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手雷發明史

手雷發明史

發布時間:2022-12-27 02:31:41

1. 手雷的發明

十七八世紀來,手榴彈曾源是歐洲軍隊普遍使用的武器,並出現了專職的「擲彈兵」部隊;但在19世紀,由於槍炮的發展及城堡攻防戰的減少,手榴彈一度受冷遇;但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和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隨著塹壕戰興起,手榴彈又獲得了廣泛使用。

2. 中國的手雷是誰製造的

手榴彈的歷史悠久,最先是中國人發明的。15世紀歐洲出現了裝黑火葯的手榴彈,當時主要用於要塞防禦和監獄。17世紀中葉,歐洲一些國家在精銳部隊中配備了野戰用手榴彈,並把經過專門訓練使用這種彈葯的士兵稱為擲彈兵。到19世紀 ,隨著槍炮的發展和城堡攻防戰的減少,手榴彈曾一度受到冷遇。

1904年日俄戰爭中,手榴彈又在戰場上發揮了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塹戰壕的興起,手榴彈得到了廣泛應用。當時較為典型的手榴彈有德國的木柄手榴彈和英國的菠蘿形米爾斯式手榴彈等。這些手榴彈亦為後來手榴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手榴彈不僅應用廣泛,而且得到了迅速發展,出現了空心裝葯反坦克手榴彈。當時手榴彈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改進發火方式,出現了方向碰炸機構,並開始應用在手榴彈引信上;②將空心裝葯結構用於手榴彈戰斗部,成為反坦克手榴彈;③各種特種手榴彈相繼出現,如發煙、燃燒、催淚、震暈手榴彈等;④新材料開始在手榴彈上應用。

20世紀中期,電子引信、鋼絲纏繞的半預制和鋼珠全預制高速小破片、塑料及其他非金屬材料等在手榴彈上的應用,使手榴彈的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美國的M26式手榴彈、英國的L2A1式手榴彈、比利時的PRB423式手榴彈等都是這一時期出現的典型產品。

3. 木柄手榴彈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手榴彈的歷史悠久,最先是中國人發明的。15世紀歐洲出現了裝黑火葯的手榴彈,當時主要用於要塞防禦和監獄。1904年日俄戰爭中,手榴彈又在戰場上發揮了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塹戰壕的興起,手榴彈得到了廣泛應用。當時較為典型的手榴彈有德國的木柄手榴彈和英國的菠蘿形米爾斯式手榴彈等。——軍事知識篇。

4. 手榴彈是中國誰製造的他們的名字

手榴彈是一種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彈葯,也是使用較廣、用量較大的彈葯。它既能殺傷有生目標,又能破壞坦克和裝甲車輛。手榴彈由於體積小、質量小,攜帶、使用方便,曾在歷次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手榴彈的歷史,可以追溯到9世紀末10世紀初的唐代中、晚期。在唐末的戰亂中,人們便開始用火葯做成各種形狀的火器來殺傷敵軍人馬。宋咸平三年(1000),唐福向宋真宗獻的火器,是史料記載最早的手投彈葯。14世紀末15世紀初,火葯隨成吉思汗軍隊的木輪戰車一道傳到歐洲。15世紀,歐洲出現了用黑火葯製成、用於城堡和要塞防禦的手榴彈。17世紀,有些歐洲國家將手榴彈配備於精銳部隊,出現了專業的「擲彈兵」,並很快在歐洲風行一時。19世紀,出現了遠程槍炮,減少了城堡攻防戰,手榴彈一度受到冷遇。20世紀初,塹壕戰興起,手榴彈作為對付塹壕和建築物內隱蔽目標的有效武器,再次受到普遍重視。尤其是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手榴彈取得顯著的效果,引起各國軍隊的重視,各國競相研製和裝備手榴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手榴彈作為攻擊塹壕內和隱蔽物後的目標的武器而被普遍使用。英軍裝備的米爾斯手榴彈和德軍裝備的木柄手榴彈,是當時性能較好的手榴彈。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隨著坦克和裝甲車等多種目標在戰場上的出現,研製了反坦克手榴彈、發煙手榴彈和其他特種手榴彈。50年代末,手榴彈已經發展成為種類繁多的單兵近戰武器。80年代以後,電子技術等高新技術陸續應用於手榴彈的研製與生產,電子手榴彈引信的研製成功,使手榴彈的綜合性能邁上一個新台階。許多性能優良的手榴彈陸續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典型產品有西班牙的奧哈姆布拉系列手榴彈和英國的O1A1手榴彈等。未來將通過採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提高手榴彈的總體性能,研製多功能、組合型系列手榴彈。

