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大學生創造學基礎

大學生創造學基礎

發布時間:2022-09-05 21:44:22

A. 對創造學的認識

創造學 ,研究創造發明和創新的心理、方法和規律的學科,主要包括創造心理學和創造工程。 1930年代 起源於 美國 ,80年代由許立言從 日本 引進中國。

基礎理論
創造學主要研究創新和創造的規律。創造學的基本原理是:人人都能創造。

創造有4要素 是指環境 創造者,創造過程 創造目標產品或服務。 特瑞莎·阿瑪貝爾 認為個體創造力的3元素是創造動機、領域技能和創造技能; 團隊創新 的3要素是組織目標、組織資源和管理實踐。

創新分為漸進式創新和突破式創新。漸進式創新通常是指在現有形式或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變;它或者是改進現有的東西或者把現有的形式或技術重新配置應用於其他用途。相比較而言,突破式創新則是全新的東西,不是現有的技術或方法。

在現今社會,有用的知識分布在各種規模的公司、大學、非營利機構和個人的頭腦中 建立在對這些外部知識的了解和運用的基礎上的產品和服務創新,即開放創新成為主流。

在創造學的系統理論研究方面以 美國 的 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學院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at Buffalo)實力最為雄厚,她也是全球首先開設創造學專業並授予相應學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

另外國際上最主要的創造和創新交流雜志有:創造性行為雜志(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創造力研究雜志(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創造和創新管理(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創造思維
創造思維有很多種形式,其中以英國的創新思維大師愛德華•德•波諾提出的「六頂思考帽」最為有名,它可以使思維變得更具有建設性、計劃性和創新性。參加討論的人戴上藍、綠、黃、黑、紅和白色六種不同顏色的帽子,扮演不同的角色,運用戴帽、摘帽、換帽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個人因素對思維的影響。

創造技法
創造管理
當前的主要研究熱點
TIPS
電腦輔助創新
心智圖 (mind map)
ALUo流程
什麼是突破式創新和漸進式創新?
開放創新
全腦思維優勢測試
物場分析原理
創商 (CQ)
國家創新體系
交叉文化創新
相關團體
Creative Ecation Fundation ( http://www.cef-cpsi.org )
中國創造學會 ( http://www.ccsis.org )
中國發明協會創造教育分會
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
上海市創造工程研究所
常州創造工程研究所
上海市創造學會咨詢服務部
著名的創造學家
奧斯本 , 帕內斯 ,吉爾福特,羅伯特·斯滕伯格, 特瑞莎·阿瑪貝爾 ,斯考特·艾薩克森,高橋誠,傅世俠,袁張度,謝燮正,夏定海,李嘉曾,李全起,孫家勝,茹德山,羅玲玲,馬種會

B. 大學里應不應該開始創造學基礎這門課

首先,立足於現實:很多大學生,甚至成年人寫出來的文章,說出來的話連中文一級水平都過不了,遑論英語六級?其次,每個專業都必須學英語嗎?那1,立足於現實,大部分大學生學了英語畢業後立馬忘光——用不到,2,學中醫的幹嘛非要學英語?以後用得著嗎?其次,浪費了大量資源,每年多少億人民幣打了水漂。再次,缺乏可選性。真正的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而不是灌輸,為什麼有的同學想學俄語、德語、日語卻沒有機會?雖然他自己可以卻校外學習或者自學,但是如果國家政策支持多樣化外語的學習,豈不是把錢用在了刀刃上?豈不是會減少對教育資金的浪費,而得到充分利用?然後,再次回到現實,(這個是備選),為什麼英語這么火,這么熱門?不是因為英國的軟實力,而是因為從前的殖民!看看英國的殖民地就知道了,很多人隨著在語言上被同化,在文化、民族情感上也被同化了!英國,才是高貴的,有前途的。本國文化,不值一哂。最後,還是回到現實:請正方辯友問問自己,同時也請在座各位同學問問自己,經過從初中(有的是從小學)到大學共10年的英語學習,你的英語能與外國人正常交流了嗎?你以後打算把英語作為你的第二語言嗎?你覺得你的英語在未來需要的時候用得上嗎?如果是不,那麼,是現實駁倒了你們,而不是我。希望能幫到你。祝取得冠軍,沖出亞洲。

C. 創造學分為哪幾個部分

創造學分為行為創造學、創造哲學、創造心理、創造工程學。主要內容是創造教育學、創造理學、文學藝術領域里的創造問題、創造美學、創造管理學、其他領域里的創造問題等。

創造學是一門邊緣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的學科。它建立在研究哲學、美學、心理學、人才學、教育學、邏輯學、管理科學、體育科學、思想史、科技史、自然辯證法、大腦生理學、傳記文學等學科的基礎上。


創造學研究者認為,創造者必須具有以下五種精神:

