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綱要》中關於社會領域的觀點
《綱要》中關於社會領域的觀點是(交往能力)。
新《綱要》提到的五個領域中,每個領域都可以提煉出一個關鍵的能力,如健康領域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能力,語言領域的傾聽和表達能力,社會領域的交往能力,科學領域的思維能力,藝術領域的創造能力。供參考。
❷ 社會管理弱在哪裡,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點領域是什麼
二、社會管理弱在哪裡 改革開放以來,與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相比,社會管理相對滯後。加強和創新城市社會管理,必須保證措施的針對性,所以首先要對我國現有社會管理狀況有一個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我們的社會管理到底弱在何處?1、適應「社會人」要求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仍未建立。新中國成立後,城市幾乎所有的組織都被納入到政府管理系統,單位幾乎成了國家與社會成員之間的唯一的中介,個人對單位全面依附,國家通過單位對其中的社會成員實行全面的社會管理,形成了「政府—單位」制為主、「政府—街居」制為輔的社會管理體制。改革開放以後,經濟上,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市場經濟體制全面轉型,個體私營經濟等新經濟組織不斷涌現,國有、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增多;政治上,黨和國家領導體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以及人民民主制度的逐步健全,人們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獨立和自由,越來越多的城市社會成員由「單位人」逐漸轉變為「社會人」。同時,隨著「政社分開」、「社企分開」的不斷推進,原本由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單位」承擔的社會職能正處於不斷的剝離中,傳統的依託單位進行社會管理的體制正在解體,但對「社會人」進行社會管理的體制還未到位、機制仍未形成。再加上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社會需求日益增加,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人口向大城市集聚,大量的城市外來人口特別是農民工基本上游離於社區之外,成為「漂泊的社會人」,給社會管理帶來了越來越大的管理和服務壓力。與此同時,信息時代背景下形成的「網路虛擬社會」也對社會管理形成了新的挑戰,使得原本就相對滯後的社會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難堪重負,急需改革。 2、基層社會管理組織基礎薄弱。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了填補「單位」制逐漸解體形成的城市社會管理的空白,社區建設運動興起。目前,我國城市社會管理體制已經過渡到以「政府—社區」制為主、「政府—社區」制和「政府—單位」制並存的社會管理體制。社區承擔了大量的社會管理職能,逐漸成為城市社會管理的最主要的基層組織。 隨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社區所承擔的社會事務越來越多,而社區委員會作為城市居民的自治組織,存在著隊伍不穩定、專業化程度不高、工作經費不足等諸多難題,與承擔的社會管理職能和日益增加的社會管理事務嚴重不符,很難實施高效的社會管理和服務。同時,由於全能政府治理模式的慣性,在社區建設和改造中存在著事實上的行政化傾向,也使居民的社區歸屬感、認同度和參與感難以提升,這也制約了社區的社會管理功能的發揮。 作為社會管理主體的公共組織是一個龐大的組織系統,除了政府這一核心主體外,非政府公共組織與更大范圍的公眾參與一起構成社會管理中的不可或缺的主體。作為社會管理重要依託的非政府公共組織雖然近年來發展較快,但與日益快速增加的社會管理事務相比依然相對滯後。 三、「十二五」時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點領域是什麼 按照「十二五」規劃建議的要求和目前社會管理存在的短板,「十二五」時期需要重點推進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與創新: 1、體制機制方面。著力改革和完善社會管理的有關體制機制,這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關鍵環節。重點應包括:健全和完善社區等社會管理的基層管理和服務體系、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建立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等。 2、組織方面。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工作,培育和規范社會組織或團體,培育社會治理的多元主體,合理調整和改革現行監管模式,發揮群眾組織和社會組織作用,提高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形成社會管理和服務合力。其中尤其要大力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和管理。進一步深化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加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強社區建設的活力,建立和完善籌資機制,解決社區建設經費和人員不足不穩、素質較低等突出問題。 3、法律法規和政策方面。嚴格依法實施社會管理是社會管理的必由之路。(1)加強和完善社會管理領域的政策制定工作,並積極創造條件,把社會管理政策上升為法律法規。