5. 手榴彈是誰發明的呢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現在比較公認的說法是,英國爆破工程師 馬丁黑爾發明的手投槍發兩用手榴彈,是世界上第一種手榴彈。

6. 世界上的手榴彈

手榴彈是一種用手投擲的彈葯,因17世紀、18世紀歐洲的榴彈外形和碎片有些似石榴和石榴子,故得此名。盡管現代手榴彈的外形有的是柱形,有的還帶有手柄,其內部也很少裝有石榴子樣彈丸,但仍沿用了手榴彈的名稱。
手榴彈的定義可分為三個:
1、軍用物資,用手投擲的一種小型炸彈,有的裝有木柄;
2、田徑運動員使用的投擲器械之一,形狀同軍用的裝有木柄的手榴彈一樣;
3、田徑運動項目之一,運動員經過助跑之後,把手榴彈投擲出去的運動項目。
手榴彈是一種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彈葯,也是使用較廣、用量較大的彈葯。它既能殺傷有生目標,又能破壞坦克和裝甲車輛。手榴彈由於體積小、質量小,攜帶、使用方便,曾在歷次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作戰思想的改變,手榴彈的地位盡管不如兩次世界大戰時那樣突出,但作為步兵近距離作戰的主要裝備之一,在現代戰爭條件下仍具有重要的使用價值。
發展簡史手榴彈的歷史悠久,最先是中國人發明的。15世紀歐洲出現了裝黑火葯的手榴彈,當時主要用於要塞防禦和監獄。17世紀中葉,歐洲一些國家在精銳部隊中配備了野戰用手榴彈,並把經過專門訓練使用這種彈葯的士兵稱為擲彈兵。到19世紀 ,隨著槍炮的發展和城堡攻防戰的減少,手榴彈曾一度受到冷遇。
1904年日俄戰爭中,手榴彈又在戰場上發揮了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塹戰壕的興起,手榴彈得到了廣泛應用。當時較為典型的手榴彈有德國的木柄手榴彈和英國的菠蘿形米爾斯式手榴彈等。這些手榴彈亦為後來手榴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手榴彈不僅應用廣泛,而且得到了迅速發展,出現了空心裝葯反坦克手榴彈。當時手榴彈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改進發火方式,出現了方向碰炸機構,並開始應用在手榴彈引信上;②將空心裝葯結構用於手榴彈戰斗部,成為反坦克手榴彈;③各種特種手榴彈相繼出現,如發煙、燃燒、催淚、震暈手榴彈等;④新材料開始在手榴彈上應用。
20世紀中期,電子引信、鋼絲纏繞的半預制和鋼珠全預制高速小破片、塑料及其他非金屬材料等在手榴彈上的應用,使手榴彈的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美國的M26式手榴彈、英國的L2A1式手榴彈、比利時的PRB423式手榴彈等都是這一時期出現的典型產品。
性能特點
手榴彈是一種用於投擲的彈葯,一般由彈體、引信兩部分組成。現代手榴彈不僅可以手投,同時還可以用槍發射。按用途,手榴彈可分為殺傷、反坦克、燃燒、發煙、照明、防暴手榴彈以及演習和訓練手榴彈,殺傷手榴彈又可分為防禦(破片)型和進攻(爆破)型兩種;按拋射方式,它又可分為兩用(手投、槍發射或布設)、三用(手投、槍發射和榴彈發射器發射或布設)、多用等。
手榴彈的主要特點是:
1.體積小、質量小。手榴彈的體積與質量直接影響著士兵的負荷大小,影響著士兵的整個戰術動作和短兵相接時的戰斗效果。因此,常用的防禦手榴彈的彈徑一般在50mm左右,全彈長為100mm,全彈質量為300~600g,有的僅120g。
