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政府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的意義

政府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3-01-03 15:38:05

① 在完全競爭市場和不完全競爭市場下政府鼓勵公平競爭的原因

在完全競爭市場和不完全競爭市場下政府鼓勵公平競爭的原因如下:
公平競爭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使他們不斷完善管理,向市場提供質優價廉的新產品。它可以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並最終為消費者和全社會帶來福利。
供參考。

② 如何處理市場與政府的關系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把市場與政府有機結合起來,不能割裂地看待二者關系,既不能不講求市場規律束縛生產力發展,也不能只講市場偏廢政府的管理職能。只有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使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各司其職、優勢互補,才能更好地激發經濟活力。

一、更加尊重市場規律。目前,中國的市場經濟格局已初步建立,一般商品勞務的價格基本上已由市場決定,但是關鍵的要素價格還不是市場供求決定。政府手上掌握資源過多,過度介入微觀經濟活動。而行政權力過大,導致發展關鍵不是爭奪市場,而是爭取政府手中掌控的資源。

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要求政府更好地發揮其應有作用,解決以往存在的政府職能「錯位」、「越位」和「缺位」現象

三、更好地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還應注意加強二者的有機協調和配合。既要防止出現否定市場化改革方向的傾向,又要防止只講市場化,忽視政府作用的傾向。經濟發展不是靜態上的配臵和按計劃行事,還得靠市場這雙「看不見的手」,應讓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但同時要培育政府的作用,因為市場解決不了所有問題,既需要政府為市場提供規則和環境,又需要政府為市場上的弱勢群體提供必要保障,轉型期還需要政府為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有效的引導和推動。因此,必須解決好三個主要問題,一是市場需求,二是資本供給,三是企業活力。所以,在政府和市場的關繫上要重點推進三大改革,收入分配改革,金融改革和營造各類企業平等競爭的環境。


