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芭蕾的創造者

芭蕾的創造者

發布時間:2022-09-23 08:05:54

① 「現代芭蕾之父」是誰

俄國舞蹈家福金被人稱為現代芭蕾之父,代表作是《仙女們》、《埃及之夜》、《天方夜譚》、《火鳥》等。

俄羅斯著名芭蕾編導,演員,芭蕾革新家。 熱心於俄國古典芭蕾舞劇的改革。主張芭蕾舞的具體動作應從屬於作品主題的全面表達。1905年,他為安娜·巴甫洛娃編排了獨舞《天鵝之死》。

芭蕾變革

福金在20世紀初的芭蕾變革中起了領頭羊的作用,不迷信古典芭蕾,而是用鄧肯的造型去豐富和拓展它的語匯,大膽進行改造使之具有符合現代審美潮流的新的形式,並提出了建立現代芭蕾的五項編導原則,對現代芭蕾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② 芭蕾舞的起源地是哪裡,創造芭蕾舞的是誰,誰是第一個跳芭蕾舞的。

芭蕾舞起源於義大利
芭蕾最初是歐洲的一種群眾自娛或廣場表演的舞蹈,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嚴格的規范和解構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上特製的足尖鞋立起腳尖起舞。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舞台藝術,芭蕾17世紀在法國宮廷形成。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和七個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和體系。這五個基本腳位一直沿用至今。

③ 芭蕾舞的發展史

芭蕾的法文原意是歐洲古典舞劇的統稱。這種舞蹈藝術樣式在義大利出現雛形,在法國最終定型,又在俄羅斯創造輝煌,從而風行西方乃至全世界。這樣一來,當中國近現代舞蹈文化迫切需要借鑒國外 經驗 進行變革之際,芭蕾的傳入便是水到渠成。下面是我為您收集整理的中國芭蕾的發展歷程,需要的可以看看,希望對你有幫助!想了解更多舞蹈資訊請持續關注網!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根深蒂固,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在藉助西方文化革新鼎故的同時又能夠吸收和融合西方文化。所以,芭蕾傳入中國之後,一方面開拓了舞蹈文化的發展視野,另一方面被融入當地文化傳統的鮮明特色。於是,中國芭蕾很快誕生了,並成為中國近現代舞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中國芭蕾的傳入

在晚清宮廷里,中國駐法公使的女兒裕容齡接觸過法蘭西芭蕾,1904年奏請慈禧恩准,舉辦芭蕾獨舞晚會,應當是中國最早的芭蕾表演,但影響限於紫禁城之內。19世紀20年代,上海和哈爾濱出現外國僑民的芭蕾教學活動。1934年,胡蓉蓉在上海進入俄國芭蕾教師設立的芭蕾學校學習,參加過一些 芭蕾舞 劇片斷的演出,並在《葛蓓莉亞》中擔任重要演員。1938年,趙德賢在哈爾濱進入同樣是俄國芭蕾教師開辦的 芭蕾舞 研究所學習,次年,考入哈爾濱交響樂團芭蕾舞團,在《天鵝湖》等劇中擔任領舞。1940年,長期在英國學習芭蕾的戴愛蓮回國,運用芭蕾的基本訓練方法培養演員表演中國舞蹈的能力,開始芭蕾藝術的傳播。

二、中國芭蕾現實題材作品的嘗試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中國舞蹈家就有過創作現實題材芭蕾作品的嘗試。1950年9月,歐陽予倩編劇、戴愛蓮領銜主演的《和平鴿》在北京首演,宣告我國第一部大型芭蕾舞劇的問世。這部作品產生於抗美援朝的背景,以保衛世界和平為主題,在藝術上採用芭蕾的結構形式,以及足尖舞和古典雙人舞的表現技巧。

