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古代酒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最早的酒是自然發酵酒,有果酒和糧食酒。在遠古時代,人們可能 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後加以仿製。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了"醴」字,足以證明釀酒的存在可能更早。關於最早釀酒師,我國夏有杜康(曹操是鐵粉),儀狄等說。
《呂氏春秋》中有記載:"儀狄作酒",他被高青人尊為酒祖,一直保持著「二月二,龍抬頭,拜酒祖」的傳統習俗。
(1)酒多久發明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酒具始於時期:
第一個階段是新石器時期,這個時期酒具以陶器為主,有著原始時代的樸素狂野之風。
第二個時期是夏、商、西周,在這個時期,以青銅器為主要酒具,它們並不是日常用品而是作為禮器,連同酒一樣出現在祭祀神靈的祭台上。
第三個時期是東周和秦、漢時期,這個時候最具特色的酒具是漆器,特別是漢代的漆器古樸典雅盡顯大漢強國的風范。
從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隨著制瓷業的發展,陶瓷酒器逐漸壯大。隋唐的時候,最具時代感的酒具是金銀器,光彩照人如同那個繁華時代。
最後一個階段是宋、元、明、清時期,這個時候,金銀器退居次要地位,瓷器佔到了主流地位,同時玻璃器、竹木牙角器等材質的酒具也同時在流光溢彩的酒具中佔有一席之地,而這個時期的酒具則特別突出了酒可觴詠抒懷的文人雅趣。
❷ 酒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怎麼發明出來的
根據歷史的不同文獻的記載,有不同的版本,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爭議:
造酒第一人有多種說法,最主要的兩種是儀狄和杜康造酒。
1、相傳儀狄是我國最早的釀酒人,堪稱中國造酒第一人。先秦史籍多處提到儀狄作酒。如《世本》「製作」篇明確提出:「儀狄始作酒醪,以變五味。」
呂不韋《呂氏春秋》有「儀狄造酒」,劉向《戰國策》進一步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
2、據傳早在黃帝時期便已經發明了酒,具體的資料大家可以查詢《黃帝內經》,裡面有一些內容,是黃帝和岐伯討論酒的記載。
3、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
(2)酒多久發明擴展閱讀:
喝酒的誤區:
1、酒有鎮痛護心作用。
酒能通經活絡、理氣止痛,可防治風寒濕痹和胸痹心痛,減少關節炎、冠心病發作的幾率。不可否認,飲酒可暫時緩解上述症狀,但觀察資料表明,癌症和心腦血管病的死亡率與飲酒量呈正相關,且死亡率明顯高於非飲酒人群。
2、酒有保暖禦寒功能。
少量飲酒會使身體發熱,這是酒精引起皮膚毛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在酒精代謝後期,很容易造成皮膚散發的熱量增多,形成「酒後寒」,以至出現「以酒禦寒寒更寒」的局面。
3、飲酒能提高性慾。
在多數人心目中,酒可助興提欲,改善性功能,現在研究發現,酒精可對睾丸、卵巢造成直接毒害,且可通過對下丘腦、腦垂體的作用,對男女性功能產生相對持久的影響。
喝酒後胃難受的緩解辦法:
1、服用適量的白糖水,能稀釋胃中酒精濃度、減少酒的吸收。糖分吸收後使血糖濃度增加,酒在血液中的濃度降低,使酒精在體內代謝和排出加快,達到醒酒解酒的目的。
2、口服淡鹽水,可達到稀釋胃中的酒精和降低血中酒精濃度的作用。
3、喝牛奶可以保護胃部,多吃一些蔬菜,清淡的食物。
4、多喝粥,喝一些可以消化比較好的粥,這時候喝的粥不要太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喝多。
5、吃水果,葡萄是很不錯的選擇,在喝酒之後如果反胃的話,那麼就吃一些新鮮的葡萄,新鮮葡萄中含有豐富的酒石酸,能與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類物質,降低體內乙醇濃度,達到解酒目的。
同時,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緩解酒後反胃、惡心的症狀。如果在飲酒前吃葡萄,還能有效預防醉酒。
酒後1-3天進食易消化食物,防止過度勞累,最大程度上保證受損的胃粘膜盡快修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酒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喝酒的認識誤區
❸ 酒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酒的釀造,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 酒[1]
大體上,古酒約分兩種:一為果實谷類釀成之色酒,二為蒸餾酒。有色酒起源於古代,據《神農本草》所載,酒起源於遠古與神農時代。《世本八種》(增訂本)陳其榮謂:「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儀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為此種酒,恐是果實花木為之,非谷類之酒。谷類之酒應起於農業興盛之後。陸柞蕃著《粵西偶記》關於果實花木之酒,有如下記載:(廣西)平樂等府深山中,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猿酒。