2.結構簡單、造價低廉。由於手榴彈裝備量和消耗量大,因此在保證使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一般結構很簡單,只有彈體和引信兩部分,彈體用鑄鐵或薄鋼片、鐵皮或塑料製成,成本低廉。
3.操作簡易、使用方便。手榴彈是所有武器彈葯中操作使用最為簡便的,它既不需要任何投擲裝置,也不需要任何復雜的操作程序和附加條件,只要知道簡單的操作方法後即可使用。
4.彈種齊全、用途廣泛。根據需要,手榴彈只要改變戰斗部結構與裝葯,就可改變成為一個新的彈種。由於手榴彈彈種很多,因此使用范圍很廣,除戰場作戰使用外,防暴、 滅火、殺蟲等民用手榴彈應用也很普遍。
裝備現狀
目前,世界各國軍隊幾乎都裝備和使用手榴彈,只是裝備的品種、數量以及裝備的對象有所不同。
美國現裝備使用的手榴彈主要有M57式、M67式、M68式手榴彈等。美國手榴彈裝備的突出特點是以防禦型手榴彈為主,最早在手榴彈上採用電子引信。美國也是世界上特種手榴彈品種最多的國家。
俄羅斯現裝備使用的手榴彈主要有РГН進攻型手榴彈、РГО防禦型手榴彈等。
比利時、奧地利、德國、英國等國家目前裝備使用的手榴彈主要有L2A1式、L2A2式、PRB423式、HG69式、HG84式、HG85式、HG86式等型號。這些國家手榴彈的主要特點是品種齊全,注重攻防兩用手榴彈的發展,型號更新換代快。這些國家是世界上手榴彈最發達的國家。
發展國家中除一部分國家主要靠外援或外購外,也有部分國家能自行研製和生產手榴彈,但大多停留在第二代手榴彈,即延期引信、無柄、半預制破片的技術水平上。
發展趨勢
縱觀手榴彈發展的全過程,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手榴彈的發展趨勢是:
1.手榴彈引信更新換代勢在必行
長期以來,手榴彈引信大多採用簡單、方便、造價低的延期發火機構。為克服其延期時間固定這一缺陷,發展了觸發引信。但由於手榴彈使用范圍很廣,要求碰擊各種地面(如山地、沼澤地、雪地等)都能可靠發火,而且攜行時應保證絕對安全等,又發展了觸發/延期雙功能手榴彈引信。但這些引信的發展,雖然可靠性有所改進,但成本較高。因此,引信的發展仍是今後手榴彈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2.改善手榴彈破片參數,提高手榴彈殺傷威力
提高手榴彈威力的主要措施是:1.破片質量趨於小型化。破片致傷效果分析表明,在同一能量級的前提下,高速小破片的致傷效果要比低速大破片好得多。因此現研製中的各種殺傷手榴彈破片質量大都在0.15~0.2g之間。 2.破片數量趨於多量化。有效破片數量的多少,決定單位面積內的破片密度,直接影響著命中概率。在彈質量一定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增大有效破片數是手榴彈設計中的一條重要基本原則。3.破片形狀趨於多稜角形。不同形狀的破片,其侵徹能力、傳遞給目標的能量多寡都不相同,致傷效果也有明顯差異,多稜角形(方形、三角形、六角形、菱形等)與球形破片相比,由於多稜角扁平破片在組織內速度衰減快、能量傳遞率高,因此對生物組織的致傷程度要比球形破片嚴重得多。4.破片速度趨於高速化。破片速度的大小決定了壓力波的強弱和瞬時空腔的大小,最終表現在對生物組織的致傷程度。試驗結果表明,當破片質量為0.1~0.2g,速度為1500~1800m/s時,即可造成較為有效的致傷效果。
3.新材料、新工藝在手榴彈上的應用日趨廣泛