當時的工農兵觀眾對於全新的藝術樣式不夠習慣,致使這部作品沒有保留下來。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和文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文化部於1952年2月舉辦舞蹈教員訓練班,聘請蘇聯專家伊莉娜教授芭蕾。新中國的芭蕾人才由此應運而生,芭蕾事業也步入了健康的發展歷程。1957年,北京舞蹈學校開設中等芭蕾表演專業,系統講授芭蕾課程。1958年,在蘇聯專家古謝夫的指導下,北京舞蹈學校師生演出古典芭蕾的經典之作《天鵝湖》,隨後接連排演了《海俠》和《吉賽爾》,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及至60年代初期,在蘇聯學習芭蕾的蔣祖慧和王希賢先後學成回國,他們排演的《西班牙女兒》、《巴黎聖母院》、《巴赫切薩拉伊的淚泉、等大型芭蕾舞劇,標志著中國的芭蕾舞台從外國專家執導轉向中國舞蹈家駕馭。這段時期,上演作品雖然都是歐洲的古典芭蕾傳統劇目,卻使中國觀眾逐漸熟悉和接受了芭蕾藝術,為創作中國芭蕾作品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中國的芭蕾藝術在民族化道路上邁出堅定步伐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的芭蕾藝術在民族化道路上邁出堅定步伐。1964年,李承祥、蔣祖慧、王希賢合作 編導 ,白淑湘等主演的《紅色娘子軍》由中央歌劇舞劇院芭蕾舞團在北京搬上舞台,好評如潮。1965年國慶,胡蓉蓉、傅艾棣、林泱泱合作 編導 ,顧峽美等主演的《白毛女》由上海舞蹈學校在上海搬上舞台,同樣受到熱烈贊揚。這兩部大型芭蕾作品的接連推出和成功上演,表明了芭蕾藝術在中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表明了具有民族特徵和民族氣派的中國芭蕾已經真正形成。從選材上看,兩部作品注重反映現代中國人民的斗爭生活,努力開掘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內涵。從結構上看,兩部作品注重吸取民族戲劇中情節貫穿和懸念設置等構架方式,在跌宕起伏的劇情中展示芭蕾藝術形式。從表現技巧上看,兩部作品充分運用芭蕾形式的特長,同時把芭蕾手法與民族舞蹈手法有機結合,創造了嶄新的舞蹈語匯,無論是《紅色娘子軍》中的倒踢紫金冠、劈叉大跳過場、操練足尖舞、斗笠舞等群舞片斷,還是《白毛女》中的大紅棗兒甜又香、黑毛女、灰毛女、白毛女等獨舞片斷,都給觀眾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四、多種風格的中國芭蕾創作日漸活躍

1979年,中央芭蕾舞團改編和上演《魚美人》,可以視為復甦中國芭蕾的信號。這部作品的藍本是借鑒古典芭蕾結構形式表現民族神話題材的舞劇,改編後在技巧上更加芭蕾化了,但在芭蕾技巧體系中巧妙融人了民族舞蹈的身段、造型和韻律。例如男主角獵人的舞蹈動作,多是芭蕾跳躍與民族古典舞的撲步、大贊步、風火輪的結合,充分表達了勞動者的豪邁氣概和激越情感。又如女主角魚美人的舞蹈動作,運用傳統的雙手蘭花合攏於芭蕾三位,以及雙臂和身軀的曲線扭動,無不顯出以芭蕾為基礎的民族韻味。此後,多種風格的中國芭蕾創作日漸活躍,例如中國芭蕾舞團演出的《祝福》、《林黛玉》、上海芭蕾舞團演出的《雷雨》、《魂》、北京舞蹈學院演出的《家》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這些作品中的主角多是被侮辱和被損害的女性形象,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如此,魯迅、巴金、曹禺筆下的祥林嫂、鳴鳳、四鳳也是如此。被侮辱和被損害的女性形象在精神氣質上所顯示的內斂性質,對於芭蕾技巧的外拓形態構成調節和改造,正是在這樣的調節和改造中,中國化的柔性氣韻注入到芭蕾體態的剛性原則之中,體現出中國芭蕾的獨特境界。

