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的名字叫什麼
阿塔納索夫-貝瑞計算機(Atanasoff–Berry Computer,通常簡稱ABC計算機)是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由美國科學家阿塔納索夫在1937年開始設計,不可編程,僅僅設計用於求解線性方程組,並在1942年成功進行了測試。
是公認的計算機先驅,為今天大型機和小型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兩位科學家莫齊利和艾克特借鑒並發展了他的思想製成了第一台數字電子計算機ENIAC。
但ENIAC的設計思想實際上是來源於阿塔納索夫在此之前的設計:可重復使用的內存、邏輯電路、基於二進制運、用電容作存儲器。這台計算機在1990年被認定為IEEE里程碑之一。
計算機的部分發展歷史:
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存儲器採用汞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的是磁帶。
軟體方面:採用機器語言、匯編語言。應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
特點: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價格昂貴。
影響: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2代: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
硬體方面:操作系統、高級語言及其編譯程序。
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
特點: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性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阿塔納索夫-貝瑞計算機
2. IEEE754是什麼
IEEE754代碼
標准表示法
為便於軟體的移植,浮點數的表示格式應該有統一標准(定義)。1985年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提出了IEEE754標准。該標准規定基數為2,階碼E用移碼表示,尾數M用原碼表示,根據原碼的規格化方法,最高數字位總是1,該標准將這個1預設存儲,使得尾數表示範圍比實際存儲的一位。實數 的IEEE754標準的浮點數格式為:
具體有三種形式:
表3 IEEE754三種浮點數的格式參數
浮點數
類型 存儲位數 偏移值( )
階碼E的取值范圍 真值表達式
數符(s) 階碼(E) 尾數(M) 總位數 十六進制 十進制
短實數 1 8 23 32 7FH 127 1~254
長實數 1 11 52 64 3FFH 1023 1~2046
臨時實數 1 15 64 80 3FFFH 16383 1~32766
對於階碼為0或為255(2047)的情況,IEEE有特殊的規定。
在浮點數總位數不變的情況下,其精度值與范圍值是矛盾的,因此一般的機器都提供有單、雙精度兩種格式。表4中列出了IEEE754單精度浮點數的表示範圍,對於雙精度只需要修改一下偏移值和尾數位數即可。
表4 IEEE754單精度、雙精度浮點數范圍
典型範圍 浮點數代碼 真 值
數符(Ms) 階碼(E) 尾數(M)
最大正數
最小正數
絕對值最大的負數
絕對值最小的負數 0
0
1
1 11111110
00000001
11111110
00000001 11………11
00………00
11………11
00………00
標准浮點數的存儲格式與圖1(b)相似,只是在尾數中隱含存儲著一個1,因此在計算尾數的真值時比一般形式要多一個整數1。對於階碼E的存儲形式因為是 127的偏移,所以在計算其移碼時與人們熟悉的128偏移不一樣,正數的值比用128偏移求得的少1,負數的值多1,為避免計算錯誤,方便理解,常將E當成二進制真值進行存儲。例如:將數值-0.5按IEEE754單精度格式存儲,先將-0.5換成二進制並寫成標准形式:-0.510=-0.12=-1.0×2-12,這里s=1,M為全0,E-127=-1,E=12610=011111102,則存儲形式為:
1 0111111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BE00000016
這里不同的下標代表不同的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