(2)加強有關社會組織的立法工作,嚴格依法行政,為各類社會組織依法登記成立、參與社會管理、表達利益訴求、擴展社會服務、強化自律管理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為政府加強對各類社會組織的管理監督提供健全的法律依據。(3)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建立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引導社會管理工作科學高效進行。 4、公共安全方面。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強安全生產,健全對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 5、社會管理薄弱環節方面。做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加強特殊人群幫教管理和服務工作,加大社會管理薄弱環節整治力度。 6、社會治安方面。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城鄉社區警務、群防群治等基層基礎建設,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嚴格公正廉潔執法,增強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保障能力,加強重點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範、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作者單位: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
❸ 幼兒社會領域的游戲包含哪方面的
學前兒童社會領域包括了以下兩個大的方面的內容:
一、人際交往 (一)願意與人交往
1.主動親近和關心幼兒,經常和他一起游戲或活動,讓幼兒感受到與成人交往的快樂,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
2.創造交往的機會,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
(二)能與同伴友好相處
1.結合具體情境,指導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技能。
2.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別人。
3.和幼兒一起談談他的好朋友,說說喜歡這個朋友的原因,引導他多發現同伴的優點、長處。
(三)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
1.關注幼兒的感受,保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2.鼓勵幼兒自主決定,獨立做事,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關心尊重他人
成人以身作則,以尊重、關心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父母、長輩和其他人。
2.引導幼兒尊重、關心長輩和身邊的人,尊重他人勞動及成果。
3.引導幼兒學慣用平等、接納和尊重的態度對待差異。
二、社會適應
(一)喜歡並適應群體生活
1. 帶領大班幼兒參觀小學,講講小學有趣的活動,喚起他們對小學生活的好奇和嚮往,為入學做好心理准備。
2. 幼兒園組織活動時,可以經常打破班級的界限,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參加不同群體的活動。
3.經常和幼兒一起參加一些群體性的活動,讓幼兒體會群體活動的樂趣。
(二)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
1.成人要遵守社會行為規則,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2.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了解基本行為規則或其它游戲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則。
3.教育幼兒要誠實守信。
(三)具有初步的歸屬感
1. 親切地對待幼兒,關心幼兒,讓他感到長輩是可親、可近、可信賴的,家庭和幼兒園是溫暖的。
2.吸引和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萌發集體意識。如:
3.運用幼兒喜聞樂見和能夠理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❹ 創造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
創造要說是當今社會的重要性,社會以為以什麼為重要性,那就以人才因為青內少年的人才是容國家的重流砥柱。
先說創造力,為什麼吧?創造力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心理現象,學術界對它的研究有漫長的歷史,由於不同研究者的研究側重點不同,對創造力的理解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目前較為一致的觀點為:創造力是指在一定目的和條件下,運用一切已積累的信息和經驗,獨創性地提出某種新思想,產生新概念,解決新問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創造力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也不是極少數天才才具有的特殊的稟賦,它是人類精神領域的一種自然發展。先天的稟賦只為創造力的形成提供了前提,而後天的教育、主觀的努力程度及環境的影響對創造力的形成和開發有重大影響。
在作為成才的重要性創造了。在成才是什麼位置呢?