①造福於人類的精神。

②敢想、敢幹、敢於實踐的精神。

③達不到目的誓不罷休、百折不撓的精神。

④善於發現問題、敢於創新的精神。

⑤堅持不懈、虛心好學的精神。

D. 創造學的科學分支

創造學已經發展並衍生許多分支領域,大體歸納為三類:
①創造科學——它是研究創造活動,揭示創造活動和創造過程的客觀規律,是對創造學的基礎理論研究。②創造性科學一一研究人的創造性,開發人的創造性,培養、造就創造性人才,並為其提供理論依據。
③創造工程一一研究各種有效地創造發明方法,促進創造發明效率的提高,它是創造學最富於應用性的一個領域。此外,還出現了與其它科學交叉的邊緣分支,如創造心理學、創造教育學、創造性開發學等等。總之,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研究重點。 1.創造精神創造精神是人們的意識或創造慾望的反映。創造學研究者認為,創造者必須具有以下五種精神:
①造福於人類的精神;
②敢想、敢幹、敢於實踐的精神。
③達不到目的誓不罷休、百折不撓的精神;
④善於發現問題、敢於創新的精神;
⑤堅持不懈、虛心好學的精神。
2.創造性思維思,就是想;維,就是序;思維就是有次序的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總之是指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全過程。創造性思維就不是一般的想一想,它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它想的是獨立的見解,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想像目標,其結果是新穎的、有使用價值的、先進的產品。而創造性思維又是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的綜合反映。
3.創造環境創造環境的好壞,對創造發明者來說,是起促進和制約的作用。任何個人與團體,雖然都蘊藏著巨大的創造力,但由於受不同環境的影響,或促進或阻礙創造力的發展。充分認識阻礙創造力發展的環境,創造一個有利於創造發明的環境,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開拓有利於創造發明的環境,必須是領導重視創造發,明,積極培養職工的創造精神,有良好的民主作風,認真分析群眾意見,從開發群眾創造力的高度,來尊重群眾提出創造性想法,保護職工創造權益,在群眾中造成人入動腦筋搞革新的競賽風氣,否則必將影響創造力的發展。另外,車間班組團結,協作氣氛濃,家庭成員的支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4.創造性教育. 根據「創造學」研究者們提出的有關創造理論與方法, 運用到教育活動中來,提高人員素質。創造性教育就是通過: 運用創造思維和創造技法開發人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解決 問題的能力,使人們的思維活動能夠出現超出現有的知識范圍,具有獨創性,從而去搞革新、搞創造發明。 ·我們舉辦創造學學習班,就是進行創造性教育的實例。
5.創造技法是從創造發明的活動、過程、成果中總結出來帶有普遍 規律的方法,到目前為止,創造技法有300多鍾。 作者:何慶、洪燕雲
ISBN:9787302195672定價:22元印次:1-4裝幀:平裝印刷日期:2014-8-28 本書是一本面向工程技術人員、大中專師生介紹有關創造學的知識功能、創造思維、創造原理、創造技法和創新教育的著作,旨在通過有關基本理論知識和實例的介紹,引導工程技術人員、大中專師生進行自我創造力的訓練,進而培養創新精神,增強創造意識,激發創造慾望,提高創造能力,以便於更好地與各自的專業技術相結合,創造出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設計、新產品,同時把大中專學生培養成創造性人才。本書揭示了創造性活動的規律,系統講解創造力、創造技法、創新式開發工具,探討創新教育內容,具有系統性、創新性、教育性和開發性。本書書中內容多結合作者的科研和教學創新,以及參加比賽的典型實例,與市面上的同類書籍相比,本書有自己的特色,既可為工程技術人員開發自身創造力提供範例,同時也可作為教師和大中專學生訓練創造性思維的教材,亦可作為有志於創新設計和新產品開發的讀者參考。