若此記載真有其事,則先民於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採花作酒,自是可能。谷類釀成之酒,應始於殷。殷代農業生產盛,已為多數學者公認。農產物既盛,用之作酒,勢所必然。以朱芳圃編《甲骨學》下冊文十四,酒字,凡二十一見;郭沫若《殷墟文字研究》,復有「酒,受酋年」之文。受酋年,即出酒豐富之年。而殷人以酗酒亡國,史書所載,斑斑可考。(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早初酒應當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後,經商周、歷秦漢,以至於唐宋、皆是以果實糧食蒸煮,加曲發酵,壓榨而後才出酒的,無論是吳姬壓酒勸客嘗,還是武松大碗豪飲景陽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隨著人類的進一步發展,釀酒工藝也得到了進一步改進,由原來的蒸煮、曲酵、壓榨、改而為蒸煮、曲酵、餾、最大的突破就是對酒精的提純。數千年來,中國的釀酒事業,在歷史的變遷中,分支分流以至於釀造出了許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應當地風土人情的各類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禮酒俗,無不構造出一個博大的淵深的名酒古國。
❹ 酒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距今6000年前 中國酒的發明,歷來都說是源於杜康。曹操詩賦中更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杜康是夏代人,傳說還當過國王,以目前現有資料考之,恐難如願。問題在於,如果說夏代才開始有酒,考古學家一定會笑掉大牙。 、 確切的釀酒時間,當然也不可考。但依考古發現,距今6000年前,太湖地區己開始釀酒。在崧澤文化中,專門釀酒的澄濾器屢屢被發現。1999年春天,在江陰周庄龍爪墩遺址中發現一件,此器直徑近30厘米,形如碗缽,唯口部有倒酒的流,酒器內壁以底為中心刻了許多呈放射狀分布的凹槽。古人把米飯裝進澄濾器里發酵,酒生成後便順著凹槽向下滲,飲用時只須把流對准杯子傾倒就行了。 這種釀酒器在蘇南多處發現,然後通過蘇北地區傳人黃河中游地區,亦即廟底溝二期文化,黃河流域因此開始釀酒。但由於黃河流域大多種植旱作物,水稻的種植並不普遍,而旱作物釀酒較大米的釀酒要困難得多,因此,在龍山文化時期前(距今4000年),中原的釀酒並未普及,直到龍山文化時期,黍的釀酒問題解決了,酒器才大量在中原出現。而此時,太湖地區的古代居民己喝了2000年的酒了。由此可見,把酒的發明歸於杜康,不過是後來北方執政者篡改歷史,貶低四夷一貫做法中的又一例子罷了。 糧食富足和酒的釀造是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的。江陰人傑地靈,又是魚米之鄉,喝酒之風也就源遠流長,而且似乎比其它地方要更勝一籌。1998年12月在雲亭花山遺址發掘時,考古隊在一個不大的灰溝里(垃圾溝)發現破碎的145個個體的釀酒器。從現場觀察,3800多年前花山村民大約家家都有幾個釀酒器、這種釀酒器比6000年前的要精製一點,凹槽更密,所以倒出來的酒更清,沒有多少酒渣。這么大的數量,在全國同時期的遺址中,從未見過,可見江陰人善飲。 江陰黑酒的誕生,傳說是杜康因釀酒的時間過於匆忙,把糯米炒焦後偶然作成。事實果如此乎?我想未必。著名作家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時積勞成疾,卧床不起,久治無功,後經榆林一張姓老中醫治療,短時期便恢復精神,重新工作。他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一文中說到:老中醫的葯方共有兩味葯,其中一味便是炒焦的糯米。路遙說服葯後數月,肺腑中的臟毒都化為黑痰吐出。由此我想,江陰黑酒以炒焦的糯米作原料,絕對不是偶然,而應該是江陰這個古老的酒鄉吸收了傳統中醫的精華——「精心釀制而成」。無怪乎徐霞客雲游四方時不但對黑酒念念不忘,而且常常以自豪的心情向遠方的朋友推薦家鄉的黑色佳釀。
❺ 酒是什麼年代發明的誰發明的
這個問題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因為有很多資料記載了不同的版本:
1、根據《戰國策》《世本》《呂氏春秋》等資料記載,在公元前二世紀時由夏禹的儀狄發明了酒。而在漢代編寫的《戰國策》則進一步強調了酒是由儀狄發明的。
2、據傳早在黃帝時期便已經發明了酒,具體的資料大家可以查詢《黃帝內經》,裡面有一些內容,是黃帝和岐伯討論酒的記載。
3、也有記載是杜康發明了酒,但是我們不能明確的說杜康是哪個時代的人,但是從古至今有很多人都說他是酒的鼻祖。
(5)酒多久發明擴展閱讀:
據有關資料記載,地球上最早的酒,應是落地野果自然發酵而成的。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酒的出現,不是人類的發明,而是天工的造化。晉人江統在《酒誥》里載有:「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郁積成味, 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
這說明了煮熟了的穀物,丟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條件下, 可自行發酵成酒。人們受這種自然發酵成酒的啟示,逐漸發明了人工釀酒。
❻ 酒大約什麼時間發明的
