯。
(3)用於漂染工業
例如,棉布漂白後的酸洗,棉布絲光處理後殘留鹼的中和,都要用鹽酸。在印染過程中,有些染料不溶於水,需用鹽酸處理,使成可溶性的鹽酸鹽,才能應用。
(4)用於金屬加工
例如,鋼鐵製件的鍍前處理,先用燒鹼溶液洗滌以除去油污,再用鹽酸浸泡;在金屬焊接之前,需在焊口塗上一點鹽酸等等,都是利用鹽酸能溶解金屬氧化物這一性質,以去掉銹。這樣,才能在金屬表面鍍得牢,焊得牢。
(5)用於食品工業
例如,制化學醬油時,將蒸煮過的豆餅等原料浸泡在含有一定量鹽酸的溶液中,保持一定溫度,鹽酸具有催化作用,能促使其中復雜的蛋白質進行水解,經過一定的時間,就生成具有鮮味的氨基酸,再用苛性鈉(或用純鹼)中和,即得氨基酸鈉。製造味精的原理與此差不多。
(6)用於無機葯品及有機葯物的生產
鹽酸是一種強酸,它與某些金屬、金屬氧化物、金屬氫氧化物以及大多數金屬鹽類(如碳酸鹽、亞硫酸鹽等),都能發生反應,生成鹽酸鹽。因此,在不少無機葯品的生產上要用到鹽酸。
在醫葯上好多有機葯物,例如奴佛卡因、鹽酸硫胺(維生素B1的制劑)等,也是用鹽酸製成的。
以上列舉的只是在工業生產上應用鹽酸的一些例子。實際上,鹽酸的用途還很多。在日常生活上,我們有時也用到它例如缺乏胃酸,消化不良,醫生就給我們一定量的稀鹽酸以補胃酸的不足。在化學實驗和科學研究上,用到鹽酸的地方就更多了。
Ⅶ 最早發明酸鹼指示劑的是誰
羅伯特·波義耳
[羅伯特·波義耳最早發明酸鹼指示劑] 英國著名化學家、近代化學的奠基人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1691)在一次實驗中,不小心將濃鹽酸濺到一束紫羅蘭上,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他把花浸泡在水中,過一會兒,他驚奇地發現紫羅蘭變成了紅色。他請助手把紫羅蘭花瓣分成小片投到其他的酸溶液中,結果花瓣都變成了紅色。波義耳從一些植物中提取汁液,並用它們製成了試紙。波義耳用試紙對酸性溶液和鹼性溶液進行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我們今天還在使用的酸鹼指示劑。
[用花瓣的汁液可以製成酸鹼指示劑] 綉球花是一種天然指示劑。綉球花生長在灌木叢的酸性土壤中,它是一種天然指示劑,能顯示亮粉紅至藍的一系列顏色。一般花瓣內通常含有兩種色素,這些色素在不同的溫度、不同的酸鹼性環境下,呈現不同的顏色。不同的花,花瓣中兩種色素的含量不同,由於花瓣內的酸鹼性不同,因此花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同一種花,在開放的不同時期,花瓣中兩種色素的含量不同,花瓣內的酸鹼性不同,花也呈現不同的顏色。這就有「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美麗景觀的描繪。用花瓣的汁液也可以製成酸鹼指示劑。收集紫色的花瓣或紫蘿卜皮、紫葡萄皮,各取適量,研碎,加入適量水和酒精(兩者體積比為1:1)浸泡、過濾,就能得到檀物色素提取液。
[變色花的製作方法] 准備兩張邊長約為10厘米的正方形過濾紙。將兩張紙摞在一起,正折一下,反折一下,直到折完,每次折l厘米左右。折好後將兩端剪成弧形,中間用鐵絲纏結實,順著帶棱的一面往上折,將兩層打開成花形。用同樣的方法再做一朵同樣的花,將纏在花中間多出的那截鐵絲纏繞在一根方便筷上。用過濾紙剪出8個花葉,兩個兩個粘在一起,中間夾一根細鐵絲,將細鐵絲在花葉末端長出的一截,綁在兩朵花下面。臨上課前,用白醋將花瓣潤濕,用鹼水將花葉潤濕。上課時用噴壺往花和葉上噴紫包心菜汁,花就會變紅,葉就會變綠。
