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使用技術秘密保護智力成果與使用專利保護的利弊比較
要綜合考慮選用哪種方式
(1)專利是公開保護,因此保護成本要比保守技術秘密要回低,如果該技術的答反向工程較難,別人很難研究透,那就用技術秘密保護,否則就用專利保護;
(2)專利保護有期限,技術價值期限長短,如果很長時間內該技術都不會被淘汰,則可用技術秘密保護,因為專利權是有期限的,過了期限就不受保護了;
(3)專利申請有可能不會被授權,這樣的話就會造成技術公開。
(4)技術秘密保護方式成本高,效果差,一旦被竊取,要舉證和起訴是比較困難的。
Ⅱ 同時申請發明和實用新型的利弊
關於同時申請發明和實用新型的利弊的相關情況分析具體如下:
《專利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但是,同一申請人同日對同樣的發明創造既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又申請發明專利,先獲得的實用新型專利權尚未終止,且申請人聲明放棄該實用新型專利權的,可以授予發明專利權。
一、根據上述規定,同樣的發明創造可以同日既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又申請發明專利。同時申請發明和實用新型的好處包括以下三方面:
1、保證申請人盡早獲得專利授權、取得專利證書。
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是不需要進行實質審查的,故一般情況下要比發明專利申請較早獲得授權。
申請人同時申請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的情況下,一般實用新型申請會較早獲得專利授權,這樣可以保證申請人盡早獲得專利證書,盡量縮短獲得專利權的時間,以便申請人辦理有關項目交易、宣傳推廣、資質認證、侵權維權等事宜。
2、盡量延長申請人專利受保護的時間、提高專利的穩定性和權威性。
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期限是10年,發明專利權保護期限是20年。
同時申請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如果實用新型專利先獲得授權,則申請人取得了10年的保護期限,如果發明專利也獲得授權,則申請人可以放棄之前的實用新型專利而獲得發明專利授權,這樣同一個發明創造則延長至20年保護期限。
而且,由於發明專利經過了實質審查,其穩定性及權威性較實用新型專利都有很大提高,可以有效保護申請人的發明成果。
3、可以同時達到單獨申請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的目的並可彌補單獨申請的缺陷。
二、單獨申請實用新型專利的利弊:
1、利:不需經過實質審查,審查周期短並將較早或較容易獲得授權,有利於配合申請人的一些認證、交易、宣傳等安排。
2、弊:實用新型專利因未經實質審查,穩定性較差,容易被無效,且保護期較短。
三、單獨申請發明專利的利弊:
1、利:一旦獲得授權,則專利穩定性較好,且保護期較長。
2、弊:發明專利申請需要經過實質審查,且審查較為嚴格,不能獲得專利授權的風險要比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大的多,且申請周期較長,具有很多不確定性,不利於企業對於專利利用的安排。
(2)發明專利保護的利與弊擴展閱讀:
一、專利申請有三種類型,分別是發明專利申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外觀設計專利申請。
二、專利申請所需要的材料:
1、申請發明專利的,申請文件應當包括:發明專利請求書、說明書(必要時應當有附圖)、權利要求書、摘要及其附圖各一式兩份。
2、申請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文件應當包括:實用新型專利請求書、說明書、說明書附圖、權利要求書、摘要及其附圖各一式兩份。
3、申請外觀設計的,申請文件應當包括:外觀設計專利請求書、圖片或者照片,各一式兩份。要求保護色彩的,還應當提交彩色和黑白的圖片或者照片各一份。如對圖片或照片需要說明的,應當提交外觀設計簡要說明一式兩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專利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專利申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實用新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發明專利
Ⅲ 分析以下專利法的利與弊!法學院的哥哥姐姐們幫幫忙!