20世紀60年代以後,美國形成了十幾個專門從事創造學研究的科研中心,如吉爾福特領導的南加利福尼亞能力研究設計中心,A. F.奧斯本和S. T.帕內斯領導的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跨學科創造力研究中心等。 第1章概述1.1創造學的特點
1.1.1創造學的含義
1.1.2創造與創新的關系
1.1.3創造學研究與作用
1.2國內外創造學研究概況
1.2.1國外創造學研究概況
1.2.2國內創造學研究概況
第2章創造力的可開發性
2.1人的創造力
2.1.1創造力分類
2.1.2創造力模型
2.1.3影響創造能力的因素
2.2開發人的創造力
2.3創造力評估
附錄創造力自我測試題
第3章創造性思維開發
3.1認識創造性思維
3.2創造性思維開發訓練
3.2.1靈感思維
3.2.2發散思維
3.2.3側向思維
3.2.4收斂思維
3.2.5求異思維
3.2.6其他思維方式訓練
附錄從大學時代的創新思維到世界500強——聯邦快遞創業之路
第4章創造技法
4.1聯想創造法
4.1.1缺點列舉法
4.1.2希望點列舉法
4.1.3特性列舉法
4.1.4類比法
4.1.5反面求索法
4.1.6移植法
4.1.7仿生法
4.2智力創新法
4.2.1智暴法
4.2.2頭腦風暴法
4.2.3德爾菲法
4.2.4提問法
4.3組合、分解創造法
4.3.1組合法
4.3.2分解法
4.3.3形態矩陣法
4.4信息傳媒創造法
4.4.1綜合信息進行創造
4.4.2專利利用法
4.5其他創造方法
附錄A專利申請文件撰寫示例
附錄B專利申請程序
第5章創新式開發工具
5.1創新模塊開發軟體
5.1.1一般設計開發軟體
5.1.2計算機輔助創新軟體
5.2創新開發的硬體工具
5.2.1模塊化工程創新系列產品
5.2.2慧魚創意組合模型
5.3產品創新的設計平台
5.3.1基於手繪草圖的創新設計技術
5.3.2基於知識的概念創新設計系統
5.3.3計算機輔助創新設計系統
5.3.4創新設計平台
5.4工程創新模塊套件應用實例
5.4.1泥煤裝載機模型組裝
5.4.2教育機器人二次開發設計
5.5大學生創新大賽示例
5.5.1增力自行車創新設計
5.5.2新型扳手創新設計
5.5.3多方位頭頸鍛煉器
第6章創新教育
6.1創新教育概述
6.1.1創新教育的含義
6.1.2創新教育的內容
6.1.3創新教育的目標
6.2創造學與職業教育
6.2.1創造學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
6.2.2職業學校應大力開展創新教育
6.2.3職業學校創新教育的必要條件
6.2.4創新教育中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6.3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6.4實例
6.4.1創新教育教學設計案例
6.4.2學生作品
第7章大學生創業計劃範例
7.1公司規劃
7.2項目背景
7.2.1環境現狀
7.2.2產品概述
7.3市場分析
7.3.1購買特徵
7.3.2市場細分
7.3.3行業進入難度分析
7.3.4市場容量
7.4生產管理
7.4.1廠址選擇
7.4.2項目進度
7.4.3生產工藝流程
7.4.4零部件來源
7.4.5物料流程形式
7.4.6生產要求
7.5公司戰略
7.5.1總體戰略
7.5.2發展戰略
7.6市場營銷策略
7.6.1概述
7.6.2售後服務
7.6.3價格策略
7.6.4銷售渠道
7.6.5物流管理
7.6.6促銷策略
參考文獻