考古物最早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美索不達米亞。
大約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經用糧食和水果釀酒,在古代埃及和兩河流域同時代也已經開始用水果和大麥釀造果酒和啤酒。
酒作為標准飲食,也用於醫療用途、放鬆和產生快感、娛樂、催情等其它的社交用途,早自史前就被世界各地的人們廣泛飲用。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說:「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也,從水酉,以酉目為之,酉說聲,一曰造也。」酒精從史前時期就有廣泛紀錄,作為標准飲食和醫療,因為它的弛緩劑和欣快作用也做為消遣目的,比如春葯。 酒也有宗教色彩的神秘用途,像是希臘羅馬宗教在欲死欲仙的酒神祭拜儀式認為喝酒可以和神一起狂歡; 在基督徒聖餐中和猶太教特殊逾越節也使用酒。
《太平御覽》:「神農耕而作陶」,很可能是指盛酒的陶器。《抱朴子》載,「黃帝造酒泉法,以曲米和成丹葯」;《素問》載:「黃帝命作湯液酒醴以為備。」中國河南舞陽縣的新石器時代賈湖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內吸收和封存的液體殘跡經化學分析表明,九千年前人們就通過混合稻米,蜂蜜和水果的發酵液來制酒。甲骨文、金文中亦有「酒」字。大禹可能是第一位喝酒的君王,《戰國策‧魏策》載:「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而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江統在《酒誥》道:「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馮時化《酒史》曰:「酒自儀狄杜始作,厥後作者日繁,愈出愈奇,南方多糯米,北方多黍米,為品不一」。
歷史記載許多帝王諸侯飲酒失德亡國之事,如《尚書‧胤征》載:「羲和湎淫,廢時亂日,胤往征之。」《通鑒前編》載:「桀作瑤台,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堤,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晉書‧孝武帝傳》載:「帝溺於酒色,為長夜之飲。末年,長星見,帝心甚惡之,於華林園舉酒祝之曰;『長星勸汝一杯酒,自古何有萬歲天子邪!』」《晉書‧苻生載記》載:苻生「耽湎於酒,無復晝夜。後來苻堅廢之為越王並殺之。」
一說猿猴亦能造酒。《清稗類鈔·粵西偶記》中說:「粵西平樂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醞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李調元輯《粵東筆記》書中寫道:「瓊州多猿……常於石岩深處得猿酒,蓋猿以稻米雜百花所造……味最辣,然極難得」。李日華著《紫桃軒又綴》載:「黃山多猿,春夏采雜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酒,芳香襲人。」。
飲酒是祭祀典禮之一,《禮運》稱「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周官‧酒正》有五齊、三酒、四飲的記載。王粲其《酒賦》中稱酒能「章文德於廟堂,協武義於三軍,致子弟之存養,糾骨肉之睦親,成朋友之歡好,贊交往之主賓。」
❼ 酒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開始有酒的
傳說是一個叫杜康的人發明的,黃帝時期就有了酒。
傳說在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叫杜康的人,專門負責管理糧食。當時,隨著農耕的發展,糧食每年都獲得大豐收。可是,糧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儲藏在山洞裡,山洞陰暗潮濕,時間一久,糧食全部腐爛了。杜康見狀,開始苦思冥想儲糧的方法。
這一天,杜康來到樹林里散步,發現了幾棵枯死的大樹,只剩下粗大空盪的樹干。杜康靈機一動,把糧食全部倒進了乾燥的樹干里。過了一段時間,杜康來到樹林里查看糧食,他驚奇地發現:儲糧的枯樹前,橫七豎八地躺著一些野豬、山羊和兔子,一動不動,好像死了一樣。
他連忙走近看個究竟:原來盛糧的樹乾裂開了幾條縫,由里向外不斷滲水。看來,這些動物是舔吃了這水才躺倒的。可這究竟是什麼水呢,杜康湊過去一聞,只覺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他不禁嘗了幾口這濃香水,頓覺神清氣爽。
後來,杜康把濃香水帶回家,請大家品嘗,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說好味道。就這樣,酒在民間逐漸普及開來,杜康也被人們尊稱為「酒神」。
(7)酒多久發明擴展閱讀:
中國的文化總是豐富飽滿的,在酒的始創者尚無最終定論時,人們還在樂此不疲地做著種種離奇的猜想。除了上面幾種影響比較大的造酒說之外,民間還流傳著堯帝造酒、黃帝造酒等說法。
宋人高承《事物紀原》稱:「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而從考古和歷史文獻記載來看,夏代洛陽已經出現酒器,商代朝歌(今河南淇縣)就有「酒池肉林」的傳說,到了周朝,統治者認為殷商滅亡的原因有很多,酗酒亂德是重要的一條。
周公還頒布了《酒誥》,旨在樹立和弘揚優良的酒風。可見,作為「酒祖」杜康,其生活年代應該不晚於夏商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