從法律經濟學的角度看專利制度的利弊
2006.02.16 05:09:52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網
專利制度的經濟效益是該制度存在的主要理論依據。1傳統的專利理論認為,專利制度有利於鼓勵發明創造,促進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1]如英國貿易部組織的專利法調查委員會、2美國專利委員會3都曾毫無保留地宣揚專利制度的積極作用。相應地,中國《專利法》自1984年頒布以來已經多次修訂,不斷加強對專利的保護。2000年8月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1條規定:「為了保護發明創造的專利權,鼓勵發明創造,有利於發明創造的推廣使用,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創新,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議的需要,特製定本法。」但是,這種對專利制度的樂觀肯定可能難為經濟學者所贊同。本文從經濟成本與效益的角度分析專利制度的利弊,指出,專利制度在可能鼓勵發展創造的同時,存在嚴重的局限性。[2]本文旨在分析專利制度潛在積極和消極影響,以期更多的立法者、執法者和學者能夠從成本與效益的角度更全面的評估和衡量專利制度,認識到我國專利法過度保護專利權的局限性。
關於專利制度的成本與效益比,即到底專利制度是促進還是阻礙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一直是一個爭議不休的話題,至今沒有定論。專利制度的支持者認為,專利制度將產生大量的經濟效益,即專利制度能夠刺激更多的發明創造,[3]從而為社會增加從所未有的新產品或新方法。這種理論認為,發明創造本身是一種社會財富,應鼓勵它的實現。但是,發明創造以及其他知識產權的產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發明創造產生公布之後,其他人很容易模仿、抄襲。因此,如果沒有知識產權的保護,其他競爭者將可以以極低的成本進行仿冒。這就會產生一個「搭便車」(free-riding)或者「外在化」的問題,即少數發明者承擔巨大的研究和開發成本,其他競爭者可以幾乎無償地使用和仿冒發明者的科研成果。[4]這種狀況將影響發明者就其發明技術獲取利潤的能力,導致效益的外在化,可能損害個人或企業投入資源從事科研創造的積極性。於是,每個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將不願意投入科研基金,而是等待他人投資科研活動獲得成果後,進行仿冒。其結果是,沒有企業願意從事科學創造活動,這樣,最終可能減少發明創造,並由此減少社會財富。然而,市場本身無法解決這種「搭便車」的問題,需要政府的干預。
首先,專利制度的主要作用在於鼓勵企業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具體表現為刺激企業增加研發投資(R&D)的積極性。7而,對於政府和非營利機構的科研投入,專利制度的作用可能十分有限。這類科研投資很少受專利制度的影響,因為政府機構和非營利機構進行科研投入時主要考慮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很少受專利壟斷權的利益驅使。實踐中,許多發明創造是由政府和其他非營利性機構提供的基金研究8產生的,這部分的科研投資一般不受專利制度的影響。如大型跨國制葯公司Bristol Myers Squibb (BMS)生產的治療艾滋病的專利葯品d4T(Stavudine)是由「密執安癌症研究基金會」運用一項國家研究基金取得的成果;這種葯品對艾滋病的治療作用是耶魯大學研究發現並取得專利的。1988年,該校許可BMS公司生產該專利葯品。[9]BMS公司生產的另一種治療艾滋病的專利葯品ddI是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的發明成果,並以5%的專利使用費許可BMS公司生產。[10]在這些情形下,發明創造受專利制度的影響很小。
第二,即使是私人(個人和公司等商業機構)的發明創造,專利制度並非鼓勵科研投資的唯一途徑。除了專利制度以外,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如市場領先地位、保密措施等)可以鼓勵發明創造。換言之,發明創造的產生並不完全依賴於專利制度的刺激作用。例如,英國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只有少數的發明創造依賴於專利保護,而且專利制度的影響程度因行業的不同而異。例如,專利對復雜的工程技術影響很小,而在化工、制葯等行業則影響較大。這可能是由於復雜的工程技術較容易採用保密措施,因而受專利保護的影響較小;反之,在化工、制葯等行業因專利技術易於被仿冒,技術擁有者難以保密,因而專利保護顯得比較重要。美國學者萊文還指出,保密及市場領先地位對新發明的保護比專利保護更重要。[11]這些研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為最近澳大利亞的一項實證研究結果所認同,[12]還得到部分實證證據的支持。例如,瑞典在TRIPS協議出台前並沒有對葯品給予專利保護,但是,該國制葯行業的仍然興旺發達。[13]此外,最近雪瑞爾教授和韋斯巴斯在研究義大利葯品專利的影響之後也發現:自1978年起實施的新法對葯品發明授予專利9增強了企業申請專利的積極性,但是,沒有證據表明葯品專利刺激義大利制葯企業增加R&D投資。[14]這些現象似乎應證了泰勒和席伯頓的研究結果,即:即使沒有專利制度,許多公司的科研活動將照樣進行;[15]即使實行專利保護,並不一定增加企業投資於科研活動的積極性。