E. 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急

現代社會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任何單位要想取得良好的發展,必須依賴於人才的創新能力,而人才培養的搖籃是高校,我國高校培養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如何,是否能經得起社會的考驗,直接關繫到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振興。 一、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筆者一直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通過親身體會和各種調查發現,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種情況: 1.教學內容陳舊與教學方法單一,忽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國的創新教育還處在萌芽中,還需要對其進行大力的倡導和扶持。在目前的高校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專業設置滯後於社會人才需求的變化、教學中專業的設置不合理等現象,學校課堂教學還完全停留在傳授知識上,仍以對原有知識學習為主要內容,教學方法形式單一、方法呆板、缺少新意,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挖掘的手段。 2.部分高校教師的責任心以及專業素養的缺乏,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部分高校教師在完成必須的教學任務之餘,一心撲在自己的科研任務中,無暇指導學生參與創新活動;部分高校教師雖然參與了指導學生進行創新活動如學生科技競賽,卻收效甚微,心有餘而力不足。 3.部分大學生缺乏創新動機,不願參與創新活動。這部分學生或者沉溺於網路游戲,或者無所事事,毫無目標,在大學期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得過且過,沒有參與創新活動的動機。 4.高校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工作力度仍然不夠。雖然目前高校已逐步意識到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並做了一些工作,但部分高校領導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與對教師的科研活動考查比較而言,明顯不夠,對教師的科研活動有硬性指標要求,而對學生科研活動沒有硬性指標要求。 二、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1.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理念 盡管我國已經提出高等教育素質化的改革目標,但由於應試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各高校的教育運行機制基本上都是在應試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形成的,這種教學理念忽視了「多級主體的存在以及他們之間的認知交往關系」。在這一理論支配下,往往形成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的觀念,將教學活動單純地理解為知識的傳授活動。 2.高校管理層重學術、輕教學 歷史上,高校是以學術為主,還是以教學為主一直眾說不一。我國高校普遍存在重學術、輕教學的現象。因為學術能夠給學校、個人帶來教學所不能創造的市場與利益,是各級各類高校之間競爭實力的體現;高校管理層重學術、輕教學現象所造成的消極影響使教師失去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各種良心循環機制更不可能形成。 3.教師缺乏教學效率觀且創新意識淡薄 在高校課堂教學中,教學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一些教師缺乏應有的教學效率觀念,在思想中只問投入、不問產出。在許多教師的頭腦里,創新意識還沒有真正確立。從教學實踐中廣泛存在的應試教學可以看出,專業教師進行教學的主導觀念仍然是「內容」意識,完成了學校安排的教學內容就算萬事大吉,考慮怎樣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並未成為教師教學中考慮的主要問題。 4.教師對課程缺乏編制者意識 新時期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不但要求教師根據具體的課程實施情況對原有課程作出經常性的選擇、修正和重構,以使課程更好地為學生發展服務,而且要求教師轉變觀念,培養和增強自己的課程意識,實現角色轉變,即從單純的課程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編制者、實施者和評價者。然而,根據筆者的調查得知,在課程實施中,高校普遍存在著教師課程意識淡薄的現象,許多教師仍固守著被動的「課程接受者」的職業角色,缺乏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課程變革和編制的意識。 三、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和途徑 1.優化課程體系設置 研究表明,人的創新能力來源於創新思維,而創新思維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識結構之上的。因此,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必須通過優化課程體系,使大學生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目前,優化課程體系的核心是實行課程綜合化。一是加強基礎課程的授課,基礎課程又稱核心課程,主要是根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必須具備的素質標准,制定旨在使學生獲得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的課程。二是注重文理滲透,要求理工科學生在人文科學領域有一定的基礎知識,文科類學生也應在計算機應用等自然科學領域有一定的了解,以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質和創新素質。另外,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還應該多渠道優化課程體系,如縮減課內總學時,增加選修課程比例,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寬松的環境;實行彈性學分制、主輔修制,跨系、校選課等,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由單一型向交叉型轉變;積極進行教材改革,更新課程內容,盡可能地吸收現代科學技術的新內容、新成果、新思想和新信息。 2.改革課堂教學方法 應該說,課堂教學仍是目前我國高等教學的主要形式,而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從改革教學方法切入。首先,要改革課堂講授方法。積極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問題式和研究式教育教學方法,讓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提問,並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點撥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大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為優化課堂教學,可採用四種做法:一是「三個講」的方法,即在教學內容上強調一個「用」字,在教學方法上體現一個「活」字,在教學手段上追求一個「新」字;三是「三個運用」的方法,即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運用討論式教學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綜合素質,運用自學式教學法伸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所有這些措施,會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在學習內容上主動深入下去,培養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以達到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 3.改革實踐教學方法 針對當前高校實踐教學時間和空間不足且多強調理論性、結構化的現狀,實驗教學應減少驗證性、演示性實驗,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緊密結合實際,組織學生進行「真刀真槍」的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同時,還應鼓勵學生通過參觀訪問、社會考察、咨詢服務、科技開發、勤工助學等多種形式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社會實踐,提高自身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4.建立科技導師制,把大學生科技創新納入規范化管理的軌道 為了使學生的創新活動能常年開展下去,可以制定鼓勵學生創新的若干規定,實行學生科研項目立項,選拔理論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組織課題小組,並配備指導教師。課題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好選題和立項申請工作,對正式批准立項課題,撥給一定課題啟動經費,為學生科研活動的開展提供資金保證。同時規定每位教師每年必須指導一定數量的學生參加各種創新活動,給予教師一定的指導津貼,同時將其與教師的職稱晉升等掛鉤。這樣一方面會調動大學生在校期間參與科研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參加各種科技創新大賽,讓他們體會其中的挑戰性和成就感,另一方面還可以督促專業教師廣泛參與指導學生創新活動,這對於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辦法。我校這幾年就一直在積極探索並實行科技導師制,由一名副校長牽頭並任校科技導師制組長,各學院專門黨總支書記、一名副院長負責本學院的科技導師活動,具體由校團委、各二級學院團總支負責實施,廣泛動員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學生科技競賽,如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已將教師參與指導學生科技競賽的成績與其職稱晉升掛鉤。 5.建設創新實踐實驗室,為大學生開辟技術創新平台 科研能力來自於科研實踐,通過專門性的科研實踐活動,有助於學生理解、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內在的科研創新能力。科研實踐是科研工作的基礎,是科研工作的基本手段,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必須加強科研實踐環節。因此,學校應該在科研基地上做文章,通過開發現有實驗室,為申請科研課題的學生提供專門實驗室並幫助學生學會借鑒教師課題研究等方法,這些都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充分利用各類課程實習、設計等機會,進行課題研究;還可通過舉辦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激發學生參加科研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6.建立和完善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將其納入學生綜合測評 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指大學生在學習、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創造、發明素養,完成實踐教學環節學習任務,從參加社會實踐、社會活動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生產、技術等方面實際問題的能力。探索並建立一整套評價學生創新能力的體系,也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方法,主要包括學生社會實踐能力評價方法和學生創新能力測評方法,將學生社會實踐和科研創新成績計入學生總學分,這些措施的實施將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培養其創新精神。
採納哦