為了保證手榴彈達到預期的最佳作用效果,必須通過改變材料和改進加工工藝使其達到可以人為控制的程度。例如通過採用全預制或半預制破片控制破片數量和破片形狀;調整裝葯和彈體的匹配關系,保證破片速度;改善彈體形狀,控制破片速度;採用塑料或其他非金屬材料減輕全彈質量等。
4.戰術使用范圍的擴大使手榴彈向多品種和多用途方向發展
手榴彈的真面目
所有手榴彈都包括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彈體、裝葯和引信。彈體用於填裝炸葯,有些手榴彈的彈體還可生成破片。彈體可由金屬、玻璃、塑料或其他適當材料製成。彈體材料的選擇對手榴彈的殺傷力和有效殺傷距離具有直接影響。鋁或塑料彈體產生的碎片及破片要比鋼制彈體小得多,而且也輕得多,因此動能的消失速度也就快得多。但從另一方面講,鋁或塑料破片在近距離上可致人重傷,而且對傷員動手術也困難得多。
裝葯的類型決定著手榴彈的用途。手榴彈的裝葯可以是梯恩梯炸葯,也可以是其他種類的炸葯,還可以是催淚瓦斯、鋁熱劑(燃燒劑、白磷等)等化學戰劑。
引信是引爆或點燃裝葯的一種機械或化學裝置。今天使用的大多數手榴彈,主要採用兩種引信:起爆引信和點火引信。起爆引信在彈體內爆炸以引爆裝葯,多用於殺傷手榴彈;點火引信則通過高溫燃燒引燃化學裝葯,主要用於化學手榴彈。不管工作原理如何,手榴彈的引信或以撞擊或以延時的方式激活。出於安全考慮,現在的殺傷性手榴彈大都使用延時引信,有的也使用組合式引信(即在觸發引信在解除保險之前有短暫的延時)。但是,觸發式引信仍然保持著某種優勢。例如,敵人無法躲避或扔回觸發式引信手榴彈,在將其投向上坡時也不會出現滾回的危險。因此,這種引信並沒有被完全拋棄。
出於同樣的原因,在延時長短的選擇上(一般為4~5秒,某些型號為6~8秒,前蘇聯偏好3~4秒的較短延時),人們不斷在安全考慮和不留給敵人反應時間之間進行平衡與折中。此外,短暫的延時更容易實現空中爆炸,使有效殺傷半徑最大化。
與其他武器相比,手榴彈的作戰距離非常短;而且,就同一枚手榴彈而言,其作用距離還取決於個人的投擲能力。一般來說,一位訓練有素的士兵投擲的標准距離約為30米;如能投到40米,那就快破紀錄了。手榴彈的有效殺傷半徑,是指以爆炸點為圓心的殺傷區半徑,在該圓形殺傷區內暴兜娜嗽敝遼儆?0% 的傷亡概率。當然,暴露人員是站著、跪著還是趴著,是面向爆炸點還是側向爆炸點,以及爆炸是在空中還是在地面,都對殺傷概率有很大影響。公認的標准評估條件是,人員處站立姿態、面向地面爆炸點、相距1米。有效殺傷半徑通常設為15米。與其他步兵武器選定的殺傷半徑相比,似乎有點偏小,但這可能代表了戰斗效能與安全考慮之間的最佳平衡。此外,還應記住,在有效殺傷半徑以外較遠的距離上,彈片仍具有殺傷能力,而且也確實發生過這種情況。
五花八門的手榴彈
手榴彈種類繁多,用途廣泛。每種手榴彈都具有不同的性能,可供士兵以多種方式完成指定的任務。一般來說,手榴彈大致分為4類:殺傷手榴彈、照明手榴彈、化學手榴彈(包括燃燒、發煙、反暴亂、眩暈等種類)和教練手榴彈。
殺傷手榴彈。殺傷手榴彈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是最重要的手榴彈。殺傷手榴彈主要靠彈殼與引信組件破片的高速散射殺傷人員,也可用於摧毀或癱瘓裝備。這種手榴彈又可區分為進攻殺傷手榴彈和防禦殺傷手榴彈。這是一種重要的區分方法,但同時也是引起某些混亂的區分方法,因為不同的軍隊和製造商有時使用不同的名稱表示相同的概念。這一區分也反映了作戰上的特徵:手榴彈是以爆炸沖擊波還是以破片作為主要的殺傷機理。