其次,專利壟斷權會使消費者承擔過高的壟斷價格。[19]因為專利制度使專利權人能夠壟斷專利產品的產量和市場價格,[20]並人為地提高專利產品的價格,11因此,專利壟斷權可能使消費者承擔過高的價格。專利制度的這一消極作用已為許多研究結果所應證。如治療艾滋病用的「三合一」配方按美國葯廠的價格,每個病人每年需要2000美元;但如果由印度的工廠生產只需500美元,另加 200美元的包裝費。[21]又如,Bristol Myers Squibb(BMS)公司生產的治療艾滋病的葯品d4T在美國的銷售價格為每40毫克4.5美元;而巴西的平海諾(Pinheiro)葯廠可以以30美分的價格銷售同樣的葯品。[22]印度的葯廠(Cipla)可以以每10毫克10美分的價格出售d4T葯丸,其葯價比BMS公司低98%,仍可獲得利潤。[23]又如,加拉索(Glaxo Smith Kline)公司銷售的AZT—一種治療艾滋病的主要專利葯品的價格高達其製造成本的犯倍。[24]最近,一名為「美國家庭」的機構的調查表明:2001年,50種老年人常用的處方葯在美國的價格漲幅是同期通貨膨脹率的3倍;有的葯品(Metoprolol漲幅超過8倍。其中,專利葯品的價格漲幅是非專利葯品的4.15倍(前者漲幅為8.1%,後者為1.8%)。[25]可見,專利制度可能造成人為地提高產品價格,給消費者造成損害或不便。
還有,許多無效的或者低水平專利將給社會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因為專利壟斷權實質上是以犧牲競爭者和消費者的利益為代價獎勵發明者,其目的在於鼓勵科學創造和技術創新。然而,實踐中存在大量的無效或低水平專利。這意味著該新技術缺乏必要的創造性或新穎性,並不符合專利保護的條件。從合同的角度看,國家與發明者之間形成雙務合同,國家賦予發明者以壟斷權,發明者提供符合條件的新技術。當專利被宣告無效時,通常意味著發明者在此情況下沒有提供相應的對價,合同另一方——即國家或者社會公眾可能受到損失。維特索斯(Vaitsos)在20世紀70年代的一項研究中指出,大多數美國專利在競爭者對其有效性提起訴訟時,被宣布無效。在1941年至1945年,被上訴法院和高等法院宣告無效的專利佔有關專利有效性糾紛總數的89%。[28]此外,設在美國的一個技術消費者組織主席詹姆士·拉夫(J·Love)指出:[29]美國的專利審查過寬。美國專利局批準的大量專利如果用合理的新穎性和創造性標准進行審查,很可能是無效的。這些專利的所有人如果試圖強制執行其專利權,其專利的有效性將不堪一擊。例如,「艾滋病健康基金會」最近正在美國起訴格拉索公司(Glaxo Smith Kline),要求取消後者對治療艾滋病葯品AZT的專利壟斷權;其訴訟理由之一是AZT的專利無效。因為早在60年代,此葯的功效即為美國一公共研究所發現,而格拉索公司至80年代才申請專利,[30]因此,格拉索公司的申請已失去新穎性。
最後,有關專利糾紛的成本也不可低估。根據加拿大20世紀70年代的一項統計結果,大多數專利糾紛案件需要3年至5年時間才能結案,僅律師費每一案件需20000(簡單案件)或100000加元以上(復雜案件);同時,專家證人費需3000到10000加元。此外,還有法院費用、印刷費用等。[31]在美國,專利糾紛費用近年來達到天文數字。1998年,專利訴訟案件的平均費用為每件各當事方120萬美元;復雜的案件費用更高。例如,一位美國法官在有關AZT葯品專利糾紛案中評述:「從1991年5月14日該專利侵權案件起訴至1993年6月28日開始審理這段期間,法院處理了約541項請求、進行數十次聽證會以及各種調查;法院簽發了88項書面裁定以及無以計數的當庭裁定。因此,法院對案件的事實和雙方當事人的爭議了如指掌……對法院和雙方當事人而言,審理這類案件復雜多端……可以想像,除了法院和陪審員的時間外,各方當事人在案件審理期間每天花費10萬美元。當案件審理進入第四周後,雙方當事人保守地估計,該案的審理還需要6周到8周。」[32]可見,專利制度的存在並非沒有成本。」
由上可見,專利制度可能在產生潛在效益的同時,引起巨額的經濟成本。由於缺乏可靠的實證數據,這一問題至今眾說紛紜,沒有定論。支持專利制度的人認為,專利制度是對發明者適當的保護,通過給予發明者「正常的利潤」及相應的超額利潤補償其承擔的風險、鼓勵發明創造。13但是,許多經濟學家對專利制度的經濟效益持懷疑甚至否定態度。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參議院「專利分委員會」委託研究的經濟學家就專利制度的經濟得失展開了激烈的爭論。[33]其中,福若斯特樂觀地宣稱,專利對於刺激和鼓勵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十分重要。14但是,維能(Vernon)卻認為,福若斯特的研究所依賴的數據是片面的、帶有偏見的。