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代的一項發明有哪些
1,青黴素
每個人都知道——或至少應該知道這個故事。才華橫溢卻又出了名的健忘的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當時正在研究一種名為葡萄球菌,1928年的一次度假回來時,他發現一隻被他遺忘了的玻璃培養皿被一種黴菌污染了,於是就把它扔掉了。就在那之後他才注意到,在這種黴菌的周圍,葡萄球菌看來無法存活。
弗萊明對他的發現並沒有抱有太大的希望,第二年他所發表的論文也沒有引起過多的關注。這種黴菌不易培養,反應遲緩。直到1945年,其他幾個科學家對青黴素做了進一步的研究,得以對青黴素進行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從此永遠地改變了細菌感染的治療方法。
2,微波
1945年,美國工程師與發明家斯賓塞(Percy Lebaron Spencer)正忙著製造磁控管,這種裝置能發出早期使用雷達所必需的雷達微波信號。雷達在戰爭年代是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重大發明,但是微波烹飪純屬偶然發現。
當時斯賓塞正在運行磁控管,發現口袋裡的巧克力棒融化了。他思維敏捷,立刻猜測是磁控管發射的微波烤化了巧克力,之後用爆米花粒,最後用雞蛋做了實驗,結果就像是孩子淘氣的「鬼把戲」,雞蛋當然炸開了。
這樣,第一台微波爐就這么誕生了,重約750磅,形同一台冰箱。
3,冰激凌蛋筒
本故事絕對是意外收獲的經典範例,一個小小的機遇引發了全世界的反響,感覺實在是太甜美了!
1904年以前,冰激淋都是用碟子裝盤的。直到同年在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舉行的世博會上,蛋卷和冰激淋這兩樣看起來毫無關聯的食物才密切地聯系在了一起。
1904年的世博會,酷暑難耐,一個冰激凌小攤生意非常跑火,碟子很快就用完了。而旁邊賣薄脆餅(Zalabia )--一種來自波斯的帶點威化的薄餅--的小攤生意卻十分冷清。於是攤主便想出了一個主意,把薄脆餅搖身一變捲成錐狀,然後把冰激凌灌上去。因此,冰激凌蛋筒就這么誕生了--而且看來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4,香檳酒
盡管很多人都把香檳酒的出現歸功於唐培里儂(Dom Pierre Pérignon),而事實上,這位17世紀的本篤教的僧侶並非意在釀制充滿泡沫的酒,恰恰相反,他花費數年的時間想要阻止泡沫的產生,因為酒里有泡沫是釀酒手藝糟糕的表現。
培里儂最初是想要迎合法國國會對白葡萄酒的鍾愛。在香檳地區,黑葡萄更容易種植,他自創了一種方法用黑葡萄壓榨白色果汁。但是因為香檳地區的氣候相對寒冷,葡萄酒需要兩個季節的時間發酵,之後還要在瓶中存放一年,這導致葡萄酒充滿二氧化碳氣泡。培里儂絞盡腦汁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後都以失敗告終。慶幸的是,這種新酒成了法國和英國國會的貴族們的新寵。
5,便條紙
身份卑微的便條紙是二流科學和受了點打擊的宗教教徒的偶然合作。1970年,美國3M大公司的研究員斯賓塞·席爾瓦(Spencer Silver)一心一意想發明一種可以粘住任何東西的超強力粘劑,但他研製出的粘劑粘性很差,輕輕一碰就會掉下來。他在公司宣傳他的發明,可無人理會。
4年之後,3M公司的另一個研究元亞瑟·佛萊(Arthur Fry),同時還是教會唱詩班的成員,他在贊美詩里夾了幾張紙片來做記號,可是書一翻開紙片就會掉,他為此十分氣惱。一次,佛萊猛地想起席爾瓦的不粘粘劑。於是在緊接下來的顯靈節上,他便在書簽上塗了席爾瓦的粘性弱卻又不帶任何破壞性的黏膠。 結果,這種帶粘性的書簽太好用了。於是,弗萊把這個創意推銷給了3M公司。1977年,便條紙在市場上開始試銷,而今天,我們很難想像沒有便條紙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6,薯片