進攻手榴彈亦稱震盪手榴彈,用於在近戰中殺傷敵人,同時又可盡量降低對投彈者以及附近己方的其他人員構成威脅。其設想是,允許進攻中的步兵投擲手榴彈後繼續前進,而不必刻意採取防護措施。從技術層面講,達到這種效果靠的是在手榴彈中填裝高爆炸葯,但彈體壁非常薄,用鋁或塑料製成,不會產生高動能、高重量破片。
防禦手榴彈可散射出大量在距離爆炸點相當遠的地方仍具有殺傷力的重破片或鋼珠,因此是一種能給成群前進的敵軍造成傷亡的理想近戰兵器。然而,這種殺傷機理要求投彈的士兵不僅自己要採取掩蔽措施,而且要特別注意己方其他人員的位置。防禦手榴彈可以是專門製造的,也可以是在標準的進攻手榴彈彈體外加裝重金屬套。
雖然進攻手榴彈對空曠地帶上敵人的殺傷力遠遠低於防禦手榴彈,但對付狹窄空間內的敵人卻非常有效。這種手榴彈在封閉場所使用時產生的沖擊波 (超壓)通常大於相應的防禦手榴彈。因此,用它們來打擊築壘陣地內的敵軍非常有效,而且也可藉助它在封閉場所內造成的震盪效果來完成爆破任務。
照明手榴彈。照明手榴彈用於在夜間作戰時顯示地形,可在數秒鍾內發出平均可達50000~60000標准燭光的強光。它們還可用作燃燒手榴彈,用於點燃乾草、樹葉或灌木。在夜視器材日益廣泛應用的今天,照明手榴彈作為一種失能性武器仍非常有用,因為它可使大多數夜視器材致「盲」。
化學手榴彈。裝填有各種裝葯的化學手榴彈可用於燃燒、遮蔽、發信號、反暴亂等目的。反暴亂手榴彈通常內裝催淚性毒氣(氯乙醯苯),這是一種可刺激眼睛流淚、能暫時部分或完全致盲的催淚瓦斯。用於非軍事(如警察)行動時,反暴亂手榴彈大多由專用榴彈發射器發射,因此可投射更遠的距離。除了非常特殊的情況(如向窗戶里投擲CS催淚毒氣手榴彈,將懷有敵意的個人從房間或建築物里趕出來),使用反暴亂手榴彈要求有關人員戴上適當的防護用具。
燃燒手榴彈用於摧毀熱敏裝備或縱火,也可用於破壞、癱瘓或摧毀車輛、武器系統、掩體或彈葯。燃燒手榴彈採用可高溫燃燒40~60秒的混合裝葯 (通常以鋁熱劑或其派生物為主要成分)。一部分裝葯變成熔化了的鐵水,從手榴彈里流出,將所觸及的任何東西點燃或熔化。這種裝葯可燒穿約50毫米厚的鋼板,可將鋼或鐵制機件熔接到一起。發煙手榴彈有2個不同類型。發彩色煙幕的手榴彈,主要用於識別或標示位置,也可用於為地地或地空作戰行動標示區域;發白色煙幕的手榴彈主要用於隱蔽進攻或撤退行動,或是為這些行動製造煙幕。
眩暈手榴彈用於轉移或分散注意力,它的使用場合是:清除建築物或房間內的敵人。
教練手榴彈。教練手榴彈是殺傷手榴彈的模擬彈,用於訓練。教練手榴彈在設計上必須能夠讓士兵進行逼真的訓練,使他們熟悉「真傢伙」的使用方法和特點。大多數教練手榴彈會發出巨大的「砰」聲或閃光,以模擬殺傷手榴彈的爆炸情景。
因戰術思想的差異,世界各國對手榴彈的戰術使用要求也不同,由此導致手榴彈的種類很多。今後隨著戰場的變化和多種多樣目標的出現,許多新彈種還將相繼出現。
由於手榴彈品種的不斷增多,給生產管理、後勤供應帶來了諸多不便。為此多用途手榴彈應運而生,如手投/槍發兩用手榴彈、進攻/防禦手榴彈、破甲/殺傷手榴彈和殺傷/燃燒手榴彈等等。
不難預料,手榴彈這一傳統與古老的彈種,在新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必然會不斷得到改進與提高。
主要手榴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手榴弾
米爾斯型手榴弾(英)
馬克Ⅱ手榴彈(美,MarkⅡ)俗稱∶菠蘿
M24型柄式手榴彈(德,Stielhandgranate 24)俗稱∶土豆瑪莎
M39型卵型手榴彈(德,Eierhandgranate 39)
九七式手榴彈(日)

