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劍的發明家

劍的發明家

發布時間:2022-12-20 05:04:18

A. 求萊特兄弟,貝爾,蔡倫,張衡幾個發明家的詳細資料 限時10分鍾

萊特兄弟
萊特兄弟指的是奧維爾(1871年8月19日—1948年1月30日)和維爾伯(1867年4月16日—1912年5月30日)這兩位美國人。世人一般認為他們於1903年12月17日首次完成完全受控制、附機載外部動力、機體比空氣重、持續滯空不落地的飛行,並因此將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實用飛機的成就歸功給他們。

貝爾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是一位美國發明家和企業家。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
他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電話機的專利權,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AT&T公司的前身)。關於電話的發明者目前尚存爭議,美國國會2002年6月15日判定義大利人安東尼奧·梅烏奇為電話的發明者,加拿大國會則於2012年6月21日通過決議,重申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伊萊沙·格雷是電話的發明者。

張衡
張衡,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誕生於南陽郡西鄂縣石橋鎮一個破落的官僚家庭(今河南省南陽市城北五十里石橋鎮)。祖父張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漁陽太守。張衡幼年時候,家境已經衰落,有時還要靠親友的接濟。 張衡塑像
正是這種貧困的生活使他能夠接觸到社會下層的勞動群眾和一些生產、生活實際,從而給他後來的科學創造事業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 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星」 20世紀中國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是:「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後世稱張衡為「科聖」。

蔡倫
蔡倫,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進者,「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1]。蔡倫的發明創新不止造紙,他「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有 蔡倫畫像
蔡太僕之弩,及龍亭九年之劍,至今擅名天下。」《東觀漢記》和《後漢書》均記載蔡倫為「桂陽人」,但其籍貫長期存在爭議,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為桂陽郡治所在地今湖南桂陽縣人[2],一說為桂陽郡耒陽縣今湖南耒陽市人[3]。但據實考證蔡倫是耒陽人更真實,在《東觀漢記》和《後漢書》中記載蔡倫為「桂陽人」指的是「桂陽郡人」並非指的「桂陽縣人」,由於在東漢時期耒陽縣(今耒陽市)是桂陽郡的管轄地,所以記載蔡倫為「桂陽人」。在今耒陽市存在蔡倫眾多物件與足跡,如「蔡子池」《水經注》載:「(耒水)西北經蔡洲,洲西即蔡倫故宅,旁有蔡子池」;「蔡侯祠」等;還有學術界名人陳壽群先生根據一些史記對蔡倫人生經歷的描述,改編而成《蔡倫傳奇》,其中描術了蔡倫與籍貫——耒陽一段奇緣經歷,所以蔡倫是耒陽人更真實。 永平末年(75)入宮為宦官。歷任小黃門、中常侍兼尚方令、長樂太僕等職。元初元年(114),安帝封其為龍亭侯(封地在今陝西省洋縣龍亭鋪鎮),食邑三百戶。蔡倫為人敦厚謹慎,關心國家利益,曾「數犯嚴顏」,匡弼時政。勤奮好學,辦事專心盡力。 永元四年(92),蔡倫任尚方令後,利用供職之便,常到鄉間作坊察看,見蠶婦繅絲漂絮後,竹簟上尚留下一層短毛絲絮,揭下似縑帛,可以用來書寫,從而得到啟發,便收集樹皮、廢麻、破布、舊魚網等原料,在宮廷作坊施以銼、煮、浸、搗、抄等法,試用植物纖維造紙,終於造出植物纖維紙。元興元年(105),他將造紙過程、方法寫成奏章,連同造出來的植物纖維紙,呈報漢和帝,和帝大加贊賞,蔡倫造紙術很快傳開。人們把這種紙稱為「蔡侯紙」,全國「莫不從用焉」。 蔡倫這一改進,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美國人麥克·哈特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將蔡倫排在第六位,遠遠排在我們熟知的哥倫布、愛因斯坦、達爾文之前。2007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和公布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蔡倫又榜上有名。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詳情請參考網路

B. 日本動漫《火影忍者》中,哪些人是用劍高手

日本動漫《火影忍者》中,哪些人是用劍高手?