1853年,在紐約薩拉托加的一家餐館里,一位特別講究的用餐者(鐵路巨頭康內留斯•范德比爾特Cornelius Vanderbilt)一再地拒絕食用炸薯條,抱怨炸薯條太厚又不夠脆。薯條被越切越細,可還是無濟於事。廚師喬治.克拉姆決定放手一搏,油炸薄土豆片。
范德比爾特最初抱怨說土豆片太薄了,沒法用叉子食用,但是幾經嘗試,薯片立刻成了搶手貨,來餐館的每一個客人都要點一份。之後,菜單上就出現了一道新菜「薩拉托加薯片」,不久,薯片就名揚四海了。
7,「機靈鬼」(彈簧玩具)
什麼東西下樓梯,獨自或是成對,還發出slinkity(?)的聲音?嗯,起初它不過只是個彈簧從桌下掉下來了。更准確地說,是1940年的某一天海事科學家理查德.詹姆士(Richard James)注意到,一個彈簧從他的桌上掉下來,在地板上蹦蹦跳跳了好一會才停下來。在經過了數次樣品的測試後,「機靈鬼」於1948年在玩具廠投入生產,成為了最受歡迎也是偶像級的玩具之一。
詹姆士的妻子貝蒂,同時也是公司自1960年以來的CEO,想出了「Slinky」這個名字。超過250萬個「Slinky」被銷往世界各地。越戰期間,「Slinky」甚至還被當作是移動的廣播天線。
8,起搏器
起搏器就像青黴素,又是一個迄今為止都在為拯救生命做貢獻的意外發明。美國工程師威爾遜(Wilson Greatbatch)正通過一個機械裝置記錄不規則的心跳,他突然不小心在他的發明裡輸入錯誤電阻類型。結果,電路時而電流增強,時而停止,而這給了威爾遜啟發,讓他聯想到人類心臟,並致力於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個移植心臟起搏器。
從1960年開始威爾遜的移植心臟起搏器投入使用,而在那之前起搏器都是依賴於鮑爾(Paul Zoll )於1952年發明的外用模型,體積如同電視機,對病人的身體發出相當強的電流,常常造成皮膚燒傷。威爾遜還致力於發明碘化鋰電池,為心臟起搏器提供能量。
9,萬能膠
又是一種粘劑,不過這種粘劑和席爾瓦用在便條紙上的不一樣,這種粘劑因粘性極強而聞名於世。1942年,哈里博士(Dr Harry Coover )想方設法要隔離一種透明塑料,使便攜武器的瞄準器精密度更高。他有一段時間都在使用氰基丙烯酸酯,很快他們就意識到聚合物接觸水汽,導致所有的實驗物質都粘合在一起。很明顯,這不起作用,研究繼續進行。
六年之後,哈里在田納西州的一家化工廠工作,當他們測試氰基丙烯酸酯的耐熱性時,意識到這種物質的潛能,認識到這種粘劑既不需要加熱也不需要加壓就能產生很強的粘性。因此,在經過了一定量的商業提煉之後,萬能膠(全名為Alcohol-Catalyzed Cyanoacrylate Adhesive Composition)問世了。
10,幻覺劑
d-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tartrate-LSD-25的意外發明導致了一場文化革命——當今世界無人能否認瑞士科學家艾伯特.霍夫曼於1938年發現的幻覺劑在形成20世紀60年代的嬉皮士行動,擦起全球興趣之火花上功不可沒,對神經學研究和治療影響之大不容忽視。
LSD作為幻覺劑實際上是霍夫曼在瑞士的巴塞爾參與葯物研究時發現的,他希望能找到葯物來減輕分娩時的痛苦。在合成之後就是LSD的物質後,霍夫曼在最初的一些分析中沒有發現什麼特別有價值的東西後,他便把沒有測試的物質編入目錄並儲存起來。直到1943年4月的一個周五下午,霍夫曼在處理化學物時沒有帶手套,不留神吸收了一劑,於是他發現了這種合成物的真正屬性。在他騎自行車回家的路上,他眼前出現了「連續不斷的幻覺,形狀各異,色彩濃艷」。
1966年LSD的研究在全美國都是違法的(不久之後很多國家都紛紛效仿),進一步的研究不斷地因其非法的地位而受阻。早期研究者Dr Richard Alpert宣稱他在1961年對200名實驗對象進行了LSD測試,85%的實驗對象說這次經歷是他們有生以來最有教育意義的。
還有一些其他的意外發明至少值得一提的:糖精(人造甜味劑),斯科奇加德防油防水劑,塑料,邦迪,飛盤,三明治,冰棍,橡皮泥,X射線,橡皮,維可牢尼龍搭扣,安全玻璃。
