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與分享

創造與分享

發布時間:2023-01-05 09:55:50

Ⅰ 有誰知道中國之美

「中國之美」是中華民族國藝文化交流促進會與北京中傳國藝文化交流中心通過大量研究,集思廣益共同創意策劃的一個主題文化傳播項目,是為弘揚中華文化、實現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而選擇的一個特別的切入點、開拓的一條特殊的路徑。


中國之美」的緣起

近百年來,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為了時代的最強音,成為了中華民族走出屈辱、走向昌盛的內在動力,成為了民族精神與國家意志的核心要素,成為了時代領袖們喚起民眾、凝聚人心、振奮精神、再創輝煌的精神力量,成為了古老的中華民族立志為實現全人類和睦相處、和平發展、和諧共生而努力奮斗的代名詞,成為了民眾共同的理想、追求與目標。

縱觀人類文明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我們看到,無論是中國的堯舜時期、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還是歐洲的文藝復興、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西方現代科技文明的快速發展,文明的進步都依賴於文化的昌盛與引導,文化的飛躍也總是依託於文明的繁榮與支撐,文化與文明、物質與精神,相輔相成、剛柔相濟地推動著滾滾的歷史車輪。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是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軟實力,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凸出表徵,是當今綜合國力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古老的中華文化,她浩若星漢、悠久璀璨,她哺育了偉大的中華民族,成為了護佑中華民族生存、推動中華民族成長壯大的精神動力。中華民族能夠歷經戰亂紛爭、朝代更迭、天災人禍以及外族侵略,於艱難險阻、起伏掙扎之中傳承至今,並再一次地走向繁盛與輝煌,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中華文化的薪火相傳、中華文脈的綿延不絕。

今天,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又一次的進入了快速的發展時期,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成就已經舉世矚目;繁榮文化、發展文化,文化興國、文化強國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

文化的內涵及其豐富。今天,我們要大力弘揚並且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化,應該是中國文化的精華、中國文化中最具普世價值的內涵,並且應該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讓國人、讓全人類喜愛、接受、分享與追求。因此,「美」應該成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走出去的關鍵詞。因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能夠使人類感到愉悅的一切事物,是人類對事物的感受與最基本的評價標准、取捨標准。發現美、創造美、分享美是人類的共同天性。中華民族精神境界的最高追求是「真、善、美」,中華民族對「美」的發現、創造與分享的態度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包容、欣賞、融合的態度與和諧一統的思想。

「中國之美」就是在這樣的認知基礎與時代背景下,通過大量研究、集思廣益而提出的一個文化主題,是為弘揚中華文化、實現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而選擇的一個特別的切入點、開拓的一條特殊的路徑。它誕生伊始就肩負著中華民族文化強國的偉大歷史使命。

如前所述,「美」不但是事物共有的屬性、人類共同的追求,而且「美」還具有跨時空、跨種族、跨文化、跨宗教、跨國度、跨地域在人們心中產生共鳴的特徵。我們今天之所以能夠於傳世書畫之前流連忘返、於跨文化的音樂之中動情陶醉、於古典經傳之上豁然頓悟、於世界名著之內心馳神往、……,其根本原因皆是文化之大美、壯美、秀美、完美甚至是凄美在震撼、呼喚、激盪、感動著人類的心靈。「中國之美」就是要將中華民族文化之「大美、壯美、秀美、完美」超越時空、超越文化、超越種族、超越國度、超越藝術形式的展現給全人類,創造至真、至善、至美的和諧境界。因此,創造與展現中華民族的博大之美、文質之美、靈動之美、端莊之美、秀麗之美、高雅之美、豪放之美、渾厚之美、飄逸之美、和諧之美、……,便成為了「中國之美」的根本追求。

「中國之美」從理論上講可以涵蓋一切中華文化與文明之美,但就目前而言,「中國之美」的著眼點將定位在文化、文藝與武術等范疇之內,重點是展現書畫、工美、演藝、武術等方面的美,並聚焦在具有較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性的中國書畫、中國玉器、中國陶瓷、中國紫砂、中國民間工藝以及中國京劇、中國崑曲等國粹藝術和中國武術之美的挖掘、創作、展示、展演、傳播與交流等方面。