在火影中,忍者修行的大多是忍術和體術,修煉劍術的卻很少,忍者之間的戰斗也大都依靠忍術和手裡劍,不過用劍的忍者雖少,但每一位實力卻都是非常強,接下來,一起來看一下火影忍者中的四位頂級劍術大師。

1、佐助

在跟隨大蛇丸修行的那2年,佐助不但學習到了許多忍術,劍術水準也取得了較大提高。佐助長期帶上一把草雉劍,劍術已經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之一。火影忍者疾風傳篇首時,佐助曾用草雉劍和鳴人等人弄成了平局。與此同時,草雉劍還可以額外雷遁查克拉,以增加自身的傷害范疇。佐助和迪達拉的會戰中,草雉劍就充分發揮出了最大功效。

4、千手扉間

木葉村禁術發明家,他留下來的禁術,可以說是改變了整個世界。但他最常用的招式其實並不是這些禁術。飛雷神斬便是他最常用的一擊必殺之術,飛雷神劍結合飛雷神之術,連寫輪眼都看不清他的出招速度,宇智波斑的弟弟宇智波泉奈就是死於他這一招,這是二代火影的獨門忍術,他去世後便再沒有人學會。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對此有不同意見的粉絲,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C. 古代發明物及對應的發明人

地動儀,渾天儀張衡
活字印刷術 畢升
造紙術 蔡倫
水排 杜詩

1、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遙望蒼穹(上) 神秘的天體,遙遠的星空,千百年來一直是我們的祖先關注的對象。月亮的圓缺代表了什麼?太陽的運動軌跡有規律可尋嗎?天上恆星有多少,它們的位置又在哪裡?一代代的古天文學家們為此進行了不懈的探索,留下了無數的發現。隕石,北極光這些天文現象很早就出現在古代的神話里,戰國時期的石申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漢代的史官司馬遷寫了《天官書》,這是對前代天象觀測記錄的一次總結。 2、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遙望蒼穹(下) 漢代以後,中國古代天象觀測繼續發展。兩晉時期的陳卓,建立了全新的星官體系,並用《玄象詩》將其記錄下來;到了宋代,流傳下來了一副石刻星圖,在公元1054年的時候,觀測到了一次罕見的超新星爆發,這對現代天體物理學的發展意義重大。天象觀測記錄豐富,古代天文學人才輩出,使得中國古代天象觀測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3、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歷法的變遷 原始社會,人們發現天象的變化與四季交替存在可循的規律。這個規律成為了古人天象觀測的最實際的應用,歷法便在百姓生存與貴族統治的雙重需求下誕生了。 4、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天象觀測工具 古人在觀測天象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製造工具的天賦,圭表、漏壺、渾儀、渾象,每一件都顯示著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輝煌,尤其是到了宋元時期,中國天象觀測儀器製造水平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非常遺憾的是,元朝以後,這些儀器的製造水平也停滯不前,隨著西方入侵者的隆隆炮聲,這些精美的儀器成為中國屈辱歷史的見證。 5、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地震檔案 中國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同時也是地震記錄最豐富的國家。打開古代地震檔案會發現:有智者超前地發明儀器觀測地震,也有勇者身處險境去記錄分析地震,更有許多無名史官記錄下兩千多年的地震資料,讓我們有可能分析研究腳下的大地何時會發脾氣。 6、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神農滄桑(上) 遠古時期,人類靠打漁、捕獵採集著野果為生。農業的產生讓人類的腳步踏上了文明之路。從此人類開始了定居、耕種、養殖的生活…… 7、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神農滄桑(中) 古老的育種技術……甚至皇帝都親手做過。富有創意的祖先……是怎樣給農作物起名字?悠遠的中國農業發展的歷程,就近在一日三餐的變化。 8、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神農滄桑(下) 這些我們祖先使用過的工具……是農具?