Ⅱ 一次性筷子的發明者 一次性筷子的發明者是誰
1、一次性筷子的發明源於日本。
2、在江戶時代,日本人就發明了適合日本飲食習慣的一次性筷子。到1990年,日本國產一次性筷子的產量達到了240億雙。與此同時,由於一次性筷子消耗了大量木材,日本國內掀起了一起關於一次性筷子是否破壞森林資源的討論。一些廠商於是將目光轉向海外。
3、將一次性筷子介紹到中國的是一名日本商人,中國對日本大量出口一次性筷子也是因為一名日本商人。上世紀90年代初,當一些日本商人開始開拓海外一次性筷子的加工基地時,一名日本商人首先在中國的東北地區建立了一家生產一次性筷子的小廠。
4、這家小工廠一開始還不是直接利用中國的木材生產出口日本的一次性筷子,而是使用了從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進口的白樺木進行加工生產。後來,看到有利可圖,不僅日本商家大量進入中國,以合資方式在華投資設廠,就連中國本地的一些企業也開始轉產一次性筷子。
5、這樣,中國的一次性筷子在向日本出口的同時,也開始在國內普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有了利用可以再生的竹子為原料,生產出更環保的一次性竹筷。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健康意識的提高,一次性竹筷有了快速的發展。一次性竹筷的佔有率達到了50%.還有超過木筷的勢頭。
Ⅲ 一次性筷子的發明者是哪國人
一次性筷子的發明者是日本人。
早在江戶時代,日本人就發明了適合日本飲食習慣的一次性筷子。到1990年,日本國產一次性筷子的產量達到了240億雙。與此同時,由於一次性筷子消耗了大量木材,日本國內掀起了一起關於一次性筷子是否破壞森林資源的討論。一些廠商於是將目光轉向海外。
最初,日本從中國、南非、印度尼西亞和加拿大等國進口一次性筷子。韓國也曾是日本一次性筷子的主要進口國,但慢慢地,由於韓國國內一次性筷子需求量的增加、木材資源面臨枯竭以及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激烈等多種原因,韓國不僅停止了對日出口,還成了一次性筷子的進口國。
(3)一次發明的擴展閱讀:
優劣鑒別
一些低劣加工的一次性筷子,留存有用來「美白」的雙氧水而不合格。
正規廠家生產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質地比較好的木材或新鮮毛竹,經正規工藝加工而成,經食品級硫磺熏蒸漂白,二氧化硫含量極低,一般不會超過一次性竹筷國家標准規定的600mg每公斤筷子。但是一些小作坊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都是劣質木材,看上去「膚色」就較黑甚至發黃。
鑒別一次性筷子的質量,一要查看包裝上是否印有生產廠家的名稱、商標及聯系方式。二可以聞一下筷子的氣味,如果有股酸酸氣味,最好不要使用。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涼水清洗筷子表面,減少殘留的化學物質。
Ⅳ 一次性筷子發明於哪個國家
一次性筷子發明於日本。
早在江戶時代,日本人就發明了適合日本飲食習慣的一次性筷子。到1990年,日本國產一次性筷子的產量達到了240億雙。
一次性筷子指使用一次就丟棄的筷子,又稱方便筷。一次性筷子是社會生活快節奏的產物。主要有一次性木筷和一次性竹筷。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毀;而且劣質木筷並不幹凈。一次性竹筷由於是用可以再生的竹子製作,十分經濟,越來越被廣泛使用,我國還利用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鼓勵用一次性竹筷代替一次性木筷出口,減少木材的使用,保護森林。
Ⅳ 記一次科學小發明作文
這個寒假,學校布置了個作業:4-6年級每個人製作一件「科技小發明」。做什麼版呢?我望著窗外的雪景,突權然,我想,要不做個「雪花飛舞」吧!