F. 創造學結課論文

創新要有什麼樣的條件?——關於培養創新人才的一些想法

我把學會表達和交流看得很重,認為這也是最基本的「基礎」。因為現代社會無論做成一件什麼事,都要與人合作,與人共事,就要組織。這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使大家明白,並同心協力一起去做。北大總結過一位優秀博士生的經驗,他畢業後一年多就被中科院研究所聘為正研究員,不久又被國外大學聘為教授,是很出色的。他在學習中不但求知如渴,而且善於學習,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善於請教人、與人打交道,動員了很多人為完成自己的任務出力。這是很聰明的。這里,一要有好態度,真誠虛心,不怕丟面子;二要有交流技能。很多中國學生這方面表現比較差,我們的知識分子也好不了多少。在學校里組織交叉學科項目是很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同學科、行業的人不願交流,不善交流,「語言」不通,互相看不起。我這里所說的「語言」,是指「行語」。比方學物理的叫光的「偏振」,學地質的叫「偏光」,學物理的就會看不起學地質的,說是「概念不清」。對學者,這是最大的「帽子」,其實是語言不通。不同專業的人思維方法、治學方法和看問題的角度都不盡相同,這也可說是文化不同。要做好跨學科合作,就要大家學會「跨文化交流」。這種跨文化交流有利於打破人的思維定勢,促進創新。

21世紀是國際化的世紀,要走出國門,進行國際交流,沒有外語能力不行。現在大家都很重視外語了。我覺得,學外語還是取得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手段。語言是思想的載體。只會一種語言,就只能用一種方法思考。用不同語言思維,腦子里的活動區也不同。北大有一位老院士,去世前腦子患病,用漢語不會說話了,卻還能用英語表達意思。可見漢語和英語在腦子里是兩個不同區域操作的。用雙語教學出來的孩子比較聰明,其道理可能就在這里。前一段時間聽說美國學生不想學外語,有的學校也不重視外語,認為用英語就可走遍天下。我就想,美國人大概就要衰落了,因為他博採各種文明的優勢要丟失了。但是,美國人還是很聰明的。最近,美國高教協會對美國大學生提出要求,強調要掌握英語和第二種語言,要學會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對外來文化的了解。看來美國非常重視這種優勢。

我還把數學和計算機工具看成是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手段。數學不僅是處理數量關系的科學,而且是使任何學科和思維精密化的重要手段。馬克思說過:「一種科學只有成功地應用數學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21世紀數學將會滲透到各種學科。而計算機更是信息化時代的必要工具,不會計算機等於文盲。

以上是說創新的基本基礎。這些基礎不打好,談不上創新。

其次,要學會創新的思維方法。思維方法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方面。現在有很多「創造學」、「創新學」方面的書籍,在討論創新思維問題;還有許多生理心理研究,在探索腦功能開發問題。這些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都會有幫助,是十分必要的。開設一些這類課程對學生進行有關思維教育也是有用的。但我總覺得,培養正確思維最主要還是靠思維的實踐。知道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等等名詞,讓學生有些思維科學意識,自覺地運用這類思維方式去思維當然很好。而根本的還是要從各學科科學家是如何成功地在具體探索科學規律的實例中來啟發學生進行科學的思維,並且以解決各學科的實際問題來訓練學生正確的科學思維。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會正確思維也是「學習」的一個主要內容。

第三,要學會選擇。人生道路上關鍵時刻的選擇合適與否對一個人的事業成就至關重要。要是當年居里夫人去從事理論研究,楊振寧去搞實驗,大概他們不會有後來這樣的偉大成就。做科研,選題恰當就是成功的一半。選擇並非易事,起碼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優勢及弱點有清醒的認識;「知彼」就是對被選擇的對象有明白的了解,還要對社會、國家發展的走勢有大致的認識。選擇適當就能發展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而這是創新的一個重要條件。為此,學校要提供給學生廣泛選擇的自由和條件。「學分制」就是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次選擇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充分發展個性,發揮聰明才智。「多次」是因為「學會選擇」有個過程,允許失誤。在學校里失誤還可補救,到社會上,一次失誤就無法挽回了,學校是選擇的實習場所。學校還要提供導師給以輔導和幫助。幫助學生選擇是個性化學習的重要一環,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很有影響。

第四,要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我國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一直只提「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提「提出問題的能力」。我曾經挖苦地說,這是「仆從教育」而不是「主人數育」。主人提出問題,仆從去解決就是了。科學創新首先就要能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提問題是不容易的:一要提中要害,切中關鍵,這個問題一解決,一大批問題就迎刃而解,從而推動科學的大步前進;二要提得恰當、及時,已經准備了必要的條件,到了可以解決的時候。屈原在「天問」中提出了一百多個自然和社會問題,卻根本不能去解決,就不能算科學,只是詩人浪漫的想像。所以,學校要創造讓學生敢於和善於提出問題的環境。我們這輩人在精力最旺盛的時候,是處在「勇於接受任務,拚命完成任務」的環境中,卻自己從來不提出任務。對於一個科學工作者,這是致命的。我自己就深感這種缺陷。擺在當代中國青年面前的是要發揚首創精神,就不能光聽別人安排了。

G.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

為什麼大學生需要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1、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它是人的綜合能力的外在表現,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蘊、高度綜合化的知識、個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為基礎的。

2、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增長率加快,知識的陳舊周期不斷縮短,知識轉化的速度猛增。在這種情形下,知識的接受變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識的選擇、整合、轉換和操作。