如今,中國芭蕾不僅貼近了中國觀眾的欣賞習慣,而且跨出國門,大步走向世界。中國的年青芭蕾舞蹈家們的表演水平快速提升,並在各種國際芭蕾比賽中接二連三地榮獲大獎,他們身上煥發的朝氣將使中國芭蕾擁有更加輝煌的前景。

④ 法國的皮埃爾·博尚對芭蕾做出過什麼樣的貢獻

皮埃爾·博尚,原是法國宮廷劇團里的舞蹈演員。他出自於音樂世家,祖父是位小提琴家,父親既是音樂家又是舞蹈家。受家庭藝術氛圍的熏陶,他也具備了超人的音樂與舞蹈天賦,15歲時,他為莫里哀的《討厭鬼》寫過過場音樂。他對音樂的理解,使他的舞姿與舞蹈動作光彩照人。除此之外,他創造發明了許多技巧,如騰空跳躍、旋轉、單腿原地轉、空轉等。他不僅動作技巧高人一等,而且,表演更為人稱絕,人們稱贊他的舞蹈能夠解釋音樂、說明音樂,體現凡爾賽的風情。

⑤ 貝多芬的生平

貝多芬的生平
1770年12月17日,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在德國波恩的教堂受洗禮。至於他的生日,至今尚無准確的旁證材料來加以確定;一般認為是在受洗禮的前一天——12月16日。
在貝多芬誕生的時候,波恩是人口不滿三萬的小城。城東靠萊茵河,城北群山連綿綠蔥蔥。《夢幻曲》的作者舒曼曾寫道:「……當萊茵河上的船路過此地,外國人問巨人的名字時,每個孩童都能回答——那是貝多芬。船上的外國人還以為這是一個德國皇帝的名字」。舒曼的最後一句話對於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來說,已是事過境遷。因為,現在貝多芬是屬於全世界的。人們都知道他的《命運》,知道他的《英雄》,知道他的《熱情》、《悲愴》,知道創造者貝多芬是偉大的音樂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在貝多芬的時代,波恩是科隆選候的宮廷所在地。貝多芬的祖父路德維希(1712—1773)曾任宮廷樂長。貝多芬的父親約翰(約1740—1792)也在宮廷樂團唱歌、拉小提琴,1756年成為宮廷樂師。由於收入微薄,他還教私人學生和演奏鋼琴以維持生計。貝多芬的母親瑪麗亞·瑪格達勒挪(1746—1787)是宮廷廚師長的女兒。他們生了五個男孩、兩個女孩,但是長大成人的唯有貝多芬和他的兩個弟弟。
貝多芬自幼從父學鋼琴,很早就顯示了他的音樂才能。1778年3月26日,七歲的貝多芬第一次在演奏會上表演。當時他彈了一首鋼琴協奏曲。還參加三重奏曲的演出。少年時期對貝多芬影響最大的教師是德國作曲家、波恩的宮廷管風琴樂師聶費(1748—1798)。從1781年開始,聶費教貝多芬鋼琴、管風琴、作曲,給貝多芬講解巴赫的作品風格。聶費寫過一篇介紹貝多芬的報道,發表在1783年3月的《音樂雜志》。文中寫道:「他是十一歲的少年,才能卓越,前途遠大。他的鋼琴演奏極其靈巧有力,視奏能力出類拔萃。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他幾乎全部都能得心應手地彈下來……現在,聶費氏使貝多芬受到作曲訓練。為了鼓勵他作曲,在曼海姆出版了由他譜寫的有進行曲主題九個變奏的鋼琴曲。這位年輕的天才有資格接受提供給他去旅行的資助。倘若今後他仍然象現在那樣不斷取得進步,他必然會成為第二個莫扎特。」這個報道證明聶費很有眼力,也說明貝多芬在當時已顯示出不同凡響的音樂才能。報道中提到的歲數比貝多芬的實際歲數小,這是因為貝多芬的父親在貝多芬第一次演出時,說他是只有「六歲」(實際上是七歲零三個月)的音樂神童。為此,連貝多芬自己也一直把自己的歲數少算了兩歲。在這一年,貝多芬作於1782—1783年的三首鋼琴曲《選候奏鳴曲》在施派爾的博斯勒社出版。同年出版的作品還有迴旋曲和歌曲各一首。