科學研究需要創造,文化藝術需要創造,企業管理需要創造,社會發展需要創造,可以說,人類文明史的每個篇章,都是創造寫就的。而實現創造,其首要前提就是,要具備創造力。創造力作為人的高層次綜合能力,在人的成長、成才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❺ 社會工作的服務領域
一、兒童社會工作
在我國,兒童通常是指0-14歲的未成年人。兒童社會工作,主要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為兒童及其家庭提供保護、教育和發展等社會福利服務。兒童社會工作,常運用於普通全日制學校(幼兒園、小學、初中)、特殊教育學校(幼兒園、小學、初中)、社區兒童教育機構、社會兒童福利院、社會救助管理站等機構。兒童社會工作,可分為宏觀兒童社會工作、微觀兒童社會工作,具體內容為:
(一)宏觀兒童社會工作
1、推動有關兒童保護、教育和成長方面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
2、促進兒童養育:保證兒童營養及良好的居住環境;
3、促進兒童教育:推動義務教育法的落實;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宣傳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全社會尤其是家庭的教育意識和教育水平;
4、創造兒童快樂成長環境:為兒童開展好游戲和娛樂活動提供條件;
5、加強兒童衛生保健:一是婦嬰保健,減少嬰兒死亡率;二是學校衛生工作,減少疾病的發生,提高其身體素質;
6、增強兒童權益的保護:通過流浪兒童救助、輟學失學兒童助學、發展偏差兒童矯治、殘疾兒童康復等手段,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對危害兒童健康的行為予以打擊;提高兒童自我保護能力等;
7、提供兒童的信息與資訊:隨時了解兒童的發展需求,評估國家、社會採取的兒童福利措施,認識兒童問題,為政府決策提供建議和意見;此外,兒童社會工作還存在於公共關系層面上,即宣傳兒童權利、解釋兒童福利與服務的需求。
(二)微觀的兒童社會工作
1、兒童教育與成長服務:幫助兒童改善不良學習習慣,指導兒童掌握正確學習方法,提高兒童學習效率;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幫助兒童養成健康心理;指導兒童與其他兒童友好相處,學會在集體中生活;教會他們面對生活的各種逆境問題;特殊兒童的教育與成長服務;
2、兒童家庭教育服務:對家庭中兒童權益的保護;親子關系和兒童教育指導服務,使父母與兒童之間、兒童與其他家庭成員愉快友好地相處;
3、兒童救助服務:特困家庭的兒童生活與營養救助服務;兒童正當權益的保護和維權服務;孤兒、棄兒的寄養收養等社會救助服務;
4、殘障兒童康復教育服務:殘障兒童身心康復服務;殘障兒童教育服務;殘障兒童接觸和適應社會服務;
5、兒童行為矯治服務:兒童學習障礙輔導服務;兒童暴力傾向矯治服務;兒童網癮矯治服務;兒童其它不良行為矯治服務;
6、兒童青春期輔導服務:兒童性別認知服務;兒童青春期困擾輔導服務等。
二、青少年社會工作
在我國,青少年通常是指14—18歲的未成年人。青少年社會工作,主要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為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保護、教育和成長等社會福利服務。青少年社會工作,常運用於普通全日制學校(初中、高中)、特殊教育學校(初中、高中)、社會救助管理站、社區及家庭等。青少年社會工作,具體內容為:
(一)思想道德輔導
1、幫助青少年形成對社會政治制度的理性看法;
2、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對自然、社會的正確認識;
3、引導青少年形成積極的社會價值評價標准和評價方式;
4、提高青少年對於社會倫理尤其是家庭倫理的認知與了解;
5、促進青少年道德認知反思與道德行為能力;
(二)心理認知輔導
1、輔導青少年了解和認識生理、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基本的生理、心理健康知識;
2、輔導青少年掌握平衡心理發展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
3、協助青少年開展良性的自我探索,實現自我認知與認同;
4、協助青少年發展認知能力,促進個體思考力、判斷力的全面提高;
5、創造有利於青少年發展的社會環境,促進青少年與環境的和諧互動。
(三)生涯發展輔導
1、生涯發展輔導的主要內容:(1)生涯規劃及生涯決策能力的培養;(2)自我狀況的了解及個人價值觀的澄清;(3)合理生涯選擇的作出;(4)自身潛能的開發。
2、生涯規劃的重點:(1)自我認識:了解個人的潛能、智力、興趣、人格特徵等;(2)認識工作世界:對工作發展前景、就業與職業訓練資源、工作機會的認識;(3)確認自我工作價值觀:形成符合社會主流價值體系的生涯觀念;(4)評估環境因素: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的了解。
(四)就學就業輔導
1、學業輔導:激發青少年的學習動機,提高青少年的學習自覺性;發展青少年的學習興趣,擴大青少年的求知慾;協助青少年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其學習能力;協助青少年掌握基本的處理壓力的技能和方法等。
2、就業輔導:培養良好的就業意識,開展就業態度和就業技能輔導,為青少年擇業提供直接服務等。
(五)生活方式輔導
1、協助青少年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
2、培養良好的生活情趣,提高青少年的閑暇娛樂質量;
3、及時糾正不良生活方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人際交往輔導
1、培養青少年良好的交往動機和交往品質,使青少年的合作意識和自我認知能力、溝通交往技巧等有良好提高;
2、拓展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其領導才能、社交禮儀、交往態度;
3、矯正和幫助有人際交往障礙和偏差的青少年。
(七)行為偏差及犯罪青少年矯正服務
1.行為偏差青少年矯正服務:進行社會技巧訓練;加強補救性教育;加強家庭和學校的聯結,並開展家庭層面的輔導服務;建立有效的青少年支持網路。