或是武器?無數巧奪天工的農具……可能是一個很普通的老百姓發明的。牛犁的出現……使人類的生產力有了第一次解放。 9、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改變世界的發明:火葯(上) 古代醫葯學家把硝石、硫磺入葯治病,而煉丹家卻用它來煉制長生不死的仙丹。陰差陽錯,仙丹沒煉成,倒煉出了火葯。剛問世的火葯因為各種原因被嚴格保密,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有人開始用它作法行騙,也有人帶者它投身軍事,一個偉大的發明終於公諸於世。 10、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改變世界的發明:火葯(下) 火葯讓古老的「石包」發展為今天的「炮」,刀槍劍戟的冷兵器逐漸被各式各樣的火葯兵器所替代。走上正軌的火葯開始廣泛介入軍事和民用,與此同時,戰爭和和平貿易卻帶著它原離故土,向西行進。 11、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東方之光:造紙術 一堆亂麻,一塊破布,一張樹皮,這些廢料卻能夠造出潔白的紙,紙的發明是中國人最偉大的創造,它使文明可以傳承,使知識可以傳播。千年來,紙的發展從沒有停止過,一張普通的紙,卻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12、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青銅時代 一個紛爭的年代,一段青銅兵器的歷史,一把王者之劍背後的故事,本期科學歷程將向你娓娓道來..... 13、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傳播文明:印刷術(上) 印刷術不折不扣的是一種改變歷史進程的工藝技術。最先發明的是雕版印刷。但對於它的起源眾說紛紜,「肇自隋時,行於唐世,闊於五代,精於宋人」是迄今為止最為人們所接受的種精典說法。隋代佛教的興盛為雕版印刷的起源與初步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在唐代,印刷術不僅僅用於佛經的印刷,一般書籍,日歷印量大增;戰亂不休的五代,印刷術卻沒有停止,而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14、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傳播文明:印刷術(下) 宋代對印刷術的發展來講是一個精彩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偉大的活字印刷術,出現了永載史冊的布衣畢升;元代是一過渡性階段,但王楨發明的轉輪排字法離機器印刷只有一步之遙;明朝的豆版印刷流傳至今,成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印刷術的成熟使清代出現了許多精典的印刷巨著。 15、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指南針史話(上) 指南針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這已是盡人皆知的事實,但是指南針究竟是由誰發明的呢?本片將為你講述一個關於指南針的神奇故事。 16、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指南針史話(下) 指南針傳到西方後,大大促進了西方航海的發展,直接推動了達伽瑪、哥倫布的遠洋航行,而作為最早發明指南針的中國為什麼卻講指南針用於看風水的迷信活動上呢? 17、中國古代科技成就┈輝煌的古船(上) 清朝末期,西方人的鐵甲戰艦打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但是,又有誰知道這些西方的鐵甲戰艦曾經得益於我們古代船隻的發明創造! 18、中國古代科技成就┈輝煌的古船(下) 戰船是我國古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大雄偉的戰艦讓人生畏,為保衛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但如此輝煌的造船史,為什麼到了近現代就沒落了呢? 19、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漫話古代橋梁 古橋的歷史本來就妙趣橫生,更何況中國古人又被加上「古代橋梁工程師」的桂冠。本期節目以拱橋的技術發展為線索,為您描述了中國古代各領風騷的五座橋梁。

D. 中國古代傳說中黃帝的武器是什麼

常言到:黃帝軒轅,所以當然是B軒轅劍!

