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公歷是

創造公歷是

發布時間:2020-12-10 19:38:40

Ⅰ 公歷是哪一個國家的人創造

耶穌,又稱基督(意為"救世主"),於公元元年12月25日(聖誕日)出生在巴勒斯坦的伯利恆,公元紀年法就是從耶穌出生那年開始的。

Ⅱ 創造公歷的是什麼人

創造公歷的是古埃及人
古代埃及人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兩河流域人創造了太陰歷和星期制度。古代印度人為適應灌溉農業的需要,制定出精確的歷法。

Ⅲ 今天使用的公歷是誰創造的

是古埃及人發明的,古埃及人民是勞動人民,他們在種地的同時總結創造出了太陽歷(公歷)。
關於名字的資料沒有。

Ⅳ 公歷是誰發明的

公歷是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阿洛伊修斯·李籙時發明的。

公歷是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歷或西元,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阿洛伊修斯·李籙時對儒略歷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歷法——《格里歷》。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

李籙時對儒略歷進行革新修正,形成新的紀年歷法,在李籙時逝世後的1582年,由當時的羅馬教皇格利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被西方世界普遍採用,稱為格利高利歷,爾後該紀年歷法被東方世界採用,發展為現在的公元紀年。

(4)創造公歷是擴展閱讀

格里歷改革是以宗教原因為出發點,但改革的重頭貢獻是給文明社會提供了一個准確又可靠的公務與民用的日歷系統。格里歷改革雖然早在1582年就已制定,但還是經過了之後的幾百年才被所有國家慢慢採用德國在1700年開始正式採用, 俄國直到紅色革命後的1918年才從儒略歷改到格里歷。

公歷是陽歷的一種,於1912年開始在中國正式採用,取代傳統使用的中國歷法農歷(即時憲歷),而中國傳統歷法是一種陰陽歷,西歷在中文中又稱陽歷、西歷、新歷。

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歷和公元作為歷法與紀年。

Ⅳ 創造公歷的是哪個國家

目前通行世界的公歷,是我們大家最熟悉的一種陽歷。這部歷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專間所創造的屬文明,是古羅馬人向埃及人學得,並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於世界各地。
沒有打敗中國農歷之說法
只是現在國家正式通用公歷而已,在廣大的農村農歷還是有很大的使用率的

Ⅵ 公歷是怎樣誕生的

到13世紀時,差額已達8天,當年的天文學家向教會指出,歷法需要改革。可是,這個改歷問題卻使教會為難了整整3個世紀,都沒有解決。

到了16世紀,改歷問題才有了端倪。義大利的醫生兼天文學家李利厄斯花了10年時間研究出了新歷,他在1576年將改革方案提交羅馬教廷,經過許多學者(有天文學家、數學家,還有一些僧侶)討論,終於獲得教皇格里戈里十三世批准。

1582年2月24日,格里戈里發布改歷的命令:從1582年10月15日起,所有基督教徒必須使用新歷——格里歷。這就是今天世界各國通行的「公歷」。

公歷是以一個「回歸年」作為單位的。計365天5小時48分46秒。為了使用方便,就將365天定為一年,這就是「平年」。

回歸年比平年多5小時48分46秒,這樣積上4年就有23小時15分4秒,約等於一天。所以每4年就要閏一天,這一天放在2月份,成為29天,這樣,那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閏年」。

但是,4年中累積起來的時間,經過4年閏一天後,就多閏了44分56秒,400年以後就會使歷年比回歸年的時間多上3天。因此,在400年中應少閏3次。它規定:一個平年是365天,閏年是366天;凡是公元紀年數能被4除盡的是閏年;對於每世紀的第一年,雖能被4除盡,但不能被400整除的仍不作閏年。如1600~2000年間400年中,1700、1800、1900年等,就不算閏年;而1600、2000年就是閏年。這樣,在每400年中,原來該閏100次,減少了3次,共有97次閏年。