2、犯罪青少年矯正服務:青少年犯罪前的預防性教育服務、判決前後的教育服務、替代性教育服務、重返社會教育服務、社區矯治服務等。
(八)弱勢青少年保障服務
1、社會保障服務,經濟救助、生活幫扶和社會保障等;
2、基本權益保障服務,包括教育、就業、健康服務等。
三、老年社會工作
在我國,老年通常是指60歲或65歲以上的成年人。老年社會工作,主要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生活照料、文體康樂、健康康復、照顧護理、生命關懷等社會福利服務,以實現推動老人能力發展、回歸社會和身心健康。老年社會工作,常運用於社會養老機構、社區托老助老機構、老年人家庭等。老年社會工作,具體內容為:
(一)生活服務
1、生活照料:家政保潔、飲食、理發理容、水電維修、代購配送、外出陪護等服務;
2、文體康樂:文康活動、影視欣賞、互動交流等服務;
3、照顧護理:卧床照顧、緩壓照顧、臨床護理等服務。
(二)健康服務
1、改善認知情緒服務:緩解和消除抑鬱症、痴呆症、譫妄和焦慮症等引發的老年常見認知情緒問題;幫助老人適應退休生活和家庭生活;
2、健康康復服務:健康監護、康復理療、健康咨詢等服務;
3、生命關懷服務:生命教育、生命記錄、臨終關懷、哀傷輔導等服務。
(三)法律維權和社會支持服務
1、權益維護:老年權益宣傳、老年權益保護、傳統孝道弘揚等服務;
2、家庭支持:促進親子關系、改善婚姻狀況等服務;
3、社會支持:養老保障、社會救助、社區互助、緊急救援等服務。
四、救助社會工作
在我國,救助對象主要包括由於種種原因而陷入生活困境的特殊人群。救助社會工作,主要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為陷入生活困境的特殊人群及其家庭提供維權、救助、就業等社會福利服務。救助社會工作,常運用於社會福利院、社會救助管理站、社區及家庭等。救助社會工作,具體內容為:
(一)貧困救助領域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1、社會結構調整:
(1)社會貧困救助制度的設計、修訂與實施;
(2)改善救助對象勞動就業的環境:A.倡導救助對象通過勞動就業解決自身困難,向政府呼籲,提供信息和輔導對象尋找就業機會;B.倡導勞動力市場規范,主要是在設立最低工資標准和消除就業歧視方面的能力。
2、個人及家庭服務
(1)評估救助對象的需求,審查申請者條件並幫助其確定資格;
(2)幫助符合條件對象獲得救助,輔導疏導未獲救助的成員;
(3)提升救助對象的人力資本,推動其就業和經濟自主:A.就業輔導與職業訓練前的增能策略,針對對象的依賴性強、主動性差、忍耐程度低、信心弱等等特點開展工作;B.就業輔導與職業訓練中的短期和長期策略:針對不同救助對象開展社會工作;C.就業輔導與職業訓練服務的宣傳策略:通過大眾傳媒和網路向救助對象傳播宣傳就業輔導與職業訓練信息;
(4)有組織、制度化推進社區發展,提高社區救助能力;
(5)提高救助對象的社會參與意識和能力;
(6)為救助對象解決實際困難:救助對象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比如健康、婚姻質量、親子關系沖突、子女問題……解決他們的面臨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以社區為主要的服務領域;二是要協調和動員社會資源,構建社會支持網路,增進社會融合。
(二)自然災害救助領域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1、災害應急救助:(1)組織受災群眾轉移;(2)安排災民基本生活;(3)社會秩序維護;(4)心理疏導。
2、災後社區恢復重建:(1)具體負責組織協調社區人居環境的恢復重建,參與監督社區重建工程進展;(2)參與恢復社區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3)參與恢復社區正常的經濟秩序。
3、社區減災抗災:參與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開展社區災害風險、減災知識普及教育宣傳工作。
(三)流浪乞討救助領域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1、進入服務機構之前的救助:街頭救助亭和巡迴救助車等救助,全天候的救助站開放接待主動求助者。
2、服務機構內的救助: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對其偏差觀念和不良習慣行為、甚至輕微違法行為要進行引導和矯正;提供專業介入服務。
3、回歸主流社會階段的服務
(1)類家庭——由救助機構聘請的成年人和流浪兒童組成的類似於家庭的生活群體;
(2)家庭寄養——有一定條件的正常家庭的寄養;
(3)教育培訓——還有通過教育培訓對流浪乞討人員進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和引導。
4、返家安置後的服務:主要是跟蹤回訪,鞏固回歸主流社會的成果;對某些家庭暴力、歧視等等原因的流浪兒童回歸後要關注發生流浪的引發原因的消除。
五、助殘社會工作
在我國,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和精神殘疾等六類人群。助殘社會工作,主要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為各類殘障人士及其家庭提供預防、救助、康復、教育、就業、社會支持等社會福利服務。助殘社會工作,常運用於社會福利院、社會康復機構、社區及家庭等。助殘社會工作,具體內容為:
(一)殘疾預防
殘疾預防可以分為三級:
1、一級預防:預防致殘性傷害和殘疾的發生;
2、二級預防:防止傷害後出現殘疾。提供殘疾早期篩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3、三級預防:殘疾出現後採取的措施,預防殘障。通過運動治療、作業治療、語言治療、心理治療等康復功能訓練方法改善功能,預防或減輕殘疾;
(二)殘疾救助
1、最低生活保障申請、經濟特困救助等服務;
2、無障礙、生活照顧等服務。
(三)殘疾康復
1、醫療服務:在醫療方面,社會工作者通常會與醫生、護士以及其他專業的人員組成小組,協同工作,同時也會運用個案工作的方法開展輔導服務;
2、康復服務:在康復方面,社會工作者通過聯系專業康復人員為殘障人士提供健康監護、康復理療、康復指導等服務。
(四)教育就業