7. 手榴彈是誰發明的

手榴彈的歷來史可上溯到自幾個世紀以前。人們普遍認為,是發明火葯的中國人最早使用了手榴彈。 15或16世紀手榴彈傳到西方。此後,人們開始對手榴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組建了專門的部隊,即「擲彈兵」。其成員都是身高體壯的大塊頭士兵,可投擲相當遠的距離。隨著戰爭和軍事理論的發展,後來不再需要專門的近戰部隊,人們對手榴彈的興趣也逐漸消失。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使人們重新認識到了手榴彈作為一種重要近戰兵器的價值。同時,技術的發展終於使手榴彈成為一種既具備有效殺傷力,又可安全貯存、搬運和使用的武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手榴彈的種類發展到了極豐富的地步,包括了今天使用的幾乎所有種類。多數國家軍隊的戰斗條令都把手榴彈、步槍和刺刀視為今天和未來三種基本的單兵武器。

8. 手榴彈有著怎樣的發展歷程

在美國內戰中,手榴彈得到廣泛使用。南北雙方的士兵相互向對方陣地投擲手榴彈,並各自組建了專門的手榴彈投擲隊伍。卡通形、圓球形、帶鰭形手榴彈紛紛上場。

(編譯:張海鵬)

9. 唐朝竟然已經有了手雷——一個值得自豪的時代

唐代盛世,是 古代 上一個值得自豪的時代,其優秀的 將領層出不窮,面對與匈奴一樣強悍的突厥,仍能一戰定天下,被譽為同時期之下仕世界最強的軍隊。而唐代詩人王昌齡《從軍行》: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不需看軍隊作戰已能感受到其的所向披靡。由於軍事相當科學,含有的技術亦相當多,所以戰斗不僅要看將軍威風,最重要的還是看士兵的裝備、兵團的配合及戰術運用。關於軍隊的裝備,一些古籍及演義故事當中的描述都相當粗糙,比如元明時羅貫中的《 演義》只有大將叱吒風雲、橫掃戰場,但士兵的裝備有多少?會吃甚麼什麼?身穿的是什麼?都沒有具體記載,到了明清時的著作《說唐演義全傳》,則開始涉及到軍隊基層單位,諸如薛仁貴,傳說他當過伙夫,但是薛大哥是 ,一心想著上戰場廝殺,具體怎麼做飯,一餐做多少量,也沒有太講究。《三國演義》以及《說唐演義全傳》這類 虛實交錯的故事引人入勝,某程度上也可以拿來考究參考。但要了解真相就要去翻查史料,有具體講述軍隊裝備的就要數到《新唐書.兵志》。