③ 為什麼要營造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體制環境。

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中,綜合國力的較量已取代軍備競賽成為國際競爭的主要內容。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增強國際競爭力,已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首要目標。這就要求世界各國的財稅體制、投融資體制、貿易體制、科技教育體制進行相應的改革和調整,形成,
改善供給效率,挖掘增長潛力,建立公平競爭的激勵機制和政策平台;就要求各國調整本國的企業制度、企業組織管理、企業創新機制,形成適應全球化的微觀基礎;就要求開放本國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金融、電信、物流等領域,發展全球競爭力。
在現階段的全球競爭中,金融創新和跨境金融聯系的不斷擴大,促進了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和虛擬經濟的發展,使全球化進入一個更高的發展階段;在跨國公司的推動下,跨國並購已成為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形式;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發展全球生產和經營網路,已成為全球化中「超國家」的重要力量;提升全球綜合物流的運作能力,重視人才、知識管理和創新活動,已成為現代企業取得競爭能力的關鍵。這一系列變化,對各國經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變革,提出了新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體制上。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科技革命迅猛發展,國際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正在加快,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的新形勢,客觀上迫切要求加快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
(一)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影響本輪經濟全球化仍是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主導的,這就必然涉及在積極參與全球化過程的同時,如何保持和發展中國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特性問題。在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既處於全球化的上升階段,同時其固有的內在矛盾也不會消失,而是在全球化進程中不斷激化和爆發。因此,從長期看,社會主義將在資本主義全球化中獲得復興而不是終結。
全球化對中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影響,一是加劇了制度競爭,必然形成進一步完善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壓力。在沒有可供借鑒的現成模式和發展經驗的情況下,就迫切需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惟一標準的原則,從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制度創新。二是加劇了效率與公平之間的矛盾,必然加大社會經濟不穩定和不平衡的壓力。這就迫切要求我們加快微觀基礎和產權結構的改革,培育和發展一批有核心競爭能力的跨國公司,扶持和提升中小企業參與全球化的實力及能力。
同時,應建立和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及財政轉移支付體系、社會服務和保障體系,尤其是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鎮與農村地區的全社會保障體系、醫療保健制度、扶助貧困地區及弱勢人群的社會自願援助體系;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體系等。三是加劇了發展先進生產力的競爭,必然形成綜合國力較量的壓力。這就迫切要求我們進行科技創新,加快調整束縛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傳統體制、機制和政策,建立與中國現階段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能夠應對全球化挑戰的基本經濟制度。
其中加快推進科技教育體制改革是增強中國綜合國力和綜合競爭力的基礎。中國科技創新的重點:一方面是把國外和本國自主開發的科研成果有效地轉化為先進生產力,並應用創新科技改善傳統產業,發展新興服務業;另一方面,則迫切要求提高中國的全民族文明素質,包括進一步完善中國的基礎教育體系。在中國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社會生產力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建立能夠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基本經濟制度,就要從實際出發,把富民強國放在首位,充分利用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成果和發達國家創造的先進生產力來發展自己。
同時,要在全球體制競爭中保持、發展和完善中國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特性。
(二)經濟全球化對完善中國市場體制的影響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市場國內化的新變化,勢必對進一步完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產生重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將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產生重大影響。
經濟全球化擴大了市場配置資源的邊界,使大企業有條件在本國、地區乃至全球范圍內選擇資源的合理配置;推動了全球范圍內的微觀規制改革,放鬆政府管制巳成為各國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重大政策調整;股東資本主義正替代法人資本主義,促使各國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這勢必對僵硬的經濟管理體制產生重大沖擊。
要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不僅要求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體制進一步完善和開放,而且要求中國未來的體制對全球變化趨勢有更靈活的反應能力和調整彈性。
二是將對中國的宏觀調控體系產生重大影響。參與經濟全球化和發展開放型經濟,將導致國際經濟環境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通過各種渠道傳遞到國內經濟,從而影響國內宏觀經濟的運行和穩定。
國際作用機制主要包括:
(1)周期的影響。如全球經濟減速甚至陷入衰退,將通過對外貿易、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股市、匯市以及對未來的預期等渠道對國內經濟增長和發展前景產生嚴重影響。
(2)政策的影響。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中,佔世界經濟總量大的發達國家,根據本國宏觀經濟形勢而採取的貨幣、財政收支、利率、匯率政策以及對外經貿政策,都會通過國際傳遞機制對中國宏觀政策產生影響。
(3)外部沖擊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外部沖擊主要影響中國宏觀增長態勢。而在中國結構轉型和大的體制調整過程中,外部沖擊很可能加劇國內經濟的不穩定。
(4)產業的影響。當國際上出現大的結構轉換時,國際產業新分工體系及產業轉移,跨國公司的競爭戰略調整及創新浪潮,都將對中國的產業政策和結構調整產生影響。這就要求中國及早建立適應全球化變化的新調控體系,從對內均衡與對外均衡、短期穩定與長期發展、需求變化與增長潛力等方面實施有效的宏觀調控,最大限度地抵禦和消除國際經濟變化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
三是對中國經濟的微觀基礎產生重大影響。在全球化環境中,產業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將占據主體地位。要提升企業競爭力,就要創造更便利的企業創業環境,更寬松的企業創新體制條件,更有利於企業公平競爭的政策平台,以及以完善市場競爭環境為中心的微觀規制制度。
