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正確認識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文化在今天的發展,不外乎兩種形式:一是依靠自身動力新陳代謝,革故鼎新,謀求發展;二是積極進取,對外開放,吸收包容中外優長,以達到創新發展的目標。傳承文化的方式,也不外是兩種途徑:一是盡可能完整地保護傳統文化生態,以文獻檔案的方式作用於當下;二是有選擇地汲取闡發,與當代文化相融以傳續發展。中華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其在今天的繁榮發展,正如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所指出的:「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選編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其中,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創造發展並形成於農耕文明時代的中華傳統文化充滿著豐富的智慧和優秀的精華,對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尤其是在思想倫理、道德價值觀、行為操守等方面具有積極的現實作用。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民族特色,追求時代精神,主動吸收他人成功的文化經驗成果,發展現代科技,創造現代文化形式,在與世界其他國家和而不同、既合作又競爭的歷史進程中尋求具有自身特點的發展之路成為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短短的30多年時間里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的快速發展所遭遇的挑戰和困難幾乎是全方位的,但是中國走出了一條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現代化建設之路,在國際上樹立起全新的大國形象,這正是得益於中國的執政黨和廣大人民群眾以巨大的勇氣和底氣,努力踐行「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和中華傳統文化所取得的成果。「轉化」是在已有基礎上做出順應時代的變革與完善,「創造性」則是在前人沒有的條件下從無到有的新創新建;「發展」是在既有基礎上的向前開發拓展延伸,而「創新性」是在舊有基礎上新的發現、發明、創造。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文化,正是需要在前人創造的文化基礎上,創新思想理論,創新價值觀念,並通過理論成果和文化產品的傳播,教化國人,進而確立並形成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觀與文化理念。
中華民族在歷盡百年屈辱之後痛徹意識到:只有國力強,文化才能強;文化強,國力則更強的深刻道理。我們的任務艱巨而繁重:轉變發展模式,保障國民經濟平穩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分享物質富裕、文化水平提升的成果,增強國人文化需求的意識和文化消費能力是基礎;進一步完善國民教育服務體系和思想道德教化,統合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提升國民人文素質、文化修養、行為養成、藝術鑒賞水平和完善文化基礎設施是前提;整理挖掘國粹、研究闡釋新義,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增強國人的文化自覺、自信意識是要務;不懈努力,不斷推出和積累真正具有世界水準的人文學術研究成果和文藝作品,鼓勵藝術大膽創新實驗是核心;增強文化傳播能力,拓展傳播渠道,創新人文交流方式,提升高端文化對話的參與和發聲意識是重要的舉措。文化作為民族精神的一面旗,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將為中國的偉大變革與復興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動力支撐。(馮遠)
❷ 什麼是傳統文化創造性發展和創造性轉換的主渠道
文化在今天的發展,不外乎兩種形式:一是依靠自身動力新陳代謝,革故鼎新,謀求發展;二是積極進取,對外開放,吸收包容中外優長,以達到創新發展的目標。傳承文化的方式,也不外是兩種途徑:一是盡可能完整地保護傳統文化生態,以文獻檔案的方式作用於當下;二是有選擇地汲取闡發,與當代文化相融以傳續發展。中華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其在今天的繁榮發展,正如
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選編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其中,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創造發展並形成於農耕文明時代的中華傳統文化充滿著豐富的智慧和優秀的精華,對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尤其是在思想倫理、道德價值觀、行為操守等方面具有積極的現實作用。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民族特色,追求時代精神,主動吸收他人成功的文化經驗成果,發展現代科技,創造現代文化形式,在與世界其他國家和而不同、既合作又競爭的歷史進程中尋求具有自身特點的發展之路成為必然選擇。
❸ 怎樣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
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要立足於當代生活實踐。
要不尚空談,腳踏實地,從身邊從小事從自身做起。
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激發道德意願、情感,增強責任,培育踐行能力。
❹ 如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
1,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但經過改造仍然能夠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部分,既不是全盤繼承,也不是全部拋棄,而是推陳出新,進行創造性轉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現代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它不是傳統文化的簡單重復和模仿,而是結合當前、面向未來的創新、創造和再生。所謂推陳,即立足於當代,揚棄那些不適合今天需要的東西;所謂出新,即對這一層次的傳統文化進行清理和提煉,並積極創造新的內容和形式,賦予其新的生命力。
2,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有效的繼承和保護就是與時俱進地不斷發展,不斷創新。即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3,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適應時代發展需要、能夠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的精華部分,必須積極加以繼承,進行創新性發展,使之不斷發揚光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是民族文化的靈魂。