因此,「中國之美」將以「挖掘中國之美、發現中國之美、傳承中國之美、創造中國之美、展現中國之美、奉獻中國之美、傳播中國之美、分享中國之美」為核心;通過「中國之美」年度大展、「中國之美」國際巡展、「中國之美」文藝演出、「中國之美」現代媒體傳播、「中國之美」創作基地、「中國之美」書院、「中國之美」基金會來實現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弘揚、中國現代先進文化的傳播、中國當代文化藝術人才的扶持」;通過系列與周期性的文化活動,為參與者提供文化研究、文藝創作、才藝展現、作品展示、文化交流、文藝欣賞、公益慈善與文化素養提升的平台。向全世界展現中國的文化之美、思想之美、文學之美、藝術之美、歷史人文之美、當代生活之美、……。

「中國之美」的主題詞是:中國之美——走向世界、感動世界!


中國之美標識


標識基本釋義:「中國之美」四個字採集了「毛體」字,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瀟灑、飄逸、豪放與靈動之美,更代表著中華文化所蘊含的自由揮灑、勃勃生機、強大的創造力與獨立的個性;宮殿建築的圖案,展現了璀璨的中華文化的深邃與悠遠,代表著中華文化端莊、渾厚、和諧的王者氣概;「Besuty of China(中國之美)」代表著「中國之美」的國際視野與開放的胸懷,展現「中國之美」走向世界、感動世界的崇高使命。


中國之美主題歌:

作詞:李春

伏羲的聖地,女媧的星空。

炎黃的血脈,龍鳳的圖騰。

好一個神奇的大中華,

一派中國美,萬古華夏風。

飄逸看老莊,端方說孔孟。

晨歌習寶劍,晚茶讀易經。

壯烈風波亭,凄美紅樓夢。

絲竹演梁祝,水墨畫長城。

中國美,華夏風,此岸花開彼岸紅……



答案來源於:網路

Ⅱ 洛克菲勒自傳:頂級富豪教孩子如何創造、守護和分享財富

文 | 蓮那

洛克菲勒家族,一個與眾不同、非同凡響的家族。19世紀下半葉,約翰•D•洛克菲勒開啟了家族傳奇,被稱為「地球上第一個億萬富翁」。

由於洛克菲勒家族在石油行業巨大的影響力,以及顯赫的財富名聲,市面上出現了不同時代洛克菲勒的書和故事,有時候難免「張冠李戴」。

為了方便閱讀時「對號入座」,基於每一代洛克菲勒所處於的時代背景、成長環境等,同頻理解他們的財富觀,我找到了洛克菲勒家族最重要的前三代家族圖,編寫了簡單的圖片說明,和大家共同釐清人物關系。

根深葉茂的洛克菲勒家族

第一代:

約翰•D•洛克菲勒一世(John D. Rockefeller Sr.)

1839-1937,洛克菲勒家族的開創者,被稱為「石油大王」,

「美國史上第一個十億富豪」,活到98歲

勞拉•斯貝爾曼•洛克菲勒(Laura spelman Rockefeller)

1839-1915,約翰一世的夫人,美麗賢淑,熱愛家庭

第二代:

約翰•D•洛克菲勒二世 (John D. Rockefeller Jr.)

1874-1960,老約翰唯一的兒子,專注於慈善事業和藝術品收藏,他一生捐出了5億美元

艾比•奧德里奇•洛克菲勒(Abby Aldrich Rockefeller)

1874-1948,約翰二世的夫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創始人之一

瑪莎•貝爾德•洛克菲勒(Martha Baird Rockefeller)

1895-1971,約翰二世的第二位夫人,20世紀20年代世界級的鋼琴演奏家

第三代:

艾比(芭布斯)•洛克菲勒•米爾頓(Abby (Babs) Rockefeller Milton)

1903-1976,大姐,她被家裡人和朋友們稱為「芭布斯」,區分她和她的媽媽,熱心慈善事業

約翰•D•洛克菲勒三世(John D. Rockefeller 3rd)

1906-1978,專注於慈善事業

尼爾遜•洛克菲勒(Nelson A. Rockefeller)

1908-1979,4次連任紐約州州長,1974年被福特總統任命為美國副總統

勞倫斯•洛克菲勒(Laurance S. Rockefeller)