[34]他懷疑專利制度對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的直接影響,並指出:國際大公司之間對專利技術的相互許可行為妨礙了國際貿易,因此,應擴大強制許可的使用。15除了維能之外,頗負盛名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馬克路普教授(Machlup)在全面考察各國的專利制度及有關的研究成果後也指出,專利制度利弊兼有、難分高下,具體結果依各國的具體情況而定。專利制度對美國等發達國家可能產生較為明顯的利益,但對於不發達的非工業國家,其弊可能大於利。他總結到:「就我們目前的認識而言,沒有經濟學家有可能肯定地說目前的專利制度給社會帶來凈利益或者是凈損失。至多,他能假設並猜測現實與其假設的一致程度。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一個制度『總體上』(而不是其中的一部分特徵)的好壞,最安全的『政策』是『聽其自然』:如果原來有此制度,則隨它去;如果原來沒有,也就不需要去建立它。如果我們沒有專利制度,根據我們今天了解的關於專利制度的經濟效果,建立一套專利制度是不負責任的。但是,因為我們長期以來擁有一套專利制度,根據我們現有的知識,建議取消專利制度也是不負責任的。這後者是像美國這樣的國家,而不是實質上的非工業國家。對於非工業國家,專利制度利弊分析將顯示另一種結論。」16
許多其他的經濟學家也得出類似的結論。[35]如英國的經濟學家在比較專利制度與廣泛的強制許可制度之後,總結道:「專利制度的經濟效益稍稍超過在世界范圍內實行的廣泛的,以合理的商業條件支付使用費的強制許可制度。」[36]美國學者彭若斯則指出:「對於專利制度對刺激發明創造和運用新技術的必要性,難以評估而且不可能作充分的測試」。[37]美國學者馬斯庫斯(K·E·Maskus)雖傾向於肯定專利制度的積極作用,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從理論上說,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可能提高也可能阻礙經濟發展,從實證角度而言,經濟學方面的證據分散的甚至矛盾的,部分原因是許多概念難以衡量。[38]此外,還有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專利制度問題重重,因此,應該由其他制度所取代。如經濟學家阿勞(K·J·Arrow)建議以一種「集中決策制度」代替專利制度,這種制度可能包括經費、補貼和獎金等。[39]戴姆茲(H·Demsetz)卻認為,盡管專利制度不是完美的,但並不意味著其他制度更佳。[40]
此可見,專利制度總體上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相反沒有最終的結論。但是,上述分析清楚地表明,專利制度存在固有的消極作用,它會引起巨大的社會成本,因而不作限制的專利權或者過度保護的專利權將對社會構成無法承受的負擔。因此,各國在制定專利法時,應力求實現一種理想的平衡:給予發明創造一定的獨占權,以確保科研和創造的積極性;同時,對專利壟斷權作一定限制,允許社會公眾盡可能廣泛地傳播和使用發明技術。否則,如果這二者失去平衡,都會導致不利的經濟後果。如果對專利保護不夠,則可能損害發明創造的積極性,減少可能產生的社會財富;反之,如果過度地保護專利(如專利期限過長或專利權的范圍過泛或沒有限制),則不僅不能刺激有效的科學創造活動,還可能影響新技術的傳播和使用,妨礙技術進步,造成不必要的社會成本。如伯森和馬斯金最近的研究表明,專利制度在計算機、半導體技術和軟體行業造成技術創新和社會福利的減少,因此,專利保護並非越強越好,而是應達成一種妥善的平衡。[41]因此,幾乎所有國家在賦予專利權人以專利權的同時,都對專利權實行一定的限制,[42]如規定保護專利權的例外、專利保護期限、強制許可制度等。
1.彭若斯(E·T·Penrose)指出,專利制度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許多國家認為,專利制定能促進新的發明創造和社會財富,其經濟效益超過社會成本。除了經濟理論外,支持專利權的理論還有:第一,自然權利說,即認為專利權是發明創造者對其新發明的一種自然權利。第一,經濟獎勵說,認為發明創造為社會福利作貢獻,社會授予其對發明的獨占權、控制權,作為一種獎勵。第三,勞動所得說,即一個人應該享有其勞動成果。如約翰·洛克主張,人對其創造的成果應享有財產權。因此,發明人對其勞動成果應享有自然的控制和權利。換言之,由於一個人對其身體擁有財產權,因此,應對其勞動成果享有財產權(J·Locke. Second Treatise of Government[M] . chap. 5 )。這也許是對專利制度最具本能性的解釋。第四,主權和隱私權說。如羅納德·多金認為,人的生存需要使用和消耗一些物質,而個人對某此物品擁有主權對於人的尊嚴至關重要,擁有私人財產權使個人獲得自主權、隱私權和安全。因此,法律應賦予個人以知識產權。(E·T ·Penrose. The Econom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Patent System[M].The Johns Hopkins Press, 55 , 76 - 79( 1951 ))。這些學說曾遭到美國學者赫汀格的一一駁斥(E·C·Hettinger, Justify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hilosophy & Public Affairs, 31(1989).)