繼承與弘揚這種民族精神,在當前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我們應不斷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所形成的優良傳統中汲取力量,對傳統文化中適應時代發展需要、能夠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的精華部分積極加以繼承,並不斷進行創新性發展。
將現代內涵融入民族精神之中,重塑當代中國精神,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凝聚和激勵中華民族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而團結奮斗。
(4)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大指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我們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高度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內涵。
這些方針闡明了在新時代我們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態度,是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方針,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一是讓優秀傳統文化生動起來;二是要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三是要努力去實現生活和社會認同這種傳承、發展這種傳承;四是賦予優秀傳統文化以時代特徵。
首先就是找出傳統文化的生動性。其實,傳統本身就具有著生動性,但傳統在其傳承的過程中,由於時間的久遠,歲月的變遷,空間的轉換,可能使它的生動轉變或減弱,但它仍不失是一種生動的文化,這時,就要對傳統文化中具有生動的部分進行「修復」。
❺ 如何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型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簡答題
要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增強對中華傳統美德基本問題的認知能力,是實現中華傳統美德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邏輯起點。中華傳統美德,指的是中國歷史發展長河中積淀流傳下來的、有益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秀道德遺產。
對中華傳統美德基本問題的科學認知,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前提和基礎。要深入挖掘和闡發傳統道德體系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中華傳統美德,善於在挖掘中華傳統美德的主要內涵和基本精神上下工夫,善於在發掘中華傳統美德的主要功能和當代價值上下工夫。
(5)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擴展閱讀: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倡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實現人生理想的步驟和模式。這種為人處世的基本道德觀念,是人類進行物質生產活動和自身生存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們共同生活的起碼的行為准則。
進行道德建設既要大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道德文化的優秀傳統,也要學習和借鑒世界各國道德建設的優秀成果,還要激發人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創造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道德、新觀念。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發揚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優良道德。中國傳統美德規范、引導著人們的行為和精神追求,同時又在新時代人們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就必須使之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❻ 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區別聯系是什麼
「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二者是一個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卻又各有側重、有所區別。
一是就時間關系而言,如果說「創造性轉化」重點是「面對過去」的工作,那麼「創新性發展」更多則是「面向未來」的活動。
具體而言,創造性轉化重在「繼往」,目的在於將作為傳統社會的思想文化基礎轉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文化基礎;關鍵在於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辯證客觀的批判。
創新性發展重在「開來」,即在創造性轉化的基礎上,對富有當代價值的內涵和形式在實踐中進行淬煉和發展。雖然舊的文化轉化過來以後已經做到了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但是還需要繼續往前走。因為歷史在前進,所以理論不能停步。這樣一來,「轉化」只是一個中介、工具、環節和過程,而「發展」才是目的。因此,「創新性發展」需要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側重於從整體上觀照「新時代」的「新進步」和「新進展」。
二是就空間關系而言,如果說「創造性轉化」主要是在「中國之中國」的傳統范疇基礎上前行,那麼「創新性發展」則必須更多地在「世界之中國」范疇前提下展開。
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例,「創造性轉化」需要通過文化典籍和民間傳統的闡釋深入中國文化母體之中理解和把握「中國何以為之中國」「中國人何以為之中國人」的問題,從而以之為基礎在與現實的互動中追問「當代中國」和「當代中國人」何以成立的問題。
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需要立足於中國,放眼於世界,側重於將中國的發展道路納入人類文明發展的坐標之中,將中國文化放置於世界多樣文化的譜系之中,在對「世界向何處去」「人類未來命運如何抉擇」等問題的深入思考之中深刻體悟中華文化與世界多元文明之間的關系,准確定位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系統中的地位和價值。
三是從側重點而言,「創造性轉化」的基本要求是在理論層面「轉過來」。仍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例,「轉過來」即更多地是面向傳統文化自身、歷史典籍經典文本做文章,目的是分疏和解析傳統文化當中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資源,通過語義分析和語境轉換使之轉化為適應當代實踐需求的內涵,通過形式改造使之轉化為當代人習慣的文化形式。
「創新性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在實踐層面「往前走」。經過創造性的轉化的優秀傳統文化仍然是一種停留於思想理念層面的資源型存在。這些思想資源需要走進生活與當代中國偉大的社會實踐進行互動,需要走入人心與當代中國人的心靈進行溝通,需要走向世界與多樣文明進行交流互鑒,從而在這一系列互動、交流、碰撞的過程中進一步升華理論、豐盈思想、回應時代命題,進而建設和豐富當代中國新文化。