1910-2004,洛克菲勒家族的「中興之王」,風險投資之父,因在環境與癌症研究和治療所做的成就得到許多榮譽

溫斯羅普•洛克菲勒(Winthrop. Rockefeller)1912-1973,曾擔任阿肯色州(Arkansas)副州長

大衛•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

1915-2017,最小的弟弟,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繼承人,曾任大通銀行董事長,著有《洛克菲勒回憶錄》,享年101歲

現如今,洛克菲勒家族已經傳到第六代,家族成員超過200名,活躍在政治、經濟、教育、醫學、藝術等各個領域。

創富一代的讀書觀

人生的很多方面就是反反復復,通過讀書可以借鑒別人的經驗,使問題更容易解決。

這次,我給大家推薦的是約翰•D•洛克菲勒一世的自傳。這本書與其說是自傳,不如說更像是根據老約翰的言論和報道整理的隨筆,語言朴實,對人生和財富充滿了洞見。尤其是老約翰寫給小約翰的信件,看到深有體會之處,我常會情不自禁地讀給兒子聽。

洛克菲勒自傳

老約翰對兒子為了學習公司管理廣泛讀書的行為大加贊賞,指點兒子如果想了解關於經營方面的好書,可以向經營學教授請教,請他們當自己的學習顧問。因為他們對前沿類知識最為敏感,對某一領域的優秀論文也會第一時間了解。

這個方法對我們給孩子選書也有借鑒意義。閱讀的重要性對於家庭不言而喻,巴菲特、摩根、查斯特菲爾德等金字塔尖的富人給子女的信中,都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讀書是世上最美好的事之一,讀書讓我們不用犯錯就可以學習,讀書也能讓我們了解各種各樣的人生、觀點及苦惱。

但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書海中選擇良書,常常讓家長感到困惑。我們不妨借老約翰的思維,找到不同領域頂尖的人物,根據他們的指引找書。比如選擇名著,不妨看看毛姆的《書與你》,推薦了近40本讓人動容,感興趣或者愉悅的名著,並附有簡短的書評。

老約翰給孩子的信中推薦的書有班克羅夫特的《美國史》、托馬斯•沃爾夫的小說《你不能再回家》、愛默生的《論自立》、《成功的資本》、《思考的力量》、《箴言書》、《巴特雷特常用警句集》等。

億萬富翁的理財教育觀

牛排再好,一次也只能吃一塊。

老約翰是「洛克菲勒帝國」的創建人、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位億萬富翁。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歷經6代,經久不衰,和他勤以立儉,艱苦奮斗的教育觀,乃至以身作則的態度密不可分。

洛克菲勒家族信奉的是反對奢華的清教徒信條。他們從未建造過什麼庸俗的紀念性建築。他們沒有用金牙簽剔牙,也沒有用18K黃金的碗裝剃須膏打泡沫。他們的妻子也不會穿著貂皮內衣短褲,在貂皮帳篷里端上一盤盤的珍珠雞。

老約翰認為那些只用物質財富換取享受的方式,很快就會讓人索然無味。他說,「金錢的作用無非有兩種:一種是投資,期待更高收益;另一種是用它得到快樂和幸福。」

在老約翰給兒子的信中,嚴格、坦城,又飽含感情的態度讓人動容。他希望孩子既不要做守財奴,也不要肆意揮霍金錢。

老約翰對於孩子金錢的管理非常嚴格。當兒子向他借1000美元時,他會向兒子收取每年20%的利息,並每月從兒子的工資中扣除10元。還措詞嚴厲地指出,財富是指你擁有的錢可以使你過上什麼樣的日子,而並不是指你擁有多少錢。

賺取和付出成一定比例,賺的越多負擔越重,付出也就越多。

學會把握開銷,才能真正地擁有財富。麻煩的產生,往往是因為開銷大於收入。控制開銷不會讓你一夜之間或一年之內致富,但它能讓你未來遠離債務煩惱,並在悄無聲息中累積更多的財富。

對於兒子在頂級餐廳招待客戶的奢侈賬單,他寫信說「上面的數字讓我心驚,這不應該成為我們家與我們公司的習慣。」他認為顧客也不會喜歡這種做法,公司所花的錢就是來自他們,並會因此產生動搖。

