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工業是創造財富

工業是創造財富

發布時間:2022-12-17 04:07:49

1. 為什麼發達國家第三產業比重很高

第三產業所創造的財富遠高於第一二產業,因此,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在GDP中佔領著主導地位。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有利於生產結構優化,促進市場充分發育。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達國家為了提高各自的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紛紛做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不懈努力,並結合自身國情形成了不同風格的有效形式。

例如,美國的高科技推進、高質量投入、高效益產出的集約型經濟發展方式;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推進的質量效益型經濟發展方式;日本的科技引進與創新支撐的速度效益型經濟發展方式,以及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趕超型經濟發展方式,如韓國的高科技、外向型經濟發展方式。

(1)工業是創造財富擴展閱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可以是市場推動的自發演進,也可以是政府推動的自覺行為,或者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結果。經驗證明,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的同時,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途徑。市場和政府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作用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

資源的優化配置是提高要素使用效率的基礎,也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環節。效率問題主要通過市場機制來解決。高效率源於市場對高增長、高利潤的不斷追求和激烈競爭。

2. 為什麼說工業革命創造的財富總和超過了近代之前人類社會生產的總和

使用機器生產,生產力大飛躍

3. 工農業生產中,能創造出多少財富

中國農業的前途在於實現農業生產的工業化世界科技發展到了21世紀。他的生產效率非常低。 當今美國也發展農業,但是,中國農村卻回復了個體經營的落後的生產方式,美國發展農業不是為了提高美國的生產力,大量剝奪中國農民(廉價)勞動的剩餘價值。其目的是為了壓低世界農產品價格。個體經營的農業生產方式,也不是為了創造財富,成為當今世界最落後的生產方式。而個體經營的農民根本沒有實現大規模工業生產的能力。是中國農民成了世界上科技最落後的弱勢群體,實現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而是把農業作為一種商業戰略。個體經營的落後生產方式必然被歷史所淘汰

4. 為什麼工業革命創造了大量財富,而工人階級更加困苦

樓上真正了解工業時代的歐洲歷史嗎?
可以說,工人階級並不比農民或者農奴更窮困,但是也決不稍好。而且更勞累(並且是在極端有害的工作條件下勞動)

工業革命後財富得到了極大的增長,但它首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那是對之前已經出現的資本主義手工業的補充。英國的資本主義出現在封建制度之中,土地的所有者封建主將其經營不善(原因是戰爭,好像尤其是紅白玫瑰戰爭,以及封建騎士更熱衷於冒險,打仗,而不善於經營)的土地出租給資本主義承租人。後者便排擠掉了這些土地上原本居住的農民,後者因為只有土地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不得不離開土地,少數人留下成為農業工人,少數人流亡美洲,多數人便成為城市無產階級 。
順便說一點:為什麼英國對中國的侵略總是賠款和開放商港而不是俄國式的土地掠奪?俄國是封建國家,勉強有一點資本主義,俄國人的套路不過是封建領主式的東西,但是精明的英國人需要的只是迫使中國的小農破產,通過將資本主義毒素注射進中國(租借地的意義)和賠款(通過中國皇帝以下的專制政權最終將壓迫轉移到中國農民身上) 是英國達到目的的最好辦法。
這樣的做法有什麼意義呢?整天叫囂要奪回土地的中國民族主義者自然是難以理解的。在英國發生的事情,不僅是資本家和工人的出現,不僅是工業革命,更不僅是艦隊或者殖民地,而首先是勞動者和勞動資料的分離。失去了生產資料(土地)的農民就是早期的工人,他們沒有了自己養活自己的條件,只能去工廠裡面勞動。所以資本制度的建立不僅是幾個人勤奮勞動,積累資產就可以了的,而且還需要大量被強制搜颳得一干二凈的人(不要忘記,英格蘭的法律不但不幫助這些人生存,而且還限制他們到處逃亡的自由)。工人在工廠裡面的勞動表面上按照約定的契約以工資償付了,但是實際上因為工人數目總是有剩餘,迫使工人互相競爭工作,最終導致契約極大的有利資方(大家可以明白中國經濟學家們整天叫囂取消社會保險的險惡用心了吧?),另一方面,工人取得的是工資而不是生活資料,生活資料依然在資本家手中(盡管它們是工人勞動創造的),因此工人將在消費市場上遭受第二次剝削。
對中國,英國所需要的就是這一點:迫使中國的農民放棄自己的生產資料(因為中國社會的一切負擔最終都落到農民頭上,並最終迫使農民不得不放棄土地——抵押稅金或者地租)。而這樣的結果對中國社會造成的殺傷遠比想像的要大,1840年-1940年,100年時間內,並不是因為失去的土地,而是因為中國核心地區經濟的被破壞,中國農村千里荒蕪,社會百病叢生.
在英國,真正的悲劇就是,首先,工人的工資被極大壓縮了;然後,因為自由主義主張完全競爭,國家不能幹預,因此沒有任何抑制資本家的力量;第三,資本家為了維持利潤還必須讓商品保持在一定的價格上,工人在消費時情況又進一步糟糕;最後,為了爭取多那麼一點的工資,工人只好殘酷的互相競爭,盡可能的完成更多勞動以免被解僱(換取更高效的工人),於是連最後一點可憐的自由——農民式的閑暇都沒有了。
因為工業時代資本決定一切,知識也發揮作用,工人因為沒有錢,或者受不了教育,只有很少的人才有機會翻身,多數人除了被折磨致死,就是革命被殺。