1784年2月,貝多芬開始擔任宮廷樂師。
1787年4月上旬,他第一次來到維也納,聽到了莫扎特的演奏。但是不到半個月,母親病危的消息使貝多芬不得不急忙趕回波恩。不久母親病逝。貝多芬充滿感情地在一封信中寫道:「對我來講,她是非常好的母親,我熱愛母親,她是我最好的朋友。」由於父親酗酒的惡習在母親去世後變本加厲,他不再照管家族。沉重的生活擔子落到了不滿十七歲的貝多芬肩上。他必須戰勝貧困,代替父親養活兩個弟弟。1788年貝多芬到宮廷劇場任中提琴樂師,翌年從宮廷領取父親的一半薪金和原來支付給父親的小麥。貝多芬就用微薄的收入,勉強維持了這個家庭。生活是一場沒有僥幸的戰斗。貝多芬受到現實生活的猛烈沖擊,但是青年貝多芬毅然挑起重擔,迎著風浪,邁開大步向前走去。
1789年5月,貝多芬與任宮廷樂師的知友賴歇爾一起進入波恩大學。貝多芬象海綿那樣從萊辛、歌德、席勒的著作里吸取養料。貝多芬與波恩的名門布羅伊寧一家有親密往來。從聚集在布羅伊寧家的年輕藝術家那裡貝多芬獲得了有關文學、哲學、歷史等方面的豐富知識,他還結識了一位名叫瓦爾德施泰因(1762—1823)的朋友。
1792年7月,奧地利大作曲家海頓從倫敦歸國途中來到波恩。宮廷樂師們邀請他參加在郊外戈德斯貝格舉行的朝餐會。這時,貝多芬把自己作曲的康塔塔拿出來請海頓教正。海頓看後,答應在維也納教他作曲。在瓦爾德施泰因的熱心幫助下,科隆選侯同意給貝多芬一年假期,讓他到維也納深造。臨別前瓦爾德施泰因在貝多芬的紀念冊上寫道:「願你以孜孜不倦的努力,從海頓手中接受莫扎特的精神。」
1792年11月10日左右,貝多芬到達維也納,師從海頓學對位法。現在還保存著的貝多芬當年所做的習題有二百四十五曲,其中經過海頓改正的有四十二曲。1794年1月海頓離開維也納後,貝多芬愛學於聖施蒂芬大教堂樂長阿爾布雷希茨貝格爾。這位音樂理論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用自己編著的《作曲法基本教程》給貝多芬當教材。在這位嚴師指導下貝多芬在十四個月中寫出的習作有《降E大調鋼琴三重奏曲》,以及未完成的《C大調第一交響曲》初稿。除這兩位老師之外,在1793年8月至1794年5月底,貝多芬還師從約翰·申克學作曲。
1794年3月,波恩宮廷不再給貝多芬寄去本來就不夠開支的生活費用。貝多芬只得通過演出、教私人學生、出版作品以維持生計。1795年他在名鋼琴家雲集的維也納首次登台演奏並以最出色的鋼琴家活躍在樂壇上。同年貝多芬自費出版了《鋼琴三重奏曲三部》。這時他的兩個弟弟先後來到維也納,為了他們,貝多芬不能不考慮經濟收入問題。貝多芬的某些管弦樂舞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例如《小步舞曲十二首》和《德意志舞曲十二首》是為1795年11月22日美術家年金協會主辦的假面舞會而作,他用此收入來維持三兄弟的生活。
1800年4月2日,貝多芬第一次舉行個人音樂會。曲目除莫扎特的交響曲、海頓清唱劇中的詠嘆調外,還演出了經過修訂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同年完成的《第一交響曲》、《降E大調七重奏曲》,以及貝多芬本人的鋼琴即興演奏。貝多芬作為作曲家的地位,從這時開始鞏固下來。翌年他創作了《月光奏鳴曲》、《田園奏鳴曲》以及《小提琴奏鳴曲「春」》等名作。