3、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終身學習的保證。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高等教育職能正在由精英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學習也正由階段教育向終身教育轉化,學習將成為個人生存、競爭、發展和完善的第一需要。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一、熱愛生活,關注生活,享受生活

熱愛生活,關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試想一下,如果你都不熱愛生活,對生活是一種漠視和冷淡,你又怎會去關注生活呢,不關注生活創新又從何來,創新不可能憑空而來,它不是神話,它是實實在在存在於現實中的東西。我們只有熱愛生活,並關注生活,而且要好好享受生活,這樣我們創新的靈感源泉才會永葆青春,永不枯竭,我們的生活也才會日新月異,豐富多彩。藝術也一樣是源於生活,這一點是相通的,不妨以藝術為例來證明這同一道理。

二、正視創新內核:創新思維

1、創新能力一般被視為智慧的最高形式。

它是一種復雜的能力結構。在這個結構中創新思維處於最高層次,它是創新能力的重要特性。創新能力實質就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創新能力還包括認識、情感、意志等許多因素。創新能力意味著不因循守舊,不循規蹈矩,不固步自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創新將成為未來社會文化的基礎和核心,創新人才將成為決定國家和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2、創新的思維是綜合素質的核心。

知識既不是智慧也不是能力,著名物理學家勞厄談教育時說: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教育無非是將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時所剩下來的東西。勞厄的談話絕不是否定知識,而是強調只有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成為真正有用的東西。大量的事實表明,古往今來許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奮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識最淵博的人,而是一些思維敏捷、最具有創新意識的人,他們懂得如何去正確思考,他們最善於利用頭腦的力量。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不僅需要付出勤奮,還必須具有智慧。古希臘哲人普羅塔戈說過一句話:大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其實,他說的這個火把點燃的正是人們頭腦中的創新的思維。

3、創新首先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頑強的創新精神。

所謂創新意識就是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所謂創新精神就是強烈進取的思維。一個人的創新精神主要表現為:首創精神、進取精神、探索精神、頑強精神、獻身精神、求是精神(即科學精神) 。其次,創新還要有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指一個人產生新思想、認識事物的能力,即通過創新活動、創新行為而獲得創新性成果的能力。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廷認為, 「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第三,要創新就必須認同兩個基本觀點,即創新的普遍性和創新的可開發性。創新的普遍性是指創新能力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種能力。如果創新能力只有少數人才具有,那麼許多創新理論,包括創造學、發明學、成功學等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人的創造性是先天自然屬性,它隨著人的大腦進化而進化,其存在的形式表現為創新潛能,不同人之間這種天生的創新能力並無大小之分。創新的可開發性是指人的創新能力是可以激發和提升的。將創新潛能轉化為顯能,這個顯能就是具有社會屬性的後天的創新能力。潛能轉化為顯能後,人的創新能力也就有了強、弱之分。通過激發、教育、訓練可以使人的創新能力由弱變強,迅速提升。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創新活動的靈魂。開展創新訓練的實質就是對創新思維的開發和引導。有慧語說: "有什麼樣的思路就有什麼樣的出路。

三、生活中有意識培養創新能力

培養創新能力,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創新的實質是對現實的超越。要實現超越,就要對現實獨具"挑剔」與"批判"的眼光,對周圍事物善於發現和捕捉其不正確、不完善的地方。古人雲: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意識的觀察和思考一些問題,通過這種日常的自我訓練,可以提高觀察能力和大腦靈活性。

參加培養創新能力的培訓班,學習一些創新理論和技法,經常做一做創造學家、創新專家設計的訓練題,能收到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的效果。

積極參加創新實踐活動,嘗試用創造性的方法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只有在實踐中人類才有了無數的發現、發明和創新。實踐又能夠檢驗和發展創新,一些重大的創新目標,往往要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才最終確立和完善。人們越是積極地從事創新實踐,就越能積累創新經驗,鍛煉創新能力,增長創新才幹。創新是通過創新者的活動實現的,任何創新思想,只有付諸行動,才能形成創新成果。因此重視實干、重視實踐是創新的基本要求。

四、永遠學習定是不變的真理。

我們必須要終身學習,學習應該是一個習慣,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變化的社會中一直抓住社會中最精華的東西。

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研究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對自己提出新挑戰,緊跟時代的發展。我們要在創新中提升,在提升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H. 辯論 大學開創創造學基礎必要性

首先,立足於現實來:很多大學生,甚自至成年人寫出來的文章,說出來的話連中文一級水平都過不了,遑論英語六級?其次,每個專業都必須學英語嗎?那1,立足於現實,大部分大學生學了英語畢業後立馬忘光——用不到,2,學中醫的幹嘛非要學英語?以後用...