1、教育服務:一是對肢體功能障礙的殘疾人進行的普通教育,包括從初級到中高等教育;二是指對盲、聾、啞、精神或智力障礙的殘疾兒童少年和有需要的殘疾人進行的特殊教育;
2、職業服務:國家勞工組織在1985年《殘疾人職業康復的基本原則》中明確規定了職業康復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6個方面:(1)掌握殘疾人的身體、心理和職業能力狀況;(2)就殘疾人職業訓練和就業的可能性進行指導;(3)提供必要的適應性訓練、身心機能的調整以及正規的職業訓練;(4)引導從事適當的職業;(5)提供需要特殊安置的就業機會;(6)殘疾人就業後的跟蹤服務。職業康復分四個步驟:職業評定、職業咨詢、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
3、社會支持:社會工作者開展的社會康復服務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工作:(1)用法律、法規和各種政策幫助殘疾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免受侵害;(2)保障殘疾人的生存權利;(3)幫助殘疾人消除社會上、社區中和家庭中的物理性障礙,創造無障礙環境,為殘疾人的生活起居和享受社會的公共服務創造條件;(4)消除社會上對殘疾人的歧視和偏見,並激勵殘疾人自強自立,建立起和諧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環境;(5)為殘疾人的自身發展提供幫助,使其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業能力和參與社會能力;(6)幫助殘疾人獲得經濟自立能力或得到社會保障;(7)鼓勵和幫助殘疾人參與社會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權利。
六、矯正社會工作
在我國,矯正對象包括吸毒人員、犯罪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社區服刑人員、邊緣青少年等。矯正社會工作,主要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為矯正對象及其家庭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輔導、行為糾正、信息咨詢、就業培訓、生活照顧以及社會環境改善等社會福利服務,從而使矯正對象消除不良心理結構、修正行為模式、適應社會生活,具體內容為:
(一)思想教育服務
1、加強法制意識教育,開展普法服務,強化行為外在約束機制;
2、加強道德倫理教育,強化行為內在約束機制;
3、加強社會政治教育,幫助了解社會政治現實狀況。
(二)心理行為輔導
1、心理分析輔導,幫助提高心理認知和調節能力;
2、環境適應輔導,幫助提高環境認知與適應能力;
3、行為習慣輔導,幫助提高行為認知、行為調節和行為轉變能力;
(三)就業救助服務
1、整合相關資源,提供求職信息、工作推薦、就業培訓等服務;
2、整合相關資源,為矯正對象及其家人提供學習教育、經濟救助、生活幫扶、改善家庭關系等服務;
3、對無法順利回歸社會的矯正對象,提供中途之家的服務。
七、社區社會工作
在我國,社區社會工作對象包括生活在社區中的各種居民群體。社區社會工作主要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為社區居民及其家庭提供社區公共服務、社區救助、社區衛生、社區治安、社區教育等社會福利服務,具體內容為:
(一)社區公共服務
1、物業、環衛、治安等公共服務;
2、社會保障、計劃生育、戶籍人口等行政服務。
(二)社區救助服務
1、社區社會救助:通過聯系相關社會公益資源,為老弱病殘等社區特困群體提供經濟援助服務;
2、社區居民互助:發掘整合社區自有力量,為社區特殊人群提供經濟援助和生活幫扶;
3、最低生活保障:結合政策資源,為特困人群提供低保、失地補貼等服務。
(三)社區衛生服務
狹義的社區衛生,即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有效、價格適宜的醫療服務。廣義的社區衛生是指在政府領導、社區參與、上級衛生機構指導下,以基層衛生機構為主體,全科醫師為骨幹,合理使用社區資源和適宜技術,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范圍、需求為導向,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為重點,以解決社區主要衛生問題、滿足基本衛生服務需求為目的,融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指導等服務為一體的基層衛生服務。
社區衛生的內容:從廣義的社區衛生角度,社區衛生服務的內容主要包括:社區醫療、社區預防、社區保健、社區康復、社區健康教育、社區公共衛生及其他專項服務。
❻ 社會包括哪些方面
社會,即是由人與人形成的關系總和。人類的生產、消費娛樂、政治、教育等,都屬於社會活動范疇。社會指在特定環境下共同生活的人群,能夠長久維持的、彼此不能夠離開的相依為命的一種不容易改變的結構(社會又被歪曲內涵作形容詞使用,形容在人群中混日子過生活的人,特指混混,在年輕人中使用甚廣)。
隨著人類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實踐活動日益深入和擴展,歷史地形成了復雜多樣的、多種層次的社會關系。社會關系是社會在人類活動的具體體現,有各種復雜的關系構成。
(6)社會創造領域擴展閱讀
社會的主要功能
1、交流功能。
人類社會創造了語言、文字、符號等人類交往的工具,為人類交往提供了必要的場所,從而保持和發展了人們的相互關系。有些非人的其他動物是有語言的(比如大猩猩、海豚),有些則無語言(比如長頸鹿),但都可以交流,有語言的可以依靠語言去交流,但所有動物都可以用肢體語言來交流。
2、整合功能。
社會將無數單個的個體組織起來,形成一股合力,調整矛盾、沖突與對立,並將其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維持統一的局面。所謂整合主要包括文化整合、規范整合、意見整合和功能整合。
3、導向功能。
社會有一整套行為規范,用以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調整個體之間的關系,規定和指導個體的思想、行為的方向。導向可以是有形的,如通過法律等強制手段或輿論等非強制手段進行;也可以是無形的,如通過風俗習慣等潛移默化地進行。