老約翰在孩子的理財培養中,不遺筆墨地強調記賬的重要性。通過記賬可以清楚准確地記錄每項收支情況,知道什麼地方賺錢了賺了多少,或者什麼地方賠錢了。他認為,只有清晰地面對現實,才能更好地做好下一步打算。老約翰一生都把賬本視為自己最珍貴的紀念物。

記賬的習慣在洛克菲勒家族一直得以延續,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嚴格要求有記賬的習慣,並定期接受檢查,否則,誰也別想得到一分錢的費用。

根據傳說,每個星期六早上,約翰•洛克菲勒二世把他的孩子一個一個地召喚到他的書房,仔細檢閱他們的賬簿。雖然他們每個人只拿到30分的零用錢,遠低於同齡的孩子,但他們必須為每一分錢負責。賬簿遺漏要罰款五美分硬幣,一絲不苟的記賬可以拿到五美分硬幣的獎賞。三分之一的零用錢可以用來零花,三分之一必須存起來,並向慈善機構捐贈餘下的三分之一。

給予的藝術

任何借口,都不能讓一個人捂緊口袋,完全摒棄承擔社會責任的義務。

在世人的眼中,老約翰以各種手段成為空前絕後的世界巨富,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正是約翰,開創了美國富豪行善捐助的先河。

1913年,老約翰•D•洛克菲勒創立洛克菲勒基金會。創辦資金為一億美元,在紐約注冊。1928年該基金會與創立於1918年的勞拉•斯培爾曼•洛克菲勒紀念基金合並。由於老洛克菲勒追加新捐贈, 1951年基金會資金達到3億多美元,2000年超過33億美元。

中國的北京協和醫學院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中國最大、最著名的一項慈善事業;而鮮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會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

洛克菲勒在美國創辦了兩所頂尖大學:芝加哥大學和洛克菲勒大學。在現今的紐約市,人們處處可見洛克菲勒家族留下的地標,如聯合國總部大廈、洛克菲勒中心等等。因為洛克菲勒堅信人生的目的是「從其他惡性競爭的商人身上賺取盡可能多的金錢,而用此金錢發展有益人類的事業」。

書中,他花了大量的篇幅講述了贈與的意義與藝術。老約翰認為要幫助捐助人自助,正如人的自身才是抵抗疾病的根本力量。比如了解遭遇不幸的鄰居的狀況並提供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和改善內在問題。輕而易舉獲得的財富,通常不是福而禍害。

老約翰從幼時起,就遵守一個慣例,那就是年輕人要定期捐贈自己掙到的錢。20歲時,老約翰就制定了一生的財務計劃,包括掙錢、花錢以及捐助。這個慣例讓他長大後回顧時心存感激,正是這個習慣使他早早就意識到了自己對他人的責任,也讓他收獲了心靈的滿足和幸福。在老約翰的教育下,小約翰年經時參加了匹茲堡「認養一位老人」活動,還通過美國收養兒童計劃領養了一個非洲女孩,每次讀到女孩寄來的信時,小約翰的臉上都呈現出幸福的光彩。

教導孩子幫助他人,可以讓孩子從小學會承擔責任,珍惜財富。每個家庭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或者捐助金錢,或者提供服務。給予的行動也許很微小,看到有困難的人,主動前去幫忙;幫助鄰居奶奶拎重物,哪怕只是向沒有被大家注意過的人問聲好,也是開啟善心的一種方式。

可以說,老約翰留下的精神財富正是一代又一代家族綿延發展的重要動力。「如果沒有父母的明智指導和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典範作用,那麼這些繼承下來的財富就會成為一種詛咒,而不是福氣。」第三代傳人戴維•洛克菲勒在回憶錄中這樣說。

總而言之,《洛克菲勒自傳》講述了作為一個富人,應該如何交友、育子、工作、創業、管理、生活等等,裡面蘊藏的商業和生活哲理,並非富人才有,共享層面非常豐富,值得一讀再讀。

2019年,彩虹豹也將與您陸續分享更多顯赫家族的傳記和家信,期待追隨世界頂級富豪的成長心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斷提升自身在家庭教育觀、理財觀等方面的視野,一起尋找通往財富巔峰的道路。