現階段,西方跨國公司的競爭力重點已轉向了服務經濟、知識管理以及發展全球運營和管理網路體系的階段;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跨國公司,其競爭力重點也開始轉向高增值製造業、應用和創新科技產業以及為大跨國公司提供配套的製造、營銷與研發等領域。發展中等技術、中等增值含量的製造業,發展精細、高效,特色的多元化現代農業,發展金融、電信、物流和專業服務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中國下一步調整產業結構的重點。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將轉變為全球化的綜合戰略。這將對中國傳統的微觀經濟管理體系提出更大的挑戰。四是將對中國金融體系產生重大影響。當前,金融一體化已成為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新動力。建立在工業文明基礎之上的貿易全球化規則體系,正在向建立在後工業文明基礎上的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方向轉變,由此將引發全球經濟體系的根本變化。
在金融、技術和服務成為國際競爭的新手段的條件下,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完善包括金融衍生工具在內的風險管理市場體系,發展與國際連接的信用、結算和信息網路體系,有效打擊網路詐騙和犯罪,加快金融和信息網路化基礎設施建設,都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新的挑戰。
(三)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發展開放型經濟體制的影響本輪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傳統的進口替代體制或出口導向體制開始轉向建立開放型經濟體制。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尚不完善的情況下,發展開放型經濟體制,無疑是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基準。要適應全球化發展的新形勢,建立一個對內外資、內外貿、內外企業都適用的非歧視性的、公平競爭的激勵機制和市場體制,既是WTO規則的基本要求,也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
從國際的一般發展規律看,建立開放型經濟體制,首先要求國內有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這包括:運作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要素自由流動的統一大市場,對各種所有制經濟成分都共同適用的競爭政策,比較完善的市場秩序管理規則體系。國內市場經濟的一體化程度越高,建立開放型經濟體制才能更有效。而中國發展開放型經濟體制,則是在國內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的情況下推進的,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全球化環境中發展開放型經濟,比在國內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具有更大的挑戰性。
從這個角度分析,中國加入WT0後所面對的經濟體制改革的壓力和難度,甚至超過了1979年的改革開放。因此,在建立和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規則的基礎上,要及早研究和制定符合中國具體國情、發展階段和長遠目標的開放經濟體制改革戰略。
這包括:一是始終把握住市場開放不能損害中國根本利益的原則;在短期內不能形成對中國主要產業、企業、就業和國際收支的過度沖擊;不能危及中國的金融安全、產業安全和制度安全的底線,做好應對預案。二是在全面履行市場開放承諾的基礎上,下大氣力從體制上解決阻礙中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創造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場競爭環境,建立產權明晰的企業制度;制定以供給效率為中心的稅收、外匯、信貸、研發支持等激勵機制,完善定位明確、廉潔高效的政府職能。
三是研究和制定開放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業扶持和保護政策體系。充分利用WTO的例外條款、特別保障條款以及發展中國家特殊對待的相應條款,在履行承諾和重守誠信的條件下,通過立法、行政和社會力量,扶持和保護本國的幼稚產業、基礎產業和敏感產業。同時通過立法制定相應的扶持和保護措施的執行、終止、獎懲、修訂及監督程序,以及這些措施有效性的評估機制。
四是要建立宏觀預警、監控和保障機制,把可能發生的外部沖擊、內部不確定性擾動以及中長期結構轉型時期的風險,控制在可預期的范圍內。同時,進一步完善微觀的風險管理體制,包括建立抵禦外匯風險、資產風險、價格風險等風險的管理工具。四、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首先,經濟全球化要求我們加快政府職能和管理體制的轉變。在全球化競爭中,體制競爭是第一位的。
要建立有利於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體制軟環境,政府職能轉變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這就要求我們以加入WTO為契機,把企業應享有的權利和義務盡快地歸還企業;把政府的職能真正轉變到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上來,加快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規范和完善。
目前,中國現行的政府管理方式和政策手段,在許多方面還不適應這個要求。包括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沒有完全確立起來,一些地方、部門保護主義比較嚴重;政府職能定位不夠清晰,缺位和越位現象並存,行政管理體制、方式在許多方面不符合應對全球化的基本要求;市場經濟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缺乏法律規范和保障,經濟運行和管理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還比較嚴重。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調整、清理和解決,將嚴重製約中國企業應對外部競爭壓力的能力。
因此,加快政府職能和管理體制的轉變,建立適應全球化的市場經濟新體制,在未來5-8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其次,經濟全球化要求我們建立新的產權結構。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方面要求繼續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也就是要有助於鞏固和發展中國現階段所實行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另一方面又要求所有制結構是開放的,在保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堅持所有制結構的多樣性和開放性。
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會有更多的外資企業到國內來投資辦廠,並且會同更多的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組成各種形式的合資企業。因此,只有不斷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保持所有制結構的開放性,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外國企業到國內投資的需要。實際上,包括外資經濟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僅要有利於加快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性調整,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也要有利於支持、鼓勵和引導民營、個體以及外資企業的健康發展,對不同所有制企業實行同等待遇,為各類企業的發展創造平等競爭環境。除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重要企業要由國家控股外,鼓勵非國有制企業、個人和境外投資者以適當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