4、繼承發展功能。
個體的生命短暫,個體一代代更替頻繁,而社會則是長存的。一個物種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通過社會而積累和發展。
5、自組織調節功能
社會的結構要素往往隨著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各要素會不斷地自我調整其地位及職能維護社會的進步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社會
❼ 怎樣開展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
【英盛觀察】
《社會》是一個綜合的學習領域。社會學習往往融合在各種學習活動中,並滲透於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 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尤其是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學習,往往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教師要注意通過環境影響、感染幼兒。
「幼兒園社會教育是一門關於人和社會、文化的課程,離開了社會現實, 離開了幼兒熟悉的社會生活,遠離了幼兒已有經驗,這一課程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大量事實表明,與幼兒現實生活聯系越緊密的內容越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 並容易為幼兒所理解和掌握。幼兒所擁有的生活經驗非常有限,主要涉及家庭、幼兒園及常見社會機構的生活經驗, 因此,社會教育內容的選擇應以幼兒的發展為依據,應建立在兒童已有的經驗基礎上,並以各種可感知的方式呈現以擴展幼兒的經驗,使教育內容真正被幼兒所理解、接受並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繼而產生特定的情感和行為。
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選擇應以幼兒發展為依據,這主要是因為:首先,幼兒現有的生活經驗、學習的能力,制約著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幼兒階段,幼兒所擁有的生活經驗還相當有限。主要涉及家庭、幼兒園及常見社會機構的生活經驗,教師和家長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影響源。而幼兒的學習能力正在發展過程之中,幼兒處於感知運動階段,抽象思維水平還沒有得到發展。因此,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內容應建立在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之上,適當擴展,並以各種可感知的方式呈現,以擴展幼兒的經驗。幼兒的社會性經驗培養需要家、園、社會保持一致、密切配合。 脫離幼兒的生活而進行的社會教育往往會適得其反,會培養偽君子,帶來假道德或不道德的惡果,對童年造成危害。 其次,幼兒的經驗和發展,不是籠統的,而是具體的,具有一定結構的,在選擇活動時,應考慮到這種結構,考慮到幼兒教育和發展的不同側面。幼兒有多種多樣的經驗,也有多方面的發展,一定要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幼兒發展的不同側面,使教育內容更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反思幼兒園社會活動的教育,我們應該認真思考: 如何選擇社會教育活動的內容? 以何種形式呈現內容更加適合幼兒的學習?
首先, 要選擇適宜貼切的內容。其一, 與目標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內容必須刪除; 其二, 所選內容應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既以幼兒的心理水平為基礎,又有發展性; 其三,所選內容要有啟發性,能鍛煉幼兒的思維,啟迪幼兒的心靈。在組織內容時要把邏輯順序和心理順序相結合。邏輯順序即知識系統的內在邏輯體系,心理順序即幼兒學習活動內在的認知規律。因此,適合幼兒發展水平的課程內容應當以幼兒為中心, 以幼兒的特點和需要為出發點來制定。「有效教學始於學習者的現有知識,他們的文化實踐、他們的信仰以及他們對學科內容的掌握程度。」 其次,以適宜幼兒的發展的方式來呈現教學內容。
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特別珍視人通過體驗獲得的生活經驗。正如前蘇聯心理學家魯克所言:「個人的情緒經驗愈是多樣化,就愈容易體會、了解、想像別人的精神世界, 甚至會有『密切的情感交流』。在教育中抓住一切社會教育的契機是對幼兒園教師的基本要求。「社會教育是與現實生活緊密關聯的教育,通過真實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 培養幼兒的基本社會生活能力和技能,並增進幼兒的相關知識, 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充分利用現實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動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幼兒練習、實踐,只有這種結合現實生活的社會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社會教育強調幼兒在做中學,通過真實的體驗來學習。」