Ⅲ 創造與魔法 每日 分享任務怎麼做

分享任務在游戲抄主界面的右襲上角,點擊瓶蓋後的加號即可以觸發。

具體步驟如下:

①進入游戲,登錄個人賬號,到達游戲的主遊玩界面。


Ⅳ 在校園生活中大家一起什麼共同創造和分享美好的校園生活

在學校校園生活中,大家應該一起努力,相互幫助,通過自己的努力,建設好校園環境,共同創造和分享美好的校園生活。

Ⅳ 創造與魔法怎麼分享給別人

這個好像不能分享吧!這個不是人人都可以擁有的呢!個人意見,僅供參考謝謝合作

Ⅵ 學會與他人分享,學會合作,創造美好人生。

當你將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的時候,你其實就是在利用另一種方式獲得。因為別人會因為從你這里獲得了而對你感恩,他們回報你的,將可能會比你付出的多出很多倍。

——圓能讓人懂得分享

摘自文德編著的《方與圓》

書中講到四個飢餓的人,得到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一簍魚】,最後因為不同的選擇,最後的不同結局,引人深思。

一開始的兩個人,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另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兩人分道揚鑣,最終,兩個人都撒手人寰。

而後面的兩個人則不同,他們沒有分道揚鑣,而是約定共同尋找大海,通過兩人的互相協助,最終來到了海邊,最終有了各自的家庭,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四個同樣飢餓的人,得到同樣的幫助,但最終的結局卻截然不同,懂得互相協作,懂得分享的人,他們最終通過互相幫助與努力,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自私自利,不懂的合作的人,最終走向了滅亡。

@微光lucky 讀別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讀書中的故事,悟自己當下的人生。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社會生活中有很多的需要與別人合作,與別人分享的內容。也只有學會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學會用心和別人合作,真誠合作,共同努力,我們最終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否則,很可能會像前面兩個人一樣,最終撒手人寰,兩敗俱傷。

所以,當我們在面對一些選擇的時候,記得權衡利弊,然後做出合適的選擇。學會與別人合作,學會與他人分享,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學習提升的東西。

圓能讓人懂得分享,希望我們都能學會「圓」的技巧,學會分享,努力創造美好人生。

我是微光@微光lucky ,感謝你的關注,用文字向你問好,希望你一切安好。

Ⅶ 創造的價值和分享的價值如何成正比

共創價值是價值創造的最佳方式,共創價值也是共享價值的前提。從共同創造到共同分享是價值最大化的必由之路。要使價值創造成為一個持續的過程,就要與其他價值創造者分享價值成果。只有這樣,他們才會以更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下一輪的價值創造之中。從共創到共享,再共創到再共享,只有如此循環往復,我們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才能與客戶、股東、員工和社會等共享與世界同步的信息文明。

價值創造是指企業生產、供應滿足目標客戶需要的產品或服務的一系列業務活動及其成本結構。在價值創造的物理過程中,價值就是成品的使用價值。影響價值創造的因素主要有:投資資本回報率;資本成本;增長率;可持續增長率。它們是影響財務戰略選擇的主要因素。

以對人性、對社會的充分理解為基礎,正確地評價價值及其來源,以整個社會健康發展為目的,引導社會創造出更豐富的真實的價值。其本質就是個哲學問題,是個價值觀的問題。

很多人對使用價值的理解有偏差。把使用價值理解為純物質屬性是錯誤的。因為人類生存的意義已經大大超出了生物性的生存。更大的意義大於精神的自由。產品的物理屬性已經淪為人類精神生活的道具。以住房為例,如果僅從生理的需求看,一個三口之家50平米就夠了,但現在人們都追求 100平米以上,且要高檔裝修,顯然人們不是追求簡單的生理滿足而是一種精神的享受。

正因如此,對於使用價值的理解不能用簡單的「需求」二字就可以概括的。不是那種類似用營養學分析食物的價值的方法來理解使用價值。對於使用價值的理解已經上升為對人生的意義的理解。古希臘有個神話。