1802年10月6日和10月10日,貝多芬在維也納近郊的小鎮海利根施塔特寫了兩封遺囑給他的兩個弟弟,要求他們在他死後開拆。對於音樂家來說比脈博的跳動更重要的聽覺顯著惡化,給貝多芬以致命性的打擊,使他感到絕望,感到極端孤獨,甚至想到自殺而寫下遺囑。然而,即使身處逆境,貝多芬仍然在祝願人們的幸福。10月6日的遺囑的結束語寫道:「我是值得你們思念的,因為我在世時常思念你們,想使你們幸福。但願你們幸福!」正如有的評論家指出:與其說海利根施塔特遺書是貝多芬遇到危機的產物,不如說遺書是貝多芬克服危機的證詞。他曾被致命性的聽覺毛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一時甚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作為作曲家的責任感使他醒悟,毅然決然要為與命運搏鬥而復活——這種情節過程正是「《英雄交響曲》的文學性的原型」,是貝多芬戲劇性創作風格的基本原理。
1802年寫遺囑的時期,貝多芬完成了《小提琴鳴奏曲三首》和《鋼琴奏鳴曲三首》,後者包括《暴風雨奏鳴曲》。翌年夏季他埋頭創作《英雄交響曲》,完成《第三鋼琴協奏曲》。1804年譜寫《瓦爾德施泰因奏鳴曲》。1805年完成《熱情奏鳴曲》、和歌劇《列奧諾拉》。第二年是《小提琴協奏曲》、《第四鋼琴協奏曲》和《第四交響曲》。1807—1808年是《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柯里奧蘭序曲》、《列奧諾勒拉序曲第一首》。1809年創作《第五「皇帝」協奏曲》。翌年為歌德的悲劇《哀格蒙特》寫下同名序曲及其他配樂九曲,完成《告別奏鳴曲》。從以上羅列的部分曲目即可以看出,寫下海利根施塔特遺書之後的幾年裡,貝多芬如同砸斷鐵鎖鏈的普羅米修斯,他的創造力爆發出生命的火花,寫下一部部名作。而這些作品,都充滿著通過斗爭取得勝利的信念。
貝多芬的晚年悲慘凄涼。為了爭取做侄兒卡爾的監護人,他跟弟媳打了四年半官司。而後,卡爾卻不斷給貝多芬增添痛苦。1820年後,貝多芬雙耳完全失聰,但他依然謳歌歡樂。
1824年2月,貝多芬完成以席勒的詩句譜曲的《歡樂頌》結束的《第九「合唱」交響曲》。同年還完成巨著《庄嚴彌撒曲》。晚年完成的代表作尚有最後的五部鋼琴奏鳴曲與六部弦樂四重奏曲等。
1827年2月27日,因肝硬化症而卧床三個月的貝多芬,接受了第四次取腹水的手術。他知道死神已經逼近。3月23日,他對在身邊的友人布羅伊寧和私人秘書興德勒用拉丁語說:「啊!朋友,喝采吧,喜劇已經結束。」3月24日,醫生告訴貝多芬最後的時刻即將到來。從這一天夜晚起,貝多芬陷入昏迷狀態。
1827年3月26日下午五時左右大雨夾雜雪花猛落。五時四十五分一陣春雷轟響,閃電照亮了灰暗的房間。貝多芬突然睜開眼睛,舉起緊握拳頭的右手。幾秒鍾之後他放下右手,這時貝多芬已經離開了人間。
貝多芬的葬禮在1827年3月29日下午三時舉行,靈柩由歌唱家們抬起,八位樂長拿住覆蓋靈柩的布端。舒柏特、采爾尼等人在靈柩兩側手握松明樹枝的火把護送。約兩萬名維也納市民先到貝多芬在維也納的最早居住處,阿爾查大街的教堂舉行安魂儀式。這時演唱了蔡弗里德所作的十六聲部無伴奏合唱曲《主啊,解放我們》。接著用四匹馬拖的馬車把靈柩運到韋林格墓地。在墓地進口處,演員安舒茨宣讀了貝多芬生前好友、奧地利著名戲劇家格里爾帕策寫的悼詞。然後靈柩被搬到墳地,與預先准備的三隻月桂冠一起埋葬。1888年,貝多芬的遺骨與舒柏特的遺體一起移到維也納中央公墓,跟其他音樂家安息在一塊兒。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為了王座,也永勿斯妄真理。」貝多芬的一生證明了他二十二歲時記下的這句名言。貝多芬是一切熱愛生活、熱愛光明、