我准備的材料有:塑料泡沫板、大號可樂瓶、剪刀、水彩筆、吸管、牙簽。
開始做了!我先將大號可樂瓶上部用剪刀剪下;再把塑料泡沫板剪成和可樂瓶上部口一樣大小的圓形,上面扎一個洞;接著,把吸管短的一端插進紮好的孔,上面多餘的部分剪掉;然後,把弄好的泡沫塑料板用水彩筆打扮一下,用牙簽把自己想放進去的小玩意兒固定好;最後,我用剩下的塑料泡沫互相摩擦,一個個像一粒粒雪的東西掉下來.有的小球很調皮,總愛往我的衣服上、頭發上、臉上、褲子上、鞋子上,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小球一一抓回來。我把小球裝進可樂瓶里,把塑料板裝好,就大功告成了!
我端詳著「雪花飛舞」,希望它能給科技節做點事。
Ⅵ 一次性筷子是誰發明的
日本人。日本是一次性筷子的發明者和最大使用者,但是日本自己已經不再生產一次性筷子,而全部從外國進口。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發明的。日本是一次性筷子的發明者和最大使用者,但是日本自己已經不再生產一次性筷子,而全部從外國進口。
生產一次性筷子是為了干凈衛生,防止病從口入。然而,由於監管不到位,加之無良商家的利慾熏心,擺上餐桌的不僅不是干凈衛生的筷子,而是讓人恐怖的筷子。
因此,盡管包裝上都印有高溫消毒、清潔衛生等字樣,但這些多數都是忽悠人的。漂亮標簽的背後,是隨意採用各種化學葯物浸泡、漂白、拋光,從而提高其附加值,實現利潤最大化。這些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各地也曾多次進行過查處。可惜,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不用一次性筷子的意義遠非如此。假如監管依舊無所作為,任憑藏污納垢的一次性筷子橫行市場,那就不是環保的問題了,而是保命的問題了。
Ⅶ 關於發明創造的作文400字
一次發明經歷
想像是智慧的源泉,也是發明創造的潛力。實踐證明,幻想往往是發明的動力。幻想成真的奇跡古今中外不乏其人,美國的萊特兄弟幻想自己能有一雙翅膀,從而發明了飛機。 我也發明了一樣東西。 那是在去年暑假,天氣炎熱,我和哥哥閑的無聊,哥哥說:「唉!天太熱了,要是有一台電風扇該多好啊。」我說:「我們可以自己做一台電風扇啊!」哥哥聽了也很贊同。 我們就開始行動了。我們找來了一大塊硬紙,一節電線,兩節電池和一個舊賽車的馬達。我們先將硬紙裁成電風扇葉片的形狀,然後把馬達放進去,用膠帶把電線放在電池的正負極之間,再用一根細細的木棒把電線放入插座里,馬達動了,可是風扇沒有動,我們檢查了一下,原來沒有轉動條,我們就用紙板做了一個轉動條,安了進去,又試了一下,還是沒有風。於是我們就重新做了一個,還是沒有成功,就這樣,我們試了一次又一次,終於在第九次的時候做好了,我高興不已,用彩筆把風扇葉染成五顏六色,可是我們剛吹了一會兒,風扇葉就散了,我非常傷心,哥哥鼓勵我說:「不要難過,我們再做一個更好的。」 於是,我們又重新找來了一節電線,這節電線還帶有插頭,我們按原來的方法不一會兒做好了,但是卻不轉動,我不甘心,又繼續試驗,過了一個多小時,我們的小電風扇終於能吹風了,而且還非常牢固,我和哥哥都很高興,爭著搶著玩自己親手做的小發明。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不論多難的事,只要認真去做,就一定會有收獲,而且我們還要記住一句名言: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Ⅷ 歷史上一次性紙杯是怎麼發明的