彌達斯國王問酒神的護伴西勒諾斯:對人來說,什麼是最好最妙的東西?「這精靈木然呆立,一聲不吭。直到最後,在國王的強逼下,他突然發出刺耳的笑聲,說道:『可憐的浮生呵,無常與苦難之子,你為什麼逼我說出你最好不要聽到的話呢?那最好的東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為虛無。不過對於你還有次好的東西 ——立刻就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僅從生物性的生存來看,人生其實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而人類需要用道德、藝術、哲學來充實自己,來尋找生命的意義,只有我們對人生的意義有了充分的認識後,我們才能理解外界物質對我們的意義與價值,才能理解為什麼我們需要那麼漂亮的房子而不是象動物那樣僅一個容身的洞穴就夠了。

Ⅷ 想創造價值就要學會分享

人啊,一定要學會分享,分享這件事啊不僅造福別人,也造福自己。

人的價值啊,就是在於為別人創造價值。給誰創造價值,給粉絲朋友創造價值;給你家人創造價值,給你朋友創造價值。不管給誰,總之你都得大公無私的分享,釋放你的價值。

只有給別人帶來有用的東西了,你本身就有價值了。

分享,讓別人在你的分享中收益,這就創造了價值。人生富有的真相:創造價值。

有一個人,發明了電腦的操作系統,讓每台電腦都在他的軟體的基礎上,成為了每個人都離不開的工具,促進了全世界的經濟的發展,因為他對全球的經濟貢獻了這種無與倫比的價值,所以他成為了當今的世界首富——這個人就是比爾蓋茨。

今天就來和大家談談我所體會的分享的價值和意義

只有你能分享的知識,才是真正屬於你的真知

知識的掌握程度有三級:

第一級 知道應用:從文件或者他人那裡學到知識,並能應用到生活中解決問題這是基礎要求。

第二級 融會貫通:通過在工作中對知識的應用和實踐,結合實際結果發現問題並進行深入思考,與已有經驗融會貫通,靈活或創新使用這是第二級。

最高級

分享傳授:只有你把自己的心得總結並傳授給他人,讓別人能聽懂、應用、理解、認同,這樣才能檢驗自己的認知是否是真正可復制的有用經驗。能夠真正讓他人明白的道理才是屬於你的真知。因此,分享是自己掌握真知的必經途徑。

結交同道中人,實現自我價值

人是社會之人,如能有緣結交更多同道中人,那麼獲取信息得途徑就多了一條。我們大多數人從小到大結識朋友的方式更多是被動式,從家庭、學校到公司,在日常學習、生活、工作中因為在同一環境中朝夕相處而結識朋友。

被動式會導致我們平時接觸人群范圍相對有限,形成一定的局限性,要遇到真正志趣相投的朋友沒那麼容易。

由於新媒體的產生,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在更大范圍內與更多人交流。

通過分享,更容易結識更多有相同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的朋友,更有利於我們獲取信息。

持續的分享,持續的輸出自我價值。才是王道。有一天啊,我要是信息枯竭了,沒有價值了。那你們就趕緊取關我,不然還留著幹嘛。

機會永遠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如果你也願意通過分享來提升自己,實現價值,那就讓我們相互學習,共同努力!

說不定,明天成功的那個人,就是你!

Ⅸ 如何理解「人生的三大價值是創造、體驗和分享」

關於創造。

發揮聰明才智,創造有益於自己和社會的事務,比如科學發明、問題的解決方案、文章、講道,履行福音使命彰顯老爸榮耀,則是最大的價值和意義。

關於體驗。

體驗是人五官的體驗,精神的體驗,靈魂的體驗。體驗生活的不易,個體的孤獨,眾生的不安……

體驗是今生預備永恆,從猶太古書中觀照自己的生命,對老爸命令遵守的體驗,對因此所得祝福的個人、家庭、家族以及民族的體驗,對信心的體驗,對團契生活、彼此相愛的關系,永恆的體驗……

關於分享。

分享什麼呢?分享我們寶貴的經驗,我們所見所聞人生經歷對後輩、對身邊人的參考價值。

分享我們的教訓,人生路上難免走過彎路,因為認知有限、能力有限導致的很多錯失的機會……

分享任何生活的大事小事,互相傾聽也互相支持。

分享自己的生命。打開自己的心,成為透明沒有隱藏,用生命影響生命。

總結來說:

有時候創造本身就是一種體驗,是最值得分享的事;

我們所能體驗的有哪些呢?創造過程、分享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各種體悟和思考;

我們如何分享?用創造性的方式,用體驗和參與的方式進行分享。

大道至簡,又能互相統一。真是奇妙。

Ⅹ 知識的創造和傳播 - 讀《知識創造的螺旋》

組織中存在著兩種知識: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

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是以數據、科學公式、視覺圖形、聲音磁帶、產品說明書等形式進行呈現和分享的,它可以很方便地在人與人之間傳遞和復制。

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屬於看不見摸不著的知識,很難被表述出來,一般是當人們做出判斷或採取行動時才能體現。隱性知識的代名詞可能是主觀感覺和預感,隱性知識深深地紮根在個人的行動和切身體驗,以及他們所信奉的價值觀或情感之中。

隱性知識包括兩個層面:

松哥在《ThoughtWorks的知識創造和傳播》中指出個人的優勢和組織的競爭力很大程度存在於所謂的不可言說的隱性知識,但來源於隱性知識的競爭力必須通過流動和轉化才能發揮作用。

知識螺旋(Spiral of Knowledge)是一種分析知識創造機制的理論模型,這個模型把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流動和轉化分成四個環節:社會化(共同化,Socialization),外化(表出化,Externalization),聯結化(Combination)和內化(Internalization)。

共同化(Socialization)是隱性知識向隱性知識的轉化,它透過直接體驗來分享和創造隱性知識。共同化發生在個人示範或講故事、講案例的過程中,共享經驗,呈現豐富的上下文,從而達成交換知識的效果。就過程本身而言,共同化(從個體到個體)是一種很有局限性的知識流動形式,有點像師傅和學徒的感覺。學徒工固然可以學到師傅的手藝,但學徒工和師傅雙方均沒有從他們的手藝知識里獲得系統的見識。正因為他們從未將知識外化,所以他們的知識不可能方便地為整個組織所利用。

外化(Externalization)是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外化(從個體到團組)通過對話和反思將隱性知識表述出來。人們通過隱喻、假設、模型,將經驗和技巧轉化成易於領會的概念,以便在更大范圍內傳播。當學徒能夠將學得的手藝表達出來、並讓他人理解的時候,他就是在將自己的隱性知識轉換為顯性知識,因此知識能被項目團隊所共享。

拿ThoughtWorks勝任力模型中的概念性思維舉例:概念性思維要求以啟發性、抽象和理論的視角去發現解決方案,具體就是能夠注意到不同場景上下文的相似性,幫助人們藉助簡單熟悉的場景理解復雜陌生的場景,從而識別核心問題,並運用比喻和理論框架解釋一個復雜問題。可見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已是相當不易。

聯結化(Combination)是顯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聯結化(從團隊到組織)對顯性知識進行系統化並且加以利用,將分散的各種形式的知識結合成一個新的整體。組合並不會創造新知識,但是知識的體系化可以構建復雜問題解決方案的完整圖景,是知識傳承和傳播的重要手段。無論是招聘、績效改革,還是商業分析、項目集管理,都可以通過知識的體系化來不斷構建解決方案的全景圖。我陸續寫過幾篇文章《 項目管理中的敏捷實踐 》,《 在ThoughtWorks,我們如何做招聘 》,都是在刻意練習如何更好地作出體系化和標准化的思考。

內化(Internalization)是顯性知識向隱性知識的轉化。內化(從組織到個體)指在實踐中學習和獲取新的隱性知識。當新的顯性知識為整個組織所共享,其他人員開始將其內在化:即他們利用這種知識拓寬、延伸,以及重新構造自己的隱性知識。

舉個例子,我們得到了前人總結出來的知識框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掌握了這些知識。在具體的項目中,我們開始逐步運用這些框架,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思考,解決復雜的問題,並不斷拓寬、延伸和構造新的知識體系。於是新一輪的知識螺旋開啟了,但是這一次是在更高層次上進行的。

小記:運用知識螺旋這一理論模型,在組織內增強知識的創造和傳播,打造學習型組織。這似乎也是勝任力中Conceptual Thinking的展現形式吧?:-)

閱讀全文

與創造與分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