I.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思維是推動群體行為的一種強大的能動力,培養大學生創新性思維就成了培育創新型人才的第一把鑰匙。

課堂上講課過程中進行恰當的引導,培養大學生多角度的思維方式,這是最基本的一項措施。

一要不畏常規,敢於超越。創新是真正意義上的超越,是一種敢為人先的膽識。

現在的大學生是從應試教育中走過來的,其在小學,中學接受教育大多是老師機械的灌輸,學生被動的接受,很少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即使是掌握的很好的知識,也只是運用於考試之中,這就使他們的悟性、靈感在經過「千錘百煉」之後基本上被埋沒了,思維被嚴重地束縛。正因如此,大學生敢於超越的精神就顯得更為可貴。

二要善於運用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比如,注意培養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重視直覺和靈感的作用,把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善於運用歸納、演繹、推理等多種邏輯思維方式,等等。真正把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運用好,實質上也就形成了創新性思維。具有了創新性思維,才能獲得創新能力,推動創新實踐。

三要多進行思維訓練。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和教育體制的制約,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而缺少非邏輯性思維的能力。因此,各高校應注重適時進行非邏輯性思維訓練。在課堂教學環節,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就是一種比較可行的方式。通過提問學生一些答案不唯一或解題思路不唯一的問題,給學生更多的獨立學習時間,讓他們在獨立思考中發展思維能力。

四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思維的開端、學習的起點,任何思維過程總是指向某一具體問題的。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直到解決問題,是學生積極主動開展思維探索的過程。一些富有新意的問題的提出、分析與解決即是學生的創新過程。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如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引導學生討論和分析問題,師生共同概括歸納問題解決程序、要點或結論,並通過進行問題解決後的延伸練習加以鞏固和運用,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2、 優化課外環境 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也離不開環境氛圍的影響。

高校應該在課堂之外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創造更為寬松的空間,更多的機遇,提供更充足的營養。可通過寬松的課堂氣氛、創造性的教學活動、高水平的學術活動和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營造民主、寬松的創新氛圍,使教育工作從單純的教育、管理向引導、咨詢、服務轉變,從垂直、直線的管理體制向復雜的網路化方向發展。 一是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精心設計,著力構建一種適合大學生成才的校園文化環境和學術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與積極性、主動性。針對學生的求新、求異心理,發展每個學生的特長;通過多層次教學和開展各種社團活動,提高學生的認同感、歸屬感。這有利於在整體環境熏陶下,讓個性健康發展,使學生在活動中長見識、增才幹,培養創新精神。 二是要組織大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使之與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如組織大學生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作品比賽和科技論文比賽、數學建模比賽等,也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開展有特色的科技活動。如浙江大學就推出「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T計劃),由學校提供精心設計的選題,讓學生投標取得項目,完成項目研究後由專家論證評比,學生獲得創新學分。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而且也使學生受到了較為系統的科研素質訓練。

3、要支持、鼓勵大學生創業活動,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鼓勵大學生創業並不是單純地鼓勵大學生開公司當老闆,而是對少數優秀大學生利用其新創意、新設計和發明的新技術、新產品進行創業,使其發明和創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學校和社會應該為其完成學業和創業提供力所能及的政策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如讓學有特長的學生延長學制,以保證其在專業上花更多的時間培養自己的優勢;也可放低門檻,允許大學生帶項目到大學生科技園自主創業。 同時,高校還應經常邀請各個學科領域的院士、著名專家、校內外學者等舉辦學術講座、報告會和座談會,這也是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的重要方式。請老院士、老專家、校內外學者介紹他們的學術觀點,發表他們的創新觀,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了較高的起點和正確的方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專家學者鼓勵學生敢於創新更有說服力。另外,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首創精神,鼓勵他們參加省市和全國組織的各種競賽活動,給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空間,使他們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4、優化學科機制 廣博的知識面、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創造性思維必需的物質基礎。高校必須健全學科機制,構建健全合理的知識體系,以適應大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 一是要為學生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創新需要基礎,構建創新的知識結構,體現「扎實」、「廣博」、「前沿」、「綜合」,沒有良好的理論基礎,創新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是要優化課程結構。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則設置必修課,合理安排各專業課程,確保學生具備較為扎實的基礎知識;增加選修課比重,允許學生跨校、跨系、跨學科選修課程,可能的話,可開設創造學等課程,使學生依託一個專業,著眼於綜合性較強的跨學科訓練,熟悉盡可能多領域的知識,擺脫重理輕文、重專業輕人文學科的傳統觀念,將各個領域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這不僅可以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在某個專業深造做好准備,同時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特殊興趣,使之能學有所長,以提高創新的積極性。 三是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大學應該將教學實踐與科研實踐結合起來,直接參與和推進國家的科技創新;更重要的是,應該通過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為技術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和強大的智力儲備。 總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以獲取知識為基礎,以提高素質為核心,以發展創新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為最終目標。

四、 大學生如何通過自身努力成為創新型人才 作為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希望力量。我們應該緊緊把握時代脈搏,肩負好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使自己成為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創新型人才。但怎樣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日後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呢?