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水平是我們確定幼兒教育任務、內容、方法的主要依據。如幼兒教育多採用直觀教學的方法,操作的方法而較少用單獨講述概念的方法,就是基於幼兒思維、認識特點具有具體形象性而提出的。在幼兒教育中把游戲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因為游戲最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最能促進其發展而提出的。幼兒教育的任務,要求一般都較為具體、粗淺,並要切合幼兒實際生活經驗,如知識上只要求了解周圍生活中粗淺的知識,道德方面的要求多為具體的道德的行為,這些都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需求提出來的。幼兒教育的任務、內容、方法越切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就越能促進兒童發展,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直觀的教學方法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該方法的使用有利於幼兒思維的發展。現代教學媒體的使用,為教學信息便捷、高效地傳遞提供了可能,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了物質基礎。一味追求形式的多樣化,卻忽視潛移默化的教育特點; 呆板的言語說教無法深入幼兒心靈,也難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並非我們給予幼兒好的東西,幼兒就一定會有良性的感受反應,事實常常相反。因為「情感的本質就是一種感受,『自我的感受』是情感的核心」。 過分追求形式的豐富多樣, 常常使得觀摩教學活動成為教師個人的才藝展示。從某種意義而言, 幼兒更多情況下是教師手中的提線木偶,在活動過程中更多體現的是教師教的主動性、創造性,而不是幼兒的主動發現與主動學習。因此,許多教學活動常常表現出「內容是教師『想』出來的,方法是教師『做』出來的, 結果是教師『說』出來的, 而不是幼兒發展所需要的學習, 必然會浪費幼兒許多美好的童年時光。
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的長處和獲得成功感的機會,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幼兒教育中既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徵,又要考慮個別差異。年齡特徵只是某個時期幼兒表現出的一般的特徵,它是從對大多數兒童的觀察、評價中得到的,然而對於一個具體的幼兒來說,其發展水平都各有差異,這是因為各個人的先天素質不同,生活環境和得到的經驗不同,受到的教育影響不同,對於同一個班的幼兒,不可能想像他們個個發展水平都一樣。因此,在教育實踐中,不僅要考慮幼兒一般的特徵,而且要了解每個幼兒的具體情況和發展差異,根據每個幼兒的個別特徵進行不同的教育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教育的內容、方法真正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引起他們積極、主動地活動,促進他們的發展。總之,幼兒社會教育活動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❽ 中班教案社會領域小樹葉找媽媽
中班語言教案:小樹葉找媽媽;活動目標:;1、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樹和樹葉的主要特徵及之間的親;2、參與相應情境,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理;3、結合自己所了解的樹與人、動物、環境的關系等知;活動准備:;1、樹葉每人一片;2、活動室布置成樹林場景,小熊木偶一個;活動過程:;(一)以小樹葉引入,進入樹林;「小朋友帶著小樹葉,唱著《大樹媽媽》的歌到樹林找;(二)欣
中班語言教案:小樹葉找媽媽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樹和樹葉的主要特徵及之間的親密關系。
2、參與相應情境,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理解詩歌所表達的含義,萌發愛護樹木的環保意識。
3、結合自己所了解的樹與人、動物、環境的關系等知識經驗,進行詩句的創編,發展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准備:
1、樹葉每人一片。
2、活動室布置成樹林場景,小熊木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以小樹葉引入,進入樹林
「小朋友帶著小樹葉,唱著《大樹媽媽》的歌到樹林找大樹媽媽玩,好嗎?」
(二)欣賞樹林美景,探索樹和樹葉
1、幼兒運用肢體語言,表現各種樹枝。
「這里哪些樹你認識?」「松樹的樹枝怎麼長?」(柳樹、榕樹、芒果樹、龍眼樹呢?)
(讓幼兒作手勢,雙手向兩邊平舉。「松樹的樹枝是橫生」等)
2、根據樹葉的不同特徵,幫小樹葉找媽媽
「小朋友,快去找小樹葉的媽媽吧。你們要看好它們長什麼樣的,不要找錯。」
3、回憶和鞏固動物、自然現象、人與樹的關系
「今天我們幫小樹葉找到了媽媽。小樹葉很高興。因為小樹葉喜歡和媽媽在一起,還有誰喜歡和樹媽媽在一起?」用動作表現它們與樹在一起的情景。
(三)保護樹媽媽,學習、創編兒歌
1、通過情境對話,熟悉兒歌內容。
「看,誰來了?是大樹媽媽的朋友嗎?」教師操作小熊木偶「它想干什麼?你猜它用什麼造房子?你是怎麼知道的?」「小鳥、松鼠會怎麼說?」(不行,不行!)
2、幼兒討論小熊不能砍樹的道理,如大樹是小鳥的家等。
3、小朋友一起來幫小熊想辦法,「小熊要住在哪兒?」
4、學兒歌:老師把剛才發生的事編成一首兒歌。教師完整地朗誦兒歌。請幼兒邊跟教師念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
5.創編兒歌 :「樹的那些朋友會阻止小熊的砍樹行為嗎?為什麼?」 啟發幼兒仿編第二、三句詩,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表達。
(四)唱歌跳舞,共同歡慶
大樹媽媽又多了一個好朋友,真開心!咱們一起來唱個歌(旋律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慶祝一下吧!