如果這樣的分析都還不能讓某些人明白資本主義的殘酷,我相信也就只有事實能告訴你們了,近處的我不好講,免得白寫這么多,看看遠處吧,當歐洲的公民工人成為資本的同謀的時候,歐洲就需要大量的外籍工人替代他們的位置,甚至妓女都從東歐誘拐來,這些外籍工人處於什麼地位呢?別忘記去年巴黎郊外的騷亂就是他們製造的。

5. 工業化給人們帶來什麼好處

工業化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生產力水平,從而使實現工業化的國家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創造的物質財富日益豐富和擴大,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工業在一國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以至取代農業,成為經濟主體的過程。

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化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這一過程的特徵主要是農業勞動力大量轉向工業,農村人口大量向城鎮轉移,城鎮人口超過農村人口。

(5)工業是創造財富擴展閱讀:

從根本上說,工業化過程就是伴隨科技進步、經濟不斷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過程。十六大報告根據世界經濟科技發展新趨勢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針對中國經濟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作出了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中國人口數量大、人均資源不足、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突出。歷史經驗證明,在一個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以資源的過量消耗和環境生態破壞為代價來推進的工業化,不僅資源難以支撐,工業化和經濟發展難以為繼,而且破壞生態、污染環境、妨礙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6. 你是否知道社會財富的最終來源是勞動

社會財富是指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具有對人有使用價值的勞動產品;是指進入社會生產、生活領域具有社會財富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物質。

社會財富從何而來,這是關於社會財富的關鍵問題。正因為如此,任何一個研究過財富的人都對此發表過看法。關於社會財富的來源,直接受財富定義的制約;也正因如此,由於對社會財富的理解不同,所以對其來源的理解亦說法不一。

最早研究財富的色諾芬和亞里士多德認為,物質財富來自農業勞動,它表現為各種各樣的勞動產品。不過,亞里
社會財富
士多德認為,這是取得財富的正當的方式;此外,還有三種不正當的方式:有酬勞動、商業和高利貸。[16]在封建社會,人們的視野受自然經濟的限制,仍然普遍地認為財富的主要來源是農業。到了封建社會末期,在商品交換蓬勃發展的情況下,重商主義者以貨幣為財富,因而他們自然只注視流通領域,認為社會財富來源於對外貿易的不等價交換所產生的讓渡利潤。不過,晚期的重商主義者中有的人已經提出,財富來自「商業勞動和工業勞動」。如斯圖亞特所說:絕對利潤這種社會財富,是由「勞動、勤勉和技能的增進」產生的[17]。難怪晚期重商主義者總是主張通過發展工場手工業、航海業來發展對外貿易,從而賺取更多的貨幣。因此,馬克思不但稱其為「重工主義」,而且說重工主義比之早期的貨幣主義「已經是很大的進步」[18]雖然晚期重商主義者仍然以為財富來源於商業貿易,事實上他們的視線已經開始向生產領域轉移。重農學派以農產品為財富,自然認為農業是唯一的生產部門(工業是非生產部門,商業同樣是不創造財富的非生產部門),因而也只有農業勞動才創造財富。他們作為旗幟的口號是:「土地是財富的唯一源泉,只有農業能夠增加財富」 [19]。