用這種辦法補救以後,每隔3000年,還有一天之差,就只要在3200年中減少一個閏年就行了。

在改歷時,在1582年中扣除已提前的10天,即把這年10月4日(星期四)的第2天(本應是10月5日),改為10月15日(星期五)。這樣一來,格里歷再次同太陽年相符,春分再次回到了3月21日。

Ⅶ 公歷是什麼國家創造的

公歷,即格里歷,是現行國際通行的歷法,屬於陽歷的一種,通稱陽歷,其前身是奧古斯都歷,而奧古斯都歷的前身是儒略歷。其歷年為一個回歸年(365.2425日),劃分為12個歷月。是教宗格里高利13世(也譯格雷果里)在公元1582年改革儒略歷制定的歷法,儒略歷的回歸年為365.25,與實際的回歸365.2422相差甚多,當時儒略歷和地球實際位置的誤差已達14天,格里歷將誤差糾正,確定所有整數世紀年除了可被400整除的外一律不設閏年,同時規定1582年10月4日之後的那天為1582年10月15日,但原有星期不變。新頒布的歷法理論上可以達到兩萬年內誤差不超過一天,但由於地球自轉的變化,實際到公元4909年誤差就可達一天。與儒略歷相比,公歷是新制定的歷法,所以有時候,包括中華民國《中國國家標准》CNS 7648《資料元及交換格式–資訊交換–日期及時間的表示法》,又稱新歷。

西歷的閏年
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周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西歷把一年定為365天。所餘下的時間約為四年累計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為366天,二月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閏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閏年366天。

閏年的計算方法:公元紀年的年數可以被四整除,即為閏年;被100整除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為閏年。紀元是從傳說的耶穌誕生那年算起。
西歷每月有月大、月小和月平的說法,月大為31天,月小為30天,月平只有2月,為28天(閏年29天)。

天主教國家以外的採用
新歷1582年10月15日,合儒略歷1582年10月5日,只有義大利、波蘭、西班牙、葡萄牙開始用新歷,日期跳過10日。由於新歷法是教宗頒布的,新教國家予以抵制。直到18世紀,大英帝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以及現在美國的一部份才採納格里歷,也就是儒略歷1752年9月2日的次日是新歷1752年9月14日,日期跳過11日。

在阿拉斯加,1867年10月6日星期五的次日是10月18日星期五。之所以連續二日星期五是因為「阿拉斯加時刻」從「亞洲時刻」改成「北美時刻」,使得國際換日線從阿拉斯加之東移往之西。此事發生在創造時區之前。

瑞典在1699年有計劃從儒略歷改成公歷,但預定的辦法是取消自1700年至1740年原有的11閏日,即2月29日,以期求漸進在最後將日期與公歷接軌。此時,瑞典歷與儒略歷以及公歷日期將完全不同。此制度明顯足以使得此期間的瑞典事件發生在何日製造不限的困擾。更壞的事,此制度施行不佳,而1704年及1708年應已排除的閏日仍被使用。此時瑞典歷日期應比公歷慢8日,但事實上是慢10日。卡爾十二世國王承認漸進改歷沒有見效而拋棄之,但不是直接改用公歷,而是決定改回儒略歷,方法是1712年2月29日的次日加上2月30日,日期再度比公歷慢11日。瑞典最後在1753年採用公歷,就是當年儒略歷2月17日的次日是公歷3月1日。

俄羅斯在1917年發生的十月革命(開始於儒略歷10月25日,合公歷11月7日)後,以1918年1月24日的命令接受公歷,也就是儒略歷1918年1月31日的次日是公歷1918年2月14日。