附兒歌:《小熊砍樹》
小熊要蓋房,上山去砍樹。
小鳥說:別砍,別砍,樹是我的家。
松鼠說:別砍,別砍,我在樹上住。
為了朋友都有地方住,
小熊不蓋房,小熊不砍樹,
夜晚睡在樹洞里,甜甜美美打呼嚕。
區域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情緒。
2、繼續激發幼兒主動發現、探索、操作的興趣。
3、培養幼兒自主、堅持、專注的心理品質。
活動流程:
投放材料→幼兒自主探索→師生共同分享成果
玩沙活動:造樹林 {材料:沙池(濕)樹枝}
手工:葉貼(泥塑) {材料:樹葉、圖畫紙、膠水(橡皮泥)}
科學:樹葉變紅 {材料:紅墨水、樹葉}
語言:(播新聞)看圖書 {材料:(自製電視)圖書}
計算:打扮樹媽媽 {材料:大可樂瓶剪成樹狀、樹葉、花片}
常識:小樹葉找媽媽 {材料:照片、樹葉}
❾ 社會領域黨建工作要在哪些方面進行創新
針對員工和黨員流動性強的特點,社會領域黨組織的組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實行版單獨建支、聯權合組建、區域統建、掛靠組建等多種形式。特別是在商務樓宇里,可以依託產權單位、物業公司或者樓宇內企業的黨組織,來組建樓宇社會工作黨組織。二是創新黨組織的領導方式。黨組織主要依靠非權力性影響力來保證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三是創新黨組織的工作內容。社會領域黨組織著力做好「三個服務」,即服務好單位、服務好黨員、服務好員工。要把三個服務統一起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四是創新黨組織的活動方式。從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涵入手,在活動方式上,從集中活動向集中與分散相結合轉變,從脫產活動為主向業余活動為主轉變,做到黨的工作和生產經營兩不誤、兩促進。在活動內容上,從「重在學習」向「重在實踐」轉變,把黨員活動從以前主要是開會學習拓展到主要是在實踐中發揮作用,要通過崗位練兵、崗位競賽、評優樹模等形式多樣的黨性實踐活動,為黨組織和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搭建更加廣闊的平台。
❿ 社會領域小班教案生物角
一. 背景內容包括:
1. 說明使用的教材名稱.
2. 前一節課,為這節課做了哪些鋪墊.
3. 本節課為下次課做哪些准備.
二. 教學目標設計:
1. 知識與技能:a.學習的知識.
b.應掌握知識的方法及程度
2.過程與方法:
過程我認為應從學生的學習心理過程去設計:即從學生的感覺→思維→知識、智慧的過程,這是認識過程,也是智力活動;是知識技能的具體運用.
方法:即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備課的又一項重要任務.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採取的一種活動方式.教學方法具有多層次、多形式.但總體上可分為單一性和綜合性兩大類.兩者密不可分,缺一項都不成其為真正合理的學習過程.
單一性教學方法是狹義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問、或用演示、或讓學生自學、討論、練習等單一活動的方法所進行的教學.
綜合性教學方法是一種廣義上教學方法,它是把教學原則、教學形式、課堂結構、教學手段,單一的教學方法等包括在內,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如魏書生創造的「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六步教學法等屬於綜合性教學法.教師備課方法有: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法(屬於單一的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掌握學習教學法、程序教學法、發現法等(屬於綜合性教學法).
備學法: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
教師的學法指導應遵從5項原則:
⑴. 體現自主性(不強制灌輸,而重在引導點悟)
⑵. 體現針對性(不主觀臆想,掌握學情,有的放矢)
⑶. 體現操作性(不繁瑣籠統抽象,操作方法具體明確)
⑷. 體現差異性(不搞一刀切,區分對象分類指導)
⑸. 體現鞏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復強化,長期訓練).
學法指導方法:應體現多層次多形式,通常有5種形式:
⑴. 滲透指導(教師在課堂上見縫插針,隨時滲透.)
⑵. 講授指導(向學生直接講授學法知識.)
⑶. 交流指導(教師組織學生總結交流學習經驗,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⑷. 點撥指導(學生在學習迷茫時,教師給以恰當點撥提示.)
⑸. 示範指導(有些方法僅靠教師講解是不夠的,必要時教師要做示範,讓學生效仿.)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這是學生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包括行為)的過程.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
三. 教學重點、難點
(略)
四. 學習環境設計
是指為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所提供的教學環境.如:教師為學生准備的軟體、或課件、或評價表……
五. 教學理念的思考
簡單地敘述你在這節課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在什麼理論支撐下設計完成的.闡述你的一些認識(或看法)或是具體實現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