(一)遵循科學發展觀 知識和能力同時加強

一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只有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談創新。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礎知識是創新成果誕生的基點,優秀的創新成果都是飽含科技含量的,沒有堅實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知識底蘊,是不可能孕育出優良發明的。古語說的好:溫故而知新,創新並不像人們想像中的那麼神秘而高不可攀,它是人們在對原有知識和理論的深刻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在對原有知識和理論的實踐運用當中,發現原有理論無法解決或解釋不清楚的問題時,依據實踐經驗對原有理論進行改進,甚至創造更加適用性的新理論的過程。因此,在大學期間,一定要重視學好基礎知識,其中包括數學、英語、計算機以及本專業要求的基礎課程,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切不可一味埋頭苦鑽基礎而放棄了對基礎知識的延伸和新知識的發現,抱著置疑的態度學習,敢於挑戰權威,在學習中求創新,是創新性學習的關鍵。

(二) 要重視個人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創新型人才首先是全面發展的人才,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世界觀,沒有堅定的信仰,沒有良好的品德修養,沒有高雅的審美情操,不僅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創新型人才,就是作為一個健全的人也是有困難的。作為當代社會的創新型人才,還要以個性的自由和獨立發展為前提,作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種種條條框框的人都不可能成為創新型人才。因此,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要學會做人,要重視自己的生理與心理、智力與非智力、認知與意向等因素的全面和諧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其次,重視自我個性的培養與完善,增強自己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在情感、智力方面全面發展的人。

(三) 針對大學的不同階段,創新性學習要有所側重。

在大學學習的初級階段,也就是打基礎的階段,要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較多的以肯定的視角來學習前人的經驗,理論和方法,在接納學習的基礎上求創新;而在大學學習的高級階段,或者研究生階段,由於有了初級階段所打下的扎實理論知識基礎,在這個階段,就要側重於自己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創新思維,擴展思維視角,較多的以否定視角來重新審視以前所學的知識,破除「知識——經驗定勢」,重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大膽的對前人的理論和經驗做出置疑,提出改進觀點,並實事求是的對新提出的觀點和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實現真正的創新。

(四) 加強自身創新意識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創新的一大源泉。

但我國文化傳統之一的中庸思想,不鼓勵人們個性發展、獨特思維,我們一定要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我們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內涵,適當挖掘,就是豐富的創新源泉,我們要充分利用之。 培養創新意識要從自身做起。創新來源於身邊,因此要想創新首先應該從自身出發留神身邊的事物。遇事要積極的思考才能發現創新的元素。大學生作為未來的精英,更應該有創新意識。要想成為創新型人才,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首先要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

(五) 充分利用周邊條件 大學不可虛度,要盡可能早地參加一些創新活動。

有名言說,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我們要從生活細節著手,富有創造力,從小培養動手興趣,長大以後,除學習書本知識,更要對動手實踐產生濃厚興趣,所以當機會來臨時牢牢把握住它。 一大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充滿機遇的舞台。在學校會有許許多多的活動等待我的參與,無論是學校還是各個學院組織的活動我們都應該積極地參與其中。大學本來就是一個小的社會,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中我們擁有最優越的條件,當我們走出校園踏入社會時就再也不會有保護了,所以每一個在校大學生都應該積極地培養自己的能了,包括創新能力。因此我們應該踴躍參加「創新能力大賽」等活動,比如全國「挑戰杯」創業大賽。「挑戰杯」創業大賽作為學生科技活動的新載體,創業計劃競賽在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促進高校產學研結合,推動國內風險投資體系建立方面發揮出越來越積極的作用。參加此類活動不僅可以鍛煉我們的創新能力而且我們以團隊的形式參加也增強了我們的團隊合作意識。我們的大學生,既要有專注實乾的精神,又要有團結協作的能力。在今天社會化程度空前提高的時代,團隊協作更具有重大意義。我們要努力利用好這個平台,做一個創新型人才,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政府給我們創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近年來,為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和各級政府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開業、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例如政府人事行政部門所屬的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免費為自主創業畢業生保管人事檔案(包括代辦社保、職稱、檔案工資等有關手續)2年;提供免費查詢人才、勞動力供求信息,免費發布招聘廣告等服務;適當減免參加人才集市或人才勞務交流活動收費;優惠為創辦企業的員工提供一次培訓、測評服務等。

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最實際的應該是下面幾種方法吧:

1。試講評議法
所謂試講評議法, 就是在教學中, 教師把適當的教學內容交給學生去備課, 去試著當老師給學生講課, 然後由下面的「聽課」學生和教師對講課學生所講的課進行全面評議的方法。
2。情理誘導法
所謂情理誘導法, 就是在教學過程中, 以教師的真情去感化學生, 用深入淺出的道理去引導學生, 從而激發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中, 提高創新能力的方法。
3。討論法
4。實踐教學法
5。問題教學法

個人淺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J. 大連理工大選修課《創造學基礎》是個性類還是綜合類急!!

個性類。

閱讀全文

與大學生創造學基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
出租土地使用權的稅率 瀏覽:139
日本商標注冊多少錢 瀏覽:75
商標注冊證天貓 瀏覽:326