最早發明酸鹼指示劑,首先為酸鹼下了明確的定義;創立了許多定性檢測鹽類的方法;測定不少固體和液體的比重;第一位真正的臨床分析化學家,最早發現血液中存在氯化鈉和鐵;對磷光、生物發光、化學發光和熒光現象進行廣泛的研究,是17世紀發光現象研究領域里最出色的實驗家之一;提出檢出極限的概念.總之,波義耳作為"分析化學之父",顯然是當之無愧的.……
^_^可不可以給我點分?花10多分鍾打完的^_^
Ⅷ 鹽酸最早傳入我國是在什麼時候鹽酸的歷史
「三酸「之中鹽酸的發現和制備較硫酸和硝酸為晚。雖然早在煉金時代就已發現了氯化氫氣體,但這種無色有強烈刺激性的氣體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15世紀才開始出現有「鹽酸」這一名詞。 1648年德國葯劑師J·R格勞伯將食鹽和礬油(硫酸)放人蒸餾釜中加熱製取硫酸鈉,並將逸出的刺激性氣體用水吸收得到一種酸性溶液(鹽酸)。因為食鹽來自海水,格勞伯就將鹽酸稱之為「海鹽精」。這是實驗室制備鹽酸最古老的方法。因原料價廉易得,裝置亦較簡單,直到今天在化學教學中講解氯化氫和鹽酸時,仍在來用這種制備方法。此外採用鹽鹵(主要成分是氯化鎂)水解製取鹽酸的方法也較古老。反應方程式可表示為:1807年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在研究電解食鹽水時,除得到氫氧化鈉溶液外,還得到了純凈的氫氣和氯氣,從而為氯鹼工業的誕生打下了理論和實驗基礎。 自19世紀始,格勞伯鹽(硫酸鈉)曾經風行一時,大量用於制硫化鹼(硫化鈉)和純鹼,在造紙、玻璃和醫葯方面應用廣泛,需求量很大。但制備硫酸鈉熔塊同時放出的氯化氫氣體並末利用,直接排入大氣後,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19世紀中葉英國政府只得通過法令,禁止向大氣排放高濃度的氯化氫氣體,於是生產工廠採用水吸收的方法來處理,得到了大量的酸性溶液—鹽酸。 19世紀末,由於大功率直流發電機研製成功,才為工業化發展氯鹼工業提供了物質條件。 1890年在德國建成第一個制氯工廠,1893年在美國紐約建成第一個採用隔膜法電解食鹽水製取燒鹼和氯氣的工廠。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世界上氯鹼工業發展迅速,才滿足了紡織、印染、造紙、人造纖維和生產各類有機、無機化學品和軍事化學品對燒鹼和氯氣的需要,以後隨著石油化工的蓬勃興起,對氯的需求量激增,再次推動了氯鹼工業發展並形成規模,為了利用大量的副產品氫氣,用合成法生產鹽酸也就順埋成章地相應發展起來。 合成法生產鹽酸原理簡單。氫氣在純凈的氯氣中燃燒即可得到高濃度的氯化氫氣體,經水吸收就生成質地純正的鹽酸。本世紀上半葉合成法逐漸成為世界各國生產鹽酸的主要方法。 本世紀20年代,中國著名化學實業家吳蘊初先生在1921年試制味精成功,1922年他和張崇新合資創辦上海天廚味精廠,產品暢銷國內及東南亞各國,並遠銷美國。為解決生產味精的必需原料鹽酸,吳蘊初在上海建立了我國第一家氯鹼廠,這就是1929年他集資創辦的天原電化廠。第二年該廠即投產,主要產品為鹽酸、燒鹼和漂白粉三種,鹽酸用合成法生產。只找到這些了Ⅸ 我想發明一個用氧氣氧化鹽酸的燃料電池且產物為次氯酸,次氯酸經光解或加熱過後又變成氧氣和鹽酸,但目前
你這個想法相當於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再轉變成電能。雖然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效率較高,但是由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較困難,原因是光的能量密度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