E.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工匠

1、工匠鼻祖——魯班

魯班,姓公輸,名班,又可稱為公輸子。他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一個世代工匠的家庭。所謂「時勢造英雄」,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盪不堪,這樣的社會背景,給了魯班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

他能製造「宮室台榭」,也能製作攻城用的「雲梯」。他能創制「機關備制」的木馬車,也能發明曲尺、墨斗、刨子等木作工具,所以建築工匠一直把他尊為「祖師」。

2、隋匠作大師——宇文凱

宇文凱是隋代城市規劃和建築工程專家,他主持建造了隋朝新都大興城和東都洛陽城,為以後各代都城的建築樹立了範本。隋大興城佔地84.1平方公里,堪稱世界第一城。

不止是城市建築,宇文凱還精通水利工程,他開鑿的廣通渠,全長300餘里,連接了大興城、渭水和黃河,既方便了漕運,又灌溉了農田。

3、丁緩

西漢末(公元1世紀)巧工,他的「被中香爐」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常平支架,其構造精巧,無論球體香爐如何滾動,其中心位置的半球形爐體都能始終保持水平狀態。鏤空球內有兩個環互相垂直而可靈活轉動,爐體可繞三個互相垂直的軸線轉動。其原理與現代陀螺儀中的萬向支架相同。

4、馬鈞

馬鈞,字德衡,扶風(今陝西興平)人,生活在漢朝末期,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指南車製成後,他又奉詔制木偶百戲,稱「水轉百戲」。

5、雷威造琴

雷威是唐代著名的古琴製作家,雷家世代造琴傳說他的技藝經神人指點,他常在大風雪天去深山老林,狂風震樹,聽樹之發聲而選良材,這些傳說說明了雷家選材的精良。

F.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發明家有哪些,他們發明了什麼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發明家有:張衡,畢升,蔡倫,杜詩。

1、公元132年(陽嘉元年),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稱為候風地動儀。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圓徑八尺,頂蓋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象裝飾。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關閉發動之機。它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一條口含銅珠的龍,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2、畢升創造發明的膠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國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是對中國勞動人民長期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對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作出偉大貢獻。

3、蔡倫,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進者,「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蔡倫的發明創新不止改進造紙術紙,他「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

4、杜詩,河南汲縣(今河南省衛輝市)人。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他還主持修治陂池,廣開田池,使郡內富庶起來。有"杜母"之稱。南陽人稱贊說:"前有召父(召信臣),後有杜母"。

G. 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兵器(最好具體到使用者和發明者)

鐵兵器]

古代利用鋼鐵鑄造的武器,是冷兵器的一種。始於春秋末期,盛行於戰國以至火器發明的漫長時期。主要包括鐵劍、鐵杖、鐵錐、鐵鞭、鐵鐧、鐵槍等。隨著煉鋼術的不斷進步,鐵兵器的質量和形制及種類也不斷發展、完善,其形狀逐漸趨於統一和定型,但性能仍沒脫離近戰的以直接殺傷為主的范圍。鐵兵器直到火器出現並發展後才逐漸消亡。

「十八般兵器」一詞在古書中還找不到,明代謝肇 《五雜俎》,清代褚人獲《堅 集》兩書中都只有「十八般武藝」之說。顯然,「十八般兵器」一詞是後人所造。「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為年代、地區和流派的不同,對「十八般兵器」的解說也各異。匯總起來。古今有以下十多種不同的說法。

據《五雜俎》和《堅 集》兩書所載,「十入般兵器」為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黃、鐧、撾、殳(棍)、叉、耙頭、錦繩套索、白打(拳術)。後人稱其為「小十八般」。

今天,武術界普便對「十八般兵器的解說則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流星。

最早是漢武於元封四年(公元前107),經過嚴格的挑選和整理,篩選出18種類型的兵器:矛、鏜、刀、戈、槊、鞭、鐧、劍、錘、抓、戟、弓、鉞、斧、牌。棍、槍、叉。

到了三國時代,著名的兵器鑒別家呂虔,根據兵器的特點,對漢武帝欽定的「十八般兵器」重新排列為九長九短。九長:刀、矛、戟、槊、鏜、鉞、棍、槍、叉;九短:斧、戈、牌、箭、鞭、劍、鐧、錘、抓。

從以上各說看,十八般武藝所列兵器大同小異,形式和內容卻十分豐富。有長器械,短器械。軟器械、雙器械;有帶鉤的、帶刺的、帶尖的、帶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殺的擊的、射的、擋的。