再次,經濟全球化要求我們建立新的宏觀調控體系。在全球化環境中,進一步加強國家對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及相關立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避免無序惡性競爭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防範經濟、金融風險。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難度更大、范圍更廣、任務更加艱巨,不僅要考慮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更要考慮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對國內經濟的影響,要以更加開闊的視野來確定宏觀經濟調控目標,進一步完善和增強宏觀調控手段,防範和化解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變化,
對國內經濟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保持宏觀經濟的對內均衡與對外均衡,促進國內經濟的健康發展。
最後,參與經濟全球化還要求建立和完善同國際接軌的市場經濟體制,使之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又有利於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其他市場經濟的差別,主要在於基本經濟制度的不同。除了基本經濟制度的不同之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其他市場經濟在經濟運行機制以及宏觀調控方式等方面具有很多共同點。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必須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僅要進一步開放市場,建立和完善全國統一、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而且要按照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建立同國際接軌的市場經濟規則,便於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和開展國際經濟合作。
五、完善中國的涉外經濟體制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必須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國的涉外經濟體制,在外貿體制、利用外商投資和擴大對外投資,匯率制度和形成機制,以及資本項目的逐步開放和人民幣可兌換等方面按照國際通行規則進行改革和完善。
首先,在外貿體制改革方面,要根據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結構調整的需要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逐步降低關稅、減少數量限制和規范配額管理,按照非歧視原則對外國產品和服務實行國民待遇。同時要借鑒和採用國際標准,推進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建設,有效實施健康、安全、衛生和環保等方面的檢查檢疫和疫情監控,防止有害物質和生物通過貿易渠道入境。
針對當前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反傾銷、反補貼以及保障措施等手段,加強對外國反傾銷、反補貼的磋商和應訴,維護中國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合法權益。實行外貿經營資格登記制度,逐步實現放開各類企業的外貿經營權,同時要建立和完善對外經濟貿易體系,發揮中介組織的作用。為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要求,當前迫切需要抓緊制定和完善對外貿易法律法規,增大對外貿易政策的透明度,建立健全符合國際通行規則和中國國情的對外經濟貿易體制。
其次,在利用外資方面應繼續把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作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利用外資政策,改善投資環境,逐步對外國投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按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有步驟地開放銀行、保險、電信、外貿、內貿、旅遊等服務領域,對外商投資企業逐步實行國民待遇,制定統一、規范、透明的外商投資准入政策。除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或企業外,取消對其他企業外資持股比例限制。
鼓勵外商特別是跨國公司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和出口型企業,促進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水平的提高,積極探索利用收購、兼並、風險投資和投資基金等各種方式來促進利用外資和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採取鼓勵政策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區的老工業基地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礦產和旅遊資源開發、優勢產業發展等。
繼續合理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用好銀團貸款、融資租賃、出口信貸等國際商業貸款。強化外債的全口徑管理,加強外債的監測和短期資本監管,保持合理的外債規模,優化債務結構,健全責權利統一的借用還機制,防範債務風險。
再次,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到國外去投資辦廠,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和市場發展跨國經營,帶動產品、服務和技術出口,促進國內成熟產業和過剩生產能力向外轉移,拓展經濟發展的空間,提高企業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和主動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能力。
通過在境外合作開發國內短缺資源,促進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置換,為經濟的長期發展提供必要的資源保障。實施「走出去」戰略,必須在體制上和政策上予以保證和支持。重點是建立健全對外投資服務體系,在金融、保險、外匯、財稅、人才、法律、信息服務、出入境管理等相關領域提供必要的便利和支持。同時,也要完善境外投資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加強和規范對外投資的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和資本外逃。
最後,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外匯管理體制及匯率制度,穩步推進資本項目的自由化,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的同時,逐步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和實行更加靈活的匯率政策,為人民幣最終實現完全的可兌換創造條件。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外國的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和投資基金也會逐漸進入中國市場,而國內金融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和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也為擴大利用資本投資創造了必要條件。逐步開放資本項目下的資本流動並最終實現人民幣的自由兌換,既是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大勢所趨,也是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主流的必然要求。
當然,資本項目的開放也意味著中國的金融市場最終將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一部分,國際金融市場和資本流動的風吹草動會更加迅速地波及國內,從而要求進一步加強對資本流動的監測和監管,實行更加靈活的匯率政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④ 政府在促進服務業發展中到底起的是正向作用還是負向作用