唐朝初年實行府兵制,是民與兵合一的機制,這種兵制的特點之一就是士兵出征的很多裝備都要自己掏荷包購置,具體自備哪些東西?《新唐書》交代得很清楚:人均一張弓,三十支箭及一種叫胡祿的箭囊;佩刀橫刀一把。另外還有後勤裝備:磨刀石、氈帽、氈裝、行李箱各一件。當然,還要糧食:人均攜麥飯九斗、米二斗。此外唐朝的大部分士兵穿明光鎧,騎兵還要在身上、腿上和手膀上配置鐵甲,背上有長槍。根據記載,軍隊里有馱馬(負責運輸的馬),可能就負責運載部分裝備。一般來說,裝備平時儲存在折沖府的軍庫,當有軍事行動時,再看具體情況發放。除了個人裝備,部隊當中有的配備又會是如何?唐初,士兵由三百人組成一個團,每五十個人組成一隊,每十個人組成一個火。火是一個很小的軍事單位,但仍會配備六匹馱馬,資源不足亦可用驢代替。單位中同時還有布幕、鐵馬盂、鏟子、鑿子、籮筐、斧頭、鉗子、甲床等各兩件,鍋子、火鑽、鹽袋、碓等各一件,韁繩三件。另外,每人都配備一把錘子,以象牙做,用來開箱撬鎖,類似現今的瑞士軍刀。工具之中比較特別生面口的就是鐵馬盂、碓以及火鑽,據唐朝人李筌的《太白陰經》記載,馬盂是一種盛食品的容具,有木製的,也有鐵制的,容量為三升,能保溫,冬月可以暖食。由於唐朝的軍糧,米飯可能未去皮,上了前線,還要用舂米工具-碓;至於火鑽是兵器一種,對戰的時候,在火鑽上淋上油,點火,扔向敵人陣地,可以說是原始手榴彈(手雷)。冷兵器時代,戰馬相當重要,朝廷不會直接給戰馬,而是每個騎兵發二萬五千錢,自己去買馬。如果戰馬過了服役年齡,就賣到民用市場,用所得資金再買新的戰馬。,

唐代盛世,是古代上一個值得自豪的時代,其優秀的將領層出不窮,面對與匈奴一樣強悍的突厥,仍能一戰定天下,被譽為同時期之下仕世界最強的軍隊。而唐代詩人王昌齡《從軍行》: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不需看軍隊作戰已能感受到其的所向披靡。

由於軍事相當科學,含有的技術亦相當多,所以戰斗不僅要看將軍威風,最重要的還是看士兵的裝備、兵團的配合及戰術運用。

竟然已經有了手雷——一個值得自豪的時代

關於軍隊的裝備,一些古籍及演義故事當中的描述都相當粗糙,比如元明時羅貫中的《演義》只有大將叱吒風雲、橫掃戰場,但士兵的裝備有多少?會吃甚麼什麼?身穿的是什麼?都沒有具體記載,到了明清時的著作《說唐演義全傳》,則開始涉及到軍隊基層單位,諸如薛仁貴,傳說他當過伙夫,但是薛大哥是,一心想著上戰場廝殺,具體怎麼做飯,一餐做多少量,也沒有太講究。