總之,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❼ 如何理解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簡單來說,就是要讓傳統的文化適應現在的時代風格與特色,給一些優良的傳統文化賦予現代的解釋與含義。以一種讓人們更容易接受和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來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但是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傳統文化都是非常正確的,所以需要不斷的摸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才能讓文化具有繼承性和永續性。
我們的傳統文化其實更多的是儒家文化。所以我們大多數時候都秉持著一個中庸的原則,而且在做事的時候可以非常積極的解決問題。雖然在古代儒家文化主要是服務於統治階級的,但是儒家文化經過千百年的歷史,已經深深的根植在我們心中了。如今想要讓傳統文化獲得更好的發展,就要用全新的形式,可以利用互聯網平台,推出短平快的短視頻傳播。
❽ 中國優秀傳統勞動文化的現代轉化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潛在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價值,它的潛在價值向現實價值的轉化主要依賴於三個緊密聯系的基本途徑:
其一,培養現代人的文化自覺意識;
其二,實現傳統文化自身的創造性轉化,使之適應現代生活;
其三,國家全面發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價值,並通過各種方式努力實現之。
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對待傳統文化應當有同情的了解,實事求是的態度,辯證理性的思考。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既是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立場、態度、方法,也是擺在理論工作者面前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必須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傳統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矛盾體,需要具體分析。就拿「三綱五常」來說,「三綱」即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這完全是單向的、專制的、封建的。但是「五常」特別是「五倫」,則是強調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具體內容是要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聽,兄良弟恭,長惠幼順,這里講的五倫關系就是雙向的、互動的,其中一些內容可以成為構建現代社會倫理關系的借鑒。因此,必須具體分析和仔細剝離,切忌一鍋煮和一刀切。
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要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中華文化對於凝聚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起著重要的紐帶和基礎作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國人民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當然,任何一種優秀文化傳統,只有與時俱進,不斷揚棄與更新,才能永葆青春與活力。保持和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同時實現文化的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是關系民族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問題。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是內在統一的。傳承是基礎、是前提,創新是方向、是生命,兩者不可偏廢。
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還要處理好文化的內容和形式的關系。一般在談到新民主主義文化時,我們總是說新民主主義的內容,民族的形式。在論述社會主義文化時,我們又說社會主義的內容,民族的形式,這成了闡述文化的內容和形式的固定格式。其實,形式與內容是分不開的,民族性存在於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之中。也就是說,民族性是形式,又不僅僅是形式。它不僅體現在形式中,也體現在內容中。而且只有不僅體現在形式中,同時也體現在內容中的民族性,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
❾ 如何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一是讓優秀傳統文化生動起來;
二是要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比如當我們找到了民間傳承的關於「老姑草」的霧凇傳說後,我們才真正地找到了這個傳統文化的生動內涵;
三是要努力去實現生活和社會認同這種傳承、發展這種傳承;四是賦予優秀傳統文化以時代特徵。首先就是找出傳統文化的生動性。其實,傳統本身就具有著生動性,但傳統在其傳承的過程中,由於時間的久遠,歲月的變遷,空間的轉換,可能使它的生動轉變或減弱,但它仍不失是一種生動的文化,這時,就要對傳統文化中具有生動的部分進行「修復」。修復,不是臆造和改變,而要到生活中去,搶救傳統文化,保護優秀的部分,並按照其生動的內涵恢復傳統的本意,這就是「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比如吉林的霧凇,這是美麗的自然景觀,它是生動的自然傳統,但光是自然的生動和美麗,還只是人們視覺的生動,當我們找到了唐代詩人對霧凇的記載和描寫後,我們才找到了文化的生動,那麼這時,我們才從傳統的視覺生動,進入到了傳統的文化生動,而這時,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的文化對接,才真正開始了。那就是要到傳統文化中去尋找生動傳承的可行性,其實就是有「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的文化。
❿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什麼意思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什麼意思是指中國傳統治國之道的現代轉型,包括在治國理念、內容、形式和方法都由蒙昧、專制、人治轉換到現代科學、民主、法治上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制度建設的重要意義:
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治法不可不慎也,國務不可不謹也,事本不可不摶也。制度時,則國俗可化,而民從制,治法明,則官無邪,國務壹,則民應用,事本摶,則民喜農而樂戰。他將制度、法治、國務作為治國的根本,並強調了三者之間的依存和推進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