正向作用
政府創造和維護公平競爭的環境。
真正想發展總部經濟的地方特別是打算把外部企業總部吸引進來的地方,要有一個好的、開放的心態,在創造和維護公平競爭環境上下功夫。
這樣對當地的龍頭企業是有好處的,因為一個總部集群所形成的種種環境、關系、特點和優點都會對當地企業有好處。
地方政府對產業集群的發展表現出非常高的熱情,採取不少措施推動產業集群的發展。
但從廣東、浙江等地產業集群發展的歷史看,基本上是在市場推動下成長起來的,政府主導也有,但是還是比較少的。
比如像北京,總部經濟事實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原因在於北京政府的公共關系、信息的交流、國際、國內人員的交流、教育、研發等方面具有其它地方不具有的或少有的優勢,大大小小的國內外企業的辦事機構在北京雲集的狀態就可以說明這一點。

⑤ 建立公平競爭環境是中國結構性改革的什麼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30多年了,但到目前為止,只能稱之為「半分制」市場經濟。在土地、勞動力、資本、創新等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的因素上,存在明顯的供給約束和供給約束。

現行的制度結構和生產結構已不能適應中等收入大家庭的新需求,不利於中國的消費潛力和改革紅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的號召。

(5)政府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的意義擴展閱讀:

1.政府管理的經濟模式和社會模式創新應該是制度創新的第一步

具體來說,就是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牢牢抓住「三農」這只「看得見的手」。

一方面,完善依法經營、公平競爭、高度依法治國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要加強政府對市場的監管,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當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出現了許多體制性和基礎性問題。進一步深化改革,不僅需要決心和勇氣,更需要制度設計改革和專業技術方案。政府有足夠的空間來實現這一點。

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明確界定政府權力的邊界,self-revolution的精神,多做「減法」的行政干預,以「放手」為最大的「把握」,同時認真履行宏觀調控的基本責任,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環境保護和其他責任。

2.深化財稅改革,形成政府與公民、中央與地方穩定的經濟關系,形成規范的政府財政管理體制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兩年來,財稅改革得到大力推進,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當前經濟下行、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推進財稅改革的外部環境日益現實和嚴峻。未來一段時期,財政改革不僅要與其他改革相協調,而且要深入推進。房地產稅改革、個人所得稅改革、中央和地方權力改革、地方稅收體制重建、預算管理基礎設施體系建設、PPP等「硬骨頭」亟待解決。

這些都是關系全局的復雜改革,但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是制度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資料:網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⑥ 公平競爭是什麼意思