重農學派把財富源泉追溯到了生產領域、追溯到了勞動,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當然,他們的觀點失之片面,因為他們兩眼只是盯著農業生產部門和農業勞動。在斯密之前,具有遠見卓識的哲學家霍布斯說過:財富的「豐富是依賴於(次於上帝的恩賜)人的勞動和勤勉」[20]。哲學家洛克更明確地提出:「勞動使一切東西具有不同的價值」[21]。這一思想為勞動創造財富的觀點奠定了基礎。到了斯密,這位有相當理論思維頭腦的學者宣布:勞動一般是物質財富或使用的唯一源泉。在人類經濟學理論思維的進程上,人們曾輪流地認為農業、工場手工業、航海業、商業等等實在勞動的特殊形式是財富的真正源泉[22]。斯密的一般勞動是對勞動的特殊形式的否定;正因為如此,他實際上在這里是把社會財富的實質歸為價值。所以馬克思評論道:斯密在重商學派之後,「重新提出產品的價值是構成資產階級財富的實質的東西」[23]。

社會財富
斯密之後,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眾口一詞地贊同勞動是財富的源泉。特別是李嘉圖,堅持和發展了斯密的勞動創造價值從而創造財富的觀點,並力圖使整個經濟學體系都從屬於這一基本理論。盡管他的學說仍包含著不可克服的矛盾,但在馬克思之前,唯有他的觀點比較徹底。在承認勞動創造財富的前提下,當時存在著五花八門的觀點。薩伊把勞動分為三種:「人的勞動、自然的勞動、機器的勞動」,並進一步提出著名的「三位一體」公式。對此,馬克思進行了徹底的批判[24]。麥克庫洛赫寫道:「正是勞動,也只有勞動,人才能獲得具有交換價值的東西。」[25]然而他所謂的勞動卻分為人的勞動、動物的勞動和機器的勞動[26]。加尼爾認為:「一切勞動,不問主次,不分彼此,都協力於財富的生產。產品的交換,保證了這種財富的生產。」 [27]加尼爾雖然謳歌勞動的恩惠,卻僅僅將勞動作為財富生產的協力。在對前人研究成果批判與繼承的基礎上,馬克思運用勞動二重性學說,科學地解決了社會財富的來源問題。社會財富來源於勞動,但勞動既是具體勞動又是抽象勞動。從社會財富的使用價值方面來說,財富來源於不同生產領域的各種特殊形態的具體勞動;從社會財富的價值方面來說,則來源於勞動者的抽象勞動。

7. 只有農業可以產生新的財富,商業不能發展,對不對

不對。只有農業和工業創造財富,服務業不創造財富。這個錯誤觀念的背後是「物質財富論」,認識不到非物質財富的價值,或者認為非物質財富只有為創造物質財富服務,才算有價值。

8. 工業對地理環境的有利影響是:創造社會財富,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正確 本題考查工業生產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工業的發展、工業企業的建立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體現。工業創造出巨大的社會財富,極大的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因為工業生產為人類社會提供了生產工具,生活用品。所以本題敘述正確。

9. 5700<300是什麼意思

短短300年,由工業創造的財富,要比過去5700年農業甚至是其他產業創造的財富還要多。
工業是對自然資源的開采、採集和對各種原材料進行加工的社會物質生產部門。工業(instry)是加工製造產業,工業是社會分工發展的產物,經過手工業、機器工業幾個發展階段。工業是第二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分為輕工業和重工業兩類。
工業是唯一生產現代化勞動手段的部門,它決定著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速度、規模和水平,在當代世界各國國民經濟中起著主導作用。工業還為自身和國民經濟其他各個部門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為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提供工業消費品;它還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除此以外,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工業的發展還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物質基礎,是逐步消除工農差別、城鄉差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差別,推動社會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前提條件。

閱讀全文

與工業是創造財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
出租土地使用權的稅率 瀏覽:139
日本商標注冊多少錢 瀏覽:75
商標注冊證天貓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