可見,十八般武藝所列兵器,是古代大師的兵器(約有四百多種)中,在實戰時最常用的一部分。

[長兵器]

古代較長的手持格鬥兵器的統稱。長兵器的稱謂是與較短的手持格鬥兵器比較而言的。古代長兵器與短兵器的劃分沒有嚴格的尺寸標准,一般將等於身長或超過身長,多用雙手操持的冷兵器列為長兵器。

[短兵器]

古代較短的手持格鬥兵器的統稱。短兵器的稱謂是與較長的手持格鬥兵器比較而言的。古代長兵器與短兵器的劃分,沒有嚴格的尺寸標准,一般將不及身長,多以單手操持格鬥的冷兵器列為短兵器。

[拋射兵器]

利用物體慣性,在空中獨立飛行一段距離後殺傷敵人的冷兵器。拋射兵器種類繁多,按賦予飛行動力的形式可劃分為手拋兵器、拋擲器械和彈射器械。拋射兵器源於在原始社會用於獰獵的石塊、木棒等。後出現了將樹枝彎曲用繩索綳緊的弓。隨著勞動和戰爭實踐的發展,出現了金屬手拋兵器和較為復雜的拋擲、彈射器械。射擊武器出現後,拋射兵器作用逐漸下降,現已成為狩獵,體育和特種用具。拋射兵器利用人的臂力、重力、木頭的彈力、捲起或拉長的纖維的彈力投擲各種彈丸以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和摧毀其防禦工事。常用約有:投擲彈、狼牙捶、飛鑲、投石帶、投矛器、弓、彎、希臘縱火劑、投擲機、弓箭、自射器、標槍、短投槍、德里德矛和投射機。

[系兵器]

古代系以繩索,拋放打擊敵人後可以收回的兵器。系兵器按殺傷方式分為打擊、鉤割、捆縛等類型。打擊、鉤割類系兵器中國古代又稱為犬兵。捆縛類系兵器一般稱為襲索。系兵器是拋射兵器與長、短兵器的結合,具有獨特的作用。這種兵器不算軍隊主要武器,往往用於特定人員和任務。

[短兵器]

對古代直接用於防護人體,免遭敵人兵器傷害的裝具和器械的,總稱。它可分為附著人體的防護裝具和手持防護器械兩大類。人體防護裝具包括頭盔和皚甲。皚甲又有人體和個部位防護甲之分,如面叭頸甲、胸甲、護手、甲裙等等。手持防護器械在古代各國一般均選用盾牌。衛體裝備按製作材料區分,可分為木、竹、藤、革、金屬等類型;按作用可分為單純防禦型和攻守結合型兩類。

[戎]

中國古代對兵器的總稱。如弓、丈、矛、戈、戟稱五戎。《禮記·王制》:戎器不粥於市。鄭玄註:「戎器,軍器也。」

[五兵]

一組兵器的合稱。關於五兵的記載,最早見於《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楚國的子惡請令尹子常,曾「取五甲五兵……惟諸門左」。五兵又有車兵五兵與步兵五兵之分。據《考工記·廬人》記載,車兵五兵為戈、支、戟、酋矛、夷矛;這五種兵器都插放在戰車的車輿上,供甲士在作戰中使用。步兵五兵,據《周禮·夏官·司右》鄭玄注所引《司馬法》文記載,包括弓矢、支、矛、中國西周和春秋時期軍隊配置的伍的兵器裝備。當時認為,步兵的這五種殺傷方式戈、戟。它是當時步兵的一個基本編制單位和殺傷距離各不相同的兵器所構成的梯次配置的組合體,可以充分發揚多種兵器協同的威力,即《司馬法》所闡明的「兵惟雜,兵不雜則不利」的原則。此詞漸漸流為對兵器的泛稱。

[十八般兵器]