《三國演義》以及《說唐演義全傳》這類虛實交錯的故事引人入勝,某程度上也可以拿來考究參考。但要了解真相就要去翻查史料,有具體講述軍隊裝備的就要數到《新唐書.兵志》。

唐朝初年實行府兵制,是民與兵合一的機制,這種兵制的特點之一就是士兵出征的很多裝備都要自己掏荷包購置,具體自備哪些東西?《新唐書》交代得很清楚:人均一張弓,三十支箭及一種叫胡祿的箭囊;佩刀橫刀一把。另外還有後勤裝備:磨刀石、氈帽、氈裝、行李箱各一件。當然,還要糧食:人均攜麥飯九斗、米二斗。此外唐朝的大部分士兵穿明光鎧,騎兵還要在身上、腿上和手膀上配置鐵甲,背上有長槍。

根據記載,軍隊里有馱馬(負責運輸的馬),可能就負責運載部分裝備。一般來說,裝備平時儲存在折沖府的軍庫,當有軍事行動時,再看具體情況發放。

除了個人裝備,部隊當中有的配備又會是如何?唐初,士兵由三百人組成一個團,每五十個人組成一隊,每十個人組成一個火。火是一個很小的軍事單位,但仍會配備六匹馱馬,資源不足亦可用驢代替。單位中同時還有布幕、鐵馬盂、鏟子、鑿子、籮筐、斧頭、鉗子、甲床等各兩件,鍋子、火鑽、鹽袋、碓等各一件,韁繩三件。另外,每人都配備一把錘子,以象牙做,用來開箱撬鎖,類似現今的瑞士軍刀。

工具之中比較特別生面口的就是鐵馬盂、碓以及火鑽,據唐朝人李筌的《太白陰經》記載,馬盂是一種盛食品的容具,有木製的,也有鐵制的,容量為三升,能保溫,冬月可以暖食。由於唐朝的軍糧,米飯可能未去皮,上了前線,還要用舂米工具-碓;至於火鑽是兵器一種,對戰的時候,在火鑽上淋上油,點火,扔向敵人陣地,可以說是原始手榴彈(手雷)。

冷兵器時代,戰馬相當重要,朝廷不會直接給戰馬,而是每個騎兵發二萬五千錢,自己去買馬。如果戰馬過了服役年齡,就賣到民用市場,用所得資金再買新的戰馬。

10. 手榴彈有哪些發展歷史

發展簡史手榴彈的歷史悠久,最先是中國人發明的。15世紀歐洲出現了裝黑火葯的手榴彈,當時主要用於要塞防禦和監獄。17世紀中葉,歐洲一些國家在精銳部隊中配備了野戰用手榴彈,並把經過專門訓練使用這種彈葯的士兵稱為擲彈兵。到19世紀,隨著槍炮的發展和城堡攻防戰的減少,手榴彈曾一度受到冷遇。

1904年日俄戰爭中,手榴彈又在戰場上發揮了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塹戰壕的興起,手榴彈得到了廣泛應用。當時較為典型的手榴彈有德國的木柄手榴彈和英國的菠蘿形米爾斯式手榴彈等。這些手榴彈亦為後來手榴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手榴彈不僅應用廣泛,而且得到了迅速發展,出現了空心裝葯反坦克手榴彈。當時手榴彈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改進發火方式,出現了方向碰炸機構,並開始應用在手榴彈引信上;②將空心裝葯結構用於手榴彈戰斗部,成為反坦克手榴彈;③各種特種手榴彈相繼出現,如發煙、燃燒、催淚、震暈手榴彈等;④新材料開始在手榴彈上應用。

20世紀中期,電子引信、鋼絲纏繞的半預制和鋼珠全預制高速小破片、塑料及其他非金屬材料等在手榴彈上的應用,使手榴彈的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美國的M26式手榴彈、英國的L2A1式手榴彈、比利時的PRB423式手榴彈等都是這一時期出現的典型產品。

閱讀全文

與手雷發明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