⑥ 芭蕾舞的起源

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的音譯,意為「跳」或「跳舞」。芭蕾最初是歐洲的一種群眾自娛或廣場表演的舞蹈,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嚴格的規范和結構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上特製的足尖鞋立起腳尖起舞。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舞台藝術,芭蕾17世紀在法國宮廷形成。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和七個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和體系。這五個基本腳位一直沿用至今。
芭蕾舞是用音樂﹑舞蹈和啞劇手法來表演戲劇情節。女演員舞蹈時常用腳趾尖點地。意指:①一種舞台舞蹈形式,即歐洲古典舞蹈,通稱芭蕾舞。這是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嚴格規范和結構形式的歐洲傳統舞蹈藝術。19世紀以後,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特製的腳尖舞鞋用腳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腳尖舞。②舞劇,最初專指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啞劇、舞台美術、文學於一體,用以表現一個故事或一段情節的戲劇藝術,稱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劇)。20世紀出現了現代舞以後,以現代舞結合古典舞蹈技術為主要表現手段來表現故事內容或情節的稱現代芭蕾。逐漸地,芭蕾一詞也用來泛指用其他各種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劇作品,盡管在舞蹈風格、結構特徵、表現手法等方面均不同於古典芭蕾或現代芭蕾。③在現代編導創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故事內容,也沒有情節,編導運用歐洲古典舞蹈或現代舞蹈,或使兩者相結合,用以表現某種情緒、意境,或表現作者對某個音樂作品的理解等等,這些也稱為芭蕾。

⑦ 俄羅斯芭蕾學派奠基人彼季帕創造了哪些芭蕾巨作

西方大批有才華的舞蹈家紛紛來到俄國,促使了俄羅斯芭蕾的繁榮和發展。法國青年舞蹈家彼季帕是俄羅斯芭蕾學派的主要奠基人。他在19世紀最後三十年裡,與柴可夫斯基、格拉祖諾夫等著名作曲家合作,創作了一大批名垂芭蕾史冊的巨作:《天鵝湖》、《堂·吉訶德》、《睡美人》、《胡桃夾子》等。

⑧ 芭蕾舞蹈最初是誰發明的

芭蕾最初是歐洲的一種群眾自娛或廣場表演的舞蹈,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嚴專格的規范和解屬構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上特製的回足尖鞋立起腳尖舞。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舞台藝術,芭蕾發源於義大利、17世紀在法國宮庭形成。法國宮廷芭蕾是在統一的主題下,把歌唱、舞蹈、音樂、朗誦和戲劇情節融為一體。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答位和十二個手位,是芭蕾動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和體系。這五個基本腳位一直沿用至今。