最後採用公歷的東歐國家是希臘,1923年。但全是民間採用——國家教堂都沒有接受之。

中華民國在1912年1月1日開國時正式接受公歷,但中國不久後進入不同軍閥使用不同歷法的軍閥割據時期。1928年10月國民黨北伐統一中國,中華民國政府命令自1929年1月1日起使用公歷。但中華民國歷仍以1912年為元年使用中華民國紀年,仍在中華民國治理的台灣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立時,繼續使用公歷,但以西元年紀年,就是公元年,並廢除中華民國紀年。

日本在1873年1月1日以公歷取代傳統陰陽歷,一般使用日本年號:明治元年等於1868年,大正元年等於1912年,昭和元年等於1926年,平成元年等於1989年。

伊斯蘭教國家仍然使用伊斯蘭歷;佛教國家採納佛教歷,紀元使用佛教紀元,即公元2000年為佛教紀元佛祖誕辰2544年。

外推公歷
為了某些目的,公歷能向啟用前的日期延伸而製作外推公歷,但應謹慎使用。

為了一般目的,1582年10月15日之前發生的事件日期仍應以當時採用的儒略歷日期表示,而不應「溯及既往」轉換成外推公歷等值。

然而,在1582年10月4日以後才啟用公歷的國家的事件較有爭議。因為改變啟用公歷前的歷史紀錄將會荒謬,所以為避免爭議,應註明是哪一種歷法的日期。例如,喬治·華盛頓出生於儒略歷1732年2月11日,合公歷1732年2月22日,而當時大英帝國用儒略歷。

公歷日期與儒略歷日期的差距
1582年——1699年:公歷日期減10日等於儒略歷日期。
1700年(公歷沒有閏日,但儒略歷有):
公歷2月28日,合儒略歷2月18日,或之前的日期:公歷日期減10日等於儒略歷日期。
公歷3月1日,合儒略歷2月19日,或之後的日期:公歷日期減11日等於儒略歷日期。
1701年——1799年:公歷日期減11日等於儒略歷日期。
1800年(公歷沒有閏日,但儒略歷有):
公歷2月28日,合儒略歷2月17日,或之前的日期:公歷日期減11日等於儒略歷日期。
公歷3月1日,合儒略歷2月18日,或之後的日期:公歷日期減12日等於儒略歷日期。
1801年——1899年:公歷日期減12日等於儒略歷日期。
1900年(公歷沒有閏日,但儒略歷有):
公歷2月28日,合儒略歷2月16日,或之前的日期:公歷日期減12日等於儒略歷日期。
公歷3月1日,合儒略歷2月17日,或之後的日期:公歷日期減13日等於儒略歷日期。
1901年——2099年:公歷日期減13日等於儒略歷日期。

西歷一年每月天數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天數 31 28(閏年為29天)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正確性
公歷比儒略歷每400年少3次閏日,平均太陽日是365.2425日,比起平均回歸年的365.2422日,每3300年誤差1日。比起儒略歷平均一年365.25日的128年誤差1日而言,公歷更精確。

Ⅷ 創造公歷的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中的哪一個

目前通抄行世界的公歷,是我們大襲家最熟悉的一種陽歷。這部歷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造的文明,是古羅馬人向埃及人學得,並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於世界各地。按照這種推斷 屬於古埃及國創造的公歷
沒有打敗中國農歷之說法
只是現在國家正式通用公歷而已,在廣大的農村農歷還是有很大的使用率的

Ⅸ 創造公歷的是什麼人.

公元,即公歷紀元,原稱基督紀年,又稱西歷或西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版會的紀年方法。權
現行西歷即格里歷,又譯國瑞歷、額我略歷、格列高利歷、格里高利歷,稱西元。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裡利烏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歷制定的歷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公元」產生於公元6世紀。當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治勢力,僧侶們幾乎把任何事情都附會在基督教上。
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僧侶,為了預先推算七年後(公元532年)「復活節」的日期,提出了耶穌出生於古羅馬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284年的說法,主張以耶穌出生之年作為起算點的紀年方法,這個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
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並將此紀年法在教會中使用。公歷是陽歷的一種,於1912年開始在中國正式採用,取代傳統使用的中國歷法農歷(即時憲歷),而中國傳統歷法是一種陰陽歷,以黃帝紀年為元年,2015年是我國農歷開元4712年,西歷在中文中又稱陽歷、西歷、新歷。