摩爾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州,到1907年進入哈佛大學之前,他還是一個與發明沒有任何關系的普通學生。而他最終能發明紙杯,是由於他的哥哥勞倫斯。摩爾剛進大學時,比他大一歲的哥哥勞倫斯發明純凈水自動售賣機後,聲名顯赫。
但是,哥哥的發明出現了些問題:純凈水自動售賣機中使用的陶瓷杯容易破碎。為此,哥哥傷透了腦筋。這種有新意而熱賣的純凈水自動售賣機漸漸地人氣大跌,以至於最後無人聞津。看著因此而日益消沉的哥哥,摩爾自然想到了要幫哥哥解決問題。
「如果說陶瓷杯的缺點是易碎,那麼使用不碎的杯子不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嗎?……」
這個辦法實在是簡單。然而,這只是想起來容易,把想法變為現實的研究過程可不容易。
「不會碎的東西有什麼呢?紙,對了,是紙。要是能把紙做成杯子就好了。又輕,又摔不碎……」
「但是紙被水浸透的話,也會碎掉的。碎掉的紙,怎麼樣才能讓它不碎呢?」 最後,他終於成功地找到了不易被水浸濕的紙。
摩爾在發明了不被水浸濕的紙杯之後離開了大學;哥哥所發明的純凈水自動售賣機又重新在各地設置,售賣機中的陶瓷杯也換成了摩爾所發明的紙杯。
摩爾發明的紙杯打出方便、安全的招牌,正式展開了銷售。對於普通人來說,紙杯是衛生杯的形象開始被認識到。剛開始只有充滿好奇心的少數消費者購買的紙杯,其消費層逐漸擴大。就在這時,蒼天願助有心人,摩爾迎來了巨大的意外之喜。在民間保健研究所埋頭於研究的克倫賓博士發表了有關研究結果,證明了摩爾的紙杯是一個偉大的發明。該研究強調,將人類從病毒中解救出來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使用一次性紙杯。
從此之後,紙杯得到了巨大的好評,受到了人們的青睞。
逢年過節,在超市購物時,市民總不忘買兩提一次性紙杯,回家招待客人使用。到機關、事業、企業等單位辦事,坐定之後,工作人員總會及時地用一次性紙杯倒上一杯水,放到你的面前。到酒店和麥當勞、肯德基消費,擺在消費者面前的飲杯,是一次性紙杯。每逢超市、商場的飲品做活動,端到消費者面前供免費品嘗的,還是一次性紙杯……
據了解,普通市民一般到超市或小商品批發市場選購質量較好的紙杯,畢竟用量不大;對於消耗量較大的中低檔餐館等單位來說,他們一般到小商品批發商場選購價格較便宜的一次性紙杯;而那些機關事業單位和一些規模較大、管理規范的企業,則選擇紙杯生產廠家製作一次性紙杯。這些單位所需的紙杯一般要印上單位名稱,還要根據宣傳需要,套印不同顏色和圖案。這樣的紙杯價格就相對較高。
Ⅸ 誰知道愛迪生的第一次發明和最後一次發明
愛迪生16歲時,被安排到大幹線鐵路在安大略省的一個車站拍發電報,這項任務要求他每個小時都要向多倫多發送電報信號。愛迪生認為這種報告事浪費時間。他趕制了一個與時鍾相連的小裝置使得即使在他睡覺時也能發送信號。這就是第一項發明。
最後一項發明是從一枝黃花屬植物中制出合成橡膠的方法。
我是從《世界網路全書》中查到的。
http://www.tjbb.com/Book/InfoBook.aspx?id=Z2566966&CategoryID=0108020000
Ⅹ 一次性物品的發明人是誰
日本人發明了一次性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