⑨ 古典芭蕾舞之父是誰

彼季帕(Marius Petipa)1819年生於法國馬賽的一個舞蹈世家,幼年即隨其父學舞,後又師從著名芭蕾大師A.韋斯特里斯。他1838年首次登上舞台成為一名芭蕾舞演員。其後曾在法國一些城市和美國、西班牙的芭蕾舞團體擔任演員和編導。1847年應聘去俄國聖彼得堡瑪林斯基劇院任演員。1862年任芭蕾編導,1869年起任總編導,一直到1903年。在此期間,他先後創作了54部芭蕾新作,其中最負盛名的有《堂吉訶德》、《睡美人》、《雷蒙達》、《胡桃夾子》、《天鵝湖》(與伊萬諾夫合作)、《仲夏夜之夢》、《四季》等。另外還復排上演了《海俠》、《浮士德》、《吉賽爾》、《神駝馬》等17部古典芭蕾劇目;為35部歌劇編導了插舞。

彼季帕在芭蕾舞劇創作中建立了芭蕾雙人舞的程式,著意於群舞隊形嚴整、畫面豐富多變、用舞蹈手段塑造詩意的舞台形象。他還把交響樂的結構形式創造性地運用於舞劇的舞蹈形象創造之中,為後世的交響芭蕾創作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他還是一位出色的舞蹈教師,在彼得堡戲劇學校舞蹈科任教的30多年中為俄國培養出許多優秀的芭蕾舞演員。

由於彼季帕編導的芭蕾舞劇《睡美人》、《胡桃夾子》和《天鵝湖》是古典芭蕾的里程碑,以及他對建立和發展古典芭蕾所做的卓越貢獻,因而被後人譽為「古典芭蕾之父」。

⑩ 芭蕾舞的創始人是誰

法語ballet的音譯,意指:①一種舞台舞蹈形式,即歐洲古典舞蹈,通稱芭蕾舞。這是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嚴格規范和結構形式的歐洲傳統舞蹈藝術。19世紀以後,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特製的腳尖舞鞋用腳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腳尖舞。②舞劇,最初專指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啞劇、舞台美術、文學於一體,用以表現一個故事或一段情節的戲劇藝術,稱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劇)。20世紀出現了現代舞以後,以現代舞結合古典舞蹈技術為主要表現手段來表現故事內容或情節的稱現代芭蕾。逐漸地,芭蕾一詞也用來泛指用其他各種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劇作品,盡管在舞蹈風格、結構特徵、表現手法等方面均不同於古典芭蕾或現代芭蕾。③在現代編導創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故事內容,也沒有情節,編導運用歐洲古典舞蹈或現代舞蹈,或使兩者相結合,用以表現某種情緒、意境,或表現作者對某個音樂作品的理解等等,這些也稱為芭蕾。
ballet一詞,源於古拉丁語ballo。最初,這個詞只表示跳舞,或當眾表演舞蹈,並不具有劇場演出的含義。芭蕾作為一門舞台藝術,孕育於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盛大的宴飲娛樂活動,17世紀形成於法國宮廷,這種宮廷芭蕾實際上是在一個統一的主題下,具有鬆散結構的舞蹈、歌唱、音樂、朗誦和戲劇的綜合表演,由專業的舞蹈教師設計,國王和貴族擔任演員,女角也由男子扮演,表演場地在皇宮大廳中央,觀眾則圍繞在大廳周圍觀看;演員戴皮製面具標志不同角色,故又稱假面芭蕾。
1661年,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建立皇家舞蹈學院。17世紀70年代芭蕾演出開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宮廷劇場。演出場地和觀眾觀看角度的改變,引起了舞蹈技術和審美觀點的變化,演員站立的姿勢越來越外開,由此正式確定了腳的5個基本位置,這5個外開的位置成為發展芭蕾舞技術的基礎。專業芭蕾演員應運而生,並逐步取代了貴族業余演員,職業女芭蕾演員也開始登台演出,舞蹈技術得以較迅速地發展。芭蕾演出從基本上是一種自娛性的社交活動逐步轉變為劇場表演藝術。這個時期的芭蕾是從屬於歌劇的,宮廷作曲家J.

閱讀全文

與芭蕾的創造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