公平競爭原則

世界貿易組織是建立市場經濟為基礎之上的多邊貿易體制,其規則體系的一項基本原則是鼓勵公開、公平和無扭曲競爭。
一、公平競爭的含義
公平競爭是指競爭者之間所進行的公開、平等、公正的競爭。公平競爭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使他們不斷完善管理,向市場提供質優價廉的新產品。它可以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並最終為消費者和全社會帶來福利。
在國際貿易中,一些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產業和市場,採取一些不公平的限制進口和鼓勵出口的措施;一些從事貿易的企業採取假冒或低價傾銷等手段,獲取不正當的利益。這些行為對正常的貿易活動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因此,世界貿易組織在倡導自由貿易的同時,始終注意對公平競爭的維護,並將其作為制訂各項協議的主要原則。從世界貿易組織管轄的三個主要領域看,公平競爭原則都有體現。
二、貨物貿易領域
傾銷和補貼一直被認為是典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傾銷是指以低於正常價值的價格在國外銷售產品,從而對外國的產業造成了損害;補貼是由於政府的資助而使某些產品增加了競爭優勢。在外國產品進行傾銷和補貼的情況下,國內產業便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因而世界貿易組織允許成員採用徵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的方法,以抵銷這兩種行為對國內產業所產生的不利影響。
但世界貿易組織《反傾銷協議》和《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在作出這種授權的同時,也在防止另外一種傾向,即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本身成為公平貿易的障礙,也就是政府濫用這兩種手段,以達到保護國內產業的目的。為此,世界貿易組織為採取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規定了嚴格的程序。例如,對於反傾銷,世界貿易組織規定了如何認定進口產品正在傾銷,如何認定傾銷的進口產品正在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或威脅造成損害,以及發起調查、收集信息、徵收反傾銷稅和終止徵收反傾銷稅等方面所應遵循的程序。
事實上,以《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為代表的多邊貨物貿易協議,始終在遵循公平競爭的原則。例如,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所採取的關稅減讓談判,是為了減少關稅給外國產品帶來的不利影響;取消數量限制和實行國民待遇,是為了使外國產品與本國產品處於平等的競爭地位;實行最惠國待遇,可以使來自不同國家的產品受到同等的待遇。即使某些產品不得不由國家企業經營,或不得不把經營的專有權和特權授予某些企業,那麼從事這些壟斷經營的企業也必須遵守非歧視的原則,即這些企業的買賣活動應服從商業上的考慮,使其他成員的企業能夠進行充分的競爭。
貨物貿易的其他具體協議也體現了公平競爭的原則。
《農業協議》提出,農產品貿易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公平的、以市場為導向的農產品貿易體制」,而實現這些目標的手段是「持續對農業支持和保護逐步進行實質性削減,從而糾正和防止世界農產品市場的限制和扭曲」。具體說,就是在市場准入、國內支持、出口競爭和動植物衛生方面達成協議,鼓勵公平競爭。例如在出口競爭方面,除該協議規定和在減讓表中列明外,各成員不應以其他方式提供補貼。
保障措施是一國在進口增加而對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時所採取的保護性措施,它所針對的並不是傾銷和補貼這樣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因此保障措施的採取,很可能會形成對國際市場競爭的限制。為了防止出現這個問題,《保障措施協議》對成員實施保障措施作出了嚴格的規定,其中特別禁止採取自願出口限制和有序銷售安排等「灰色區域措施」,防止成員鑽多邊貿易體制的空子。
二、服務貿易領域
在服務貿易領域,世界貿易組織鼓勵各成員通過相互開放服務貿易市場,擴大和加強公平競爭的領域和范圍。因此《服務貿易總協定》就是以逐步開放服務貿易市場為目標,來建立服務貿易原則和規則的多邊框架。另外《服務貿易總協定》要求各成員取消限制競爭的商業做法,即使允許對國內某些行業實行壟斷和專營服務,服務提供者的行為也不得違背該成員的最惠國待遇義務及作出的具體承諾,即不能濫用其壟斷地位。這一規定與《關貿總協定》中有關國營貿易的規定是類似的。在國民待遇的規定方面,《服務貿易總協定》明確規定,如果一種待遇改變了競爭條件,使本國服務提供者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則這種做法就是違反國民待遇的。
三、知識產權領域
對知識產權進行有效的保護,有利於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在市場競爭中,如果一個企業投入大量資金、耗費大量時間搞出的一項發明被其他企業輕而易舉地仿造生產,一個企業苦心經營多年所創造的名牌產品被其他企業仿冒,或者一個企業投巨資拍攝的電影被他人盜版,勢必會使擁有知識產權的企業處於不公平的競爭地位。因此世界貿易組織通過《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維護正常的競爭秩序。
此外,反不正當競爭一直是知識產權保護的一個重要方面。例如,《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就要求各國採取措施,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除了多次援引《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的有關規定外,還專門對協議許可中限制競爭的行為作出了規定。該協定明確說明,一些限制競爭的有關知識產權的許可活動或條件可對貿易產生不利影響,並會妨礙技術的轉讓和傳播,因此各成員可以採取適當措施,以防止或控制排他性返授條件、阻止對許可效力提出質疑的條件和強制性一攬子許可等商業做法。

⑦ 公共行政追求社會公平的意義

第一,社會公平是人類社會所追求的永恆的價值目標,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社會公平的存在能夠為其社會成員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保障條件。
第二,社會公平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石,能夠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發展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
第三,對社會公平的追求有利於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行政組織的成員、組織機構、組織目標、組織工作方式和組織工作結果都影響到政府在公眾中的形象。
第四,對社會公平的追求是政府追求效率的前提。公平與效率在一些人看來是對立的,社會發展必須以犧牲公平為代價。其實,公平與效率的矛盾不是絕對的,在許多情況下公平與效率是互相促進的。
office424

閱讀全文

與政府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的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