Abstract: The current patent laws in various jurisdictions claim that the patent system has the effect to facilit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views of economists on this matter have been vastly divided. Most commentators are skeptical about the net economic gain of the patent system considering its enormous economic costs. The analytical method from the economics of law shows tha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patent system may well be surpassed by its enormous potential cost. Thus, the patent law should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patent rights and public interest in order to rece the cost of the patent system. Viewed in this light, China' s patent law seems to overemphasize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patent regime and underestimate its negative effect. Thus, the current law needs to be revised in the light of economic efficiency.
信息類別:大學、科研院所
網址: http://www.iprcn.com/new2005/view.asp?idname=1138
Ⅳ 知識產權的利弊
知識產權是關於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隨著科專技的發展,為了更好保護產權屬人的利益,知識產權制度應運而生並不斷完善。如今侵犯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越來越多。17世紀上半葉產生了近代專利制度;一百年後產生了「專利說明書」制度;又過了一百多年後,從法院在處理侵權糾紛時的需要開始,才產生了「權利要求書」制度。在二十一世紀,知識產權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到處充滿了知識產權,在商業競爭上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重要作用。
知識產權弊端:
1、知識產權總體增加了整個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還是就是成為自由市場經濟發展的阻力。削弱了市場調節的作用。
2、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來說,設立這個理念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創新,從而進一步促進裝新的能力。但是以目前的知識產權情況看來,知識產權被過多的用來打擊競爭對手,從而阻礙了創新力。
3、知識產權的壟斷性可能會使權利人利用其對某一知識產品的壟斷許可權制其他人進入該領域,只有權利人一人可以,這個領域必然不存在競爭並且形成權利人對該領域的壟斷。
但是總的來說,知識產權的保護肯定是利大於弊的,是順應時代趨勢的。
Ⅳ 申請專利有什麼利弊嗎
企業為技術成果申請相應專利,是企業獲得法律保護的最常規和有效的途徑之一。版當今企業在致力新產品開發權、生產及營銷的基本架構下,已普遍有將所研發之新技術提出專利申請的作為,專利申請的好處,從早期的希望新技術能得到基本上的保護而發展到現在,已演變成企業權利金收入或市場攻防的多種策略應用和布局。
首先在企業獲得專利權後,企業將在法定時問內享有該專利技術的獨占權利;如果不申請專利,則該技術可能在通過使用、發表、反向工程等方式公開後成為公開技術從而不再獲得法律保護。其次,專利還往往成為競爭對手之間商業博弈的重要砝碼,也常是企業獲得一些資助和政策優惠的指標。
當然,企業申請專利時需要公開其技術方案,可能導致一些技術無法保守秘密。不過,公開技術方案並非要求公開企業的全部技術細節,公開范圍由企業自行權衡。如果採取保密方式而不申請專利,則一旦因各種原因導政公開後就可能不再受到任何保護