Ⅹ 公歷是什麼人創造出來的 求回答

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公歷,即格里歷,是現行國際通行的歷法,屬於陽歷的一種,通稱陽歷,其前身是奧古斯都歷,而奧古斯都歷的前身是儒略歷。其歷年為一個回歸年(365.2425日),劃分為12個歷月。是教宗格里高利13世(也譯格雷果里)在公元1582年改革儒略歷制定的歷法,儒略歷的回歸年為365.25,與實際的回歸365.2422相差甚多,當時儒略歷和地球實際位置的誤差已達14天,格里歷將誤差糾正,確定所有整數世紀年除了可被400整除的外一律不設閏年,同時規定1582年10月4日之後的那天為1582年10月15日,但原有星期不變。新頒布的歷法理論上可以達到兩萬年內誤差不超過一天,但由於地球自轉的變化,實際到公元4909年誤差就可達一天。與儒略歷相比,公歷是新制定的歷法,所以有時候,包括中華民國《中國國家標准》CNS 7648《資料元及交換格式–資訊交換–日期及時間的表示法》,又稱新歷。
西歷的閏年
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周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西歷把一年定為365天。所餘下的時間約為四年累計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為366天,二月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閏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閏年366天。
天主教國家以外的採用
新歷1582年10月15日,合儒略歷1582年10月5日,只有義大利、波蘭、西班牙、葡萄牙開始用新歷,日期跳過10日。由於新歷法是教宗頒布的,新教國家予以抵制。直到18世紀,大英帝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以及現在美國的一部份才採納格里歷,也就是儒略歷1752年9月2日的次日是新歷1752年9月14日,日期跳過11日。
在阿拉斯加,1867年10月6日星期五的次日是10月18日星期五。之所以連續二日星期五是因為「阿拉斯加時刻」從「亞洲時刻」改成「北美時刻」,使得國際換日線從阿拉斯加之東移往之西。此事發生在創造時區之前。
瑞典在1699年有計劃從儒略歷改成公歷,但預定的辦法是取消自1700年至1740年原有的11閏日,即2月29日,以期求漸進在最後將日期與公歷接軌。此時,瑞典歷與儒略歷以及公歷日期將完全不同。此制度明顯足以使得此期間的瑞典事件發生在何日製造不限的困擾。更壞的事,此制度施行不佳,而1704年及1708年應已排除的閏日仍被使用。此時瑞典歷日期應比公歷慢8日,但事實上是慢10日。卡爾十二世國王承認漸進改歷沒有見效而拋棄之,但不是直接改用公歷,而是決定改回儒略歷,方法是1712年2月29日的次日加上2月30日,日期再度比公歷慢11日。瑞典最後在1753年採用公歷,就是當年儒略歷2月17日的次日是公歷3月1日。
俄羅斯在1917年發生的十月革命(開始於儒略歷10月25日,合公歷11月7日)後,以1918年1月24日的命令接受公歷,也就是儒略歷1918年1月31日的次日是公歷1918年2月14日。
最後採用公歷的東歐國家是希臘,1923年。但全是民間採用——國家教堂都沒有接受之。
中華民國在1912年1月1日開國時正式接受公歷,但中國不久後進入不同軍閥使用不同歷法的軍閥割據時期。1928年10月國民黨北伐統一中國,中華民國政府命令自1929年1月1日起使用公歷。但中華民國歷仍以1912年為元年使用中華民國紀年,仍在中華民國治理的台灣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立時,繼續使用公歷,但以西元年紀年,就是公元年,並廢除中華民國紀年。

閱讀全文

與創造公歷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