中國民間對古代兵器的泛稱。源於「十八般武藝」之說。十八般武藝是指使用兵器的技藝,由於多是兵器名稱,久之,便演化出「十八般兵器」一說,其具體說法有八、九種之多,較為常見約有兩種,一種是指刀、槍、劍、哉、棍、棒、梁、鏡、斧、餓、鏟、鍍、鞭、鐧、錘、叉、戈、矛十八般。另一種說法,出於明代謝肇制《五雜組》和朱國幀《涌幢小品》中,是指弓、鴛、槍、刀、矛、劍、盾、斧、餓、戟、鞭、鐧、撾、受、叉、爬頭、綿繩、自打。前17種是兵器名稱,第 18種是徒手拳術。

[古代作戰器械]

古代用於作戰工程保障的器材的統稱。按尺寸可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器械;按作用可分為攻擊型、防守型、機動保障型、維修保障型等;按使用范圍可分為步騎戰陣器械、攻守城器械、水戰器械,車戰器械等。

[珂羅摩迦]

印度古籍記載的一些尖端鋒利的劈刺武器。其中有:

1、鑷積底,有4臂長,金屬制的手執武器;
2、帕羅斯,24安古爾(1安古爾相當於1英寸)長的雙柄鐵制武器;
3、恭特,長約7臂,或6臂,或5臂的標槍;
4、哈特邀,三角矛;
5、米底帕拉,巨型標槍;
6、首羅,尖角矛;
7、刁達摩羅,前端如箭形,長4臂、或4臂半、或5臂的木棍;
8、豬耳,頂端如豬耳形,鋒利的木棍;
9、逝那那,鐵制武器,兩端各有三角,長有20、22、24安古爾,中間有雙柄;
10、迎羅帕那,手中投擲物,即矛,重量分別為7、8、9邀爾沙(1邀爾沙等於16克),可投出一石馱努沙([1馱努沙即l弓的長度);
11、特拉悉迎,尖端鋒利的鐵制武器。

[砍砸器]

石器時代的工具或兵器,形狀不固定將礫石或石核邊緣打成厚刃,用以砍砸。常見於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

[盔甲]

冷兵器時代頭部和軀干各部位防護裝具的統稱。它的名稱繁多,但基本上分為護頭的盔和護身的甲兩部分。甲又可分為甲身、甲裙、甲袖和配件幾部分。早期,人們用獸皮柳條,有墊襯材料的布套,木頭等固定在軀幹上用以防護兵器的攻擊。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逐步出現了皮盔甲、膝盔甲、銅(青銅)鑄盔甲。整塊金屬錘煉而成的板甲、金屬編織的鎖子甲等等。較早的銅制盔甲出現於亞洲。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兩河流域、殷周時代的中國、吠陀時代的印度都已出現了銅盔甲。最早大量使用鐵制盔甲是中東的亞述人。在盔甲的普及過程申,還出現了頸甲、面甲、腕甲、胸甲、手套等防護特定部位的配套甲具。封建時代的亞洲一些國家和中世紀的歐洲盔甲倍受重視.製作極為完善精美,也較昂貴,還出現了金銀、稀少皮革製作的盔甲。隨著近代火器的廣泛使用,古代盔甲茬戰場上的防護作用逐漸降低,最終被以現代技術製作的防彈背心、鋼盔等取代。

H. 三國著名的工匠.發明家有哪些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專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屬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馬鈞,字德衡,扶風(今陝西興平)人,三國時期人物,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馬鈞年幼時家境貧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談卻精於巧思,後來在魏國擔任給事中的官職。指南車製成後,他又奉詔制木偶百戲,稱「水轉百戲」。接著馬鈞又改造了織綾機,提高工效四五倍。馬鈞還改良了用於農業灌溉的工具龍骨水車(翻車),此後,馬鈞還改制了諸葛連弩,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彥。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東漢尚書令裴茂之孫,曹魏光祿大夫裴潛之子。魏晉時期名臣,著名地圖學家。裴秀作《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制學。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閱讀全文

與劍的發明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