同時,申請專利需要進行相應的日常管理,並產生申請費、年費等費用。對此,企業需根據自身實力綜合權衡。
Ⅵ 同時申請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有什麼利弊。
利:同時申請發明和實用新型,一般實用新型能夠先授權。而發明不一定能授權,當發明不能夠授權時,這樣至少能夠拿到一個實用新型專利證書。當發明經過實質審查之後可以授權的話,放棄實用新型,就可以獲得發明專利,發明專利比實用新型專利保護年限更長,而且專利的穩定性(即被無效宣告的可能性更低)也更好。也就是同時申請發明和實用新型,在拿到證書這點上有個保證。
弊:多花費。申請兩個比只申請一個要多交專利申請費。
Ⅶ 淺談葯品專利保護的利弊
淺談葯品專利保護的利弊,葯品專利是重要的知識產權之一,葯品產權的專利的安專全性與人們的生活屬健康息息相關。接下來小編和大家淺談一下葯品葯品專利保護的利弊是怎樣的。葯品專利保護的利弊淺談葯品專利保護的利弊首先,知識產權的無形性和可復制性特點,醫葯科技創新必須及時轉化為產品,才能創造財富和價值。發達國家往往將其葯品銷售額的10%?15%用於新葯的研究與開發,其目的正是新葯研製產業化後的高額利潤。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實施, 可以從法律和行政等各方面促使高新技術轉化為生產,有利於加強科研與生產管 理,解決科研與生產相脫離的問題。同時,專利制度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為持有和保護專利,企業付出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2、一些專利流氓公司出現。3、催生很多無用專利。有種說法說中國大學盡管每年有很高的專利授權量,但其中99%都是無用專利。4、對一些老企業老說,經過多年的運營和積累,手握大量的專利武器。但這對新企業發展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阻礙。倘若有公司對一家新公司使用專利武器,在短期內前者處於大大的不利地位。
Ⅷ 同時申請發明和實用新型的利弊
專利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但是,同一申請人同日對同樣的發明創造既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又申請發明專利,先獲得的實用新型專利權尚未終止,且申請人聲明放棄該實用新型專利權的,可以授予發明專利權。根據上述規定,同樣的發明創造可以同日既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又申請發明專利,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一、保證申請人盡早獲得專利授權、取得專利證書。我們知道,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是不需要進行實質審查的,故一般情況下要比發明專利申請較早獲得授權。申請人同時申請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的情況下,一般實用新型申請會較早獲得專利授權,這樣可以保證申請人盡早獲得專利證書,盡量縮短獲得專利權的時間,以便申請人辦理有關項目交易、宣傳推廣、資質認證、侵權維權等事宜。二、盡量延長申請人專利受保護的時間、提高專利的穩定性和權威性。我們知道,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期限是10年,發明專利權保護期限是20年,同時申請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如果實用新型專利先獲得授權,則申請人取得了10年的保護期限,如果發明專利也獲得授權,則申請人可以放棄之前的實用新型專利而獲得發明專利授權,這樣,同一個發明創造則延長至20年保護期限。而且,由於發明專利經過了實質審查,其穩定性及權威性較實用新型專利都有很大提高,可以有效保護申請人的發明成果。三、可以同時達到單獨申請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的目的並可彌補單獨申請的缺陷。單獨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好處是不需經過實質審查,審查周期短並將較早或較容易獲得授權,有利於配合申請人的一些認證、交易、宣傳等安排。缺點是實用新型專利因未經實質審查,穩定性較差,容易被無效,且保護期較短。單獨申請發明專利,好處是一旦獲得授權,則專利穩定性較好,且保護期較長。缺陷是,發明專利申請需要經過實質審查,且審查較為嚴格,不能獲得專利授權的風險要比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大的多,且申請周期較長,具有很多不確定性,不利於企業對於專利利用的安排。同時申請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正好可以采兩者之長、避兩者之短,是申請人較好的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